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品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产品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产品的发展

科技产品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3D打印;产品模型制作;教学模式;项目化

多数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设置了《产品模型设计制作》的课程,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模型可以将预想的设计方案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进一步检验设计创意的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课程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高等院校的定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设计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专业,作为培养设计师的源头,需要适时调整培养目标,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把握设计的新动向。对于审美要求必须与人们的人文思想融通,模型制作的效果要求材料与加工工艺的选择都与社会相结合。

1.2 课程内容衔接性

通过前期的探索,学生对概念、表现元素都已经很清晰,后续的工作是根据预定的计划寻找合适的材料,根据设计的尺寸进行材料的切割、粘合、完整。在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雕塑、表现技法、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工程制图等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部分院校已经成功的将立体构成与模型制作课程、造型设计课程进行衔接。因此,模型制作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要有顺序性。

1.3 授课形式

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环节大概包括:课堂讲授(特定材料特性、成型工艺)、示范操作(成型过程,设备使用方法)、教学指导、课堂实践和课程总结等。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启发式、示范式、互动式教学,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材料、原理、方法、技巧,运用有效技法塑造模型形态。但是大多数院校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注重了形式的表达而忽略了创新。

1.4 配置条件

场地配置:对分配好的场地空间,应将其按照材料储藏室、手工作业场地、自动化仪器设备作业场地展览陈列室等。

仪器设备:应根据工业产品实物模型制作所需要的原材料,配备相应的手工加工工具。

人员配置:应聘请熟悉工程材料与加工工艺,能熟练操作各种工具机加工仪器,并对工业产品实物模型有一定研究及制作经验的人员来对实践中心进行管理,并承担实践课程。

2 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

2.1 3D打印技术的应用

3D打印技术也会被称为“快速成型技术”,指的是根据计算机数据逐层地自动打印物品,叠加式制造工序通过自下而上的连续分层去制作物品。随着3D打印技术的愈发成熟,相关应用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产品制作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将优质产品更快的推向市场,使许多设计师和工程师都乐于采用这项技术。

2.2 快速成型技术的优劣

现代的机械化相对于对于传统的模型制作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人们越来越期待可以实现在数小时之内将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转化一个真实的立体物品,3D打印技术让设计流程将会更快、更高效,更降低成本。

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型在设计的工程技术实现和商业价值评估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快速成型建立了从虚拟到现实产品之间的快速跨越。但是在设计初期,手工制作的草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检验设计创意存在的不足,通过亲身感受(通过触摸、体验)深入直观地探讨产品的造型,可以不断的尝试和推敲,为后面使用3D软件准确建出高质量模型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而三维打印机做不到的反复推敲,且材料的成本较高。

3 《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基本思路

3.1 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曾以这样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3.2 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定

现有产品模型制作课程分为以下的章节:石膏模型、发泡塑料、ABS与有机玻璃、泥及油泥、木材等材料的模型制作,一般先讲理论,然后演示操作,最后设置作业及学生自己操作,教师的指导和总结。由于时代的发展,快速成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议加入二维雕刻机、快速成型机的使用方法,由基础内容改为项目化,在项目的引入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讲授,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学生,重点是岗位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

项目导入的流程:

(1)挑选成功项目作为案例,在项目导入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模型制作的主题,将其导入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将理论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2)分析项目的内容,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与设计风格以及难易程度,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可启发与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讨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最新的技术、设计思想与风格。(3)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上分成模块目标与项目导入,模块目标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作用首先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设计表现力;其次是提高学生对产品形态的塑造能力和感受能力,掌握模型制作程序与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和技巧;最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4)导入项目确定后,将以前的作业习题改为训练任务,以前的考试考核改为能力目标测验,学生利用产品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及完成的设计方案,画出导入项目的结构三视图,把它定为模拟项目。学生应熟悉模拟项目的比例、尺寸、结构,在模型制作过程中从产品模型形态塑造、制作技巧、整体效果等方面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进而开发学生的创作和设计意识。

