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活动室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60-02
1 前言
根据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分为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它们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素养。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学校及社会举办青少年创新活动和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现在每个学校都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但各学校一般都把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分开组织与实施,学校有各自的领导机构及组织,分别独立开展活动。天水市第二中学是甘肃省新课改示范学校,学校根据新课程理念,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二者之间有效整合,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2 整合的理论依据
通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与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高中通用技术必修课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目标相同 通用技术必修课教学与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与能力,因此,完全可以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看成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竞赛活动。
原则相同 通用技术课程主要学习技术与设计,而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
设计的过程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是相同的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核心是设计,而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方案呈现、制作原型与模型、优化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也与设计的过程完全相同。
有相似的学生实践活动 通用技术必修课程中安排有许多的学生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又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基本上是相同的。
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有着很多的相似,很多部分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把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整合,作为一个整体来组织与实施。
3 整合的意义
把通用技术必修课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整合,对学校开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开展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都有积极意义。
降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当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都有各自的领导机构与组织形式,通过整合可以把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与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人力资源合并为一套,节省学校管理人员,使学校管理更加高效,提高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的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在目前情况下,受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未纳入高考的影响,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等对通用技术课程理解重视不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许多省份对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胜同学,在高考录取方面有奖励政策,这对学生与家长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把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整合,相应带动了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有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由通用技术课程备课组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协调各科任教师辅导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通用技术教师可以结合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系统、高效地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4 整合实施的方法
组织机构的整合 将学校原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机构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合并。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作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竞赛,由通用技术教研组宣传、组织、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协助各任课教师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辅导工作。
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整合 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把通用技术必修课的教学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当成一个整体组织教学。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青少年科技大赛的有关知识。如在学习技术的创新性时,就可以结合科技创新的创新性原则,向学生介绍如何突出作品的创新性。
由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通用技术课程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有关知识渗透到通用技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有关科技创新大赛的知识。如通用技术课程中“发现问题”一章教学中,就可以结合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生产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确立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本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通用技术课程中安排有各种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活动与通用技术实践活动结合到一起,同时开展活动。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的统一 通用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把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作为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
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设备,帮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学生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缺少工具与活动场所,而通用技术实践室与实验器材,给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实践场地与工具。为此,我们把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室作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由通用技术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生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5 整合效果分析
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 通过通用技术课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整合,学生对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喜欢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比例从原来30%左右提升到60%。教师也在课堂上明显感觉到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次都荣获“市优秀组织奖”,两次荣获“省优秀组织奖”。
事实证实,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有效整合,对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与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是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好方法。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2
