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

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中医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07-02

预防医学是我国教委确定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15门主干课程之一,我院2006年开设预防医学课程,2011年建立预防医学专业。在我院预防医学短暂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医药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的环境下,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仍然沿用西医院校的教材,没有补充和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还存在较多的缺憾。为此,2012年我们对具有预防医学课程的中医学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以期为预防医学课程内容改革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本校2012年2月~7月具有预防医学课程的2010级中医学专业学生共167人,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134人。

2.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10级所有具有预防医学课程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学习预防医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内容设置(感兴趣的、没必要的、需补充的、重点要讲解的等)、预防医学的用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预防医学课程总体的满意度等。调查的选项包括开放性问题和选择性问题两种。调查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表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各个项目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82,说明调查表达到了很好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调查表项目包括:你觉得有必要学习预防医学吗?你觉得目前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你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没必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应补充的内容是什么?应重点讲解的内容是什么?你觉得预防医学在实际生活中重要吗?你对老师的教学安排是否满意?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你觉得预防医学对你或家人有帮助吗?教材有助于你了解预防医学吗?你觉得老师的讲解是否激发了你对预防医学的兴趣?你会把学到的预防医学知识推介给别人吗?总体,你对预防医学这门课是否满意?

3.统计方法。利用Epidata3.0软件建立调查表,并进行了两遍核对。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

二、结果

301名学生中有285名学生填写了调查表,其中中医学专业158人,护理专业127人,应答率为94.7%。没有参加调查的16名学生均为有事或有病请假未来上课。对预防医学教学总体满意度为98.2%。

1.预防医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83名(99.3%)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预防医学课程,277名(97.2%)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在实际生活中重要,272名(95.4%)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对自己或家人有帮助,并且有275人(96.5%)会把预防医学的知识推介给别人。

2.预防医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关于预防医学内容设置共有四个开放型问题,分别是“感兴趣的内容”、“没必要讲解的内容”、“需补充的内容”和“重点讲解的内容”。72%学生对预防医学中合理营养和食品卫生问题感兴趣,18%的学生对环境卫生问题感兴趣,10%的学生对疾病预防、临床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感兴趣。8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讲解循证医学、临床经济学评价和决策分析、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管理等政策性和理论性强的内容,1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讲解论文撰写和诊断试验等内容,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讲解计算和概念等内容。98.5%的学生认为应该补充应用型的知识(包括常见病的预防、社会实践、预防实践、意外伤害、临床故事、急救措施等内容),1.5%的学生认为应该补充与中医贴近、中医治未病的内容。97.6%%的学生认为疾病预防和合理营养、食品卫生的内容应该重点讲解,1.3%的学生认为应该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1%的学生认为应该重点讲解临床预防服务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

97.2%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满意,2.8%不满意;67.4%的学生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32.6%的学生认为没有达到目的;97.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讲解有助于提高对预防医学的兴趣。

3.教材的满意度。95.8%的学生认为教材有助于自己了解预防医学,4.2%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其中98%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为与中医治未病没有结合。

三、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后,大部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必要性(99.3%)和重要性(97.2%),并愿意把知识推介给别人(96.5%)。说明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是很有必要的,使学生了解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才能让其从思想和意识上重视,指导将来的临床实践工作。

对预防医学教学总体满意度为98.2%,但有32.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教材的内容有关。从对教材内容设置的4个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没必要讲解的内容”、“需补充的内容”和“重点讲解的内容”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教材内容还存在一些意见,主要希望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中医等。4.2%的学生认为教材对预防医学的了解没有帮助,其中98%的学生认为主要没有与中医治未病结合。培养学生预防观念的教材是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教材内容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目前,尽管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都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没有具有中医特色的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基本上采用西医院校的教材,其教材结构及内容仍然是公共卫生专业课的微缩拼盘,未能真正结合中医各临床专业的特点、性质和服务对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医学体系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中医三大预防原则的了解与掌握,制约了学生疾病防制观念的形成及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没有适宜的教材的前提下,开展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教学资源的优势,结合学生需求,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中、西医学防治疾病的思想,突出中医特色,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改革。

