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专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专业前景范文1
一、案例简介
(一)苏州金龙客车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国有客车企业之一,拥有总资产18亿元,具备年产2.2万辆客车及底盘的生产能力。目前,苏州金龙客车的国内市场保有量达80000台,占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份额的20%。从2006年起,金龙客车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当年出口8000万美元。2008年,金龙客车销售量达16454台,销售额51.6亿元;出口3321台,达2亿美元,在国内客车出口中居首位。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金龙客车销售量为15213台,销售额50.3亿元,同比下降了8.9%。其中出口1502台,出口额1.2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9.9%。可见,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金龙客车出口的增长,但是,金龙客车面对危机的严峻挑战,积极采取应变措施,调整经营策略。
1. 定位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灵活调整出口市场目标。由于发达国家的客车需求量较少,而主要以私家车为主。因此,金龙客车将主要国际市场定位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公共交通落后,对客车具有较大需求,因而这些国家是金龙客车的出口目标市场。目前,金龙客车已经出口到俄罗斯、埃及、阿尔及利亚、巴拿马、卡塔尔和马来西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07到2008年,俄罗斯为金龙客车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8年金龙客车对俄出口量达到1000台,占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从2008年10月开始,俄罗斯制定了扶植国内重工业、限制客车进口的外经贸政策,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短缺使俄罗斯进口经销商融资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龙客车对俄出口大幅下降,降幅高达99%。在丧失最大的出口市场以后,苏州金龙“危”中寻“机”,大力开拓非洲和中东市场,因为这些市场不仅受危机影响较轻,而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到2009年,金龙客车成功实现了出口市场目标的调整,主要出口市场从俄罗斯转向非洲和中东地区。2009年金龙客车对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出口800台,约占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由此阿尔及利亚成为金龙客车第一大出口市场。为了巩固新市场和继续扩大出口份额,金龙客车在主要出口市场国都设立了办事处,负责进行市场分析,并为国外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2. 重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金龙客车始终把技术研发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加强科研实力。金龙客车不仅设立了具有256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江苏省新型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汽车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发先进的新能源客车产品。为了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挺进高端客车市场,2007年,苏州金龙与欧洲豪华商用车制造商瑞典斯堪尼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联合推出了世界顶级的豪华客车――SCANIA・HIGER A90。随着与世界客车先进技术的接轨与品牌的国际传播效应,苏州金龙客车的自有品牌海格(HIGER)不仅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以61.36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而通过国际合作且逐步扩大了品牌海外知名度。
(二)江苏AB集团
江苏AB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针织内衣服饰生产和销售的私营企业,集团公司旗下主要有AB、A&B、T6等品牌,总资产5亿元人民币,控股子公司十二家,在国内有80多家销售公司,拥有中外员工近5000人,位列中国针织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2008年,AB集团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出口6000多万美元,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在40%以上,同比增长15%,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在中国内衣行业排行第二。2009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明显下降,AB集团灵活转变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国内市场,内销实现增长20%,总销售突破11亿人民币。从乡镇企业演变为跨国公司的AB集团,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保持增长,表现出了私营企业强劲的增长实力和发展潜力。
1. 从代工到品牌,产业链不断延长。江苏AB集团最初是一家乡镇企业,主要依靠其毗邻上海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上海的纺织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借此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积累之后,AB集团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占据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随着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 AB集团为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代工,在技术、管理和营销上向跨国公司学习。与此同时,AB集团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延长产业链,从单一的针织服装产品制作逐步将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在上游收购棉纱工厂做原材料供应,并与意大利厂商合作引进先进的印染和制造技术;在下游重视品牌建设和国际营销,积极推展AB品牌的国际化。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以及不断延长产业链,AB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已经先后在40多个国家注册了AB商标。但是,由于建设海外营销网络和打造国际品牌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资本投入,目前,AB集团的出口产品仍以OEM为主,贴牌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0%,在AB集团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以AB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少。
2. “走出去”,建立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从2000年起,AB集团将第二个国内生产基地转移到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湖北秭归,建立了隆盛针织和吉盛印染两个公司,2009年,这两个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其中出口8641万元。为了利用更为廉价的生产资源和建立国际性的营销网络,从2006年起,AB集团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郊区建立了面向欧美市场的国外出口生产基地,雇用当地员工450人。因为,根据柬埔寨和欧美等国的贸易协议,从柬埔寨出口到欧美的针织产品既可以免除关税,也不受配额限制。此外,AB集团在美国、香港、泰国等地也设立了分公司,为AB集团组建国际营销网络,全面开拓国际市场。由于AB集团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所以不仅分散了市场风险,使AB集团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较小,而且还使企业总体竞争力还有所提升。
二、案例比较分析
通过以苏州金龙客车和江苏AB集团为代表的企业经营策略调整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灵活应对国际市场调整,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创建国际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焕发了新的生机和竞争力。