在这春意盎然、播撒希望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隆重表彰*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荣获*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把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广大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构建了新的载体,提供了新的舞台。从今天受到表彰的十位同学身上,从三维获奖代表感人至深的发言中,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是我们深刻感受到*这座英雄城市蕴藏着无限活力和创新潜能,使我们对*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核心在于科技的实力、人才的实力。当前,*已进入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在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全力实施*湾“四点一带”开发、城市“四大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一系列战略重点,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作支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创造性、可塑性强,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就是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理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和长远意识,切实肩负起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职责,不断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引向深入。二要牢固树立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就是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市有50多万青少年学生。他们完成学业以后,绝大部分将回到*工作和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将直接决定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直接关系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确保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后继有人,永葆繁荣。三要牢固树立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就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和素养,实现从“读科学、记科学”向“懂科学、用科学”的转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参与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逐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才能摘取科技创新的果实。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希望广大青少年持之以恒、锐意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借此机会,给广大同学提几点希望:第一,要着力夯实知识基础。就青少年科技创新而言,知识就是基础,执着是动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有参与创新的底气和勇气;只有确立了执着的意志,才有科技创新成功的可能。广大学生一定要把加强学习放在第一位,以锲而不舍得精神、水滴石穿的毅力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健康有益的个人爱好,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二,要着力培养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创造灵感,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整个社会,要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要加以发掘、鼓励和保护,让孩子树立敢闯敢试意识,敢于提出疑问,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创造,在攻克难关中寻求创新的乐趣,在创新中体会知识的重要,从而在全市青少年中激发更加强烈的科技创新热情。第三,要着力强化进取意识。不懈的追求是引导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有创新就会有失败,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希望你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志向远大的人生追求,把执着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性修养,培养不骄傲自满、不轻言放弃的进取精神,力练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性格品质,为今后成长、成才、成功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第四,要着力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根本标准。只有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才有生命力。希望同学们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善于在社会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创新课题,捕捉创新机会,依靠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勤思考、多实践,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并力争形成自己的创新成果。第五,要着力发扬团队精神。在求知、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即使他再聪明,也很难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在一生的事业上有大的建树。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位发明家无不是善于同他人合作的楷模。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借鉴,互相帮助,把创新的火花汇聚成创新的火焰,共同攻克科技创新的难题。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付出在今天、收获在明天的基础性工程。全市各级各单位要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高度,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证。要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程,通过设立科学课、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各级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发挥科普组织的网络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科技、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全力配合,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要确保工作举措到位。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大造成反映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品牌活动,成为培育和造就青少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工程”,要加快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市青少年实践基地为重点、科技特色学校为主体、社区科普示范园为补充的科技教育网络体系。要集中力量抓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把热爱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吸引到队伍中来,尽快建立一支由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要确保保障机制到位。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资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为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评奖机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公开、公正、公正开展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工作。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活动持续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施展科技才华、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创新激情的长效机制,努力使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在参选项目范围、参选作品数量、获奖项目档次上有新的突破,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3
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科技素质,是未来我们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因此,在新时期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觉得“智力七巧板”很适合我们的小学生动手操作。
七巧板是我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传统的七巧板是从我国宋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来的,设计原理出自西周时代的“勾股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最后成熟于明末清初。发展到现代。
“现代七巧板”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创造意识,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一些迷恋游戏的孩子被“七巧板”变化莫测的图形所吸引,自己去拼,然后还可以独立创造一些别具一格的图形,这样他们就会从游戏厅、网吧走出来,专搞“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动。这个活动家长也可以参与,从而可以营造一种祥和的科普氛围。
“现代七巧板”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可以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它可以当作优质活动课来上,教材是《智力七巧板辅导用书》,这本书共有八节课,每课都有重点,学习完可以出题测试,还可以举行比赛。通过开设这门活动课,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愉快地组拼创作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智力七巧板也可以走进各科课堂教学中。比如:学生学习《赠汪伦》这首唐诗后,根据李白送朋友的场景,学生利用几组七巧板可组拼成送别的场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既理解了诗文的内容,又可培养他们的各种感官的能力。“负荆请罪”大家耳熟能详,通过学生小手一组拼,栩栩如生的请罪图呈现在你的面前。看到讲师展示在屏幕上的《江南春》、《守株待兔》、“水壶”、孔雀开屏”、“军事训练场”、“体操图”等获奖作品,我惊诧地说不出话来,这难道是孩子们用这小小的七巧板拼出来的吗?这么逼真,真是难以想象,正如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张泰昌教授所说:“智力七巧板”虽小,小东西见大道理,将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激起创造的火花。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赛;网络;共享与推广;微课;DV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44-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提升,科技创新教育作为能显示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与特色的指标之一,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怎样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每一位科技辅导员应该积极学习与探究的重要教学问题。
1信息技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导中的应用
