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

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网络

一、网络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向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班级环境、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制度,班级文化活动的综合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和应用,体现出班级主体自我管理的新诉求和新表达。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发现,目前,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其中,学历为大学本科的网民占据6.18亿总数的10.8%,这标志着网络在大学本科生中的高度普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2.78亿,使用率为45.0%,相比2012年底降低3.8个百分点。近年来,虽然社交网站用户使用率下降,但社交已发展成为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基本元素。

随着时间更迭,高校扩招,90后学生群体逐渐成为当下大学生主体。90后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自我性和矛盾性的特征,个性强而班级归属感弱。他们活跃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影响着信息的传播和沟通,反应了新媒体建设和运用的新趋势。90后用户的操作习惯,就是打开电脑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或者是通过手机联入互联网,浏览微博或个人空间,这是当下大学生所处的网络大环境。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1967年率先提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在互联网的推广反应了信息时代的诸多特点,随着上网条件更加便利,技术手段更加成熟,手机终端的推广,上网成本更加低廉,催生出高校90后群体为主体的网络小环境。

各大高校也相继推出网络信息平台,如网络迎新、虚拟校园等。北京大学于2010年推出的“北大英雄”游戏光盘,帮助新生适应未来校园生活场景;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诸多高校也推出虚拟校园;2013年,江苏师范大学也开展了网络迎新活动,又依托微信公共服务推出“微信请假”系统,迎合了学生工作网络化的需求。

张伯阳在《大学生班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探析》中探讨了网络平台的方法,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受到网络环境影响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并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化班发起的一项社会实践为例分析,总结文科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网络化要求下的诉求。

二、网络平台下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项目概述

自2012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化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尝试。通过在成熟的web平台中开通班级公共空间,建设班级网站,激发文科大学生创意创新、交流创作的能力。这一方案融合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着重考虑班级凝聚力的建设目标,旨在培养高效率的团队,培育创新性、自主性的文化活动管理模式。以专业学术交流为例,2012-2013年间共有10人次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班级读书交流会14场,这是互相激励、比学赶超的效果;网络化班级建设实践减轻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动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系学生、家长和学校,发挥协同管理的作用。

(二)项目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在实践过程中有以下的困难。一是网站管理倦怠期长,资源整合不及时。二是管理模式缺乏监督。三是个人兴趣方向发生转移,时间分配有冲突。学生精力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够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进行实践,网络环境下的松散状态表明班级建设网络平台只能作为班级管理的辅助力量,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特征

班级网站是班集体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它弥补了现实中高校硬件资源紧张,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长、高校教师压力过大等缺憾,以强化中文素质为目的的班级网站激发了班级同学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内在能动性,是加强班级自我管理转型的新途径。

受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较大的文科班级,想要培育班级精神,孕育班级文化,不但要强化班级凝聚力,增强集体归属感,而且要增强文科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化班为例,通过规划网站建设方案,逐步训练中文专业素质,练好中文基本功,提高创作能力,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视野,这是班级文化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素质的部分。

1. 服务为主,节约快速。班级服务依托成熟建站平台,减少技术难题。目前成熟的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除了博客、播客、QQ空间,利用好建站之星、微信服务账号,搭建web平台,开发APP、安卓系统应用、信息群发系统等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信息推送的时间,最大程度上整合了区域资源,按照活动类别划分,缩短线上距离,服务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工作生活。

2. 重视专业培养,着眼终身发展。中文学生以纸笔走天下,这对专业技能提出高要求。复旦大学首推创意写作的本硕课程,旨在培养作家和创作型文艺工作者,以满足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需求。同样,网络平台的板块设计应紧密联系专业课程实际,鼓励学生创作,按照创作数量和创作质量与教学考核相挂钩,提高学生作品的积极性。在该班级的实践项目中,划分原创、评论、论文交流等不同板块,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提供本科生创作、交流的网络平台,在本专业内部集合、碰撞、交流,对提高本科生写作能力、强化创作因素有积极作用。

3. 班级事务透明化。大学生都有很强的个体意识,自尊心强,规则意识浓厚。线下管理班级事务多是有班级负责人牵头,在班主任、辅导员的组织下,完成奖助学贷等重要工作。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互通消息,立足班级管理要求,在网络平台中班级管理信息,有助建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班级文化。

4. 三方联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网络平台化的班级建设,方便受众添加班级同学为关注对象,对学生个人的培育培养工作发挥监督作用。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结合院校开展的迎新活动、心理教育活动,配合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设立生活板块,展示学生个人才艺,发泄生活、学习压力,一方面方便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同学动态,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诉求,方便观察大学生信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为班级同学提供表达意见,使得观点、意见相似的同学聚合到一起,摆脱心理孤独感。班级文化对个人价值的重视,达到了家长、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心理预期。