3.3 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3.3.1 目的明确

教师所选择教学项目,使用工作中常用的材料,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设计早期的草模为草图设计的进一步推敲和完善所用、油泥模型更清楚表达细节特征和型面的转折关系,进一步完善初期的创意设计,且成本较低(通常采用1:4)、石膏材料作为模型内芯的应用、快速成型技术作为展示模型和手板样机模型(为设计验证所用,通常采用CNC洗削出来的,为1:1成本较高,进一步对数据的验证)。其在项目中获得的知识更贴近于工作一线的实际需求。其次,项目教学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3.2 层次分明

根据实际产品和原有产品模型分析成型工艺、材料、制作流程和工艺。明确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产品的分模线设计、成型方式、采用的材料与工艺。项目给学生提供了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能力的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3.3 技术优化

由于项目来自企业的真实产品且是常见的电子产品,因此具有职业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雕刻成型机只能在平面进行雕刻,而三维成型机材料成本高,制作时间长,而且只能制作较小的模型,表面也较粗糙。所以模型制作课程还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还应结合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英新,姜楠.工业设计工程基础Ⅰ:材料及加工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郑建启.产品建筑环境模型制作[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陶裕仿,熊兴福.从产品形态设计角度谈模型制[J].包装工程,2007(12):224-226.

[4]宫文飞,虞慧岚.提高实践能力从模型制作开始:论工业设计专业的模型制作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4):149-151.

科技产品的发展范文2

农产品的市场化过程是农业经济融入到市场体系的过程,也是整体市场经济的眼神与扩大。农产品市场化需要对农产品市场的本身进行限制与该给,促进有效资本的流入,扩大市场发展。土地是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农业生产地区对于周边地区劳动与资本要素产生吸附,并形成区域限制性。

农产品市场化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区域限制,将以往农产品内部流通的封闭状态,转变为开发的流通状态。农产品市场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投入环节中的市场要素进行市场化,并且逐步开放农业生产所需要设备、农药等物品的供给,使得工业用品得以大量的进入到农业生产当中,提高农业生产工业化水平,实现工业生产企业与农用生产企业的对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市场化需要对其中所有要素进行重视,并且实现信息的充分流通。

农业生产环节的市场化需要进行市场化引导,并且利用信息进行知音。信息本身需要开发农业市场,并且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对整体市场体系进行开放,农业生产信息在农业生产链条中良好的流通与传达。农业生产中需要的机械设备和技术要素,需要在投入环节中,与工业生产部门进行良好的对接,促进农业生产基础要素的积累。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周期过程的管理,并且对市场进行良好的规划。政府在促进农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公共资源,并且提供相关配套设施服务,以保证农业生产市场化得到有效的执行。

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市场化则主要是指农产品的价格市场化。农产品价格在以往计划经济时期,难以符合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实际情况,由于农产品价格制定不合理,造成了农业生产积极性不足,农业资金与人才流失,农业生产的发展难以得到保证。农产品的市场化必须要注重对农产品价格的制定,避免农产品价格偏离真实的供需水平。

农产品市场化中,需要完成品销售过程的市场化,使得农产品销售过程开放,直接与农产品的需求方进行对接。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完成职能转换,退出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的运作参与,将市场管理交回市场,让市场进行自主的调节。政府在农产品销售过程市场化的工作中,要明确自身的引导职能,防止市场失灵,并且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公共产品的与服务。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较长,并且需求多为刚需为主,农产品与国家基本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政府需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保证农产品销售过程市场化顺利、平稳的进行。

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减少农民生产负担,提高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经济的活力。农民的自身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要素得到优化。当市场不断开放与扩大时,农民得到实在的收益,农业部门的劳动投入也会不断增加。优质劳动力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实现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科技产品的发展范文3

