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1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地区中小学分布地域比较广泛,交通和信息闭塞,师资队伍整体上不健全,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各中小学之间的优质资源难以共享和有效沟通,教师培训质量难以保障。为此,笔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青海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粗浅地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分析;建议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途径。这对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来说,教育信息化更是重中之重。虽然经过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该地区的中小学建设了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并开设课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微机操作,使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已初具规模,初步享受到了信息化改革给教育、生活等带来的高效、快捷与方便。但是,这些与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来说,笔者认为仅仅是拉开序幕,任重而道远。
二、现状调查及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在青海大通地区(4乡4个初级中学)范围内、选择逊让乡中心学校、青山乡中心学校、青林乡中心学校及西山乡中心学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5份,就对该地区整体信息化教育普及与发展过程进行调查。下面对收回的有效问卷(185份)进行分析:
(一)对四个中心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情况分析
名称逊让乡中心学校青山乡中心学校青林乡中心学校西山乡中心学校卫星、校园教学教学中使用教学中使用教学中使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机房6个机房5个机房6个机房4个机房多媒体教室12个10个11个8个电子白板10个教室5个教室8个教室5个教室
(二)信息化环境建设对教学需要的满足程度
项目满足程度完全满足20%基本满足25%不能满足45%远远不能满足55%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西山乡中心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在访谈中了解到学校有1100名左右学生,生机比例为20:1,但多媒体教室和电子白板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仅有20%的教师认为硬件环境建设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近55%的教师认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信息化环境建设对民族地区而言还有待于加强。
项目获取及利用率校园网教学资源10%Internet获取资源60%教育教学资源专门网站45%多媒体教学光盘等电子资源40%行政部门的教育信息网10%同行之间资源共享35%其它方式10%从以上表格中看出,教师通过Internet搜索教学资源的占60%,到教育资源类专题网站查找教学资源的占45%,利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等电子资源的占40%,显而易见,互联网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渠道,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建设。
(四)在新课标推进下,各学科教师最希望获取教学资源
项目获取及利用情况
新课标理念48%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素材70%行之有效教学个案45%课程整合的案例20%名师在线指导25%其它方式25%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新课程提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教育资源短缺,实际上严重制约着这些工作的正常开展。如图5所示,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科教师最希望获得的教学资源中,与新课程配套的相关素材占70%,课程整合案例占据20%,新课程改革理念占48%。可见,教师们在新课程推进中,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可直接利用的教辅材料很少。
(五)影响教师获得教育教学资源的主要障碍
项目获取及利用情况网络条件不完善20%检索不便15%资源量太少44%教学资源与教材不配套45%优质资源质量少30%教师备课机不够28%其它10%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资源与教材不配套、资源数量太少、资源质量差在影响教师获得教育教学资源的障碍中排前三位,分别占44%、45%和30%,接下来是网络条件不具备、教师备课机不够等。在访谈中西山乡中心学校的一位老师这样说:“我们学会了操作计算机,也学会了从网上下载资料,刚开始积极性很高,经常从网上下载资料,但往往下载一大堆,却找不到我们真正孺要的,慢慢也就不去上网找了。”
三、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青海大通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在软硬件建设、教育观念、信息技术应用、师生信息素养及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和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中小学的方式和经验;否则,就会造成软硬件设施闲置和资金浪费,影响学校的发展。为解决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只要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活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调动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学校上级部门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领导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的带头人,做到“领导清障搭台,教师表演技能”。
(二)增加软硬件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和融资渠道。为了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这一瓶颈问题,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一些扶持优惠政策。加大专项资金向学校投资力度,同时,学校也要解放思想、拓宽办学思路,争取一些项目资金向学校倾斜,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筹资,吸纳社会资金,让教育信息化面向校园的同时,面向社会,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来促进农村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三)应用网络技术支撑平台。学校应该采取Linux和NC网络技术,搭建校园网络服务中心来管控教育教学中软硬件资源,软资源都在NC服务器运行,有利于维护初始投资硬件资源,并延长终端机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维护强度。这样,对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的信息化远程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
(四)积极调动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开发教学资源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更应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制作教学课件和开发教学软件。为此,其一,有效激励制度制定,调动广大教师开发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其二,制定软件开发机制和质量标准;其三、建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保障资金、合作开发、重在实用;其四、依托地区高校(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的科研力量开发适合的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建设计划,聘用高学历和专业技能强白领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教育的进修和培训,开展有的放矢的校本培训;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学观摩活动,进行具体的教学案例培训等教学研讨模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六)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将信息技术和课程置于同一系统中来思考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方法,既需要考虑整个系统,又需要考虑到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能进行全方位的、全面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系统图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地域、信息、交通等种种原因,农村民族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而信息技术应用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有力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当下教育的主题和基本价值,只要紧紧抓住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有利途径,结合各学校的实情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和有利保障机制(国家经济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三方面的通力协作,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资助的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cx14082。
参考文献:
[1]杨翠娥 黄祥祥.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J].民族论坛――教育・教学,2009.
