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教育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教育概念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三年级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三年级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三年级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2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且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集中体现了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学等学科分支知识的交叉和运用,在环境与生态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建立我国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制度。随后,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编写、人事部审定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正式出版,大纲规定环境影?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设4个科目,注重考查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2010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场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及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历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考试通过率极低,许多高校学生也因为环评工程师的高走低出而不得不放弃从事环评工作;同时,高校在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讲授、轻自主探究,导致部分毕业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这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现学先用、用人单位意见多多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部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出台了很多规范文件,加大环评改革力度,社会对于环境专业学生的要求随之水涨船高。

一、环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1.教材过时、滞后。教材作为承载知识的物质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多年一直使用的教材为2001年出版的《环境影响评价》。然而,环评是发展变化的,每年都会更新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靠十多年前编写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度不高,理论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空气污染问题却愈加严重,穹顶之下的雾霾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已造成严重威胁,2012年颁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2012》进行AQI的监测,把PM2.5列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之一,并于2016年全国普及,这是以前的教材从未涉及的内容。自2015年1月1日实施新环保法,2016年修正并实施的新环评法,以及2016年颁布的地下水导则(HJ 610-2016)和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等内容在原有教材中根本不可能涉及。

2.满堂灌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的教材讲解成为传输环评知识的基本方式,教师占主体地位。其教学模式主要是组织新课,讲解新课,布置作业,教学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观被忽略。这限制了个人的充分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地的余地,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得到预定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创造才能,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有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传统的环评课程的课时分配是一学期总计68学时,总计11章,平均一章6学时。这对于老师来说,时间短,任务重,内容多且繁琐,加重了教师的讲解负担。对于学生来说能真正掌握的知识也会相对较少且不深入,只是了解个大概,学完下来学生能记住的知识不多,如囫囵吞枣般。教学场地仅限于教室,使学生没有环评基础数据的概念,没有形象的认识,只能死记公式,无法理解一些工程的设计原理,立体感不强,且撰写报告时出现敷衍了事,抄袭现象严重。

4.考查方式死板,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传统环评教学课程的考查方式是平时成绩10%,而期末考试高达90%,以期末考试为主,期末考试设置多为客观题,主观题比例较低,就单拿成绩来说最终目的为了使学生能编写出合格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脆弱,对原理的理解似是而非,无法活学活用进行实际操作更谈不上创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环评课程偏理论性,学生自己编制报告的机会几乎没有,大学期间基本没有动手的机会,纯粹属于纸上谈兵。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理念下的现场教学模式

1.现场教学模式概念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需要教授学生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学生通过此门课程应基本掌握环评理论知识、环评设计技术及绘图技能。现场环境教学模式是指,通过与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环保相关的工企业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到工程现场参观,采用真实的题材,让学生参与进来;引入工企业或环保部门工程师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环评。时事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是:经过前期的指导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环评新闻的搜索及处理素材的技能,以环评时间(News Time)演示文稿或其他多媒体方式进行报告,教师结合教材进行点评和分析。现场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联系好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见习场地,让学生接触实际场地,让学生对地形、水文和气象等基础数据有直观的概念,设计真实的课题让学生因地制宜设计环评报告书(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可设置适当的奖励环节。

2.?F场教学模式的优势。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现场环境下的数据与教材讲解紧密结合,用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及现场教学的方式,使环评偏理科化的数据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单纯听课和做笔记造成的单一枯燥和烦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再为了学而困,从而达到“卓越计划”提出的重素养,重实践的人才要求。②更换最新教材,配合网络资源。原来环评教材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实例较少,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把课程也一分为四,分别对应的教材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对应注册环评师考试用书,再在课堂上配合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丰富信息资源,及时更新,增添知识的具象性和实用性,教师把知识整合起来不仅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也使学生的兴趣大大的提高。③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教学效率。时事环评和现场教学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发挥每一位同学的才能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每一位小组成员应相互交流协作,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不仅能得到锻炼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归属感和成就感。团队协作有助于依靠团队的力量突破环保教学难点,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开发性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创新才能的发展。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3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智力开发的源泉。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要想落实课改理念,实践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通过不同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恰当的导入

导入的好坏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恰当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问题导入: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在情景会话中进入新课。

2.图片导入:教师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插图、挂图,以及与课文有关的实物或简笔画等,开展听说活动,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

