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1

一、国外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①单变量判别模型。Fitzpatrick是最早探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学者之一。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他建立一个单变量判别模型来探索财务风险预警问题,通过对破产和经营正常企业财务比率的对比分析,得出产权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对财务风险具有较高的预警精度。芝加哥大学教授Beaver开发了一个基于Fitzpatrick的单变量预警模型,以1954-1966年158家破产企业与正常企业的财务关系为研究对象,得出净利润/总资产指标和净现金流量/总负债指标在财务风险预测方面更为准确。②多变量判别模型。Altman是将多变量判别模型应用于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研究的首位开拓者。他提出的Z-Score模型是国外影响最大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从1946年至1965年期间66家有问题和经营中的公司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它从22个提供最佳预警的备选财务比率的范围内选择了5个,并建立了一个五变量判别模型来计算Z值,并根据Z值的大小确定公司破产或失败的概率。结果表明,Z评分模型的预测精度远高于单变量模型,但Z评分模型仅适用于短期预测,长期预警精度较差。在接下来的几年里,Altman等分别选择了53家和58家破产公司以及58家正常公司,并在五个变量Z-score5中添加了两个财务指标,因为非上市公司无法估计股票的市场价格状况。建立一个七变量ZETA模型。P’Wu建立了多变量判别预警模型,在传统财务风险与收益管理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风险预警的必要性,并构建了多元线性预警模型多样性验证了线性预警模型的有效性,目前已有较好的验证性预警模型。③逻辑回归模型。由于单元和多元判别预警模型都无法准确测算企业财务风险的概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逐渐成为1970年代时期研究者探究预警财务风险的最普遍模型。Martin是将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到财务风险预警的首位开拓者。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正态,变量独立且非等均值的状态下,多元判定模型仅仅是Logistic回归模型的特殊情况。Ciarlone等将现有的预警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结合,构建了实证有效且规则简单的逻辑风险预警模型。Matthieu等创新性地将二元离散方法融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并基于32家处于财务危机中的公司的财务数据,他们建立并划分了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经过检验对企业的潜在危机有较高预测精度。④神经网络模型。ClarenceTam通过Coats等的研究基础上。对94家破产企业和188家正常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具有较高的精度。George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医药企业现金流预警模型,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同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警模型精度与公司距离ST时间的长短呈现负相关。综上所述,国外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成果比较成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财务风险预警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国内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综述国内大部分的财务预警研究都是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建立模型的,我国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开始于1990年代,风险预警进行了单个变量变为多个变量到复杂模型多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内研究者对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通过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1.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刘恩禄等较早且全面地对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在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由于被内外部环境影响和各种事前难以控制和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以间接和无形方式的作用和改变,实际收益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与预计的预期收益产生一定的偏差给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张影认为餐饮业主要需要应对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投资、营运三个维度,并从餐饮企业自身及其面临的宏观环境中客观分析了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①单变量判别模型。吴世农等在《中国经济问题》发表文章,对公司破产分析的有关预警指标并首次介绍了单变量判别模型。陈静对同行业及规模的ST和非ST共54家公司的财务信息构建单变量模型,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营运资本比率、流动比率和总资产收益率这四个指标对企业的财务失败的预测具有敏感性,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判别正确率最高。②多变量判别模型。袁康来等人利用Z模型对农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研究,验证了Z模型具有良好的预警效果。李元峰等在杨成岩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优化通过调整了临界值和增加了3个新变量优化Z模型,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周守华等通过增加一个能够预测公司破产的财务指标——现金流量指数,建立了F评分模型。在实施该模型的实证实践中,选择了4160家公司,准确率高达70%。结果表明,F-Score模型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张玲选择120家共涉及14个行业的公司,利用多元判别函数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为ST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提供依据。③逻辑回归模型。陈晓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ST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指数和资产收益率是反映ST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效果最好的财务指标。将因子分析在处理指标方面的优势与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的优势相结合,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问题。王华丽等在奥特曼Z评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奥特曼的Z评分模型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2015年黄杨选取ST公司12家和正常经营的12家作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预警精度。李常山将2016年2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与2016年30家非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在对财务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后,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上市公司可以有效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④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李芳等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每股净资产、净现金流量三个指标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财务危机判断和预测能力。通过专家调查,李晓青等获得了15家样本企业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价指标。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适合物流行业公司的模型预警财务风险。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物流企业具有较高的预警精度。邢瑞雪等以78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模型,并与传统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用人工智能方法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具有更高的预警精度。孙新贤等从2004年至2016年的四大航空公司中选择了49家,其中38家是培训样本,11家是测试样本。他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预警财务风险的各个指标降维优化,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模型比较

