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锻炼的建议

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1

【论文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1.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2.1 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2.1.1 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2.1.2 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1.3 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2.1.4 体育锻炼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2.2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3.2 建议

3.2.1 在社区中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参加体育锻炼。

3.2.2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每10万人口的社区单位最低体育设施条件与体育辅导员数量,从而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保证居民的体育锻炼。

3.2.3 体育锻炼与卫生预防紧密结合,防治兼备,使锻炼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水平和功能状态,保证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 白莉, 等. 体育健康实践与探索[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4.

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体质健康;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068-06

Effects of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or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GUO Wen,HUANG Yi-zhu,ZHU Y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i.e. whether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will produce effects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through the function of mediation of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s studied 1624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who were sampled from 8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una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in physical exercising or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2)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or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3)self target consistenc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4)self target consistence had a complete function of medi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initiative motives had a partial function of medi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the function of mediation of controlling motives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 sports psychology;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self target consistence;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积极参与身体锻炼能力的信念[1]。研究表明,在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中,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提高青少年女孩的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会增加她们参与正规身体锻炼活动的比率,并提高她们全面的身体锻炼水平[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参与锻炼的动机性准备状态、步行数和步行消耗热量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克服锻炼障碍自我效能感能解释28%的自愿参加身体锻炼的变异,表明提高克服锻炼障碍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加个体自愿参与身体锻炼的频率[4];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同伴支持与身体锻炼行为之间的缓冲变量[5]。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heldon和Elliot[6]提出了目标自我一致的概念,它是指个人所设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内在兴趣、价值观的整合程度,这些内在的兴趣、价值观就是“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操作定义为个体的自主性动机减去控制性动机的差值。根据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促进动机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越高,参与活动的动机也越高,反之则低。

体育锻炼参与度是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持续性、充分性的表现。研究表明,目标自我一致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在众多影响大学生锻炼参与的因素中,体育锻炼动机,特别是内在动机是推动其体育锻炼参与的主要源动力[7];自主性程度越高的动机对锻炼行为的预测力越强[8-9]。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凡是能满足人们能力需要的,让人产生成就感的社会事件,例如报酬、反馈、交流、免于受到贬低性评价等,都能够增强行为的内在动机;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对人们是否会做出某种行为的预测,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其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又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以及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3个因素的影响,3个因素共同决定行为意向和行为。根据认知评价理论、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我们认为,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的认知或主观态度变量(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可能通过目标有关的变量(目标自我一致)对行为变量(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

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关系和目标自我一致的作用。这能进一步拓展自我效能感理论,并能有效地诠释我国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是指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严重影响其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问题,包括肺活量低、速度慢、力量弱、肥胖、龋齿、近视和高血压等。本研究按照下面程序来选择研究对象:

首先,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操作性定义,结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7]8号)以及对大学生的访谈,根据下面标准选择被试者:(1)身高标准体重指标:选择“营养不良(50分)”和“肥胖(50分)”;(2)800 m\引体向上(针对男生)、仰卧起坐(针对女生)、50 m、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方面,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0~50分,不及格),以这些指标高低得分两端各27%,分成高分组(27%),中间组(46%),低分组(27%),选择中间组和低分组(10~30分);(3)血压指标方面,选择“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4)龋齿指标方面,按照2000年中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方案》中有关龋病的调查标准;(5)近视指标方面,选择屈光度>-3.00,病程>3.00年。

其次,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上述指标,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湖南8所高校1~4年级学生各2 000名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然后根据有一项以上的指标符合筛选标准,进行被试者筛选,共筛选出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大学生共1 832人,占总人数的22.90%。

最后,对筛选出来的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1 8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832份,回收有效问卷1 624份,有效率为88.65%。研究对象中,男生808人(49.75%),女生793人(48.83%),缺失23人(1.42%);大一505人(31.10%),大二434人(26.72%),大三381人(23.46%),大四287人(17.67%),缺失17人(1.05%)。

1.2测量工具

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Wu、Ronis和Pender[10]编制的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问卷,单维,13项目;采用李克特7点问卷,从1(根本不相信)到7(非常相信)。Wu,Ronis和Pender采用Cronbach[11]提出的α系数作为信度测定指标,对台湾地区青少年的测试结果表明,问卷的α系数为0.8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4.495,RMSEA=0.06,GFI=0.96,AGFI=0.94,NFI=0.93,CFI=0.95,TLI=0.93。在本研究的测试中,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问卷的α系数为0.904。