每年一次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广大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与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特长、潜能,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优秀平台。辅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课题探究时,很关键的一步是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网络资源对所思考的创新问题进行学习与查新,找到尚未有人研究过的创新问题或创新点,从而确定探究方向,这一步关系着课题在创新大赛中的成绩档次。如:学生发现校园中呈紫色的成熟的大叶女贞子果实未被加以利用,首先,通过实验,指导学生检验到它的果仁中含有丰富的三价铁离子[1],果皮可以作为显色丰富的酸碱指示剂。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在百度、谷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站进行查新后,发现女贞子树是西南地区有地域特色的绿化树种,净化空气能力强,它的树皮、树叶、果仁可作为药用。并且,没有查询到有关将女贞子果仁应用于实验改进方面的探究。最后,确立了开展题名为《巧用女贞子果实改进的两则学生分组化学实验》的课题方向,并开展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该课题于2012年获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贵州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又如:学生想到探究《自动浇水花盆的设计》《汽车废气能转电能装置》《灌装液化气冬季防冻装置的设计》等课题,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查新后,发现已有人应用类似的原理研究过,甚至比同学们的思路、方法更好。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另外思考新的创新课题,或者另辟新的思路解决问题,如:代雯同学另辟新思路,想到利用花盆在缺水与浇水时的重量变化,通过自制装置,采用弹簧原理、杠杆原理、压强原理实施了花盆的自动浇水。该课题于2013年获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贵州省二等奖。
2信息技术在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广
科技创新教学是该校的一项特色教学,2010年至2015年,我带领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及实践活动,共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3个,贵州省一等奖25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59个。2014年开始,我们总结了获奖的成果与教学方法,建立了安顺二中环保创新共享交流网络平台,开展《高中化学校本特色环保创新教育共享交流平台的建立与应用》课题研究,通过开设以下四个网页窗口:“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成果”“交流与讨论”“您的共享资源”,实现环保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与优秀成果的推广,该课题研究获中央电教馆“十二五”2013年度专项课题立项资格。
2.2利用信息技术,积累科技创新活动音视频优质教学资源
在每一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比赛及学校每年的科技日、科技周活动中,我们会通过照像,摄像的方式,记录科技活动内容,并通过利用绘声绘影软件,将照片、录像制作成视频动画。如:在2015年我校的科技日活动中,拍摄了“航空讲座、航模制作与飞行表演、理化生兴趣实验探究、科技创新作品展示与交流、3D科普展”等科学活动,此外,2013年至2015年期间,我们摄制了10多个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作品的展示视频。这些积累的视频资料,为科技创新教学提供了真实、生动、直观的课堂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成长。
2.3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科技创新微课及DV教学资源
有些有意义的、成功的科技创新教学活动,老师可通过总结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如:我们总结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的科技实践活动作品,如:《节水减排生态道德教育创新探究与宣传实践活动》(获全国一等奖)、《“低碳实验绿色排放”化学实验创新与实践》(获全国二等奖)、《“绿色责任——废旧电池的回收宣传与创新利用”》(获全国二等奖)等,我们制作了《化学实验中“节水减排”创新课题探究方法》,《实验中“变废为宝”的创新方法》《废旧电池创新利用的方法》《怎样开展植物学科环保创新课题探究》等微课视频,通过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快速地、高效地了解各学科开展科技创新的方法及成功案例。此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课外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DV视频制作,制作了《多功能墙面清洗刷的创新制作探究》《防溺水手臂式救生圈的制作》《生活中锌锰原电池原理的探究》等DV视频。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重视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变,对于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作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灵活性,高效性为科技创新教学服务,积极开发科技创新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及媒体进行共享与交流,共同为学校、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102.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5
培B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科学眼光、科学思维,对一个国家未来的科学技术进步而言,意义重大。前不久,在给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的回信中表示,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增强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学习实践能力,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
每一个热爱科学的孩子都是一颗未来科学的种子,然而要想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并不那么容易。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要乖,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要随便乱说乱问;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要努力,书背得越多越好、公式记得越牢越好;我们鼓励孩子参加奥赛班,但目的是为了能在考试中加分;我们给孩子建了科技实验室,但到最后很多都成了摆设……于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灵性被慢慢磨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也日渐消退,真正能走向科学研究之路的所剩无几。
怎样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精神?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杨振宁先生把自己与科学的结缘归功于少年时期形成的对科学的兴趣。初中时,杨振宁订阅了一本叫作《中学生》的杂志。每次书一到,他就会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一遍。正是那些有意思的数学故事、物理常识,为杨振宁打开了科学研究的大门。兴趣是研究的前提,当一个孩子看法布尔的《昆虫记》,为书中小生物的奇特属性辗转难眠时;当一个孩子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被宇宙的神秘莫测深深吸引时;当广大青少年对这个大千世界充满了种种好奇与兴致,并想要不顾一切地弄清是怎么回事时,科学的意识其实就已经萌生了。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的意义范文6
1.我国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文化教育是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此后,社区文化教育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普遍增强。世界各国也都日益重视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现代意义的社区文化教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上海市闸北区社区文化教育委员会率先成立,使社区文化教育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发展。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首创“社区科普大学”。十多年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迄今为止已创办分校275所,市级重点分校总数已逾百所,在校学员1.3万人,讲师团教师1200名,组织课堂教学8.9万课时,培训学员222.6万人次,开展第二课堂科普活动3000余次,参加科普活动人数达60万人次。志愿者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社区科普大学已经成为全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2011年6月1日,“沈阳社区大讲堂———百万市民数字化在线学习惠民教育工程”启动。此次活动着力打造十个国家级学习型社区示范点,建设百个网站,实现了同时视频学习1000人,在线学习10000人的工作目标,每年社区教育覆盖百万人次。通过社区大讲堂,沈阳将构建全市社区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巩固沈阳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素质。
2.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主体: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在我国推进科普文化教育的进程中,青少年的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学校教育范围内的课堂教学为主的科普文化教育;二是以校外教育为主的各级各类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其具体内容是通过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课外学习计划、非正规教育项目、科技馆活动、科学调查体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形式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动。而全国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作为主体承担了关于青少年的各种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任务。(1)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中心)是中国科协所属社会公益性机构,从事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传播科学,开展示范性、导向性科学普及活动,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的工作,是中国科协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向公众进行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力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科学素质。(2)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是辽宁省科协所属的社会公益性机构。该中心担负组织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的任务,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是辽宁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向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心设置专门机构,常年组织“大手拉小手”、百名专家进社区、科普大篷车巡展,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航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内容。
