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龙舟文化;高沙镇;优化
0 前言
龙舟竞渡是我国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龙舟最初源于古代的吴越、荆楚一带,当地的人们以“龙”为图腾,举行了一些崇拜龙、祭祀龙、模仿龙的仪式,并逐渐成为当地的习俗民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身着带龙字样的服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龙的保佑。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龙舟文化在商业开发运作的大潮下发生了诸多变化。在商业背景的发展过程中,龙舟文化既得到了新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形式,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沙古镇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胜古迹众多,传统文化璀璨夺目。龙舟文化是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每至端午节,高沙人民盛装打扮,群众踊跃参与,展开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江上数桨齐飞,江边众人呐喊助威,划舟人与欣赏者相互呼应,共享龙舟文化这个特殊的节日盛会。近年来,在功利的趋势下龙舟文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商业影响。借助龙舟文化的吸引力为卖点推销江边房地产,用龙舟文化的广告效应来达到人们购买房产的目的。这样看似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但它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1 商业运行模式视角下龙舟文化的发展困境
1.1 龙舟文化中商业化过重
当地对龙舟文化进行商业开发运作中,注重的是龙舟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加人们的关注度。表面上是广邀各界群众参加龙舟盛会,增加节日的文化氛围以至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际上是以龙舟文化为媒介大打房地产广告,出售江边商品房。名义上进行龙舟文化的宣传,实际上重点在于江边地带房地产销售,以龙舟文化做外衣换取高额商业回报。群众只感受到铺天盖地的商业气息,却体会不到龙舟文化带来的节日氛围,观赛时也就无法全心投入。高沙古镇龙舟文化过于注重商业开发,对龙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龙舟文化保护缺乏全面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龙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只重视商业活动的宣传炒作,却忽视了龙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对下一代的教化⒒崾艿角苛业某寤鳎龙舟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整理,长此下去,将会面临着文化的边缘化或消亡。
1.2 龙舟文化宣传片面、内涵缺失
当地龙舟运动的开展过程中,过于单纯的龙舟竞赛和浓厚的商业表演。而对龙舟文化的本质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在现场既看不到详细的龙舟运动的竞赛章程,也没有任何当地龙舟文化溯源及发展历程。对于龙舟运动的参赛队伍人数也只是粗略带过,以至于有些群众连有多少参赛队伍,来自哪里都不清楚。有关龙舟文化的精神层面更无从谈起,只剩下各界群众从回忆中寻找龙舟文化的精神片段,至于年轻人脑海里除了有热闹感什么也不剩下,导致龙舟文化的断层现象,对于龙舟文化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商业的火热炒作,另一方面文化的本真丧失,龙舟文化就只剩下了躯壳,光有其形,无有其神。由于历史文化的特点,高沙古镇龙舟文化具有着浓厚的湘西南气息,然而现在的龙舟文化宣传、组织比赛时,却只在意龙舟运动热不热闹,商业效果好不好,在对群众的宣传时就只提及参赛规模,观众人数等,没有把当地龙舟文化究竟有哪些特色,具有着哪些独特内涵等阐述出来。生搬硬套别的地区龙舟运行模式,忽视了本土特色的文化内涵。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地区活动规则极为不同,文化传递的信息也各不相同。