参考文献:

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2

1.1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精神卫生组织、实验检验中心、护理院,医疗急救中心,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民政、慈善组织等。但不同地区因受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城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并不能做到全覆盖,而且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受不同地域条件的影响和相关利益的驱动,部分地区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还有部分行政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成效,造成公共卫生服务铺张浪费,缺乏对公共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思考和举措。而即使在某些城市中,也有部分地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部分地区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不热衷,职责划分不明确。因此,为了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进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职责明确,加大农村地区扶持力度,实行公共卫生事业的全面覆盖,以此促进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2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大传染疾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的威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之人们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仍然不十分完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仍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在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2预防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的预防,强化身体素质的举措和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4]。它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而来,它又与临床医学存在不同,主要表现为预防医学是以广大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某个个体。预防医学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要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从而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已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的目的。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以广大人们群体为对象,以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为重点,更加突出预防的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

3.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共同点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和预防医学的发展轨迹相同,其工作对象均是广大群体,都是以预防为基本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延长寿命,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3.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不同点首先,公共卫生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属于的是行政管理的范畴,而不是一种医学行为。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属于的是临床医学的范畴,本质仍然是医学。其次,公共卫生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健康保障服务,其本质是政府利用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卫生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并且进行卫生政策的制定,规划和执行,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预防医学则从医学的角度对社会群体的疾病预防和具体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其工作范围较公共卫生要小。最后,二者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需要具有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预防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对于基础医学知识的要求更高。

4结语

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3

1.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第二届全国生命科学研讨会(1997年8月北京)上,我们听到两组数字:一组是医源性感染者,全国平均约为就医者的10%左右,一组是药源性疾患,包括就医者和自购药品者,全国平均为40%?60%我们曾与五官科医生座谈,他们发现儿童少年的药源性耳聋几乎常年均可遇到,成年人药源性共济失调也时有发生。这些严重反应多为不可逆的,但又不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对象。

康复医学的对象是原发性残疾患者及继发性残疾患者。由于残疾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学科中有了较大发展,某些易致残疾病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对孕妇的科学监测的推行,妇幼保健工作的进展,这些在康复医学的总论中己开始有所论述。所以,原发性残疾可望见到下降趋势。但继发性残疾,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医源性疾患(指医源性感染及药源性疾患),或多或少地成为继发性疾患,这个严峻的形势,使得康复医学并行地介入临床医学的紧迫性更加突出了。使得康复医学工作者有“康复医疗与临床医疗应同时进行,只是在不同临床阶段中两者有侧重点不同而己。一般而言,康复介入愈早,效果愈好,愈省精力、时间和经费”的论述,成为富有管理智慧的箴言,同时,也能抓住防止残损发展为残疾,防止残疾发展为残障,防止原发性障碍发展为继发性障碍的最早时机和最好时机。

但这几个最早时机和最好时机,由谁来抓?过去的临床医学,只对病,不对人,没有抓的管理要求;预防医学,从概念定义看,就没有到临床医学中寻找这种动机的主动;保健医学不顾及此更属自然;康复医学,也只是在总论中提及,远没有分病种、分阶段的详实论述,尽管好好地总结,己有教训足可有相当论述,但由于康限,不管是“作为功能医学的康复医学”还是“作为障碍医学的康复医学”,主要就是通过“训练再训练”使己经伤残障碍(残损、残疾、残障)的功能,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好的程度。“预防性康复医学”,己经是开拓性提法了,卓大宏先生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中有一节专述。

