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文1

关键词:小学 美术 教学 创新 思维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通常以完成教学大纲为目的,为了上课而上课,普遍采用简单的临摹或者变相模仿等教学方式方法,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在美术课上除了简单的绘画几乎没有任何收获,许多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而已。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小学生在美术课上真正有所收获,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喜爱美术课、享受美术课

首先,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对6—12岁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十分掌握,这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理。让他们喜欢美术课。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自我意识强烈,有非常强的好奇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不愿意听从老师的管教,随意性比较强。所以低年级的美术课可以用轻松的形式展开,让孩子们充分喜爱美术课、享受美术课。其次,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有好奇心,才有求知的欲望,他们自由的、不受约束的行为对他们自身未来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堂的乐趣,才能够逐渐地用心去学,老师才有可能去培养他们。老师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各个美术作品的最直观、最鲜明的形象,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引导、启发、示范等,才能使小学生真正地用心去观察美术、喜欢美术,才能使他们在长大后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规律和深刻内涵。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诱发学生创造新思维和心灵放飞的起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的应在相互尊重、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用标准的“像不像、干净整齐”的准则来评判学生。另外。还要及时的表扬在作品创作中有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让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浓厚的创新学习的气氛。在作品创作中。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面对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老师一定不要批评,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蓝色的太阳、长满鲜花的树、交通阻塞的情况下飞着去上学的孩子等等。老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们的每一丝创造灵感,给学生创造自由翱翔的海洋。为每个学生提供成长和成功的希望和机会。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联想

联想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扼制学生的联想,而应当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联想能力,认识自己的创造能力,建立起创新思维的信心与勇气,通过联想慢慢的获得出色的个性化构思。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将“教”学生转变为帮助学生“悟”,这种建立在学生本身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和主动寻找而进行学习的方法,能极好的活化学生思维。

例如,在引导学生创作《春天印象》时,虽然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会积累很多关于春天的影物、人物,但当学生在进行具体创作时,却很难将这些东西应用到创作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如何构思、如何取舍、如何组织画面等方面人手,而不要过多的设计具体构图,这样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思路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兴趣中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人与生俱来就充满着对艺术的热爱,而死板的美术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厌恶,甚至影响其一生。创新思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在未经激发之前以一种隐藏的形式出现。每个孩子的身体内都潜藏着各具特色的创新思维,好奇心潜藏在每个小学生的内心,需要遇到老师的激发才会培养起来。小学的美术课堂要以孩子们为主体,让他们多多练习、多多发表意见,老师则作为辅助者,这样会逐渐建立孩子们对美术的自信心和热情,他们才有心思去听老师的讲课内容。

很多老师习惯于美术教学的“老师+黑板+课本”.片面的认为美术教学就是老师范画,学生临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老师也要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已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现在网络、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上好美术课,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展示课件。将一些染纸作品展示给小学生,利用丰富的色彩、灵动的形象吸引学生。学生看完之后就会想着它们是如何做出来的,都有了尝试的欲望。创新思维就会被逐渐建立起来。孩子们的思维被多媒体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吸引。一边进行好奇的思考,一边就会积极动手制作,手、脑并用对于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很有益处,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会在此过程中逐渐有所提升。

五、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创作实践

实践,是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了实践就不会有心理和精神的源泉,更不会有能力与智力的源泉。换一句话,智力和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们提供真实的操作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心想、手做、耳听、眼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们参加制作黑板报、设计景点、编辑校报、布置教室、设计校徽的活动。还可以将美术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给家人和同学制作节日贺卡或者是生日贺卡,让学生们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尽情的进行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深入的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与审美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与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巧妙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们的创作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基础。让他们热爱美术、热爱创新,这样才能使美术课充满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翔.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文2

关键词:语文;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不能回避的,是责无旁贷的,语文学科要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学科,作为教师要做到思想到位,行为到位,把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位,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创造民主氛围,发挥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创造了