农业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有赖于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学研究机构的规模数量以及研究能力对于农业科技产品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湖南一直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一批专注于农业研究生产的农业科学机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达到124家,较上年增长5.08%,参与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的工作人员为3296人,较上年增长2.30%,R&D经费支出为37514万元,较上年增长9.90%,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科研仪器和设备价值为39016,较上年增长3.02%。本数据来源于:2012-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数量众多的农业科学机构为湖南省的农业科技产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科技含量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农业科技产品。其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于湖南农业科技产品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至成立以来,现有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水稻所、作物所、园艺所、茶叶所、蔬菜所、土肥所、植保所、西甜瓜所、区划所、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等15个研究所、中心及基地管理中心、中南大学隆平研究生学院、等5个院直属机构。建有杂交水稻、水稻、辣椒、柑橘、农业科学数据、生物农业、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分子育种、种质资源、茶叶、农化、稻米及制品等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实验站等5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野外科学试验台站3个,综合试验示范基地3个,常年专业试验示范基地43个,专业示范点200多个。

二、湖南省农业科技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对农业科技产品的吸收能力不足

湖南省农村文盲半文盲占农村总人口的11.5%,小学文化程度占39.2%,初中文化程度占42.5%。也就是说,农村人口的86%左右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产品的吸收应用能力。二是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农民群众经济基础较薄弱,农业科技产品的吸收应用受经济条件影响较大。三是湖南省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农民对科技产品的吸收应用能力。湖南省广大农村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多数处于小规模经营状态,严重制约着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产品的需求,也不利于批量综合农业科技产品的推广应用。

2.农业科技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科技产品的大力推广,我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改善食品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如:农药化肥大量施用的蔬菜,生长素、化肥催长的鱼虾;饲料中的一些性激素、生长激素、赤霉醇(霉玉米中含有)、兴奋剂(盐酸克伦特)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人体摄取后可产生致癌后果和激素样作用,甚至引起中毒、造成死亡;高剂量重金属微量元素制剂(如高铜、高锌)使猪皮毛发红发亮,这些元素在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时将对动物并通过动物性食品对人产生有害作用。这都是在农业科技产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我们不能一味追求产量、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丢掉了农业科技产品研发与推广的初衷。

3.农业科技产品推广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湖南省农业经济的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公于农业科技产品的贡献。如杂交水稻技术、保健养猪关键技术、温室养殖、塑料大棚反季节蔬菜栽培等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就归功于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湖南省农业科技产品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根据笔者调查访问了解到,目前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的推广方式传递速度慢、推广周期长,合理高效、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尚未很好建立起来;二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模式与农民自主决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技术推广尚未建成有效的载体,科技示范场建设刚刚起步,农村科技市场建设还不规范;三是农业技术服务对产后加工增值、市场营销、质量标准、绿色品牌、安全生产等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四是区(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紧张,培训、推广、试验难以广泛开展,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较慢,为解决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不得不通过物化服务来创收,削弱了农业技术推广职能。

4.农业科技产品中介机构市场化水平低

影响农业科技产品的市场化发展的因素既有市场自身的内在因素,又有市场运作和管理等外部因素。农业科技产品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市场机制不健全,管理滞后,交易主体稀少,购销不旺等问题就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产品的产业化。首先,缺乏相应的市场政策法规和配套的管理制度,使得交易行为不规范且形式单一,特别是缺少风险保障机制和风险金融投资政策。而且,在技术合同实施过程中缺少监督和约束机制,无法切实保护技术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利益。其次,联系购销双方的中介组织还不发达,促成交易的技术经纪人数量少,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购销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市场信息流通不畅等因素,使农民无法得到适用农业技术成果的信息,农民的需求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第三,农业技术市场的利益驱动对农业技术商品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只有那些可控性强、见效快的农业科技产品才适于进入市场,而限制了一批不被“技术市场”看好的科技产品,从而成为了农业科技产品发展的又一道屏障。

三、小结

科技产品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经济发展;探讨

1引言

以上研究对于探索地质科技对经济的微观作用机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仍有其特殊性。研究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一方面是研究地质科技进步对地质工作效率和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研究地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循环作用机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涉及的地质工作效率、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而厘清两者的作用关系,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地质科技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2地质科技、地质工作效率和