1.3 龙舟运动、安全度低
龙舟运动秩序混乱,无论是参赛队伍还是观赛群众,都是伴随自己兴趣所致,没有有效的规范与管理。导致场面十分混乱,让人感觉到一种喧闹、混乱无章的感觉,无从体验到龙舟运动的激情与兴奋。同时由于比赛区域较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场安保条件又差,对于意外突发状况准备不足,医疗条件滞后。多数群众直接站在江边危险地带,恰逢端午时节降水多,江水水位高涨,不少群众生命安全存在隐患。在龙舟竞赛期间,由于地面湿滑,两观赛群众不慎落水,岸边群众手忙脚乱才将其救起,缺乏安全预防措施。因此,每当有人落水事情发生时龙舟竞赛就必须要中途中止。
1.4 龙舟竞赛规则欠缺、成绩不公
由于高沙古镇的龙舟运动是由当地房地产开发商承办,在突出龙舟文化的商业气息的同时却缺乏对龙舟运动最基本的竞赛规则了解。于是便出现了竞赛规则的欠缺这一现状,整个赛事组织不够全面,竞赛章程混乱,竞赛时间队伍无故改变,没有有效的赛事组织行动方案,随意性很大。这些欠缺无疑降低了龙舟运动的水平。同时由于龙舟参赛队伍相互间实力差距过大,又受限于场地条件,导致竞赛结果一边倒,难以体会到龙舟运动双方互为追赶,群众奋力呐喊的刺激场面,无疑使龙舟运动的魅力由于主观条件限制而大打折扣。最突出的一点还体现在成绩公平公正,裁判迫于开发商压力暗箱操作,打击参赛队员和观赛群众的积极心和参与程度,对龙舟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负面作用。
2 商业运行模式视角下龙舟文化的优化研究
在邵阳市高沙镇商业运作模式下龙舟文化发展并不成功的大背景下,高沙古镇的龙舟文化又该如何变化才能重新赢得群众喜爱,从而达到商业运作开发与群众喜爱接受有机统一,商业价值与精神价值并存,被开发商和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呢?首先,必须要有打破现有格局的勇气和魄力。既然这种商业运作模式是失败的,对龙舟文化发展起到极大负面作用,就必须要改变这种模式,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不做刮骨疗毒,龙舟文化的未来危矣。其次要寻找合适的商业运作模式,别人好的在这儿并不一定好,必须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有针对的运用好运作模式,生搬硬套往往是变相扭曲文化发展,合乎实际的模式才能给龙舟文化带来出路。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各个方面,往往软件硬件哪一方面没做好都会导致发育不良。不仅要注意硬件、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完善。也一定要做好软件服务,重视精神感受,把握好群众心声。最后还要将商业运作重点停留在龙舟文化本身上,以龙舟文化为载体发展附属产业。主次一定要分明,重视龙舟文化本质内涵,以此为重再向外扩散,利用好主次关系,有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当前,邵阳市高沙镇的龙舟文化处在抉择的十字路口,作出何种选择对于龙舟文化未来如何至关重要。是选择彻底的商业发展道路,还是坚持传统的龙舟文化,亦或是随着时代潮流的改变而推陈出新,在保持自身基本特征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形式。不同的(下转第59页)(上接第55页)道路决定着龙舟文化不同的未来。在现代的商业大潮下,龙舟文化很难不做出改变,传统的龙舟文化必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一味的坚持保留,是不可取的。没有经济的支持,龙舟文化缺乏引擎丧失动力。一味地走商业道路更不可取,龙舟文化如果全然改变,就失去了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群众基础,没有社会基础的文化只是一个驱壳。若如此,这样文化得不到继承与创新。要让龙舟文化既能传承,又能保留本质内涵。就只有按照实际所需,有选择的将一些事物条件加入到龙舟文化中。对于外在条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加以利用,不好的坚决抛弃。如此龙舟文化才既能保持住自身特色,又能表现出新的形式,既能满足广大群众,也可以得到开发商青睐。
【参考文献】
[1]白晋湘,主编.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7.
冼鹰.我国龙舟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0(7):13-16.
[2]杨晓生.21世纪体育功能的转变[J].体育学刊,2004(1):2-5.
[3]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3-7.
