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1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年龄,因此要启发想象、感悟音乐,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净化心灵,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而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因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的死亡。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二、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
三、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语简短而真诚地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教育;问卷调查;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C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01-05
为了准确把握中小学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现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摸索出切实可行的中小学教育发展之路,我们采用随机抽查的原则对四川省梓潼县13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共收回565份,其中126份为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39份。问卷中设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行为规范方面,学生学习态度、学习适应性和主动性方面,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以及学生对于学校教师的一些看法等4个方面共41个问题。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只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处理与分析。
一、问题与现状
(一)学生行为规范方面
1.不良习惯
开展中小学教育,首先就要让学生摒弃其不良的社会习惯,比如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本调查显示,梓潼中小学生的整体不良习惯较少,详见图1。
2.对待老师批评、体罚自己违纪的态度
为了调查目前学生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体罚现象,我们设置了一项调查“当自己违纪,受到老师批评甚至体罚时,怎样对待”。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或者理解;有少数学生只能接受批评,不能接受体罚;无学生有过激想法(见表1)。
当自己违纪,受到老师批评甚至体罚时,怎样对待调查结果(%)
A、心甘情愿接受,因为老师的批评和体罚都是为我好 67.5
B、虽然心里不好受,但还是能够接受 25
C、批评可以,体罚绝对不行5
D、绝对不接受,与老师对着干 0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梓潼中小学生有90%的学生没有参与打架斗殴。87.5%的学生没有拉帮结派和抽烟的不良行为。这说明梓潼县中小学这几年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有今天的这样的成果,同时这也是所有教育的根本。
(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适应性和主动性方面
1.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它反应了学生个体能否主动调整自身以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的能力。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都能适应或者基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仅有10%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学生的学习压力
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仍有42.5%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较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老师、家庭和自己三个方面(见表2)。
表2 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情况调查
调查题目调查结果(%)
面对目前的学习任务,你感觉如何?
A、比较轻松47.5
B、力不从心 42.5
C、没感觉10
你认为你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哪方面?
A、老师的期望15
B、家庭的期望60
C、自己的期望25
一般情况下,你会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
A、找人倾诉37.5
B、运动32.5
C、睡觉22.5
D、网络2.5
E、其他 5
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因为中小学生处于好动的年龄,多数不能很好的主动的去学习。为了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5%的学生能把学习当作乐趣,另外的学生还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学习(见图2)。
针对具体的学习主动性情况,我们设置了具体的场景。当没有人监督或者在家里的时候,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能坚持学习(见图3)。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考察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等三个方面,结果显示,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较好的(见表3)。
4.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及解决方法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如何呢?我们设置了学生最容易面临的挫折――考试失利,来考察学生的这一能力。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正确面对,更加努力(见表4)。在学习中遇到困难,40%的学生能通过自己查资料解决,35%的学生选择了和同学相互讨论,另外25%的学生会询问老师(见表4)。
表4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情况调查
调查题目调查结果(%)
一次考试失利,将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A、情绪波动很大 20
B、和以前一样 17.5
C、更加努力55
D、认为自己很无能 7.5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A、查阅资料 3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B、同学讨论 35
C、上网查资料 5
D、询问老师 25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梓潼中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并且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很不尽人意,我们要在这方面加强。同时我们发现梓潼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主要来源与家庭,这说明家长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三)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
1.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
面对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同学有75%,仍然有15%学生觉得无所谓,更甚的是有10%的学生选择了无可奈何。显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很多的不足。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半数以上(55%)的学生选择了宁科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20%的学生选择了宁可牺牲集体利益,也要维护个人利益;另外25%学生选择了公私兼顾。
2.社会公德
针对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也做了相应的社会公德调查,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见下表5。
表5中小学生社会公德情况调查
调查题目调查结果(%)
你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
A、主动退还50
B、不声不响地走开32.5
C、售货员发现了就退还给他 17.5
在公交车上遇见老、弱、病、残、孕乘客,你会让做吗?
