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1
关键词:三支一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62-02
一、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在我国社会处于大转型、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行动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有着产生它的社会必然性,并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基本形式。
1.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的内涵
三支一扶服务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全国欠发达的地区从事教育、农业、医疗卫生和扶贫等工作,其服务期限为2年,招募计划中的服务范围侧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2.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2006年开始招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至今已连续7年,每年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教育、农业、医疗卫生和扶贫等工作。以云南省的实施情况来看,从2007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和完善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行动,已经辐射到云南省绝大部分乡镇的各单位,有力地弥补了当地人力资源的不足,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三支一扶服务行动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学习方法和检验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实践为唯一检验标准的学科,的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价必须用实践来检验,实践反过来同时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实践学习活动,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标准。马克思在《\导言》中首次提出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原理,他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也在他的《实践论》别强调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印实践的这一个跃。”强调的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重要性。
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
三支一扶志愿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又是客体。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主体和客体自动转化的作用。三支一扶志愿者们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无形地把在学校里所学的抽象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各种具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参加教育、农业、医疗卫生、扶贫等社会工作,获得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能力。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行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志愿者自身的社会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手段
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承载力的增强,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不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而且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力。志愿服务通过“对道德的呼唤和重建,广泛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从而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认同,而对道德理想的认同又能够促进更多的人为社会服务”。选择三支一扶活动的过程,既是一种抉择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思想升华的过程。
三、三支一扶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存问题
我国三支一扶服务行动开展已有6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由于起步较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个社会对三支一扶服务行动认识不足。一是市、县主管部门及被服务单位对三支一扶的概念、性质、作用等相关政策的认识不到位;二是被服务当地人民对三支一扶服务行动的认识不足,往往把三支一扶服务行动与青年志愿者行动混为一体。第二,组织部门缺乏对三支一扶服务行动的制度性规范,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不利于三支一扶服务行动长期有效地开展。第三,各级管理机构出现管理失常的现象。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互相推卸责任;二是对三支一扶服务管理执行力度不到位;三是三支一扶的经费无法保障等。第四,三支一扶志愿者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
四、三支一扶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问题存在的原因
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问题所在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符合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的人员自身存在和体现的原因;外部原因是各级三支一扶管理机构及社会对三支一扶存在及其所表现于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的原因或影响。
1.内部原因
第一,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加上家庭、学校及社会对现阶段青少年的教育方式的偏颇或缺乏。第二,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第三,大学毕业的青年缺乏对自身就业与社会就业形势及其社会就业政策的理性认识,对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也缺乏一个理性的认知。
2.外部原因
第一,各级政府对三支一扶服务活动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仅仅把它当做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第二,由于对三支一扶服务活动没有产生共识及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导致三支一扶服务活动政策的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第三,责任不明确,无法保证政策的顺利执行,缺乏必要的问责管理激励机制;第四,社会对三支一扶的认识不足,没有严格区分三支一扶和其他志愿者服务的本质区别,各级管理机构在管理上也用其他各种形式的模式和方法来进行,所以造成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活动的不健康发展;第五,缺乏必要地监督机制。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各个地区都按各自的行为习惯来运行和操作,在监督上,也是志愿者用自己的思想道德来进行监督,没有一种规范的监督的机制;第六,大众传媒对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行动缺乏必要的宣传。导致服务者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和激励感,影响参与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完善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对策
1.以宣传促共识
利用各种社会的传媒资源,运用各种有效的渠道,在各类高校及社会进行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计划政策,让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对它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宣传工作是任何一项事业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充分认识对三支一扶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工作的作用,发挥宣传工作在三支一扶工作中的力量,对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做一个全面和真实科学的宣传和报道,促进全社会对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产生共识,使其成为三支一扶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政策法制保障
政策法制是确保三支一扶服务行动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它有利于建设三支一扶服务行动的长期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法制化是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明确三支一扶服务行动的法律地位,规定各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单位的合法权益。使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状态。和任何制度一样,它是规范具体行为而预先设计的一种立法行为,而不能作为具体行为发生不规范现象才选择的一种补救行为,三支一扶作为新时期社会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通过这五年来的实施效果,有必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建设。
3.优化管理机制,合力促发展
在各级主管机构方面: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责任,建立和健全一套管理体系,实行主要领导问责制和奖励制。对三支一扶管理有突出的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对那些造成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的机构及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和必要的处理,达到制度的高效运行;在志愿者方面:第一,建立和健全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选拔机制,规范选拔准入门槛,选拔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的青年参与其中。第二,实施岗前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和规范三支一扶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使其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实施合理而科学的待遇机制。三支一扶的待遇资金来源明确化,完善对三支一扶资金的管理,实行其待遇随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当的增长机制,且实行按时足额发放,避免和杜绝拖欠三支一扶志愿者的生活补助的现象。
