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的实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基础的实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基础的实质

经济基础的实质范文1

4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道农研究院、《绿公司》杂志主办的“2009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在北京召开。在第40个世界地球日召开的此次年会,以“绿色变革:新商业文明的预言”为主题,在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双重困境中,力求以一种系统性思维为商业世界发现正确的方向和动力,寻求危机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届年会上,道农研究院还推出了集中全球智慧独家界定的“绿色公司”定义:“通过打造良性生态赢得可持续竞争力的公司”,为企业的方向和本质做出了立足今天、面向未来的全新定义。

短期利益与长远价值

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始终保持盈利的状态,短期的亏损或许并不是坏事,这也叫做“好的亏损”,也就是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用现有的优势暂时弥补扩张之后可能带来的利润亏损,把抢占未来市场提升到战略高度。

对此,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万达集团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正在着手向二三线城市迈出扩张的步伐,但是他们并没有把短期盈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王健林说,“我们并没有把眼光放在立即获取利润上,这样也是不现实的,暂时没有获利也并不可怕,做企业最重要的是赢得消费者的认可。现在经济形势不理想,消费者都抱着谨慎的消费态度。但是,等经济形势好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高以后,我们自然可以实现盈利。另外,万达集团所采用的城市综合体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可以为国家分担一部分就业压力。我们既为国家出了力,也投资了长远商业价值,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认同,同时他也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衡量一个好企业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努力实现短期利益和长远价值之间的平衡。这样可以让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和新产品的创新等方面实现一个跳跃式的发展,使企业具有长远的竞争力。因此,虽然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发展困境,但是更给企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用技术和产品赢得市场

有了长远的规划,企业还要注重自身内功的修炼,用技术和产品努力保持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在进行远期战略规划的同时,必须保持和加强现有的技术研发优势,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赢得市场。

李书福说,“现在消费者最看重的一个指标就是汽车是否节能环保,是否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这也是整个汽车行业都不能忽视的问题。现在的汽车,从车内环境来说,基本上都是密封的,要靠空调循环来保持空气的清洁,但是效率比较低,所以就应该从车内材料着手,材料的研发一定要有技术含量,而且要环保。另外,对于零部件,吉利也是奉行这样的标准。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标准,比如汽车的涂料等等。吉利现在自身的企业标准要比国家的标准高,国家的标准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是我们更关注于企业长久的发展,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更高标准赢得市场和消费者。”

在危机中规划可持续增长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认为,经济衰退虽然正在考验着企业的持续生存能力,但是也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出企业的商业创造力。“金融危机几乎席卷了所有的行业和企业,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这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就需要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度过难关。”

经济基础的实质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256-01

在信息社会里,对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正在逐步被社会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但应该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日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但应该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还应该具有学习和掌握使用新软件、新系统的基本能力,这对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对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因特网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微机的使用已经由单机使用为主过渡到以网络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技能;过去,高校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必须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分析

现行计算机基础教育体制在用一个单一的标准要求、塑造和衡量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不同,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实际的脱离,无法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研究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就不得不首先分析其特点:首先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新生的入学水平差别很大。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进行文字编辑、上网以及收发邮件,而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而且,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的注重课堂教学和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同学课堂听课很认真,上机时间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有的同学却仅仅因为要用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包括游戏),却很快地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再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文科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很多学者都赞同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最后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日新月异。这是由于信息技术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个非稳定的状态。新的技术、新的应用系统、应用方式层出不穷。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探讨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计算机学习环境的搭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各项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各学校应注重提高高校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1、实施分层次教育,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鉴于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水平考试,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开,分为基础班和高级班。对于基础班的同学,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高级班的同学,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起,以上机操作为主。将考试改成上机考试与笔试相结合,两者并重的方法。平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放人大量的学习资料、习题、模拟题,以供学生自我测试。到期末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上机实验课、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三方面的表现综合核定成绩,三方面的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不但更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鼓励学生多上机,更多的注重课外的学习。考试内容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一是必须设置多种考试模块,以供考生进行选择考试;二是建议增设实际问题型的考题,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记忆名词术语等书本知识。只有这样,考试才能顺应专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真正考核应试者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2、区分专业,实施模块教学。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中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执行不同的教学大纲。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实行有区别的教学,而不能一律要求,一概而论。首先要做到按文理两科实行有区别的教学,以后再逐步按照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等大类专业来区别对待。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设计算机控制、多媒体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教学内容模块,由学生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各自的兴趣和爱好,从中选择某个模块来学习,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目前大多数教材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编写的,常常以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口吻来讲述技术。否则,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和自学效率。

经济基础的实质范文3

1.1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国内高校面向全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更新快,知识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大。《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训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内容涉及到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方法学等学科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学生参加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奠定理论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主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内容涉及到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Flash、IE和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

