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嫁接的技术要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嫁接的技术要领范文1
【关键词】 银杏;嫁接;授粉
古人云:千年人代惊弹指,独有参天鸭脚存。银杏浑身是宝,集药用、食用、材用、环保、观赏于一体,自九十年代以来,银杏产品市场看好,前景广阔。围绕银杏产业建设积极开展嫁接、授粉技术服务,可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1银杏嫁接技术
银杏又名公孙树,指公公栽了树,要等到孙子才能吃到果子。说明银杏挂果之晚,这也一直是困扰银杏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行嫁接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据有关资料记载,银杏实生苗一般要25年左右才能结实,而银杏嫁接幼苗一般栽植后7~8年即可挂果,嫁接幼树5~6年便开始挂果,大大提早挂果始期。
1.1 嫁接方法:银杏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枝接包括劈接、切接、插接等。劈接法为春、夏、秋银杏大小砧木嫁接最常用的方法。最适合砧萌穗未萌的较大砧木的嫁接,其方法为:(1)削接穗,接穗上部保留2~3个芽,在底芽下面0.5厘米处正反各削一刀成4~5厘米的双楔形,入刀口处要陡直,深及接穗直径的1/4~1/3,并使其上厚下薄,外厚内薄,削面平直光滑。(2)砧木处理:按需要的高度,把砧木剪断,并削平剪口。在树皮较为光滑的一面通过砧木髓心向下垂直深切,切口深度应较接穗削面略长。(3)插接穗:左手紧握砧木,用拇指靠在切口上,右手持穗,将稍厚的一侧(有芽的一面)朝外,较薄的一侧向内,对准砧穗的形成层慢慢插入砧木的切口之中。(4)绑扎:接穗和砧木结合后,用塑料膜扎紧切口,并覆盖砧木切面。在绑扎时,塑料膜内可衬1~2层卫生纸保湿。
1.2 嫁接时间:银杏嫁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春季一般以砧木苗萌动到展叶初期,秋季要待新抽枝半木质化,8月~9月上旬进行。
1.3 接穗选择:接穗的质量关系到嫁接成活率。采穗要选择树冠上中部位1~2年生健壮的营养枝条。芽体要饱满,无病虫害。春季嫁接成活率很低,冬季采集的接穗要在8℃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秋季应随采随用,防止失水。
1.4 操作要领:不管采用什么嫁接方法,都要抓住“平、准、严、紧、快”之五字技术要领。平:是指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削口要削得平整。要达到平整,一是刀要锋利,二是操作时手要持稳砧木和接穗。准:是指嫁接时砧木和接穗或接芽的形成层(皮)一方或一面一定要对准,否则不能成活。严:是指接口要用塑料薄膜包严。否则晴天接口会晒干,雨天雨水流进接口,不易成活。紧:是指嫁接部位要绑紧,绑得不紧,砧穗容易错位,愈合慢,接穗、芽容易死亡。快:是指嫁接动作要快。时间越长,接穗成活率越低。千万不能将接穗和砧木的切口长久的暴露在空气中,引起失水或感染病菌。
1.5 嫁接管理:嫁接后要加强管理,注意及时松绑、除萌、剪砧、支架,促进接穗生长,要注意防止接穗生长比砧木旺盛造成头重脚轻现象。(1)松绑。春季嫁接一般2~3周,若接穗或芽保持新鲜状态或萌发生长,即是成活的象征。秋季嫁接一般10~15天芽片保持绿色,叶柄变黄色并用手一碰即落,说明嫁接已成活。春季嫁接成活后,接口愈合生长增粗时应及时解除绑扎物。如不及时松绑就抑制了绑扎部位枝干加粗,形成“卡脖”现象。秋季嫁接当年不能松绑,待第二年春季枝干生长期松绑。(2)除萌。嫁接成活后要适时除萌。接穗或接芽发芽长出一至二叶时进行。如不及时除萌,必将消耗大量养分、水分,影响接穗、接芽生长。(3)剪砧。是指芽接成活后剪除接口上部生长的砧木。采用扭砧的办法。扭砧,既控制养分浪费,也加快穗芽养分的吸收。扭砧只是扭断砧的木质部,而砧木的皮不断的起“抽水机”作用。(4)立支架。在新梢生长10厘米后,及时用木杆或竹杆支撑主干和新梢,防止风折断新梢。通过枝架可以控制接穗生长中偏冠现象。
1.6 注意事项:嫁接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接穗不及时使用要进行腊封,防止失水;二是枝接接穗不能大于砧木,过细枝条及不健状的芽不宜嫁接;三是过粗的砧木只能采用切接,树液流动前不能采用插皮接。
1.7 高枝嫁接:主要采用分层嫁接法,多用于高大的成年银杏树或果、材兼用的银杏树,以及雄树上嫁接雌枝条等。此法原则上保留原有树冠不动,只是在每层大枝上进行改接换头。
2银杏授粉技术
据上世纪末银杏资源普查,胜利油田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引种多种规格的银杏苗木40多万株,新育银杏苗木400多万株,1991年引进的银杏苗木有一部分已经连续两年果实累累。我国的大型企业大规模发展银杏这还是第一家,而且在重碱地区下了极大苦功改良土壤干成的。上世纪90年代东营市、东营河务局、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都已展开了不同规模的银杏栽培和育苗试点工作,从而掀开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银杏的历史新篇章。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大大提高年均结实量,克服种子大小年现象。每年春季都组织人员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据统计,推广人工授粉后年均产量增加了2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银杏人工授粉技术要领:
2.1 银杏雌雄株的识别。雄花和雌花的外形明显有别,着生于短枝上的花象杨柳树的雄花,象桑椹者,为雄树;着生于短枝上的花象火柴头,花满树时,似满树的火柴头者为雌树。