4.实行奖惩制和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用奖励的管理方式激励三支一扶志愿者的工作服务热情,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认真负责而对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或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志愿者进行必要的惩罚。如: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等。对长期怠慢自己的工作,在其位、不负其责,且在经过多次说服教育而累教不改的志愿服务者实行清除,净化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社会形象。
5.管理信息公开制和监督制
全国各级各地的三支一扶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专门用于管理三支一扶的信息网站,及时关于本单位所管辖业务范围的相关信息。让上级、下级主管部门、社会及三支一扶志愿者对各地的信息及时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四位一体的监督合力,进行高效的监督。形成四位一体的合力监督还有赖以各级主管机构对三支一扶实施情况的实际调查和研究,特别是省级主管单位要及时了解下面各级主管机构的工作情况和三支一扶服务的具体情况,准确调整运行中的不足,完善三支一扶的运行机制,同时三支一扶服务者也要对自己和其他服务者及各级管理机构进行必要而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具体体现为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获得的认知较为局限,学习的兴趣欠缺,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育途径单一,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其中,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不健全,留给学生大量的漏洞和捷径,导致学生没有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三、解决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讲授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创新改革教育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过严格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有力的支撑,避免和减少考核漏洞,使学生通过严格的考核制约思想上有真正的提升。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及时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法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学生确定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并向目标前进;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规范其行为。(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约束并规范学生行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通过肯定、褒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否定、批评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约束和行为。(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精神动力。(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和学习风气。(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凸显学校育人的功能高校乃育人之地,教授学生知识是主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一课,加强其教育更能凸显高校育人的重要功能。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推动社会政治发展。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重地,所以,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传播社会主导意识形态;能够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传播;选择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文化;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推动文化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或者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咨询者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的帮助、启发和引导过程。在这个过程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它主要是在仪式层次进行的一种教育性、指导性比较明显的活动,他不仅为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必须,而且是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的有效手段。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的种种新情况,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咨询法应受到重视,并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关文献报道,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40%之间,倾向严重者约占10%,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急需关注的群体,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大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引起情绪或情感上的巨大波动和困扰。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对自己的期望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冲突,心里问题交织其他群体更为突出。快速变化的社会,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思想与现象,严重影响着一些年轻人“三观”的形成。对社会变化和社会生活的不理解、不适应,是青年心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青年面临着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心理压力,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如求学中的心理迷茫,职业选择中的心理压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以及恋爱中的心理困扰等。因此,青年心理咨询在整个心理咨询中居于首要地位。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扫清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障碍。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当这些现象朝着错误的方向加剧和发展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决时,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为严重的还回导致心理崩溃和走向自我毁灭。这尤其体现了心理咨询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的重要性,借用心理学中的在心理咨询方法,给大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从而扫除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心理障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方法论意义体现在:
一、将心理咨询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从近几年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主要群体。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热情,他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有一些偏见,甚至表现出排斥、反感、厌恶和不屑情绪。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将心理咨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适应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种开拓新思路的特殊形式思想教育
在心里咨询过程中,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提出积极的分析建议,鼓励其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克服心理障碍,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心理科学的功能,既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当今知识领域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对象的伦理道德和遵纪守法的教育,直接指向“三观”不太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心理失衡和心理疾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管理的人不懂人”的现象不少见,当然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很多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引发思想问题,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心理障碍,并辅之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心理咨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三、引入心理咨询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理想
面对复杂微妙的心理问题,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以解决的,从内容和方法上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忽视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主体性,忽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难以使大学生产生心里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内涵日益丰富,外延大大拓宽,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心理咨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一朵奇葩。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求理解、慰藉、帮助和教育的场所,深入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的地方,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帮助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立场,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情绪,为树立正确的“三观”奠定基础,从而使教育效果更理想。
把心理咨询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调试不良的心理,全面了解并帮助大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更理智的面对现实,引导他们发现真实的自我并纠正大学生的某些错误的观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应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刘盛贤,赵岚.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90.