由于企业性质和所属行业不同,苏州金龙客车和江苏AB集团的经营转型策略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苏州金龙客车更注重产品销售市场的分层次定位。如在国内市场上,公共交通客车是主要销售产品,这为金龙客车赢得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市场销售业绩。同样地,金龙客车也将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市场作为其公交客车的出口市场,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主要出口国政策限制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金龙客车迅速调整市场目标,实现了出口目标市场的及时替代和新市场的开拓。面对发达国家对公交客车需求较少,对产品品质要求更高的情况,金龙客车与国际先进客车制造商合作,推出了适应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豪华客车产品,为其挺进高端市场和提高品牌国际声誉提供了良好的开端。相比而言,AB集团侧重于生产基地的国际布局,借此降低生产成本和构建国际营销网络。作为服装企业,劳动生产力成本是AB集团的主要生产成本,而由于产品的低技术含量的特点,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是AB集团的重点经营战略。为此,AB集团通过生产基地的全球布局,逐步实现生产成本控制和产品营销网络构建的同步进行,在国内,AB集团的生产基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逐渐转移,在此过程中,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品牌的国内知名度,扩大了国内市场份额。在具备了实力以后,AB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开辟生产和外贸基地,在降低生产生本的同时提高了品牌的海外知名度和开拓国际销售渠道。
尽管两家企业经营转型各有侧重,但它们都得益于正确经营策略的实施,存在以下共同点:第一,它们都注重国内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在国内同行业市场中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样,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它们可以迅速地实现出口到内销的转换,从而避免受到危机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历练和成长为它们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它们都重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虽然这两家企业的出口产品都属于中低技术产品,但是,由于企业所拥有的产业链比较完整,而且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定价自,因此它们通过海外投资或国际合作等手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第三,它们都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从产业链的两端入手,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案例启示与对策建议
(一)积极开拓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促进目标市场多元化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内很多企业倒闭的原因是市场过于单一和集中,一旦目标市场出现需求骤降,这些企业就难逃倒闭噩运,因此,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目标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要学会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首先,企业应注重积极开拓内需市场,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重视内需市场一方面可以在危机特殊时期保存企业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促使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基础上,要及时实施海外市场战略,除了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以外,要积极开拓在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新兴市场,如非洲、拉美、东盟、等市场,通过产品目标市场的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实力。
(二)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
对外直接投资是规避贸易保护壁垒的一种有效措施。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机遇难得,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许多跨国公司融资困难和盈利下降,纷纷收缩甚至撤回海外投资,客观上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腾出了空间。因此,部分有实力的出口企业可以在综合考虑国际形势和企业自身状况的前提下,到目标市场国进行“绿地投资”,直接设厂;或是与进口国同类产业寻求建立伙伴关系;还可以收购国外相应的企业和销售渠道,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通过“走出去”一方面可以带动相关技术、设备及产品出口,创造外需,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国外营销渠道,绕过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避开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控制权和国际竞争力。
中药专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改革
考核改革试行之前,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项目技能成绩和项目达标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一般占期末总成绩的20%~30%,项目技能成绩、项目达标成绩则均分剩余的分值,该考核指标较为较单一,不能较好地凸显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能,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过程考核改革主要由以下五部分
组成。
一、日常考勤
如今高校学生无故旷课、缺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内因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没有明确的学期目的和学习动力;外因在于教师的能力、学校的管理制度。因此,课堂出勤在过程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成绩的10%,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是规避学生考勤不佳的现状,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改进的地方,这亦符合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
二、作业部分
“师傅领入门,修行靠个人。”该部分占过程考核成绩的比值最大,占总成绩的17.5%,有三部分内容:
1.课后作业
安排学生复习新动作的同时完成课后笔记,主要就教师每次课的内容和自我小结,该方式有益于学生后期教学实习和工作,占总成绩的7.5%。此环节需适当的有的放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急需知识;需适当的松弛有度,课后作业布置量的把握对学生主动性也有较大影响,太多容易造成学生的负面情绪,量小又会形不成有效刺激,学生课后时间未能利用。课后作业适于在新动作掌握之初,动力定型建立阶段中学生错误动作的自查阶段介入。该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缩短学习的周期,教师的上课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形式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过渡。
2.调查报告
学生借助网络媒介,搜集、整理前沿的田径技术动态,占总成绩的5%。这种形式实质上是为课后作业和后面的赛事分析服务,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将其化为己用,否则就是空谈。
3.案例分析
如,田径黄金大奖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等,主要就近期赛事,对参赛选手的技术、战术特点等进行分析,对该部分,学生实施难度较大,如若掌握,学生在田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上将产生质的变化,占总成绩的5%。该环节是课后作业部分的延伸,通过对田径室内锦标赛及单个运动员比赛的欣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使情景教学的效果最佳。
三、观摩学习