A、会62.5
B、视情况而定22.5
C、不会15
学校组织秋游,你对废弃物是怎样处理的?
A、把废弃物装在朔料袋内扔进果皮箱62.5
B、把废弃物仍在草丛中或者别人看不见的地方22.5
C、随手仍在地上,不理不睬15
上学途中遇红灯,此时恰无来往车辆,你会怎么做?
A、看到没有警察便快速通过15
B、等待绿灯亮时再通过65
C、大家走,我就走 20
3.学生的德育教育来源
中小学生的德育来源主要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我们调查,我们发现,对学生德育影响最大的德育活动是思想政治课(见图4);对学生德育影响最大的人是班主任和德育、政教主任、团委书记(见图5)。
4.学生的法制观
现在社会上犯罪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且有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为此,我们调查了我县中小学生的法制观,以了解具体情况,防患于未然。调查结果显示见下表。多数学生还是知道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其获得法律知识主要是学校宣传和父母告知(见表6)。
表6中小学生法制观现状调查
调查题目调查结果(%)
对于一些行为(比如打架、抢劫、偷盗)的法律后果,你是否清楚?
A、是 62.5
B、否 37.5
你平常获得的法律知识的途径是(可多选)
A、学校宣传 47.5
B、父母同伴告诉45
C、影视文学作品20
D、看书或者网络15
E、其它 0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梓潼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比价值观和道德观要强一些。同时,我们发现对学生德育影响最大的德育活动是思想政治课而对学生德育影响最大的人是班主任和德育、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课学习力度。
(四) 学生对于学校及教师的一些看法
1.学生看到的学校教师现状
目前,我县中小学教育在教师教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就,可是仍然有不少问题存在。本次调查学生对目前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认识显示,虽然学生认同了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情况,可是依然有不少问题存在(见表7)。
表7中小学生心目中学校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调查题目调查结果(%)
你认为你所在学校的老师的课堂授课?
A、态度生硬、语言呆板、感情冷漠 12.5
B、态度一般、语言平淡30
C、态度很好、语言幽默、很热情57.5
你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一堂课老师一人讲到底22.5
B、课外研讨20
C、老师一边讲一遍组织学生参与讨论55
D、学生组织课堂,老师指导 2.5
E、其它 0
你认为你所在学校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板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A、字迹潦草,层次不太合理 15
B、一般 37.5
C、字迹端正,层次合理47.5
你认为你所在学校的老师在课内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指点、提示如何?
A、置之不理10
B、有时置之不理,有时讲解25
C、很热情的讲解 65你认为你所在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对幻灯片、投影的处理如何?
A、技术不熟,处理的不好,不是很满意17.5
B、技术一般,处理的还好,比较满意 55
C、技术很好,处理的很好,很满意27.5
鉴于以上情况,以至于不少同学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考试办法,对其发展是没有帮助甚至阻碍了自己个人特长的发挥,占到了总调查学生的35%;不好说的占5%;又一定帮助的有25%;仅仅有35%的学生觉得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其很有帮助。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中,讲授式的有30%,活动式的有22.5%,自学式的有12.5%,综合式的有35%,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2.学校的课余生活
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的课余生活是否满意,我们也做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表8):
表8 学校的课余生活
你认为你学校的课余生活丰富吗?调查结果(%)
A、非常丰富15
B、比较丰富 30
C、一般37.5
D、比较少10
E、非常少7.5
3.目前,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当学生痛苦时,仅仅有7.5%的学生愿意选择向老师诉说。甚至在对学生学习帮助最大这一项上,老师也没有占到一半(见图6)。
4.学生理想中的学校教师
针对学生对学校教师教学的一些不满,我们特意调查了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分别对教师年龄、言行和性别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图7)。学生更加喜欢中年和年老的教师;更加喜欢严肃的老师;喜欢女老师的要多与喜欢男老师的。
5.学生最迫切需要获得的支持
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学生自己迫切需要获得的支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合适的学习资料,优良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支持等。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见图8),其中学习方法是目前学生最想获得的支持,占52.5%。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梓潼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还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同老师倾诉心事。同时我们发现那种严肃的、年龄偏大的女老师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绝大多数的学生渴望得到一个更好学习方法,这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学生对学习展开探索的一个表现。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较好这说明梓潼县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善恶是非观较强,心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这也与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
(二)从多数学生都能适应或者基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看出,当前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较好,这与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都有关系。
从学生学习压力情况来看,近一半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重,从学生认为压力来源于老师、家庭和自己这三个方面看出,学生学习压力的因素还在于考试评价制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竞争环境,外在的因素导致学生内在压力过重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同时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有效释放压力的途径单一,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对压力因素的实质性改变。
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在没有人监督或者在家里的时候,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能坚持学习,这说明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动力机制不足,急需加强对学生学习动力因素的调整与强化。
从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及解决方法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能积极应对学习困难与挫折,并能够找到解决的渠道,这说明学生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增强。
(三)从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调查我们看出,学生的法制观念比价值观和道德观要强,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倾向,这与当前社会信息流通加快,学生获取信息方式有样化有关。我们也可以看出对学生德育影响最大的人。榜样示范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的力量。
(四)从学生对于学校及教师的一些看法的调查来看,学生基本能认同目前的教学现状,但对课堂教学方式反应并不理想,这说明当前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不太高。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其学习有帮助。这说明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教师还没有适应当前新课程教师素质的要求。
从学生希望获得学生方法的支持要求来看,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在学习策略的指导还不够成熟,教师对知识的深加工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措施与建议