5. 自发自觉,产生辐射作用。班级的网络化建设是对班级文化的窗口展示,优秀的班级文化会发挥辐射作用,在同年级、同类别的班集体中中发挥示范作用。学生自觉地在网络环境中丰富班级形象,结合宿舍文化、文体活动、学风建设,纳集活动素材,挂贴到网站上,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班级文化的建设逐渐丰富可感。利用语音、视频、影片展播等的方式,倡导中文学生体会生活,创作创新。开展同题创作的互动,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分主题地组织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文艺学理论等多方面的交流,有深度地挖掘多位同学对同一问题的认识。

三、多重有益的发展方向

班级文化表达的不仅是个体的价值,也是聚合的群体的价值观念。推广班级文化的网络化建设,有着多重意义。

首先,它整合校内外资源,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益处。不仅使班班级小单元符合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大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还能提供师生、同学对话的平台,定向强化中文专业学生的读写能力,支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教师、辅导员对网站信息监管下,及早发现问题,解除隐患,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诉求,能够利用网络平台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对内凝聚班级力量,对外展示班级魅力,增强班级的吸引力。

最后,从创意支撑向创业支持过渡,形成联接班级体的长期纽带,在中文应用快速发展的当下,有着商业价值和教育、借鉴意义。

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以网络化建设的方式推进班级管理,借助平台优势,便利学生,便利管理,使班级在网络环境中互动交流,凝聚发展,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有利配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网络环境中开展班级文化教育,对于高校文科生而言,是一个个体唤醒另一个个体,一个班级吸引另一个班级。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

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办法》及《河源理工学校学生管理办法》相关文件规定,以河源理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指导,对班级制度文化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制度文化。

二.建设目标

   

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班级的规章制度为载体,规范约束学生行为习惯,将班级打造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育人的良好班风学风氛围。

三.实验班级

   

河源理工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班级

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原则

   

服从与服务性  服从和服务学校教育总方针

约束与激励性  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奖罚分明

简明与实用性  制度文字及流程简洁明晰

整合与优化性  整合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和优化同级的                            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五.制度文化构建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班级文化的制度文化构建是“洋葱”模型教育下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即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柔和专业特点,设置具备本班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一)结合校企合作为契机,制定适合本班校企合作的班级管理制度。

(二)班级管理机构

(三)班级管理相关制度

1.班级考勤制度;

2.班级例会制度;

3.班级财务制度;

4.班级卫生制度;

5.班级仪容仪表、环境和礼仪管理制度;

6.班级宿舍管理制度;

7.班级学习管理制度;

8.班级手机管理制度;

9.班级文体、赛事管理制度。

(四)班级学生仪容仪表及行为规范要求

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文3

一、激发学生内驱力,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我们需要锻造一种什么样的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鲜明个性的班级精神呢。我们全班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把“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这句话和它所蕴含的意义定为我们的班级精神。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命的本质要求我们向前,而且是向前冲,不是像醉汉一样的晃晃悠悠。向前冲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标是要与众不同。我们大多数同学是衣食不愁的“二世祖”,日子常常像夏夜的星空一样安逸,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冲劲。这样一种班级精神,在“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内驱力”方面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了。

二、凸现人文氛围,营造个性化的班级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修心养性的地方,所以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书香、充满爱的氛围。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图书角建设,将自己家中看过的书带到学校,放到书橱中和同学们共享。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推荐”“图书角漂流”“经典诵读赛”“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

教室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室环境的设计要人性化,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主人。如在“学习园地”开设“个人才艺展”栏目,将学生在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艺通过文字或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四周的墙壁上张贴学生的学习生活照,展现孩子们多姿多彩的一面;每一期的黑板报都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分工合作,通过这个平台既锻炼了能力,又源源不断地向大家传递着正能量,鼓舞、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三、丰富学生学校生活,创建个性化主题班队会

要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为了让学生个性自由张扬,我在班里实行《月主题班队会制度》,积极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活动。

(1)学生是活动的策划者。每月的主题班会方案都让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参与,共同论证。每一次班队会活动从方案设计到实施,都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学生是活动践行者。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走向商场,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践行者。

四、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打造个性化的班级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特色的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套高效的制度,而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是维持班级秩序的保障,因此,健全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科任老师、全班学生、家长委员会一起商讨,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制订《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细则》《班级学生奖励制度》、《课外活动方案》《后进生转化思路》《班级常规工作要求》等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

(1)监督:成立班级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任务主要是对照班级制度对每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录,对违反制度的学生监督委要及时对其提醒并要求改正。

(2)考核:每周五考核一次。利用息会课,将本周的情况向全班学生作反馈交流,把考核的结果向学生公开,选出一周之星。

班主任作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策划者,要做到民主公正,奖罚分明。班干部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带领同学养成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风气,共同打造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班集体。

