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文1

P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4-02

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出台很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我国教育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教育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及特质

核心素养更多是从“素养”衍生出来,素养更多是应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能力,涵盖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仅包含一些文化常识,还包括一些技能、情感方面的知识。核心素养可以说是素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一般认为核心素养一方面包含个人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包括人与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一般具有多方面的特质,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多元化、复杂性以及长期发展等。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培养人的知识素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人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持续到人成长的整个阶段,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还能够促进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 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培养相结合

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培养的学科素养是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学校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时要做到能够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结合起来[2]。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转换,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将学科素养转换成核心素养是其关键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要合理规划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学科素养的培养。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一方面要对核心素养的特质进行详细了解;另一方面要能够考虑学生本身身心素质的发展情况,要能够体现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并能够在培养学生素养的过程中体现出其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转化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来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创设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给学生创设类似生活的一些情境,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熟悉这样的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伙伴,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既可以采用个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数的意义。此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的学习适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开展,最为明显的就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在讲解这样的知识问题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应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坐公交车的经历进行着手:同学们在坐公交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公交车有时开得比较快,但是有时开得比较慢,有时会发现后面的公交车会超过你坐的公交车。当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后面的公交车要想超过前面的车,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两辆公交车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有可能出现超车的现象吗?那如果两辆车的速度不同,又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这两辆车何时能够出现超车现象呢?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以及统计等知识,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解读,对教学内容中的每句话、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刻的分析,能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衔接[4]。挖掘到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能够挖掘到知识层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其面积,能够应用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点中涉及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符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来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些学科素养,以便更好地转化为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要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要提升教自身的素质。教师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比较关键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能够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具有发展的观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此外,要将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课程之间的整合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统一课程的教授,未必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统一课程向学生课程之间的转化。教师在统一课程教育教学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够适当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进行补充,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多个课程学习进行融合的结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各个课程之间的融合,利用各个课程之间的重组、开发等整合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感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坚持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6]。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每一节课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仅在形式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从小学数学的本质思想出发,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着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学习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今日教育,2016(3):23-25.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6(5):42-45.

[3]刘明扬.谈谈小学数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0):168-169.

[4]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5]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6]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42-45.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文2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反思英语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英语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对语境创设不充分,对语篇意义关注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以及很少引导学生发展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值得教师认真思考。

1.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所谓的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如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Unit2 Pomes里的诗歌教学《Brother》和《Summer》这两首cinquain(五行诗),寥寥数语,意境深远(刘秀萍,2016)。第一首诗,诗人帅气,健美,爱开玩笑的哥哥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首诗生动鲜明的表达了诗人对周而复始的夏天极其厌倦的情绪。笔者首先用问答形式,问学生"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his brother?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summer?"有些学生回答"His brother is his friend and enemy."有些学生回答"Summer is endless."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着不同的解读,笔者尽可能做到引导,尊重多元化的合理的理解。然后,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并详细分析cinquain的结构特点。

2.实现核心素养框架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是对未知的探索能力,它是一种意愿和兴趣。只要有学习能力,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信息。英语学习能力,不仅在于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能力,还有在课下积极阅读英语书刊、听英语原声电影、看英语报纸新闻等的能力,是一种来自生活和自身的学习兴趣。还有如何去阅读英语书刊,是漫无目的地对着翻译书籍进行简单翻译,还是通过查阅字典自主理解,这些都是学习能力。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用直接经验来教学间接经验,能让英语更加简单。

3.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情感体验主要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的素材,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进而形成文化意识。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八Unit4《Pygmalion(皮格马利翁)》课中,教师以问题导向"What other things show one's status in society apart from howone speaks?"?泶?领学生去品评文章的语言,从而对不同文化社会背景进行思考。其改编作者肖伯纳的幽默和犀利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来自社会下层的卖花女,与上层社会的皮克林和希金斯教授的对话和他们各自具有的代表性语言,表明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自身素养和所处阶层。这些文化的比较在潜移默化之中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形成了文化意识。同时,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为了创造这些人物而使用的各种戏剧表现手法,如抒情独白,夸张渲染等。

4.实现核心素养框架下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教学

个性化阅读是指师生之间从多重角度形成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阅读的体验感,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反馈意见,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在思想和心灵上形成良性的互动,便于教师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由于个性化阅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因此,具有自由性、批判性、创造性等特点,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自我反思,启发学生从多层次的视角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本文就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

