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背景;教学探讨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身体素质来决定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激发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成长,在玩中提高体育素质能力,进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一、激发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1.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其个性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策略和教学要求不能一概而论。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标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体育的热情。比如在跑步测试的过程中,根据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3组,对于每一组的要求也不同,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将跑步的距离或时间要求高一些,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一组要求低一些,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和测验,使达标率大大提高,学生在成功中享受体育课的兴趣。
2.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所以对体育课非常喜欢和期待,但
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对于有趣的事物比较热衷,单一的体育课程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体育热情降低。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元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趣味性的小游戏,丢手绢、踢毽子比赛、蒙眼抓人等都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在欢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身体素质。
3.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争强好胜心是学生提高能力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通过有竞争力的锻炼方式,能够突破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分为4个队伍,进行50米的短跑比赛,听到哨声的那一刻学生既紧张又激动,争先恐后地向前奔跑,谁都不愿意成为最后一名。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比赛热情和竞争意识,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时代的发展中,采用不同的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符合现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通^融入新媒体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景教学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意义。
现如今的新媒体技术越来越高端,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投影仪展开运动馆室内教学,通过动画视频,展现动画中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情景模拟的兴趣。比如说,在《熊出没》这部动画中,光头强和熊大熊二展开羽毛球的对决,可以据此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羽毛球的趣味练习,这样的多媒体情景教学法,能够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欲望。
2.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拿篮球举例,将学生分为4组,然后各组开始进行传球小游戏,不能让球落地,不能踢球,只能用手进行传球,分开一段距离站,轮流进行传球,看哪个组传到的人数最多,并且没有落地,就给哪个组小红花进行表彰。这样的趣味游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认真热情都激发出来了,让学生在玩耍中、欢笑中进行力量练习、肢体协调练习、平衡练习和精准度练习等,有效地提高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竞争意识教学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适度教学。小学生在这个年纪大多争强好胜,那么可以运用竞争比赛的教学模式,达到锻炼体质的目的。通过分组短跑成绩排名的方式刺激学生的竞技心理,会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也能通过运动达到体育竞技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好的身体素质。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依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在体育课上的互动性,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把学生作为体育课程的中心,体育教师则担任协助角色,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体育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兴趣中成长,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文2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目前国内很多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依旧沿袭之前的三步走的方法,一是进行理论课程讲解,二是进行操场演练,三是学生自由活动,内容上也是以跑跳类为主,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接触这些内容,这种单一的模式,缺乏实用性及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质量评价不健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普遍存在着体育课考核评估中,无视学生的个体个性差异,要求学生片面的追求预定的达标分数,限制了学生自己选择性学习各种题目项目的自由,反而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这种考核机制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更让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收到限制。只能导致体育教学发挥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以“素质教育”为基本方针,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与全面推进,大学体育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方针,树立符合时展的正确体育教学理念。通过树立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来领悟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并深入贯彻,严格落实“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以此来指导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人们根据大量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并且顺应时展的潮流得出的,培养未来高校高质量体育教学离不开这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制定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丰富体育教育模式。对于现在的体育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的现状,要求我们对传统的课程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一套适合当代社会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套体育课程,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校体育活动的具体特征和规律进行整理总结,及时补充更新新的知识内容,使体育课程更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仅注重改善健康,并且能适应学生对体育的个性需求。提高教育模式,丰富的促进高校管理者强有力的支持,因为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参与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角色,因为丰富的教育模型通常都离不开,物质资金的支持,如果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丰富的体育教育模式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除了增加物质投入外,丰富高校体育教育模式也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丰富的教育模式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在分析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后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教育模式进行革新,自然效果显著。第二,教育模式的丰富应注意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教育内容实现无缝结合模式。
(三)构建合适的教育评价体系。体育运动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的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成绩,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整体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过去的单一的技术和运动性能的评价方法并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质量的需要。对于目前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在评价模式的方向,必须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分数评估模型,通过引入定性评价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很好的进行行为评价和相互评价,充分体现体育教育的影响。第二,是评估的内容,针对体育运动本身的运动精神的评估,比其他方面的评估更科学合理,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培养体育精神。第三,评估和反馈应迅速及时的跟进,评价的根本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反馈评级,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研究运动项目,使体育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公正。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施高校体育改革的主力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建立一个高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从而加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进修、培训和岗内外、高校交流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当代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或通过网络来完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提高教师的各种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校教育改革及发展服务。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1、孟津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笔者在中学体育学科从教多年,在不断沿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尝试如何结合农村中学的硬件环境、器械配备、场地条件、学生身心特征等要素实施创新教育。多年来,笔者也因为工作关系,走过周边乡镇的一些初中学校,对那里的情况也有自己的判断。总的来说,农村初中学校,由于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的制约,大多都没有高质量的运动场地,多数学校的操场以土地居多,最多再有几个篮球场,塑胶跑道或有草皮的足球场这样的场地条件,在我们县还是凤毛麟角。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课程难以开设,或者开设之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没有足够的场地去进行实践,也就没有了学习某个项目的兴趣。