(一)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以人为本。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制度有很大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根源在于学校的用人制度,管理制度与教师待遇。从实践的调查中我们在思考, 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观念应该转变。应该给教师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管理环境?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制度? 都应重新审视。从管理的角度讲我们都习惯于有序与规范的行为化管理, 因为线性的程序化环节有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操作教学的各个因素, 便于量化与评价。而对于人本化管理我们的校长有很多担心, 害怕放手太多老师会产生惰性, 最担心的还是教学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 从行为管理走向人本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大势所趋。校长首先要认识到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人, 人是教学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 怎样将人的工作热情及创造力发挥出来就是管理最大的成功。只有以人为本, 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人为本并不是以人的个体意志为本, 而是强调人们要理性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让个体主动地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和谐。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要按照教育规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规律进行管理。要采取灵活多样、省时有效的方法, 让教学常规管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要让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下将自己的专业发展变成自觉的行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满足学生需求。马斯洛认为学习的动机来自于人的内在需要。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脑的教育研究表明,低警戒高挑战的课堂能让学生学得更好,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学产生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让课堂变成愉快欢乐,吸引学生的地方,满足学生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富有激情与爱心,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要不带有偏见对对待学生,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再次教师还让学生多进行合作交流,多赏识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最后,教师要能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挖掘知识的精神价值内涵,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别差异。教学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因为当教育的节奏超过了学生发展的节律时,就会造成学生身心负荷过重;拔苗助长,将会摧残学生身心的发展;而当教育节奏落后于学生的发展节律时,教育就很难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只有当教育节奏与学生发展节律协调一致,教育的影响力量才最大,取得最大的功效。我们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是不同的,也具有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倾向和个性,对学习策略的其内在的编码系统也不同,因而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应有差别。教师要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要公正、公平、不偏心,才能赢得学生的普遍爱戴。
(四)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多样性。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五)教师要将课堂变成吸引学生的场所。脑的科学研究表现,低警戒高挑战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关联性情境与动机结合才能产生有意义的知识。感觉意义对学生形成观察与创造性非常重要。课堂的挑战性能使学生进入有意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知识技能的获得,消极的情绪阻碍学生的思考与行动。学习因挑战而增强,因威胁而抑制。学习的意义与通过范式而发生的,情绪对范式的形成是关键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加工,巩固与内化学习信息。
作者简介
1.唐再良,绵阳师范学院教授,人事处长,教育管理硕士,绵阳师范学院《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基地建设》课题组组长;
2.柳元兴,四川省梓潼县文教体育局局长,绵阳师范学院《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基地建设》课题领导小组组长;
3.王金翎,绵阳师范学院讲师,生物学硕士,绵阳师范学院《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基地建设》课题组成员;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探讨
创新教育是为学生创造出理想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创新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积极的接受教育。小学是教育开展的初级阶段、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进步成长。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进行探讨分析。
1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
1.1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体,整个课堂教育主要依据大纲,以至于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小学生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师生缺乏互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知识,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把课本上的知识的教给学生,用考试去检验,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
1.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学生的特点,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个方法进行教育,效果不好。因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个性化,特别是小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年龄小等特点,所以的音乐教育就要求小学音乐老师利用这些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甚至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开展创新教学的音乐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方便。改变呆板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文字、音频、视频融为一体,使抽象的艺术表达更具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技巧有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操作音乐器材,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
1.3课堂氛围良好:
上课过程小学生很难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课堂中,氛围死板严肃,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中,形成的课题氛围是良好和谐的,教的知识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方式灵活,要有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学生感受到了乐趣进而教学效果有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鼓励支持学生的尝试创新,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1.4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创新教育要提高教师素质,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改正问题,真正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音乐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不但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是富有情感的,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不同的创作风格,欣赏音乐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体会歌曲原有的味道,挖掘音乐的内涵,情感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1.5学校要积极配合:
