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1
建筑业能源消耗较大,而且各种建材在制造和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液、废渣,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大量的科研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投入绿色建筑的研究与设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针对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可以为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1绿色建筑特性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在设计、施工、使用运营阶段都能够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生态性、安全舒适性、先进性等特点。(1)绿色建筑具有生态性的特点,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做到因地制宜,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尽量选用可再生可回收材料作为建筑用材。(2)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各个方面都应该考虑人们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避免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易发生地段建造,选择的建筑用材也因符合人体健康的要求,建筑本身以及周围环境都能给人带来愉悦感,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3)绿色建筑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智能化自动化兼备,拥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从而在减少污染,降低投资以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
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原则
(1)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们建造舒适度较高的建筑物。
(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时应遵循节约能源的原则,作为耗能大户,建筑业给环境污染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时应选择低能耗的工艺和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保护环境。
(3)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时应遵循经济性原则,进行设计时,不可盲目追求宏大和华丽,应该根据建筑当地特点和自身条件,选择成本适宜且环保效果良好的方案。
3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1)节约用地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众多,人均用地十分有限,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结合规划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布置建筑物走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节约能源和材料
绿色建筑要做好能源和材料节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体型设计
建筑节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跟其体型息息相关。在相同容积的前提下,表面积较大的建筑保温效果较差,夏天室内温度提升较快,冬天则相反,因此需要通过采用制冷或者采暖手段解决室内舒适度的问题。因此,从建筑体型设计上节能的重要措施就是设计出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较小的建筑,大多数高层建筑符合这一要求,因此条件具备时,可多建造高层建筑,不但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降低能耗。
②维护结构设计
为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维护结构可以采用隔热较好的保温材料和真空玻璃来减少能源消耗;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日照特点,设置合适的外遮阳结构,该结构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可以有效的遮挡阳光,减少空调消耗,在冬季寒冷时期,又不影响采光取暖的要求。另外,地面楼板也应考虑热阻断设置。总之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维护结构应尽量做到隔热保温以满足降低能耗的要求。
③节水设计
绿色建筑中应设置合理科学的节水器具,并通过完善的给排水系统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用途设置水表,合理的利用管网压力,积极开发水循环系统,生活废水合理排放,无污染的废弃水可引流灌溉园林绿地。
4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建筑业业迅猛发展,但建筑业能源消耗较大,而且各种建材在制造和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液、废渣,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土木工程师的青睐,大量的科研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投入绿色建筑的研究与设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生态性、安全舒适性、先进性方面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节地、节能、节水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要点,旨在指导实践,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想和方法。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断增高,我国绿色建筑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大,绿色建筑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雪平.浅议绿色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10):21~24.
[2]童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3):29~31.
[3]李献军.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原则及体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523.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2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二、总结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校园建筑;绿色生态;设计
校园建筑是一类具有特殊作用的建筑,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服务,在现代的学校建筑中增加了校园建筑的生态文化内涵。这既是校园发展不断完善的需要,创建和谐的校园生态体系,又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培养社会大众的能源节约意识。在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中,应该追求独特的校园个性、生态良好的环境、优美的风景以及文化韵味浓厚的建筑风格等,还需要该适当的追求有地域特色、优美、生态良好、文化韵味丰厚的建筑风格。
1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1基本概念
绿色生态校园的设计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人、校园建筑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创造出能源高效利用且及工作、学习、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把学校当做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创建合理的空间布局,预留充足的绿地,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实现能源的循环转换,使校园建筑从建设到运行的过程中达到节省能源、高效率和无污染。
1.2主要特征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和学校的文化和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在生态校园建设中要以人为本,达到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结合学校的文化底蕴,使得校园的建筑能够和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一个宁静、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所。在实用的功能上使得各项审美功能得到实现;另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即宜人的温度、洁净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能长效灵活使用的教室、宿舍等)。