[2]彭红光 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J].中国电化教,2010(10).
[3]王怀宇 李景丽.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2011(12).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2
一、中职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
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应具备以下信息素养: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有很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并能将其应用到教学、科研中去。
二、网络教学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采集教学资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奉行“拿来主义”。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信息资源逐渐网络化,互联网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信息海洋,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简单有效、最经济的途径。那么,教师如何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呢?下面,笔者将自己在预防医学教学信息方面的搜寻经验,与同行进行分享。
1.视频资料的获取
(1)CNTV。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中文视频搜索引擎及最丰富的中文视频资料。其专题栏目《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健康之路》等常常含有公共卫生的内容。如笔者下载的《救救他们的肺》视频材料,与卫生部出版的有关防治尘肺的视听教材相比,社会性强,情感动人,给了学生以更强的视觉震撼。
(2)搜索引擎。百度、Google均提供视频搜索,也可到土豆网、酷6网等众多网站搜索视频节目。
由于网速及教学的需要,往往需要先下载视频。现在的网络视频格式(包括CNTV)多为flv,播放时等其缓冲完毕后即可在临时文件夹(Temporary Internet Files)中找到。如果是wmv、mpeg、rm格式的,则需用嗅探软件找出链接地址后再下载。
(3)还可以到卫生、教育部门的一些网站,如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结核网等获取视频资料。此外,也可通过BT、eMule网站获取。
2.图片资料的获取
用百度、Google直接进行图片搜索即可。但笔者在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还是通过搜索Powerpoint演示文稿获取图片。如要查找有关矽肺(Silicosis)的图片,可在Google的搜索栏里打入Silicosis ppt,演示文稿里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3.视频、图片资料的处理
根据教学需要,常常要对素材进行处理。医学教育的科学性、严谨性很强,不宜进行过多的艺术渲染,故常用的处理方法只是格式的转换、切割、连接,即可满足教学要求。笔者常用的软件有WinAVI Video Converter、Boilsoft Video Splitter、Photoshop等。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库里检索,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会成功。
三、对提高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议
1.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
基础设施是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在投入上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向信息环境建设倾斜。争取每个科室都有电脑设备,每个教室都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创建校园信息网,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打造良好的支撑环境。
2.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要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要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让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发研修等。
3.建立激励机制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3
由于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空间十分有限,在思品课程中更多地采用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欣赏体验等活动形式,单独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困难,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学习途径更为多样和广阔。据调查,在《思品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书本上的故事、图片获取资料之外,还可以运用视频资料、网络等获取教学资源,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效果。如教第一单元《家庭小账本》一课时,教师收集一些学生家长工作的照片、视频,再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艰辛,让教学变得有血有肉、灵活生动、极富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学生节约开支、尊重劳动、自己理财等品德和社会知识教育水到渠成,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2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整合途径
2.1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有机整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老师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而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则可以将多种网络媒体信息快捷、方便地交互集成,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如教《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一课时,可让学生收集一些安全事故的资料、在网上下载观看《生命安全高于天》等影片,让学生系统全面的接触到安全知识的教育,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了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知道当火灾发生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盲目,从而达到升华,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2.2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现在,我校正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进行电子备课,实现现代教学技术的革命。教师在准备教学阶段,利用网络查找详实的资料,筛选适当的、丰富的例子,尽量使思品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二是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利用课件广泛运用视频信息,不但有助于直观感受知识,更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可以激活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明辨是非。
2.3息技术与思品学科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形成由个别学习转为合作学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的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如教第二单元《我们的班干部选举》一课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获取班干部的工作职责,某某学校班干部最近一个星期在忙些什么,然后进行讨论,假如你是班干部如何来为大家服务,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增强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4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 710054)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摘要: 面对慕课所引发的现代教育的重大变革,高校图书馆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该如何重新定位?合理配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对慕课的挑战,是高校图书馆此时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进行服务创新:多途径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慕课课程;深化教学参考系统的建设,提供课程资源导航;在版权范围内,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资源;倡导知识共享和资源共建。