2)目标自我一致问卷。

采用Sheldon和Elliot等[6,12]编制的测量程序进行问卷编制。问卷编制的步骤如下:首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让被试者列举最近60 d内6个体质健康有关的目标。其中,每个目标对应4种类型的动机,被试者依次在各目标对应的4种动机上进行评分:外部动机、内摄性动机,称为控制性动机;认同性动机和内部动机,称为自主性动机。在访谈基础上,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4个条目作为修订后的问卷条目,分别代表了4种动机。为了更形象说明每个条目的含义,每个条目后都附加了相应的事例以形象说明。问卷采用利克特7点问卷,从1(完全不是这个原因)到7(完全是这个原因)。

按照Judge和Bono[13]的做法,我们将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视为两个不同的分数,目标自我一致变量的得分为6个目标的自主性动机得分减去控制性动机得分。为了避免合并分数时出现信息丢失的问题,分别对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和目标自我一致性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将控制性动机的2个项目(外部动机和内摄性动机)反向计分后,计算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的α系数,分别为0.889和0.831。

3)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

采用自编《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问卷,7项目: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大约时间、体育活动频率、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以及预计未来6个月内体育活动频率。在本研究的测试中,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可解释总变异的60.026%;问卷的α系数为0.88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df=4.930,RMSEA=0.049,GFI=0.988,AGFI=0.976,NFI=0.987,CFI=0.989,TLI=0.984。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变量的相关性

表1表明,除控制性动机与体育锻炼参与度相关性在0.05水平外,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各因素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相关(P

2.2回归分析

首先,以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分别与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能预测目标自我一致11.9%的变异量(校正R2=0.119),β系数为0.346(P

其次,以目标自我一致的2维度为自变量,以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控制性动机和自主性动机能联合预测体育锻炼参与度9.4%的变异量(校正R2=0.094),其中自主性动机的β系数为0.307(P0.05)。这表明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2.3中介作用分析

根据Baron和Kenny[14]研究认为,进行中介作用分析之前必须先确定几个前提条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且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这样才能进一步分析中介效应。2.2节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和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的影响(P

根据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14]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理论,采用χ2/df、RMSEA、GFI、AGFI、NFI和TLI拟合指数来衡量模型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χ2/df

为了进一步研究目标自我一致的中介效应,考察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自我一致哪些维度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我们对控制性动机和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χ2/df

3讨论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所倚重的人才,其健康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6]。只有在了解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锻炼心理与行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因此,本研究对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和体育锻炼参与度3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本上验证了最初的假设。

3.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的影响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目标自我一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由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对自己参与并坚持一定强度、一定时间的身体锻炼的能力的信念,这种能力信念会促使他们形成目标自我一致。而且,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17]。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行为努力和坚持的程度就越强。相反,对自我能力感到怀疑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面对困难时,常感到焦虑,减弱其努力程度,降低自己的标准。因此,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会对自己参与并坚持一定强度、一定时间身体锻炼能力的信念形成客观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形成目标自我一致。

3.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18]、“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可以用来有效预测运动持久性”[19]、“有较高自我效能的个体更能克服困难而参与体育锻炼”[20]的观点相一致。这是由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自卑感主要来自于对自己身体耐力、身体灵活性、身体外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维护自尊也是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为了寻求自我、表现自我,面对身体锻炼的各种苦难和阻碍时,形成参与一定的身体锻炼活动的能力信念,进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也就是说,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一旦被很强的建立起来,就具有较强的泛化作用,进而影响他们体育锻炼参与度。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应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结,提高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信念,提高他们的愉悦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3.3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