[2]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71-275.
[3]杜晓成.心理咨询法与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1).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就业;招聘;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少大学生毕业即面临着失业,他们或者徘徊在考公务员的独木桥上,或者考研、考博,逃避现实。殊不知,博士也有隐居山林者,也有卖肉者。这里,我不想对这些个别事件妄加评论,只想谈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意义。
近年,不少高等院校重专业,轻思想政治教育,门门优秀的好学生在自己生活了20年的城市要父亲领着去找应聘单位不说,在与父亲走散后竟然不知道回家的路,电话联系到该生的父亲,该生的父亲只是拜托交警照顾好儿子,千万别让他走丢了。不是我们的大学生智商不高,而是他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意识。不难看出,大学生缺的不是专业知识的灌输,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专业毕业后适合找什么工作?”我的回答是:“不是我们专业毕业后适合找什么工作?而是社会需要我们干什么工作?我们不过是以某个专业为基点,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我们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当中。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育人?育人的任务,不单单是教给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教给他适应社会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高校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渗透到高校的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才能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改变大学生就业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单指能力和知识,还包括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知识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心理素质不高,如某招聘单位招聘考试,问题很简单,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能对答如流,然而他们给应聘者的答复是:“回去等通知”。随后,招聘单位又给每个应聘者发了一封制式函件,大致内容是:“你的应聘表现很出色,遗憾的是本公司目前没有适合你的岗位。”结果28位求职者,其中有26位都把这函件束之高阁,另谋职位,只有两位很认真地回复了函件,表示如有机会成为贵公司的员工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干好工作,也只有这两位被最终录取。这两位与其说是赢在知识能力上,不如说是赢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上。综观大学生就业情况,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败在对对方需求认识不足上。如有的招聘单位并不注重学生的专业,而是注重员工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如一招聘单位复试题目是让应聘者把一堆资料用夹子夹起来,而这夹子须用双手才能使用,也就是说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须其他应聘者的协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供能力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供现实保证
实践证明,大学生并不缺乏背和记的能力,缺乏的是实践能力。他们常常是学和用脱节,不知道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他们对古今中外的课本知识记得很牢靠,却没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大学生都学过的辩证唯物主义,却不会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就业遇到难题,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一味地逃避、埋怨。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因就业遇到困难就考研,考研不成就在家等下一年考试,却不去思考一下如何打开就业尴尬局面,不去思考是否换个角度就能解决就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就业实践,必须考虑到大学生一进入岗位就能顶岗做事。而实际工作不是考试,单有理论知识不够,学生必须懂得知识转化的重要性,学会学以致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观念更新。既然就业也不再是铁饭碗,那就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就业不成就创业,此行业不成就到彼行业试一试,社会上不乏转行成功人士。马云,一外语系毕业生,成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刘一秒,一美术专业毕业生,成为演讲高手……。可见,行业顶级人物,不见得是专业高手,高校的大文大理,不应停留在提法上,而应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中。所有文科大学生都应胜任文员工作,所有理科大学生都应胜任相关工作。知识是相通的,高校各学科应互相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是品德教育,更是技能教育、方法教育、思路教育。高校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一毕业就进入状态,适应工作需要。高校教育,除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切改变始于观念的改变。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到课堂,渗透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完成从学校向社会过度的转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就业意识的改变,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玉辉、王恒根,《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3.王瑞萍、楼旭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师》,2007
作者简介:畅丽萍,1968年生,女,河北隆尧人,邢台学院科研处,讲师,中央党校党政管理专业毕业,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5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而低碳经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如何树立低碳消费理念?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大学生如何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行为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如何培养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作为社区的成员,无论在宿舍、校园,还是毕业后的居住区,大学生作为社区的居民享有社区自治的权利,同时负有关注和参与社区发展的义务。通过社区居民理念的培养,大学生成为社区的一分子,把社区作为自己的家园,关注社区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这是气候变化约束条件下亟待解决的课题。三是经济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会不会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低碳消费理念的培育
社会个体的消费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行为?我们往往看到消费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个人的消费是基于自己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产品价格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综合选择。个人消费什么产品、消费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并且,个人消费自己偏好的产品对其他人并没有产生负性的外部影响。这种理念和行为方式是经典消费者行为经济理论的基础。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具有社会意义,具有鲜明的外部性。这种个人消费行为的社会意义源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公共产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个人消费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正是这些无数社会个体排放的温室气体的积聚,导致全球气温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给社会成员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生命健康的损害。