1.2 分级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对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级教学,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研究的较多,真正开展分级教学的高校确很少。在已开展英语分级教学的情况下,如果开展大规模的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拆开自然班,会增加排课难度,对自然班的其它课程冲击较大,这是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难以真正实施的重要原因。

2 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2.1 学习基础参次不齐

目前,城市地区的中学普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少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情况则刚好相反。水平较高的学生觉得课堂教学内容太浅,没有吸引力,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水平较低的学生又存在跟不上、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现象。学习基础的参次不齐,给正常教学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尴尬,迫切需要开展分级教学。

2.2 教学内容过于系统

计算机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因考虑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进制转换、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理论内容庞杂且难以突出重点。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开展分级教学即注重知识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2.3 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与专业结合的程度较低

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对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何与专业结合,更好地为后序专业课程服务,充分发挥计算机这一工具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是分级教学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分级教学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按照“因材施教,分级指导,能力为先,重视基础,强化应用”的教学观念来组织分级教学,以“精讲多练”、“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来实施分级教学,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创新能力。

3 基于知识树的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

在高校大规模普及英语分级教学的基本情况下,因排课难度、机房机器设备和数量等原因的限制,开展全校范围的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根本就不现实。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模块相对学时较少,教学内容多,并且大部分学生对此部分内容不够熟悉,不进行分级教学。实训模块采取基于知识树的分级教学开展分级教学,即不打破原自然班的情况下,不增加学时,也不增加师资,在原教学班型的内部开展小范围的分级教学。

3.1 与专业结合构建知识树

发动与组织全体一线教师,对计算机基础实训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全部知识点按构建包含基础操作、高级应用和综合应用三个等级结点进行分类,并构建好知识点树,并对每个级别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训实例,提供实训用的原始文件资料,并做好便于学生自学的操作要点提示。

3.2 摸底考试,划分级别

在计算机基础实训的第一次课,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测试,设计一些基础理论和操作题进行水平测试,达到75分以上成绩的学生可允许申请免修本门课程,成绩以考核成绩为准,最高记80分,并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对于不摸底不申请免修的学生分为ABC三层。测试成绩合格且高于75分为A层次学生(综合应用级)。A层次学生已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以自学为主,能独立创新并完成一个作品。75至60分之间为B层次学生(高级应用级)。B层次学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工程训练的方式,完成一到两个有一定综合性的实际项目,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为C层次学生(基础操作级):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巧的应用。

3.3 分级管理

实训过程中,组织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选择知识点树结构中相应综合应用级、高级应用级、基础操作级的实训知识点完成实训,并生成电子版实训报告,进而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对于进入A层次学习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答疑。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多提供上机和上网在线学习的机会,使这些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完成知识树中综合应用级别的实训项目。

对于BC层次学生,采取教师机房授课、学生上机练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学习。尽量缩短上课学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本门课程的设定的相关实验。B层次学生,完成高级应用级的实验项目。C层次学生,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完成基础操作级的实验项目。

基于知识树的分级教学模式仅增加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即考虑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节省了师资和教育经费,也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更与当前计算机应 用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将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 分级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加强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

经过分级后,被分到慢班低层次的学生或许会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同班同学的层次较近,缺乏一种互相激励的环境,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自暴自弃。因此,课前加强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分级教学是为了他们的学习,也要让他们明确经过努力学习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学习的机会绝对是有的,分级教学对于每个学生是公平的。

4.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分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采用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资源的链接到网络,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的环境。同时减少理论授课学时,鼓励学生课后上网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4.3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不但可以学习知识树中已框定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链接到相关网站,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

4.4 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结合

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设计一些练习和作业,而不必采用教材中的例子或作业。如针对财会专业在讲授Excel部分时,侧重多讲些财务函数、财务报表和账单的制作;法律专业可以做一些公文排版和文字表格处理;网络专业可以适当加大网页部分的制作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

4.5 分级考核

计算机基础实训模块为考查课,要根据分级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适合的实训考试方案,进行全面的考核,进而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公平。考核结果最终由实训的机考成绩、出席率、实训报告的排版及完成情况、以及实训创新作品的完成情况和实训作业提交情况等方面来综合决定。

5 结束语

分级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分层次是教学的手段,不是学习的目的。分级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心理冲击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丰富知识树的内容和结构,将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兰玲,张爱国,宋平.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9).

[2] 乔晓华,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8).