目标是行为最直接的动力[21]。个体的目标自我一致得分越高(自主性动机主导),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越能体现出较多的努力,相应地,也越容易达成目标,在此过程中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和满意感[6,22]。研究表明,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自主性动机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所设定的体质健康目标来源于自己的兴趣、体育价值观、体育爱好或者是对目标本身发自内心的认同,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动机,为“自我”所驱动,促使他们首先设置中等和容易的目标,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较多的有关体育锻炼的积极情绪和满意感,进而提高他们体育锻炼参与度。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让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富有意义、富有挑战,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目标自我一致,将是促进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3.4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这与“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23]、“自我效能感是锻炼行为非常有效的预测变量”[24]、“自我效能通过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等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机制”[25]的观点相一致。而且,研究也表明,自主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是由于“对自己拥有积极评价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自我一致的目标,并从这些目标中得到快乐”[12]。目标自我一致较高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自主动机的形成,更多的取决于其自身对参与并坚持一定强度、时间的身体锻炼能力的信念认同而整合形成的认同性动机,从而促使他们为改善对自己的相貌、体格、体能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而积极参与锻炼。相反,如果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自标自我一致的程度较低,则表明体他们所设定的目标更多来源于外界的压力或自己的负性情绪,而非“自我”,他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动机。具有控制性动机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随着外界对他们的身体评价压力减轻或他们对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适应性,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因而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积极、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这对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Motl R W,Dishman R K,Trost S G.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of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social-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olescent girls[J]. Preventive Medicine,2000,31(5):584-594.

[2] Barr-Anderson D J,Young D R,Sallis J F. Struct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in middle-school girls[J]. Preventive Medicine,2007,44(5):414-409.

[3] Clarke K K,Freeland-Graves J,Klohe-Lehman D M. Promo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low-income mothers using pedometer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7,107(6):962-967.

[4] Annesi J J. Relations of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with frequency of self-selected physical activity in preadolescents:implications for after-school care programming[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6,61(4):515-520.

[5] Lubans D R,Sylva K. Mediators of change following a senior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09,21(1):134-140.

[6] Sheldon K M,Elliott A J. Goal striving,need satisfaction and longitudinal well-being:the self-concordance mode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6(3):482-497.

[7] 季浏,张力为,姚家新. 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95.

[8] Wilson P M,Rodgers W M,Fraser S N,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ercise regulations and motivational consequences in university student s[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4,75(1):81-91.

[9] Edmunds J,Ntoumanis N,Duda J L. A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the exercise domain[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6,36(9):2240-2265.

[10] Wu T Y,Ronis D L,Pender N. Development of questionnaires to measure physical activity cognitions among Taiwanese adolescents[J]. Preventive Medicine,2002,35(1):54-64.

[11] Cronbach L J. 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J]. Psychometrika,1951,16(3):297-334.

[12] Sheldon K M,Elliot A J. Not all personal goals are personal:comparing autonomous and controlled reasons as predictors of effort and attainment[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5):546-557.

[13] Judge T A,Bono J E. Self-concordance at work: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5):554-571.

[14] Baron R M,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5]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4-165.

[16] 王景贤,于春艳.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17] Bandura A,Cervone D. Self-evaluative and Self-efficacy mechanisms governing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goal systems[J]. Journal of 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5(5):1017-1028.

[18] Cerin E,Leslie E. How socio-economic status contributes to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8,66(12):2596-2609.

[19] Malherbe D G,Steel H R,Theron W H. The contribution of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in the predication of exercise adherence[J]. South Africa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Sport,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2003,25(1):71-82.

[20] McAuley E,Jacohson L. Self-efficacy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in sedentaryfemales[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2005(3):185-191.

[21] Locke E A,Frederick E,Lee C,et al. Effect of Self-efficacy,goal,and Task Strategies on Task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69(2):241-251.

[22] Sheldon K M,Kasser T. Pursuing personal goals:Skills enable progress,but not all progress is beneficial[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12):1319-1331.

[23] Bandura A.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2,37(2):122-147.

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3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不是死的教条。她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职高的学生普遍在语文的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尤其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有很大的缺陷。要弥补这些不足主要靠老师想办法积极应对。而思维懒惰.学习积极性不足是学生的通病。因此教师要从思维锻炼.提高积极性做起,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力和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抓起,注重思维锻炼的方式方法,把学生放到主置上去;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创造性思维。

在多年职高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旁征博引.但即使教师是满腹经纶也未必奏效。而学生对一些稍加阅读就能够归纳的问题。却依然无动于衷。

我想这种尴尬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其中少不了学生懒于思索。而人怕的就是没有思想,缺乏思考的习惯怎谈学习效率?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首要任务。要承担起这一任务,教师首先要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唯教参是从。教师要读懂每篇文章,要钻研教材的精神。纵观当前,各种理论纷至沓来,很少有人能够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好好研读教材。而没有深究教材,再好的理论只能是空架子。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想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包括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策略必须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发展,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具体可分为两部分进行:

1.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人,让导人起到影响全局、辐射全课堂的作用。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精彩的导语——《长亭送别》的导语:“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追求的一生,大多数人要四处漂泊,不断登上新征程,往往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别离情从古唱到今,无论是‘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惆怅.还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在众多的别离情里,最令人牵挂的、最难分难舍的却还是恋人。……”这样的导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进人自主的探究学习阶段。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教学策划的总设计师,指导他们怎么样找资料,怎样分工,等等,当好学生学习行为的教练员。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咨询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2.疑点点拨.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足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都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集中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老师不必急于解答.只要综合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就可以。合作探究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我在教学《致橡树》时,抓住“攀缘”“痴情”,让学生好好体会。难道“攀缘”本身错了吗?这里错不在于攀缘,主要的错是在“攀缘”之后还要“炫耀”自己。一方对另一方痴情不好吗?不好的是“重复单调的歌曲”。于是我告诉学生,别以为好懂就简单地以为自己读懂了,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能力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上,创造性思维从他们内在因素来看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训练中要全面抓好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而思维的落实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侧重形象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则可侧重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可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扩散性思维能突破现有知识圈,克服固定性的思维障碍。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综合利用以上几种思维方式能够有助于开阔思维,找到更多的源头活水。总之,一旦良好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形成了.学生就会有不竭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问题的设计

无论老师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不能忘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可能真正融人课堂。积极开动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很多老师都做了很多尝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恐怕则是课堂形式的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确实是摆脱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状态,但他们又都陷人了另一种形式:课堂只限于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上来,则由老师代答,更有甚者大发雷霆,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其实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考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同学积极思考,不至于认为与他无关。如果连续几个学生都不会.那就是这个问题本身不适合他们回答,或者是教师的点拨不到位。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适当考虑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中有所领悟。

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天峨县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51-01

随着奥运精神的传播,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居民的余暇时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而且锻炼的方式和项目也变得多样化。本文通过对本县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做调查研究,了解本县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意识情况及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等因素,并提出问题和对策,为今后本县居民开展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参考。

1.天峨县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1.1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特征。调查显示,本县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是女性(52.01%)略高男性(47.2%)。其可能是女性比男性寿命长,也可能与我国退休制度女性比男性提前5年,中老年人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所造成的。性别的差异使得居民在锻炼项目上有不同,男性居民选择有一定对抗性、竞技性的球类项目,女性选择健美操、舞蹈等运动量和强度较小的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离退休人员占49.8%,单位职工占16.9%,学生占33.3%。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青少年人群主要受到学校体育的影响,参加锻炼的机会多,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来促进身体发育成长。中年人群处在工作家庭比较稳定的时期,工作压力大和家务繁琐,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离退休老年人员中,经济状况稳定,闲暇时间多,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使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有较高的积极性。

1.2 体育锻炼的目的。从总体看本县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兴趣爱好和消除疾病,有部分人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舒缓减压、消遣娱乐等,因此不同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会把预防疾病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舒缓减压、消遣娱乐。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健康、改善自己的形象及促进人际交往。

1.3 体育锻炼的场所。调查统计显示,居民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比例为公园广场及街道占39.9%,公共体育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占17.6%。经观察,晨练者大多利用龙滩公园路段、枧石山森林公园景区大道进行锻炼。从环境方面来看,本县的绿化及风景园林建设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说明优良的环境能给居民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影响了居民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

1.4 体育锻炼的形式。从观察统计来看,居民的体育锻炼大多是自发组织的,相对来说老年人喜欢成群进行体育锻炼;中青少年主要是结伴进行体育锻炼。

1.5 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情况。本县居民体育锻炼的项目参与人数比较多的有舞蹈、游泳、气排球、门球、乒乓球、篮球等。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也不同。本县有一红水河,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会选择游泳作为锻炼身体和消遣娱乐的手段。本县单位及部分学校都有较好的场地设施,所以球类运动在本县开展的比较好。晨练者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喜欢成群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项目主要是舞蹈、武术、门球。可以看出运动项目的便捷程度越高,被选择的机会越大。

1.6 体育锻炼的强度和时间。调查显示,本县居民每次锻炼在30分钟~60分钟者最多,占50.2%,其次为60分钟者以上者,占37.6%,不足30分钟者占12.2%。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为:每周3次以上者最多,其次为3次者, 3次以下者占16.8%。

