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武术基本棍法教学

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1

关键词:武术套路 分解教学模式 实施条件

一、分解教学模式的内涵

分解教学法是在做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动作时,为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与细节,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而采取的方法,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过程按逻辑分解为若干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目标与要求。其内容应包括武术基本功、动作元素、单式动作、组合动作、套路的节与段、整个套路以及评估的要求,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整个过程应严密、有序。该模式在传授武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贯穿讲解、示范、教法、术语、观察分析、纠正动作错误等技能技巧,具有融“五会”(即会分析、会编写、会教学、会观察、会纠错)于一体的特点,使分解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优越性。

二、分解教学实施法则

1.单式动作施教。对结构、方向和路线复杂、繁难的动作,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富于顿挫性的动作,都可根据分解教学法的原理来进行分解。

(1)分上下肢两部分施教。如《简化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云手”等动作,可分下肢步法、上肢手法两部分。

(2)按动作结构分几个技术环节施教。如《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二段中的“抡臂踢腿马步盘肘”,可分抡臂转身、正踢腿、马步盘肘三个环节。

(3)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的施教。这类动作可按攻防因素的多少来划分,如《三路长拳》第三段中的“弓步劈拳”,可划分为收腿闪躲为防,上步搂手为拿,上步劈拳为攻三个环节。

(4)富于顿挫性动作的施教。顿挫性的动作具有一定的特征,可根据其特征进行剖析。特征之一:在一个动作里含有轻重之分的特征,则可按轻重对比因素划分细节进行教学。特征之二:在一个动作里含突然改变方向的特征,此类动作可按突然变向的部分划分细节进行教学。特征之三:在一个动作里含有擒拿和击打的特征。

(5)对结构特殊的动作的教学。如跳跃、翻腾等动作,可采用“诱导递进法”。如“腾空飞脚”可通过正拍脚、提膝纵跳、腾空单踢、单响腾空飞脚等诱导性练习。“诱导递进法”是帮助学生获得技能迁移的积极效应,故能加速难度动作的教学进程。

2.套路分节施教。在掌握单式动作的基础上传授构成套路的小节。所谓套路小节是按套路动作的演练顺序把几个连接在一起的动作划分为一个小节来教。划分套路小节要遵循分解教学法的分解原理和武术套路编排原则以及武术的攻防特点。

(1)几个结构简单或相近的动作。如《初级剑术》第一段中“弓步直刺、回身后劈、弓步平抹、弓步撩剑”4个动作,结构简单且相似,均为一步一动,故可划分成一个小节。

(2)不能断劲的动作。上一动作所产生的力量是下一动作起动的源泉,即不能断劲的动作。如《初级棍术》第一段中“翻身抡劈棍、马步平抡棍、跳步半抡劈棍”可为一个小节。

(3)几个连续进攻性的动作。如《初级棍术》第二段中“单手抡劈棍、提膝把劈棍、弓步抡劈棍”三个动作均为连续进攻的性的棍法,可划分为一个小节。

(4)顺势可接的动作可为一个小节。如《三路长拳》第二段中“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

3.套路分段教学。分段教学是以套路的段落为教学单元,完成若干单元即可教完整个套路。套路中的段落一般都有“动”有“节”,并根据“繁难动作分动教,简易动作分节学”进行传授,在完成了“动”与“节”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施教,只需将“动”与“节”的教学按套路顺序串连起来即可。

4.整套施教。主要传授节奏处理,精神气力功的表现方法,以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

三、分解教学实施条件

1.少讲、精讲。武术课堂讲解应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尽可能将动作的方法、规格、要领归纳成易懂、易记的几个字或几句话,多采用单字化、形象化、口诀化、术语化的讲解。如:“腾空飞脚”,可采用单字化讲解,把蹬地起跳、摆腿提腰,击拍的过程归纳为“蹬、摆、提、拍”四个字。

2.多示范。武术运动直观性很强,故自古以来,就强调“面授身传”和“言传不如身教”的教学方法。武术示范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形式和要求,一般可分为建立动作概念示范、模仿动作示范、领做示范、提示性示范、纠错示范。每种形式的示范都应考虑适当的示范位置和示范面,力求达到最大的感知效果。

