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思维训练方法

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动思维;训练;作用;方法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造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善于口头模仿。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是儿童接近外语语音和语感的最佳时期。在此时期我们运用主动思维训练法对他们进行强化培养,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一、主动思维训练法的基本内涵

主动思维训练法是针对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思维惰性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增强学生自我意识,通过求知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说来,所谓主动思维训练法的实验操作定义,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扬教学相长,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培养创造个性(自主人格)为核心,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达到学生会自学,自评和自控,实现在求知实践中增强自我意识,强化学舌功能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双优发展的一种教学训练方法

二、创设宽松,愉悦心理氛围,激发创造思维

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及时充电,努力掌握时代所要求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够跟孩子拥有共同语言,扫除代沟。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我总是努力营造着这种友好的氛围,并且根据语言点设计一些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比如在小学英语人教版第二册中,有一个知识点是:Is this your …?(这是你的…?),一般的教学可能会用卡片来做代替操练游戏。在这里,我遵照主动思维训练法设计了一个做动作猜物体的竞赛游戏。请一部分学生看卡片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动作,再请另外一部分学生看动作,分析、判断并抢答。在猜的过程中,一位学生一旦猜对,旁边的同学就会像拥抱冠军一样的拥抱他,这位同学也是兴奋不已。这时教师如果板着脸,要求学生安静,不能大声喧哗,保持课堂安静等等条例,课堂气氛马上会降温,导致胆小的同学就不敢举手发言。而我在这里早已没有了师长们所惯有的威严,宛如他们的伙伴一样,为猜对的人高呼呐喊,为稍为落后的一队大声打气,随着他们的喜悲呼吸,融入这一个群体。看到教师如此的仗义,无形当中,学生便不用担心训斥、指责、挨骂,心理、生理都得到安全和自由,开开心心地进行着语言游戏,大声地用英语说出他们心中所想的,一个个高举着手,惟恐轮不到自己。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学生所感受到的是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在这里能够得到大伙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分析以及分析判断能力都得到了综合的培养和发挥。

三、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创造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的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思维训练法,它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千方百计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主动探索能力,从而养成大胆探索习惯。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培养创造思维。

在教学小学英语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时,北京奥运会正如火如荼的举行着,学校的电视机、计算机前一下课就挤满了学生。抓住这个热点,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What's his/her/the boy's /the girl's name?他/她/这个男孩/这个女孩叫什么名字?),设置问题,将小小课堂变成了生活大舞台。当学生看到我从网上下载下来的一张张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奥运冠军的图片时,整个课堂都沸腾了,每个同学主动的,热切的使用新语言,以往一个单元需要6节课时,在这里我却只用了1节课时就解决了新语言点,而且没有花一分钟,一份力气,连我自己都很难想象,学生的自学热情洋溢到了极点。

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厚的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运用适合个性和创造思维的教学方法,打开这个阿里巴巴的门,学生便会如饥似渴的积极主动的摄取知识。

四、积极评价,鼓励创造思维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

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文2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生活内容应该更为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幼儿各类教学活动的互补性,使幼儿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生活等科学、艺术领域中快乐的学习,灵活地开动大脑,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2国内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1国内幼儿园艺术教育体制现状。目前,我国研究幼儿教育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其研究方法往往比较陈旧和单一,大多数教师观念还停留在只重视幼儿的技能训练及知识拥有量等旧观念上,而缺乏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一般认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文学、美术、舞蹈、音乐等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于“技能化”和“专业化”。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幼儿对学习的感受过程,片面专注于显性知识而忽视隐形知识,专注于知识的授予而忽视科学与艺术教育的相结合。

2.2科学、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思考。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各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影响。每个国家都制定了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我国在新课标中强调艺术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艺术教育与人文、科学相结合,让艺术教育综合化,贴近学生的生活。

3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学习发展

3.1艺术教育领域促进幼儿学习发展。教师如何实施艺术教育工作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本人经过长达17年的科学与艺术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古今中外比较经典的带有浓郁民族特色且适宜幼儿欣赏水平的舞蹈、戏剧、音乐和美术等艺术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艺术欣赏的经验,还能引领幼儿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形成理解、尊重与包容多元文化的心理。②教师要从欣赏的角度来组织艺术学习活动。幼儿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欣赏-体验-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从欣赏入手来组织幼儿进行艺术学习,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也能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自身规律。

