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

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1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是全新的,还面临着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过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一开始也的确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难度增加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这样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的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总结得全面,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应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我们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还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以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2

1.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尽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红红火火地正在开展着,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力还相当大,尤其是对基层学校的领导、一线的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来说,重视智育,忽视心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接触学生最多的是任课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的作用,并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班级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说也算是一个“小社会”,同班同学朝夕相处、互相影响,由“从众”心理出发,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即班风。班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显著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足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形成的,所以,班级必然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战场。

3.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心理氛围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的素质、人才观、教养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也必须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全面的成才观培养孩子,重智育更重心育。

二、实验目标

1.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对学习对象的价值有较充分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加深这种认识,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热爱学习,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这种情感,保持长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的积极行为能持之以恒,能克服学习中的重大困难,排除干扰,并根据不同的学科选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2.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他人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

(3)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能与同学和谐相处、紧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3.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心理(明己)

(1)善于正确评价自我,逐步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人。

(2)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以他人为镜,虚心地、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评价。

(3)及时而正确地认识、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从自身找原因。

(4)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前进目标,并以较强的自制力不断克服困难,去实现既定目标。

三、实验内容

初中阶段

(1)对初一的学生进行由小学生向初中生转变的适应性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生活方面,使学生了解自我、开发自我,同时培养群体认同感,学习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锻炼意志品质,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角色。

(2)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前期。因此,对他们主要足进行青春期心理辅导。在学习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着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业成就感和创新意识;在生活方面,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在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解决由此带来的困惑,培养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我,树立健康的交友观念,初步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学会宽容待人,保持平和的心理,形成一定的自控能力。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合理疏导。

(3)初三年级,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对考试保持正常心态,减缓过重的心理压力,把焦虑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在生活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调整生活观念,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对自我有更深刻的认识,不断完善、充实自己;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中阶段:

(1)高一:首先进行进入高中的角色转换教育。在学习心理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在生活心理方面:帮助学生深刻地认知自我,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交友方面:学会赞美和批评,谦虚随和和坚持原则,初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

(2)高二:学习心理方面:要帮助高二的学生正确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鼓舞学习士气,在心理上帮助他们协调各种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使其专心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交友的技巧,明白异往的心理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友谊和早恋的关系,认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应负的责任、义务。

(3)高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在学习心理方面: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减缓心理压力的方法,让他们了解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使他们能够自我调节,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调节考试焦虑的心态;生活心理方面:辅导学生正确对待身体与学习的关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学会协调升学目标与家长期望之间的差异,学会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起的作用;职业心理辅导方面:提供给学生一些职业适应性测试,给学生今后的工作意向提供参考。

四、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1年上半年)

(1)根据石家庄市教委《石家庄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规划》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2)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

(3)宣传发动,利用板报、专栏、橱窗以及班会、校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师生、家长宣传心理教育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常识。

(4)培训骨干,校内选配专职心理教育教师,聘请心理学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先期培训以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主。

2.实验阶段(2001-2002年)主要任务

(1)确立实验班级:初一、高一各确定一个实验班。对学生进行前期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明确认识,建立实验班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人手一册。

(2)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

(3)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

(4)选定2-3个教研组进行学科渗透实验,探索适宜的方式和经验。

3.深化阶段(2002-2003)主要任务

(1)培训教师、家长,使学校、家庭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对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对实验班进行由骨干教师主讲的心理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心理教育,同时,探索课程的设计方式、方法。

(3)对学生进行中期测评,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进行中期情况交流。

(4)深入开展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

4.总结阶段(2003-2004年)主要任务

(1)后期测评,整理分析实验资料与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材料,评估实验开展情况,以材料结集为主,分析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中继续保持优点,改正缺点。

五、实验措施

(一)管理方面

成立心理教育工作小组,由主管德育的学校领导主抓,教育主任直接领导,实验班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带头进行实验研究,学科教师进行学科渗透,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班主任和骨干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实验研究内容,结合教材,制定出教学计划,对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进行教育。

(三)开展专题讲座

由专职教师或聘请有关专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信箱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团体和个人心理辅导。

(五)通过心理教育宣传报和橱窗等宣传心育知识

通过办各种宣传报、橱窗、条幅、标语以及建立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心育知识,创设心理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

(六)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知识培训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其教育态度和方式。因此,要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

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3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进入到高中以后,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初三一年的学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部分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放宽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新教材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映射、函数、向量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数学的效果和兴趣。

2.教材难度差距的变化。首先,初中新课改后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新课改后的教材编排实行模块化,内容抽象,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不断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老师们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新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量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每一节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就拿我们学校来说,高一一年要学习必修一到必修四这四本书,也就是说一学期要学习两本书的内容,由于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增大,知识难度增加,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反复强调和训练。这就使一些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似懂非懂,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

4.学习方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重难点讲的细,练得多,并且把各种题型归纳总结,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典型例题,套用这些模式化的东西,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缺乏学习主动性,养成了一切靠老师的习惯,忽略了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到高中后,由于内容多时间少,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教师那样讲的细,练得多,只能利用一些典型例题,来反映知识的运用。其他的要靠学生学生要自己思考,自己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由于要学习九门课,又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再课后及时的思考归纳,更不用说自己预习、复习了。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导致越学越难,越难越没有信心和兴趣来学数学了。