3.多观察。通过示范,观察动作形象、结构和用力的特点,对比动作,判断正误。为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武术教学录像片,使学生在观察中对照自己的动作。

4.多引导。在学习重点或难点动作时,多采用诱导或辅助练习,讲解时多采用由浅入深的分级讲解法,提问采用梯度法。

5.多思维。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思维能力是提高多种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因此,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其方法有:课堂提问、动作正误对比分析、创编准备操,甚至创编简易的套路等。

四、分解教学模式的制定

在武术套路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所传授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根据套路的类型、结构以及特点,制定出分解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分段。武术套路的结构一般是由“段”组成,往返连结,再加上“起势”与“收势”三个部分所组成,通常单段往左演练,双段往右返回演练,根据套路的动作布局及动作特点对整个套路进行分段。

(1)初级套路。每段的动作、数量一般都相等,运动路线也几乎都是直线。往返进行,可在运动路线方向改变的连结点进行分段。

(2)规定套路。一般都已经规定了几段,并已分段。

(3)自选套路。每段的动作数量不一定相等,因为有助跑翻腾、跳跃等动作,运动路线也常有走曲线和弧线,因此在分段时就必须慎重考虑,对套路反复实践,照顾全面,检查各段之间的衔接,以及与节奏的分配是否合理。

2.分节。根据套路分节施教的原理将每段分解成若干个小节。

3.分单式动作。对节中的高、难、新或复杂的动作,作为重点或难点给以提出,再根据单式动作的分解原理进行分解。

五、结束语

教学方法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范畴,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认识和发展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上述分析,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实施“分解教学法”,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教材,阅读资料,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编制出合理的分解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领悟和掌握武术套路动作。

参考文献:

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2

关键词:武术谚语 武术文化 传播 作用 

1 有关武术谚语 

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传授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传授经验,谚语即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俗语”,谚语是由群众所创造并在其口语中广泛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简练并富有意义的语句。这些谚语给现今的文化交流带来诸多的便利,使用它们可以使人了解很多习武的深奥道理与精义所在,更深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少时练的一身功,老来健壮少生病”“酸多练,痛少练,麻不练”“近用手,远用肘;宁挨十手,不挨一肘”“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敌时有敌似无敌”“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步赛粘”“打拳容易改拳难”“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等武术谚语,像苍松翠柏一样,在广大习武人的口碑上,四时不凋、八节常新地成活着,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与民族齐寿,共泥土同香。 

2 武术谚语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2.1 傳播信息多 

武术谚语经过历代武术家的积累,世代的传承,如今的武术谚语家园里已是异彩纷呈、姹紫嫣红了,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传统武德所追求的“仁、义、礼、志、信”正是伦理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长期发展中,继承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强调习武之道,重在武德,学武之人应注重内外双修,德才兼备,即所谓“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德者,武之大也。“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则进一步说明武德在习武人群当中的重要地位。其他的还有,“拳以德立,无德无拳”;“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拳禅如下,力爱不二,主守从攻,戒除杀念”;“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同是江湖客,不识也相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徒弟技艺高,莫忘师父劳”;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武林前辈在武术交手实战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通过武谚的形式对其进行了高度概括拳谚云:“练拳千招,以熟为先。练势多年,以快为主”。出击快。熟加快,便能掌握格斗的主动权。拳谚讲“先看一步走,后看一出手”,充分肯定了步法在实战中的地位,在实战中首要的是观察对手的步子。在武术器械上同样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口”的说法该谚语强调了刀法演练时的基本要求。 

2.2 传播信息快 

武术谚语是历代习武者经验的总结,用最精练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它可以使人了解很多习武的深奥道理与精义所在。“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是指文化交流者熟练、准确地运用武术谚语,节省临时组词、成句的时间,加快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的速度。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句谚语充分说明了武德对于习武之人的重要性,“德”为武之根本。同时通过这条谚语,更深层次地让习武者视“德”为通向武功高深境界的精神航船,武谚中所谓的“德薄艺难高”就是这一心理的展露。 