从师资配备上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县陆续招募了不少体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了初中体育教师的队伍中,这对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无疑是一种利好。专业的技术动作,最新的运动理念,令当时的体育课程焕然一新,不少学生都因此对体育课程充满了兴趣和期待。但是,总的来说,专业教师配备至今还没有完全到位,一部分小型初中,由于没有专业教师,仍是一个篮球一个土操场的放羊式教学,极大伤害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制约了体育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从认知层面来说,不少学生家长愿意让孩子进行适当锻炼,但不愿意让孩子从事专业体育训练。这也跟我国的大环境有关,如果学生从事专业体育训练而耽误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但是以后又没有达到可以登上竞技体育舞台的高度,就不容易在社会就业。再者,不少家长还是被传统认识中体育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说法所禁锢,不到万不得已,主观上并不支持孩子去从事体育路线。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却恰恰相反,他们好动不好静,渴望通过体育比赛来展示自己,释放自己,而且随着近年来广播电视的普及和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等世界级竞技舞台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姚明、刘翔等优秀高水平运动员成了很多孩子心中的偶像,他们也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像这些人一样为国争光,奔驰在更高的体育舞台上。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农村这些学生们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在运动场上明显更加有热情,更有积极性参与到体育课堂里。
2、农村中学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实施方向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道路上,体育课程由于其开放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明显是素质教育的排头兵,也更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但是,作为体育教师,更要审时度势,在深刻领会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本学校的硬件环境等实际因素,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没有形成,而且自律能力又比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严格按照一些项目和运动技巧的框架和规则去遵循,同时在处于比赛环境的时候,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体育道德水平。此外,鉴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要充分达到锻炼效果,教授给学生们能学以致用的运动技能,更要避免出现运动损伤,可以以体育游戏为主,球类、田径等运动项目的教授为辅。让他们能够将体育游戏作为校园生活中课余时间的锻炼形式,将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初步掌握并应用,对篮球、足球、排球等常见球类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可以欣赏电视转播的高水平赛事即可。
在教学创新上,笔者认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摆正课程的位置和地位,排除体育只是学校教育中一门“副科”的思想。在理论教学和每堂课开始前,也要设计好精彩的导语,将体育课程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国争光的思想意识。同时,要加强体育史教学,尤其是我国在某些运动项目上的长足进步和突出成就。向学生阐释清楚运动员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发展历程,让学生更有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外,体育教师要致力打造出新课标倡导的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平台。在技术课程讲解时,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主人翁的感觉,在教师做完演示动作后,要让学生都能有参与的乐趣,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体育课程的教授任务。
3、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要求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更要有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取长补短,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充满热爱。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界和体育学科的发展进步速度也非常快,体育教师在原来大学学习阶段习得的知识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一些运动项目规则以及评判标准的不断修订,体育教师也要紧贴时代脉搏,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充实和开阔自己的眼界。例如,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原本繁琐的技术动作,教师演示中,以前只能用慢动作来拆开逐层演示,但是实际效果也未必理想,但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或PPT来拆分演示,模拟人物的每个技术动作清晰可见,甚至还伴有动作发生的背景音乐,这样就使学生兴趣盎然,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更加事半功倍。再如,体育教师可以多参与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争取多到城市学校和发达地区与其他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一些公开课,去粗取精,抽取自身在今后教学中有用的东西。除此之外,就近选择一些本辖区的教师,多去听取他们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精髓,并邀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课堂
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的体育课堂教学
在我的长期教学发现,在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中,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缺乏深入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观念比较淡薄,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一套。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新授动作与复习动作的时间,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懂得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体发展规律,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有效练习方法。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不够。大多数教法改革力度较小,缺少得力措施,以致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不能及时有效的转化为教学常规。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没有得到较好的普及。使体育课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举步维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素
为了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我们结合实际,把体育课堂教学具体的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组织教法、教学技能、教学效率六个基本要素,科学合理地配置这六个要素,能够保证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达到的目的或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要获得较高的效率,就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时间、条件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其目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教学时间。就体育课来说,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实际教学中,用于使学生学习动作、练习动作和培养能力的那一部分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是固定的,而有效教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坚持向有效时间要效益、要质量,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时间的利用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师生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准智能的结合点。能力点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非智力因素点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信心、性格、习惯和情感。组织教法。教学组织是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设置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形式。课堂组织的构建要遵循三个序:一是知能的固有的序列;二是学生的认知之序;三是课堂的结构之序。教学组织应该是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巩固的能运用自如的教学技巧和能力,同教师的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觉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它包括信息传递、引起动机、促进发展以及定向等四个方面。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体育课成功的关键,考察一节体育课的效率,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的质量。二是学生接受的快慢程度。三是学生接受面的大小。
