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1
关键词:体育;素质;培养
当前社会存在无数的压力,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不仅要背着大大的书包在上学期间学习知识,还要不定期地参加各种辅导班,以至于包括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忽略了对身体素质的学习。因此,体育课程成为孩子们唯一的一种提高自身体质和强化身体健康的方法。
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并且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教育观念水平。当下的体育教育是延续并加强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使孩子们在学习体育过程中更加强化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道德规范和团队观念意识等营养成分。那么,如何增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就值得我们体育老师深入思考。
一、老师要规范体育课程的安排
对于小学生来讲,体育的授课传承只能依赖老师,老师在授课当中要确保孩子们喜欢体育,愿意学习体育知识,容易学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1.老师的课程要精心设计。在体育上课过程中,老师应活跃现场氛围,提升孩子们对学习体育的兴趣。老师可以首先演示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让孩子们一边观赏一边模仿,在模仿的时候老师要时时提醒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注意、需要更正。
2.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也有必要跟孩子们融合到一起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或者把孩子们分组来进行游戏,游戏规则由老师制定,并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老师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样既能让老师和小学生打成一片,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地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玩耍的伙伴,而不是表情严厉的老师。
3.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合理的辅助工具。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室使用投影机或者电视机播放一些儿童节目,小孩子都喜欢看电视,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我是不是也可以像电视里面的小朋友那样去跳舞、做操、玩游戏;当然也不能整节课都在看,在看一段时间的时候,老师应带领孩子们去操场让他们试着去表演刚才通过看电视学到的知识技能,这样不仅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增加孩子们对体育课的热爱度。
二、制订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体育课不能只是娱乐性的体育,不能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体育有自己本身存在的价值。学习体育既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放松心理压力的作用,还能为小学生的文化课起到实践教育、开发思维创造的作用。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讲课当中要跟学生讲清楚,要让他们用对待学习文化课的态度来学习体育课。老师要在上课之初就为小学生制订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让孩子们了解学习体育课的意义
目前社会压力日趋增大,很多学生包括有些老师和家长也认为文化课是重中之重,体育课是业余课程,属于课外活动,认为要想让孩子以后有前途可以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甚至于取消体育课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作为体育老师,当然也想让孩子们把文化课学好,也理解其他科目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心情,但是如果孩子们没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就算文化课学习再好也会对他们的将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作为体育老师来讲,在这方面必须要跟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多多沟通,让他们了解体育课对于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劳逸结合才能更加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能为他们学习文化课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才能让他们的未来更美好。
总之,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果说语文课是让孩子们识字、认知的语言科目,数学则是通过数据计算提升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那么,体育课就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门非常有必要学习的综合科目,体育课既增加了小学生对文化课的认知、理解,又增加了他们的实践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军.诌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
[2]曹炳山.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2
地处偏僻山区的农村学生,受地域、家庭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局限,相比视野开阔的城镇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差距越来越大。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使广大农村语文教师急需探讨的话题。我通过近十年的教学摸索,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始终做到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两点。
一、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互动式"。
(一)、预习发放指导
教师给学生们课前指引学习研究的路径,要认真指导学生预习,布置预习任务。预习内容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资料的搜集整理,还应有文本的阅读理解(课文整体感知、结构、主题、写作手法以及含义深刻句子的品味),文本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动脑思考。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主动接受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们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时,主要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搜集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了解鲁迅。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在文中勾画出7个生字和5个词语,并把注音和词义积累在预习本上。3、二读课文,找出闰土讲述的几件趣事,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4、再读课文,划出并体会含义深刻或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后,可以让小组讨论制定预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采取小组轮流对全班同学布置预习任务,从而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和任务进入自主预习环节,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和与之相关资料,探究、感悟、吸收、积累新知识,并记录整理学习笔记,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点问题进行圈点勾画加以梳理,准备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质疑。自主学习关键是预习时间的调配。精读课文或预习量大的课文,专门安排一节预习课;略读课文或预习量少的课文让学生课余时间完成。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教师要辅导学生养成如何整理笔记,如何梳理问题或疑点的习惯。这一环节的难点是预习结果的督促检查,教师可用随机抽查批改、小组长检查或小组交流检查等多种方法,努力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三)、课中交流展示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进入课堂后,教师或学生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接着进入展示环节。此环节首先按预习指导分组在课堂上通过黑板展示、多媒体展示或小组交流展示等方法把预习结果呈现给大家。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我分六个组进行展示:1、生字注音和多音字;2、词语解释和近反义词;3、鲁迅介绍;4、闰土讲述的四件趣事和闰土形象;5、含义深刻的句子;6、朗读课文。其次让展示同学或本组其他同学充当小老师角色,小教师设计问题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问题设计突出应考训练和分层训练,尤其利用简单题目关注学困生的展示,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如:《少年闰土》中学生设计的题目:给生字注音组词,给多音字注音;词语造句,写近反义词;四件趣事中"雪地捕鸟"文中哪几自然段讲述?闰土"见多识广"的特点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等等。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对知识内容进行评价、点拨和总结,来体现教师主导地位。最终达到同学间、师生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对疑点问题通过相互讨论辩解得到解决。交流结束后指导学生完善、修改自己读书笔记。