2.2 雄花粉的采集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雄树,当雄花序由青绿色转为淡黄色时,采回雄花序。由于各地气候不同,采集花粉的时间有先后,大约在4月上中旬雄花成熟,采集后用粗麻袋盛装。装时每袋不宜过多,更不能用力紧塞。用于挂花枝法授粉的雄花枝,截成50-60厘米长的枝段。有分叉的枝,从分叉上剪断,可将2-3根叉开轻轻捆在一起,小心放麻袋内带回,若有花粉散开,应装入布袋内存放。采集的雄花穗要采用晾晒干燥法或石灰干燥法进行处理。当花粉囊散出花粉时,应立即用细孔筛过筛,除去花梗、枝条、叶片等杂物。然后将花粉包成5~6克1包的小包,贮藏于干燥处备用。一般4个鲜雄花序就有1克重,每500克鲜雄花序可得净花粉30克。
2.3 人工授粉。银杏人工授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喷雾法、挂花枝法、振花粉法。在工作中我们主要采用喷雾法,其方法如下:约用30克花粉,配入2-5%的糖水15—25公斤,充分搅拌,装入高压机动喷雾器或手摇喷雾器内,然后均匀喷雾。
2.4 注意事项。(1)适时授粉:当银杏雌花的珠孔有60%以上吐出晶莹透明的水珠即“性水”时可开始授粉。因此,进入花期后要有专人细心观察,切莫错过授粉良机。授粉宜选择在晴天待露水干后进行。最佳授粉时间为上午9至11时。授粉后第二天应检查成功与否。授上粉的雌花第二天“性水”珠就开始收缩,没授上粉的雌花继续吐露“性水”。若大部分雌花仍有“性水”或授粉后半天内又下雨,要进行补授。
(2)适量授粉:授粉时力求做到树冠上下、内外均匀、全面、适量。一般而言,花多的树少授,花少的树多授,青壮年树多授,衰老树少授;肥水充足树势强的多授,肥力条件差树势弱的少授。
(3)保持雄花粉的生活力:银杏雄花采集后,应及时授粉,否则会降低授粉效果。雄花粉的保存时间最多不要超过3天,兑水喷雾授粉要随配随用,不可超过半小时,授粉所用的器械和水要清洁无毒、无碱、无农药,如用喷过农药的喷雾器,必须将盛器、皮管、喷头等反复洗净,防止花粉受害死亡。此外,雄花粉易吸水膨胀破裂而失去生活力,为保持雄花粉生活力,在花粉液中掺加10%的砂糖和0.1%的硼酸,效果显著。花粉不能用密封容器贮藏,每个容器贮藏花粉不得超过50克。
嫁接的技术要领范文2
一、它能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
劳技课是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门学科。如种植养殖、水暖电工、气焊修理、裁剪缝纫、编织摄影、工艺美术、绘制设计、手工制作等许多课程,就囊括了学生所学过的生化、物理、数学和美学等知识。至于科技制作,当然要更多地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尽管学习这些知识也并不难,但我们都知道,这些知识大多是学生所学的科学文化课程中不多涉及的,因而,劳技课能够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领域,而且对于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然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它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技能
毋庸讳言,劳技课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它既是知识的应用,又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因而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劳技课是文化知识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例如果树栽培课中的“果树嫁接”,为了让学生掌握嫁接的技能,就必须首先让学生懂得嫁接的目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再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探究的过程,学生既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以加深和巩固,又在亲身经历的实践过程中寻求到了嫁接方法,从而掌握了嫁接的技能。
劳技课总是带有知识的综合性。种植课自始至终贯穿了生物和化学以及土壤肥料学等知识,裁剪缝纫必然渗透几何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绘制设计肯定要用到数学和美学知识,科技制作一定离不开物理等许多学科知识。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相互渗透,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知识天地,使他必定要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三、它能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有助于知识的形成
劳技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种植养殖或裁剪缝纫、水暖电工或气焊修理、编织摄影或工艺美术等,都必须既动脑又动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长了操作能力,这不仅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知识的形成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动手能力的养成,不仅为就业打下了一定基础,也为毕业升学提供了―个不可少的条件。