一、创设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课堂,营造师生互动的阅读氛围

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情感教育为基础,语文阅读的核心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和交流,只有自己对文章内容感同身受,才能在教学中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所在。通常教师会选择以情激境,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的情趣,在仔细阅读和字字斟酌之间体验阅读带给学生情感上的收获。例如,教师在教授《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课前播放了一首有关亲情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此激起学生对亲情的共鸣,为课文的阅读和讲解埋下浓厚的感情基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散文讲述的父亲送作者到火车站为他买橘子的情景,留给作者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父亲替他买橘子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作者用朴素的文字细腻地描写出父亲对儿女真挚的爱,这种爱没有轰轰烈烈,而是渗透在平凡的事件中,体现父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令人感动。教师对于作者在写作时运用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学会如何在阅读中收获语文写作知识和提升阅读欣赏水平。

二、通过定位阅读,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阅读

精神层面的阅读注重学生情感价值的提升和阅读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通过定位阅读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增强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多重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以便完成定位阅读的目标。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文章《春》时,将阅读主题定位为:“拟人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语言效果”,体会:描写小草的生长用“偷偷地钻出来”、描写各种花竞相开放用“赶趟”形容、把对风的描写比拟成“母亲的手”等语句的精妙之处。使学生在掌握拟人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外,还能体验这种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给学生的精神方面带来阅读上的愉悦。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阅读中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阅读的鉴赏能力。

三、个性化的阅读与生活化的教学融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融入阅读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经常熟悉的案例或者是与文章有联系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灵感,提升自己的领悟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风筝》这篇文章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阅读教学,通过视频展示有风筝的故事,勾起学生对事物有关的想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中,通过文章中对小时候关于风筝事件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小兄弟“虐杀”而无怨恨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作者自省的精神。由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描绘自己生活中有关风筝的故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四、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的阅读指引方向

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多样化,还要标准化,不仅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还要加强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批判思维方式的发展。此外,阅读教学中还要侧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具体表现,如,想象力、听说读写、观察力以及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以此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准,为调整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要贯彻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的调整,不断刺激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阅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为滋养学生精神升华的沃土,成为不断创新阅读的有效途径,完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多层次化的解读过程中重塑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文4

所谓人文,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注,尤其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而且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相信人的潜力是很重要的方面。基于上述认识,我把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作为我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认为在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能更好的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我尤其注意开掘教材中人文方面的内涵,和学生共创学习情境,从"知人论事"入手,确切地说以尊重作者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作者,尊重作者,引导学生客观审美,进而引领学生向善。

如在教学法国作家布封的《松鼠》一课时,考虑到生活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大多没见过真实的松鼠,对松鼠的形态,习性缺乏感性的认识,我把"松鼠吃东西""松鼠过河"等情景制成幻灯片投出来,再现了文章中的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该情境中,从而很快理解了松鼠驯良、乖巧、温顺的特征。

又如在教学《黄河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黄河的雄浑的气势,我下载了有关黄河的视频,及《黄河颂》的朗诵资料,在影音的具体感受中,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下课了,他们嘴里念着"我站在高山之巅------",高兴的走出了教室。

在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创设情境时,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始终起着主导的地位,不仅要解释、展示,演示还要启发、引导、协调教学活动,从而优化学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的。

然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触景生情,请动辞发,以辞导行,在教材--学生--教师三维互动中,互助合作,商讨探究,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着教与学的乐趣与幸福,教学相长。

如让他们设计表演的具体情节,让他们帮助老师绘制幻灯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有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的情境如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相距甚远,即使能创设出一定的情境,学生也理解的有限。因而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所创设的情境要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这样,在教学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情境创设的途径来看,包括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景、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这五种情境创设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参与教学,手脑互动,耳口并用,有思有情,是精神的集中与轻松,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的交替,科学用脑。