没有好的环境和条件,任何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会受到限制,不会被无限的发挥出来,创造民主氛围是很好的途径之一,直接决定着创新性人格和创新性思维的生成。假如我们教师强调学生的学习,强迫学生干什么,孩子们不能自主学习,打击挖苦嘲笑孩子们,不能容忍孩子们的一点点的错误,不能容忍学生们的不同见解,不能有什么风吹草动,只要自己的教学一帆风顺,孩子们的思维被禁锢,创造力被遏制,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就只会迎合和顺从,就像是个温柔的小山羊,就不会有什么创新能力可言。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的陈旧架子,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把孩子们的思想解放出来,为孩子们创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为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形成铺平道路。我们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身心都是健康的,知识水平都是相差无几的,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都应该得到我们的欣赏与尊重和鼓励,叫孩子们来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断前进,不断有新的水平的产生,不能被分数所限制,所左右,也不能按照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孩子们的品质性格要培植、张扬和促进其发展。我们要鼓励个性,听取多方面意见和见解,鼓励有新的思维的产生,鼓励开动脑筋、自由想象,才会有创造思维的存在和成长的,才会有创新能力的形成的。我们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展示和发展,只要是孩子们身心是愉悦的,思维才能是活跃的,才能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们的最大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眼中要是没有学生,只有教材,知识点,永远不是好老师,教学成绩也只是一般般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会了,会学了,才是最好的原则,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愚蠢做法,做到根本的改变,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真正的突出和发挥出来,才是我们的正道。如何上一节有效的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填鸭式教学已成为过去式,这样的教师只会把自己搞得很累,盲目而无目的,没有多少功劳。一节课的好与坏不是看你教师讲解的多么详细,多么满头大汗,不是看教师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容量,不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余地,而是看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会不会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做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要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的阅读、充分的质疑、充分的思辨、充分的表达,孩子们就会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创新能力就会挖掘出来。叫孩子们学会自我调控,动脑思考,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独立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在事物和自我的超越。

三、善于变通,灵活运用,改变任务完成教学

没有变通性和灵活性,就没有思维的开放性,就没有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养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去教,只要是研究透彻教材和教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是可以的,不能被教材所限制,只要是教学目标达到了,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也是可以的,学生们更会乐意学习。我们要从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出发,确定处理教材的深度。应该灵活的安排和控制教学的流程,每课都有最合理的切入点,都有从发展学生创造力出发而确立的突破口,不是全面扫荡,而是重点出击。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必须有区别于传统讲授法的新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等,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其创造潜能。

四、做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不能有遗漏和遗憾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要经过长时间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内是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孩子们的自身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去培养,无论是语文中的听,还是说,读,还是写,要做到时时刻刻都注意,节节课要培养,有系统性地、有顺序性地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教师和学生都是以分数作为重要的内容的,每节课都是以提高孩子们的成绩为基础的教学目标的,至于学生们的能力被丢弃,被忽视,每天做不完的习题,篇子,心中只有考试,只有分数,唯分数是论,没有创新意识,更不能有的是创新能力。所以我们现在的课堂,以树立长远目标增强学生创新的内驱力,以新鲜感、愉悦感、充实感、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在困难挫折面前锻炼他们的顽强坚韧、锲而不舍的坚持性,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诱发他们强烈的兴趣,激起浓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他们养成热情、独立、自信、乐观、幽默、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要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开动脑筋,不拘泥,不刻板,能看到和善于捕捉事物的发展前景,灵活的运用迁移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全方位思考问题,把事情搞清楚,想全面,不留遗憾。做到有自己的思维,不人云亦云,具有自我独创性,鲜明的个性品质,善于总结规律,提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要养成深入的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总结规律,抓住关键,切中要害,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文3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系统载体,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说明》中规定测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的各种数学能力,都是通过课本体现的,而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是课本的精髓,是极具教学价值的题目。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有“问”,才有所思、所想,才有发明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百万,起点是一问”。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中学数学教材重视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引发探求欲望与动机。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三、变例题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中的证明题都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给出的,其发现的过程被省略了,而证明思路的探索过程也没有体现,将这些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让学生重新经历一次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对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如高中《代数》(必修)下册P120例3:平面内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这n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 。

