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范文1

关键词:幼师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

要想抓好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幼师学生体育职业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去培养幼师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培养幼师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在幼儿园中的重要地位,身体健康与体育的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遵守体育锻炼的保健卫生原则,在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避免与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上体育课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在遇到常见的运动损伤时,怎样去解决;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不能突然坐下等等问题,不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实例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法重点讲授,还将理论知识带到室外课,通过实践讲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后留作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资料整理,每一次课后让学生做好体育笔记,把体育笔记作为体育考核的内容之一去督促学生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口令、调动队伍的能。

口令是组织教学和集体活动的必要手段。口令指挥能力是幼师生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基本功考试内容之一。口令要求洪亮、短促、有力,调动队伍要随机应变。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解各种常用基本口令的种类,队列队形变换方法及喊法等。例如,立正、稍息、看齐、踏步―走及立定、齐步―走及立定,行进间原地三面转法等等。待学生掌握之后,运用多种教学法,如分组练习、个别指导、展示比赛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期末进行口令及常用队列队形考核。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口令、调动队伍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调控、组织课堂教学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安排由学生组织教学,让学生们轮流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在一堂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多有1人组织,内容、形式多重复,学生不仅感到枯燥,而且很多都不重视,敷衍了事完成任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把准备活动改由全班学生轮流组织。学生抽签决定顺序。学生课下备课,上网查阅资料,同学间互相合作交流,轮到的学生课前需写好教案,交给老师批阅。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了,也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每次组织教学后教师以及全班学生给予学生及时评价。效果好的,给予表扬,指出优点;效果差的,找出原因,是内容教材不当、准备不足、讲解不明、还是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等等,然后多鼓励学生,提出:平时多观察、多训练、要敢于示范。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组织游戏的能力

体育游戏是幼师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也是进行幼儿教育活动的需要。我们在游戏的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先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并观察老师组织游戏的过程,课后认真做好记录,使学生对游戏的组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年级时,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及感知游戏的经验后,重点让学生创编游戏。每节课上,让学生根据课的内容、所用的体育器械创编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组织游戏的效果及内容给予评定和考核。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创编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美操和幼儿操的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会跳简单的几套操,而是学习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因此,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动作素材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尝试着创编体操,动作编排应按从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原则出发。先每人按规定要求编一到两节,然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创编一套操,然后逐步发展独立完成一套操的创编。先从简单的徒手操发展到稍有难度的健身操。并将编好的操在全班中进行比赛展示。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她们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每次创编后,老师,同学要给予评价,同时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及时反思。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创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她们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注重培养学生幼儿体育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把一个合格的人才推向社会。我校与多家幼儿园建立了实习基地,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在工学结合时期,让学生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做好备课,写好教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解决问题,及时做出反思。从而培养了幼师学生幼儿体育教学能力。总之,幼师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的过程。,以上只是根据笔者个人教学实践,做的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幼师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能力范文2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能力;锻炼习惯;行为习惯;医务监督习惯

【Abstract】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how to train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sport and develop the habit of regular exercise, that is, the capacity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develop good exercise habit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ability; exercise habits; behavior; medical supervision habits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65-02

许多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突出,也就难于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体育教改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体育能力是指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体育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体育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体育能力包括:一般身体活动能力,独力进行锻炼的能力,审美能力,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也就是说体育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途径,我们体育教师应将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把常规教学和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一、一般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般身体能力除包括身体的基础活动技能(走,跑,跳,投,攀蹬,爬越)外,还应包括对动作的判断,分析,理解,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改造和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我们体育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融汇到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的作用。

1、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2、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过去教学中的“要我学,要我练”改变为“我要学,我要练”。使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从而养成自觉的、经常锻炼的习惯。

二、独立进行锻炼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上课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教学始终都是按照“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错,五提高”进行,学生至始至终都在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使学生离开教师就不知该怎样进行锻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并不等于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我们不应过多束缚学生,在把各种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并在练习活动中得到提高。

1、教师传授了一定的技术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按照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比如,学生掌握了篮球投篮的各种方法之后,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对各种方法的理解进行练习,教师督促指导。