3.游戏导入: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背景导入:如果课文是某个故事的简写或片段,那么教师可通过介绍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或作者生平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5.媒体导入:如果课文跟某部影片或某一首歌曲有关系,那么教师可在课前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或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独到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片刻不能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优势提高课堂上的趣味性。

1.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式语言,使学生及时地得到肯定,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都喜欢赞美,对于他们来说,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总是会让他们喜笑颜开。作为一名教师,要肯定每一个孩子,不断地引导他们从错误的行为当中走出来。老师要提供学生产生成就感的条件,鼓励就是学生前进最好的动力。

2.教师要善于运用饱含人文关怀的语言来培养师生关系。当听到某位学生生病了,只要教师说一句“I’m sorry to hear that!”就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当看到某位同学穿了新衣服,只要教师说一声:“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也能使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有位同学获得了奖励,老师应该及时道一声:“Congratulations!”这样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有趣的活动

如果把英语教学阵地比作舞台,那么,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可顺理成章地被视作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表现出亲近学生的积极态度,要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等的参与机会,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被歧视的感觉。

1.唱歌热身是英语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上课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唱一两首英语歌曲,有时还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不仅能够活跃课前气氛,使学生在歌声中步入英语课堂,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愉悦学生的情绪,使其快乐地走进英语世界。

2.情景交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加语言实践,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交际情景,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练习对话,轻松愉快地进行交际。同时,使用彩色图片、黑板画、简笔画、头饰等,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在游戏、表演、竞赛中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在创设情景中展开思维,把注意力放在所学语言的运用上。

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师生关系融洽,彼此的合作才能愉快。教师应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交流则是调节师生关系的剂。

四、适时的交流

1.上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交流,如询问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上课时要准备哪些东西等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上课时以教学为主,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通过慈祥的目光、温暖的微笑、灵活的手势、丰富的表情、鼓励的语言等不同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提问学生即使做出了错误的回答,也要耐心听取,谆谆教导,切忌不理睬或训斥。

3.下课后教师不要急着离开教室,教师可以询问一下学生这节课掌握的怎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改进等,这些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关爱学生是教育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创新的落脚点。教师首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师生之情为基础,以平等、尊重、友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他们多一点温暖,多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嘉奖;要真诚坦率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实际困难。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用特有的爱心,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是无处不在的,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真诚的关爱下,师生感情会愈来愈深,从而学习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好。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4

因此,对新时期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模式进行发展与创新,创建适应未成年犯特点的教育改造模式,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化功能,突出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构建大教育格局下的监狱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1 新时期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模式的提出

《监狱法》第75条规定: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这明确了教育改造在未成年犯执行刑罚中的地位,在对未成年犯改造的手段中,教育改造起着主导作用。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模式的探究,应适应未成年犯的素质现状和回归社会的角色定位实际。因此,建立新时期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所谓新时期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发展与创新,即科学认识在押未成年犯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教育改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建适应未成年犯特点的教育改造模式,创新改造质量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就是突出教育性,以小、初、高中院校为平台,凸显特色教育理念,抓好未成年犯的基础文化教育,着力构建适应未成年犯改造的行刑模式;突出可塑性,以文化活动和兴趣培养为基础,努力探索适应未成年犯改造的教育模式;突出开放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建立“开放式”格局;突出素质性,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构建“素质型”体系。

2 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手段

2.1 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目标

对未成年犯的改造应突出素质改造,必须要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素质改造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公民,同时也要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劳动者。未成年犯管教所可以以XX学校为载体,创立校训,通过“半工半读”的形式,使服刑人员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交往等。学校关注的不再是预定的教学任务,而是应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投入了多少情感,获得了多少成功。

2.2 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内容

2.2.1 基础文化教育。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中普及文化知识,增强他们辨是非、明善恶、知荣辱的自我约束能力。从班级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内容、教学交流等方面严格按照全日制学校的办学标准,认真开展文化教育。与社会学校同步,开设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突出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并结合我省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对未成年犯进行《监狱法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监狱法》、《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暴力型罪犯矫治教材》等内容的教育。

