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外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外市场分析范文1
现阶段新出现的几个问题,必须关注:
第一,经济问题。我们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003年以来,在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中,全球的经济出现了一次非常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大致是以2008年为一个节点,在前面的五个年份之中,全球的经济,包括中国在内是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状态的。在那个时间,各国政府所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防御通胀的风险。同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对于商品的需求是在快速地增加的。这个需求的增加既表现在企业实体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带来的消费实际增长,同时也反映在中间环节、贸易环节所形成的虚拟存量的增加。
但是在2009年以后,因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后又出现了欧债的危机,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是从高速增长转变为深度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增长性的需求变为平缓甚至是负增长。那么实体企业对于原料的需求减弱了,贸易中间环节增加库存,去进行贸易投资的这种需求也相应转弱了。这就使得全球的物价、商品价格从上涨向平稳和下跌在转变。这是一个大的背景。那么在讨论具体商品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且我们也关注到从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政府发的文件,讲到经济形势的时候,都讲到,我们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世界经济仍然是处于深度调整阶段。
第二,从具体的农产品市场来讲,极端气侯事件频繁发生,农业灾害加剧,粮食产量农际间波动是在加剧的。过去几年全球农产品的供给量波动非常频繁,去年6—8月份的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它的本源性因素是来自于南美、北美连续两年三季的灾害。再往前我们去考虑的话,从2003年、2002年南半球、澳大利亚小麦产量的大幅下降,产量降低了50%以上,到2010年由于俄罗斯干旱造成的小麦产量大幅下降引发的全球粮食价格在短期内的大幅度波动,气候因素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过去十年出现的四次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价格上涨,它表现出了全球粮食价格波动频繁,每一次波动持续的时间在逐渐缩短,就是短时间内出现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那么过去两次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整个持续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个也符合我们刚才讲到的,全球经济从增长向衰退转变过程中,商品投资需求、投资方向的一个转变,这样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在经济增长、世界繁荣的大背景下,投资的渠道非常多,我们可以投资于黄金、贵金属,可以投资于铜,可以投资于矿产,这些投资商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它的投机性是非常强的。但是在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甚至是负增长的背景下,那么由于这些和经济增长密切联系的产品,它的投机性变差,它的炒作的因素变少,就使得我们农产品投资的优势凸显出来了。从农产品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南北半球的作物生长季不一样。那么作物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能会出现天气的灾害,每一次出现天气的灾害都可能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样的话,就使得农产品投资的优势凸显出来了。但是农产品它作为一个自然生产的作物,它每一个作物的生长关键期就是两个月左右,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投资的时间和价格波动的时间都是相对比较短的。而且我们也注意到,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粮食危机概念出现以后,各个国家都在加强对农业的生产投入。从我们近邻的东南亚的大米生产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他们在2008年以后,在加大稻谷生产上的投入,这些国家的稻谷产量在增加,出口国的产量在增加,进口国的产量也在增加,比如菲律宾传统的进口国,它的进口数量随着它产量的增加在减少。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全球小麦的生产国和玉米的生产国,它的范围在扩大,传统的小麦生产国由原来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重点的国家,现在像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也在大量地生产小麦。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些小麦的后起的重要出口国,它的种植的纬度比较高,土壤的种植条件相对比较差。比如说俄罗斯小麦的平均单产只有不到两吨,那么我们全国的小麦平均单产在五吨左右,中国的小麦单产水平是远远高于美国的。这就决定了像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一旦出现一个天气灾害、不利事件,就会造成它的小麦单产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加剧全球粮食价格波动的这种可能性。
我们也关注到在过去的三十年的时间里面,全球小麦产量波动对于价格的影响是非常之高的。以前我们一直讲,由于2003年以后全球玉米的消费,由于工业消费的属性日益凸显,使得全球的粮食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大家也同样需要关注小麦价格的波动,历史上几次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价格波动,小麦都是起始性因素。
第三,全球化趋势不改变,但是贸易摩擦加剧和贸易主义仍然时有抬头。谈到贸易保护,大家可能联想到通过关税等等方式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要么保护它的进口,要么保护它的出口。但是我们更多的是体现在粮食紧张、粮价上涨的时候。但是在粮食价格下跌、粮食产量增加、供给形式改善的时候,贸易主义,特别是通过以补贴的方式进行出口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这是从全球的范围来看。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要处理好几个矛盾,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市场关注度非常高的矛盾是我们在九连增的情况下,我们的粮食进口量。我们把大豆排除之外,因为大豆的进口已经常态化了,我们大豆的进口量的增加很难引起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但是我们如果说大豆进口的数量减少,一定会造成国际大豆价格的下跌,因为它已经常态化了,市场已经有预期了。但是我们的其它几个作物,玉米、小麦、稻谷,在去年的进口量是大幅度地增长,总量超过了1300万吨。但是进口增加不代表着中国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不代表中国的粮食供给出现了问题,它更多的是体现了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所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那么只要是进口的粮食价格的优势能够在市场上持续体现,企业进口的积极性就不会改变。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矛盾是粮食产量的增长与国内消费对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一直在关注南方地区的籼稻种植区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在未来可能会表现的更为突出。我们指的突出不是指重金属的问题,而是说质量和数量之间的这种矛盾会更为突出,以前我们在河南经常讲的是,我们的优质小麦的数量与普通小麦的数量之间,在需求和供给上存在矛盾。未来我们在很多的商品上都会体现出这样一种矛盾。
从全球的粮食生产形势来看的话,今年和去年最大的一个不同是,今年的小麦全球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亿吨。今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即使是在目前对于美国未来生产持不良预期的情况下,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全球范围内仍将是增产的。而且和去年相比的一个最重大的变化是,在上一年,在全球范围内,小麦、玉米、稻谷、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中只有稻谷的产量是象征性增产了几百万吨,其他的三种作物产量全部是大幅度地下降。那么从
今年的情况来看的话,是四种作物全面增产。
从世界粮食生产的历史来看的话,在1971年到2013年的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它产量上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大的时间段,一个就是从1971年到1991年,这个产量是处于稳步增长的区间。进入到1991年到2003年期间,产量相对比较平稳。我们这里想说明的一个观点是,产量的相对稳定是造成了后期2003年、2004年在新增需求出现以后,国际粮食供需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进入2004年以后,全球的粮食产量是随着玉米产量的持续增长在大幅增长。但是玉米和小麦产量的波动共同构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波动。那么从过去四十余年几大作物产量在区间内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来看的话,可以看到,在1991年到2003年的这13年时间里,小麦的年均增长速度只有0.2%,远远低于其它品种。
我们特别关注全球范围内小麦产量的变化对于世界粮食价格的影响。