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文4

1.1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不明显

“个性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基本的要素和精髓。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而当前有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盲目性,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被动文化,肤浅文化,表面文化等屡见不鲜,没有对学校进行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挖掘,学校文化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1.2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是“一切为了学生”“,以生为本”。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主体不参与建设,这种文化无疑是毫无意义的,即使创建了校园文化,那也是不完整的。但是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学校要么请专业设计团队来进行设计,要么领导指挥教职工参与创作,忽视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该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2.1领导者要及时更新观念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的精神,学校的意识,学校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前途,也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果。一所学校能不能形成符合时代精神,充满希望又有自己鲜明特征的校园文化,校长是关键。因为校长不仅是一所学校主要的管理者,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倡导者。面对新的形势,校长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教育,不断提高办学理念,促进管理的最优化和创新,并在实践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才能达到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目的,所以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导要及时更新观念,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2.2以人为本

调动学生参与在新课改背景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才是校园文化的真正主人。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校园文化,不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这将更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一旦形成,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和影响巨大的辐射源。同时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有些学校的经验,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评选的组织工作由各年级选出的学生代表组成的组委会负责,最后把选出来的方案交学校评审,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也能展示学生的才华,使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精神有更深刻的感悟,使学校拥有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文化。在校园文化内容选取上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达到文化的引导、激励作用。要高度重视班集体文化建设,把打造富有班级特色文化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班级文化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而又有班级特色的文化。

3.总结

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中小学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教师走向学生、从划一走向个性、从单一走向多元,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了师生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有效促进了班级的课程建设和班级的教学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学生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为目标。过去的班级文化更多呈现的是单一的爱国、励志等单调的化,其目的无非是促使学生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考试分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新课程实施后,班级文化建设也随着课程文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发展、小组建设、多元评价、精彩生活等内容。本文就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作一探索。

一、四块展板文化建设彰显课程文化

为了更好落实新课程文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班级风貌。每个班级设立了四块文化展板。第一块展板的内容是小组建设。班级按照每组六人的原则,把班级人数按综合素质分成若干同质小组,并且要求小组内的六名学生团团坐,综合素质相近的学生面对面,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助于小组的管理,要求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和一个副组长,其它学生承担小组内的学科组长,即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管理及时、评价到人。第二块展板的内容是小组周评。即每周对小组进行评价管理,就是把班级的管理分解到小组内进行管理,通过小组的管理使班级管理走向微型化,提升班级的管理效能。小组的评价指标与班级的评价指标保持一致,小组即班级,有效增强班级的管理质量和效能,强化了小组内的竞争与发展。第三块展板的内容是班级风采。把班级内学生的各种特长学生的成绩展示在展板内,用于激励全班学生的竞争与发展,每月进行更换,同时可以通过评选班级新星、十佳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个性发展。第四块展板的内容是班级建设。把班级管理方面的事务展示出来,强化管理的团队意识及拼搏精神,实现班级管理的透明化、制度化、及时性。

二、读书文化建设彰显班级内涵

在班级的前左角设立一读书专柜,最上一层是报刊阅读区,学校为班级订阅了德育报、中国教师报和中国青年报,通过每日的读报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外部世界和成人世界,了解全国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成果。通过读中国教师报,可以了解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理论。阅读中国青年报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代的要求和精神,关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强化自己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甚至可以从报纸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读书柜的中间层是班级书架,一是学校统一配置的图书,二是班级学生主动捐助的图书,供班级学生平时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把班级的读书手册摆放在合适位置,供班级学生阅读。有的班级还设立了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展示区,相互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促进学生多读书、常读书、爱读书,用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

三、黑板文化建设彰显小组个性

为了展示班级小组的优势和学习成果,把教室前后黑板竖分割成多块,每块大约五十公分宽,每个小组有一块展板。最上面一行是组名、第二行是组训,下面是小组内平时学习的展示区域。班名的要求是选择具有激励意义的词语,且容易形成小组共同追求和思想,便于班级的评价与管理。如吉祥组、大雁组、鲁迅组、成功组等,组名代表小组组员的价值追求和小组品质,形成小组共同的意志,班级安排适当时候进行班级的展示与评价。组训以名言为准,一句最佳,便于书写和记忆,最好是小组内共同理想的代表。如:一切皆有可以。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四、规则文化建设彰显班级管理风格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前提与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班级制度的建设是班级保障良好学习环境和秩序的基石,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转变班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班级制度是在班主任主持下,由班长与班委共同制定的班级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等,班规的制定要具有班级特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色,尽可能是每学期开学制定,期中进行修订,让班级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成为班级共同遵守的法规。制定法规的过程中,可以参照美国、德国、新加坡的班级制度建设,丰富制度的内涵,让制度具有良好的执行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外不同国家的班规,从中学到有效促进班级学习生活的规则。同时,小组内也可以建立个性化的组规,用于规范小组内成员的言行举止,建立文明小组和文明班级,实现班级的有序发展。

