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内涵,问题,对策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2005年,北京市在制定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第一次将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写入规划的总体报告中,第一次规划出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设想,计划用15年时间将北京建成宜居城市。同年,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把宜居城市表述为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任蒴(2011)认为“宜居城市”指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能够适宜人类生活、工作以及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主要有两种定义,即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所谓狭义的宜居城市就是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人工环境优美,治安环境十分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仅仅指的是适宜人们居住;所谓广义的宜居城市则指的是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的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人类工作、生活以及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不仅仅指的就是适宜居住,还包括了适宜出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李家凯(2013)认为宜居城市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原有城市的改造,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理念对现有城市中不宜居的地方进行改造,成为宜居城市;二是在新城市建设中,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宜居城市的建设缺少文化内涵

愈刮愈烈的城市“广场风”、“大学城风”、“会展中心热"、“标志性建筑热”,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承载着城市文明与发展的特色文化的空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建设,使城市间建设陷入了一个“巨型结构游戏”之中。完全的城市,既需要外观上的美感,但更需要关注其内在品质上的提升。换言之,建筑只是城市的骨架,而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魅力才是城市文明、有序、公正、宜居发展的灵魂。

(二)城市的过度膨胀阻碍了宜居城市建设

城市的过度膨胀,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如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以及城市环境污染题、各种社会问题等。 这些问题夹杂在一起,就使得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不宜居”

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第一,土地被大量囤积,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不足,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能耗高、资源浪费;第三,住宅房价畸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

三、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

城市文化建设要以留住城市记忆为基础,以塑造城市特色为主要任务,唤起城市作为文化子系统在城市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城市特色的塑造必须以城市的历史底蕴为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文化的创新。一方面要保留保护和挖掘现存的城市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要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的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城市空间,创建新时代的城市特色。

(二)科学规划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第一,新建城区采取“小综合、多组团”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组团。组团内集居住、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金融、信息、研发等生产业也建成组团,组团之间用绿地间隔。第二,发展微型中央商务区, 形成城市多中心格局,避免人口过度向城市中心集中,形成中心地区建筑群热岛效应,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

第一,把对外服务的功能安排在城郊交通枢纽地区,适度聚集行政服务功能,促进CBD与周边城区共同实现职住平衡;第二,按照服务行业区位要求进行布局,完善生产业布局,改进分配业布局;第三,规划建设服务业聚集区,围绕城市特色和主攻方向培育产业园区,加强知识传播和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整个集群的业务机会,同时方便开展对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2

>>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推进策略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误区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建设规划问题的研究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顶层设计 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共识与我国的提振策略 城乡发展一体化下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选择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评价方法及探索实践 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十大热点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Z],2013

④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Z],2010

参考文献:

[1]李正风.关于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6)

[2]方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2)

[3]何洁,邓心安.对我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共性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4,(3)

[4]丁恒龙.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07,(6)

[5]韩霞.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创新的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2)

[6]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

[7]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

[8]黄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J].科技导报,2012,(2)

[9]毛光烈.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与制度创新--从相关案例分析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2,(11)

[10]张叶.我国智能交通存在的问题[N],中国智能交通网,2012-08-23

[11]佚名.核心技术依赖进口 智能交通发展受制约[N], 中国安防展览网,2013-04-11

[12]周春华,王凯.浅析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2013,(13)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字:景观 园林 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城市作为一件艺术品,包含了各种元素:建筑、植物、山石水体、历史文化,人们用这些来创造完美的生存环境。但若规划不当,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忽略对城市活动主体人的考虑,或是千城一面,缺乏灵魂和个性,都将是失败的城市。 适时适度的景观建设很好地弥补了上述缺陷。在很多西方国家,城市景观建设随着环境变迁成为社会和政治重要关注点。在政府带领下,大规模整治与改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区的开发也在生态人文的指导下谨慎开展。更有一些现代化厂房、水塔、码头等构筑物和设施,经处理成为新的城市景观。同样,中国城市也顺着这条和谐之路逐步前行。但景观到底有何意义,其作用何在呢?这需要我们(每个身居城市的人们)去深入探究,从中借鉴。

二、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建设起的作用

人们的居住环境中,园林景观搞得好与不好,不仅对一座城市及一个乡村的外表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防风沙,涵养水泥、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有毒物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

1.净化空气: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硫,其他主要有氟化氢、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臭氧以及汞、铅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对人类危害很大,对植物也有害。测试证明,绿地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未绿化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

2.净化水体:城市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水径流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城市中多通过管道排出,较易集中处理和净化。而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和带走了大量地表污物,其成分和水的流向难以控制,许多则渗入土壤,继续污染地下水。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比如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其水的悬浮物减少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另外,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金属,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细菌含量。

3.净化土壤: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因此,即净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草坪是城市土壤净化的重要地被物,城市中一切的土地,种植草坪后,不仅可以改善地上的环境卫生,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卫生条件。

4.树木的杀菌作用: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病原菌等微生物,不少是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时刻侵袭着人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绿色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植物的芽、叶、花粉能分泌出具有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挥发物质,称为杀菌素。城市中绿化区域与没有绿化的街道相比,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要减少85%以上。例如,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每立方米空气中有几十万个细菌,而在郊区公园只有几千个。