因为小麦的产量虽然只有7亿吨左右,今年刚刚突破7亿吨,但是小麦的贸易量在全球范围内是有一亿四千万吨,玉米的贸易量只有九千三百万左右。所以小麦贸易对价格的敏感度是最高的。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麦产量的波动是要远远地高于其他的作物,世界稻谷的产量波动的幅度是最小的。而同时它的生产区域和销售区域都是非常集中的。如果我们把全球的粮食价格再做一番梳理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1997年到2013年的近40年的时间里,在进入新世纪以前,全球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是非常小的,这也是说现在全球的粮食价格的波动频率很大,振荡幅度很大,波动频度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农产品更成为众多投资品中的一个优选的品种。
1990年以来,全球出现了几次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1995到1996年,只有这么一次。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已经出现了四次。那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市场在密切关注美国作物生长最后两周的状况。此前市场对于产量的预期是非常理想的,但是现在由于温度偏低,降水较多,对于今年的产量、质量又存在着比较多的分歧,导致了价格出现波动。但是正如我们之前在总结历史的价格波动时候所看到的特点,对于农产品的炒作或者说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当前的这种形势下,它持续波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更多的是在生长的关键期内,作物关键期它的价格的剧烈的波动。
从国际国内的小麦价格的对比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幅度是明显地要小于国际市场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小麦大幅度波动与我们国内小麦价格的平稳运行之间的这种明显的对比关系,其它的作物也是一样的。但是今年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国际的粮食价格全面地低于国内,这对于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以前我们一直非常担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于国内的影响,现在我们需要面临一个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国际粮食价格下跌,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从今年整个国内生产形势来看,今年在干旱灾害类型上,2012—2013年农业年度干旱发生的总体范围比较小,北方干旱的程度是接近去年,轻于常年,这为我们的秋粮生产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2010年到2013年四个年份干旱发生的对比可以看到,2011年的干旱程度是最严重的,今年是最好的。但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出现的时间影响的范围都是比较大的,对于当地的作物生产,特别是对于当地的稻谷生产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今年低温洪涝前期播种期低温,后期北方地区的洪涝,对于市场的影响,我们目前正在密切监测。那么从前期的低温来看,它的影响已经没有了,因为在截止到今年的8月份,东北地区的作物积温比往年还高了100度,后期更多要关注近期天气变化是不是会形成早霜,影响当地作物。今年的病虫害较去年是整体偏轻的,去年东北地区出现了比较大范围的黏虫病虫害,今年,作物的病虫害整体偏轻。从今年国内作物主要生产形势来看,全年玉米、小麦、稻谷三大作物总产量预计仍将是同比增长的。
进入2011年度以后,国内三大谷物的供需形势在持续地改善,从小麦的情况来看,小麦在2013年6月份到2014年5月份这个年度,整体的供应由于进口的大幅度增加,是整体改善的。但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国内小麦品质变化对于市场价格可能产生的影响。稻谷的供需形势是比较理想的,尽管在华中地区出现了重金属等不利因素,但是从生产形势来看,特别是从供给形势来看,由于有进口,同时有充裕的库存,因此稻谷的供给形势是比较理想的。
国外市场分析范文2
多元化战略始于199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并成为1994年前后出台的我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确立为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贸易多元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已经产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贸易多元化,有利于抵抗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贸易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被集团内部的贸易所替代。我国目前游离于各主要地区贸易集团之外,从而成为地区贸易集团负面影响的首当其冲者。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就超过了我国。幸而我国的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市场都很大,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推行多元化战略,才能抵抗其它国家结成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二)贸易多元化当然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 亚洲金融危险爆发以后,尽管我国的外贸环境随之恶化,但我国的外贸仍能取得一定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对我国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将使我们对我国贸易多元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计量分析(一):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指标
首先,将我国出口地理方向分为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它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除埃及)、香港地区、亚洲国家地区(除香港、中东国家)、欧洲国家、中东国家、拉美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15个分方向。分别计算某一年我国对某分方向的出口额占该年我国总出口额的百分比,再求这一组15个百分比的标准差。这个标准差,就是衡量这一年我国出口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在下文中简称为“出口集中化指标”。
同样可以计算我国的“进口集中化指标”。这里计算了1986-1995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历年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1996-1997年中国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计算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指标的时候,只要将原来中国对美、对日的分方向改成美国对华、日本对华即可。
以往用于衡量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分散化)程度的指标一般是对前10大贸易伙伴贸易占全部外贸的比重。这一指标并没有充分利用外贸的全部结构信息。而“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就没有这一缺陷。而且所选取的分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中归并。
如右图,有以下结论:
附图
以上数据由《世界经济年鉴》引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贸易方向年鉴》。
我国在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曾出现一个波峰;1994年开始呈轻微下降趋势。作为对照的美日同期变化幅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内。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在80年代末呈现下降趋势,90年代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6、1997年两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美日同期进口集中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剔除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则1986-1995年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排序为:日本〉中国〉美。
首先,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是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迫使我国出口用转口的方式取道香港。结果,在那几年间,我国对香港出口占我国总出口4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出口集中化程度。1993年开始,由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和西方国家对我制裁的基本解除,我国出口集中化程度也就迅速下降。1994年开始的下降趋势则反映了1994年开始推行“大经贸”战略的效果。同期美日出口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这与其对我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上升有关。总的来说,这一趋势有助于缓解我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争端。
其次1996、1997两年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日本和香港以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相对(相对于我国总进口,下同)上升,而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进口相对减少。这反映了多元化战略在进口方面的推行并没有收到太大效果。同期我国从美日的进口都相对下降,这对进口集中化程度的上升多少有一些缓解作用。
最后,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排序,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作为经贸大国,其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贸易盈余国的日本和中国,其出口分散化受到其它国家购买力等因素的限制。
三、计量分析(二):偏相关系数模型