单变量决策模型的最大特点是选择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该模型的应用首先需要选择两组样本,一组是预测样本,另一组是检验样本,来建立和检验模型。其次,根据一定的财务比率对预测样本进行分类,寻找一个阈值来判断两组样本,使误差最小。再其次,用阈值测试试样。单变量决策模型的优点是易于管理,过程简单易行;缺点是无法监测和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结果往往既不那么确定,也不那么客观,无法准确预测公司的风险。多元判别模型与一维决策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选择了更多的变量和角度来预测企业的风险。该模型的关键是选择多维度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宏观风险控制的指标。与单变量判别模型相比,多变量判别模型可以从多个维度更详细、更客观地监测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提高预警精度。然而,多变量判别预警模型仍有局限性。一方面,多变量判别预警模型要求变量满足正态分布假设,另一方面,它们没有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从而缩小了模型的使用范围。多元逻辑回归中对于自变量分布的假设没有要求,克服了线性模型必须满足统计假设的缺陷,因此Logistic回归方法可以规避了判别分析中难以达到的前提假设,它极大地改善财务风险的预测并解决了判别分析中的多种弊病,包括比率指标是正态分布的假设以及样本企业具有相同的协方差方差矩阵的假设。因此,1980年代之后多元Logistic回归代替了判别分析预警模型,占领了财务风险研究范畴核心地位。逻辑回归模型的局限性在于由于大部分计算结果都是近似的,因此计算并不准确,与实际结果间有较大差距。

四、研究结论

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2

关键词:财务预警 财务指标 预警模型

(一)引言

企业财务预警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资料,通过选择和观察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借助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 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发出警示,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财务预警的基本思想就是先通过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各项指标数据,按照一定的预警方法或模型预测企业将会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后做出综合预警分析,采取预警措施。

本文探讨的财务预警是广义概念,包括财务危机预警、财务困境预测和企业破产预测等。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财务预警研究中指标选择的探讨不难发现,对于企业财务预警的指标选择至今尚无一个广泛认可的标准。

(二)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评论

笔者总结已有的研究, 认为财务预警研究的指标选择存在以下问题:

1. 以"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指标居多, 以"现金制"为基础的财务指标较少。国内外的财务预警研究多选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本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组合,且这类财务指标的类型众多,包括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等。但实际上,"应计制"下的传统财务指标可能被人为操纵而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因此基于传统财务指标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也就令人怀疑。"现金制"下的现金流指标则较好地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信息失真的弊病,并且不易纵, 因此,基于现金流指标( 包括现金流向指标、现金流速指标、现金流量指标)来构建财务预警模型将使得财务预警结论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增强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随着财务预警研究的逐渐深入,国内外学者日益倾向于采用真实性更强的现金流财务预警指标, 并以之为核心来构建财务预警系统。

2. 绝对财务指标和相对财务指标兼顾,更多地采用相对财务指标。绝对财务指标是指那些指标值为绝对数的财务指标,通常这种指标的数值是一个较大的绝对数,如"总资产"、"总负债"、"总利润"等。相对财务指标是指那些指标值为相对数的财务指标,通常这种指标的数值是一个介于0~1之间的百分数或小数,这些相对财务指标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传统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存货周转率等。虽然在国内外的财务预警研究中更多地采用了相对财务指标, 但并不能说相对财务指标比绝对财务指标更科学、有效,这两类财务指标在财务预警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相对财务指标往往能更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增强财务预警的准确性,但绝对财务指标则能够分析企业的规模和整体状况,以使相对财务指标对财务警情的灵敏反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不至于造成误警。因此, 在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中, 各种财务指标的多少及比例的搭配也是决定财务预警准确性的关键。