2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1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资源的充分利用
如何在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观念是每个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结合绿色生态的观念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还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效利用建筑资源,在绿色建筑观念中,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在实现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和谐度,结合现代低碳行动的观念,设计出既美观又符合环境标准的建筑,将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展开。
2.2建筑设计如何做到节能和消耗要重点考虑
绿色生态校园是新兴的一个概念,在这种建筑设计中,“绿色”的理念一定要确保融入到建筑中的每一个细节,结合绿色生态校园的观念。为了避免由于建筑设计不合理给学校师生带来影响,也需要考虑绿色生态校园的设计规划和建筑在校园中的布局。设计人员是严格按照标准的设计规范来完成校园的建筑设计,尤其是教学楼的设计,这个考虑的比较多,尤其是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还有校园各个建筑的布局,还包括很多基础性建筑设施都要与绿色生态校园的规划相一致,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把绿色建筑观注入到每一个子系统中,使得绿色建筑设计切实可行,从而使整个系统可以高效运行。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考虑到节能降耗。
2.3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以绿色观为准则的校园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校园环境,尤其是教学环境,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手法。在建筑设计中,要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在教学楼的设计中,选择节能型的建筑材料,还要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以便达到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和通风效果,在设计中实现冬暖夏凉,从而减低能源的损耗。另外,还要选择所在地区的建筑材料,在设计手法中,在创新的基础上,还要有效利用资源。避免在校园的建筑中有太多的人工制造,要多保留自然的生态环境,这样有助于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生态校园在功能区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3.1绿色生态校园的教学用房设计
校园中的教学用房主要是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等辅助用房,是校园建筑中的重点。在处理手法上尽量注意到主轴线上空间的层次感,在主轴线两侧的建筑物布置要灵活。在空间布局上要体现庄严性,但又要保证不失变化和活泼。由于教学楼的特殊使用性,对通风和采光具有较高的需求,可以通过将教学建筑朝向主导风向,以获得对风源和日照的最大利用,实现低能耗通风换气。教学楼的外窗设计需要结合国家的有关建筑节能标准,使教室内获得充足的采光也满足了保温需求,通过在窗口的上部安装水平的百叶可避免日照直射形成室内眩光。窗户的设计和玻璃材质的选择需要在采光、保温、遮阳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
3.2绿色生态校园的学生生活区设计
校园中学生的生活区是由宿舍楼、后勤管理中心、校医院以及服务型建筑构成的。在这些生活区的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在该区域可以设计供学生节假日聚会的公共空间,再种植上丰富的花草树木,为学生们节假日的聚会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场所。其中,宿舍楼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一方面,在宿舍楼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和舒适性,设计师可以考虑开辟林间空地,在空地上设计花坛、座椅、走廊等供学生学习、休息,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好的身体,还可以建设活动设施;另一方面,为了体现安全性和方便性,学生宿舍内有独立的卫生间,在宿舍楼中设立自习室、阅览室、洗衣房、凉衣区等。并且在该区域的建筑设计中,也可以采用楼宇综合布线装置、中央空调装置、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等智能楼宇管理系统,为了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些系统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安装。
3.3绿色生态校园的体育运动区设计
体育运动区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使体育运动区具有现代气息,并且能够满足师生的审美需求。一方面,可以在学校的体育活动区中建立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和乒乓球活动中心、文体中心等,以便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在体育场的四周种植一些高大的植物,在底层配上生命力顽强的花灌木,从而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以便达到一种视觉美。并且这些植物形成的绿荫,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下面乘凉,也可以减少噪音的扩散。
3.4行政办公区
h一所学校的院系设置比较复杂,因此,校级行政办公楼、各个院系的行政办公楼和信息楼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这个区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办公的需要,通常以常规内廓式布置为主,设计的景观、建筑应遵循简洁、严肃的原则,在周围可以设计小型喷泉、组合花坛和草坪。另外,在该区域附近设置地下停车场或者其他临时停车的场所也是必要的。为了使建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可以对主体建筑采用“呼吸”的表皮,比如热通道玻璃幕墙(双层动态节能幕墙)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其由外层幕墙、内层幕墙、遮阳装置、进风装置、出风装置组成,可以分为“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和“封闭式内循环体系“,这种热通道玻璃幕墙和传统的单层玻璃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在制冷时可节约能源38%~60%,在取暖时可节约能源42%~52%。在两层玻璃中间装入的遮阳系统可以形成多功能的复合表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办公楼智能化系统离不开通信智能化系统,而办公楼的通信自动化对学校的办公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楼内和楼外的通信枢纽。主要有IBMS硬件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一卡通平台(教务办公系统)和软件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办公应用系统)等系统组成。
4结束语
在建设绿色生态校园时,应该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降低环境负荷为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应该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来进行合理设计,始终把人性化、个性化等原则放在首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把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考虑在内,使得设计和环境相融合。设计手段也应该灵活,结合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创新,以不同区域的特征和终点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施工方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生态校园建设的目标,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岭,张少伟.案例分析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1(2):101-103.