经济基础的实质范文4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经济基础的实质范文5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诉求

基于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评中的问题,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

1.教师教学方式相对传统

首先,计算机理论知识相对枯燥,目前教师的教学多以PPT讲解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索然无味;其次,教师过多重视学生的技能型培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在实际应用中迁移计算机知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

当前的中职生都为90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科技新产品的嗅觉灵敏。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课前不预习,课上无法集中精力,课后不复习。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有畏难情绪,没有耐心学习。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

3.教学评价比较单一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完成上机作业为主,局域网的教学环境既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也为学生共享上机作业提供了平台。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完成上机作业的过程,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情境式教学模式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的特点。情境教学模式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即公共技能通用性课程,通过情境预设,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1.“word海报设计”情境式教学案例实践

(1)前期准备。教师就海报制作项目给学生提相关要求,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并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小组组建。每小组先通过小组开会进行人员分工,如会计1班1小组分工:主编全面协调小组工作,负责最后的校稿及审报;采编负责资料的下载与编辑;美工负责版面设计、色彩的搭配,图片的加工;排版负责版面编排及文字、图片的搭配,也进行纸质文档的初稿设计及框架的构建。

(2)授课过程。其一,教师创设情境。各小组组成创业团队,成立公司,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请各公司董事们根据自己的创业项目设计一份海报。此教学环节主要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动手实操的欲望。其二,由小组代表对全班同学的海报制作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创业项目的确定与海报的设计;小组分工安排;具体制作过程:前期准备、版式设计、材料收集(借助工具介绍)、版面排版、修饰调整(使用工具人介绍)、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作品展示;海报制作心得体会。汇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通过小组汇报形式,让学生自己表述海报制作的具体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自主探研、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计算机工具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三,小组汇报完毕后,进行作品点评。点评分为两大环节,先由学生从作品的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内容的阅读价值进行点评,学生发言点评都十分积极与踊跃,既讲到作品的优点,对不足的地方也提出宝贵的建议,促进各小组的交流学习。其四,教师就学生的作品及学生汇报的具体环节进行综合点评,让学生更清楚海报制作存在的问题及改正的方法,也为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习到快捷有效的操作方法,达到如下效果:检测学生对word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注重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word软件文字与图像处理工具的熟悉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教师就本次汇报课中的知识要点,从word排版页面设置、文字编辑处理、图片编辑处理、图文混合排版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知识,从而更加明确学习方向。

2.情境式教学案例实践心得

(1)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上侧重让学生进行汇报讲解,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激活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将活动建构教学的基本思想融汇其中,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切入点。情境式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由自己设计,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小组汇报形式为所有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操作能力较差的小组可以从优秀小组汇报讲解中学习相关技术的操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这既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学习问题的交流平台,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经济基础的实质范文6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工程在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关系着整个城市系统的能否正常运转的同时,也在绝对意义上影响着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因而对市政道路的建设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关注。真正着眼于市政道路的施工,解决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问题,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困境分析

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政道路施工路面平整度不高、市政道路施工混凝土出现裂缝、市政道路施工给水管道的开裂,下文将进行进一步论述:

(一)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

第一,路面基层的强度不够,且路面结构在早期就遭到破坏; 第二,因为质量控制工作不完善、工程施工工艺使用不合理甚至有盲目抢工的现象存在,致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不高,容易造成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不够、纵横向的开裂、推移、角隅破坏、断板、车辙、壅包等各种不良病害; 第三,沥青路面在早期被破坏; 第四,由于规划设计上的不严谨以及施工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使得附属管线工程进行交叉施工,且随意进行开挖,导致工程路面出现局部沉陷、破坏、跳车及平整度差等多项病害; 第五,在纵横坡的设置上不够完善,甚至有可能出现施工错误,这些都会导致路面积水或者行车不方面现象。

(二)路基工程及其主要质量问题分析

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对道路使用品质产生影响。路基工程的施工程序较为复杂,且土石的工程量也相对较大,与桥涵、排水、路面、防护等工程联系紧密、互相交错,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地质地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要实现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就必须从细节处入手,严谨施工程序,进而提升工程施工质量。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第一,地基处理的质量不高; 第二,路基压实的质量也相对较差; 第三,桥台路基的施工质量不高且回填设计不合理,导致桥头路基出现较大沉降,容易造成跳车现象。

(三)排水系统的问题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问题主要是管道渗水的问题。管道渗水就会导致出现部分积水的情况,出现积水问题就很容易影响到管道上面的路面问题,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路面坍塌。管道出现渗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管道的质量不好,轻则可能是出现渗水的情况,重则可能会出现管道断裂的问题,那样对道路的影响就更为严重。如果管道的施工人员施工不当,就会导致管道的施工质量不合格,从而也会导致管道出现渗水的情况。因此,管道的施工质量也是影响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出现问题的因素,而且也会因此而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路面情况。