3. 组合财务指标和调整的财务指标的引入越来越多。组合财务指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财务指标通过一定的运算形式组合而成的财务指标。它与相对财务指标的区别在于,组合财务指标往往是财务预警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无规则、随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不具有约定俗成的名称,其表示方式也是以其最原始的计算形态出现,如现金/ 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等。组合财务指标与相对财务指标类似,也是研究者在财务预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财务指标,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准确性。调整的财务指标是指基本财务指标经过一定的变换和运算后得到的新的财务指标, 它是基本财务指标的有效补充,包括财务指标均值、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值、行业平均值、行业平均值的变动趋势值等。这类指标多从动态的角度和行业环境的角度对财务指标进行调整,从而动态地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并将企业纳入整个行业中考虑外部环境和行业差异影响给其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引入此类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或方法能更加全面和科学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进一步提高了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准确性。

4.宏观经济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不多。研究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表明,宏观政策性因素和经济周期波动因素都对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有研究者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时考虑了规模和行业因素,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仍然不够。国外有个别研究者已开始考虑宏观经济指标在企业财务预警中的应用,并引入了GDP、市场利率和证券市场指数等指标, 但是此类研究不够系统和完善,还没有找到一套全面、有效、可应用于企业微观财务预警的预警指标体系。迄今为止,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以传统财务指标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判别和预警,而定量化的传统财务指标不仅具有使信息易失真的局限性,有时还无法对企业的某些财务危机和风险作出描述和预测,比如企业出现过度扩张、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人力资源匮乏、市场定位不清、战略决策不当等状况,都预示着企业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 而这些是传统财务指标难以反映的。非财务指标不同于传统财务指标, 多为定性指标, 它在披露企业某些特定的财务状况方面有时要比传统财务指标更为可靠、有效。因此, 在财务预警研究中有必要引入宏观经济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更为全面的备选预警指标集。

(三)结语

预警的财务指标选择普遍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理论和预警理论支撑。在国内外现有的财务预警研究中, 指标的选择往往基于一般的财务理论、风险理论和管理理论,有时甚至取决于研究者的直观判断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众多国内外研究者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财务风险理论和预警理论来支撑所建立的预警模型,由此造成了各种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结论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和冲突, 模型的有效性深受影响。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研究者在选择指标时会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警情的出现和财务危机的发生往往在事前存在着一定的征兆,这就是财务预警的警兆, 而警兆的识别需要以科学的财务风险理论和财务预警理论为基础。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 还没有找到一种公认的理论来全面地说明财务风险的成因和财务预警的警兆因素, 为此, 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者还在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秉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张鸣.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3

关键词:雏鹰农牧;财务风险;风险防控;企业风险;盈利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企业越加频繁地参与到市场经营中。农牧业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催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都以农业为主,农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但我国农牧业的经营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比较特殊,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虽然国家给予农牧业发展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我国大多数农牧业上市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进而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不得不重视该行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本文通过对雏鹰农牧集团财务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对该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同时也为农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借鉴作用。

1文献综述

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少相关的见解。在财务风险定义方面,较早提出见解的是Ross(1995),他认为债务筹资会增加股东风险,企业所有者在外筹资时会带来额外风险,这种风险便是财务风险[1]。而在分析与评价方面,McNeil(2015)认为,企业外部环境是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投资决策、筹资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不合理的投资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国内学者在财务风险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黄晓波,张亚茹,谢畅(2016)研究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并认为多元化经营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3]。何波(2016)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并提出为了更好促进畜牧业稳健发展,畜牧企业要重视自身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这样做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4]。芦笛,王冠华(2019)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财务风险模型的建立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大部分处于被警示状态,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堪忧[5]。张明(2019)介绍了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认为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并且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要做到“从头开始”[6]。基于农牧类企业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风险水平较之其他行业相对较高,况且雏鹰农牧集团在最近几年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亏损情况,产生了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分析其财务风险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相应地防范和控制措施。