组织学生观看其他班级课堂动作学习情况,针对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占总成绩的5%。该环节的实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我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设置不合理,春季学期仅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开设,观摩交叉学习没能施行。观摩学习在班级内部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跨栏技术中攻栏技术动作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三个学时中,将学生分成两组,即一组学生在场地上完成动作的同时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另一组学生在场地两侧观看。对完成质量较差的学生在讲解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通过观看完成质量较好学生的动作,对其动作视频进行分析,和自我动作视频分析对比,这对三维动力定型能力较差的学生动作掌握效果极佳。
四、平时测验
在过程考核中通过平时测验、以考代练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田径基本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它占总成绩的7.5%。由于对平时测验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对它的弊病却估计过高,在目前我国的体育专业教育中,平时测验不太受重视,甚至不被接受,其实不然,平时测验在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中有激励、督促、反馈和强化四大作用。
五、实战演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实践场地是反馈学生知识、技术、技能掌握情况的最佳场所,这个过程主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田径赛事或担当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检查、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回收,占总成绩的10%。由于学校场地在修缮,春季田径运动会拖延至秋季,试点班的学生调整到各二级学院举行的小型运动会中;少数学生还担任了四川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裁判、工作人员,该环节以学院反馈的裁判、工作人员的名单来考核。通过实战练兵,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独立完成工作能力。
另外,期末成绩部分延续的传统评分,未作改动即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技评、达标两部分构成,分值各占一半。
藉借学校此次课程考核改革的契机,以我院体育教育专业
中药专业前景范文3
2006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药学专业首次招收三年制专科,报到39人;2006至2009年招生计划维持50人/年,实际报到分别为39人、44人、40人、34人。分析2010至2013年我院招生情况,2010年扩大招生计划,增加指标,2010级实际报到32人。2011级药学和中药专业实际报到生46人。2012年药学专业实际报到30人,中药专业实际报到28人,共58人。2013年药学、中药专业实际报到79人,较2012年有显著增加。
表1 药学与医学技术系近年实际报到生数统计表
二、近年采用的招生措施
(一)发扬传统,创新措施。
重新编制招生简章,弱化药学专业主干课程相关化学学科及理论学习枯燥学科的介绍,缓和学生抵触情绪,加大人文素养综合实践课程的介绍力度。从药学专业的前身原卫校药剂班的开办历史、药学专业的发展近况、新增中药专业的开设、师资力量(双师型、研究生比例)、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就业岗位、就业前景、就业率等方面重新编制,突出专业开办优势(地域、政策)和专业特色,增强吸引力。同时,学院实施的招生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招生人数的增加。
(二)拓宽招生思路,挖掘生源数量。
1.立足汉中,辐射西北,挖掘生源。
2.下县区进行点对点招生。招生领导小组分别于高考前夕、填报志愿期间下南郑、略阳、镇巴、佛坪等县区的相关中学,进行有针对性地招生宣传工作,提高我院和系部的影响力和招生实效。
3.前往甘肃省各中学面对面招生宣传、接受咨询。我系王仕宝老师在学生填报志愿前,前往甘肃会宁中学等多所中学进行面对面招生宣传,并耐心讲解,接受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咨询,提高药学和相关专业的报考率,从实际报到率看,成效显著。
(三)开拓创新,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根据学院统一安排,在完成传统招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加大了对系部的宣传力度。党政领导、带班人员多次召开讨论会,结合实际,撰写和修订“2011年药学系招生简介”并制作了4块大型宣传板,使前来咨询招生的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到药学系的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就业前景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药学专业和中药专业的认可度。此外,通过在校生进行宣传,在校生离校时每人发放宣传彩页(宣传册)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回到生源地进行宣传。
(四)通力协作、讲求奉献、踏实肯干、热情服务。
按照学院招就处的暑期招生值班安排,我系制订了详尽的暑期值班计划,两班人员实行轮岗值班制,保证招生信息通畅。所有值班人员通力协作,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及家长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并进行信息登记。
在系部统一安排下,我系多位教师利用暑期回到老家进行现场招生。不畏炎热,发扬讲求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
二、招生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政策因素的影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1]。“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统招”依然是我院主要的招生模式,现在的高中毕业生生源越来越少,再加上各大高校都在扩招,学生家长、学生对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使职业院校招生难的问题更突出[2]。
(二)品牌意识薄弱,内涵建设仍需加强。
药学专业、中药专业是我院新近成立的新专业,品牌建立尚需时间,社会知名度不高,建造核心竞争力的架构,提高社会认可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础薄弱,难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
学生实践技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就业岗位相一致的技能培训直接关系学生综合素质,关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法手段需进一步完善。
传统宣传策略暂不能适应高职招生的发展趋势,紧跟先进招生理念,建立行之有效的招生激励机制和手段已迫在眉睫。网络、媒体宣传不足,尤其我校网站建设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加强市场研读,寻找招生突破。
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相关用人单位填写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及时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3]。召开讨论会,研读市场,寻找招生的突破口。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创建一批院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增加药学、中药学专业社会认可度,提升汉职院药学专业知名度。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010年经过学院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已基本清晰。2011年经过评估后的反馈和改进,树立质量意识,融入成本概念,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力度,理顺投入、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加强内涵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建设质量工程[4]。
(三)改进招生宣传,采用多元招生。
改进招生宣传方式,寻求多种途径进行宣传。由专业介绍转变为学生就业前景、薪资水平、发展空间等学生家长实际关心的问题。融入企业文化,校企合作理念[5],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优越感。创办一批有内涵并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学生社团,作为教学辅助。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打造陕南药用植物开发品牌,最大限度地提升汉职院药学专业知名度。
强化网络广告宣传。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成为学生及家长了解一个学校最便捷最主要的途径,加强学院、系部网站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院和系部的知名度。因此,广泛动员全系教职工和在校生积极踊跃参与网上投稿,加快网站更新速度,强化网络广告宣传。