在与人交流要想练好武术时,必须让其明白,“师父不过领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拳打千遍,身法自现”,“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等谚语,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练好拳,必须勤奋努力。教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谚语中有“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一说。“酸多练,痛少练,麻不练”,运动量的大小要依据个人感觉而定。 

2.3 传播效果好 

武术文化交流过程中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文化交流,既能拨动人的心弦,又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武术谚语多采用形象化的比喻和精辟的语言来指导习武者做人、行事、练功、格斗、传艺和养生。在文化交流中如果能够准确地运用武术谚语,可以加强文化交流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调节文化交流气氛、完成文化交流任务。所以,武术谚语是文化传播者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起如刚锉,落如钓竿”来充分说明冲拳的动作要领,即出拳收手应紧靠身体,好像拧绳一样,完整而紧凑,同时拧腰顺肩;“拳后满身汗,避风如避箭”,为了避免运动生病,应告诫学生不能图一时痛快,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常常练武术,不用上药铺”“药补不如食补,靠补不如练武”等武术谚语,使人充分了解武术的健身作用,既通俗易懂,又使人受到了教育;“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说明习武者要想练好武功,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运用武术谚语讲解,不仅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力,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地加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2.4 信息接受速度快 

低效率的文化交流与沟通,或缺乏相互真正的理解,可能意味着文化传播的失败。正因为文化信息的接受对文化传播而言非常必要,因此,就有必要克服信息传播的受众障碍,使文化信息的接受能发挥良好效果。当然,文化受众虽然可以接收到传播者所传播的文化信息,然而理解的障碍却远比传播过程复杂。受众会因各种方式或原因误解或曲解所接收到的文化信息。也就是说,他们所理解的和信息原来要传达的内涵,可能会大不相同。来自受众的障碍因素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语言障碍。语言是传播者要把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基本障碍,而且它可能成为有效传播中难以克服的障碍。我们在传播武术文化时,既要运用一定专业术语,也要力求使用通俗的语言与习武者解释、沟通。武术谚语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提纲掣领地解决关键问题。武术谚语的正确运用,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所以,要努力学习、掌握武术谚语,以便在文化传播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例如,在傳播和交流踢腿经验的时候,可以用谚语“抬腿轻,落地松,踢起腿来一阵风”来形象地说明动作要领,即踢腿时,大腿不用僵力,这是抬腿轻;落腿时不能沉重,要控制住落点和力量,叫落地松;一步一腿要紧紧相接,每一腿都要讲究速度和劲力,大腿带小腿起,有一个加速度,这便是踢腿一阵风。另外,在交流枪和棍的技击特点的时候,可以用武术谚语“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精练、生动的语言,来达到表意的目的。即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枪扎是直线,棍打是横片。 

3 结语 

语言是传播者要把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基本障碍,而且它可能成为有效传播中难以克服的障碍。许多国外武术爱好者爱好中华武术,他们通过练武了解中华文化。所以我们在传播武术时,既要运用一定的专业术语,也要力求使用通俗的语言与习武者解释、沟通,以期通过武术谚语了解武术文化。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唐立许.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5). 

[2]王可利.关于武术文化传播的思考[J].体育时空,2012(4). 

[3]李睿智.关于我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3(1) . 

[4]周 波.武术谚语阐释[J].考试周刊,2010(13). 

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3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单招 统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体育“单招”与体育“统招”的细致区分

(一)体育单招与体育统招的主要区别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招生对象不同;2.志愿填报不同;3.文化课考试内容不同;4.技术考试不同;5.考试地点不同;6.录取原则不同;7.录取时间不同;8.录取分数不同;9.目标生源不同。

(二)关于生源文化素质水平与课程设置研究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源不是退役的专业队员,就是来自于民间武术馆校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小接受的只是较为专业的武术技术训练,很少经过全日制初中、高中的学校教育,有些甚至都未完成全日制小学教育。针对这种状况,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如河南大学代表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应采取“单招”与“普招”相结合的改革思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源质量。

(三)关于技术培养模式

1.民族传统体育“单招”生与武术“通才”

目前,该专业的技术课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以竞技武术技术体系为主,套用近乎培养运动员的模式。我们的生源原本大部分是运动员,如果仍采用类似的教学模式只能导致4年以后培养出来的还是运动员。只有运用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知识结构。

