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1
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这些内容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深层次的引导。(1)要培养学生的班级精神。从班主任接到新班后开始,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我班把“扬我班威,壮我班魂,齐心合力,共创佳绩”作为班上的班训。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2)要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在学校校运动会和文艺晚会上,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让他们懂得为班集体出一份力,为班上感到自豪。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3)要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学生面前宣传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用金钱都不能买来的,不像社会上的酒肉朋友。这样使学生的团队意识能够加强,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
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家,是学生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作为中学班主任,对不太成熟的中学生进行认真引导,与班主任共同来精心布置教室每一个角落,美化好教室环境,营造好这个温馨的家。在这样环境优美的教室里能消除学生学习后的疲劳,同时增添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热爱班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主要从下面做起,(1)净化好教室。卫生是教室的窗口,是班级文明的标志。要将教室环境保持干净,让学生自己制订卫生制度,并共同加强检查和监督,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绿化好教室。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仿真植物,以及在墙壁上有序地挂上绿色的仿真叶藤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3)美化好教室。要使桌凳摆放整齐,课桌上面的书要有序放置。班级专栏、板报、宣传栏和学习园地等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己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2
作为地方名校的老校,一般都会建新校区,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面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政府也将为老校建新校区作为基本对策。于是,作为名校的老校都有几个校区,形成了大校,甚至教育集团。
新校区的建设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代建,学校只要拿钥匙;二是学校参与,方案形成之时,学校便渗透意图,建设还是政府承担;第三,完全由学校负责建设。无疑,从教育角度来看,第三种最为合理,因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从基本的校舍、场地、景观就能体现出来,学校负责建设,完工时呈现的不是房子,而是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的中间,有一个最佳期、最佳点,校长必须有“经营”意识,才能在“传承”中发展。显然,建造新校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二
“爱德·求真”是吴江实验小学积淀百年的文化经典。先辈以“爱德”勉励我们,“以爱育人,以德树人,培养大爱大德的学子”;后人又以“求真”迎时代潮流,启迪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爱德”是学校文化之魂,“求真”是学校文化发展之源。新校区建设,必须将老校的文化经典“镶嵌”在新校区整个空间里,这种“文化嵌入”,体现在校舍、庭院、景观等方面,需要进行精心构思与实施,这里不一一细说。
说实话,很多的“文化嵌入”,仅是外在的文化描述,缺乏内在的文化质地,空泛为一种“文化装点”,这是当下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一大通病。建构整个空间文化,我们紧紧抓住了学校文化的“求真”精神,将成人的“文化描述”变成孩子们的“文化行动”。我们紧紧围绕“探究”这一应和儿童“求真”精神的主线,在新校全新的空间里,建构起“自然探究”“生活探究”“文化探究”三大领域,形成一个让儿童积极卷入的三维探究空间。“百种树”“百种石”,集中提供了自然探秘库;“菩提广场” “求真之路”,发掘了学校文化史;“水”“电”“磁”,呈现了生活体验的百科书。我们研制了“校园探秘”系列校本课程,让学校环境建设和学生的探究学习融为一体。学校成为孩子们探密的乐园、探究的文化场,成为孩子们“求真”精神的启蒙地。
从角的“文化装点”转变为儿童立场的“文化行动”,这是学校文化发展中最容易忽视的关节点。“文化行动”当然也要体现学校的“制度文化”和“教师文化”;然而,作为地方名校的老校,其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应该不在这里。核心要义应该在哪里呢?