2.历史的局限

为了更好地再开拓,我们必须对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局限有更为清楚的回顾。

单说康复医学的产生,是与战争联在一起的,1917年,在纽约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中心”,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派生物。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目的就是受伤军人尽快康复,重上战场。这个历史背景,长期以来,局限了人们的认识,直到1969年,WHO康复专家委员会还是从功能障碍的恢复这一特定立场来定义康复二字的。它说: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的以至其他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1981年修改为“采取一切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后果,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在这两个定义中,根本没有预防残疾的要求和动机,所以才有“康复医学并不担负医学中的全部对象,而只是以上述运动障碍及其相关障碍为主要康复对象’的说法。

美国国立康复医学研究中心(NCMRR)成立于1993年。他把系统论引进了康复进程把W,HO的障碍三个层级:残损(形态,功能缺损)、残疾(能力低下)、残障(社会性不利)拓展为五个层级:病理生理、功能残损、功能受限、能力障碍、社会限制?但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们认为这个障碍结构,不一定是个固定顺序的单向的线性模型,而是一个可以出现可逆的非线性的整观特点,这就为康复医学留出了众多的完善自己的空间,为康复医生在实践中把握可逆、转机的最好时机指出了可能性,为他们创造学术成就提供客观机会;为康复理论工作者利用非线性非平衡理论的自组织理论的“新四论”(突变论、超循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的“新三学”(混沌学、分形几何学、孤波学)研究障碍发生(物理性因素之外)、发展及康复(生理性可逆、可塑)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空间。知不足方知求前进,历史的局限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机会。所以,尽管NCMRR仍然认为障碍学是康复医学的灵魂即基本内涵,但它把康复医学的外延大大拓展了,特别是把康复医学学科的理论建设移到一块最新的学术基石上,这对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大有好处,极利于突破历史对它无形的因袭局限,使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更富个性。

3.如何丰富预防性康复医学的内涵

现在有较多的人认为,现代医学的完整体系,应由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方面构成。人类要健康的生活,需要有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三个完好状态来保障,这三个完好状况是不得病或少得病的前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合理膳食,乐观向上的心境,适宜的体育锻炼,都是重要的保健医学的措施,持之以恒,也是大卫生观的预防医学措施,有些还可成为康复医学的措施。但临床医学,某些病或病人到了医院诊病或住院治疗之后,有些病仍然会伴生残损、残疾、残障,这几乎与战争伴生障碍一样不可抗拒。但是,康复医学中预防意识的加强,不仅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结果,也是医疗实践中一些事实的推动,特别是一些继发性残损、残疾、残障的发生,患者、患家与医生、医院的矛盾纠纷扩大,促进了医学学术向更精细的方面发展,预防继发性障碍必然会逐渐逼出一些说法,从总论泛泛地笼统论述,转向各论性质的病病论述,层层论述。在诊断阶段,正确诊断就会争取时间,这肯定有潜在康复价值;处方,这对减少药源性疾患肯定会有因果作用;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式的选择,手法的处理,都会对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在住院期间,对病人各种反应的正确判断和措施采取,都会对将来生活质量留下好的或坏的印记,所以在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必然重叠的这一段,一个医生不具备预防性康复医学的观点和措施的采取,就不是一位完全的合格的临床医生。在康复医学受到正确对待以后,康复床位将比临床床位多出几倍,抢救生命阶段或急性病程一经结束,患者进入康复阶段,转入康复病床非药物治疗措施为主时,才是康复医生单独工作之时。但这时,继发性障碍的预防仍必须摆在日程之上。

4.另一种思考

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中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关系到全社会全体人群的稳定、健康及安全的学科,是中职学校农村医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身体健康,减少人体疾病,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命质量。而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就成了农村卫生室及边远贫困地区卫生院医生,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因此目前中职学校预防医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就成了每一个预防医学教学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1中职学校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素质相对偏低

中职学校中,学生很多来自于农村。相对应城市学生来讲,他们在文化知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很多都是毕业于乡镇初中,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存在不足,还有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1.2师资队伍相对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校从事预防医学的教师大多不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业务能力不强。而且很多教师都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PPT教学也仅仅只是纸质教材的翻版,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明显偏低。此外,再加上教师课时较多,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备课听课等。