2雏鹰农牧集团的财务风险概况

2.1企业基本财务状况。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于1988年,创办人为董事长侯建芳先生,该集团创立时成为国内第一家生猪养殖与销售为主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并于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集团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吃上安全肉,并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为主导的战略布局,企业主要包括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板块的核心战略,拥有粮食贸易、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线上业务等完整产业链体系。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董事长侯建芳先生探索出了独特的“雏鹰模式”,进而使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雏鹰农牧2016年到201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表明,企业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见表1。从资产负债的相关数据来看,货币资金大幅度下降,可见企业的资金流近几年来存在较大问题。雏鹰农牧的负债情况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流动负债比例较大,可见企业的偿债压力一直较大。从利润的相关数据来看,雏鹰农牧的营业收入一直在下降,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并在2018年出现亏损状况,说明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从现金流量的相关数据来看,雏鹰农牧近几年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处于负值状态,即该企业近几年的投资并未给企业带来任何收益,甚至还造成了亏损。综上所述,雏鹰农牧近几年的经营状况一直处于下坡状态,已经产生了财务风险。2.2企业财务能力分析。2.2.1盈利能力分析。根据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如表2所示,雏鹰农牧集团的盈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从2016年到2018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并于2018年处于亏损状态。从雏鹰农牧近几年的毛利率来看,该企业的毛利率并不是很高,在2018年出现负值,虽然农牧业的毛利率相比其他行业较低,但雏鹰农牧出现负值毛利率则表明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下降也表明企业处于资不抵债状态,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2017年以来的发展更是日渐衰退。2.2.2营运能力分析。从雏鹰农牧集团近几年的营运能力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且资金周转也存在较大问题。企业从2016年到2018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说明企业资金的回收速度不断下降,资金的回收存在较大问题,如表3所示。2.2.3偿债能力分析。从雏鹰农牧集团近几年的偿债能力可以看出,企业一直存在偿债压力,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加,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持续下降,说明偿债能力不佳。一般来讲,利息保障倍数为1以下的企业会存在偿债风险,而雏鹰农牧2018年的利息保障倍数甚至出现了负值,说明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如表4所示。

3雏鹰农牧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3.1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雏鹰农牧的主要经营方向是养殖加售卖猪肉,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花费重金建造“猪舍”,并因为要向合作社和银行吸纳资金而向合作社及银行提供巨额担保,导致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此外,雏鹰农牧选择了生态猪和野生猪等一系列高端产品投入市场中,导致其经营业绩并不乐观,进而盈利能力大大降低。这些措施表明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3.2投资机制错乱复杂且收益不高。雏鹰农牧集团在投资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2016年,雏鹰农牧以认购额为上海竞远投资集团100倍还多的金额与其共同成立电竞行业投资基金,并在同一年,其花费1.35亿元与沙县小吃进行合作。2017年,雏鹰农牧花费约17.8亿元投资6只产业基金。但上述投资并未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且企业很长时间都处于“烧钱”模式,可见由于企业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造成企业的营运风险,进而财务风险增加。3.3筹资机制不合理。雏鹰农牧的筹资机制存在问题,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筹资占比很大,而缺乏权益类资本的筹资。雏鹰农牧筹资的方式主要是借款筹资,存在巨额的商业信贷,且在筹资过程中对银行和信用社提供大量担保,由此可知该企业的筹资机制存在不合理现象,并且该集团的资本结构使得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大降低。3.4盲目扩张产生资金流困难。雏鹰农牧自开始以猪肉养殖和生产为主要业务以来,其不断扩大规模,主要表现在大范围建造猪舍,投建大量固定资产等活动。雏鹰农牧集团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上的资产金额占总资产的一半以上,盲目的扩张给企业带来了资金流困难。

4雏鹰农牧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建议

4.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雏鹰农牧的领导首先应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并可时常召开财务风险管理会议,强调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带动员工及时了解财务风险的法律法规,进而带动整个企业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4.2合理安排投资机制,建立科学的投资评价体系。雏鹰农牧集团应对投资方面的机制进行重新安排,减少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资金投集,构建以养猪为主的专业化投资机制。此外,企业以后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做出科学的投资评估,判断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是否利大于弊。4.3合理调整债务结构,拓宽筹资渠道。雏鹰农牧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企业的债务结构,使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金额相对平衡,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进行筹资。此外,企业可寻求多样化的融资风险,拓宽筹资渠道,除了可向银行进行贷款外,可选择吸收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吸收内部投资等方式进行融资。4.4提高盈利能力,避免盲目扩张。雏鹰农牧应改变目前的经营模式,减少对猪圈等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投入,然后可用省下的资金购买多品种的猪,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养猪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与经营相关的核心环节,进而保持长久旺盛的盈利能力。

5结语

本文以雏鹰农牧集团为研究对象,经过具体分析,可得出雏鹰农牧的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而得出一定的启示:第一,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第二,企业应适时调整自身的债务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动,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第三,企业应明确主营业务,进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

参考文献

[1]Ross,Westerfield,Jordan.FundamentalsofCorporateFinance[M].McGraw-Hill,Lrwin,1995:5-6.