纵观整个地质行业的发展,凡是重要的发展转折点都离不开地质科技的突破。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影响分三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地质工作者提高了对资源、能源以及地质环境的探测或评估效率,进而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其次,地质科技能有效地促进新工具的发明和对已有工具的改善,而工具的改善也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与第一点不同,改善工具所带来的效益大小还取决于原生产规模的大小。而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则决定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基数也较大,所以,新生产工具的投放将由于其惠及面大的缘故而有助益于整个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李超岭等发明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数字填图方法,加快了野外区调资料的整理和处理,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第三,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新的地质科技知识也将有助于地质工作效率的提高。地质科技一方面要依靠地质科技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武装地质工作者大脑的方式发挥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著作中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于人体中的,通过生产劳动交换其价值的智力、技能和体力的总和,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应该属于无形资产。根据该定义可知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一定的地质科技知识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积累,在劳动中通过不断地发挥该资本的作用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地质科技、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四个环节直接决定着地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讨论如下:

3.1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提高对能

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像矿业、石油等能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最初的矿产开发到后来的有色金属冶金化工,从原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到后来的成品油的生产都离不开地质产品,而地质产品质量的提高无疑将大大提高这一链条各个环节的效率,加速整个地质产业链的生产循环。例如,其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体表现为缩短勘探周期,减少开发污染,矿产品深加工等。对矿业企业而言,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实力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为企业转型争取时间。

3.2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各种地质科技产品对经济建设的促进表现为: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工程环境调查、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路线的选址、建设及稳定性检测等。更具体地说,影响着城市区位开发的调查、交通路线的选址调查、工程环境调查等。

首先,对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突出的贡献在于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地下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的事故;有助于实施高质量的隧道工程、沉井工程、基坑工程与减少工程后问题;还有利于地下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

其次,随着都市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地面工程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地质环境条件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搞好地质环境的调查,杜绝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隐患已经成为地面工程建设必备的环节。而高质量的地质研究报告(即科研所生产的地质科技产品)将有助于地质环境检测和评价及开展建设前的可行性分析。

再者,地质科技产品在增加就业方面表现为良好而精准的地质报告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而吸引的外资企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和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3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相关

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地质科技产品还有助于促进地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地质旅游方面,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报告不仅有利于地质公园景点的设置,还能为地质公园中缆车、铁索桥等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中,通过完成高质量的农业地质报告便于摸清农业地质环境底数,查明土壤中重金属、残留农药、化肥污染情况,有利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基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产品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政府科技管理;特点;定位;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204;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015-03

1 新时期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 国际形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竞争,西方国家经济增长80%以上是通过技术进步获得,争取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国际竞争正演变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区域竞争。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北京市作为首都,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心,在北京圈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科技竞争中,应发挥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竞争态势特别是科技领域的国际经济竞争加剧,要求政府广泛参与推动决定国家竞争力的科技发展。国际上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的经验表明,科技管理就是生产力,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体现了一国的核心竞争力。

1.2 北京市自身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标志有三:一是北京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变;二是北京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三是北京市正在从传统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向全国的新经济中心转变。这一切导致科技要素的作用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上,也对科技环境、科技能力尤其是政府科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形势下,北京市科技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作为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的北京,如何面对技术创新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新的竞争态势重新审视首都作为国家科技核心的历史责任,进而推动北京市的发展,对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特点

北京市是全国文化、政治的中心,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科技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一些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和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战略性科技资源,都大量聚集在北京,使得北京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发展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2.1 中央科技资源在北京占较大比例

由于北京的很多资源为中央所有,所以很多中央的科技资源和北京市自有的科技资源出现重叠。这部分的科技资源很难明确的区分是隶属于北京市还是归中央所有。有些地处北京的科技资源其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在北京范围内,可能会扩展到全国。中央的科技资源占北京科技资源的较大比例,中央经费大多用在北京的央属大院和科研所中。同时,中央院所代表国家技术的最高水平、代表科技最高水平的也多是央属企业。

2.2 北京区域科技的辐射性

北京的科技发展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区域科技资源的全国辐射性。作为全国科技的中心,北京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机构服务的物理位置虽然在北京,但是其服务范围却面向全国各地。同时,北京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在京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基地,其社会效用辐射到全国。所以,北京科技资源的战略意义从社会角度看是非常明显的。