无论是情境教学法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按照人的认识规律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关照学生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不仅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特别是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四个阶段中,"情感"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生把德育知识"内化",再由"内化"到"外化"的重要助推器。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情感,就不会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更不会转化为实际行动。"情切"是情境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教师以真情实意投入课堂,以此感染、熏陶、调节情境的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情真意切,促使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情感"纽带贯穿于师生之间、教材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情境营造出平等、民主、信任、温馨、和谐的氛围,使师生轻松愉快地进行教与学;教材与学生之间通过情境拉近距离,因近而亲,进而熟悉,进而感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情境共商探究、互助合作,形成助乐亲的人际关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 高中 化学教学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81-01

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认识物质世界和应用科学知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化学科学素养作为学科科学素养在科学素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内容丰富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良好的科学品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能力。学生必须打好基础,具备良好的化学科学素养。高中阶段,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几门学科的知识,化学与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之问都有着紧密联系,化学科学素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科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学科课堂,学科教师要转化教育观念,深入透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起重要作用。

1 创造性使用化学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获取必备的和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应该具备较多理论知识,了解科学事实,掌握一定科学规律。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科学素养的培养将无从谈起,也就失去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学习的是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关注和认识身边的化学。立足于观察基础上对问题的分析,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是高层次实验能力的要求,面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此获得的实验能力将是综合的化学科学素养的体现。化学实验对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建立积极的科学情感等,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用素材,紧密联系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材料、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以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教给学生识假的经验和常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品德

化学史作为科学史的—个分支,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分,是科学精神最集中的载体,是人类研究自然规律的成果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把化学史贯穿于教学中,使知识本身不限于结论。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展示历史上优秀化学家的杰出成就与思维方式,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现实世界大胆的怀疑和批判的求实精神,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开拓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建构起科学方法和能力立意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部分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能力和方法是建立在科学知识、技能之上的,但具备良好的能力和方法也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策略。

3 提高师资素质是重要保证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能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要靠教师。教师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为重要的承担者,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科学素养。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起表率作用,学生才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高中生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使人们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性,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对发展学生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培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少年儿童中没有不喜欢音乐的,但是不爱上音乐课的人却大有人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音乐教学中缺少了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莎士比亚说:“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使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我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1 关爱备至,成为和谐师生的桥梁与纽带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的去雕塑、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放在心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无私的爱。比如平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关心和帮助;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恳切。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

2 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整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利用如图画、录音机、多媒体等各种媒体,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利于发挥学生自身优势,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运用录音机播放歌曲、教师范唱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让学生进行模仿;运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以动听的音乐及优美的动画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这样更利于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歌曲《春姑娘》时,事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一幅图画:绿色的田野里种满绿油油的小麦苗,还有小野花、流淌的小河、在空中飞翔的燕子,还有辛勤忙碌的小蜜蜂、踏春的小朋友和身穿绿衣的春姑娘等。这样一幅春天的图画,将歌曲的大意完全展现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歌曲大意,又便于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 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兴趣

音乐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通过情感体验达到审美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创作、表演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有效地主动参与表演,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达到教育目标。在音乐课中,我运用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在教学中,对每首歌的学习,我都启发学生讲歌词内容通过表演体现出来。每到这个时候,学生便兴高采烈地尽情发挥,整个身心都融入音乐中,此时此刻,学生所感受的音乐美是在自我体现中完成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舞蹈动作生动地再现出来,这是任何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对有演奏乐器特长的学生,我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组成乐队,边奏边唱,在集体参与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再如:“班级演唱会”就是一种很好的音乐表演体验,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表演、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各个展示音乐才能的机会,同时又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友善氛围,特别事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展示、评价、总结班级演唱会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学生音乐之外的各种潜能,讲学生从被动接受复杂抽象的音乐知识概念中释放出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尽情地歌唱、演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4 巧妙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

4.1 故事式导入。根据课程需要,可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故事、童话传说等小故事导入新课。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增趣、易于接受理解。和歌曲内容相符的一段故事,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维。如学习《小红帽》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那咱们就先一起来听故事。”故事听完后:“就在小红帽给外婆送点心的路上,她唱了一首动听的歌。听,她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听范唱)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2 情境式导入。我们可以通过展示情境,结合教材实际,或者通过语言描述或者展示实物,或利用多媒体等创始一个引起学生探索与掌握知识的气氛。如学习《大海的歌》时,在黑板上画上碧波荡漾的大海,贴上海的图片,四周放一些漂亮的贝壳等等,让孩子们听着海浪的声音走入教室,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