[2]McNeilAJ,FreyR,EmbrechtsP.Quantitativeriskmanagement:Concepts,techniquesandtool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5:30-81.

[3]黄晓波,张亚茹,谢畅.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6(05):104-105.

[4]何波.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187.

[5]芦笛,王冠华.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J].会计之友,2019(24):79-83.

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4

(新疆新能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从会计的基本要素层面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与会计控制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在企业强大的内部控制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风险的联动关系,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解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可以最大范围地对企业财务等相关风险进行预防甚至最大可能性的进行减少,最终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http://

关键词 企业内部 会计控制 财务风险 分析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规模化以及网络化,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致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也在不断地涌现,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及中心环节,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基本保障;与此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我国经济、政治以及财政、金融等的稳定程度。笔者抓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者中的重要部分来总结和思考,从会计的基本要素层面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与会计控制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在企业强大的内部控制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风险的联动关系,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解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可以最大范围地对企业财务等相关风险进行预防甚至最大可能性的进行减少,最终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从微观层面上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

1.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与研究现状。内部会计控制概念最早出现于1934 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创新,人们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国外学者R.H.蒙哥马利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指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用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完整性、有效性、正确性、管理和实物安全五个方面。2001 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其中对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通过制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措施,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能够积极贯彻有效执行,最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相关资产的安全、完整与规范。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内部控制也一直受到我国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10 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在上市公司的正式实施又为内部控制研究引发了新的热潮。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与灵魂,其研究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另一方面要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得以保证,这两个方面是内部控制不断向前发展的主线与关键。许家林(2002)认为要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以及全体员工要积极树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相互理解与配合。其次,为了更加全面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要制定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朱红军、陈信元(2006)认为会计不但是一个具有反映职能和经济后果的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管理系统,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降低公司可量化及不可量化的风险。

2.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现状。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内外部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出现偏差,最终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存在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中,贯穿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广义的财务风险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的整体情况。

财务风险研究起源于19 世纪末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伴随着西方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而我国对风险理论开始研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主要集中在有关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层面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研究体系。目前,虽然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时间相对较为短暂,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只是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刘思录、汤谷良(1989)在其研究中第一次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定义,从财务风险的相关特征出发第一次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步骤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财务风险在我国的研究拉开了序幕。侯红兵(1995)认为要较好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与抵制,企业不仅要树立全面、先进的财务风险理念,还要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与预警系统来进行外部监督与约束。我国学者许玉红从完善公司架构的角度说明了要有效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关键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在组织体系方面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最终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三、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会计基本要素视角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从会计基本要素入手,控制和完善会计要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和降低财务风险。

从企业会计要素的结构上来说,企业资金运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相关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六种基本会计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企业实际状况与预期情况的偏差,即可以用来说明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其风险大小。具体来讲,一方面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所有者权益以及形成企业负债的投资者的投入,这两个方面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企业利润的形成不仅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管理与产品等获取的相关收入与消耗的成本费用的差额,企业收入与费用的不定期变化也能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改变。由此可以发现,企业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传导关系。会计基本要素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基本内容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即是可能导致企业预期目标与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发生背离。

1. 资产与其结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导致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强;企业资产结构主要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构成,两类资产在资产结构中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性质的不同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同等原因,其合理比例的范围也会存在不同之处。合理的资产结构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锦上添花,相反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则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造成负面的影响,更是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2.负债与其结构。负债代表着企业偿债责任和债权人对资产的求索权,负债的增加必将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就构成了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同样会增加企业的偿债风险。

3.权益与其结构。所有者权益是偿债的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对企业偿债能力造成影响。从权益结构来看,根据不同主体所持有不同股份的数量可以将其划分为国家股、集体股以及公众股等。合理的权益结构构成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管理效率等造成良好的影响,反之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益造成不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加。