本节的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和它国的外贸总额的偏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利用逐步剔除法寻找对中国外贸长期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从而找出外贸多元化的目标。偏相关系数是在考察多个变量时,剔除其它变量的影响,仅考虑选定变量相关关系的指标。优点在于能反映出选定变量真实的相关关系。缺点在于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所以本节所选取的国家都是1996年中国前15大贸易伙伴(其比重都超过了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1%),所使用变量是各国的外贸总额。
逐步剔除法是每一次计算都剔除上一次计算得出的偏相关系数达不到选定置信度水平,显著性水平由最低的变量,直到剩下的变量都达到选定的置信度水平为止。本文所选定的置信度水平要求α=1%。
第一次选取1950-1996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5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以下简称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尼。计算的结果如下: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日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尽管美国与我国在1954-1971年没有直接贸易,中美贸易的发展也是8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但因为美国始终是世界贸易大国,对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我国外贸发展也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是在和我国不存在直接贸易的时期,它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偏相关系数正因为可以通过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能把美国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分离出来加以衡量。
表1 简单相关系数
美国
日本
欧盟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印尼
0.960909 0.95454 0.938031 0.953308 0.757538 0.954704
表2 偏相关系数
美国
0.5067
0.5727
0.6043
0.5971
0.5207
日本
-0.2519 -0.3943 -0.3974 -0.4132 -0.3939
澳大利亚
-0.2483 -0.3734 -0.3583 -0.3494
-
加拿大
-0.2668 -0.3067 -0.2674
-
-
印尼
0.2358
0.267
-
-
-
欧盟
-0.1781
-
-
-
-
表3 偏相关系数置信度
美国
0.001
日本
0.108
0.009
0.008
0.005
0.007
澳大利亚
0.113
0.014
0.017
0.019
-
加拿大
0.088
0.045
0.079
-
-
印尼
0.133
0.083
-
-
-
欧盟
0.259
-
-
-
-
表4 三国模型*
中国
美国
日本
中国
-
0.007
美国
0.5207
-
日本
-0.3939
0.9889
-
*对角线左下方是偏相关系数,右上方是对应偏相关系数的置信度(参照表1、3)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发展与美国呈正相关关系,与日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外贸与美国是互补关系,与日本则是竞争关系。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是以全球国际贸易为背景作出的,并不仅仅考虑两国的贸易和分工。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附图
表6 偏相关系数
美国
0.5547
0.7853
0.7933
0.7565
0.6042
欧盟
-0.5325 -0.6186 -0.6105 -0.6406 -0.7129
韩国
0.6311
0.6605
0.6557
0.73
0.6651
澳大利亚 -0.5893 -0.6296 -0.6361 -0.573
-
印尼
0.3651
0.3836
0.4247
-
-
加拿大
0.1409
0.1374
-
-
-
日本
0.0315
-
-
-
-
表7 偏相关系数置信度
美国
0.049
0.001
0.001
0.01
欧盟
0.061
0.018
0.016
0.008
0.001
韩国
0.021
0.01
0.008
0.001
0.004
澳大利亚
0.034
0.016
0.011
0.02
-
印尼
0.22
0.176
0.115
-
-
加拿大
0.646
0.64
-
-
-
日本
0.919
-
-
-
-
表8 四国模型
中国
美国
欧盟
韩国
中国 -
0.01
0.001 0.004
美国 0.6042
-
0.008
0.678
欧盟
-0.7129
0.6171
-
0.017
韩国 0.6651
0.1085
0.5712
-
以上数据,1950-1981年由《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1982-1996年由《国际统计年鉴》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韩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美韩与我国外贸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呈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三):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将我国贸易地理方向分为港澳地区、美国、欧盟12国、其它欧洲国家、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7个方向。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初始状态向量为X[,0]=(X[(0),1],X[(0),2],X[(0),3],X[(0),4],X[(0),5],X[(0),6],X[(0),7]),其中X[(0),i](1《i《7)表示我国对第i个方向的贸易比重。同理,记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为X[,K]=(X[(k),1],X[(k),2],X[(k),3],X[(k),4],X[(k),5],X[(k),6],X[(k),7])。记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矩阵为P,X=(X[,0],X[,1],……X[,46])[T],Y=(X[,1],X[,2],……X[,47])[T],则P的最小二乘估计为:附图=(X[T]X)[-1]X[T]Y对从1997年开始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向量为X[,47+k]=X[,47]附图 [k]。
将1950年——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额数据代入,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11):
附图
附图
附图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喜忧参半的。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良性的。但对非洲和拉美出口比重的降低说明我国还不能大规模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反观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经贸较不发达的时期,选择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初级产品无疑是一种避免与其直接竞争的明智做法。但当我国的经贸逐渐发展起来以后,就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大制成品出口,这是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的,也必然会引起和发达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显然,我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
最后,将第二节中提出的“集中化指标”与本节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得下图:
附图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认请两个误区。第一是贸易多元化不等于出口多元化,还应该包括进口多元化。后者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了。第二是不应该再把香港地区看成是竞争对手。不可否认,香港地区的确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贸易中转环节上收取了不少利润。但香港地区在发展国际贸易上有经验,有渠道,与其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是能够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而且如果贸易多元化只是简单地用低价竞争的手法把原来从香港转口的贸易抢过来,那么得益的只会是其它国家和地区,吃亏则是大陆和香港地区。
加强对贸易的管理。贸易管理的松懈和混乱已经造成了我国对俄罗斯等市场的丧失。而且还会继续影响我国对新市场的进入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推行。提高企业的营销技术,加强企业对新市场的了解,提高外贸竞争的质量,升级产业结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却是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治本”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5/1996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89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3]《国际统计年鉴》,1995年、199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4]EU's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China,World Economy & China,Volume 9-10,Page 44-52,1999.
[5]Foreign Trad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ast performenace and future challenges,Asian Development Review,Volume 15,No,1,Page 88,197.