[2]王一凡.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设计实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S1):31-33.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综合
1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综合
绿色建筑技术当中最为关键的是最大限度上促使自然资源与环境得到有效的运用,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实现。可以说,绿色建筑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存在非常紧密联系性,通常情况下,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综合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具体体现。
1.1地域环境对绿色建筑技术的作用
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技术,它的形成会受到来自外界社会经济因素、地区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市场化经济发展环境当中,在最短时间内,市场主体怎样能够更好地接受来自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重点在于此项科学技术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为此,经济性成为绿色建筑技术最需要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绿色建筑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上促使当地的自然条件得到充分的运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但促使工程造价大大降低,并且可形成独具地区特色的建筑文化,促使建筑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因受到来自当地自然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往的传统建筑所具备的地域性特征更为显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历史潮流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文化的继承性特征则赋予了建筑物的地域性特征。
1.2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
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中分析,绿色建筑并不只是单一的高新技术产物,其包含着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对环境有益的材料,所以其实用区域是非常大的,无论在城市或是郊区都是可以顺利实现的,能够为人们创造优质的生活氛围及生产条件。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对地域建筑理论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柯里亚分析:建筑设计需注重概念性与象征性,在掌握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前提下,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站在印度当地气候客观状况的角度,柯里亚获得了印度建筑所需具备的良好隔热与通风性能,所以,在选用建筑材料上需要注重的问题是:房间与庭院的有效组合,需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基本通风性能。其中“管式住宅”理论是柯里亚最为著名的一种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当中运用烟囱的拔风基本原理,把建筑设计划分为夏季形式、冬季形式,夏季形式是将最大限度上缩减太阳辐射为基本前提,将三角形剖面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形式,减少开口;冬季方式是将倒三角形作为剖面,最大限度上得到太阳的照射。柯里亚建筑设计运用的混凝土、砂石、砖数量是非常大的,此与印度的气候条件相吻合,促使建筑工程造价得到较为显著的降低,促使整体的建筑性能得到十分显著的提高。
2绿色建筑技术中地域性原则的应用
2.1建筑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应对性措施
(1)地域性绿色建筑具备稳定性的长久风格。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气候状况入手,继承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及精神特质,与此同时,发扬传统建筑的成功经验,促使整体的绿色建筑技术独具魅力。(2)地域性绿色建筑需具备适用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地域性绿色建筑,从本地区的交通经济、政治情况各方面因素入手,逐渐发展成朴素的世界观,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这样,可再生物质的应用降低了对各类能源的损耗,达到绿色建筑的经济可持续性。(3)绿色建筑技术对地形地势要因势利导。通常优秀的地域性绿色建筑一般是按照各地区地形地貌的不同,为能够不对良田进行占有,确保整个生态、水土资源的平衡状态,要因地就势,逐渐形成丰富多样化的空间状态。
2.2细部表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地域性
建筑细部特别是一些非常关键的建筑结构细部,通常需要利用门窗等关键部件展现出地域性文化的具体特征及基本性能,同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地域文化的显著特点。绿色建筑墙面的构建属于一种建筑语言,承载着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准与社会文化,向人们传输了地域性的精神信息。
2.3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应用来表达绿色建筑技术的地域性
地域性绿色建筑的形成来自各地区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状态、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创建的建筑,建筑材料是源于当地,通过不断地发展逐渐演变为地域性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构成单元。建筑材料逐渐受到地域性文化的不断影响,与此同时,绿色建筑技术也会对地域性文化带来不同程度的作用,各建筑材料所具备的质感、色彩、透明度等都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被人们赋予了多样化的文化内涵。