2.2.2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未成年犯合理的面对过去、面对当下的刑期和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走出内心,重塑健康人格。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求我们未成年犯管教所在心理咨询的硬件设施上要完备,购置功能完善的网络谈话设备,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试室、情绪宣泄室等;另一方面要求有一支专业化的民警队伍。选派民警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由上至下形成心理咨询师、警官心理辅导员和未成年犯心理咨询互助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在每个管区(分管区)都设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合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2.3 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宣教手段

成立“阳光电视台”,秉承“立足教育、服务改造”的原则,紧密结合新时期教育改造未成年犯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生理特点,开设丰富多彩的电视教育栏目,如少年与法、健康之友、心理健康讲座、服刑就业指导、大墙内外等特色节目。创办《阳光报》,全面反映学员学习、改造生活。成立了“阳光艺术团”,择优吸纳了一表演才能和艺术专长的未成年学员组建了艺术团。与团省委、XX大学等单位建立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举办系列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共同来支持未成年犯教育事业,使未成年犯能进一步矫治恶习,改造思想,早日回归社会。

2.4 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帮教体系

未成年犯管教所要与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妇联、省关工委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联络,对未成年犯进行社会帮教。设立“阳光书屋”,向未成年犯捐赠书籍,为未成年犯提供精神食粮;人民法院的法官每年定期走进大墙,帮助未成年犯解答刑期上的困惑和问题;聘请离(退)休老干部、劳动模范担任思想政治辅导员,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或演讲会,加强未成年犯的理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犯管教所定期与未成年犯家长签订帮教协议书,督促家长担负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职责。举办大型未成年犯亲属帮教座谈会,邀请未成年犯的亲属来所与自己的孩子面对面交谈、聚餐,参观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场所,充分发挥亲情的感化作用。

3 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质量评价体系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5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教学理念;侧重点

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英语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英语课程不仅是中职教育中培养适用现代社会人才的基础课程,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高等技术工人来说也显得日趋重要,它有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令人担忧的。首先,从指导思想来看,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对英语教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这种思想普遍存在于学校主要领导乃至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中,甚至许多英语教师也持这样的观点。其次,从学生构成来看,学生构成复杂,学生来源主要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重视程度不够。再次,从教师结构来看,普遍存在师资不足,从教人员老龄化,队伍不稳定的情况。最后,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教学效果普遍不是很理想。①此外,囿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也很难使自己的教学计划得以有保证的实施,很多的教师在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热情不足,这些都是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创新理念探索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反映和适应中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应用能力

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②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课程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教师要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学要结合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发挥潜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相应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开展多项活动,倡导体验参与

教学活动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倡重在参与和培养合作精神。课外活动应采用多种形式,如朗读、唱歌、英语角、英语班会、故事会等。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利用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实用效果。

三、改善中职技术教育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

1、重视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当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绝不能忽视一个专业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突出作用。

为此,一方面,学校及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英语教师的队伍建设,着眼于英语教研人员的梯队化、年轻化、专业化建设。积极引进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扎实的英语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重视对青年英语教师的培养,并关注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发展梯队,在制度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奖罚机制,职称评定机制,使教师能够有动力开展工作,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给予教师充分的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努力提高学历和教学水平,给与其深造和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机会,鼓励教师总结教学活动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的教育创新活动,在教学研究方面多出成果。

2、致力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树立创新的英语教学理念,以创新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教学当中,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③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善于运用趣味性教学法,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内外活动和各类比赛,如英语角、讲英语故事、英语电影赏析、英语话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广阔舞台。④

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和讲台,日常的生活实践也是英语学习的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英语学习的开放性和实用效果。同时通过生产实习,通过学习生产设备的说明、工艺流程介绍、工艺参数的指示等最简单的生产常识,增强对专业英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能力也成为新时期的技术工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这就对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当中现状,秉承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专门人才。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6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该课程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阐述了在学校“三创”教育理念指导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三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我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是湖北省精品课程,现正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其前身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从1985年起便在我校本科生中开设。该课程最初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必修课,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指定选修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众多的技术中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柱,“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因而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学生们的重视,已成为包括信息安全专业在内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我校作为首批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及教育部批准的8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在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将培养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特别是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迫切要求我们将“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本文将对“三创”教育理念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2课程原有问题剖析