现在的高等教育一般采用由西方引进的分科体系,即按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逐步细化,向精深处发展。如武术领域的套路与散打发展,成了几乎没有关联两个独立的技术体系。这些都是受西方文化惯于分解、分析、细化、分化,进行微观层面研究的思维定势影响造成的。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在于促使各学科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缺点在于容易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像现在的许多武术运动员,练枪剑的不熟悉刀棍,练刀棍的不熟悉枪剑;练南拳的对长拳、太极拳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其它武术拳种了。

在充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进行精细化训练和研究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我们的生源一般都具有二级运动员资格,这已经代表了比较高的训练水平,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进行过了某方面的高精尖训练,因此,进入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应该向广博的方向拓展,努力培养成武术乃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通才”。

2.民族传统体育“统招”生与竞技武术

目前,竞技武术领域开展的竞赛项目基本限于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受其影响,现在多数学校的武术专业仍没有脱离竞技武术模式的限制,仅按套路、散打分为两大专业方向。这很容易使广大学生形成错觉:武术就是套路和散打两大部分,套路是艺术表现性的,以高难美等艺术性指标评价;武术对抗只有散打,武术攻防的内容只有踢、打、摔。实际上,武术套路远非竞技武术套路。它既包括攻防特色很强的作为技击对抗基础的很多传统套路,也包括健身养生效果明显的绵缓类套路,同时更多的是以艺术展现为主要特色的一些传统的和现代的追求技击美的套路。武术对抗也不仅是散打的踢打摔,像徒手的擒拿技法,推手技法,中国跤技法,持械的短兵、长兵技法等等很多内容都属于武术对抗范畴。武术绝不仅仅是小运动项目,而是包含许多内容的庞大的技术体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学生逐步了解,至少掌握代表性拳种或独具地方特色的武术内容,而绝非经过4年大学学习,仍然只懂得艺术表现性的竞赛套路或技术面比较窄的散打一类内容。

所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统招生需要全面认识竞技 武术,从简到繁,逐步学习。

二、分析与讨论

(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新设本科体育专业将原有“武术专业”调整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同时,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规范》中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分设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三个培养方向,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向设置

现行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将培养方向设置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三个。前面讨论过培养目标设置的一些问题,并将培养目标制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从事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设置培养方向将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结论

(一)“单招”生与“统招”生培养目标的研究要注重实际,可以因地而宜进行特色研究,制定出既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和人才个体发展的培养目标。

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4

调查现状

在袁金宝等三位老师的《论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特征及发展意识的觉醒》一文中指出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武术。然而武侠电影里的神功奇技以及长拳、太极拳、刀枪剑棍等套路技术不是他们追求向往的财富,通过习武亲身感受武术背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不少美国家长在谈到武术时经常说:“让孩子学武术。主要是让他学纪律,学做人。懂得尊师重道的道理。”而反观国内青少年,“花拳绣腿”成为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基本看法。更有品位、更时尚的跆拳道、柔道等外来文化,已经把中国武术“踹出时尚都市”,一和他们谈起武术就会戏谑地笑说“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等与武术的本真面目不着边际的话,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不够尊重。却对跆拳道等项目十分热衷。新兴体育项目给学校武术教育带来强烈冲击,其教育和文化价值难以展现。

朱无忧的《农村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农村武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农村学校中,学生的习武意向浓厚,但是对于武术的认识欠缺。2、学校领导对武术教育的重视不足,缺乏对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3、农村学校武术教师对武术教育的意识不足。4、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中缺少武术专长的教师。5、农村学校开展的武术教育缺乏简明有趣、适合农村学校教育的武术教材。6、关于农村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研究较少,无法满足农村武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黎桂华在《我国青少年武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我国青少年武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武术普及程度较低。学校武术场馆、器材严重不足,武术师资匮乏、教学水平不高,青少年对武术的认识有较大偏差,现有武术教材不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忽视礼仪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等。

结论与建议

1. 根据教学实际,在武术课中着重穿插武术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武术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所以,在体育课中重点通过武术教学体现传统文化的氛围,让新一代青少年从小感受自己民族的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塑造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