2.4坚持地域性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1)选址绿色建筑选址是采用建筑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建筑选址上一定要严格按照“争取日照避风建宅”这一基本准则,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需要综合本地的地形地貌、城市主导风向等对建筑物做出科学合理的布局设置。(2)朝向在南方比较炎热的地区,建筑物的朝向需要保持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小于45°的朝向上,这样才能够促使建筑物内在炎热的夏季得到穿堂风;北方寒冷地区,冬天为了能够促使整个建筑物起到防寒的功效。为了避免大损耗室内较多的温度,为此需要把屋子的朝向定于北部偏东60°到南偏西60°的区域。(3)窗户节能措施在整个维护结构当中,窗户是非常关键的构成单元,是进行热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可以促使能耗得到有效地降低,促使使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建筑技术节能措施包含:夏季空调制冷的过程当中,外窗玻璃的辐射获得热量将会成为空调冷负荷的关键部分,为此需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到寒冷冬季受到室内外温度差异性显著的影响,窗框的气密性较差,从而会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出,此时则需选择密封性的双层玻璃,以达到保温的目的。(4)建筑形体设计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当中,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是绿色建筑地域性特征的内在展现。建筑形体与室内空间热能损耗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建筑热工性能作为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过程中对建筑形体系数进行有效的合理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综合引发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地形状况非常复杂且气候多样化的国家,在建筑文化的表现上亦是如此。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历史长河当中,怎样把与每个地区当地的地域性科学技术广泛的传播,则需针对各个地区的地域经济客观状况、自然情况、生活生产方式、地方文化及建设资金、建筑资源及材料的可利用情况开展系统化的浅析,把握好每个地域的建筑文化特征,对自然资源、材料做出科学合理的利用,在尊重不同民族、地域性文化的前提下,推动我国多样化建筑文化的快速发展。从柯里亚地域性建筑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我国建筑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需从我国目前建筑技术的具体状况入手,最大限度上促使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地域建筑技术得到技术的更新,做到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有效综合,注重各地区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自然-建筑-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渐发展独具中国地域性的建筑。
4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地域性特征,最大限度上运用各地自然资源就材料,逐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技术需要站在传统建筑技术基本前提下,综合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尊重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有效综合是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基本准求。在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柯里亚的地域性建筑基本理论带来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地形复杂的国家,各个国家及民族间的交流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地域性建筑文化,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在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前提下,综合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特征,做好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及科学保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朝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尹杨.四川地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8,(6):42-44.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光伏建筑一体化 节能
Abstract: At present, low-carbon lifestyle is advocated. And low-carbon buildings is the a considerable element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hich must be the mainstream of world architecture of 21st century. How to inject the low-carbon concept into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long-term task before architects. While the low-carbon buildings is rich in content, with different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th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use of clean energy, especially the solar energy must b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low-carbon buildings. In the long decades of using, reducing its carbon emissions, lowing the use of cost, contributing to energy saving are theimportant part of the low carbon buildings.