(四)加强校企合作,挖掘合作潜力。
中药专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 中医药;国际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core impetus from human beings;to speed up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talents training is the prerequisite of better and more quickly promoting national TCM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main training base of TCM talents is higher TCM colleges.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tatus and main existent problems in national TCM higher education,pointedly puts forwards strategy of TCM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 needed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TCM;internationalization;higher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
中药产业国际化已成为大趋势,而加快中药产业人才培养,是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前提,甚至可以说是实现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分析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1 中医药高等教育与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不同步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各中医药院校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药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离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1.1 中医药教育管理体制有待深化改革
我国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尚无实质性转变,造成以下问题难以解决:一是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不合理,不利于按照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不利于调动高校培养中医药人才与研究开发科研成果的积极性。二是行业内部的产、教、研尚未形成合力,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国际化,需要教育与科研和生产相结合,而我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脱节,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提高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效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高等院校并未在中药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中发挥带头作用,不利于现有中药科技人才在科研中发挥作用。这些都阻碍了国际化所急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
1.2 中药产业国际化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别缺乏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综合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及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产业发展急需多学科结合的学术带头人、跨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和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以及精通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的各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主要以中医、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主,对于国际化急需的各种复合型人才,如懂中医药知识的英语、法律、管理、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大,导致目前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过于专业化,中药产业国际化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别缺乏。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人才知识结构欠缺
我国中药专业的现行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以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炮制学等五大专业课为核心,加上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构成。这种体系尽管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课程结构过于专门化,导致毕业生的知识面太窄,需要较长时间的再学习才能适应药学工作的要求。其次,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学科的发展与创新要求。过于强调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课程体系没有突破老的框架,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现代生物医学和现代药学课程过于单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创新要求。
1.4 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过分强调教师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大多数毕业生临床急症处置能力较弱,外语、计算机、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较为贫乏,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参与科研和实验操作及对外交流等能力明显不足。可见,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调整。
1.5 在国外兴办中药教育刚刚起步
中药产业国际化还需要在国外兴办教育和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本土化人才由于不存在语言、文化等障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向国外扩展,有效增强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国外兴办中药教育才刚刚起步,国外培养的中药本土化人才极其缺乏。
2 适应中医药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策略
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转贴于
2.1 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中医药高等教育要适应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吸收现代教育观念中科学、合理、先进的成分,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首先,应从中医药国际化的角度思考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中医药国际化的挑战和竞争,加快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要与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相一致,用多学科融合的方法解决中医药学术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其次,中医药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医药教育要适应国内外医药市场、医疗体制的变化,加快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再次,应根据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改革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高校要关注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全球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等,并落实在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发展中。