(四)、课后拓展提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练习册等复习资料进行强化训练,同时针对教材内容的感悟认识,还可以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或研究型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或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系统的梳理和写作练习(日记)等。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故乡》后,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性格的巨大反差,理解造成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或学习课文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学生仿写老师或同学外貌,写的时候不出人名,只写特征,让全班同学猜猜是谁等。
"四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使我的语文课堂比以前变得活泼而生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能够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成绩。多年的教学探索深深领会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深入,我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整体的关键。
(一)、调控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已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解除束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位,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三)、"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3
根据《xx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和《xx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细则》精神,在市县教研部门的指导下,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学科关键能力”及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为龙头,整合教学教科研工作,力争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教研,推进课堂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精细化常规管理,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借市县教研部门“教学常规”措施的推进平台,落实教学常规,保证校本教研效率。
1.组织开展《xx市小学各学科教学新常规》专题学习会。
2.研究新常规、新设计。以“学习活动”为要素,改进备课、上课教学环节。要求各教研组、老师结合学校“学为中心视域下学科关键能力”研究这个课题,围绕学科关键能力,取舍、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关键学习活动,并结合市县的备课要求,对备课常规进行统一明确地规定,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一是结合学生学习常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进行反馈调研。二是加强随堂听课,随机抽取各层次教师听随堂课,并检查备课情况。
(二)持续跟进课题研究,推进课程建设
1.推进龙头课题研究
(1)继续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深入学科课堂,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2)继续开辟教师论坛,碰撞思想,分享做法。
(3)各教研组围绕学校龙头课题选择专题在备课、课例研讨等方面开展主题研究。要求各学科围绕一个主题策划一次主题展示活动,包括上课、评课、介绍、互动等。
2.借助专家力量,完善课程规划。
(1)立足校本聘请专家跟进指导,完善各学科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
(2)分学科由团队内各学科骨干牵头,具体细化学科课程方案。
(3)继续打造精品化校本课程,开展系列深入研讨,积累典型课例,为更好推进实施提供一手材料。
(三)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继续开展教学面对面活动。立足本校优质资源,加强名师对面对面团队的引领作用,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专至少安排1次的教研活动时间供名师面对面活动。研究主题由各学科带头人确定好,提早做好计划安排,并向学校申请各级各类展示平台。
2.整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和校本培训,探索主题研讨项目管理,加强校本培训过程管理,优化校本培训博客建设。继续开辟教师论坛,开展好“一师一优课”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3.组织参加各类评比,做好择优推荐工作。
(1)在校优质课评比的基础上推荐相关老师参加各学科市县优质课优质课评比和教师基本功比赛,并发挥面对面名师团队的作用为参赛教师做好充分的参赛准备。
(2)认真推进市教研院联合市电教馆举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成立各学科指导组,推荐各学科老师选好题,备好课,磨好课,并在省教育平台上报名登记晒课。
(3)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等,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并做好择优推荐参赛工作。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校本培训开展工作进行跟踪指导,确保校本培训的正常开展。同时教师培训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紧密挂钩。
2.资金保障:对培训所需资金,每学期学校都进行充分预算,保证老师的正常培训。
(二)预期效果
1.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4
关键词:有效;课外阅读;兴趣;空间;方法
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增加学生语文的信息量;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获取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和经典书籍,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是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发现,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课本知识,引发阅读兴趣a
例如,教过《最后一头战象》的课文后,学生可能对动物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这时可以启发学生:作者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的作品《斑羚飞渡》里面生动地记叙了他和动物之间深厚的情谊,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动物之间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学生争相阅读。
2.利用故事引领,诱发阅读兴趣
正像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那生动的比喻一样,学习就好比是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在推荐给学生读物的时候,我们不妨也利用故事引领的作用,例如,给学生讲《孔乙己》的故事后,在学生兴致盎然时,引导学生说:“同学们,鲁迅笔下的人物都个性突出,《阿Q正传》展现了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
3.活用生活疑问,促发阅读兴趣
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很多未知,他们不知道空气从哪里来,他们不知道地球以外的空间是什么。当学生问起我这些问题时,我并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告诉学生,其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好老师可以帮助我们,那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会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了。
4.妙用竞争机制,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外阅读,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开展故事会,表演课本剧;对于语言美的作品,在阅读之前就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
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阅览室、市图书馆借书,以利于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
2.全员参与充实,规划班级图书角
号召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行动,充实班级图书角。广泛收集经典的有价值的书籍,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课外阅读形式多种多样
允许学生把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借回家阅读,也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课开展阅读。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1.一边读一边想
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有思维的参与。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借助工具书获得答案;阅读时充分发挥想象也是读懂作品的好办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才能丰富学生的阅历,达到读书学习的目的。
2.摘抄和随感
记忆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时常会遇到倾心的好词佳句,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把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有利于学生将阅读中的所得内化吸收。