三、完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一)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补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这一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习新理论、寻找新方法。
同时,应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骨干带动效应,同时要求教师抓住机遇及时进行自身业务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法中,讲授几乎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今后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要有所侧重:一要侧重于提高掌握知识效率;二要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代教法层出不穷、丰富多彩。这些现代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要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学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习新动作的效率。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在教学常规管理中,除了授课外,备课对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作用最大。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制:一方面学校里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同备一堂课,集中所有教案的优点撰写高水平的新教案,这样聚众长于一身的教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分单元备课,学期伊始就确定每位教师所备单元,让教师们集中力量备好规定的课时。这精雕细刻的教案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文5
[论文摘要]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流,中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而中学体育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项重要基础教育内容。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所以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及如何对过去陈旧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是当前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表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是以增强体质为名,而事实上只是进行了简单运动技术与技能的传授,根本不能被看成是真正的体育教学。其次就是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非常单一的,并且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的真正主体。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一味强调教给学生什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根本不去考虑学生需要做什么,不注意科学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最后,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教学内容非常庞杂,基本是什么都讲,什么都讲不细,主题异常分散。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和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中学体育教学可以看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开发和强健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从而有效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通过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精神。所以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当前在中学体育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问题,同时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1.对现有体育课程进行分化和综合,从而制定出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体育教学实际需要
当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按学校体育项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化和综合,并适时增删新的内容,从而使体育课程更加遵循体育教育客观规律,不但更加重视增强健康,而且更能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另外,从全国来说,中学体育课程是有统一的纲要要求的,但是因为学生个体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中学体育课程也应该是多样的,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不同学生的各自体育兴趣和特长。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在不违背全国统一规定的同时,尽量要根据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特点和学生个体体质差异,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
2.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并使体育理论知识自成体系
在目前的中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简单的把一些单个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及体育竞赛规则作为体育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很难形成体育课自身独立的理论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更谈不上自觉运用课堂内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课外体育锻炼。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必须系统地制定每节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并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这种较为系统的理论传授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改革创新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构建起动态多样的评价方式
素质教育强调要建立起内容多元,方式动态多样,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并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评价应逐步取消只重视结果的单一终结性评价模式,逐步把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考虑进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力求多元化,注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在承认学生身体条件基础差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给学生以多次评价机会,逐步构建起促进学生转变与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4.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质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核心内容就是打破单一的陈旧教学模式。现代中学体育教学倡导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另外教师要根据体育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人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有效地安排体育课堂结构,切实抛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练的陈旧模式,并在体育教学具体实践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质,以逐步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中学体育课程要在改革创新中才能发展,那么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在教学中不断认真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中学体育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切实把握住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范文6
独立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在公办大学下建立的民办学院,是国家鼓励民间办学的一个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独立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0年,全国独立学院总数为322所,是全国所有民办高校的48.94%;其中,独立学院有146.7万人本科在校生,是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总在校生的58.1%。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1]
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独立学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其主办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区域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需要,培养创新和应用型的复合人才为主要任务。[1]