2.2 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积极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中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高科技专业人才,更需要一大批既懂市场又懂科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角度出发,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瞄准中药产业发展需要的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适当调整现有专业结构。其次,中医药高等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国际化的大潮中学会生存。因此,必须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中药院校教师队伍的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必须通过改革,使中药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使高等中医药院校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提高中药院校的办学效益。
2.3 大力培养中药产业国际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过程,首先需要一批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知识,还应当能与有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富于创新精神。因此,大力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生物、化学、信息等现代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对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水平的中药科技人才为数不多,且老龄化现象较严重,急需一批年轻有为的高水平中药人才来接班。因此,在中医药高等学校中,除了要培养更多合格的本科生之外,还要增加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重,建立起完善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科技人才培养系统。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中药研究青年研究专项基金,加快培养中药科技领域的专家。其次,中药产业的国际化,还需要一大批懂得中医药知识的营销、管理、法律、计算机、外语等各类复合型人才。所以,要大力培养中药外贸外语人才,既懂中药外贸知识又懂GAP、GLP、GMP、GSP、GCP等国际质量认证规范的人才,既懂研究开发又具备生产经营才能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既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药审制度、药品管理法规又掌握国际中医药研究开发动态的专门人才。
2.4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将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并不断扩大教育范围。首先,积极开展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对中医药在职人员“充电”,使其不断接受、掌握和应用新知识。职业教育应把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医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宗旨,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特点,促使中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有合理的配置。其次,积极发展中医药视听教育并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
目前,各大中医药院校应该积极支持并兴办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2.5 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并扩大对外教育规模
我国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国外普遍不认同中药。因此,除了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外,还必须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教育与交流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国外的影响。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中医药教育必须实行“双管齐下”的方针:除了要大力培养国内中药人才外,还要培养国外的中医药本土化人才和“亲中医药派”,从而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因此,必须逐步扩大对外教育规模,建立比较完整的中医药涉外教育体系,完善中医药涉外教育培训制度。
2.6 积极推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的有效结合
政府应进一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制定有利于推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有效结合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挂钩,长期稳定地在人才培训、科研开发、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办研究开发机构、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开展项目合作;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等,促进人才的横向交流。国家还应结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组建一批以高校为主、吸收科研院所参加、有企业参与、多方联合办学的中药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培养基地。用以上新机制快速聚集人才、技术、仪器设备等科研力量,加强学科互补、产学研结合,加快培养中药产业国际化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中药专业前景范文5
在峨眉山,听有经验的老师介绍有很多药用植物都是很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但以我们现有的知识和眼光很难发现真正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药材,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要注重从基层学起,干起,拓展知识面,不要局限在课本知识应多与外界交流。实习刚开始我就意识到无论做什么吃苦耐劳,勤学多问,善于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离开峨眉山,我们又来到绵阳的一家中药饮片厂,在观看操作人员操作机器设备的同时,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了药材加工的工艺过程以及中药饮片的正确储存方法,并参观了中药库房,认识到正确储存药材的重要性。从中我发现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具体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将来实习时,要善于观察并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在绵阳的三台县的麦冬生产基地,我们了解了麦冬的种植,加工,销售情况,麦冬作为一味中医常用药材逐渐向保健品方向扩展,其巨大的市场潜力给我们中药学工作者提供了发挥空间。在江油,附子的种植,加工,销售情况使我对中药材的种植又有了更深的认识。附子除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外,还用于人们的饮食。作为药膳已被人们接受并喜爱。它使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身体健康,因此附子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很值的我们倍加关注。在都江堰的梅花鹿饲养基地,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梅花鹿和熊的饲养以及鹿角,熊胆的取得过程,还参观了他们的产品交易市场。
中药专业前景范文6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social demand. Combined with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e colleg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ystem, effectively raise student's innovation quality, establish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idea and strengthen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so a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innovative talents.