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great change of modern education caused by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how can university libraries reposition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eting the challeng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re the important subjects at this time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facing to. University libraries can consider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or service innovation: embedd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y multi-channels and offering of Mu class curriculum,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ference system and providing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navig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copyright, the maximum access to teaching resources, promoting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co-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 : 慕课;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创新
Key words: MOOC;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61-02
作者简介:饶俊丽(1975-),女,陕西汉中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管理。
0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驱动着现代教育向前迈进,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并随之应用到现代教育领域,这带来了教育领域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学习方式的改变、交流方式的改变以及获取知识渠道的改变,2012年,一种全新的网络在线教育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在全世界的教育领域掀起了浪潮,人们对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慕课和开放资源将成为未来五年内教学、学习以及创造力探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和主流应用。[1-2]高校图书馆该如何重新自我定位?信息资源该如何配置?创新服务该如何开展?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面对的难题和挑战。
1 高校图书馆自我定位的重要性
随着慕课在教育领域里迅速地发展壮大,高校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也在迅速地转变,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迎接新兴科技环境下的挑战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单位,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校图书馆在这样新兴技术环境下必须要有应对的策略,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
2 图书馆和慕课的关系
慕课是最近几年风靡整个学术、教育领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新兴的科技为基础,规范的课程制度为保障,以师生交流互动为手段,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知识生态环境。[3]学体系依托网络平台,为教与学之间搭建了一种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知识传播途径,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在慕课模式下共同去关注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结果往往是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在频繁的信息交互作用下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了新的知识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慕课环境下知识的传递、聚合、交互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越来越依赖于数字信息资源,而高校图书馆就是信息资源最聚集,学习空间最广阔的地方,图书馆的职能就是为读者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也具备开放获取资源的优势,在慕课教学体系里图书馆起到信息的采集、分类和传播的作用,是整个信息传播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图书馆引入到高校的科研团队可以为教师提供最优资源,以及解决一些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慕课教学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动者。
3 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有哪些
3.1 多途径地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课程 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更为先进的教育形式,备受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它的教育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随时嵌入用户环境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技术指导,这样的技术指导大大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图书馆服务拓展性也大大的加强了。在慕课环境下,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也更为迅速,图书馆可以创建自己的慕课课程,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素养教育,传授信息素养技能,为提供其他教学慕课课程做好服务准备。
3.2 深化教学参考体系的建设,提供课程资源导航 教学参考信息主要由课内参考信息和课外延伸信息两部分组成,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教学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服务就是教学参考信息的服务。在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该进一步深化教学参考体系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丰富、主题更突出、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教学参考信息提供主要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平台以及信息资源,这四者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信息生态链,首先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加工最后整合为多种格式、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比如图片、音频、视频、论文等形式。其次是将这些信息资源以课程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碎化拆分和关联性的整合,最后形成知识点突出,不同格式的多层次智能教学参考体系。[4]围绕教学课程的主题推送,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创建课程资源导航。
3.3 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促进信息资源的获取 在慕课平台上要尽量避免法律上的不必要的纠纷,应当明确信息内容的版权归属。在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著作保护法日益明晰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必须在加强版权法律教育的同时更要促进信息资源的无障碍获取。高校图书馆员介入慕课,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解决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和信息资源的版权归属之间的矛盾。首先,图书馆员有职责提醒使用慕课教学课程的教师注意教学信息的版权问题。其次,大力促进信息资源的合法合理的获取使用,寻求最大程度的内容拓展空间。
3.4 倡导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共建 实际上版权范围内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教师对最新资源的需求,而获取更多合法合理的信息资源则面临重重困难。在慕课环境下,版权限制范围非常明确,导致很多受版权保护的内容无法使用,甚至是自己发表的论文也受到使用限制,种种的版权限制使慕课使用者感到非常的沮丧,这场慕课运动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开放获取的价值,目前,大力提倡和扩大资源的开放获取和资源共建是帮助师生获取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彭德倩.“慕课”来了,挑战传统大学教育[N].解放日报,2013-09-11.