以上数据表明,本县体育人口的比例较高,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中仍有12.2%的居民在体育锻炼时间上达不到体育人口的要求。据观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为老年人和青少年占多数,说明本县有一部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不够。据调查,大部分青少年人群选择锻炼的时间为下午5:00至6:30,这主要是受到学校课程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影响;中年人选择锻炼的时间为晚上7:00至9:00,一般在晚饭后出来活动,这是由于下班后家务繁忙;大部分老年人选择晨练比较多,这是由于老年人生活有规律。

2.天峨县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2.1 体育锻炼的价值观。体育锻炼的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衡量与评价体育的根本观点,它涉及人们对体育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评价。根据对本县居民为何选择体育锻炼的原因中:选择增进健康的占73.8%、提高修养的占42.7%、调节情绪占22.1%、促进人际交往占16.1%。从本县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价值观来看,大部分人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但从观察来看,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很少,一般是心血来潮坚持一个星期或半个月,甚至有些人在生病后才开始锻炼身体。

2.2 对健康和自身身体状况的认识。保证充足睡眠、生活有规律、参加体育活动、注意饮食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本次调查中该县居民对健康重视程度情况数据与全国居民水平对比,本县的选中略率低于全国水平,说明本县居民健康意识还是正确的,但是对健康的重视还有待加强。

3. 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3.1 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本县部分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繁忙,家务繁重,这说明人们的体育价值观还有待提高。

3.2 场地器材缺乏。天峨县有不少的体育场地,但大部分场地都是陈旧的,影响了体育锻炼者的兴趣,公园广场也非常窄小,从而制约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3.3 体育锻炼缺乏科学的指导。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比较盲目,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健身项目,对运动负荷、运动时间等问题不了解,在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性,锻炼的安全性很差。

4.结论与建议

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暑期体育;特征

1 前言

暑期是学生可支配时间最多的一个时间段,在此期间,学生可以采用各种身体练习和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丰富日常生活。同时,暑期体育锻炼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此,详细了解学生在暑期体育情况,认识暑期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对于校内体育教学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标准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烟台海阳市高中生暑期体育活动特征

2.1在体育观和体育锻炼态度略显消极

在体育锻炼观上,大部分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健康、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促进人际关系,这说明福州市高中生已经树立了正确的体育锻炼观。但是,也不乏其中个别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持否定的看法。在福州市高中生暑期体育锻炼态度选择中,总体上讲还是比较积极的,对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意向也比较强烈。同时,男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要好于女生,来自城市的学生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因此,应适当加强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及女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使其形成积极体育情感,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暑期体育活动。

2.2健身内容选择上比较单一

在暑期体育锻炼内容及形式选择上,跑步是大多数高中生会参加暑期体育活动的首选项目。跑步这项运动虽然相对其他项目比较枯燥,但是它可操作性强,对场地要求也不高,易于实行,而且技术动作简单,健身效果极佳。除此之外,就是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在锻炼方式选择上,福州市高中生暑期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呈现多元化,主要是集中在与同学朋友自发结伴活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参加体育俱乐部这三种形式。

2.3健身强度和频率的选择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

在暑期体育锻炼频率及强度调查上,福州市高中生暑期体育锻炼的频率为每周一次的占最多为66.1%,这与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去锻炼,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也不想在体育活动上浪费时间有着极大的关系。这种思想不利于福州市高中生暑期体育锻炼活动的普及和推广,学生们不改变这种消极的体育观念,暑期体育开展的开展。在时间和强度控制中,可以发现福州市高中生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以30-60分钟居多,这说明福州市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们对于时间的把握还是比较合理的,这为更好地开展高中暑期体育工作提供了条件。同时,福州市高中生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强度大都处于中等强度,这符合体育活动的健身要求,说明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能够满足福州市高中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

2.4初具健康的健身动机理念

在体育锻炼动机选择中,以“强身健体”的动机选择较强。说明当下高中生已经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增强体质和身体健康,还有一些学生已经超越体育对于人体生理价值层面的局限,认识到了体育在消遣娱乐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这说明福州市高中生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念己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3 建议

3.1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知识的教育

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知识的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使学生明晰体育在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各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领域教材,综合考虑学生身心、运动能力、运动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传授适宜中学生运动特点的运动项目。比如在调查中,发现福州市高中生在暑期多以“跑步”为主要的锻炼方式,在具体的课堂中,就要详细介绍相关健身跑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健身观。