[4]郑文海,杨建设.我国端午龙舟竞渡与体育比赛结合现状及策略――兼论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竞技龙舟运动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18.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文化经济;商业插画;流行文化;大众传媒
1 商业插画概述
插画最初主要是随着19世纪初报纸和书刊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黄金时期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从事插画行业的大多数是职业画家,当时被报刊图书用作配图及补充说明性的图画而被逐渐应用到商业领域,带有明显的绘画色彩和画家个人特质。
商业插画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不是人们当时认知的阶段了,小时候我们对插画的理解还停留在连环画、儿童绘本,而在美国商业插画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人们的生活,并在形式上有这样几种主要的传播渠道:印刷传播媒体、影视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媒体。商业插画是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这是商业插画发展的前提,但在这样的前提下怎样使商业插画能够充分应用到市场中去,是最考验商业插画生存能力的要素。
2 以文化经济思维看商业插画的发展
笔者上文提到,插画最初用来给杂志期刊做补充说明性图画,这是商业插画得以发展的最初前提,对于消费者来说,它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在看书时看到插画后使身心放松,不会因全是文字而让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插画在图书市场的慢慢地发展壮大中也使插画变得更加具有功用性和传播性,逐渐从以文字为主的插图性书籍中脱离出来,形成绘本这一商业插画类型,这也是商业插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欧美国家儿童绘本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插画形式,它归于印刷传播媒体范畴,在中国出现了几米这样的成人绘本商业画家,他的作品中文字与插图结合得恰到好处,使读者在读完后生成一种对他的绘本整体的独特的情愫,这种情愫是商业插画必备的要素,即艺术性和对人的情感的抚慰。
3 以文化经济思维看流行文化在商业插画中的应用
商业插画经历了挖掘和追求人的最本质的情感之后,开始涉足更加大众的领域,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比较完善的是美国,对于商业插画的应用这个国家更有发言权,美国的商业插画应用的领域之广让人难以想象。追根究底,笔者认为是因为他面向的受众是美国所有的平民大众,商业插画应用的市场无疑是广大的平民阶层,面向多数普通人的商业插画设计必然带有一种大众文化的诉求,而这种文化在当时是打上时代烙印的流行文化。
美国在二战后,由于战时国内形势相对和平,使其商业插画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而决定其商业插画类型的主要因素无疑是他的流行文化的发展。当代的流行文化即是一种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看中的是“现在”和“当下”,其中带有一定精神文化的诉求,这样才会被人们接受。例如,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商业插画作品,其中有一件作品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将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进行了九种不同的配色,直接摒弃了传统绘画中通过画笔表现的手法,用机械化的方式将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进行反复拼贴,从而呈现出的九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玛丽莲・梦露,这种浓郁的波普风格席卷了当时的美国,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平民老百姓都纷纷对这一创意买单。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的对象和主角不是玛丽莲・梦露而是某个普通人,作品还会这么受欢迎吗?如果他只是用画笔将玛丽莲・梦露画在纸上还会有这样的流行效应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文化和创意在一件成功的商业插画作品中是缺一不可的要素。玛丽莲・梦露无疑是当时大众流行文化的焦点人物,而艺术家总是懂得如何影响人们的观念,在计算机技术风靡一时的美国,安迪沃霍尔用还不为人们熟知的丝网印刷术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基于技术和创新准确地表达了流行文化,所以他的商业插画作品才在浓郁的“个人风格”中被众人买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的包装设计无疑是保证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具有同一用途的商品,价格也相同,怎样才能在消费者挑剔的眼光中抓住自己的机遇,无疑是包装的创意设计。这体现在这些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横向区别和纵向区别上,这种横向区别表现在商业插画对于产品包装的应用中即为创意点和设计感,越是具有这种横向区别的商品越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4 以文化经济思维看中国商业插画的发展
流行文化因为人群和地域而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中国来说,商业插画所应用的领域多集中在从日本传播过来的动漫游戏中,关于动漫和游戏的文化无疑已经变成了一种消费品,而商业插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促成了动漫游戏的发展,进而转化成经济效益,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动漫游戏的传播发展是基于影视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媒体的。对于网络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正当时的状态,进入到号称第三次计算机技术革命的世纪,生活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计算机,基于这种传播媒介,一部分人勇敢尝试,一部分人退缩不前,还有一部分人则抱着模棱两可的态度。笔者认为这正是需要使用文化经济思维的时候,正是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本来在中国发展得不是那么顺利的商业插画迎来了一次繁荣的机遇。在中国,商业插画从业者大部分为游戏原画领域的人才,这种商业插画的针对性较强,依附于网络媒体。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反过来商品经济的大环境对商业插画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是插画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兔斯基这一卡通萌星是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王卯卯创作的一套卡通动画表情形象,作者通过加入自己的经历和个人性格等文化特征,将兔斯基这一卡通形象通过网络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表情工具、工艺品或单幅小插画这样的商业插画作品,甚至这一形象已经脱离了固定的插画模式与广告业接轨,足见其号召力。兔斯基是作者创意的结果,通过网络传播进行了使其有了很好的发展,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正在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营销体系,并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对于王卯卯创造的这一卡通表情形象,表现了人们普遍的一种急于表达自己的愿望,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纷纷倾向于用更加便捷形象且略带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兔斯基的出现无疑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传播媒介使自己的创意得以传播,在更多的领域衍生出更多的价值。用文化经济的思维来看,这是将人们的普遍心理诉求和喜好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典型例子,可见文化经济的思维同样适用于中国商业插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凯夫斯(美).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 2004.