Key words: BIPV;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提出了”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即通过建筑物与光伏发电集成起来,使建筑物自身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资源产生电力。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其独有的优势必将成为低碳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基本概念,光伏建筑的优势以及光伏与建筑如何实现一体化这三个方面对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基本概念
太阳能光伏建筑发电是新世纪的一种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同时又是高科技在建筑中的创新应用。作为一名建筑师,大家应该了解它,熟悉它和运用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所有的传统能源(如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化石燃料)有诸多缺点。首先,他会对环境产生极其严重的污染;其次,温室效应也对环境有难以估量的影响;第三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传统能源可能会消失殆尽。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必须研究和发展无穷无尽的自然界清洁能源--太阳能。要想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给人们使用,必须通过产生光伏效应的装置-太阳能电池来实现太阳能的光电装换。在这里,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光伏
光伏就是光转变成电即光生伏特的意思。在光照条件下,光伏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材料两端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光伏效应。人们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光伏效应这种物理现象,但光伏的实际应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为使光伏获得广泛地应用,各国的科学家们仍在努力探索与提高。
1.2 光伏元件 、光伏板、光伏材料以及半导体是怎么分类的
太阳能电池本质上就是一个二级管,这种二级管具有光伏效应,能把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因此,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元件;一个太阳能电池就是一个小型发电机。为了增大功率输出,要把许多个太阳能电池连接起来,装配成一大块的太阳能电池板,简称光伏板;有一种材料,在低温下是绝缘体,但这种材质加入杂质得到能量或是加热时就变成导体,这种材料叫做半导体。现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都是由半导体组成的;用于太阳能的半导体材料有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三种形式。单晶体:整块晶片只有一个晶粒,晶粒内的原子有序的排列着,不存在晶粒边界,单晶体要求严格的精致技术。多晶体:多晶体的制备不要求那么严格的精致技术,一块晶片含有许多晶粒,晶粒之间存在边界,由于晶粒之间存在很大的电阻,晶粒边界会阻止电流流动。非晶体:原子结构没有长序,材料含有未饱和的或悬浮的键。非晶体材料不能用扩散的方法改变材料导电类型。但加入氢原子会使非晶体中一部分悬浮键饱和,改善材料的质量。
1.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从材料分,有硅太阳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铟镓磷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和碲化镉电池。从内部材料体型分,有大块晶片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从材料的晶体结构来分,有单晶太阳能电池,多晶太阳能电池和非晶太阳能电池。从内部和外部结构来分,有普通太阳能电池,聚光型太阳能电池和级联太阳能电池。
1.4 关于光伏一体化的建筑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阵列与建筑的维护结构相结合,并提供电力的建筑新形势。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目前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一些发达国家正将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近年来,国外推行在用电密集的城镇建筑物上安装光伏系统,并采用与公共电网并网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能发电量的最大比例。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优势
光伏并网发电和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是个标志性的进步。意味着光伏发电将由边远地区向城市过度,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度。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作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能源技术进入能源体系,其比例将越来越大并成为能源主体。
从建筑学,光伏技术和经济效应几方面看来,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节地:能有效利用建筑的屋顶,墙面,甚至雨棚,遮阳板,大大的解决了土地资源,这点在人口密集,土地昂贵的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2)节能:光伏系统不仅能提供电力,还能降低墙面与屋顶的内表面温度,从而降低了建筑物本身的能耗。
3)节约投资:建筑物光伏板既可以发电,又可以用作建筑的护材料,起了双重作用,因而减少了光伏系统成本的回收期。原地发电,原地用电,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节省电站送电网的投资。对于连网户用系统,光伏阵列所发电力即可供给本建筑使用,也可送入电网。
4)美观:建筑物光伏板可以提供创新方式改善建筑外观。采用光伏板作为建筑外立面的构成元素,展现建筑的高科技的美。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发展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s a necessary way of resource economiz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aste reduction and providing healthy living space for the people. This paper is tak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further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them.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1.引言
1.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建筑绿化措施,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和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2)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
(3)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1.2.1.国际发展史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的理念在国际上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生态学和建筑学综合研究之下所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能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使绿色建筑的理念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推陈出新,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德、英、法等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新热点。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正式确立“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成为兼顾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和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后的40多年以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各国先后成立了绿色建筑协会等组织,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同时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继续深化实践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1.2.2.国内发展史