4.收入与其结构。企业要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持续有效经营,其首要前提就是要获取一定的收入。收入的增减变动将最直接对企业的发展能力造成影响。企业的收入结构能够较为灵敏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本经营活动作出反应,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这两类经营活动所创造效益进行及时反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预警功能,以便企业对财务风险作出控制与处理。

5.费用与其结构。费用表现为企业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出,其增加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收益稳定性造成影响。企业的费用结构是由生产成本以及期间费用两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由于在实际生产管理活动中两者的比例关系存在一定的变动性,这种变动的不确定性则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效率。

6.利润与其结构。利润主要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衡量,由于种种原因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直接表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结构构成主要包括分配结构与形成结构。前者表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润的占有以及控制状况,后者则反映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以及渠道。这两个方面不仅表明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约束力以及持续经营的动力与方法,同时从长远来看,两者的发展状况将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管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5

[关键词] 日化企业;财务风险;意见和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2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46- 02

0 引 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风险一同出现的,企业需要同时考虑到收益性、经济性和风险性,那么在企业盈利的同时,对于企业各个方面风险的管理也必然会的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财务风险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尽量降低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规避损失,获得收益。所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学者开始进行风险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方面主要在财务风险的定义、特征、衡量方法和管理上。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大多是理论性的研究,对于制度改善、财务预警体系也有了一些措施。但具体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还不成熟,我们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做到将财务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国外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大概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间已经将这种理念推广开来。到现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系统的理论,并且建立了相关的职能。与国内的研究不同,国外的研究侧重的是风险发生后应对和摆脱风险的策略,至于财务风险的成因、发展过程则缺少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

2 行业宏观环境风险分析

从产业特点来看,日化产业有着自身的特点:①生活必需品 ,可以预见的长期没有替代产品的威胁;②市场广泛、规模大;③发展时期长、技术成熟、进入门槛低等。这些特点影响到企业运行发展的各个过程。

现在我们以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来分析产业结构。这五种力量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替代威胁、行业内现有的企业竞争程度、供应者和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利润是对投资者的一个直接信号,也是吸引潜在进入者的主要原因。潜在进入者主要在两个方面减少现有者的利润:第一,从现有者的市场份额中瓜分一部分利润;第二,进入者加剧了现有的竞争,激发企业加速竞争,降低市场价格,对于日化行业来说,潜在进入者需要有大量的设备和技术投入,资金的需求量过大。并且日化行业的大牌风向已经形成,进入壁垒高。

由于日化行业的生产和使用有很长的历史,行业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是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并且牙膏、洗面奶、化妆品等众多产品依赖于社会文化,被替代的可能性很小,被细分具体化的产品会很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直接替代品,简介的替代品发展也很缓慢,所以替代品的威胁很小。

产业内现有的竞争通常是通过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和增加服务等方式表现出来。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往往都是很激烈的。由于行业内企业众多、产品差异化小等原因,行业目前的竞争较为激烈。

功能与成本,这是客户讨价还价时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购买者来说,希望买到的产品物美价廉。由于产品差异小、替换成本高等原因,行业内的企业目前处于劣势。

随着行业内兼并重组的加剧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刺激,日化企业如果想获得较大的竞争力,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场范围,另一方面进入上下游,减少成本带来的劣势。目前中国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下:主张向个性化消费转变;从外资主导向中外合资转变;城乡并重发展;现代立体渠道发展;向全球定位转变。转型的中国日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3 日化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以及内外部因素对财务风险的综合影响,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财务人员应当同时做好对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的应对。

优化资本结构。在企业的资本决策中科学的安排负债比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是筹资管理的重要问题。最大限度的使用财务杠杆作用,可以降低资本成本,获得杠杆收益,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创造企业财富,发挥资本结构的优势。

拓宽融资渠道。我国政府鼓励日化企业发展,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因而必须要依赖资金支持。在筹集大量资金的目标下,融资方式的选择就十分重要。由于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企业应扩宽融资渠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筹资,扩大资金来源,减少单一来源所带来的风险。根据项目不同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尽力减少融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大胆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以规避风险为目的,以期货、期权等互换风险的工具应运而生。金融工具本身就具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利用外汇、利率、股票期权合约等方式回避市场风险,实现资产保值。但是这些工具有具有自身的弊端,因此企业应谨慎使用。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财务人员应该提高对风险的警惕意识的同时,要注意建立财务预警体系,通过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对于一些由于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内部风险,应该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并促进财务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例如资金流动的规范与监督,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等。另外,在财务活动当中,应尽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资金安全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J]. 会计之友,2009(2):23-24.