首先让学生研究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某地区有n条直线型公路,在每两条公路的交点处设一个红绿灯,问:至多要设多少个红绿灯?由学生研究:何时最多?用怎样的数学模型研究?从而抽象出合理的教学模型:平面内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问这n条直线有多少个交点?再让学生探索问题的结论。可引导其实验探索:

直线条数 1 2 3 4 5 …

交点个数 0 1 3 6 10 …

增加交点个数 1 2 3 4 …

从中发现规律,明确增加的原因,进行直觉猜想,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这个问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强烈的问题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事实是科学研究中触发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四、进行差异练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差异练习是指学生在解题时,由于思路不同会得到不同结论的练习。用结论的差异性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对差异的进一步研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大家都知道,学生在运用基本不等式解最值问题时,往往因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而导致错误。在前面的基础上,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选择了高中《代数》(必修)下册P16 练习18题:求证: ≥2,把它变形为求函数 (x∈R)的最小值。课堂上,我首先展示源于学生中的一些解法(略),让他们辨析,答案的差异,将学生引入愤悱的情境,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通过审视、分析、比较,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实质,而且还悟出等号不成立并不意味着没有最小值。

差异练习,融相关知识于一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锤炼,加大了思维量,能有效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四、一题多变,训练学生创新思维通过适当变化题目的已知或结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下各题的解答或证明在此略)。 如高中《代数》(必修)上册P233例9:求 sin210。 cos240。 sin10。cos40。的值。在复习时结合此题我选了高考中出现过几次的考题。

如:(1) cos275。 cos215。 cos75。cos15。的值等于______。(90高考题);

(2)求sin220。 cos280。 sin20。cos80。的值。(92高考题);

(3) 求sin220。 cos250。 sin20。cos50。的值。(95高考题);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文4

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和研究体态律动,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和发展,使体态律动的教学成果遍地开花。

二、体态律动的运用

1.激发孩子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种事物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所学事物高效地学会和掌握。体态律动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动”这个优点,在学习音乐中,让孩子动起来,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对接下来的活动保持渴望和迫切,这样孩子们会比未动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正是由于课堂上引入体态律动,才将课堂的整个气氛调动起来,使孩子们全部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2.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孩子用肢体去表达思想的时候,正是孩子对思想的理解最强的时候。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音符,让孩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每个孩子的想法不同,如果给他们每个人一个高音,他们就会表演出不同的音效,就会谱出一曲美妙的乐曲。在孩子们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想象力得到了提高。(1)表演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最活泼的时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孩子往往会缺失这些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如果在课堂中引入体态律动,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肢体的律动去表达自己用心感受的东西,表演自己所想表演的东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调动自己与生俱来的表演能力,进而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粉刷匠》的时候,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教师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表达出来,孩子们就可以把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牢记于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2)反应能力在课堂中,如果教师教给孩子的歌曲是通过孩子的表演反映出来的,并且大多情况下是即兴表演,这样,就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反应力,久而久之,对培养孩子的反应力是大有裨益的。

3.建立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和情绪表达

节奏感是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律动运动则可以增强音乐节奏感,提高乐感。引导孩子们通过肢体运动来表达对音乐节奏、旋律等要素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音来进行训练。例如,在听到四分音符的时候让孩子们做出下蹲或是拍手的动作,在听到八分音符的时候做出蹦跳的动作。同时,孩子们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听到欢快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当听到悲伤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伤感的表情。

4.提高学生对音准的认识

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到操场、舞蹈房,画上旋律,先给每个孩子发歌谱,让孩子们进行熟悉,然后带领孩子边走边唱。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孩子们提高音准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帮助。

三、体态律动的作用

1.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中,让孩子通过一些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会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

动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进行表演,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用身体运动表达内心情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一首歌曲里会有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的配合中,孩子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得到了考验和培养。另外,一首歌曲可能需要几种乐器共同演奏而成,此时也需要孩子们的相互配合。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文5