3.2生活化科学教育促进幼儿学习发展。在幼儿教学领域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科学成分。生活既是艺术也是科学,例如,幼儿在走平衡木的时候。广大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幼儿思考: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自己的步伐更为稳定?在《建高楼》结构游戏过程中,应该寻求哪种方法让高楼建得又稳又高等多种案例。教师需要善于掌握契机,挖掘教育生活领域中的科学元素,采取有力的方式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适时教育,让幼儿体验科学,懂得科学不仅仅局限于形式,更是他们的好朋友。这些科学知识与情感对幼儿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而且通过实践观察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的丰富性、思维敏锐性、情感的愉悦性。因此,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种类不同、风格不同的文学作品,正确引导儿童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知器官来感知文学中的意蕴,挖掘隐形知识,充分调动儿童的语言、动作、思维与想象,以此帮助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促进教学。

4科学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联合

4.1在艺术与科学教育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教学为例,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只是单方面的讲、幼儿盲目地去听,也需要依据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激发幼儿的情绪,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广泛参与。例如,播放曲子《蜜蜂》及《天鹅》,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采用自己喜欢的跺脚、敲击、拍手等多种方式,领会音乐的韵律特点,让孩子们进行总结并提问。然后,教师使用类比的方法向孩子们解释:“音乐中音符起伏的快慢称之为音乐的速度,与物理课当中所讲的车或者人行进的速度是一个概念”。只有将艺术与科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在艺术与科学教育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才能使幼儿全面发展,继而促进教学事业发展。

4.2多种模式下的科学、艺术教学,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多种模式下的科学、艺术教学,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包括发散性、逆向思维训练,其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知识质疑的心理,寻找对象的差异性,来训练幼儿的发散、逆向思维,例如:《小兰和小黄》中以撕贴纸构图,打破固有的思路,通过变化、色彩对比、转移,让画面简单而不失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同时里面含有三原色的科学元素,给幼儿们提供了想象空间,促使幼儿多元化发展;再如:《月亮的味道》中含有物体垒高的科学元素;《好饿的小蛇》中,含有物体形状的科学元素,这种思维无疑不是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训练幼儿发散性、逆向思维,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5结束语

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文3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智障儿童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在语文课上对他们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1、看图、看动画听课文内容。2、看图、看动画讲课文内容。3、讲课文内容。语言缺陷矫正训练要和智力开发、思维训练相结合,要有耐心,使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

关键词:智障儿童 语言训练 思维发展

智障儿童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如口吃、语言不连贯、吐字不清、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等等,语言障碍和缺陷,常常成为智障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适的练习进行语言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我所教学的班级是一个高年级的班级,下面就涉及练习,加强语言训练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1、 看图、看动画听课文内容。

学生不了解课文的内容就不能表述出课文的内容,看图听课文内容,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利用电脑课件以及一些Flas,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内容,让智障儿童在视觉上被吸引住,引起对我所讲课文内容的兴趣,延长智障儿童注意的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从心理上引起他们的共鸣,使课文内容在他们的心里扎根,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例如:学生在学习古诗《春晓》的时候,我就下载了这首古诗的Flas,让学生观看了,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古诗的内容,而且巧合的是,在学习古诗《春晓》的同时,正赶上下了一场春雨,学校院子里的桃树开花,在一夜风雨后,桃花落了满地,正合诗句的意境,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看完Flas,就领他们到操场上,观看落花,用心去体会诗句的意思,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且学会背诵古诗。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因为有这首歌,我就在讲课以前,给学生反复播放这首歌,让他们先听、跟唱,熟悉了以后再学习课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看图、看动画讲课文内容。

看图、动画听课文内容已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这样让他们产生了要讲课文内容的愿望,我就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讲课文内容,只要课文内容主线没有讲错,智障儿童可以凭借自身理解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结合自己的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展开想象,丰富表象思维,提高口语水平。

为了加强语言训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理解转化为具有个性的语言,以提高他们组织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一些物品和场景,到网站上去查了一些资料,制作了一个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课件。学生的反应比较好,除了认真观看课件,动脑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我们热情互动,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让学生把课文当成故事一样讲述下来,在学生说话之前,教师要进行示范,在学生说话时要及时鼓励并纠正某些缺陷,内容和要求由易到难,有浅到深,讲故事的结果与我想象的大致相同,三个小组的同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个步骤的达成,使我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3、 讲课文内容。