[2] 尹赛.流行文化产业与商业插画研究[D]. 2006.
[3] 张燕.数字化时代的插画艺术研究[D]. 2006.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文化产业 实体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19-02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出口锐减、投资萎缩、消费冲动不足。由于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一些实体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些企业支持不住出现裁员减薪,有些甚至纷纷倒下。面临这一困境,我们更加坚信中央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一决策是英明正确的。而在调整转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恰恰是文化产业。
从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实体经济遇到困境,主要是没有自己自主的知识产权、没有自主的品牌产品,更没有应对经济危机的战略模式。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支撑的智慧产业,是为企业搞原创、做品牌的幕后英雄。所以,这场经济危机让文化创意产业面临了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
一、推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创造更多更好更实用的商业模式
现在,实体经济遇到困境,他们急需从文化产业中吸取力量,吸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同时,他们也知道,文化产业是目前最具成长性、最有发展潜力,也是最受重视的朝阳产业。因此,寻找机会进入文化产业,也是他们的战略。而文化产业目前还很弱小,特别是缺少资本的助力,很难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所以,他们也急需实体资本的介入,捆绑在一起,寻求发展。除此之外,实体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还能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应对不断下滑的经济颓势。比如,以前传统的农业种植附加值极低,当它和文化产业结合,就创造出了观光农业或创意农业。如果把这些东西弄到大棚里,就成了农业展会,使传统的农业完全蜕变成会展业。大连创造的玉米迷宫项目,在540亩地上,开辟了一块玉米迷宫。里面不但有若干个广场、若干条道路、还有若干个游乐项目,让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原来种玉米的十倍以上。一个思路的转变,既给人们创造了旅游游乐的场所,提升了人们的快乐指数,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真乃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这就是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结合的奥妙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结合,不单是农业、工业、商业,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如春蚕破茧、凤凰涅般的重生、创造、壮大,甚至会引发新兴产业爆发式的增长。我们也相信,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之路是我国传统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推动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创造更新更酷更时尚的消费模式
现在,不仅是出口、投资这两架马车出了问题,由于CPI的不断上涨,就连消费也受到影响,现在好多实体店的销售额大不如从前,人们的消费欲望受到影响。如何破解这一现实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用文化产业的思维,创造更新、更酷、更时尚的消费模式,引发人们的消费热情。比如,当实体店消费不景气的时候,网购的创意就弥补了这一不足,人们出于好奇也要尝试网店给人们带来的消费体验与。过去的旅游是走马观花式的,现在,人们创造了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旅游新模式,让人们更直接、更直观的用身体旅游而不是靠眼睛旅游。目前,下载、流量、三D、四D,这些新名词、新模式的出现,让人们惊喜它神奇魅力的同时,也在心甘情愿地为它大掏腰包。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数字内容产业将占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这是为什么?说到底,就是创意人创造的新的时尚消费模式,把人们的消费欲望由传统的店面转移到了网上。移动通信、三网合一这些新举措,让人们对资讯的目不暇接,随便走到哪里,都和世界相连接,只需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上网聊天、查看咨询、传递文件、远程对接,易如反掌,这些就是新的消费模式。在给你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搭建了巨大的销售、消费平台。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模式,还会产生多少新的消费模式?而这些消费模式的产生,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但你可知道几乎所有新的消费模式都是文化产业、几乎所有新消费模式的始作俑者都是文化产业人的新创意。
三、文化产业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是文化产业重要的历史使命
文化产业的功能属性有二:一是为文化消费服务,二是为生产服务。为终端的文化消费服务,大家都注意到了,现在发展所谓的文化产业就是这些。而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服务的属性,在我国一直都被忽略。其实,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服务的功能,比文化产业为消费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宽阔的市场,也是文化产业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
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说到底是改变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因为过去那些传统的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已经过时、成为历史,不能满足今天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想你的产品有市场,就要创造需求、迎和需求、满足需求。而这些本身就需要创意,需要创意人的智慧,需要创意人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拿出新的创意,创造新的模式,生产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上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上蔡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要概述
地处天中大地的上蔡县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口147.8万,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十大古城。据清康熙《上蔡县志》记载,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厚土上繁衍生息,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500多年。目前,蔡氏宗亲有1000多万人,渊源久远,族多人旺,遍及世界各地,每年海外蔡氏宗亲纷纷莅蔡寻根谒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蔡独特的文化和儒家遗风孕育出了代代英杰,涌现出了众多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史称“千古一相”、被后世尊为“小篆鼻祖”的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为统一文字作出了重要贡献。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南宋丞相朱胜非,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桓宽,清代方志学家张沐等历史文化名人。
上蔡县是文物大县,文物景点遍布县境。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两地(蔡国故城和楚国贵族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9地(蔡侯墓、李斯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伏羲画卦亭、陈庄民宅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蔡侯望河楼、漆雕开墓、蟾虎寺),馆藏文物3141件,旅游景点遍及全县。