3.2 注重新兴体育项目的传授

在调查中发现,福州市高中暑期运动项目的选择,多集中在一些传统项目上,比如: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这些项目的选择固然有其存在的原因所在,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多元健身形式的形成。鉴于此,笔者建议注重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传授,比如在体育课中可以向学生传授街舞、轮滑、健身操等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一来新颖,二来对场地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便于项目的拓展,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

3.3增强体育锻炼相关的理论教学

增强体育锻炼相关的理论教学,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着重介绍与体育人口相关的知识阐述,使学生明晰体育人口界定标准,进而用以衡量自己的锻炼程度和质量。有了标准概念,学生才明白科学健身的道理源泉,为今后的持久锻炼提供借鉴。第二,在运动增强的同时,运动处方、运动恢复和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也是必不可少,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讲,让他们明白强健的体魄来自于科学的锻炼,避免盲目锻炼尤为重要。

3.4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笔者建议,社会各层面为了青少年的健康体质着想要做出更多的无私支持。首先,当地政府重视当地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保证大众健身项目活动场所足够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增设几处新型运动项目的场地设施的建设,保证体育健身项目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在放假之后,校园就不允许外人进入,即使学生进去借用场地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不允许的。鉴于此,笔者建议学校要放宽开放尺度,在加强校园场地设施管理的前提下,倡导场地有偿使用,制定严格租凭协议,提高校园场地的利用率。最后,就是各健身俱乐部要抓住暑期学生体育消费热的机遇,积极开展群体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为福州市高中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83-01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高校对于学生来说,是接受在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于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也是对学校的素质教育的一种完善。

一、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特点以及形成规律

(一)定义

在我国,对体育锻炼习惯有明确判定指标,即每人每星期参加三次或者是三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三十分钟以上的行为就可以称为是体育锻炼习惯。

(二)特点

1、后天性,也就是说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一系列的长时间行为的一种养成,这种行为具有高度的自动化与生活化。

2、稳定性,也就是说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稳定的体育锻炼内容与体育锻炼方式,要保证每星期锻炼的时间与次数。

3、指向性,也就是说每个人对于自身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都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对体育锻炼有着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性。

(三)形成规律

从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形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也需要一定的阶段,从被体育锻炼吸引到活动意识的形成,再到产生体育锻炼的欲求,再到形成动机,最后到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我们可以将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一般规律这样概括:第一,其形成过程是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也就是说体育锻炼习惯的引起是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随着过程的逐步发展,锻炼行为的主体从中获得了良好的体验与感受,并且逐步转化为内部动机,从而形成了对体育锻炼的内部控制。第二,其形成过程是行为自动化逐步加强的过程,也就是说,可能在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是需要靠意志力来坚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要意志力就可以自觉维持行为的持续进行。第三,其形成的过程是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不稳定的,这就需要不断重复加强稳定性,最后成为稳定的、自觉的行为习惯。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健康因素。根据相关的调查,健康状况不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只有个别的学生因为健康状况不佳而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相对于很多女大学生而言,改变体型的愿望是她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之一。

2、性别因素。据有关调查的数据表明,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女大学生,男女学生之间体育锻炼习惯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与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

3、兴趣因素。很多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没有很大的兴趣,而兴趣又是积极参与的主导因素,是对某事物进行探索与认知的一种心理倾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越浓厚越容易形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4、遗传因素。对于每个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是大不相同的,像运动能力、身高体重等,这些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特征,也就有参与不同体育项目的优劣之势的区别,所以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是影响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一个因素。

5、认识因素。这里所说的认识,是指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因素,而认知因素对于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个人对其行文的认知程度与方式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虽然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大部分,虽然能够对其有认知,但是却没有形成行为能力。

(二)外界因素

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的缺乏;或者是大学体育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疏于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形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因素。

三、对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建议

(一)学校要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比如说充足的体育锻炼场地与地狱锻炼设施,增加学生培养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客观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基础;加强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只有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参与,才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比如可以增加一些体育比赛项目,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三)学校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因为仅仅只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不够的,高校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适当干预,可以对大学生的一些体育活动采取强制性措施,比如对大学生的体育课程采取强制性,从客观上要求那些不积极参与的同学。

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最主要是学生主观上不积极,当然也有部分外界的影响因素,所以高校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措施,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相关介绍,并论述了影响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与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一些建议,加强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可以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段艳平,刘立凡,韦晓娜.一项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的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

[2]李建国.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3).

[3]任立峰,郝云鹏,刘烁.论如何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