1.3实训教学严重不足

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中包括了环境与健康、社区卫生保健调查研究方法、社区卫生保健的实施、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内容,需掌握的知识点多。而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少,预防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上,实践部分应占到了预防医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卫校没有开设预防医学的实训教学。有开设的学校也因为没有自己的预防医学相关的实验室与实践实训基地,导致了很多实验根本无法开展,实训无法开展,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改善中职预防医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2.1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

未来社会的医学模式发展已经从自然医学向社会心理医学过度。一方面,医学对于健康的要求已经从个体到了群体,如WTO提出的口号“人人健康,健康人人”。另一方面,医学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更加提高,除了治疗疾病,更要无痛、微创乃至最终的预防疾病[1]。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只有防疫站,其他像职业病防治所、食品卫生管理、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运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将有利于立足社会。尤其农村医学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是基层卫生工作,需要承担日常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进行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工作。只有加强自身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建立起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相应的预防知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

2.2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受到经费、场地等制约因素而影响现场教学不能够实施的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寻求各种新技术的帮助,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模拟实验室,模拟相应的实验环境。教师应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并亲自动手进行部分指标的检测。这样既能够节省资金也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更新,且更新周期十分快。比如在测定评价营养状况时:学生在模拟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人体或是正常人体来进行膳食调查、营养状况评价并找出有效干预的措施[2]。通过以上学习安排,让学生在病因、临床状况、实验室测定、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方法上开展系列操作,从而使学生的预防观念、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参与率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前面章节的提问,帮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事件进行讲解。例如,在环境与健康的教学中,讲述装修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必要的提问,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目前国人健康新杀手的元凶。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辩论小组讨论法、以案例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变主动,而且还能锻炼学生从各种资料中选择有效信息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可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职业病当中尘肺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结合病例围绕几方面问题进行讨论:①生产劳动中哪些职业易接触粉尘?②人体接触粉尘后,机体如何对粉尘进行防御和清除?③接触粉尘引起尘肺外,对人体健康还有哪些其他影响?④如何预防生产性粉尘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害?善用多媒体,制作能吸引学生的课件。少用文字,多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生动展示每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这样就可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大大地增加教学的容量。再加上多媒体可做到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某些章节,还可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制作微课讲解。如传染病防制一节,可制成微课,先由案例引出概念,接着讲解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最后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防制措施。

2.3打破封闭课堂教学及走出校门

就目前中职预防医学教学现状看来,大部分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上,学生参与实践实训的机会很少面对这种情况,应积极争取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能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活动之中[3]。比如:疫点消毒工作,预防接种的宣传、联系、实施工作,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工作。引导学生真正接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公共卫生的认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培养三有(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医师作准备。

3教学效果

在2个班级(2015级农村医学01-02班)的教学结束后,笔者组织了反馈调查。两个班级共调查80名学生。学生一致反映:实施上述措施的教学改革,有效地增强了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基层服务观念与能力。72.1%的学生反映有很大收获,27.9%的学生认为有较大收获。本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科、课程、师资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达到了师生互相促进的目的。

4结语

总之,预防医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积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致力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精髓,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为人类健康造福。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贺蕊霞.改革教学策略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27-28.

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以团队为基础学习;预防医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30-02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1]。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及团队意识[2]。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技能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将笔者开展TBL教学的模式及体会表述于此,以供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本校2010级护本1班和2班学生,随机分组,1班为TBL教学组,2班为传统教学组。TBL教学组:女生35名,男生4名,年龄为(21.20±0.92)岁;传统教学组:女生37名,男生4名,年龄为(21.10±1.20)岁;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学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基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传统教学组 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听课获得了教学内容和要点。