上蔡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和历史文化产品独具特色。雕花桃核扣和茱萸绛囊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史名酒状元红,曾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杨集毛笔誉满天下,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案头之宝。
二、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蔡县充分利用和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确立了“文化立县、文化名县、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推进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着力打造重阳文化、蔡氏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李斯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坚持从开发保护、规划设计、宣传推介、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县文化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
(一)不断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成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制定印发了《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实施方案》、《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表》,设立了上蔡县旅游投诉电话,制作了《上蔡县旅游景点路线图》;建立了上蔡县文化旅游网站;蔡明园公园、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成功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区;加强了《旅游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了全民旅游管理意识;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0万人次以上。
(二)不断加强文化旅游遗产保护开发。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文物1068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972处,复查96处;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上蔡重阳习俗被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茱萸绛囊、桃核雕花、“白云翁”毛笔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蔡侯宫殿区遗址兴建佛教牌楼有“天下第一门”之称;结集出版了《重阳节发源地——上蔡》、《蔡国蔡氏溯源》、《蔡国纪事本末》三部论文集,编纂出版了反映上蔡历史文化资源的《古蔡风物》;创作上演了反映千古一相李斯的大型历史文化资源的《千古遗恨》;出版了反映秦相李斯辅助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的长篇小说《大秦春秋》。
(三)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
来,文化建设先后投入资金共584万,用于文化馆维修、图书馆设备购置、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设备购置、73个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扶持49个农村业余表演团体;建成了279个村级服务点;扶持28个农村民间艺术表演团队购买了部分服装、道具及器材;加强了伏羲画卦亭、楚国贵族墓地、蔡国故城墙、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文物景点的保护与整修;完成了蔡国故城墙、文化馆、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开发保护规划及项目资金的申报;上蔡博物馆建设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省文物局。聘请专家对博物馆、李斯林园和蔡国故城带状公园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
(四)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规模。重点塑造了古蔡文化、重阳文化,围绕重阳文化之乡这一品牌,研究开发反映重阳文化的系列产品,如:重阳茱萸绛囊、桃核雕花、酒、老人拐杖和“白云翁”毛笔等产业,走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在全国打响古蔡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积极承办了八届“重阳文化节”,逐步打造成具有上蔡地方特色的、省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的文化节会。立足上蔡县地域文化优势,加强与省内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加强与海内蔡氏宗亲的联系,宣传弘扬上蔡县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上蔡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抢救和保护了上蔡特有的雕花核桃扣、芦花靴、茱萸绛囊等传统制作工艺品。挖掘研究重阳节两大节庆佳品酒、茱萸绛囊,尤其是茱萸绛囊顺应人们企盼福寿吉祥的向往心理,倍受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及东南亚诸国侨民的喜爱。
三、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景区基础薄弱。上蔡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品位低,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文化内涵不深,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景区景点档次低,既满足不了县内文化旅游的需要,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旅游规划严重滞后。上蔡县文物景点虽多,但都处于待开发状态,缺乏保护,更缺乏中长期文化旅游规划。由于文物景点以古代遗址为主,没有太多观赏价值,部分古建筑过于破旧,有的文物景点受损严重,如蔡国故城遗址、李斯墓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景点上面有耕种现象。县文物库房为危房,对文物藏品的保护十分不利,一些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三)旅游开发缺乏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有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上蔡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
(四)旅游商品档次不高。旅游商品虽然种类丰富,但由于规模小、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甚至不顾长远利益,搞无序竞争,导致旅游商品形不成品牌,上不了档次,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铁锅、毛笔、雕花、香囊等产品虽然在市场上比较紧俏,但就发展现状而言,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四、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产业化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文化旅游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将文化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成立文化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继续加大对文化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精品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海内外企业、个人来上蔡投资举办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扩大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准入范围,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