二、关于搭建初、高中数学衔接桥梁的一些措施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促进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增强高中学习的紧迫性,消除学生松口气的想法。首先是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在整个高考学科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是对学生做一些学习数学的要求,主要包括:课前的预习,做好课堂笔记,作业要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的落实,建立纠错档案。还有就是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摸清学生基础,有针对性教学。为了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首先我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认真学习和比较了初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数学中知识的衔接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进度上,开始放慢进度,夯实基础后逐步加快教学进度。在知识讲解中,先落实基础知识,后变通延伸活用这些知识。在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出发,对知识的理解重点难点和应用时的注意点做必要总结归纳。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搬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4.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等等。在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

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4

一﹑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为搞好高中数学教学打好基础

通过开学第一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这一段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几位高二优秀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堂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四﹑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5

家庭小实验教育功能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好奇――实验兴趣――探究兴趣――学科兴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3、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5、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6、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7、课题结束前,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课题效果加以总结、提炼并形成课题论文。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大约组织2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其四、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对同一届学生的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进行研究和能力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 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 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以实验用品和实验现象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

规范、洁净的实验台,晶莹剔透的玻璃仪器,整齐有序的实验装置,五彩缤纷的溶液,巧夺天工的晶体,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都能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废玻璃和饮料瓶等制作实验装置,正确画出实验装置图,观察纪录化学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气氛中做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6、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挥发,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作酸雨的PH值的测定、废旧电池的结构研究、公共汽车中化学成分的测定……这些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至于将来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7、善用实验激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开展“家庭小实验”激趣:如明矾净水、制肥皂、雨水pH的测量、柠檬电池与青苹果电池的比较、食品中常见元素的测定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高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教学误区;应对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高中数学在教材、教法、学法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各个学校都会在开学初的一个星期内探讨高中衔接教材的教学. 即使这样,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的困扰,特别是学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数学成绩也随之大幅下降. 尤其是我们这类三星级学校,可以说高一上学期结束,有些学生就已经放弃数学了. 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还是很认真的,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笔者在这几年做了些粗浅的研究,笔者发现,出现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师对衔接教学重视不够造成的.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教师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1. 教师对衔接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教高一的教师不是从高三下来就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新课改后的初中教材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教师对初中教学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因而对衔接教学的重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把衔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

2. 重知识衔接,忽视心理衔接

我们教师在衔接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衔接教材的内容传授,而对学生新进入高中的心理变化漠不关心.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 此外,很多学生适应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在教师监督之下去搞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自觉性很差. 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的容量增大、难度提高,学习更需要自己钻研,自主学习. 一些高一新生往往很难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于是这部分学生对高中教学产生了失望的感觉,进而丧失学习的自信.

3. 衔接课容量大、速度快,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

衔接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加上教师大多从高三下来,上课时不自觉地会以高考要求来指导教学. 他们不但讲得多,还会补充,常常是满堂灌. 这样不但效果差,学生难接受,而且会增加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

4. 衔接教学缺乏持续性和计划性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衔接教材上了,衔接教学就完成了. 而实际上衔接教学应持续而有计划地贯穿于整个高一甚至整个高中的教学中.

5. 强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忽视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能一开始就震住学生,刚开学时往往非常严格. 这样做固然有道理,但要知道,对学生而言,高中的教师是全新而陌生的,因为在心理上对过去初中教师教育方式的长久认同,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6. 强调数学对高考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对数学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培养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重视数学,一开学就会在学生面前强调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而对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以及数学带给人的美感却甚少谈及,忽略了新课改以来初中课堂活泼生动的事实,导致学生感到高中数学枯燥无趣,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面对上述问题应采用的应对方法

1. 教师要认真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

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和教学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是和师资培养联系的,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任何伟大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无疑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学习成绩和可持续发展. 做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每一个高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 教师要加强学习初高中新课标,应全面了解初高中的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要加强与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了解初中教学的全过程.

2. 了解学生学情,做好知识衔接.

一方面,教师有必要通过测试或者入学的衔接练习等去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了解新课改后初中生的优点与缺点,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3. 利用学习兴趣,加快心理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 为此,在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教师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的引入上,教师可以精心构思,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来自生活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这样,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学生感到就如他在初中学习时一样,数学来自于生活,减少畏难情绪,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4. 做好教学方式的衔接

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这是当前初中数学课改的亮点. 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很难使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直接的来源,更有一些知识是由数学知识内部结构演变而成的. 基于这点,高中数学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这些正是初中毕业生比较欠缺的.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难度较大,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刚从高三下来,高三一年的复习教学和临近高考的迎考复习,都容易使教师对知识点难度估计偏低,对学生接受能力估计偏高,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教师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切忌一开始就高起点、高难度,想一步到位,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提高”,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实际情境引入数学知识,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这一点高中教师应加以继承.

5. 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法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读书自学的习惯,认真听讲、勤思考的习惯,记数学笔记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多质疑、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等.

6.要把衔接教学作为一种常态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一的教学中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认识,高中函数概念的重新认识,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等. 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 每涉及一个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

7.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