2.3 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

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首都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科技资源与现代服务业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很多新型现代服务业态的出现都是建立在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之上的。

3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在国际竞争和北京市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同样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也是全国的科技中心,其科技发展必须要有“大首都”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北京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需要科技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因此,北京政府科技管理的定位必须服从全国的科技中心发展和北京城市科技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政府干预科技活动、进行科技管理更具有效率。

3.1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科技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市场机制下不能有效提供,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干预科技活动的目标是政府科技管理定位的前提因素之一。政府干预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缺陷,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具体而言,政府科技管理就是要提供科技活动中所需要的公共物品或者组织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培育创新环境,形成以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力量,为私人科技物品的提供创造条件。在公共科技产品、准公共科技产品、私人科技产品三个层次上分别确定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领域和手段。同时,结合北京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的独特特点构建完善的北京政府科技管理体系。

3.2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原则

在探讨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定位之前有必要确定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原则。北京市政府进行科技管理必须明确下述原则:政府干预科技活动并不是代替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在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科技领域,政府应该减少甚至取消干预,在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或者市场效率低下的科技领域,政府应该加强干预。政府干预科技活动应该强调有限干预、理性干预,减少随意干预,避免政府失灵,提高政府干预科技活动的效率。

具体而言,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原则概括为:“重市场”、“重服务”、“重社会”、“重效率”、“重创新”。包括:

第一,“重市场”――为科技管理中的市场失灵提供“有限的科技管理”。在政府科技管理过程中既要弥补市场的不足,也要避免政府失灵的产生。培育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

第二,“重服务”――使科技管理真正服务于大众的科技需求,促使科技发展惠及民生。同时,还必须处理好北京与国家科技资源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在京科技部门和科技活动提供服务。

第三,“重社会”――从以往单纯关注科技对GDP的贡献,逐步转变为利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重效率”――不仅要加强和优化财政科技投入,还要关注科技投入的效率,即是否真正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五,“重创新”――管理创新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创新型城市”及“科技北京”建设的内在要求。政府科技管理应该将创新精神贯穿始终,从过去的管理“惯性”中走出来。

4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职能定位

一般而言,那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科技领域是政府科技活动的基本范围。但是,由于科技发展阶段不同,纯公共科技和准公共科技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政府介入科技活动的方式和程度也应有所不同。由于目前我国整体科技能力较差,各种类型科技领域中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外部性,供给机制没有健全,供给主体缺失,使得即便是私人领域的科技产品仅仅靠市场的力量也难以有效供给。因此,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在纯公共科技领域、准公共科技领域和私人科技领域都应有所介入,只是介入的程度有所不同。 4.1 全面支持纯公共科技领域

纯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产品,其本质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包括:基础科学研究、科学普及,部分共性技术、竞争前技术研究,国防、减灾、科技基础设施等。在上述纯公共科技领域,政府是科技需求、供给的枢纽。有时直接充当了需求决定者、消费者的角色;也有的情况,作为社会的代表,扮演着需求决定者、消费者乃至供给者的角色。因此,在纯公共科技领域对外部性的克服,其关键在于政府的作为。政府是各方利益关系的纽带,更是社会与公众的代表。因此,在纯公共科技领域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和有效管理。

对于北京市现阶段来讲,有两个方面的科技活动需要政府全面支持:第一,知识创新领域。知识创新应该作为北京科技发展的首要目标,而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属于纯公共科技的范畴,在北京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第二,科技普及。“科技北京”理念要求政府进行科技普及,全面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技普及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外部性特征。

4.2 深度扶持准公共科技领域

准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其产品提供过程中具有外部性,会出现“搭便车”,致使市场中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动力去投资。政府有必要深度扶持准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但是也不能完全由政府来组织和投资,准公共科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私人赢利空间,应该引入多重投资方式与政府投资并存。