[6]潘渭河:《经济计量模型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应用》,《国际商务研究》,第3期,566、67、70页,1997年。
[7]赖明勇、宣家骥:《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优化研究》,《预测》,第五期,58-59页,1996年。
[8]范慕韩:《世界经济统计摘要》,34-41页,1985年,人民出版社。
国外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对外开放;利弊;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约定:1999年3月1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对我国生效。而在之后的中美之间签订的《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更加明确的指出我国将开放资本市场。
一、世界资本市场开放的经验教训
从90年生的墨西哥比索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资本项目开放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就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从这些研究的结论看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认为资本项目开放不利于一国经济发展。在理论上利用货币危机模型得出资本项目开放易引发货币危机,对一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二种认为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一国经济发展,197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onald Mckinnon和Edward Shaw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解除“金融抑制”,通过资本市场自由化来有效拓展国内资金来源,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第三种种则认为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发展无关。利用10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75至1989年的数据分析得出,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发现,各国学者对资本项目开放问题持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已有的研究在意见上存在分歧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是研究的对象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主要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因此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必须要立足中国的国情,招商引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积极的防范吸引外资进入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国外的资金流入,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本。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问题上应当注意将国外优秀的证券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学习他们先进经营、管理经验。资本市场的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确定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合理确定一个长期目标,并将这个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的目标。
(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长期目标
全球资本市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保证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证券市场的筹资者和融资者可以高效的实现融投资,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资金在不同国家资本市场之间自由流动就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长期目标。
(二)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短期目标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短期目标就是对长期目标的细分,将长期目标划分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通过对长期目标的讨论,可以得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短期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挑选一些信誉佳,效益好的国际金融机构、投资者、筹资者引入国内,通过引进,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管理理念,使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摸索便可以适时的批准一些中国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投资者、筹资者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在与国际上的一些同行的竞争中,创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正面效应
我国改革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仅如此,开放资本市场可以使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国企业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上筹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持续而强强健的动力。
(一)更多地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投资急剧增加,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随着资本项目开放,对外商投资的审批以及管制将进一步放松,而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政局较稳定,近十年经济增长速度都高于7%,较低廉的劳动成本以及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商到我国办企业,最终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学习学习国际的先进制度及理念
我国现代的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金融制度还不完善,国际上的金融机构使用的一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都是经过反复的实践才保留下来并沿用至今的,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国内金融机构借鉴的,我们应该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中国加入WTO后,外来的竞争者给了一直处在“政府”保护之中的中国金融机构很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自我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来竞争者的抢食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过渡提供了催化剂,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以巴塞尔协议为作为行业规范,提高中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素质,为我国即将到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
四、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负面效应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正面效应,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等。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不可避免的伴随着一系列的隐患。
(一)国际资本流动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
如果国内外资产价格存在明显的差异,资本项目开放后资本将会出现大规模流动。如果我国利率明显高于国外利率,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从而会引发我国汇率升值、通货膨胀,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偏高,降低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经常项目恶化。
(二)货币政策将失去独立性,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难度加大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指出在资本可自由流动情况下,想维持汇率的稳定性就必须牺牲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我国的汇率制度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且弹性不大,在开放资本项目后只能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出现市场失灵时,对宏观经济调整的难度将加大。
五、总结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外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利大于弊。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对国外金融机构及投融资者开放,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骤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金融改革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晓宁.金融对外开放监管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5).