三
一个企业能不能可持续、创新型发展,关键看两点:长处和短处的理解、处理。即,长处能不能发扬光大,短处能不能克服、消灭。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而言,更多取决于后者。一个国家能不能受到他国的尊重,一般也取决于两点:自身更多的优势和自己最少被人攻击的弱点。所以,美国成为头号大国,俄罗斯国力不算太强,然而受制于他国的缺点基本没有,所以他国也不敢惹。
寻找文化发展的短板,尤其是致命的短板,应该是学校文化发展,乃至创新的“最佳点”。这个“最佳点”要在文化诊断中发现。“文化诊断”,就是从一些行为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内隐规矩与内隐概念,判断其是否与学校的主流文化、优秀的教育思想相一致。文化诊断是学校文化经营中的难点,一方面我们不注意诊断,另一方面我们不会诊断。“文化诊断”的基本测试手法:观察学校师生面对基本问题、利益冲突时的表现。这最能体现出学校文化发展水平,最能试验出学校文化发展的致命短板。
为此,我们广泛了解师生对教育基本问题的态度,并实际了解师生日常教育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大量的访谈、问卷、情境考察、问题争鸣等方式,梳理出两大教育问题:一是教师在学校处于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学生几乎处于绝对服从地位。尽管老师们非常认真、严谨,却不大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教育几乎处于一种“专制”的情态。二是教师还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没有真正关注。教育的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了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的功利取向。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情况,师生们已经熟视无睹,不觉得是个问题。教育专制、教育功利,成了学校文化发展的致命短板。
试出了“短板”怎么办?这就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契机,新校区建设,就是一个消灭“文化短板”的好契机。抓住新校区建设,我们提出教育要从“成人立场”走向“儿童立场”,将“理解、宽容、保护、激励”作为教育的基本准则,这样的教育才会“生动”。教育要超越当下,立足长远,培养更具发展力的“素养”,这样的教育才会“大气”。儿童立场,教育的内在法则;素养至上,教育的质量使命。于是,承“爱德·求真”校训,办“生动·大气”教育,这一教育新追求渐渐明晰起来。2009年10月,新校区启用仅一个月,《“生动·大气”教育文化建设纲要》就经省内外名家论证顺利通过。文化建设纲要系统建构了“生动。大气”教育的“理论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这一份文化发展规划,在省内的小学界还是首创,引起了一些著名学校的管理团队的高度关注。
四
“我梦想,每天和爸爸妈妈去东太湖散步”“我梦想,有一天和王亚平姐姐遨游太空”……这样充满“儿童情结”的标语,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学校的广场。小到一条标语,大到“基于儿童的制度重构”,以往大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现在我们研究儿童应有的权利:儿童有迟到的权利,儿童有落后的权利,儿童有犯错的权利,儿童有辩驳的权利,儿童有选择属于自己的课程的权利等等。这些教育文化的转变的源头,在于领头羊的教育思想的转变;而教育领头羊的思想的转变并成为全体师生的行动,需要一个好的实施契机——抓住新校区硬件建设的契机,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更新与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体会。我们用文化经营的理念,在新校区落成之际,有效克服“文化短板”,教育的“儿童立场”得到了“嵌入”和弥散。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3
一、“墙壁文化”,要“活”起来。说起班级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室墙壁上提醒、勉励和警示的文字,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严肃活泼”、“求实创新”等,其文字所赋予的真正的教育作用没有显现出来或是教育作用弱化。有的班级开学初写几个字,挂几个条幅,长期不变,教室里的制度、公约甚至几学期都未变,对文字内容学生视而不见,文字只是起到了一种填补教室空白的作用,成了装饰或摆设。要使这些墙壁文字起到教育作用,就要在“活”字上下工夫,让静态的动起来,把长期的变为短期,做到常变常新,与时俱进。如制度、公约、守则类,要有文字的警示要求,还要以互动的形式对守则、制度进行诠释,让学生明白道理、知道怎么做,起到约束作用。利用班会等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大家听,让学生自己谈谈看法,他们应该如何去做?每周有新点子,每月有新花样;对提醒、勉励和警示类的标语除教室悬挂外,可让学生摘录名言名句,查找名人轶事,寻找成长和教育小故事等;对学习内容展示类(如学习园地),可把“阅读栏”、“学习园地”的标题换成有一定诗情的标题,如“榕树下”、“百花洲”、“漱芳斋”等,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广角、精彩时评、优秀散文、诗歌、故事、名人轶事等。这样就会丰富教室里的墙壁文化,增加有效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然后大家共同遵守,在紧跟的学习当中,增添一种“休闲”教育,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受到教育。
二、“活动文化”,要“动”起来。让班级活动成为一种文化,是铸就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目前,虽然实施了新课改,但评价方式还未真正改变。学校钟情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仍然把成绩看得很重,学生整天在教室里啃书,只有紧张的学习气氛,缺少一种欢快、向上的班级活动和实践活动。由于成绩和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校内外活动减少,特别是有组织、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显明减少,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让班级活动真正动起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起到一种调和、放松的作用,能弥补学生因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在观察、组织、交往、意志、挫折耐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一是把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如给班级命名,学生自己想班训,自己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自己组织文体活动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二是在教师创意下的活动。如在倡导尊师重教,融洽师生关系上,一班主任长期坚持“尊师茶”,就是教师一下课,学生马上给教师倒一杯温馨清香的茶水;在讲奉献,讲诚信教育中,一班主任在教室里放置了一个小袋子,名为“诚信袋”,这个袋子里装着学生和教师用的各种学习工具,不管学生或老师那天忘记带笔、三角板等都可以用,用完后立即放回去,工具缺少了,再由老师或班级补充;在讲节约、爱护环境活动中,一班主任在教室后面长期放一个袋子,专门用来装学生平时扔弃的奶瓶、矿泉水瓶等,一学期下来,积攒的瓶子竟然卖了30多元钱,老师用这些钱买了两个保温瓶,打上开水,解决了学生炊水问题;还有一位班主任老师支持学生在班级建立了一个“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有两名学生把他们看过的书拿到班上进行租借,本班同学看一本一毛钱,外班同学看一本二毛钱,赚来的钱,又买新书。两位同学分别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孩子们自己管理经营,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公司壮大了,书多了,加入的学生多了,人气更旺了,从班级走向了全校。这件事是学生在理财和经营管理能力方面锻炼的尝试,值得借鉴。好的创意活动,是对学生很好的锻炼提高,收获的是成功和喜悦。学生容易做到,参与意识强,在动中、参与中,形成班级学生爱活动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一种贵在参与的精神,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我们何不发扬光大它呢?