对于大学生来说,低碳消费的理念和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在正处于心智可塑阶段,低碳消费理念的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碳约束的关注,进而加强对理性消费行为的理解,并将低碳消费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低碳经济要求人们转变对“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的片面理解,越盖越高的摩天大楼、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不是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对高耗能、高排放生活方式的依赖不仅会引发身体疾病,而且会导致精神活动的空虚和孤独。
具体而言,低碳消费的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社会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应当注意的是,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
二、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的培养
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的理念是指居住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成员是该社区内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承担保护社区环境的义务,积极地参与当地社区的环境保护,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性。大学生生活在相对集中化的社区内,有的高校已经开始探索社区学院的培养机制。在集中化的大学宿舍区内,大学生通过自治性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把宿舍区看着自己的家,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下,应当扩大吸收大学生的自愿性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环境居民意识。
对大学生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培养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有的高校宿舍管理和教室卫生清洁服务已经由专门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环境卫生服务已经商业化。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虽然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不利于学生行为的培养。在社会化服务体制下,学生极易形成依赖心理,学生的自觉性没有得到积极调动。在无约束的环境下,学生会在无形中养成懒散、追求奢侈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尽管学生的居住社区会发生变化,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社区居民的培养下逐渐养成的。这种大学生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宿舍区和学习区的环境保护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志愿活动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关系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之处,实则涉及高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体制。
三、就业的绿色化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这个论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严峻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改变人类的消费行为和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大学生最现实的挑战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一组数字。2009年2月和6月,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制定了《美国复兴与投资法案》和《美国清洁与能源法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的《投资清洁能源的经济利益》的研究报告,这些投资每年将会增加25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也会导致近80万传统能源领域的失业,但每年可净增就业岗位近170万个,即绿色就业岗位。
从上述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气候变化的解决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和职位选择有重大影响。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定义,绿色工作指那些可以减少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又符合“体面劳动”标准的工作。作为一个庞大人口而生态环境脆弱的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非常敏感,全球变暖同时威胁到国家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就业战略提供了双赢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经济增长、创造工作岗位、就业保障和保护环境的宏伟目标。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积极转型。
那么,如何扩大绿色就业岗位呢?这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一系列的条件。就高校而言,应当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及时指导,以及绿色就业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在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程中增加绿色就业的内容。重要的是,大学还会积极地与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我国高校而言,应当积极与国际劳工组织进行战略合作。至目前,国际劳工组织已经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研究和实践项目。同时,国际劳工组织还提供了一些培训课程,我国大学应当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对企业而言,企业应当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地进行技术化改造,扩大绿色就业机会。政府出台优惠的政策,鼓励社会成员从事绿色职业,并对特定的环保行业和岗位提供政府补贴资助。
四、绿色大学的实践
绿色大学一词在国际间的共同意义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愿景的各类活动,代表了高等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应负的重要责任。我国的部分高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建设,在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的有机结合,不仅有效地实现了生态理念塑造和行为培养的结合,而且有机地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生态主体的结合。尤其是每一位学生对绿色校园的亲历参与,对生态理念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将永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大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
为了促进绿色大学的发展,有的高校内部设立了独立的机构负责绿色大学的建设和实施。如清华大学设立了绿色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和绿色大学办公室,专门负责绿色大学的实施机制。为了更好地吸引外部智力因素和专家力量,清华大学还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在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的机构设置。另外,绿色大学建设的实施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对学生低碳行为的培养,一些学生自治性的社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自治性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在校园生态氛围的塑造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治性社团积极开拓校外的合作,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绿色学生社团联盟,不仅扩大了其在校园的影响力,而且在社团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技术信息,提高社团组织的效率。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文6