2、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整理部分可让学生轮流带。

3、课外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组织。

三、培养审美和自我监督与评价能力

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理,发扬善性,增进健康,从而促进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净化人的心灵和陶冶人的心性。

体育教学通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塑造健美的形体,培养学生养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通过各种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使学生不仅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使自身的各种动作正确而富有美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应注重知识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在理论课上既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文化知识,又能掌握运动原理和运动保健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在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锻炼中运用医务监督的习惯。

1、通过学科类教学,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体育的意义及身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2、生物、健康、卫生方面的知识。

3、运动营养、医疗保健知识。

4、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科学锻炼的方法,原则,规则裁判知识。

5、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的方法等。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类化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经验总结和基础,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迁移,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扩展和运用。正因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良好行为、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的统一起来,冲破传统的框架,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能力范文3

1培养评价能力的意义

1.1发展学生评价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完成掌握现代和未来乃至终身体育的需要。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到运动技能和体育保健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学习,怎样思考。通过培养评价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自评、自练能力,以便灵活运用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展评价能力是其主要方面。培养评价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和想象创造力等,使学生学习能够举一反三,把知识由点、线到面有利于知识的融汇贯通。而评价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转变主体角色,积极寻求多元学习目标、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发展评价能力不仅能指导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训练,而且对其将来的体育教学生涯具有积极长远的意义。因为只有高水平的评价能力才能更好地发现解决在学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避免走弯路。

1.2发展学生评价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育教学,要进一步树立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50.学时间和活动空间,培养学生自我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当学生去理解和分析别人的动作时就不可避免把自己活动和探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教师具体指导时间有限,因此要准确理解动作,建立动力定型,实现熟练化,就需要在课上课下练习中进行自我消化。在消化过程中,要想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必须综合书本知识,分析他人和自己动作,作出恰当评价,来指导和改进动作技术。

1.3发展学生评价能力,有助于其快速掌握动作技育旨运动技能的获得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的练习过程,更是一个认识过程。评价是动作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式。体育教学中,在注意利用第一信号系统同时,更要充发挥第二信号系统作用,把学生练习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基本渠道就是评价和抽象思维,得出对该技术动作的正确体会。运动实践和理论已经证明,“想练结合”是提高运动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此时对他人动作的评价,学生身临其境去共同感受完成动作练习的全过程,使“想”更形象、具体和丰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该动作概念的理解,使该动作技能赖以存在的暂时神经联系再一次接通。从同伴的练习过程中具体感受身体各部位发力方法,等于接受了一次强化,回放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1.4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能更有效利用课堂体育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室外体育课和室内体育课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其他同学学习和练习的情况,这是学习技术不可忽视的信息资源;另外,在一次体育课上,每个同学都具有轮流休自、调整的时间。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休息时间,将会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练习的休息、间歇时间,观察、分析别人的动作,对他人动作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技术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1.5培养评价能力,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的职业需求作为体育教师评价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

形成的,必须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这种积累在学习动作初期更为有效。因此,高师体育教学,在教会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也应逐步掌握对该动作技术的评价能力。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评价能力也较强,他们能够对复杂的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优秀体育教师评价能力也算是其教学中的一大特色。

2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途径

2.1教师的榜样作用和语言激励

动作学习初级阶段,学生首先通过教师的示范形成一定的技术表象,并进行练习尝试,但此时的肌肉感觉和技术动作往往落后于技术要领的要求,会产生错误的动作。初学者往往不能分辨是非。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对此动作评价的第一信息,学生将根据这一信息,结合自己对动作的理解,进行评价活动。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对动作进行评价,从哪几方面进行。对动作的技术重点、关键、易出现错误等共性的东西要交待清楚。所以说教师的行为、动作评价具有榜样作用,并将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用明确简炼带有鼓励的语言指出动作的重点和对该动作的要求。例如:用带有节奏的语言对动作施加强化,指出学生的动作:“好的、对的、再高些等”。并抓住典型,让学生多示范多对比,对学生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在练习中观察分析他人动作,得出自己的评价结果。