三、“精神文化”,要“新”起来。精神文化是渗透在班级师生心灵中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精神支撑,是班级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学生身心发展(下转18页)(上接24页)和人格健全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活力和创造性。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班级精神要突出时代特征。学生是时代产物,他们的思想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被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感染、侵蚀。抓住了环境和时代特征,我们才能明白学生需要怎样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支撑,教育就有了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班级精神,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现时代特征,密切与社会接轨,如伟大的抗震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如价值观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理财教育、礼仪教育、挫折教育等,通过培育,成为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能力和品质。三是要扶正创新,形成正气。如学习上倡导“自主、合作、多思、好问”、“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做事上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诚信为本”;学生自信品质上强调“自信、自强、自尊”;对待失败和考试,就要有“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团体”的大度等。班级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交友等方面有一种内在的精神要求和精神活动,有一种向上、进取的内驱力,用健康的精神引导和矫正他们的行为,才可凝聚班级智慧,维护班级正气,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风。因此,班级精神文化要体现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的教育才可进一步深入、深化,并取得实效。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要活要新要动起来,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4
关键词:班级文化; 软约束力; 自主与个性; 自我教育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靠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班级文化的建设正是学生主体的体现,所以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新课改背景下班级文化的建设问题。
一、 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一词作为教育的微观现象早在20世纪就已经作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毛喜祥在《班级文化建设在民办高中班级管理方面的作用》中把班级文化定义为班级群文化的简称,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1而笔者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下不断形成并不断被认可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二、 班级文化的分类
班级文化是一种软约束力,对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教师的桌椅,黑板,电灯等一切物的东西。制度文化主要是班级的规定、规章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无形生成的日常行为习惯、习俗等,主要包括班级共同愿景的建立,班级舆论的引导以及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等。然而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则是核心[2]。
班级的物质文化是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存在以及班级成员在实践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的一切的总和,班级物质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物质文化给学生一种感官上的刺激,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和启迪,长期生活在环境优雅、整洁的环境中心情也会比较舒畅。班级的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班级文化,是班级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的起约束作用的班级规范和班级管理机构,并通过班级成员的实施和配合发挥作用的班级文化。制度总是有一定的制定主体,在班级制度中主体和客体都是学生自己,制度的制定也是学生根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自己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利于保障班级正常秩序运行的规章,学生自己又要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因此学生既是制度制定的主体也是遵守制度的客体。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被大家都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共同愿景等,是全体成员的创造性和个性的集中体现,因此,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
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提供精神支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有效的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班级成员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来说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课程,它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在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其特有的导向教育功能。
三、 新课改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在支撑,班级文化的好与坏关系到整个班级成员的学习质量,班级成员的和谐以及班级荣誉等各个方面,所以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有助于班级正常秩序的开展,还有利于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新课改背景下要求的素质教育的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不能强求他们按照一个模子去发展,那样就和工厂生产的产品没有什么区别。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对学生实行“一刀切”的办法[3],教师就要做到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发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培养他们擅长的一面,塑造不一样的人才。其次,学生在发展的质与发展的量、发展的类别与发展的类型、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程度等方面也一定存在差异。不管是从培养学生的出发点来看,还是从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来看,承认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存在,并由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班级文化的建设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才能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4]。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受教育者培养成有自主意识的、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育的民主化、回归教育等都是为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其健康的成长。班级文化的建设本身就是班级成员的自我教育过程,其创建倾注了班级每个人的心血,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重新学习了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
第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要求老师和学生都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和谐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应该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有利于建设一个有爱的班集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不仅有利于生活、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竞争、合作、和谐的生活环境[5]。
结语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制约、激励、导向的作用。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凭一个或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去。它的存在方式是动态的、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我们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班级文化的建立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现代教育实践者的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在建立班级文化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毛喜祥.班级文化建设在民办高中班级管理方面的作用[J].学周刊,2005,(03):202.