[2]韩姗姗.浅析中国日化行业的现状[J].法治与社会,2009(20):240-241.

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次序logit回归;财务风险

一、 引言

本文借鉴Tseng(2007)关于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的制定方法,以《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的内部控制基本目标为视角,构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ICI)。根据Altman(2002)的Z指数将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归为三种类型:危机,稳定和良好。以2008年~2011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次序logit回归(ordered logit regression)模型检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较多,林斌等(2010)认为国外主要就内部控制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来展开研究,侧重从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两个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有关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学者基本达成了统一的看法,认为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在内部因素方面,Ge和McVay(2005)认为存在责权不明的公司比较容易出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重大缺陷;Doyle等(2007)提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会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Abbott 等(2007)研究指出公司是否拥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外边环境方面,Zhang(2007)通过比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在美国上市的本土公司和在其他在自己国家上市的公司发现,SOX法案对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加大了公司在美国上市的难度;Gong等(2009)通过比较分析在美国上市的本土公司和国外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现这两类公司的内部控质量与盈余质量有着不同的相关性。在经济后果方面,主要围绕SOX法案的颁布,对企业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SOX法案302与404条款给企业带来正面的影响;二是认为SOX法案302与404条款给企业带来消极的影响;还有的人认为SOX法案302与404条款对企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李万福等,2012)。综上可得,关于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形成了一致的见解,但是有关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国内学者大都围绕内部控制产生的经济后果来展开研究,委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这方面研究经常用到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从而和公司治理以及财务风险建立联系,是常用的实证分析方法。林钟高和王书珍(2007)通过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评价五个方面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骆良彬和王河流(2008)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的方法,通过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建立了关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陈汉文(2010)以内部控制五要素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指数。杨子萱和李晓慧(2013)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债权人会感知到更多的保护信号,并通过放宽债务契约条件表现出来;方红星和刘丹(201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高质量审计需求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的结论;张晓岚等(2012)在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时,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在目前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决策有用性的结论;闫志刚(2012)通过辨证内部控制质量、企业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三者的相关关系,证明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比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李万福等(2012)采用内部控制五要素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方法,研究内部控制和财务困境的关系,得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在现实中确实能有效规避财务困境的结论;方红星和张志平(2012)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力和会计稳健性成正比例变化的结论;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证明了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及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防范和规避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低。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8年~2011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的二级指标数据中,市场份额、贝塔值、投资资本回报率、净利润率、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违法违规、被诉讼、净资产增加率、股东分红和以及缴纳税额控制变量指标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色诺芬数据库,公司财务重述通过手工搜集2008年~2011年公司整改报告和自查报告整理而得到。剔除相关变量缺失样本,经过筛选,最终获得1 020个样本。本文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Stata12.1完成。

2. 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构建。本文借鉴由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王宏等,2011)有关内部控制质量指数设计的研究成果,将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变量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变量为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第二层次的变量为内部控制五大目标下的各分类目标变量,对于第二层次变量的选取,具体如下。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根据自身实力、目标和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制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或产品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同行业中胜出,它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是战略实施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衡量企业战略目标的第一个变量是市场份额。本文中,市场份额用企业的销售收入的对数来表示,衡量企业战略目标的第二个变量是企业的系统风险,本文采用目前比较实用的贝塔系数来表示企业所处的系统风险指标水平。

企业经营目标主要体现在经营效率和经营效果两个方面,因而我们采用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净利润率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目标。其中,投资资本回报率等于息税前经营利润率乘以投资资本周转率,息税前经营利润率体现企业的经营效果,投资资本周转率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率。

企业报告目标就是要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由于我国相关法规要求会计事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故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和企业自身披露的财务重述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财务报告目标。根据发表审计意见的不同,将审计意见分为三类,并赋予相应的哑变量,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赋予哑变量值1,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赋予哑变量值0,出具其他审计意见的赋予哑变量值-1。如果企业在本年度有财务重述现象,赋予哑变量值-1,否则赋予哑变量值0。