(四)土路床整修碾压的问题

土路床整修碾压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各种质量问题。如果土路床未经压实,这会使得路面结构仿佛铺设在软地基上,一旦遇到雨季当大量雨水发生渗透积聚后这会使得软土基中渗入大量水分,这直接会降低土基的稳定性,使得路面结构难以支撑,路面会随之发生变形。当土路床工序处理不当,如果不良的土质及含水土基或者较软的土基没有被及时发现,这会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生“弹簧”现象,使得结构层必须大面积返工。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土路床即使经过碾压,但凹凸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时,会出现严重的密实度不均匀的现象,使得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但突起部分密实度高,这会直接导致路面结构层的强度和密实度都不够均匀的现象。

(五)市场管理不健全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中由于多地实施最低价中标,致使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施工成本,而有意降低投标报价,这样一来,便使得具备施工条件的一些单位无法正常承包施工项目,而很多外借资质证书或挂靠有施工资质企业的小包工头中标。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这些单位既无机械也无专业技术人员,施工能力极为有限,且采购材料的途径不够正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在市政道路中这样的问题尤为突出。

(六)质量管理体系未能落到实处

很多项目虽然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施期间没有按程序和有关文件执行,经常采取所谓通融变通、明知故犯、弄虚作假等手段。如:①施工方案无项目针对性,无指导性;②工程技术交底完全走形式,过于笼统,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交底而直接补资料;③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甚至使用合格材料送检骗取检测报告;④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存在质量的隐患不等各方检查处理就直接隐蔽。

(七)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一线施工人员是整个道路建设的最直接参与者,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道路建设的质量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市政道路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在施工过程中,农民工虽然吃苦耐劳,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仅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具体施工,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专业的操作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施工质量的控制难度。

二、解决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出路

为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在了解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雄楚大道工程改造的相关情况,解决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路面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第一,对工程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必须加强。所有的材料必须由质检人员经手,在进入工程现场之前一律进行取样检验,只有在检测符合标准且质检人员签字之后才能进场。另外,在进料过程当中也要随时进行抽检。第二,对于施工工艺必须做好其操作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比如,在路面的施工过程当中,按照相关规范的标准,必须要设置专人对摊铺现场和拌合站的原材料质量进行负责,对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在路面碾压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根据规范要求检测各方面的技术指标,并做好各项检测的记录工作。特别要注意检测面层和基层的平整度。

(二) 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第一,要合理选取工程施工方法。当前,基本采取机械化或者综合机械化的施工方法,使用主机与辅机相互配套协调使用,共同组成工序的一种综合性机械化方法,如此便能够加快工程的施工速度,有效减小劳动工作强度,从而使得工程质量与生产率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减少工程造价,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性。所以,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必须能够承担起工程作业任务,满足施工要求; 第二,必须对施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要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完成物质、组织、现场、技术四个层面的各项准备任务,挡土墙、盲沟、小桥涵等相对较为小型的构造物一般都是和路基工程的施工同时进行,以免在路基填筑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开挖修建,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质量控制于工程进度。第三,在路基填土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填土必须经过选择,防止将表层土、腐殖土或带草皮进入路基,致使路堤产生不均匀强度的情况,无法达到压实要求,更严重的会有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以此,在填土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填入路基的填土质量。

(三)第一,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工作,保障管道基础稳定性与强度,如果地基地质的水文条件不达标,则需做好换良工作,提升基槽承载力; 第二,所有采用的管材必须要提供质量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其在外观上不能出现蜂窝麻面的情况; 第三,接口填料必须选择质量过关的,并且根据科学施工工艺与配合比进行施工组织,要保持接口缝内的清洁,预先湿润类似水泥填料的接口,对于油性的填料则要做好预先的干燥工作,之后再进行冷底子油的涂刷。

(四)加强市场管理的监管

想要完善市政道路的市场管理,应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通过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标准的合理化制定,针对现阶段的施工市场环境,对其进行有效净化,并在明确各项施工标准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科学、全面的制定,从而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分析道路施工所具有的复杂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在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这样才能在步调一致、通力合作的基础上,确保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的有序进行。

(五)认真落实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办事,对每道工序,每个结构层次,每一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监控。坚持科学仪器检测,严格以数据说话,不凭经验办事。必须提前对所用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所用材料合格。

(六)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

就上述问题中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针对一线施工人员,定期举办专业性的技能培训以及安全培训等,并加大专业技能以及安全管理等培训的评估与考核力度。而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而言,则可以通过施工人员操作资格以及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认证,以更好地对施工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施工环境的有效改善,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这一做法主要是从另一角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激励,从而在帮助施工人员有效缓解自身压力的同时,促进市政道路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

结语

由于社会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成效日趋明显。如今,在现代化社会的加快建设中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更是不能少。因此,对道路质量保障,是关系到民生的工程,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强的项目施工管理手段,加强对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需要把道路工程作成统一的一个整体,每个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要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使未来的市政道路工程会更加地完善。

参考文献

1] 闰智慧.试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科技与企业,2013,(1).

[2] 蔡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