四、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确如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是难以令人置信的。如我在《折纸》一课中,以折了一只小燕子为例给学生讲解了折纸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后,就让他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凭着自己活跃的思维尽情想象。结果每个学生手中的纸折作品形态各异:有俊俏伶俐的燕子。有展翅飞翔的雄鹰。有栩栩如生的纸鹤,有惟妙惟绡的巨龙,更有甚者,还折出了憨态可掬的蛤蟆,当时我在忍俊不禁的同时,着实更叹服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如此,学生在制作玩具、台灯、衣帽等过程中,也培养和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五、它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情感
嫁接的技术要领范文3
为了改变内蒙古大兴安岭造林树种单一,没有高经济价值树种的局面,阿里河林业局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展西伯利亚红松的播育、造林、嫁接、定植等工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森林结构,从而提高了森林品质和森林综合效益,培育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兴安岭林区是以兴安落叶松、白桦为主的重点国有林区。随着林木减少、蓄积量降低,这些强阳性树种显得越来越脆弱,几乎是单层同龄纯林,抗逆抗疫性弱,树种单纯、森林产品单一、生产周期长、质量低,采伐后即使再更新,十几年内其保水固土作用也很小,且只能再形成(或相对)同龄林。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怎样改善树种组成、提高优质树种比例、维护和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一直困扰着阿里河林业局党政领导。他们了解到西伯利亚红松在生态学上表现出对大陆性气候条件的一系列适应特性,单株立木可达500年;早期生长慢,壮龄后明显加快且持续不衰,易形成罕见的大径级材;生产能力高,材质优良,防腐、耐用;松子鲜美,可做高级美食品,是粮食木本;松节油提取后可止牙痛、杀菌并有益于皮肤;松针防治坏血病,可冷饮或代茶热服,还是珍贵的林化工业原料。西伯利亚红松林内食物丰富,为野生动物和各种珍禽异兽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饲料和最佳的栖息条件,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1980年,林业科技工作者在漠河及满归发现60株树龄约80余年的西伯利亚红松,在阿里河林业局党政领导心中燃起了希望。漠河、满归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隅,那里西伯利亚冷空气来势最强、最早;太平洋的暖湿气团来势最迟、最弱。80年,对红松人工林已相当于一个轮伐期,天然西伯利亚红松能在这里经受80余年考验而生长不衰。阿里河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南坡,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更好些,如果大规模种植,其前景更为乐观。
1996年,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正式在阿里河开始,进行育苗、造林和嫁接累计达500余亩,播育出赤塔、乌兰乌德、托木斯克种源的苗木超过12万株,嫁接托木斯克、赤塔等种源的穗条近3万株,由于苗木栽培有严格的技术性和时间性,为避免出现差错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阿里河林业局开展了《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栽培技术试验》的课题研究,森经处领导亲临生产一线积极组织开展砧木培育、嫁接等工作,亲手给大家做示范,耐心讲解,使课题组成员都能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并创造性地开展了大容器袋育苗、大棚嫁接等技术,使来之不易的西伯利亚红松穗条嫁接成活率大大提高,总平均成活率达82%以上,保证了科研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营林生产队伍,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先进工艺;邀请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科院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办班讲课;在营林生产人员培训方面,坚持“不经培训、不准上岗”的原则,对从事营林生产作业的人员进行全面技术培训,采取“两步走”的办法,首先集中培训技术骨干,然后由技术骨干到现场,理论联系实际地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现场会,实地技术指导,解决生产疑难问题,使营林生产人员全面掌握了各项营林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了营林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辛勤的工作使西伯利亚红松在阿里河的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在大兴安岭红松不能生长的高寒地区,西伯利亚红松不仅能正常生长,而且生长量不亚于在温带(小兴安岭)且长势旺盛。