[2] 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20.
[3] 李万春.一班一品 弘扬个性 助推发展―关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新教师,2014,(03).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5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辅导员 角色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政治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班级文化的核心还是班级成员本身,没有班级成员的探索与实践,班级文化不可能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内涵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共同理念、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合到班级成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班级文化的积累和积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优良学风及班风的建设。它往往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有意识地加强班级文化的积累和建设。
二、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是高校进行思政工作的有力助手,也是教师、父母、社会等各种管理因素的调节者。大学生都有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能自我管理,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作用而忽视了辅导员的核心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使班级文化建设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管理者应当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那么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首先,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把自己的个性特色、品位修养融入其中,而把学生摆在主置。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要作用是引进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代替学生包揽一切。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培养文化建设的领头雁,使班级干部成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力量。
其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就班级而言,辅导员无疑是一个班级文化的设计师,他设计着适合自己班级的组织机构、文化氛围、班级理念,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要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制定好每次文化活动的具体方案。辅导员要根据本班人员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把任务分配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工作样样有人管,件件有人做。
辅导员不但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 而且辅导员师表形象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涵。辅导员在操作班级文化建设时,尤其要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 辅导员师表形象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一种强势的班级文化的建立往往是在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下逐渐形成的[1](P9)。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再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辅导员规定的,而是辅导员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辅导员是引领班级文化、与学生共同营造班级文化的第一责任人[2]。辅导员在营造学生发展环境中的主要责任有示范、保护、整合、协调等四个方面。辅导员人格引领与营造班级文化适宜的发展环境。
三、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中,担任着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他们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发展方向和班级的整体发展。
首先,辅导员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辅导员要全力鼓励同学为班级争取荣誉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在现代教育中,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辅导员,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辅导员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头雁,他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辅导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一个具备多方面素质的辅导员,建立起班级文化既会得心应手,又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辅导员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辅导员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必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班级。由于任何班级的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和创新意识。要以班干部为核心,组织开展班级各项工作,实施组织协调,达到相互合作,相互负责,并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人都能按班级要求自行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在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要提倡“贤能德”兼备,班干部要公开进 行民主选举,把那些平时非常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的岗位上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使她们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带头人。[3]班级管理组织的核心是班委会和团支部。班干部的配备,直接关系到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只有从班干部自身出发,才能实现真正自我管理。班干部平时要承担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辅导员要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第三,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源动力。作为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必须不断为班集体制定某一阶段的具体的奋斗目标,统一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制定奋斗目标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效果,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具体、明确,而且能够切合实际。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思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委提出全班各项具体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这样的任务和目标不但具体,明确,而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保持了同学的积极性。每方面的奋斗目标,都是通过班干部的倡议和班集体讨论后的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同学们对这些形式感到亲切,有号召力,愿意接受并在集体力量的作用下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为之奋斗。当有明确的班级目标时,班级成员知道为什么工作、学习,而且自愿去学,这样就自然凝聚在一起。
第四,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塑造班级精神,构建“严、细、实、活”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方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营造班风。班风就是班级的良好风气。一个班集体的班风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从内涵角度来说,班风应体现班级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但班风不是辅导员随意确定的,班风确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
第五,辅导员还要加强班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建好班级文化阵地,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班级文化阵地包括班级的墙报、黑板报、班级自办刊物等。辅导员要加强这些阵地的建设,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培植典型、实施“标志性工程”[4](P98),要让班级自办刊物成为学生抒怀积极向上情感的阵地,而不能使其成为发泄低落情调的场所。通过阵地建设,使宏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的班级舆论逐步形成,从而为班级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创造条件。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辅导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抓不懈才能使班级文化抓出成效,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好的基础,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2]方东林.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2007(3).
[3]路瑜宣.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甘肃管理,2001(3).