2. 创编适合当代青少年习练的新的武术套路,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有益兴趣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其兴趣就会发生转移。当前的“跆拳道热”,“武术冷”就说明了这一点。

3. 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师进行阶段性培训,重点放在武术文化的学习上,套路练习为辅,使得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在文化氛围上。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的缺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专业技术的教学需要专业人才。教师的替换需要时间。当下的工作重点可放在对学生进行武术知识的学习。传统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通过武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吸取中国传统武德之精华,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思想。使学生为弘扬中华武术作出贡献。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和练习者行为规范的忽视,使武术成为一种缺少文化内涵的竞技运动,武术的民族性、文化性、教育性被忽略和淡化。练习武术首先是对人格的修炼,道德的养成,行为的规范,其次才是掌握技术,健体防身。这是学校普及武术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基本准则。

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5

中学体育武术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武术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传道授业、教学育人的发起者,教师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总结教学经验,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武术学习进展等有个大致了解,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规范自身的武术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部分学生反映对武术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理解,认为晦涩、高深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武术教材内容有着合理的选择,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合理讲解武术知识,使得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便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1.2教学安排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应该先要设计学期教学规划,确定教学目标,并要将目标通过合理有序分解成阶梯型的系列任务,按照其先后顺序在每堂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逐一落实,督求学生完成规定任务,最终确保了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武术学习状况的调查,来认识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并经过适当调整,力求合理、有效,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进程。

1.3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如一般情况下,对于武术学习,男生的学习效率比女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要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每位学生都应设有不同而适当的要求,借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应该言传身教,训练时应该在一旁守护,确保学生的学习安全,让他们注意身体的协调能力,指导他们按照规范进行练习,确定训练强度,以免引发其对武术学习疲劳。

1.5利用多媒体教学,安排多样化的考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可与时间观看与武术相关的影片,如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等,以影片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效果来激发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如将武学套路、招式进行放慢,便于学生记忆等等;设定多样化考试,充分考察学生对中学体育武术运动的掌握程度,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否则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基本功的学习,端正某些学生好高骛远、目空一切、沾沾自喜的学习态度。经过对武术百家的调查研究,武术套路一般与文章结构组成极为类似: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其文字、短语、语句、语法就是写文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功底扎实了,才能写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实际意义的好文章;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同样如此,其基本功就是动作外形、手法、步法、步型、跳、墩、起、走、缓、急、协调等单一或者多个综合的最基本武术动作,将它们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就产生多彩纷呈、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武学套路。因此,教师严格规范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武术学习的要求,还是学生学习拳法、腿法等武术技术水准提高的先决条件。目前,在中学体育中,一些武术教师在初期就交给学生复杂的套路,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教学效果也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于武术教学十分重要。

3学生对于有关的武术术语应有正确认识

3.1武术术语概念

所谓武术术语,就是规定特一武术动作、理论知识、套路等内容专业性词语,如电影《功夫》所出现的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等。每一个武术术语的形成都需要有详细的过程,其以精准简练的文字来形容武学动作的特征,进而在长期实践中,归结成武学概念。

3.2对武术术语的规范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一听到武术术语,就会在脑海当中形成较为直观的情景,在经过武术教师合理指导与点拨下,加深对武术术语的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相关武术书籍的时候,不再盲目评测、随意幻想等等。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其留下的典籍众多,而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武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实施流程就是学生通过研读武学典籍,来提高自身的武学素质。这时如果对典籍论述的武术术语不甚了解,那么只能是望洋兴叹、所得甚少了。

4培养学生观看图像、视频学习武术的能力

在中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时,有效利用武术图像、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武学典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图文解说,学生在阅读或者训练时,应该按照图像任务武术动作来规范自身的动作,并严格根据有关解说开展武术学习,如果遇到不懂之处,就应该向武术教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弄清关键动作,了解其含义、作用。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怎样辨识武术图像,让他们能够清楚武术动作衔接、方向、角度、力道、虚实、回返路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度相关武术教学视频,通过后退、快进、调慢等视频功能来充分掌握武术动作、套路组合、技巧分解等,提高学生自行学习能力,促进武术教学的长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武术学习的意识。