国外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外汇市场;长记忆性;V/S分析法
一、引言
2005年央行宣布,废除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揭开了人民币汇革的序幕。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6.2298元,较前一交易日人民币贬值1.86%,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数据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同日央行声明:将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人民币汇率改革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因此,本文试图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例,通过运用V/S分析法分析我国外汇市场是否存在长记忆性,以及它可能为我国汇率改革带来的启示。
长期以来,线性范式一直是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主流思想,假定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分布,作为其中典型代表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人是理性的、价格是均衡价格。但是金融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存在显著相关性、金融资产收益率分布出现尖峰厚尾的特征,专家学者认识到不能回避非线性问题,从而开始从不同角度尝试建立能够分析金融市场实际特征的新理论和新模型。此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形市场理论等被创立并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的分析中。本文将分形市场理论应用到我国外汇市场分析中,运用V/S分析方法,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报价为例,分析我国外汇市场是否存在长记忆性。
二、文献综述
Peters在Mandelbrot的分形理论基础上,站在非线性的角度上,打破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市场是有效的、人是理性的、价格是均衡价格”的假设,将R/S分析方法运用到经济领域,从而提出了分形市场理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R/S分析法成为了分形市场理论的经典方法。但R/S分析法仍有其局限性:在诊断序列的长记忆性时,R/S分析法首先要消除序列的短期自相关,然后通过估计Hurst指数来识别序列的长记忆性。因此,当序列存在短期记忆性时,R/S分析法会出现偏差。Lo.为避免R/S分析法可能会出现的偏差,引进了滞后因子对其进行修正,使它可在消除短期自相关的同时探究出分形特征,这就是修正的R/S分析方法。但Moody认为Lo.提出的修正的R/S分析法仍然存在缺陷,一是它的方法本身是有偏的,二是它在修正时高频数据会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它的修正值也会导致Hurst指数估计出现偏差。此后,Giraitis等在R/S分析方法基础上,对KPSS统计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建立了重标方差分析法,即V/S分析法。Cajueiro通过Monte Carlo模拟对R/S分析法与V/S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诊断长记忆性方面V/S分析法更为有效和稳健。
国外对长记忆性特征的研究早于国内,且研究领域也较为广泛。Fogre(2000)运用R/S分析法研究巴西股票市场波动性的长期记忆性,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巴西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的长期相关性,说明该市场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Marco(2001)使用R/S分析方法对外汇市场(日元、英镑、欧元等)进行了研究后发现,即期和远期的外汇市场的Hurst指数均在0.6左右,说明各外汇市场收益率均存在分形特征。Alvarez-Ramirez和Cisneros等(2002)运用重标极差广义Hurst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Brent、WTI和Dudai原油价格是否存在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原油价格市场存在长期记忆性特征。Keim (2003)分析了亚洲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韩元/美元,日元/美元),他们发现得到这两种汇率的变动服从洛伦兹分布而不是正态分布,并且具有明显的长记忆效应的分形结构。
我国对长记忆性特征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集中在期货与股票市场。李焱、齐中英(2005)运用R/S分析了1993年3月23同至2004年6月4日沪铜3月合约的同、周、月收盘价,通过运算得出Hurst指数为0.613478和一个大约510天的非周期循环长度,说明3月份期货价格时间序列不遵循随机游动,证明该价格变化不是独立的,沪铜期货价格具有长期记忆性特征。齐佳(2014)从理论视角来对分形理论以及应用展开综述,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国内股指期货市场进行检验,认为股指期货市场收益率和波动性存在双长记忆性特征。王谦、刘春等(2015)运用R/S、MR/S和V/S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格序列和收益率序列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无法证明市场存在长记忆性特征,反而探究个股的长记忆性特征更具有研究意义。
三、模型构建
四、实证分析
本文以2006年01月―2015年0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每日中间报价为样本(所用数据皆来源于中国货币网),利用V/S分析方法分析该序列是否存在长记忆性。本文使用Eviews、Matlab和Java程序进行计量分析。
1.数据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首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序列取自然对数,记为LnUC,取一阶差分后得到序列记为dLnUC,然后通过Eviews得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序列的偏度不等于0,峰度不等于3,因此该序列存在“尖峰厚尾”的特征,不服从正态分布,可运用V/S分析法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
如果V/S序列如果以快于时间比率的规模变化,那么它的V统计量曲线的趋势将是向上倾斜的,此时可认为V/S序列存在长记忆性特征。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V统计量图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序列的V统计量曲线总体趋势是向上倾斜的,因此,可以认为V/S分析法的估计结果是比较稳定的。
五、结论
本文运用V/S分析法,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例,分析其是否存在长记忆性。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市场存在尖峰厚尾的特征且不服从正态分布,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已不能够解释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可运用非线性市场理论――分形市场理论进行分析,而V/S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q值,我国外汇市场存在显著的长记忆性。
我国外汇市场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性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汇率改革时应:第一,考虑到中央银行对汇率的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产生的影响。汇率制度的灵活性、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等都会对央行的干预能否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此外,我国的外汇市场目前仍不健全,央行的干预行为只能对短期汇率产生影响,过多的干预将会导致汇率的波动幅度偏大,此时汇率波动的非线性会使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面临挑战。因此,我国在进行汇率改革时,不仅要注重政策调节的连续性以及它的一致性,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积极作用,还要注重完善中央银行市场干预机制,逐渐转变干预方式,由将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间接调控为主。第二,需制定合理的汇率浮动区间,此举虽会损失外汇市场的效率,但是考虑到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由房地产、股市等领域泡沫带来的通胀压力等问题,制定合理的汇率浮动区间仍然十分必要,而这将是一个逐渐由窄变宽的过程,并最终使人民币汇率制度走向由市场来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
参考文献:
[1]Giraitis L, Kokoszkab P, Leipuse R, et al. Rescaled variance and related tests for long memory in volatility and lev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3,112:265―294.