嫁接的技术要领范文4
关键词花椒;嫁接;培育技术
花椒果皮是珍贵的调味香料,种子是高档食用油的原料。花椒皮中各类挥发性芳香物质含量高达9%,不仅是提炼制作高级食用香精的好原料,而且是上等的食用调味品。花椒种子含油量高达30%,花椒皮和种子均可入药,具有开胃、健脾、增强体质的功能。由于它根系发达,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管理简单,已成为永宁县大部分地区广泛栽培的重要经济树种。
1砧木苗培育
1.1种子采收
采种母树的选择是种子采收的关键,选择品种纯正、品质优良、结果多、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壮龄花椒树作为采种母树(树龄在10~15年);花椒种子一般在7月下旬成熟,果皮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因品种而异),有15%~20%的果皮裂开,种子黑色有光泽,这时种子已充分成熟,要抓紧时间采收;采回的果穗应摊放在室内或阴凉处,经常翻动,使其通风,待果皮裂开后,轻轻震动使种子脱出,去杂获得纯净种子,然后薄薄地摊在室内,以免霉烂,切忌曝晒。
1.2种子处理
花椒种子外壳坚硬,含有油脂,不易吸水,渗透性差,难发芽,常温下贮存寿命较短,加之播种浅易缺墒,出苗更为困难,种子处理和播种时机是育苗成败的关键,播种前种子处理直接影到发芽率和苗木产量。秋播种子的处理重点是脱油处理。一是将种子放入水缸或铁锅内,用沸水烫种4~5 min,然后迅速加入凉水至30~40 ℃;二是搓油,将要处理的种子倒入2%的碱水或1%洗衣粉水浸泡2~3 d,不断用扫帚和棍棒搅拌搓洗,脱去表层的油脂;三是清洗,浸泡过种子的水中含有大量油脂,因此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直至种子表面看上去黑但不发亮,然后捞出种子,堆放1~2 d后即播种。播种前将种子与草木灰混合,灰的湿度以手捏成团、触之能散为宜,种子与草木灰的比例为1∶2~3,充分混匀后,连灰播种[1-2]。春播的种子要进行沙藏处理,沙藏时间以50 d左右为宜,将种子与3倍湿河沙混合(不可带泥),河沙湿度以手握成团、手张即散为度。
1.3播种
播种可在春、秋季进行。春季降雨较多,土壤湿润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春播,干旱地区适合秋播。秋季育苗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种子在土壤中完成催芽过程,减少了冬季贮藏、催芽过程,且种子第2年春季发芽早,苗木生长期长。但种子易受鸟兽危害。
播种方法:开沟条播,苗床宽150 cm,长可根据实地情况而定。将苗床底整平,每畦开沟4~5行,沟深5 cm,播种150~225 kg/hm2。播后覆盖1层2~3 cm厚的细土,干旱地区覆土可达5 cm。覆盖后轻轻镇压,以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为了保蓄水分,减少灌溉,抑制杂草,防止鸟兽危害,可用麦糠或者锯末覆盖,有条件的也可以用地膜覆盖。春季育苗应在土壤解冻后,地下温度上升时,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
1.4播种后管理
幼苗刚出土时,如遇高温曝晒的天气,要覆盖塑膜,嫩芽先端往往容易枯焦或幼苗被压弯,应及时将平铺地面的塑膜改为小拱棚,并经常观察棚内温湿度变化,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30 ℃,湿度保持80%以上;当苗木大部分出土时应进行通风炼苗,逐渐撤掉塑膜。当幼苗长到4~5 cm时间苗,苗高10 cm左右时定苗。每8~10 cm留1株,留苗30万~45万株/hm2。
结合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及时拔除地内杂草,以免与苗木争肥、争水、争光,适时中耕,可疏松土壤,阻止土壤水分散失。一般在苗木生长期至少中耕4次。苗木出土后,5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生长,6月中下旬进入生长最盛时期,也是需肥水最多时期,需追肥1~2次,主要追施速效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如遇连阴雨天气,撒施硫酸铵或尿素75~150 kg/hm2。追施氮肥不可过晚,否则苗木徒长,木质化程度差,不利于苗木越冬。
花椒幼苗常有立枯病、叶斑病等危害,除注意选择好苗圃地外,对土壤和种子亦应消毒杀菌。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5 g/m2与床土拌匀。幼苗发病,用福美双600倍液,或敌克松1 000倍液喷洒病株及周围土壤。
2嫁接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基径在0.5 cm以上的实生苗作为砧木。实践证明,砧木越粗,嫁接成活率越高。抹除距地面10 cm以内的叶刺,剪出品种优良、无病虫害、芽体充实、粗度在0.4~0.6 cm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采回剔除叶刺后,用湿麻袋包裹,并及时洒水保持湿润备用;也可随采随接。惊蛰前后,部分砧木叶芽萌动时为最佳嫁接时期。幼树可距地面5~10 cm处选一平直面截头,同时清除全部萌芽和皮刺,以利于绑扎愈合。选具有2~3个壮芽的接穗段,剪去皮刺,把接穗下端削成3~5 cm的“马耳形”大斜面,入刀要陡些,深达木质部后平直削下去,做到“长、薄、平”,再在背面下端削成0.5~1.0 cm的小斜面,削尖接穗下端呈“箭头形”,并轻轻削去两侧表皮,露出内绿皮为止,然后含在嘴里或放入清水中,以防污染和消耗水分[3-4]。在砧木上端平直部位竖切1刀,深达木质部,长与接穗长削面相当。再将接穗的长削面向木质部顺切口插入至微露白,使接穗两边的形成层与砧木内皮紧贴在一起。用薄膜带自下而上包紧扎平,使之不漏气不进水。然后用湿土把砧木及接穗埋在土包内,以保湿防冻。主要采用单芽枝腹接。