在讲述课文内容的时候,课文内容需要智障儿童自己进行组织、润色。因为智障儿童的记忆力很差,记不住细节部分,只能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讲述课文内容的时候,需要智障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加工。开始的时候,这么做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常常会把语言组织得颠三倒四,但是时间长了,渐渐地会把语言组织得通顺、流利,更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让课文成为故事一样在学生的心中呈现一种形象的思维过程,再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萃取精华,形成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不看图、不看动画和课件,表述出来,这样做比较难,但是这是我们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做的,这就是要上说话课。上好说话课,我们要让每一个智障儿童都有说话的机会。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让他们说话。有的学生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课文内容,还能够有所发挥;有的学生就只能按照课文内容大致地讲解下来;还有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时地提示。即使是这样,每一个学生和他们自己相比,都有较大的进步,一组的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以后,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会续编故事或者添枝加叶了;二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进步,和他说话,他能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三组学生从简单的字词表述向简单的句子发展。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激发智障儿童积极要求说话,看学生对什么方面有兴趣,在练习那个方面的内容时,就要求他多说多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智障儿童的说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要求一致,让他就跟他自己来比较,比以前说话强了,就要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还要多说话的愿望。及时纠正智障儿童语言中的缺陷,例如:口吃的儿童,应该告诉他们在说话前把要说的话想好,并且安静片刻,使情绪和肌肉放松等;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在说话的时候,语句不完整,往往没有主语跟随,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注意把话说完整,然后要求学生也要这样来做把话说完整,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进步更快。

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进行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多数都和他们的智力发展落后相联系,因此语言缺陷矫正训练要和智力开发、思维训练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入学的智障儿童大都已经超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缺陷矫正的难度比较大,我们要有耐心,不要急躁,以免“欲速则不达”,使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文4

摘 要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文章分析了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等三点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三种评价方式,即动作发展评价、健康体适能评价以及社交能力评价,以期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运动康复训练学前特殊儿童训练策略训练评价

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对于学前特殊儿童而言,运动康复训练的科学开展不但具有缺陷补偿的生理功能,还具有促进学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功能和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功能。因此,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设计并开展科学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对于学前特殊儿童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前特殊儿童融入班级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周围的社区环境。

一、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是高质量、高效率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到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而言,为了实现学前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训练目标,应树立“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以“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为导向,将基础动作训练、体适能训练以及体育游戏等合理的融入所开展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之中,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其次,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特殊儿童包括不同的类别,如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等,在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显然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应为“发展其基本运动功能、培养其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在开展训练时,训练的重点就应放在基本运动功能的训练以及听指令训练和社交能力训练等方面;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其语言、动作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其功能恢复”,所以在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时,就应该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训练。

最后,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策略。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不但生理缺陷和身心特点存在不同,其对运动康复训练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策略,是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成效的关键。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可以结合结构化的训练策略来开展;在针对听障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听觉训练的康复教育原则和康复教育方法;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适应性训练的方法策略和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运动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二、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评价方式

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评价指的是根据运动康复的目标,对运动康复训练的过程和运动康复训练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的结果对后续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进行评价时,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动作发展评价。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指的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评价。常用的评价量表主要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二版》(PDMS-2),PDMS-2主要是针对0~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设计的,主要的评价内容为0~7岁之间特殊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情况和精细动作发展情况,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动作发展评价时,常用的评价量表之一;此外,《Brigance早期发育量表二版》(BriganceIED-Ⅱ)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

二是健康体适能评价。健康体适能的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学前特殊儿童与生活环境之间的适应与融合,所以,健康体适能也是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时,常用的主要为《Brockport体适能测试》(BPFT),其共包含了27个测试项目,能够让测试者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前特殊儿童时,灵活地进行测试,从而对接受测试的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发展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身心障碍者最佳身体测试》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测试。

三是社交能力评价。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评价时,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动作和健康体适能等显性的、表层的内容之上,同时还应该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以更加全面地衡量运动康复的效果。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评价时,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弗吉尼亚州适应体育课程(UVA-APE)社交技巧清单,在这一清单中包括了应对冲突和问候他人等在内的10个与社交能力相关的测试类别,能够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状况做出较为全面的衡量和判断。

参考文献:

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素质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两点:第一,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第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想学、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做到让学生想学、会学,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大大的益处,怎样做到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认为: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强调学生参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更为重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他们就会积极用脑去想,千方百计地探求其中的奥妙,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新课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只做到让学生想学还不够,还要使他们会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辨证施教,而且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方法,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飞跃,这是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动作思维就是具有较强体验性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教学情景,力求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探求知识的乐趣。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掌握知识。新旧知识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及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数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巧用插图

小学语文课本,大多图文并茂,在教学中,要注意配合课文,充分利用插图,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美丽的公鸡》中教学“得意洋洋”一词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公鸡的神态,昂首挺胸,嘴巴张大,双目圆睁,尾巴高翘。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请一位同学表演公鸡的神态,另一位同学表演“得意洋洋”的神态,同时让其他同学细致观察并比较两位同学表演的神态相似与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得出“得意洋洋”原来就是骄傲自满的意思,从而从具体形象中记住了这个词,明确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二)、寻找空白