[2]Hurst H E. Long-term storage capacity of reservoirs [J].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51,116:770-808.
[3]Alvarez-Ramirez, J., Cisneros, M., Soriano, A..Multifractal Hurst analysis of crude oil prices [J]. Physica A,2002(313):651-670.
[4]欧阳晓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破冰“8.11”汇改再出发,.cn,2015.08.11.
[5]王黎明.我国汇改后汇率波动的实证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0,03:1-7.
[6]李锬,齐中英,牛洪源.沪铜期货价格时间序列R/S分析[J].管理科学,2005,03:87-92.
[7]王谦,刘春,管河山,罗智超.A股市场长记忆性特征研究[J].财会月刊,2015,17:126-129.
[8]Peters E.分形市场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5―61.
[9]朱新玲,黎鹏.基于R/S检验、ARFIMA模型和小波方差的人民币汇率长记忆性检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02:157-160.
[10]孙伟.分形市场理论在大豆期货市场中的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12):66-69.
[11]车韧,何传江.基于分形分布的股票期权VaR计算[J].经济数学,2009,26(1):49-53.
[12]何兴强,李仲飞.上证股市收益的长期记忆:基于V/S的经验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12:47-54.
[13]陈焱,周炯.股票市场分形研究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115-116.
[14]曹广喜.基于分形分析的我国股市波动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
[15]魏莉娅.基于高频数据的基金市场长记忆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16]陈锐刚,杨国孝.基于分形市场假设下的VaR计算[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84-86.
[17]赵健.分形市场理论下中国股市VaR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83-85.
[18]黄光晓,陈国进.基于分形市场理论的期铜价格R/S分析[J].当代财经,2006,(3):60-64.
国外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外汇 干预
一、引言
2014年4月9日,人民币中间价重返6.1490。其实,此位置相较今年最高位的6.0990,贬值0.8%,今年来的即期价格则贬值3%左右。不过,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已升值约35%。
1994 年中国实行单一人民币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或贬值的压力。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我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2005 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继续扩大,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资本流入增大。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避免汇率大幅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在外汇市场上积极干预。在结售汇制度和央行积极干预外汇市场的背景下,大量的外汇顺差转变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到2013年1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 38,213.15亿美元。
今年来,不乏国内有关学者对于我国外汇干预模式的研究,并且利用多种模型对中国的外汇市场进行预测。傅勇、李月(2013)通过对国外其他国家对外汇市场干预模式的总结,认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存在标准的外汇市场干预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外汇市场干预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干预形式。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格罗夫(Stephen P. Groff)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上表示,中国贸易顺差逐年减少,人民币升值动力正在逐步耗尽,未来人民币会出现双向波动的趋势。另一方面,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未减弱,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放缓,在新的局势下,央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显得更为重要。
二、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概述
按照一般传统的观点,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一般分为:(1)冲销式干预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维持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2)非冲销式干预指不存在相应市场冲销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而我国采取的是冲销式干预政策,并且在2005年的汇改之前,取得了诸多成功,对当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急速增加,并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在经历重大变化。本文亦主要根据最近两年国内学者的对央行干预的有效性的研究进行对比和总结,并且结合最近的央行政策对央行未来的干预提出些许建议。
有鉴于中国的外汇市场较晚的重视,中国国内对于外汇市场的学术研究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国内此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陈音峰、王东明(2013)采用了递归参数方法对1995―2012年第一季度方法估计了中国的动态冲销体系,并且预测了外汇市场压力和外汇市场干预指数,认为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存在“顺经济风向行事”和“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特征,且在特定时间存在干预超调。一部分的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支持以上观点,在对2005年8月―2012年9月数据的实证分析后,宿玉海、刘姗姗(2013)利用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央行的冲销干预政策既稳定了汇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冲销了由外汇干预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从他们着当时的的时间点看来,央行的干预政策整体上的成功的,但也不排除在过程中央行的冲销干预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便是央行在外汇市场干预过程中的干预性。而马威、杨胜刚(2013)研究也支持了央行的被动型观点,他们则选择了1994年1月―2010年6月的数据为基础,从获利的角度来评价央行的干预政策有效性,其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在样本期间,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亏损47953.112亿元,且干预操作被动,冲销操作不具备可持续性。梁立俊、莫洁玲(2013)则将预期因素加入到了分析模型中。在对央行政策的影响因素上,王霞(2013)利用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汇率制度对央行的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在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央行干预程度明显降低,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相应提高。对于央行干预强度,佘婷婷(2013)的对2000到2010年数据的EMP指数计算,印证了当下的中国外汇市场像“市场化”道路前进的观点。