3接后管理
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蘖,防止与新接枝争养分。适时松解包扎物,一般成活后20 d松绑,30 d左右全部解除包扎物。一般新梢长到20~30 cm时及时绑干护枝。
加强水肥管理,追施速效肥,浇水促长[5-6]。但在后季(8月后)要适当控水控肥,可采取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新枝及早木质化,防冬季遭受冻害。当年秋季即可出圃定植。
4参考文献
[1] 麻送明,杨海成.花椒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4.
[2] 马永忠.花椒嫁接育苗法[J].农村实用科技,2006(11):23.
[3] 尚勤学.花椒嫁接技术要领[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4):51.
[4] 李琳娜.花椒嫁接技术[J].甘肃林业,2007(5):36.
嫁接的技术要领范文5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意识培养
一 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要充分备好课,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必要的补充,把必要的常识,新科技、新信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听了有兴趣,有一种非学不可、非听不可的感觉,有一种可以实现致富的可能,或者可以给家里增添几个增收的工种,这就是促使他们学好生物知识的动力。对刚入学的初一学生,主要以龙眼、桃李、芒果的栽培技术为主要线索,把这些内容分散到第2~7章与之相关的内容中去,并逐个讲述,重点放在第7章的“嫁接”技术,主要以龙眼、桃李植株作为嫁接材料,讲基本的嫁接原理以及高穗接枝的技术要领,在课堂上作模拟嫁接,人人动手,使学生掌握嫁接技术,并鼓励他们回家后应用于生产,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果园里进行育种、育苗嫁接,高穗接枝改造低产水果树。对初二学生可以增加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医学知识、计划生育原理以及计划生育的有关条款。因为“计划生育”知识在现编教材当中讲得很少,远远不能适应“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需要,因此要予以补充。扩充的内容可在“生殖和发育”“生物与环境”中出现,如结扎原理、现阶段“计划生育”执行的优惠政策和罚款条例等。
二 因地制宜,做好实验
农村中学,生物实验较难开设,但是只要因地制宜,设计好实验,还是可以完成教学目标的。就材料来说,农村是生物材料取材的好场所。如种子;植物的根、茎、叶;鱼虾;蟾蜍;小青蛙;蚯蚓;蝗虫等,都可以布置学生假期捕捉。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或“科技节”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双休日完成。种养问题,可以利用家中的自留地、自留山、责任田、池塘、果园、空闲房舍进行。只要对学生学习有帮助,家长一般会支持的。此外,我们还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有趣的实验,如进行蛔虫精巢卵巢的观察和区别;血吸虫的抱合涂片的观察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三 合理选择,改进手段
由于内容很多,所以要进行精选,把一大堆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删去,并且恰当合理地分布到各章各节之中。时间安排上要紧凑、灵活。值得一提的是,要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新的、先进的实验方法,部分实验可以作相应的调整。在初二的教学中,可利用活动挂图进行教学,以节省讲授时间。
如“肺的通气”、“反射弧”、“人的视觉”等课题,利用活动挂图进行教学,效果特别好。
四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能做出创造性成就,创造意识要比创造方法更重要,尤其在创造的初期。因此,开发创造力应把创造意识的问题突出来。具有创造意识的人,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生物教学中培养创造意识,主要就是通过保持好奇心,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建设性和对问题的敏感性,发展探究性等来激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兴趣,产生创造热情,形成创造习惯。
1.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我们有的生物教师经常会无意识地扼杀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创造力的形成。生物学是揭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奥妙的一门学科,迷人的生物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诱人的科学前景对学生都很有吸引力。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有趣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并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千万不要怕影响课堂纪律或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甚至批评嘲讽。不仅如此,生物教师还应更为深入地挖掘教材,展示一些从表面看来并不新奇,但内涵深刻的东西,对学生的好奇心给予肯定。