现阶段北京的准公共科技性质突出的领域有以下几类:第一,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领域。这些领域存在企业层面无力承担,而科研院所改制后存在供给缺位。第二,关系民生的公益性技术,如公共环境、公共卫生等。第三,具有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的公共服务:如技术扩散、专业技术服务等。上述许多科技领域由于具有较大外部性,又使得准公共科技的范围相对扩大。因此,政府在准公共科技领域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应该深度支持准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

4.3 适度干预私人科技领域

一般而言,私人科技领域的科技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私人物品,私人科技领域的活动首先应该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企业作为私人科技产品的提供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科技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健全程度同样会影响某些私人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的提供。如目前北京大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任务较重。由于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和外部性存在,使得中小企业提供私人科技产品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某些私人科技领域也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如设立大企业科研基金、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政策等。 5 结 论

综上所述,面对全球化的科技竞争和我国科技发展以及北京市科技发展的要求,北京市要依靠自身的特点,明确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定位,结合北京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的特点构建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体系。由于目前我国和北京市的整体科技能力较差,各种类型科技领域中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外部性,供给机制没有健全,供给主体缺失,使得即便是私人领域的科技产品仅仅靠市场的力量也难以有效供给,因此,北京市政府的科技管理在纯公共科技领域、准公共科技领域和私人科技领域都应有所介入,只是介入的程度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张耘,傅正华.“科技北京”的理念与内涵[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8-31.

[2]颜振军.中国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8(12):67-76.

[3]常林朝,郭洁莹.我国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2-84.

[4]赵俊杰.国外科技管理与决策机构的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3):124-125.

[5]陈建先.公共物品理论与政府经济行为定位[J].行政与法,2004(3):47-49.

科技产品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中小型无人水域作业航行器 目标市场 营销策略

21世纪初人类打开了高科技时代的大门,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科技产品在市场份额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也将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竞争核心。且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呈不断消失的趋势。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使得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的高端化竞争越发明显。为了促进中国制造业优化升级,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设备提高传统产业,推进技术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成为不二之选。

作业工具向无人化转型是必然趋势,这其中无人水域作业航行器方兴未艾。无人水域作业航行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工作人员下水作业的危险系数。在国家推崇“机器换人”的背景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研发与使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拥有无人水域航行器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的新兴行业和投资热点。

一、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产品特征

机器换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在工业化全面发展,用工荒愈演愈烈的今天,“机器换人”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机器换人,是指使用现代化、自动化设备来代替流水线上埋头工作的工人,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表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红利代替人口红利,促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

而无人水域航行器就是实现机器换人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用于军事范围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本文中所提的是与无人水下航行器相类似的,但价格较低的民用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可分为水上和水下两种。水上航行器可用于河流、湖泊以及近海地区,可执行水面环境监测、水面物体打捞等任务。而水下航行器则可用于水下环境监测、水下打捞等。这些产品生产成本不高,但都具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可以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在情况复杂时,可用水上与水下机器人进行配合作业,更加安全高效。

二、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市场环境分析

在民用领域,目前无人船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国内涉足这一领域更少。无人船市场相较于无人机而言,落后了10―15年,全球仅20多家企业制造无人船,这个产业在国内几乎空白。因此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市场非常大,我也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销售可行性作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对相应的产业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第五条明确指出:重点支持高技术服务业。同时经济因素也影响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健康运行,进而决定企业或产业能否获得足够的回报。目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基本呈持续平稳增长趋势,能带来消费增长,企业有充足的机会加大规模以达到利润的提高。有业界人士预计,全球无人船市场规模2019年可能达到大约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8亿元)。而随着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大力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科技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行业环境分析

随着无人机市场的兴起,人们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无人船。目前无人船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和海洋资源的勘探,已有较长的历史。但在民用领域,无人水域航行器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国内涉足这一领域的更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高效率、低成本,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如鱼塘养殖户,可利用无人水域航行器进行鱼苗投放、水质监测等工作。一方面,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在民用生产中起着较大的作用,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无人水域航行器市场主要被大型高端产品所占据,价格昂贵,中小型农工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功能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这类产品很受青睐。

(三)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SWOT分析

优势一是相关高新技术可申请国家专利,受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优势二是目前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市场竞争者较少。