三、总结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的外汇市场仍旧是面临诸多挑战的。不论主客观原因,央行的市场干预手段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2013年初,央行创设了旨在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期限品种,进一步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微调功能的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设借贷便利。另一方面,央行的干预条件也更加苛刻,汇率市场化是中国外汇时尚的总体趋势。2014年3月17日,央行将人民币波动幅度由1%扩大到2%,对这一调整手段,央行的解释为顺应市场的要求,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从最近几年的汇率改革上看,央行一直以“汇率市场化”为改革的口号,但即便在普遍分析央行将逐渐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的现在,央行也仍旧担负着“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2月来人民币累计贬值近3% 多策应对汇率波动|顺差|贬值_凤凰财经
/a/20140412/12107178_0.shtml
[2] 美元大幅下行 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弱-中国社会科学网
/jjx/jjx_gdxw/201404/t20140411_1064671.shtml
[3]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4]傅勇、李月:外汇市场干预模式和货币政策: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J].上海金融.2013(11)
[5]陈音峰、王东旭:中国外汇市场冲销干预的有效性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03)
[6]宿海、刘姗姗. 我国央行冲销干预有效性实证分析:2005――2012.[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05)
[7]马威、杨胜刚.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效力研究:基于获利标准的研究.[J].求索.2013(06)
[8]梁立俊、莫洁玲.加入预期因素之外汇冲销干预的有效性分析.[J].海南金融.2013(04)
[9]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5号-中国货币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
.cn/fe/Info/7152058
[10]周小川.央行将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管理干预.[J].中国总会计师.2013(11)
国外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外汇期货外汇期货市场需求外汇期货市场功能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主张和反对在中国进行外汇期货业务的人都有。在1995年以前,曾经部分开放过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但由于当时管理粗放,技术条件有限,在实际经营中,经济商欺诈客户,不将客户的开仓和平仓报给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等现象时有所见,因而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这些业务都被取消和禁止。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节节攀高,特别是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以来,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问题再度凸显,相应地,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但是目前反对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的人也很多,其主要理由是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的,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其实无论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当是需求。其次是外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能否有效发挥其避险以及降低资金成本的功能。有市场需求,外汇期货市场才有开放的必要,开放后的外汇期货市场能够发挥作用才可以继续发展。
我国企业和银行是否有规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情况
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82亿美元,增长39.9%。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增长较快(见表1)。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额在迅速增加且增速超过了美国。同时,美元的强势地位在相对衰落。这样一来,外贸结算中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比例相对下降,而以欧元等为计价单位的比例会上升。现在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近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制度消除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但却不能消除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目前的进出口状况表明我国进出口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在增大。
我国外汇储备与存贷状况
据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显示,截止2004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4706.39亿美元。其中美元占据一半多。截止2003年报11月,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存款余额为1505亿美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外汇存款余额达538亿美元,而储蓄存款余额则为861亿美元。同时,至11月末,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贷款余额为1306亿美元。从2002年初起,美元大幅贬值对于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存贷额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与存贷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和银行有归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外汇期货在我国是否有需求
我国外汇现货交易的情况
我国外汇交易在市场结构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户与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二是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包括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和外汇指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易,后者占据主导地位。
据中国人民银行外汇交易统计表的统计数据,2004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共123个交易日,四种交易货币总成交量为793.19亿美元,比2003年上半年(590.75)增长34%。(见表2)
从表2不难看出,我国外汇交易量涨幅明显,尤其是对港币与日元。但是交易量最大的美元,其汇率变化幅度却是微小的。
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目前国内市场惟一的保值工具。所谓“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办理结汇或售汇。通过办理这项业务,境内机构可以在涉及外汇资金的投资、融资以及国际结算等经营活动中达到“避险保值”的目的。
但由于对国际汇市变动的方向可预见性差和美元对人民币汇价的相对稳定的原因,我国的远期结汇业务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保值作用。
我国目前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外汇现货市场和远期结售汇业务来看,我国的外汇市场至今发展仍不成熟,缺点包括:第一,外汇市场组织体系不健全。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完整的外汇市场组织体系应包括央行、外汇银行、客户(企业、个人)和外汇经纪人,而我国目前外汇市场上实际只有两个主体:央行和外汇银行,而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经纪人。第二,在交易性质上,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仅是一个与现行外汇制度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市场,不具有现代外汇市场所具有的金融性。第三,从市场公平上看,由于实行银行结售汇业务,企业贸易和非贸易项下的外汇需卖给银行,因此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第四,从对外联系上看,我国的外汇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上是隔离的,因而对国际汇市的变动预见性较差。
外汇期货的意义与特征