二、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科普教育的发展存在三个阶段:公众接受科学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我国目前尚处于“公众接受科学”阶段。我国的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基本处于专家对公众的科学知识传播普及,公众被动接受的阶段。而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更是存在着种种不足。
1.青少年科技竞赛类活动多,科技活动缺乏创新形式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青少年的科普活动除了学校课堂教学设置的科技课程之外,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就是青少年科技类竞赛。国际国内的科技创新大赛、夏令营、冬令营、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形成了一些效果显著的品牌活动,但科技竞赛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科技竞赛活动以国家科技部门主导、各地科技部门承办实施的形式在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索、提高青少年科技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是我国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传播的成功方式。但存在的比较显著的问题是:一是太过于依赖这种形式,难以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种科普形式有效衔接、形成系统;二是缺乏创新形式,青少年科技活动数量多,但多数活动方式雷同,形式陈旧,大多是学科竞赛、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形式;三是功利性比较强,学校和学生参加竞赛往往带有功利性目的,科普文化教育的主体地位反倒没有突出。
2.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对象倾向于中老年人群体
我国的社区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沈阳市首创的科普大学10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沈阳市科协与沈阳市科技局对市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沈阳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5.8%,比沈阳2001年的2.4%增长了3.4个百分点,比2004年增长了1.93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势。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科普实践参与活动,如在“节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沈阳市有150个活动小组,5万多名青少年在中国科协网上申报体验数据,申报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但通过刘娇在2009年针对沈阳市大东区黎明社区等两个街道五个社区的一项社区科普调查数据来看,在207名调查对象中,41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人数占91%,25岁以下的占2.9%,说明社区科普大学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基本被忽略。这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如何把社区科普大学的教育资源利用到青少年群体,是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3.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形式上缺乏有效衔接机制
在当前我国的科普文化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是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轰轰烈烈,而青少年社区科普教育难以融入;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科技竞赛如火如荼,却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学校与校外相关机构的活动。两者难以形成有效的衔接,没有形成整体科普教育系统,导致社区科普教育的资源青少年群体无法更好的利用。即使有针对青少年的社区科普教育活动,也随意性较强,缺乏长效机制。虽然在有些地区出现了由学校牵头组建的社区文化教育委员会,参与学校课外科普活动的协调与管理,形成了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科普文化教育模式。但是,学校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存在组织层面的不便,难以调动社区各方面资源的积极性,究竟以学校为主体还是社区教育为主体,需要有关部门予以协调和平衡。
4.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与目标性
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更利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在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上缺乏针对性。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内容大多数都集中在医疗、饮食、公德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围绕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比较少。二是内容上缺乏目标性。由于对象的不同以及对象接受科学技术普及的途径和方式的差异,在科普文化教育的目标上,有不同的倾向。
三、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
从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的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打造一个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国家科技部门为主导的统一科普文化教育体系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同时成为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担负组织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的任务,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领域。这些活动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国家层面来看,现在已经把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活动领域扩大到所有社会公众,而不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群体。因此,应该建立起一个统筹协调的全民科普文化教育体系。
2.完善社区科普大学教育模式
从2002年开始,社区科普大学作为开展十多年的科普工程,不仅在沈阳市区内得到迅猛发展,还开辟了沈北新区等分校,在铁岭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社区科普大学,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但目前社区科普大学的对象性太强,难以兼顾其他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因此,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若想得到深化与发展就必须完善已有的社区科普大学模式。比如社区科普大学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群体应有意识地兼顾整个群体,而不是只注重中老年群体。社区科普大学也应该是分类、分阶段的教育体系,可以扩展成为社区科普学校,分为青少年部、中年部、老年部等,使得各部之间资源共享、活动与课程有针对性,做到协调统一、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3.针对青少年群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有效衔接机制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处在学校教育的发展阶段,使得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渠道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因此,首先要抓好学校科普教育,利用学校的师资、课堂、各种实验设备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学校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达到对科学思想、方法、精神和知识的训练;其次,要完善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文化生活的引导,建立现代文明家庭概念;再次,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系统,把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大力深入开展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活动,利用青少年旺盛的求知欲带动其他群体,共同促进社区科普文化教育;最后,要有系统性思维,将家庭、学校和社区整合起来,如青少年群体要利用社区科普大学的资源,老年人群体要利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社区内的所有科普场馆要共同利用等。总之,要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既不重复,又突出特色,形成完整的有机的教育体系,完善“校外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即校外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的终身教育机制。
4.在科普内容上分类,做到针对性和目标性相统一
科普内容由于对象群体的不用,其目标自然不相统一,事实上在当前的科普文化教育过程中,老年人群体虽然与青少年群体有所不同,但仅仅是从受众的接受内容上的不同,而不是建立在科普文化教育的对象特征不同的基础上。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科学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但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相比,科学知识反倒不是那么紧迫。一般而言,青少年群体掌握的科学知识量往往比老年人要多。因此,在老年人群体中,应着重对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然后才是科学方法的运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由于其正在接受学校教育,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会比老年人接受更多的科学知识,青少年社区科普教育应着重对其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普及,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判断。这样才能与学校科普教育做到有效的衔接,相得益彰,共同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
5.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青少年网络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