[2]殷丙山.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5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专业化发展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1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方式。网络变革了教师们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交流、研讨,从而踏上自我学习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而且,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也随之不断地提升。
培养教师们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又可以给网络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形成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网络资源库,从而加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加强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注重教师的环境建设,其中教师自身因素的软环境建设尤为重要。软件环境的建设要注意引进和开发相结合。
(1)用资金购买已经出版的教学资源。现在,我校每学期都购置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案例、课件、视频、图片等,如今,各学科都有与自己学科相对应的教学资源。
(2)利用网络,为教师发展提供现代化条件。教育现代化的利用是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要引导教师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会根据需要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学会制作和运用教学课件。
(3)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要加快多媒体课件的自我开发步伐,发动全体教师人人动手,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相应的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课件。
我校自主开发的资源库主要分以下几大类:①电子教案类。各学科教师都将电子教案上传到学校邮箱,由网络管理员统一查收分类再上传至学校网站资源库。②多媒体课件类。网络管理员定期将各科教师们制作的教学课件归类,审核上传到学校网站资源库中,供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和交流。③教学视频类。学校安排专人摄制各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供学生课间教师学习研讨。
2 培养教师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化发展的能力
在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之前,首先要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教师们的实际需求和各自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及其他因素,使教师感觉到学有所用,那样才能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2.1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校本培训,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师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的研究。把教师当做教学研究的主体,督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此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同发展的目的。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校本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技能的提高,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网络技术的培训范围很大,增强了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学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在网络上收集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具备了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基本素养。
2.2 “教师群”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载体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们拥有互联网这个快捷、宽广的互动交流载体。通过互联网,教师们可以及时地与其他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快速而便捷地掌握最先进的教学资源。譬如现在很流行的“教师群”。教师们可以利用“教师群”这个交流载体来讨论某个学科的知识点,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起开展教学研讨,彼此间相互学习教学心得体会。这样做,教师们不但能加深自己对书本上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效率,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群”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很好的催化作用。
2.3 教育论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互动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在某个地方获取最新的信息,还能互相讨论各种话题,那个地方就是论坛,简称BBS。因为它的交互性强,所以对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各学科的论坛和各学科的教学专题研修,在每次研讨前都做好预告,创设研讨氛围,让教师提前准备,促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自己本学科的教学能力。在网络论坛上,因为不需要面对面,所以研讨的氛围非常轻松,在这里大家都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研讨氛围非常浓厚,大家互相探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这种研讨氛围,有助于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4 教育博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展示台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反思等发表出来,搭建了一个以文字和多媒体等方式的个人网站,那就是教育博客。教育博客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性,能随时随地地与网络上的人进行沟通,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够分享自己的教学点滴。它通过网络帮助教师在教学上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是教师们互相学习的好去处,是教师们专业化发展的展示平台。
现如今,网络技术早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影响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地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参考文献: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 校企合作
2011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对资源进行共享,“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开始进行。普通高校主要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党政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年底建成4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定义与特点
1.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定义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学生和教师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2.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
由起初的“精品课程”主要服务教师,向“精品资源共享课”服务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课程资源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共享资源更为丰富,开放程度更加广泛,呈现课程内容网站的流畅度、视频技术要求更高等特点。
校企共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意义
1.学校和企业满足各自需求
学校主要的需求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和科研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企业的需求就是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调研中发现,大型国有企业单位都建有自己的产品实训中心,目的就是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双方合作共建“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
2.学校和企业优势资源互补
学校内专家、教授理论知识、教书育人能力强,在教学大纲编写、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能够面面俱到,紧扣职业岗位需求。同时教师的FLASH、PPT课件等信息技术较好。三维软件的设计与应用也是一个强项,可以把实训设备的各种功能用软件一一模拟仿真出来,设备结构组成、原理和内部工作过程会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提升教学效果。企业拥有充足的实训场地,各种实训设备齐全,能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
3.共建共享,服务产业经济发展
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互用、共享,既满足双方的需求,同时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内容及要求
1.课程选择
在课程选择过程中,要求课程内容服务范围大,面积广,同时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明显。《航空电气设备与维修》是省级精品课程,并且这门课程已经连续开设多年,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方法科学,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教学活动丰富,得到学生、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借鉴作用。
2.建设模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采用行业企业专家、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建设模式。以原精品课程为基础,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共建共享。所以我们选择“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
3.资源要求
课程资源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服务教学和学习为建设依据,以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为目标,做好课程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建设。
(1)基本资源: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作业答疑、全程教学录像等课堂教学活动所要求的基本资源。
(2)拓展资源:包括网络课程、试题库系统、学科知识检索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同步/异步交流平台、演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资源。
(3)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活动中产生以及课程共享中用户使用后提供、反馈的资源等。
4.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典型案例、综合应用、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既要充分考虑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也要妥善处理传统经典和前沿创新的关系。《航空电气设备与维修》采用的是分模块形式:模块下面包含项目,项目下面包含任务。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为主要目标。
建设中的问题与探讨
1.如何确定和选取可共享资源
航空电气设备有很多,在这些设备当中,到底哪些设备是教学与培训中最需要的设备,并且可以拿来放到课程中。到底哪些教学资源可以被共享,如何以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与再造等。根据企业维修岗位的需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校企双方要共同商讨,最终确定可被共享资源。在这些可被共享资源中,选取教学重点资源,最后确定各种共享资源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获取三方评价,实现课程可持续建设
课程建设完成后,接受高校师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评价,获取三方评价,获取生成性资源。有了三方的评价和反馈,才能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始终保证网上共享资源的时效性,满足各方使用要求,实现课程可持续建设。
结束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一种新模式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首次建设,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希望投入使用后,根据三方的评价与反馈,逐渐地改进与完善,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建设,使之变成一门服务社会的共享课程。
参考文献:
[1]盛明婷,戴心来,王朋娇.精品资源共享课可持续发展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