关键词: 制药工程;教学;自主创新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teaching;independ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65-02
0 引言
制药工程为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才开始在高校首次组建的新兴专业,目的是培养大量既擅长工程与管理、又精通制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以满足国内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至今,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全国已近200多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以药学、化学、工程学及生物技术为基础,并且是在上述专业技术的交叉领域形成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及实践能力,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共a同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重点就制药工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进行阐释。
1 制药工程专业特点
由于制药工程专业是各大技术领域的交叉学科,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课程:①与药物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如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②化学类基础课: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③化工类基础课:如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化工制图、化工热力学、电工电子学、化工仪表以及自动化等,以上所述的仅是专业基础课程,掌握这些基础课程后还要根据制药工艺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整个制药过程包括原料、原料的预处理、反应与分离获得原料药、利用各种工艺制成制剂而最终获得药物,因此,根据药物的生产过程,制药工程专业应开设制药工程设计、生物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学、制剂工程等课程,而这些也只是该专业的主要重点课程。由于制药工程涉及的领域较广,需要与多种学科结合并综合运用才能达到专业要求,所以,教学过程中还应开设波谱解析与应用、仪器分析、药物分析、药剂学、GMP、药事管理及法规、三废处理技术等大量课程。教学过程中,在突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不同课程间的知识渗透与结合。
2 专业方向的体现
制药工程专业可分为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及化学制药三个专业方向,总体教学时应有意识淡化专业方向,而对于个体要充分体现专业方向。也就是说,教学时对于核心课程的设置及实践课程的安排,应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和掌握,不存在专业方向的问题,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应一致;而对于每位学生而言,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而有秘书的研究方向,教学时应考虑为个体专业研究方向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可向学生开设各种专方向的选修课,例如:对于化学制药专业方向,可开设药用高分子材料、有机反应机理、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对于生物制药专业方向,可开设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课程;对于中药制药专业方向,可开设中药学、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等课程。
3 自主创新素质的培养
3.1 自主创新素质培养是高等人才教育的关键 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等人才是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战略核心,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大学是培养高科技综合性人才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自主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校大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并且他们思维活跃、热情向上、勤奋肯学、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条件,是人生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能够快速适应自主创新素质教育。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是时候,也最为有效。
3.2 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现状有待改善 自主创新素质是指由自主创新精神、自主创新意识及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行为的整个过程。自主创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浓厚的创新意识、丰富的科学实践、科技综合与善于创新的能力、富有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意志、创新的勇气、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强烈的好奇心等。然而如今的大学生在自主创新意识方面与现实的实践行为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大学生虽然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行为动机与行动倾向,大多强烈希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然而当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时却缺少必要的积极性,懒于或不屑于参与实践活动,部分学生虽然开始时热情高涨,但由于毅力较差而不能持之以恒。特别是新一代大学生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及自身特有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相对单一,阅历并不丰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开发能力,创新实践贫瘠,从而阻碍了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更进一步造成他们知识面较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学科间的交叉点不能融会贯通,不能全面、灵活地思考和看待问题,他们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环境中早已习以为惯,创新意识极其淡薄。高校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倘若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大学生缺乏深入实践,不但起不到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素质的效果,就连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融会贯通,出现知识“消化不良”的现象。
3.3 制药工程教学中自主创新素质培养是时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而目前医药工业发展迅速,随着新版GMP的实施,大多数制药企业进行了改造或扩建,通过消化、吸收和革新,提高了我国制药工业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生产工艺技术落后、制药设备陈旧、制药工程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等。医药生产企业想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增强实力,形成规模经济,重视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研制开发。因此,缺乏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制药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制药工程大学课程包含了学生的各项专业基本技能、理解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及基础理论的培养,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及工艺操作技能的培养,操作和使用各种仪表、仪器能力的培养等。但由于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是普通中医院校,在校学生的工科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再加上实训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实验室不能完全代替工业化生产进行实训教学,教学效果还不理想。因此,中医院校如何克服各种现实困难,培养出拥有自主创新素质综合性人才,是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教育的根本在于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现状和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制药工程教学应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加强教学制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申利群,夏璐,许海棠,杨立芳.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05).
[2]胡桂香.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