关键词:心理咨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部队训练艰苦紧张,军营生活相对单调,给官兵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把心理学渗透到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及时发现并化解官兵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新形势下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教育规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心理咨询对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心理咨询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
有效的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也能够正确认识他人、接纳他人,设想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军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多的强调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军队,以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军队的关系,较少关注官兵心理维度的学习内容如:情绪管理、职业选择、生涯设计等。也就是说对教育对象心理状态的关注、研究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原因之一。
政治思想及其他任何思想的形成与改变,都是在教育和实践的条件下主体积极的心理活动的结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心身协调,就容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和谐、融洽、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对其施加的教育内容能在没有心理阻碍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接受,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解决心理问题就成为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前提,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对官兵的心理倾向、心理特点有清晰认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实现的。
(二)心理咨询能促进官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军队心理咨询是针对官兵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如情感挫折,环境不适,人际关系不和,训练、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出现的紧张、恐惧等,帮助官兵减轻由于内心世界出现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克服心理障碍,并帮助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中达到心理的健全与成熟。而心理健全发展的官兵,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心理咨询符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心理咨询是根据个性心理状态与社会相适应的要求,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帮助其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心理咨询注重的是对个体的心理调适、矫正、发展,具有明显的个;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对个体思想政治品质的提高、塑造、改变,具有明显的社会。因此,把心理咨询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助于发展个体主体性和独立人格,有助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从部队开展心理咨询的情况看,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交谈、磋商、指导等一系列过程,挖掘心理问题的真正动因,为来访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来访者建立自助能力,以其科学的手段,独特的视角,切实而持续的效果,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塑造良好人格的具体的、现实的目标一致。
三、心理咨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军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如情感挫折、环境不适、人际关系不和、训练学习方法不当、自信心不足、婚恋冲突等,目的是帮助军人克服心理障碍,以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军人,更易于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的军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也能够正确认识他人、接纳他人,设想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达成理解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消除接受思想教育的认识和情感障碍,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军队心理咨询的开展,还会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觉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从而在工作中保持对工作对象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使来访的军人不必担心会受到批评、指责或嘲笑,敢于敞开思想,这就大大减少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阻力,为接受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内部条件。同时,掌握了心理咨询及相关知识,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和思想的关系,认识到人的行为不仅受政治观点、道德观念等因素的支配,而且受到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免把一切问题政治化,并及时发现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心理测验及其他测量工具,客观地了解军人的个性状况、优势、不足及发展潜能,并注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根据军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工作。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思想工作的效率,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四、心理咨询有利于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一)心理咨询有利于提高军队思想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心理咨询中,除专业知识外,咨询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对于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咨询员必须在社会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这样他们必须及时熟知党和国家有关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理解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观察力,严格要求自己,这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有利的。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是咨询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诸方面的展示。因为心理咨询是建基于一个十分亲密的关系上,无论咨询员采取哪一种理论和方法,他的思想、态度,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来访者有所影响。同时,由于咨询员的身份和地位,在来访者眼中,往往是有威望和权威的,因此当事人会很自然地以咨询员作为个人处事的典范。另一方面,由于来访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咨询员协助他们维护、增进身心健康,促使其健康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咨询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