2004年7月初,计算机学院院领导、网络课程组所有老师和30多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讨论会。会上师生进行了坦诚且细致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并对该门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了共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一些授课教师只注重协议的原理、协议性能分析的讲解、没有从应用的角度讲解TCP/IP体系中的每层协议,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学生都希望老师能注重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的网络规划、协议实现、网络工程、网络测试等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网络知识,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 网络实验室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台数有限,当多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时,有些同学实际动手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硬件问题,建议老师们讲解一些网络仿真、网络模拟软件的用法,以便让学生自己能利用业余时间做更多的网络实验。

(3)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反映跟不上教学进度。特别是做实验时有些老师演示太快,学生节奏慢,实验做不出来。希望老师们能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资料,最好是将实验演示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

(4) 部分学生反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学完之后,实际动手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是不强,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能不能参加到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进行锻炼,或者由老师们指导进行大学生业余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研究,以将我校的三创精神落到实处。

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2004年“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讨论会的主要问题,在“三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网络课程组近几年来对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课程改革探索,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1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等优越性。

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中我们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讲解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帧的组成、动态路由协议、TCP/UDP和应用层协议等。

例如我们在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如何协同构建整体企业安全网络时,通过实际项目中采用的锐捷GSN方案进行讲解,如图1所示。

通过该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Firewall和IDS的工作原理,还领会了如何在实际网络中部署这些设备。学生也清楚地理解这些网络安全产品间如何共同构筑防御体系。当用户使用网络前,首先由接入交换机和RG-SAM(身份认证系统)对其进行身份验证,从而拦截了非法用户使用网络。RG-SMP(安全管理平台)学习用户的身份、主机环境等信息,并将制定好的主机完整性策略下发到安全客户端。安全客户端对用户主机进行主机完整性对比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回RG-SMP服务器。在用户上网过程中,入侵检测系统RG-IDS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检测收集,将安全事件反馈回RG-SMP。RG-SMP对RG-IDS反馈的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将安全事件关联至用户。RG-SMP还可对每个用户的主机完整性检测结果和安全事件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策略,并下发至交换机执行。

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几乎用案例教学法贯穿了所有章节,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2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要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新技术实验机会,当前网络实验室普遍是利用路由器、交换机、PC机组成实际的网络实验室。这种方法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提供有限数量和型号的实验设备,种类较少,设备更新慢,学生实验机会少,很难达到每人单独使用一套网络实验设备的标准,并无法掌握最新网络技术,实验效果无法保证,不利于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实验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模拟仿真软件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Cisco官方模拟器Packet Tracer、网络协议分析器Ethereal等软件,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PC机上练习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并可对新型网络技术(如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模拟。在熟练掌握上述虚拟实验方法后,再进行实际网络设备的实验。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还可先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下,设计和实现综合性网络实验,成功后再在实际设备上进行验证。对于硬件设备和NS2模拟器中都没有的新型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则可通过自己动手编程扩展NS2模拟器,来达到加深理解网络新技术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Packet Tracer是一款思科路由器、交换机、无线AP和服务器模拟软件,软件中内置了一些定制的实验包,同时也支持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通过Packet Tracer的强大功能,学生可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Packet Tracer中支持跟踪数据包,并能实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这对学生理解数据包的封装非常有帮助。图2所示为利用Packet Tracer进行RIP实验的拓扑图。

我们采用的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手段一方面充分发挥模拟软件强大的分析、模拟、仿真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在实际设备上做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架构、配置和管理真实网络,提高实战能力。实践证明,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改善。

3.3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培养模式

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既不互相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不是高校中的科研。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了高校的教书育人环境。

要培养“三创”型人才,单凭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三创”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甚至可对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从而达到“创造”、“创新”的水平。另外,如果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紧密结合,不但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以科研支持本科教学,将部分科研溶入本科教学。

例如在讲授“TCP拥塞控制机制”和“网络安全”章节时,可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速率的拒绝服务攻击模型和防范研究”的研究内容,讲解目前黑客是如何利用TCP拥塞控制机制(慢启动、拥塞避免等)特点而进行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不但使这两方面的知识与实际场景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将对课题感兴趣的同学吸引到项目研究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束语

根据“三创”教学理念,并结合“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课程特点,我们提出将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方法、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培养模式应用于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很快的适应该领域的相关工作,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网络人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改革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马慧麟.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4):23-26.

[2] 黄高飞. 关于计算机网络渐进式教学的探讨[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6,3(1):10-13.

[3] 沈德海,于忠党.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