[关键词] 幼儿园 美术活动 家庭教育 优化

把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加以优化应用,对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首先,家长在“教”孩子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自身也参与了,不但能很好地掌握孩子美术学习的情况,还能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培养亲子情感。例如,家长在家教孩子画画的时候,除了教会孩子画画之外,在画画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有着愉快的情绪,这也是很重要的。其次,家庭内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在家里,只要有时间,家长都可以对孩子实施美术教育。那么,如何把幼儿园美术活动引入家庭教育并优化应用呢?笔者总结如下。

一、有效地引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教学

美术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他们反映幼儿的不同心理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灵巧动作,尤其对于较小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提供美术材料时,应注意多样性。如引导幼儿运用线条、形状、色彩体验多种作画方法。幼儿还可以同父母一起,随季节变化,节日要求,美化环境,在活动中受到陶冶,获得愉悦。

每个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能力水平是不一样,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父母在提供美术材料时,应选择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各种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做剪纸时,要提供给他一些剪直条的作品,而能力强的幼儿可做剪孤形的训练。在泥工中,要以拍、压、搓等形式为主,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不仅美术活动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兴趣,父母也应该善于指导。对于2~3岁幼儿来说,父母的启发、提示更重要,父母由易入深引导幼儿实践操作,为幼儿提供具体建议,将在促进幼儿审美及操作、创造能力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有效地引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活动教学

发散思维亦称作多向思维或辐射思维,是从某一思维指向出发,并且以其为核心,借助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对这一思维指向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从而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多种创新思维成果。如家长可以在手工制作中,培养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首先,家长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确定思维的指向点,只有发现了问题,有了一个思维的指向点,孩子才可能调动所有的知识来围绕这一核心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科学的发明创造。例如,在和孩子讲五彩缤纷的热带鱼时,可以通过分析热带鱼的外形来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可以出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热带鱼图片,然后提问:这些热带鱼是什么形状的,以引导孩子发现问题,使孩子产生一个思维指向点。幼儿园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法用几何形来概括热带鱼的形状,这时就可以引导孩子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看这些热带鱼象生活中的哪些东西,从而概括出鱼的形状。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通过反反复复的联系、想象,发散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然而,一个创新活动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时,既要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又要培养孩子的集中思维。

三、有效地引入探究活动教学

探究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嫁接引用,以达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如一位家长在去北京旅游回来以后带回来很多的京剧脸谱,她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家看到这些脸谱非常喜欢。这时候,这位孩子问家长:“妈妈,为什么这些脸谱的色彩有的以红色为主,有的以黑色为主,还有的以白色为主呢?”“这些脸谱上的花纹装饰代表什么?”妈妈看到孩子这么好问,很高兴,就说到:“观察得很仔细,妈妈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是为什么呢?”孩子说:“我知道,那是因为好看。哦,不对,不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他们脸的颜色本来就是黑的、红的、白的。妈妈大笑,说到:“你再想一想”。孩子说:“不是这原因,我听我爷爷说,京剧中的黑脸、白脸、红脸分别代表不同性格的人,有的是好人,有的是坏人。”妈妈说:“真佩服你,爷爷说的话都记得很清楚。你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那有你知道京剧中的三国人物如关羽、张飞、刘备、曹操等,他们的脸谱是怎样的吗?”(孩子一时回答不出)。“究竟是怎样的呢?妈妈,你快告诉我吧!”看着学生求知的目光,这位母亲并没有告诉他答案,而是说:“想了解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通过自己的研究去了解吗?”“想”!接着,这位妈妈就介绍了一些了解京剧脸谱的方法与途径:寻找相关书籍;到因特网相关网站查找资料;向周围懂京剧的人了解等。你可以把自己探究的成果用图片的形式告诉我。一个星期后,这位孩子向母亲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效果非常好。

四、有效引入体验式活动教学

体验式活动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展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可以组织作一个主题活动:画汗衫。可以把全家人都组织起来做这个活动,可以分市场调查、服装设计、市场营销三个阶段进行活动。第一阶段,调查搜集市民喜欢怎样的汗衫,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第二阶段,设计制作,全家所有人有的画,有的剪,有的用布做,有的用线编织……最后一阶段,全家商讨促销办法,可以开个展销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编上广告语,有的推出有奖销售,还有的把民间的快板叫卖也用上了,真叫人忍俊不禁。孩子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不仅在实践中学习了美术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多种实践能力,更进一步的接触了社会。