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展现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地方,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校应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竞赛活动,形式丰富,扩大学生参与度,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在舞台上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处科技知识的年代,每个行业需要的都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要掌握专业素养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开始开展。创新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创新教育就是对人的创新实力进行提升、培养创新精神。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也要注重开展创新教育而,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得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追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时,创新教育被发展起来。素质教育给创新教育奠定了基础,两者相互协作,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融合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小学生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更有特点,给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语:小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变的非常重要,被教师、家长、社会所重视。创新教育是一种将学生放在主置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作为最根本的目标。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结果。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给在岗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帮助。
参考文献
[1]罗丽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讨[J].都市家教,2014,2:248-250.
[2]张璐璐.创新教育下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63-64.
[3]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咨询,2015,17:170.
[4]林元生.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在小学语文实施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在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构建课内外、学科之间联系的大语文教学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效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要做好“导演”工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是主演,努力在课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给学生死板地灌输营养液。
而在创新教学中,老师只担任导演的角色,学生们做演员,把展示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有思维的时间。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是用学生丰富的动作、新颖的表演形式代替老师的“单口相声”表演。这样能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力求把学生“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把“老师为主演”变“学生为主演”。
二、给学生的思维松绑,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展开飞翔的翅膀,每时每刻都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恐龙的灭绝有多种原因,学生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孩子们可以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想象恐龙能飞上蓝天,想象出恐龙的灭绝原因是互相残杀;有的学生想象更奇特,恐龙可以代替吊车的工作,不但省油还易操作,重要的是环保!……这些充分说明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更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创造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会使儿童主动积极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观察和思考的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该项内容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学生知道古人帮助禾苗生长的办法是把禾苗拔高,等待禾苗长高心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观察图画的同时,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做好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应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开课时,我请同学们读课题后,找一找课题中哪一个是重点词?同学们都找了“富饶”这个词,在同学们读全文之前,我又请大家带着“富饶”这个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的利“导”,给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了方向,学生读完后,收获不少:有的明白了“富饶”一词的意思;有的找出了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词、句;还有的能体会出这篇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来写的,所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的“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向明确,思维直奔主题,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开放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后,理解课文时,请同学说出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有的提出:盲老人在木牌上写上“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没有人给他钱,而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以后给他钱的人多极了?有的提出:语言的魅力是指谁的语言有魅力,魅力在哪儿?怎样才能写出有魅力的语言?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获得成功与满足。
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是他们不懂的、不会的都可以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会提问的学生会学习”也说明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欧阳海舍身救列车》一课,学生在读课文后就提出:课文开头是清风扑面,细雨沾衣,为什么到了课文后就变成了风停了,雨住了,天空搭起了美丽的彩虹?学生能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既体现了学生读书细致能发现问题,又体现了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上对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要不断启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从而进行创新活动。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5
【关键词】聋校 数学 创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特别是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该掌握更具创新性、更具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数学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味核心”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勇于突破。教师要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在,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比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随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时展相适应地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
第二,要营造宽松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平等、宽容、友好地对待学生,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讨论、合作、分组操作等内容,开展多向交流,师生角色互动,情感交融,努力创造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得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变得具有流畅性和敏捷性。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比如总结一个问题,一节课的内容,一次讨论的结果等等,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发言,说出不同的见解,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学生思维。开展创新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二、鼓励质疑问难,催生创新萌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有疑是学生进步的反应。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文艺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不断探求知识的真谛。教师无论在讲课过程中,还是讲完课后,都可