[4]吴云助.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 交通高教研究,2003(6).
作者简介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6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普遍现状
纵观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多数教师能认识到班级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有的只停留在浅层物质文化建设的认识与行动上;也有一线教师觉得文化建设是学校层面上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存在班级文化建设效果差异大的现象。
一是墙上文化很“丰满”,精神文化很“骨感”。这种“硬环境”的到位建设与“软环境”的严重脱节,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了一堆“死”的东西。
二是班级文化大“撞脸”。有的班主任为应付了事,从墙壁文化布置到制度建设,再到行为活动文化,只是复制加粘贴,全不考虑合不合“身”,有没有鲜活的个性。
三是这个班级有点“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如同温馨和谐的家,需要付出,彼此关爱,让人向往,使人眷恋。而有的班级没有良好的互动,缺了谁到场都无所谓,多数人无法融进班级主流文化中,只沦为班级文化的“看客”。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症结
1.对班级文化作用认识的缺位。我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是要服务于全体师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好了,就应该带领学生去关注、认识、领会、应用,才能让“硬环境”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更好地为打造“软环境”服务,也才不会让其成为“死”的东西。
2.以人为本理念的架空。一是无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很多教育者尊重学生只是口号,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与定位。如对尚没学完拼音的一年级学生的板报全是方框字,这显然是应付于检查评比而已。又如无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做事的欲望,搞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家长式文化建设。二是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小学阶段,越低年级的学生,其自主管理意识越欠缺,越需要老师“领着走”。学校管理者应放手让教师去尝试,多多包容他们的个性――想法与做法,而不能牵着班主任的鼻子走。
3.对活动文化的弱视。有人这样诠释文化:“行动了,经历了,认同了,就形成了文化。”很多人都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割裂开来,违背了人作为主观能动性的客观本质。其实,物质和制度是要靠人的行为活动,才能内化为精神层次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先为这些物质赋予文化内容。如让学生感知的不仅仅是墙上的一句名言,更重要的是名言上墙前,大家的激烈讨论和遇事时的鞭策激励。细到班级日常管理,大到参加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也不是优等生的粉墨登场,而是每位同学群策群力的结果。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文化是个性化的,不能复制的。”因此,要真正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所思考,敢于尝试,不断总结与坚持。作为学校管理层面则有必要提供一种载体,搭建一个平台,为师生自主创建班级文化创造一种民主、激励的氛围。我校的“一班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建设理念提出的思考与实践。
1.人人都是开创者。儿童文化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这种非功利精神就是儿童文化的精神实质。五年一班将班级文化特色创建定为“看新闻,知天下”。采取了“人人参与每天看新闻并作简要记录,每天早读上课之前轮流参与5分钟新闻播报,全员参与评报”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养成每天必看新闻、播新闻、评新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自主思考的欲望与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班级精神文化。
2.人人都是建设者。在“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除了要积极地参与,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验到建设者的无上荣耀与激情,进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文化。这是学生参与班级文化持续性建设的“保鲜剂”。以四年三班的“竖笛乐园”创建为例:刚开始,该班只是把目标定格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竖笛乐园”。同学们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空余时间练习吹奏,并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后来,在学校举行的“六一”文艺汇演、“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校运会的风采展示上,他们总能别出心裁地展示这一特色文化,并在展示中不断提高。
在展示中享受成就的喜悦,在喜悦中激发更高的建设热情,在建设中凝聚团队精神,在团队精神中汲取成长的精华,这就是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经久魅力,这才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见证学生终身发展的特色班级文化。
3.人人都能享受到成长。“在成事中成人”,叶澜老师说,“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既然是成长的,必定就是动态的、生成的”。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同样留下“师生生命成长”的片片足迹。同为“知书达理”特色文化创建,六年一班将其定位于师生的文明礼仪成长,引导学生以书养性、以礼修身,开展“小淑女”“小绅士”评比活动,学生在待人接物、与人交往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老师更是从中体验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所在。六年三班则重在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4.班班都是自己的唯一。着眼学生发展,立足班情实际,基于教师特点的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程。在挑战的过程中,必将逐渐沉淀班级文化形成个性――“班级文化场”,促使师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互相影响、交融、渗透,并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等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协作精神。如今的“小雷锋班”个个是“小热心汉”;“雏鹰班”的同学们像雏鹰一样向着理想展翅翱翔,勇于挑战;课间十分钟、上学放学的路上、教室外、花园中总能看见“口琴班”同学侍弄“音符”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