企业合规目标要求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基于合规目标对企业的要求,本文采用企业违法违规事项和被诉讼事项两个变量来衡量企业的合规目标。如果企业没有违法违规和被诉讼事项,赋予哑变量值0;如果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或者被诉讼事项,所赋哑变量值按照如下规则进行赋值:赋予哑变量值为-1-1/2-1/3-.....-1/n,其中n表示企业违法违规或者被诉讼的事项。采用这种赋值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对事件影响的重叠作用。

资产安全目标是为了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本文从企业净资产的增长率、股东分红和企业纳税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资产安全目标,其中,股东分红和企业纳税额均取对数。

对上述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的二级变量,除哑变量外,都需要进行标准无量纲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标准化无量纲方法的公式如下:

yij= i∈[1,10]表示企业所在的行业;j∈[1,n]表示某个公司。

其中,xij表示公司j在行业i中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的分值;

xi=xij表示公司j所在行业i中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平均值;

yij表示公司j在行业i中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经过标准无量纲化的数值;

si=表示公司j所在行业i中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标准差。

在本文中,战略目标用Strategy表示,经营目标用Operation表示,报告目标用Reporting表示,合规目标用Compliance表示,资产安全目标用Asset_safe表示,内控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用ICI表示。

基于以上对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的设计,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的公式:

ICI=Strategy+Operation+Reporting+Compliance+Asset_safe

3.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本文借鉴Altman(2002)的Z_Score修正模型,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归为三种类型:危机,稳定和良好。#修正的Z指数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Z_score=0.717*X1+0.847*X2+3.107*X3+0.42*X4+0.998* 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票市价总额/负债帐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Z_score越大,财务风险越小。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不同企业的Z值,并通过经验性临界数据值判断企业所处的财务状况:当Z>2.9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赋予哑变量值2,即FD=2;当1.21

Pr(Financej?燮J)=?姿+?姿1ICIj,t+riControlij,t+wkIndustryk+?籽Year+?孜i,tJ=0,1,2

其中,因变量是企业的财务状况FD;自变量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ICI;控制变量,包括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Dual)、董事会规模(Broadsize)、高管持股比例(Owner_ceo)、高管薪酬(Pay_ceo)、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Lev)、主营业务增长率(Growth)、公司规模(Size)等八个变量。此外,还对行业(Industry)和年度(Year)进行了控制,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四、 实证结果和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对样本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看到,就公司样本来说,其样本期内企业的财务状况FD的均值(中位数)为0.929(1),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健康的总体水平较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ICI在-26.02到25.72之间,其均值(中位数)为0.945(0.678),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总体较低,所以,整体而言,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

2. 回归分析。表3第一列报告了全部样本的次序logit回归分析结果。模型的Pseudo R2为0.357 9,这表明次序logit模型对于我们的实证研究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回归分析(1)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ICI)与财务状况(FD)呈正相关关系,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越好,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低,支持本文的假说。此外,在控制变量中,高管持股比例与财务状况(FD)呈正相关,且在1%水平显著,这表明,高管持股比例越高,高管和股东的利益一致,降低了股东和管理层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状况(FD)负相关,且在1%水平显著,这说明财务杠杆的使用确实会带来财务风险的明显增加。另外本文采用次序probit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见表3第2列),结果与次序logit一致。

五、 研究结论

本文以《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转第118页)(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ERM)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的内部控制基本目标为视角,构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ICI);根据Altman(2002)的Z指数将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归为三种类型:危机,稳定和良好,以2008年~2011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次序logit回归(Ordered Logit Regression)模型检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降低了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内部控制在完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的结论丰富了有关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相关领域的文献,同时也为我国中小企业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提供实证证据。

参考文献:

1. Tseng, C.Internal control, enterprise ri- sk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ProQuest,2007.

2. 林斌,李万福,王林坚,舒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国外内部控制实证文献评述.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6-55.

3. 李万福,林斌,林东杰.内部控制能有效规避财务困境吗?.财经研究,2012,(1):124-134.

4. 林钟高,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财贸研究,2007,(2):129-134.

5. 骆良彬,王河流.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审计研究,2008,(6):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