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明代人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活跃创新思维,体现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大胆进行批判性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从小就培养学生对知识刨根问底的精神,从小养成在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能让学生在不断揣摩、探讨、研究中掌握知识的实质。比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第三章圆》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如果给你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你能把它们滚动起来吗?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如果车轮做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坐车的人会是什么感觉?经过讨论,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到非常的平稳,这就是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数学道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尝到克服困难的满足与愉快,因而对学习数学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收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当然,聋哑学生的创新活动一般都是低层次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有时候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对聋哑学生不应该求全责备,而是应该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爱护他们的创新萌芽。
三、运用期望效应,激活创新动力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乃学生智商增高的决定因素。聋哑学生对教师的依耐感比健全的学生要强烈得多,也更容易感受他们教师的期望所施加的无意的机会影响。当教师的期望一旦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时,便能激活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让创造的潜意识自由驰骋,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比如在学生发言时,微笑着认真倾听,并不时赞许地点点头;学生上台演示时,老师可以站在学生身旁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或者靠近扶着学生的肩;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了,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给予积极暗示;在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说上一句“没事,再说一次,这次一定会说得更好。”这样,聋生创新欲望的火苗,就会借助教师鼓励和蔼的语言越燃越旺,逐渐形成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师,要对聋生的评价多给予鼓励,鼓励拔尖,鼓励创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对聋生正确的行为表示明确的表扬,让聋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评讲作业时,对有创新的聋生要提出表扬;在教学中要多用“不错”、“好”、“你真行”表扬的语句,表示教师的关注和称赞。通过鼓励,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促使聋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温寒江《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2] 黄晋太《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红旗教育出版社2002.1.1.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6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学 有效互动 创新性
中小学体育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重在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提高中小学课堂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探索一条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增强学生体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将会有效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体育教学有效互动
体育教学有效互动是指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特定的情境下,为了实现既定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律,体育教师以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作为媒介,通过将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因素组合并使之相互作用和影响,以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教学相长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因素
1.教师因素
(1)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
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是指体育教学内容知识、体育专业内容知识、体育教学法知识、体育教学评价、体育专业技能、体育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示范动作、专业的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对体育教师的敬佩之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各项内容,在快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不高,就会呆板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体育课堂情境教学创设的敏感性不高,从根本上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
(2)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体育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课堂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生之间有效地互动要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来实现,体育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有强权专断型、仁慈集权型、自由放任型和民主平等四种方式。其中,强权专断型和仁慈集权型的体育教师如同军训时的教官,这种体育课堂的氛围是紧张沉闷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以灌输为主,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难以较多沟通,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而自由放任型是一种“放羊式”上课,表现为学生自由地玩耍、聊天,学生互动性高,但是因其缺乏教学目标,所以其互动是无效的;民主平等型的教学组织方式,体育教师领导的课堂氛围和谐且活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灵活多样,互动效果好,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现有效互动提供了参考。
(3)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特征
稳定的工作状态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体育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体现。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我们看到,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具有以下人格特征:首先,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表现出积极的热情,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应表现出专业自信,处理问题应果敢、敢作敢为。其次,体育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自我意识。体育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客观地认识自我,将自己放到适当的位置与学生进行互动,以调节自我和控制自我。再次,体育教师应有创新精神,应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保障教学,进而启发青少年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第四,良好的性格是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谦逊、包容、和蔼可亲、坦诚、率直、积极乐观等方面。
2.学生因素
(1)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储备
从学生的发展水平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在体育课堂互动中,学生已经具备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发展水平体现学生的潜在体育能力,即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以高效地掌握运动方法和体育技能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储备越多,运动技能越高,就越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与体育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情况是进行有效互动教学的前提,体育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