1.2.2 TBL教学组 (1)分组:根据学生以往成绩和平时表现,每组成员3~4名,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组内的合作学习。(2)任务安排:课程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和“实验流行病学”三个方面内容,共12学时,每次4学时;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精心准备教学资料;各小组学生根据抽签方式确定问题,组内成员分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3)教学实施:包括个人测试、团队测试以及应用性案例讨论。个人测试包括抢答题和必答题,主要测试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团队测试主要考核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指派组员可以通过板书或PPT形式进行讲解和总结;应用性案例讨论主要选用与课程密切相关案例,由教师设置问题,各小组回答陈述理由,教师启发引导,可以采取辩论或补充的形式完成问题[3]。

1.3 效果评估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学效果评估分为主观自我评估和客观成绩测试。

1.3.1 主观自我评估 两组学生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都分为四个评分标准(≥90分、80~89分、60~79分、

1.3.2 客观成绩测试 在讲授内容结束1周后,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理论成绩测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理论总成绩为100分,其中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别占总体分值的70%和3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观自我评估

TBL教学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1。

2.2 客观成绩测试

TBL教学组学生的主观题、客观题以及总成绩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学生可改变传统对临床问题的思考方式,建立起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TBL教学方法对于预防医学的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体现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资料、提出了问题,并尝试通过团队交流解决问题[5]。在TBL教学法实践中,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逐渐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本校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展预防医学TBL教学的效果评价与分析,TBL教学组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估和客观成绩测试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得分较低;因小组分配不合理,造成组间成绩相差较大。这也是李晓南等[6-7]学者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预防医学的TBL教学尚属尝试研究阶段,随着TBL 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推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立,此教学法对于培养医学综合性、实用性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Stuart J Beatty,Pharm D,Katherine A Kelley,et al. 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rapeutics Workshop Sessions[J]. Pharm Educ,2009,73(6):100.

[2] 乔植宇. T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18-119.

[3] 钱荣,苏林,叶红,等.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7-149.

[4] 李成义,崔成立,刘铮然,等. 坚持预防为主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1):41-43.

[5] 孙祝美,叶杰,闫晓风,等. 以TBL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细胞分化、衰老与死亡”章节中的应用[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9):911-915.

[6] 李晓南,童美玲,王景凡. 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 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5(3):84-85.

临床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6

1.1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的制定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内容的制定,一要针对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今后主要在基层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二要结合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必须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时要做到两者兼顾,符合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除了要求掌握三级预防、三大卫生和两种方法外,还强调补充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和基本内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定义、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能力目标上要求达到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能力,强化社区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训练。1.2课程教学方法教学中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介绍岗位工作情境,提出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建立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以社区健康教育项目为例,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健康问题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体验。

2课程内容

2.1选择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职能从过去单一的以临床诊疗工作为重心转移到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等“六位一体”的综合[2]。选择目前乡镇卫生院承担的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将这些内容融入到预防医学的各个章节中进行讲授,如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这一章中,插入高血压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的知识内容。为了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统计和流行病学知识,插入社区健康调查与社区卫生诊断知识,并选择某一社区开展调查活动,形成社区诊断报告。2.2基于岗位工作技能设计教学活动围绕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实现技能教学和技能训练课程化,即先对岗位工作技能所需的理论知识安排一定课时进行课堂教学,如重点介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和流程,然后在经过一定理论教学后,让学生以动手操作、情景模拟、小组完成典型任务等方式进行强化训练,以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3基于岗位工作任务选择特色教材在教学中,作为理论知识讲授使用的教材,选取了由我校教师主编和参编的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同时以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共同编写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医学院校实践教学教材,该教材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以12个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按照背景描述、事件处理过程、基本理论支撑、问题判断分析等内容编写,注重培养医学生对所学课堂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实战能力。

3考核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未能体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其今后进入工作岗位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采取了理论笔试和项目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项目实践操作考核主要围绕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如以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家庭访视、高血压患者随访;以小组团队分工的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考核成绩依据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表现、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团队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