2.2启发和引导,归纳和总结

学生之间的评价,具有相互学习、互相鼓励、相互促进的积极意义和作用。然而也有些讥讽、片面评价等不良评价,对学习和锻炼也会起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关心和提倡学生之间开展评价活动。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抓住时机,启动和引导学生评价。要为学生创造一些交流评价的机会和条件,采用轮换,分组等形式,相互讨论研究,进行评价活动交流,发展评价能力。一个阶段学习,教师要对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技评或测验,教师可组织学生和其共同评价,先是一部分学生对另一部分学评价,然后交换。这种形式一方面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另一方面也可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让学生进行评价结果的比较。既加深了对该技术动作的理解,也使学生评价能力提高。

2.3变随意评价为自觉评价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初对某项技术的评价,往往是随意的,也表现出来一定的个性特征或情感色彩。例如:经常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评价“做的好”、“好样的”。抓住这电闪一刻,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要提倡一种自觉评价,能将评价明确提出来并作为教学一部分。要能设问解疑,真正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教师引导,或自主引导,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2.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评价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体育课上已应用广泛,我们也可用其来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培养。可以利用录音机培养动作技术的节奏感;也可以利用幻灯片把连续动作以定格形式出现,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带,观察评价高水平运动员技术。还可以用微机教学手段,把自己和同学的技术动作录制下来,然后放给大家看,以使相互评价总结,得出评价结果。

3结论与建议

3.1评价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对不同动作要有步骤,分层次确定评价内容。

3.2在评价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观察动作的内容、步骤、要点等,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并提出观察要求。

体育教学能力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途径

一、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兴旺发达的灵魂,创新指的是通过科学研究不断的创新知识和创新生产技术,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十分的重要。创新能力是指反映主体行为技巧的一个行为动作,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转化成为精神或者是物质的一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创新教育和创新的知识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其担负着一项重大的使命即培养创新型人才。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高度的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将以往的“技能教育”转变成为现在的“发展基本活动能力”来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各种体育练习,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的一大核心点,也是未来社会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一个需要。

2.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时展的需要

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积极倡导的思想意识,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事物或者产生新的想法,在旧事物不适应当今社会要求的前提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事物。任何的新发明和新创造以及新纪录的打破,都是人类创新意识的实践结果,实践证明了,创新的意识越强,探究的兴趣也就越浓,求知的欲望也会越高,同时突破旧思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作为21新世纪高等院校的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勇于开拓进取,敢想敢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走向社会后,经受住种种挑战,创造出良好的业绩。

2.2.创新是终身体育的需要

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核心,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这不考虑到了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体质,同时考虑到了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还仍然能够坚持锻炼。学生的未来还处于发展和变化中,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怎样解决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凭借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则取决于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只有对体育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和爱好,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坚持不懈的锻炼。

2.3.创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需要更新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此外,还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的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样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人们的脑海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提高。这样的教学观念使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和谐和愉快,使学生逐渐不喜欢上体育课,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想法相差万里。

2.管理方式封闭

长时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严重的与社会脱节,没有很好的考虑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没有注意去分析了解市场经济条,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到教学的评估,大多都是由学校的主管部门统一制订的方案,没有很好的与各个高校进行调节,这样的体育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高校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体育教学强制化,教学的方法十分的呆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一个被动者,被动的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体育教学的内容陈旧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学生在课堂中需要学量的体育技能,并且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是重复,不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学生对于体育兴趣乏乏。兴趣是创新的基本,学生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去学习,是难以有创新思维产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心理学家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得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这是国际上通用的两个创造力指标。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敢于独立思考,同时要求教师不仅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时应尽量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索,敢于怀疑和创新,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新思路等,最终达到认知和创造。如今在我们国家高等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的学习偏于机械化的记忆,浅层次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简单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进行学习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我们国家高校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彻底的清除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弊端,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的方法和措施,构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高层次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对教育理念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进行剔除,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传授加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创新体育教学观念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坚持学生为本,倡导学生敢于探索求知、充分的发展自身潜能和个性的价值观等。第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第三是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育,以思想教育为指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2.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在这个知识经济推动着整个社会变革的时代,高校的体育教学担负着“从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教育型”的转变任务,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定期锻炼身体的良好的习惯。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充分的考虑到高素质人才知识层次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又不能够只单纯的去追求这种系统性和完善性,这是因为体育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的非阶梯性和跳跃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应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媒介,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体育文化信息,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同时,还应定期的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技能和更多的关于健康的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体育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创新项目、创新制度等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的感受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身体和心理全面的发展。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的基础,这一基础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对于创造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等为基础的一种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想法,创设一种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精神。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离不开人才,在当今社会所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一个必然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想法,创设一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谊.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兰州商学院.2011.1.25