2.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性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仅仅是对新奇神秘的生物现象停留在了解的水平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的研究,缺乏探究性。一个探究性强的人总要比一个浅尝辄止的人更能找到科学的答案。生物教师至少有两个办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第一,激发探究意识,生物学中关于诸如:花儿为什么会变红?桃树为什么会结果?鸟儿为什么会飞?生命如何产生?人为什么会做梦等司空见惯而又有趣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第二,有意地、适当地进行一些专项练习,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暂不回答,或教师有意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课后通过实验、查书等手段找到答案。下一次上课时,询问结果,对于找出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
3.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
所谓问题的敏感性是指对知识的空白事物缺陷的敏感。科学始于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这是正确的。但还不够,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产生疑问的情境,启迪学生发现问题,如果发现学生对问题敏感,并敢于提出来,应给予鼓励。例如:在讲完尿液的形成过程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尿液的形成过程,并补充指出人体每昼夜产生原尿150L,每昼夜排出尿液是1.5L。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体每昼夜产生原尿1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样设计教学比教师直接提问要强得多。
嫁接的技术要领范文6
关键词:林业无性繁殖;无性系林业;遗传改良;林木复壮
一、林木无性繁殖方法及特点
嫁接和扦插是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常见、传统的方法。许多林农都想选择用这两种模式进行林木繁殖,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百分百绝对有效,而单株嫁接、高成本等一些弊端也严重影响着嫁接,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林木都适合嫁接法。嫁接法适用于对树龄较小的树木繁殖。而相对于嫁接法来说扦插法就比较亲和,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学,成本低且成活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繁殖,但这种方法受到母树树龄的限制。现代林业无性繁殖主要是利用细胞再生的特性对组织和林木器官进行培养繁殖,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繁殖率,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受到全国林农的重视和首肯。而利用组织培养法发明人工种子有可能会成为我国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受关注的重要领域课题。
林业无性繁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保证母体基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繁殖,并且由同一母体繁殖的所有的个体基因表达完全一样,使林木形状一致并保持稳定。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无性繁殖在现代长期以来被林农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林木的开花期和结果期提前,并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和防虫性,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利用改良林木的方法加快林木生长速度,使基因加速形成,创造新林木品种。
虽然林业无性繁殖能够高效地繁殖林木产业,但由于其自身对单基因有兼容性的特性,许多但基因型的植物病毒也会随着林木繁殖而被大肆传播,并极易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例如我国许多杨树受到天牛攻击以及一些巨尾桉树感染青枯病等,都会影响到无性系林业的发展。
二、林木无性繁殖的应用
1.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中的应用