(2)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
学生学习的动机直接影响体育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当学生对体育教师组织的互动内容感兴趣时,说明学生的互动学习动机强烈,那么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就会表现出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中注意力,体育参与的热情高,即使遇到自己不能掌握的技术动作,也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体育教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在这样的体育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互动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3)学生的集体感和班级凝聚力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理论支撑是群体动力学理论,而班级凝聚力是群体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凝聚力主要包括有目标凝聚力和归属凝聚力两个方面[4]。体育课堂教学所形成的班集体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团体,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这其实是一个团体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助于在学生内部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班集体每一个成员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为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共同奋斗,这是充分发挥群体效能的重要表现。
三、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创新性设置
1.优化教材,创新体育课堂的互动内容
首先,要将体育课堂的互动内容融入到生活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在学生接触较多的事物中、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提取思路和创设问题;其次,互动内容应切实地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俗民情,从而提升体育课堂互动内容的乡土化程度;再次,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互动内容,体现出本校的人文气息,在满足学生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品质;第四,体育教师可适当地将竞技性的教学内容改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互动内容,如在武术课的教学中,可将武术动作演变为使用方法,能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有效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第五,体育教师把具有相同特征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整合成为互动内容,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
2.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创新设计问题情境
传统的教学思维极大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作用,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创新教学内容,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其中创新设置互动问题情境包括有以下几点[5]:首先是设置问题要与体育互动内容要求相一致,而且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创新设置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体育教师创新问题时,应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好地与教学内容和目标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形成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最后,创新设置的问题应真实、开放,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有较大的空间。
3.创新互动情境,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心、关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经验,在进行教学之前详细地搜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切实了解学生体育现状,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紧密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体育课堂互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的应用价值,并把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互动内容越贴近生活,越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高涨的体育情感必然会带动高质量的体育课堂互动效果。
4.创设合作的互动情境,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严格管理教学的互动组织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型的创新互动情境带动学生学习和体育参与积极性,保障学生的安全和课堂互动的效果。合作型的课堂教学互动情境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促进小组内部、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合作的形式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课堂互动效果。在创设体育合作互动情境时,要求体育教师应先了解学生自身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状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由“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是解决体育运动技能学习问题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创设合作型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积累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时,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在互动中取长补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权威型”教学,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互动的效能。
5.运用互动技巧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体育教师设置互动环节与教学内容要与教学情况相结合;其次,体育教师应储备较多的互动形式,根据体育课堂的互动情境选择合适的互动类型;第三,体育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学手段、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体育教师设置互动时间应紧密结果互动目标的难易特点;第五,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互动次数;第六,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互动内容和互动的时间,以便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6.拓展体育教学互动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设置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互动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学有所获,进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第二,体育课堂互动的深度主要是学生的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和人格互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避免形式化和不真实的教学手段,增加互动的深度,通过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互动学习的效果,以完成新授的任务。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影响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主要因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状况,采取有效的互动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应优化教材、创新体育课堂的互动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创新设计问题情境;创新互动情境,创设合作的互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运用互动技巧,拓展体育教学互动的广度与深度,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青青.职校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12(12).
[2] 王永皎,张松芳.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8).
[3] 覃雪芹.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探究[J].体育世界,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