[2]姜琳.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信息技术学院.2009.3.15

[3]朱娜.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2011.11.25

[4]张德明.冯春娣.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2.25

体育教学能力范文5

一、创设学习情境,构建和谐课堂,营造愉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经常有意识地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满足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灵性是学生的天性,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学习,在运动学习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精心创设和丰富各种学习情境,构建和谐的课堂,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身体和心理的锻炼,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

二、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起点。体育兴趣主要是指学生关心和参与体育活动与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对体育“心向往之”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的认知规律挖掘体育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运动锻炼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运动锻炼的兴趣,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思考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学习足球的脚内侧踢地滚球的动作技术时,先设问:支撑脚是如何站位的?踢球的脚型是如何固定的?这个技术动作的关键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让学生去自行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威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就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这样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展,借发展促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对培养“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创新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切实将实际生活与体育教学紧密联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把体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进行创造性学习,在结合实际生活的学习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想象从哪里来呢?想象来源于实际生活,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而学生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体育运动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学生的要求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由此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生活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锻炼和学习。

所以,将现实生活中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引入课堂,融合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辅导学生进行锻炼和学习时可把实际生活与体育串联起来,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的生活实际。

五、充分发挥新型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员参与,并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为了及时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学习目标”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和综合提高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动作技术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满意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认可都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信心的提高。

体育教学能力范文6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误区 改进建议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正是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完善体育教学活动,对丰富学生生理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笔者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现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误区和应对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误区

1.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是造成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就不会更新创造新的教学理念;不会划分教学资金购买品类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器具;不会聘请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更不会研究新型的、丰富的教学方法。所以,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源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学校就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观念,重视体育教学。

2.过于偏重考试科目训练。现在,毕节地区的中考体育占50分,各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进步,更注重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不少学校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中招体育考试要考的项目体育老师就教,不考的一律不教、不训练。致使很多学校中招体育考试成绩特别优秀,但学生的运动技能极不全面,体育素养(有的学校连体操、传统武术等项目都没教)也较为低下。

3.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除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公开课,目前,很多体育教师的常规课依然以传授技术为主,基本上仍然采用“老师辛辛苦苦教,学生认认真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接受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给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机会,更没有想过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一学期下来,教学目的是达到了,但是体育教师教得苦累异常,学生也学得索然无趣,消极被动。

4.教学理念缺乏,教学方式单一。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完全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指示,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机制和需求状况。教师滞留于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就得不到提高。

5.担忧安全事故,简化教学。“学生的安全重于泰山”,这是如今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极为重视的大事。有的学校要求体育教师特别小心有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运动项目,如果出了安全事故,就由体育教师负全责。于是,很多体育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凡是有安全隐患的运动都不教了,于是,体育器材室的山羊、跳箱因无人问津而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二、初中体育教学改进建议

1.学校及教师思想理念上重视体育教学。学校对体育教学事业的不重视,是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优的重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思想上改变学校以往的传统观念,重视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如何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首先,划拨一部分的教学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学校要聘请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再次,学校要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教学学时,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被别的课程占用。

2.纠正初中体育教学为考试而训练的思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仅是为了中招体育考试。因此,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全面地学习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一定要涵盖田径、球类、传统体育(武术)、体操等各方面,不能仅局限于中招体育考试的单一的“跑、跳、投”上。

3.贯彻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当然,体育学科肯定不例外。体育教师要纠正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等问题。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体验,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解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牢固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这才是新课程下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育教学。

4.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既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丰富教学活动,改变以往单一的“放羊”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到每次体育教学,都要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