“绿色建筑”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政策规定,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基础。2007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此后又相继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逐步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全速发展时期。
1.3.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历经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在近十五年,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然而我国目前的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总能耗的50%,物质原料消耗占全社会总量的50%以上,与建筑有关各种环境污染物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0%以上,建筑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
因此,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寻求可行之路,以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实现建筑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还能够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国的绿色建筑规模已超过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日渐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
然而,在我国绿色建筑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种相关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内涵的认识尚不够深入,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尚显缺乏,把“绿色建筑”等同于“建筑绿化”的片面理解比比皆是。甚至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专门针对豪华和高科技建筑打出绿色招牌,致使普通老百姓,甚至一些行业人员,把绿色建筑等同于贵族建筑。这种认识误区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阻碍着我国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2.2.相应法规体系和技术力量不够完善
在我国,绿色建筑相应政策法规的编制工作起步较晚,相应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对绿色建筑没有法律层面的要求,缺乏可操作的奖惩办法规范,难以对各方利益主体形成强制力。
此外,尽管部分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热情较高,但相当多的设计人员不熟悉绿色建筑设计,实践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也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很多绿色建筑的方案开始没有考虑成熟,后期再深入调整则难以实现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功能。
2.3.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非理性
国内现阶段很多项目是为评星级而做的绿色建筑,为了拿到相应奖项或分值,不惜代价使用高新科技,完全忽视建筑成本和功能,将一些并无实用价值的新技术不加区分地堆积在一个建筑里,走上了“为绿色而绿色”的极端误区。
此外,还有些项目过分依赖设备与技术系统来保证生活的舒适性和高水准,建筑设计中忽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在市场推广上难以打开局面。
2.4.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不够成熟
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国内节能技术、节能建材及产品还很不成熟,产业链存在着脱节的情况。绿色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品种类生产较少、规模较小,常常由于局部的短板效应,而造成整体建筑的效能下降,致使开发商缺乏尝试绿色建筑的兴趣。若大量采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必然导致绿色建筑造价更加昂贵,不利于应用推广。
3.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建筑从生产到消费的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包括政府、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应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等,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从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角度,通过在绿色建筑的理念推广、技术交流、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规范、引导、激励的作用,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1.加强宣传教育,深化绿色建筑理念
首先应该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普及绿色建筑知识,使绿色建筑的内涵进一步深入人心,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形成科学、健康的需求市场,以此刺激绿色建筑的发展。
其次应该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
3.2.引进先进技术,继承发扬传统特色
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密切跟踪研究国际绿色建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绿色建筑技术,汲取有益经验,推动市场融合,将有助于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此外,我们的前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建筑文明,其中包含了典型的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精髓,特别是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农村传统民居,成功实现了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的最佳利用,是零耗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如果能够将我国的农村传统民居和现代绿色建筑理念有效结合起来,将走出一条极具潜力的本土化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3.3.强化政策支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首先应继续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设立执法监督机构,为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应在制订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扶持机制,培育市场化融资能力,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榜样力量,积极引导市场,吸引投资以帮助绿色建筑的发展,形成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长效机制。
3.4.完善评估体系,积极倡导因地制宜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调研、切实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国情,针对各地气候、环境、资源、技术水平和法律法规等的不同情况来合理开发、有效实施。从根源上控制“为绿色而绿色”的伪绿色建筑存在空间,引导建筑设计者将绿色建筑设计放在整体地域中进行思考,在解决诸如污染物处理、水资源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等技术问题时深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
4.结论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绿色建筑正处于全速发展时期,尽管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在城乡建设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帮助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D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杨必江, 试析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3] 王慧齐,王智,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山西建筑,2009
[4] 李安宁, 试析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1)
[5] 周栓花, 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