由于没有真实的社会体验和丰富的参考资料,孩子的作品多显空洞,作品的生活气息不浓,多数为临摹。可见,对生活的体验是学生进行创作的源泉。我们的家庭教育应积极带领孩子多做一些体验式学习活动。

五、结语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化应用中,我们的家长应从生活的细节做起,家长要善于发现美,给孩子多创造“美”的环境。生活中的“美”太多了,只要留心,处处皆有“美”。家里的窗帘布是美的,艺术花瓶是美的,天花板是美的,家具的摆设也要讲究美,这些都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只要仔细品味,生活中的“美”还远不止这些。只有家长发现这些“美”、感受这些“美”、品味这些“美”,才能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些“美”,才能真正地搞好家庭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理念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繁琐的分析、讲解,而忽略了读中感悟,质疑求新。教师一味追求高分,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强制学生死记硬背,表面看来学生的成绩好,分数高,可实质却让学生走上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这就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高新科技大力展现的今天,要让国家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是国民素质的提高,新型人才的培养。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有效地把这些潜能挖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一潭死水不可能游出新的池鱼,教学理念落后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富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哪怕是十分微弱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鼓励学生释放个性化思维,大胆创新,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去思考、理解问题,既让学生对知识能很好的掌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执教《去年的树》一课,我希望让树和小鸟再见面再重逢,再倾诉他们心中的衷情。于是,就创设了一个“真情对话廊”,让学生通过读、评、说的过程体会小鸟的诚实守信。当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把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时,我继续引导学生体会更多的是因为他心里面牵挂着那棵树,心里面想着他的朋友,于是,我又设计了与友情对话,让孩子从不同的故事当中去体会怎么样与朋友相处,怎么样才是友情的真谛。有了以上的基础,在结尾处我这样设计:

师:此时,看到你们充满感动的眼睛,我知道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树说,小鸟说,或者课文中的其他角色,包括作者都可以。)

生:我想对伐木人说,因为你们乱砍乱伐,分开了树和鸟儿,你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友谊呀!

师:你说出了你的心理话,也说出鸟儿和树的心声。

生:我想对小鸟说,小鸟,你别伤心,你这么诚实守信,我愿意做你的朋友。

生:(语气高亢,充满感情)我想对小鸟说:小鸟,你和树在一起时,你那么真诚地为他唱歌;分别后,你那么辛苦地寻找树;现在,树化为灯火,你那么诚信唱起去年的歌。你真是一个好朋友!

师:你连用三个“那么”夸奖了小鸟,读得也很有感情!

生:我想对作者说:你为什么要写树被砍,要让树和小鸟分开呢?结局太悲惨了。

师:你多么希望有个圆满的结局呀!希望我们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世界才会变得美好。

通过以上片段教学,学生们有赞美、安慰小鸟的,有对伐木人提建议的,还有对作者说希望有圆满结局的,真正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同时也是学生对文本最好的解读。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要有意识地创造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如执教《假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片《神笔马良》,让学生了解马良的神笔画什么,什么就能变成真的。于是有的同学就对这支神笔产生了兴趣,接着我顺水推舟,提出文中的作者会用这支神笔画什么呢?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气氛高涨,当读完课文,我再次提出:假如你拥有了这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们此时兴趣大增,思维也变得更流畅了,有的说“会帮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说“画一本书,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上学”等。

三、拓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故事情节进行发散,也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拓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如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课文结尾可让学生继续拓展想象,启发学生: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棵葫芦,过了些日子,葫芦藤上又长出了几个小葫芦,此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点燃了想象的火花,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他去年没有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及时消灭蚜虫,今年一定要好好照看葫芦,不能再犯去年的错误了。”有的说:“我知道要想让葫芦长得又大又好,不管叶子是不行的,一定要给葫芦浇水,消灭叶子上的害虫,因为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