(二)优先规划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邀请国家、省级等权威部门的专家来蔡进行考察,高起点编制上蔡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中长期规划。建立严格的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禁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以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强化优势品牌、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着眼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进一步发挥“重阳文化之乡”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实完善伏羲文化、李斯文化、蔡氏文化、孔子文化等五大文化内涵,重点打造蔡侯陵园、李斯陵园、蔡明园公园、上蔡博物馆、重阳登高处、伏羲画卦亭等景区,力争使1—2个景区(景点)达到国家aaaa级标准,确保
我县文化旅游业健康顺利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行业管理。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切实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等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完善处理程序,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凡从事旅游业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在旅游区(点)从事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都应依法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严禁无照无证经营。各类经营主体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过硬的旅游业队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注重宣传推介。进一步加强针对客源地游客的宣传,增强宣传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打破地域界线,主动寻求和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宣传促销模式,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文化旅游节,各种新闻媒体,通过《上蔡风光片》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开通“上蔡县文化旅游网”,提高我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以市场为导向,将旅游景区(点)连接成线,接线入网,精心设计和推出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效益好的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上蔡。
(五)扩大产业规模。文化旅游应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成为旅游产业的优质板块。围绕行、游、住、食、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增强旅游带动功能。扶持一批集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重点企业,开发融艺术、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积极支持和鼓励创办旅游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和生态疗养康复中心。面向市场,重点开发古蔡文化、重阳文化等旅游演艺节目,促进艺术精品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发展武术、杂技、魔术表演等富有中原文化特色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娱乐节目。
总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由之路。虽然上蔡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品位低,推进缓慢,但只要我们紧紧围绕打造文化精品这个主题,以五大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建立科学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就能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许结.中国文化论史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产业融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42
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和发展意义的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为了开拓文化产业的市场,我们通^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宣传、推广,实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上海与我国其他城市比较,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情况更好,更值得研究。
2实证设计
21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本章首先对上海市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上海市1998―2014年文化产业和信息业的融合程度进行测度。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年鉴。
对文化产业,确定发展规模及潜力、人力资源及投入、市场需求3个一级指标,以及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业收入(千元)、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就业人员(人)、平均工资(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文化事业费增长(亿元)等11个二级指标。
对信息产业,确定发展规模及潜力、人力资源及投入、市场需求3个一级指标,以及增加值(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利润总额(亿元)、产业增长值增长率(%)等11个指标。
22实证研究
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见表1。
另外,根据学者对相关产业的融合的研究,本文对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一级指标发展规模及潜力、人力资源及开发投入、市场需求的权重分别设定为035、035、030。通过计算,得出表2。
表2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程度年份耦合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年份耦合关联度耦合协调度
从整体趋势来看,1998年至2014年,上海市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表明两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相关性及相互依赖度不断提高。说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已经摆脱失调的限制,逐渐走上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
3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31结论
1998―2009年,两产业一直处于失调阶段,但是失调度不断降低。2010年至2014年,这个阶段为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协调阶段,处于低度协调阶段。因此,整体看,上海市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且已经摆脱了相对失调的状态,逐步进入两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环节。