劣势一是与已有的同类高端产品相比,知名度较低;劣势二是新兴行业,经营模式不成熟,缺乏管理经验。

机会一是满足鱼类养殖、水质监测等相关行业的需求,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机会二是国家及地区相关政策对高新技术的扶持。

威胁一是同类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威胁二是市场竞争者进行模仿研发。

三、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营销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在现阶段处于有需求但没有相关市场的矛盾之下,因此针对目标市场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搭建合适的营销渠道十分重要。下面我也将根据对目标市场的分析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一)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一:个体户及中小型农工业公司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农工业公司正在逐渐引入高新科学技术,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成本。对于渔业养殖户、鱼塘承包户来说,无人水域航行器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水样采集、水下环境探测、鱼苗投放等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化操作。市场对无人水域航行器有着较大的需求量,但市场上的无人水域航行器以大型、军用为主,价格昂贵,行动不够轻便灵活。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中小型农工业公司往往只能望而止步。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既能满足各农工业公司的需求,又有着价格优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目标市场二:学校及科研机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校及科研机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生是否能将课本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科技模型能够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因而学校对科技模型也有着较大的需求量。

目标市场三:科技模型爱好者

国内存在着一批数量相当可观的科技模型爱好者,他们对其的痴迷程度及需求丝毫不亚于科研工作者。可根据模型爱好者个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二)营销策略

基于以上目标市场,且根据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此类高科技产品的特殊性,可以制定出符合其产品特性,适应客户与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

1.营销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是企业拓宽市场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然而老套的硬性销售会引起顾客反感,重视营销方式的创新才能达到预期的销售目的。因此结合产品与市场的分析后,决定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建立合作示范基地。与目标市场相关的公司或单位合作,当新产品成型及自主测试成功后,由该公司先进行实地使用试验。并由该公司评估测试结果,定期回馈。示范基地享有应用公司产品的优先权,公司可以从反馈的信息中获得意见与建议,以保证双方的互利共赢。

第二,建立示范体验区。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生产基地附近或是科技文化馆设有体验馆,展出公司产品并配备专业人员。让客户亲身体验产品,相信客户在体验过后会有他们合理的选择。

第三,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如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对产品进行宣传。

第四,向潜在客户邮寄产品手册。通过参加各种科技产品展会、浏览相关网站资讯等方式获取客户信息,选择合适的抽样框,将产品手册邮寄至各个可能的潜在客户的手中。宣传产品的新用途、新功能,并详细地阐述产品的操作说明。

第五,参与社会公益、在高校举办讲座、科技类比赛等公关活动。要使消费者购买高科技产品,必须要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相关信息。公关活动可以诱导消费者,让他们去了解高科技产品的背景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需求动机。第六,意见采纳征集。建立网络平台,增加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消费者可利用网络平台对产品提出建议和意见,这也是获取消费者需求的一个渠道。

(三)渠道策略。

第一,由于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为新型的高科技产品,在产品推出初期市场知晓度较低,所以应采取销售人员直接上门推销的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并通过购买者或朋友推荐的方式组织带动其他更多的购买者。

第二,待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时,可选择采取建立示范体验区的营销手段,在生产基地附近或是科技文化馆设有体验馆,展出产品并配备专门专业人员。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客户亲身体验过后可以更好地感知产品性能,同时也能提高销售成功率。

第三,当产品步入正规化道路之后,除了直销的形式外,可选择合适的分销商进行多级销售。这里可以有多种途径,可以直接给批发商进行售卖。可以经过批发商再寻找二级商家售卖。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形式进行多级售卖。

四、总结与建议

我国高科技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但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在市场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市场化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作为一种新型科技产品,在制定和实施市场营销策略时,不仅要考虑企业与产品的特点,更应该结合市场环境,做合适的可行性分析,并针对目标市场配以合适的营销策略。

本文通过对中小型无人水域航行器的分析,提出了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应该是动态调整的,能顺应环境变化的才是可以生存的。因此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能结合自身与环境制定出的营销策略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参考文献:

[1] 尉小成.浅谈如何做好“机器换人”[J].中国集体经济,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