五、作业文化建设彰显个性化学习

学习是个性化的,作业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适量而有效的练习,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平时的学习要求班级建立有导学案、练习学案和学习纠错本。学生把每节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摘录在学习纠错本上,并且进行分类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找到自己的学习规律,有效促进自己的学习力的提升。导学案是教师编写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要求学生一定在课前独立完成,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教材习惯,学会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善于合作,敢于展示。在导学案练习中,学生要用双色笔把问题点勾出来,便于合作学习时解决,把解决的方法和窍门记录下来,形成学习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班级管理方式要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同时班级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也要更新,以形成新的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确实让学生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习与成长,学习不是掌握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阅读与练习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规律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成长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终身的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

[1]学校文化建设 孙鹤娟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班级的文化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年级组管理 能力管理 制度管理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172-02

近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各项教育改革的展开,过去那种只靠学校领导来管理教育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办学形势。于是,年级组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班级的一种主要形式。

一 年级长能力管理——协调各种关系的纽带

年级组是学校综合管理的前沿阵地,它是在学校的宏观管理规章制度下相对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决策管理本年级的班级、教师和学生,管理本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教师教学工作、学生的全面工作(学习、纪律、生活、卫生、思想品德等)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年级长不仅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者,还是学校年级横向管理的重要决策者、管理者。

1.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领会计划。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汇报情况,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引领教师按时完成计划。

第二,落实计划。协助学校各部门落实教学常规工作计划,并能依据学生的实际,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馈实际情况。

第三,确保工作计划完成的质量。

2.协调好各种关系

年级长作为各种关系的纽带,就要协调好与所在年级各岗位教师的关系;协调好与学校各行政部门的关系;协调好年级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协调好所在年级各岗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3.组织好年级的各种活动

第一,制订方案。抓住年级内的主要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种年级活动计划或方案,目标要清晰,可操作性要强。

第二,落实措施。积极执行推进方案的具体措施,能克服执行中遇到的困难或障碍,确保方案有步骤、有层次地完成。

第三,引领合作。能主动关注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出建议,引领师生的合作,提供帮助。

二 制度管理——教学计划的保障

对年级组而言,制度就是年级组日常活动的规则。要想提高年级组管理有效性,就要在影响绩效的每个环节上形成制度,加强管理,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年级管理制度。

第一,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包括师德建设、考勤、青年教师培养等。

第二,学生管理制度。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品德行为养成、安全法制教育、一日常规评比等。

第三,教育教学管理。包括班主任管理、班集体建设、教学常规、备课组活动、班级活动等。

第四,学生会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会的组织建设、职责、考评等。

第五,班级考核制度。就是对班级进行考核的各项制度,如值周教师对各班的考核、学生会对各班的考核,团总支对各班的考核等。

三 文化管理——管理品味的提升

对于年级组而言,一方面,它对置身于文化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它构成了年级组运行发展的内涵,从深层制约着年级组发展的方向。

1.树立文化管理意识

年级组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本质上是该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判断问题,即文化问题。人的管理的核心就是文化管理,成功的制度管理必然走向文化管理。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管理者,年级组长的管理对象不仅是传统的人与事,而且涉及年级组文化。年级组长有了自觉的文化管理意识,原先自然生成、自生自灭的年级组文化状态,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引领性发展。

2.建设年级组的物质文化

年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环境建设,包括各班教室文化建设、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和整个年级活动区域文化建设。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作为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年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各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和整个年级活动区域文化建设。通过对学习环境的布置及对师生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良好文化环境。

3.构建年级组的制度文化

对年级组而言,制度就是年级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这些制度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具体包括:年级组常规活动制度、年级集会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家长会制度、边缘生帮教制度制度、问题学生教育制度、课外活动制度、文艺活动制度、奖励激励制度、班级考核和评价制度等。这些制度之所以构成一种文化,是因为它们的背后是年级组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制度设计到制度执行的过程,构成了年级组成员的日常行为方式。

4.落实班主任的行为文化

班主任的行为文化体现为班主任在各种年级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如跟“两操”行为、开班会行为、与学生谈话行为等。无论是“级训”,还是文化愿景,以及年级组的发展战略,都是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共同协商、反复研讨、持续重建的结果。年级组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如同学校有校训一样,年级组也应有自己的“级训”和“年级理念”,这既是年级组精神文化的基础,也是年级组文化理想的核心体现。

总之,在当前的在年级管理中,各位年级长都在进行着年级管理探讨,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抓好年级组的三个管理支撑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我相信每个班级都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