国内很多高校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大问题。这样,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如何充分发挥所长,使得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便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2,3]这就涉及到独立学院教育体制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问题。
因为独立学院创办的时间一般较短,仅有小部分独立学院具备比较好的教学环境及师资力量,其它独立学院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还将面对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4]
二、独立学院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是在一定时期、根据中国国情而被鼓励发展起来的一类民办学院,它是否将在今后的某个时期被取消办学资格呢?这是所有独立学院已经想到也应该想到的问题。独立学院既然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在某个特定时期消亡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如果它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道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角色,那么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将成为必然,其消亡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
如此,则要求独立学院自身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在以后的职业竞争中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从而使学院具会有好的社会影响力。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子来学院学习,学院才会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素质教育是独立学院赖以生存的基础。
2.维护学生权益的需要
学生进入大学就是为了能继续深造,学习更精更专的专业知识,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基本素质、专业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与发展,能在完成学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是如此。
国家在允许民间资本开办独立学院的同时,也允许它收取多于公办大学的学费,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比公办大学的学生更多的学费支出,给学生及家长增加了压力,家长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会更加关注。同样,家长对学生在学校里能否学到真本领的期望值更大。相应的投入应有相应的回报,这是很多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也是学校的义务。学校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既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生家长负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3.确保学生成功就业的需要
就业是个永远的话题,尤其对于求学多年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在走入社会的第一次择业中找到合适的、理想的位置,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家长关注的问题,更应该是学院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学校就如一个工厂,学生有能力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就如工厂生产出了一个合格的产品,投入市场后将发挥所长,为社会尽一份力。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从事开发研究性工作,没有国家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从事技术性工作则没有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这就使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择业时面临双重夹击,学校如果不从中间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位置,几年后的大量毕业生的择业将是一大难题。所以,当务之急,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认真制定、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坚实的本领,以期毕业时能成功就业。
三、学生的素质培养
独立学院一般都依存于母体高校,吸收其优势学科,所以其学科专业一般都是社会热门专业和紧缺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所以,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也有他们的专业优势。
如果想找到称心的工作,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必须精于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掌握一种专业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独立学院的素质培养主要应从职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抓起。
1.职业技能培养
企业在招聘时,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所需的优良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及是否具备团队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谈判、沟通和适应发展等能力,其中最为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包括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主要特征是抽象思维,并借助大脑的内部语言,以缩略的形式对事物的映像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3,5]操作技能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是由经过反复训练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基础。职业技能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强化。在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强化过程中,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不能够被割裂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
(2)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实验教学能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简单的实践中。工程实践是学生深入认识自己和工作,学习同学间与师生间的交往与交流,学习相互协同工作与主动工作,提高独立应对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必要能力,同时也通过实际项目来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技能。实践教学又分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互发展。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融合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并搜索相关最新理论知识及科技应用。如果条件允许,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项目实践,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完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6,7]
2.创新能力培养
(1)创新能力。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能力指在顺利完成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人类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8]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依赖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国家与民族的强盛将依靠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因此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一般而言,创新能力按其广度可以分为个人的创新能力、团队的创新能力、民族或国家的创新能力三个层次。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就业竞争和自我发展等方面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独立学院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2)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的一种意向。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他们不拘一格、各具特色,虽然文化科目的考试成绩不高,但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可以说,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创新能力决不屈于一、二本学生之下。但是,他们也有个非常显著的缺点,即在一直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学校教育里,他们的自信心不够。所以,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合适、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扬长避短,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树立创新的意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突破常规思路、寻找全新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所有人都具有创新思维,只是没有被开发和利用。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破除思维定势、思维惯性,才能够开启创新思维之大门。有了创新的意识之后,不能沾沾自喜。如何培养、如何训练及实施创新的思维任重道远,关系到整个教学、教育的管理与实际工作的每一环节。独立学院应从整体上推进完善创新性培养,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应有意识地从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入手,设计一些独特的案例及方法。
此外,培养创新能力以学习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与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谈判与沟通的能力、适应发展的能力、判断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高等教育某一个环节的事情,需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各种能力的培养中系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