文章中,常有些“空白”,倘若找准了这些,善于引导学生动脑去填写这些“空白”,则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受益匪浅。例如:《粜米》一文末段的省略号,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这个“空白”,循着“如果不粜,会怎样”的思路,展开想象,并与粜了米作比较,会得出什么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形成画面:米价还会跌,地主逼上门,债主来讨债,短工要工钱……通过这些画面的理解分析与判断,认识到即使米再好,价再低,也不得不粜。通过启发思维,想象旧毡帽朋友粜米所得的或多或少的钞票后怎样安排艰难的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旧社会中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三)、凭借心理想象

所谓心理想象,就是凭借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诸方面展开想象,去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很好的素材。例如:《穷人》一文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来!” 教学以上一段,要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进行思维训练,可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严肃、忧虑的表情表达了渔夫什么样的心情?2、皱眉的动作表达了渔夫什么样的心情?3、“怎么办,总能熬过去,快去!”等语言,又表现出了渔夫怎样的思想感情?4、综合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凭借段中活生生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通过想象,思路由窄变宽,既了解到渔夫忧心忡忡到矛盾重重到同情关心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一系列复杂思想过程,感受穷人美好善良的一面,又在思维上受益匪浅。教学此段,若不引导学生想象,只由教师据文讲解,将事倍功半,难有此效。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则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秘,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让他们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的发展。

儿童思维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逆向思维

这是一种被人为地同化了的、定向的、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最省力的思维方式。它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容易导致习惯性和惰性。

逆向求异思维的敌面是低层次求同思维。应该说,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求同思维弊端。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表现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却不经意地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造成学生作文因思维的简单僵化而使然的结构的公式化,语言的模式化,以及思想的板结化,进而助长了他们少年老成的“八股”文风。问题还在于这里隐藏着一种潜在的危机: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受之以法;教师要求种“瓜”,学生不得“栽豆”;教师法定种房前,学生依法不得栽屋后。有的老师的那一套写作训练方法,是他当学生的时候从教师那儿学来的,而老师的那一套又是从他老师的老师那儿学来的。这种多年不更的所谓经验就遵循着同一思维轨迹,同一训练方式,得以代代相传,陈陈相因。于是,一种僵固的思维定势就这么无意识地形成了。我们称这种思维定势为封闭型低层次求同思维。

这是一种被人为地同化了的、定向的、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最省力的思维方式。它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容易导致习惯性和惰性。

令人悲哀的现象还在于,我们许多学生果然学会讲“阿毛的故事”了。以校@文学社的学生为例。这些本来是作文尖子的学生,往往一开始就由硬性模仿而步入求同思维的胡同。

青年学生习作始于模仿可以,但不能止于模仿。止于模仿,便误入沼泽。这是低层次求同思维的悲剧。

严重的问题是,“求同思维”正向低龄化蔓延。按理说,现在的孩子真幸运,他们接触的是变数颇大的世界,西方优秀文化的输入对他们的思维成熟带来了营养剂,电视、电脑等新技术使他们的思维过早地驰入信息“快车道”。这些是他们的祖辈、父辈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褪尽祖辈、父辈身上的习性,仍然承续着低层次“求同思维”的遗绪。小孩的思维“求同”于谁?当然是大人。诸如在家“求同”于父母,在校“求同”于老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谈了亲身感受,说,在现场采访过程中,最难采访的对象是孩子,因为他们很少有自己的话,大多是大人们的套话。思维“求同”于大人,言辞能与之“求异”么?大凡新学期开学,很多班主任想听听新生谈谈新学期的打算,殊不料这些同学嘴里“吐”出的打算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用词的雷同率几近100%,真可谓“异口同声”。“求同思维”竟然导致了孩子个性和想象力的“瘫痪”。学龄前,孩子的思维“求同”于父母;入学后,长期的应试教育又助长了孩子的“求同思维”,与父母、教师双重“求同”,使孩子的鲜活性、灵性、想象力被“教育”得所剩无几,即使有人“求异”,也会被视为“另类”。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沉迷于“求同思维”的孩子犹如这类“早熟”的果实。救救孩子!别让他们“很快就会腐烂”!当然,倘要救孩子必先救自己――大人们尽快地走出“求同思维”的怪圈。

走出求同思维的围墙,要改革“阿毛的故事”这就要请出逆向思维训练。其实,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就讲的是逆向思维。晋代的陆机说:“谢朝华于己披,启夕秀于未振。”宋人杨万里指出:“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清末刘熙载总结大文豪苏轼创作的一大艺术秘诀即:“善用翻案。”(《艺概》)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两句名诗:“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新翻,即翻案创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且看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一反古之哀秋悲秋的萧条景象,创出立意高远的清词丽句,是千古绝唱,可视为逆向翻案的优秀成果。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逆向思维,我们不妨用一个具体范式把它表示出来。

逆向思维范式:P1――S――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