32政策性建议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上海文化与信息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应结合当前产业的发展形势和特点,取缔一些不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制和壁垒,建立一个文化企业和信息企业共用的信息交流平台;二是政府应鼓励高校开设一些以产业融合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打造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学习交流平台,培育出具有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三是搭建一个产品批量生产、产品销售等各个层面的信息平台,最大化地利用所得数据,改善产业融合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两产业融合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4)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商业街道;文化;景观设计
城市商业街道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形成,是由人和经济社会的生活和发展需求而建造,因此商业街道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在现代商业景观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对于交通、交易、购物、餐饮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还应当注重文化景观的设计创造以完善城市商业街道。
一、商业街道与文化景观
商业街是一个外来词汇,由外文直译。从现代观念来说,商业街道是商业企业聚集的某个街区。在农业时代,由于手工业和农业发达,商品交换大多是在集市上进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商业发展的需求,大量用于买卖的门店出现,使整体经营状态呈现一条街的形式,这就是商业街的最初模型。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出现,生产力飞速发展,传统的商业街逐渐无法满足人类需求,其范围和面积逐步扩大从而形成了如今的现代商业街道。它可以分为商业步行街和金融商贸街道,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块状、地下等形式。商业街道景观包括建筑、道路、绿化和公共基础设施为主的实体和街道所包含的人文思想及内涵两部分。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速,现代主要商业街道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建设改造,已经出现许多著名的商业街道,在利用现代科技满足现展需求同时,充分结合了历史文化因素和人文内涵,如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海陆家嘴金融商贸街、北京王府井大街等。
二、商业街道文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让商业街道和其景观设计也迅速发展,但在现代城市化加速,城市房地产对于土地的利用,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快速发展全球化带来的西方建筑思想冲击,人们对于标准化的追求加强,以及商业街道景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的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商业街道文化景观设计存在许多问题。
1.文化景观未融入商业环境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于商业街道景观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功能需求,对于精神文化氛围里也做出了要求,目前商业街道中商业街道和文化环境没有充分结合。一方面,在追求商业利益的道路上,城市在发展的道路上对于现代化盲目的追求对于城市商业街道大肆进行改建,传统和时尚因子不合理的碰撞导致文化氛围和商业利益都只减不增。另一方面,文化景点大量堆砌,致使许多商业街道过分浓郁的文化气息掩盖了商业氛围。商业街道还是应当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内容,商业街道的文化景观必须存在能够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同时发挥商业街道的主要功能。
2.未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在商业街道文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城市本身拥有的历史文化是景观设计者一个重要的创作灵感来源。我国历史悠久,几乎每座城市都有着具象或者抽象的历史文化。在商业街道乃至城市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只是将具象的传统元素和标志放在建筑物、雕塑、铺地纹样之上,而寓于物体之中抽象的历史文化往往得不到利用,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未能表达出来。3.缺乏人文关怀商业街道景观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而创造,也为人类所观赏利用。商业街道文化景观设计,通常情况下忽略了人对于商业街道景观的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刻板无生气,没有体现出人文关怀。4.时代性不强,且缺乏文化延续性现代文化景观设计应当在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的之时,尊重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展现时代性。体现在商业街道的文化景观作品往往是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单纯推崇传统文化而忽略时代元素,思维方式落后,最终致使商业街道的文化景观未能得到大众认可;第二种,商业景观的设计只是现代流行元素或者西方景观风格进行简单的模仿,忽略城市独特的文化,这些景观也就难以延续下去。5.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留存下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化过程中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等对于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且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一些文化古迹就在现代化建设中遭到破坏。
三、商业街道文化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商业街道最终塑造的景观是社会公共产品,应体现出商业街道所要求的功能,以及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文化角度来说,其文化景观塑造应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塑造出满足人们功能需求和文化需求,具有地域特色性和时代认同感的景观作品。
1.文化景观塑造坚持以人为本
人类作为商业街道文化景观的创造者、观赏者,其各方面的需求必然成为景观设计的核心。商业街道的文化景观就应坚持以人为本,利用现代科技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观念为景观赋予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商业街道的景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在着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经济与环境和城市文化资源的关系,在文化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合理开发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使商业街道景观的文化延续性增强,实现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展现人文美和时代性
城市中商业街道文化景观是城市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商业街道的景观设计应当在时代背景下,构建出具有人文氛围的景观作品,充分展出城市的人文色彩,树立城市的美好形象,传递城市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结语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现代城市受历史和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商业街道的文化景观也因此而大相径庭,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状况,利用多元的城市文化,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景观作品。
作者:丁权辉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季.城市的文化特性对商业景观设计中构成元素影响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