3.精读和速读
有的优秀作品,语言隽永,情节生动,文学色彩浓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受到文学的熏陶。而对于信息化较高,概括性较强的作品,教师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地浏览,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在知识量急剧增长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敞开的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他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5
关键词:培养科学素养 兴趣质疑 探究创新
在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新时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科学课和校外科技小组是小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主阵地,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提高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源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讲:“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满足小学生与生俱来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兴趣将成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力,同时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良师益友。
二、提倡学生大胆质疑,营造积极学习课堂氛围
我们教师要积极创设师生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还要去理解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对知识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形成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心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不仅要质疑自己所认识的知识,还要敢于质问学习伙伴和教师,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课前准备好教具和教学实验仪器,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愉快、和谐、幽默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开展丰富的科技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开展不同层次的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我们还要注重课下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实践小知识,要教育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家长、教师、同学;告诉小学生知识是日积月累的,就像高楼大厦一样先把基础打好,才可以建设我们见到的高楼大厦。
四、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提出: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利益一切有利机会,为学生构建一个参与学习的平台,力求把每一节课都变成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舞台。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善于想象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以表象为基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表象,通过表象展开丰富、合理、深刻的想象;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进行。为此,教师要在传授有关自然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
其次,创新思维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主要是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训练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学过程中学生若能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这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表现,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应及时给予于表扬,鼓励他们独具匠心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尽管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处于较低的层次,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教师不失时机的激励,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还能树立学生坚持自己观点的信心,培养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精神。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和校外科技小组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他们的自身知识和经验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培养他们去学科学、用科学,那么就一定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涛.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0(11): 34.
[2] 李顶凯.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2(2) : 14-15.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6
1 体育课堂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从小事做起、养成习惯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曾经有一位诺贝尔奖获者,在被问及是什么促使他成功时,他做了出人意料的回答,“我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要谦让,讲卫生,东西放整齐,做错事要致歉,要仔细观察事物。”
“如此细小的东西,也值得去注意?如此微渺的细节,也能成就大业?”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可我想,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为什么只是普通人的原因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漠视细节的努力,纵是豪气冲天,壮志凌云,又何以奢望成就丰功伟绩。
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课堂学习,是在室外较开阔的运动场上展开教学,有其特殊性。体育教师必须抓住课堂,从课堂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入手,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要求学生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有严格的集合站队看起报数的组织纪律性,知晓课前必须要有舒缓有序的慢跑拉伸热身活动,学习主要体育教材时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能积极主动学习,能和同伴协作探究学习,能指出他人的动作错误之处,能遵守游戏比赛规则,能为小集团体努力拼搏,能为他人助威加油呐喊,能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急救知识,能文明观看体育比赛,能尊重比赛对手和裁判,会观看体育比赛,并能写观后感,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体育成绩,保护体育器材,爱护体育设施,知道每节课必须做好放松整理活动,能自觉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与同伴参加社团体育俱乐部的一些比赛活动,愿意上体育课,会学乐学愿学,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
2体育课堂增强体育意识的培养,从兴趣入手
2.1 体育教学中应该认识到体育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基础,这也是现在积极提倡的终身体育思想的题中之义;其次,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技术是重点,它是体育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教师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反复的实践而获得锻炼身体的效果,但这只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一方面。为使学生能终身享用,就必须使之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安排时,应当处理好短期效果和长期效益的关系,要做到既到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课堂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2.2 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往往以兴趣和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运动兴趣在运动动机中是最重要的成分。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气氛。其次,学校体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选择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活动。再次,学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手段和方法要丰富多样,切忌采用单一死板的体育教学和锻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