5认识武术套路的形成特点和坚持原则

在中学体育中,武术套路的学习是武术教学学习重要内容之一。在巩固学生武术基本工之后,武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输武术套路,不管是采用自己编织的新型武学套路,还是选取相关书籍中记载的武学套路,都应该让学生对其形成特点和所要坚持的原则有着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有效分解武学套路,因为每个武学套路都是由单一动作或者多个组合动作组合经相互连接,再加上预备和收尾动作组成的,例如最常见的五步拳套路可分解成预备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传掌、虚步挑掌、收尾动作等等,便于学生学习和对套路某个动作训练程度,并要保持整个武术套路演练流畅。套路动作包括踢、打、摔、擒、刺、击等方面,其表现特点就是攻击和防守,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解套路的攻防规律,使得他们在训练中更好地调节武术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此外,学生对不同套路的特点和风格有着大体的了解,这样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身体素质的高低来选择适合的拳法、腿法,在实际训练中加深体会,达到切实掌握的目的。

6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武德修养

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6

摘 要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而言,武术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规范动作要领,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能切实满足现阶段对高中生“健康教育”的需求,并且对我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传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传统武术 传承 创新

一、高中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引入传统武术教学具有以下作用:(一)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高中体育的体能训练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学生对于武术的接触与认识相对较少,多是通过仅有的影视资料来获取,而倘若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插入传统武术,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二)能提升学生动作协调一致性。学生动作协调度一致性是学生身体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学生在一些武术动作及套路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强身健体的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动作协调一致性。(三)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意志。学生在练习武术过程中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起他们坚强的意志与宽容待人的良好精神,对促进学生身心修养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能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武术动作的学习与练习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尤其对女生而言,能提升她们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她们的自我保护,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体育传统武术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现阶高中体育传统武术教学而言,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传统观念存在偏差。部分学校混淆了传统武术与“打斗”的概念,无意识中对传统武术有着一种野蛮的印象。部分学校认为在学校开展武术活动,会扰乱学校正常运营秩序,给学生以及学校公共财物造成了安全隐患,这是学校管理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武术科目没有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二)师资力量不足。对于高中体育教师的专项而言,多集中在球类与田径体育项目上。然而从事体育专业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教师教学方法有待完善。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要求,引导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长拳、五步拳以及太极拳等套路,不注重针对学生自身需求,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完善,以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停滞不前。(四)教师认知水平有待提升。多数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多将精力集中于武术套路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武德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没有领会到学习传统中华武术的文化精髓。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加强宣传,提升对传统武术队认识

传统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博大而精深。为此,我们应在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同时,充分利用其教育功能,在使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对于武术文化的认知,提升自身素养。在此过程中,还应加强教育与宣传工作,增强领导、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只有在人们对武术文化认识有所提升到前提下,才能切实在高中校园中开展武术教学工作。

(二)抓住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并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武术教学内容而言,不仅有形式多样的拳法套路,还有枪、剑、刀、棍的器械练习,并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爆发力、身体柔韧性、灵活性,能切实满足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探索、好胜、防身等心理需求。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武术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挑战为机遇,强化武术教学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而言,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但对于教师而言,应转挑战为机遇,充分利用武术教学不受场地限制、受天气影响因素小等特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武术教学对器材的需求相对比较简单,而拳术类几乎用不到器材,部分学校就可克服学校条件较差特点,开展武术教学工作,能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方法,强化传统武术创新

1.直观表象性教学法。该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能通过教师标准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以最为直观的技术动作印象,并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到动作的含义。然而当一些示范动作不能够充分显示出动作的过程、结构以及关键细节时,应充分借助图像、多媒体影像资料等具有较强直观性与形象性的材料,再借助外力的帮助,使他们通过触觉与肌肉的感觉明确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应精心设计,不断完善并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起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完整与分解教学方法的使用。在具体点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入完整与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初期,通过完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表象与生动的技术印象。在学习结束之后,为了方便学生切实掌握动作要领,增强教学效果,可引入分解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如对于结构与方向较为复杂、攻防因素较多、富于顿挫的动作而言,引入分解教学方法能使全学生切实感受到武术动作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3.合理开展武术比赛,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在高中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武术比赛一方面能检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面对强敌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不断向新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