外汇期货是指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结算所(ClearingHouse)的下属成员清算公司(ClearingFirm)或经纪人,根据成交单位、交割时间标准化的原则,按市场价格购买与出卖远期外汇的一种业务。
外汇期货的特点在于:
外汇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货币必须为特定的国际性货币,例如英磅、美元等硬通货。
买卖双方须通过指定交易所以公开喊价的方式进行交易。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不同,买卖双方必须在指定的交易所(如IMM)进行交易;交易所为保障每位参与者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采用公开喊价的方式进行期货交易。同时,买卖双方必须委托经济人才能在交易所内买卖,因此这种交易方式具有匿名保密的效果。
成交合约标准化是期货市场与远期市场的另一种重要区分。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交易数量标准化——每一份外汇合约都由交易所规定标准交易单位。例如,英磅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每份25,000英磅交易时,参与者只需告诉经纪人需要买入或卖出多少份即可;交割日期标准化——国际货币市场所有外汇期货合约的交割日期都是以3月,6月,9月,12月作循环,且交割月的第三个星期三为该月的交割日。
最小价格波动幅度。国际货币市场对每一种外汇期货报价的最小幅度都作了规定。在交易场内,经纪人所作的出价或叫价值只能是最小波动幅度的倍数。
清算中心与保证金制度。到期交割需通过清算中心进行,且清算中心有保证买卖双方履行契约的义务。保证金是指在进行期货交易时,期货交易者为了确保合约如期、正常履行而在交易所指定的账户中存入的款项,作为履行合约的财力保证。
标准化的合约减少了因对合约内容的疑义而产生的贸易争端。对交易者匿名保密,可以保护进出口商的商业机密。同时,清算中心与保证金制度,可以确保双方履约的能力,避免信用风险的产生。
从外汇期货市场的意义与特征来看,在我国设立外汇期货市场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外汇风险与信用风险,同时可以完善我国外汇市场的组织体系、加强我国外汇市场同国际外汇市场的联系,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但是人民币不是国际性货币,因而不能直接进行人民币对外币的期货交易。
外汇期货市场一旦建立,能否发挥作用
外汇期货的功能
外汇期货作为期货的一种,主要有两种功能:价格发现与避险。
价格发现
价格发现的意思是透过期货市场去了解未来现货的价格。买卖期货合约是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个时点以目前决定的价格进行交易,因此期货价格和人们预期在交割时的现货价格必定有关,而且精确性往往比其他预测方法要高。若人们可以预期未来的价格,那么在作消费或投资时可以考虑更周到,决策结果可以更有效益。
利用期货价格估计未来现货价格是否有效,则取决于估计的精确性。由于期货交易是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的,而交易所作为一种有组织、规范化的统一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买者和卖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形成价格,它基本反映了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变化趋势。
避险
避险的基本概念是将风险转移出去,规避价格变化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外汇期货市场可以规避各种因汇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一般而言,有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两种。交易风险是指涉及实际交易将一货币转换成另一货币时发生的外汇风险。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将一种货币转换之另一种货币因汇率变动造成资产或负债值改变的风险,此时没有实际的外汇交易,称之为换算风险。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通货膨胀率、利率差异、经济增长率差异、预期因素、中央银行的干预、政策差异、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的汇率政策及特点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实行汇率并轨,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此,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汇率制度的特点是: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前一天的汇价,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并通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国际市场各种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汇率,套算出人民币对其他各种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汇率,该汇率是当日各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外汇与人民币买卖的交易基准汇率。
但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一直稳定在1:8.27左右,同时我国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不平衡,因此人民币汇率实际上采取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政策。
调节汇率的方法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法律和行政手段。汇率并轨后,国家成立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室,及时吞吐外汇和人民币,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我国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各种法规制度,调节和监控外汇市场,使其有序地、规范地运行、必要时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确保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实行限额比例管理。央行规定,各外汇银行持有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超过其高限比例部分,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而在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降低到其低限比例以下时,则应及时从银行间外汇市场购入补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水平和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一定能发挥出来。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与国际货币市场的联系,才能对未来价格做出精确的估计。而我国目前远期外汇市场的汇率走势预测都存在很大误差。
避险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对除美元以外的国际性货币。我国居民经常进行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但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得我国居民的避险意识不强。
结论
我国目前企业与银行有利用外汇期货市场规避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的汇率政策和外汇市场的缺陷,虽然可以建立外汇期货市场,却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有两个方案来建立我国的外汇期货市场:
一种是像当年台湾建立股指期货市场一样,先开放国内投资者从事国外的外汇期货交易,然后再建立国内的外汇期货市场。可以在国内设立外汇期货经纪商,国内的居民可以通过国内外汇期货经纪商的交易通道在国外外汇期货市场从事外币对外币的外汇期货交易。等到我国完全开始实行浮动汇率政策,人民币具有国际性货币性质后,再开放国内外汇期货市场。那时,我国的外汇期货经纪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同时居民的避险意识也增强了,这样外汇期货市场的功能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种方案是现在经常被讨论的:先进行国内企业、居民、机构外币对外币的期货交易,来套期保值。在操作上,与国际主要期货市场进行合作和联网,做国际外汇期货市场的一部分,以获得经验,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后,再放开人民币与其他外币的期货交易。
参考资料:
1.RobertW.Kolb原著,张竣杰编译,《期货与选择权——概念及应用》,学富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2.李玲,《外汇远期交易中行5年起落外管局促配套改革》,《财经时报》记者专栏
3.石成,《我国外汇期货市场开发可行性之市场面分析》
4.简淑绮,《从台湾外汇管理制度之演进看中国外汇制度之未来可能发展》,台湾经济研究月刊,2003.11
5.刘玉操,《国际金融实务》,东北财大出版社,2001
6.卓骏,《国际金融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