无性系林业是以近代的遗传育种学为理论基础,在选种的基础上利用最符合经营目的的一些植株做原株,通过科学方法的大量增殖,生产无性系造林苗木,科学地在林地配置这些无性系,达到集约经营目的的一种人工林经营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无性系选育、无性系与立地的匹配、无性系造林方式和经营措施等系列技术。与传统的林业相比较,无性系林业不再以不能确切认识其基因型的混合体为营林材料,也不是单系利用,而是以对其遗传性有较好认识的无性系分生林为对象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科学经营。在无性系造林时,应选用较多数量的经过遗传测定确认的(按严格的育种程序)所产生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的营养繁殖材料进行造林以取得最大的增益和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减低自然灾害的危险。
无性系选育法是利用家系单株林木或林木与人工杂交林木进行繁育而产生出的新型组合,从中选出优良林木个体后再进行繁殖,通过大规模繁殖培育生成无性系林木,并按照设定的育种标准和要求,对培育出的无性系林木进行坚定,通过评估、对比选出优良的无性系林木,并进行推广和种植。无性系培育相对于有性系培育来讲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繁殖方式。虽然有性系繁殖对基因重组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原来的基因会由于特定基因的产生而消失。而无性系培育法不会造成这种现象,并且能够将无性系培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受到林农和研究人员们的高度关注。
3.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无性繁殖用于搜集、保存遗传资源,将分散在各地的各种基因型搜集起来,保存在搜集圃或基因库中。这种手段是防止基因变化和损失的最可靠方式。试验材料的遗传评价,通过无性系测定,评价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估算环境遗传相关,及幼年和成年相关等方面的遗传信息;加快繁殖周期以促进育种和遗传测定,无性系育种程序从选择、测定到推广应用于生产的时间比实生种子育种程序缩短很多,无性系测定不必等到开花结实,使整个改良程序要比实生繁殖缩短1/2~1/3的时间;为营建无性系种子园提供繁殖手段;采用无性繁殖能保持优树的优良品质,提高遗传品质,同时能促进早开花、早结实,尽快提供良种;无性繁殖在遗传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无性繁殖为遗传工程提供细胞系,并繁殖转基因改良植株。
3.无性繁殖在林木复壮(幼)研究中的应用
无论哪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难题,繁殖材料的成熟作用即生理衰老(老化效应)。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树的年龄,即年龄越大衰老越严重,如生根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递减,生理成熟的组织比生理幼态的组织发根率低,发根期长,根量少,组织培养分化能力弱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足以表现无性繁殖的优势,对无性繁殖的应用,遗传的评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乃至彻底消除这种老化效应,是一个重要课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植株组织的幼态性,取决于组织离根系的距离,树木的幼态区域保留着前幼年性较强的细胞。因此,生产上常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复壮;诱导树干基部萌生条或根萌条来扦插繁殖;重复修剪;连续扦插;幼砧幼穗连续嫁接;组织培养继代培养;激素处理结合组织培养等。系列复幼技术的开发更进一步促进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广泛应用。
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利用营养繁殖中的嫁接法,可以进行高接换种,树冠更新,改变同种雌雄异株的性别,如银杏为雌雄异株,可通过嫁接使雄株改成雌株而结果。在同株上还可组装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用不同的接穗,嫁接在同一株树上,使其开出不同颜色、形状的花或结出不同的果实,从而提高观赏和美化效果。利用砧木和接穗相互作用的特性,可增强树木的各种抵抗力和适应性。同时还可使树木乔化或矮化,改变树型。无性繁殖还可作为贮藏种质资源的手段之一,对稀有或濒危树种或种群进行异地保护。
无性繁殖优良材料经测定并形成无性系品种应用于生产,开展无性系林业的人工林经营体系的确具有诱人的前景。但是对于无性繁殖材料可能应用的规模和范围应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应避免过分夸大无性系林业的优势。随着生物界对生物多样性理论认识的提高,普遍认为,保持林分的遗传多样性,或具有宽广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工林因遗传基础缩小而增加风险的担心,应予以重视。无性系林业中的利与弊、增益与风险问题,目前仍然是热点问题。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无性系林业必须与遗传学、生理学、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 焦富顺.树木无性繁殖个体内成熟效应浅析[J].林业实用技术,2005(04).
[2] 谭健晖,王以红,陈学政,蔡玲,朱高浦.桉树无性繁殖衰退过程中的生理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