5.园林植物的心理功能上的影响:植物对人类有着一定的心理功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深化对这一功能的认识。在德国公园绿地被称为“绿色医生”。在城市中使人镇静的绿色和蓝色较少,而使人兴奋和活跃的红色、黄色在增多。因此,在绿地的光线则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平静。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植物的各种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树木的青、绿色能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对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绿色反射47%,对人的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眼睛的视网膜比较适宜。如果在室内外有花草树木繁茂的绿空间,就可使眼睛减轻和消除疲劳。

6.彰显城市个性: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首先是园林景观艺术的理法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三、 国内城市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化运动过程中,“速成式”景观稳步跟进,由此大量景观建设问题浮出水面。

1. 景观设计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城市景观是我们急应摒弃的。目前国内景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模仿是不二的解决方案。很多城市开始景观复制工程。从一样的草坪、广场,到一样的街区景观、城市风貌。这种抹杀城市个性,忽略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切断城市文脉的景观规划是值得我们反省思考的。

2. 缺少“软性景观”的营建

植物作为城市景观最独特最自然的一笔,在城市景观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生态及景观效益是其他景观设施不可比拟的。而近年我国流行的大面积、不合时宜、过度的“硬质景观”正与此背道而行。

此外,多数景观建设对植物群落的营建方面缺乏考虑,几乎仅停留于机械性的“种树”工作上。尤其在一阵“草坪热”和“大树移植热”后,我国多个城市都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景观系统,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这个有机体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长期为城市服务。

3.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景观正面临“缺少人气”的尴尬境地。这些问题景观地块上,缺乏人性化考虑的设计往往层出不穷。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城市空间内都未设残疾人专用通道。

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座椅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照顾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需要。这些都将帮助我们的新景观成为大众喜爱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周维权.园林.风景.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安东尼?奥洛姆,陈向明.城市的世界 [M]. 曾冒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张钦楠. 阅读城市[M]. 北京:三联书 店,2004.

[5]俞孔坚. 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 交流[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宋永昌,由文辉.城市生态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园林,建设,绿化,问题,城市,育苗,资源

 

[前言]园林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风格与结合现代西洋艺术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否采用生态宜居园林绿化植物物种。在进行科学的富有辽宁地域特点的设计和精心施工的基础上获得理想的生态宜居园林效果,是我们从事园林建设追求的根本目标。由于辽宁省处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园林植物的种类、特性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加之满汉文化的差异和设计理念的不同,不同城市的园林建设水平不尽相同。辽宁省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常年平均温度偏低,气候半干旱、干旱及寒冷是其基本特征,适用于辽宁省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相对偏少,同南方地区及黄河流域相比,缺乏植物物种资源优势。论文大全。根据多年的实践,分析了辽宁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要符合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一、城市园林建设难以解决的问题;

1、园林植物种类不多,缺乏城市园林建设物种资源 ,植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从植物分布规律的角度看,北方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这与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海拔有关。长白山植物区系有高等植物1千余种,但是能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种类不过5百余种,缺乏适宜的常绿植物,大多数种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很难人工栽培成苗木。低纬度的园林植物在辽宁省栽培都很难适应寒冷的冬季,也适应不了春季较长时间的干旱,引种成功的很少,即便能够成活,通常也改变了原有的生长特性。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少,构成的园林景观显得色彩单调,宏观效果难以达到城市园林设计的高层次需求。以往规划设计理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景观大同小异内涵不丰富,缺少大型绿地建设。沈阳作为一座中心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城市园林工程。虽然受城市建设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沈阳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正在突破“改造发展型”旧模式。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及施工正摆脱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的状况已经成为过去;城市的园林绿化面积已经达到城市总面积的60%以上,沈阳市城市的环境质量率先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标准,即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当然规划与设计功不可末。

2、苗木培植质量难以保障

苗木规格主要体现在胸径、枝下高、株高、冠幅、分枝数、土球直径、苗龄(树龄)等几个特定指标上。因此,各工程使用的苗木规格不尽相同,绿化效果亦有很大差别。合理的苗木规格在施工结束后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选用的苗木规格较小,成活率虽然高,但短时期内显现不出突出的绿化效果。国家重点投资的绿化项目或住宅小区绿化项目,使用的苗木规格较大,绿化效果显著,但养护管理跟不上则死亡率较高,不得不大量补植,剩余树木生长势弱,易感染病虫害,达不到理想的绿化效果,造成了资金和园林资源的浪费。近几年来,大树移栽这种高难的特殊种植技术,过去用于名木古树或具有一定价值的园林大树因城市道路拓宽、绿地重新规划的保护性移栽,随着如今在初始的绿化工程建设中就使用十几厘米的大树。树龄大其发生新根的能力较弱,新根系不易形成,吸收功能减弱,蒸腾大于吸收,树木体内水分易失衡,成活率降低, 随着园林科技的进步,在重点绿化工程还是可以应用大树移栽技术的。论文大全。但是采用在林区采挖的方法获得大树是不可取的。根据经验交流移植树木的直径控制十厘米以下还是可行的。沈阳市园林绿化大树移栽现象十分普遍,移植树木的直径达十几厘米,随着园林科技的发展,养护水平的提高,移植树木的直径的增加, 短时期内显现出明显的绿化效果。2009年5月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沈阳市为“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大树科学移栽,精心养护是主要因素。近几年试点栽种的大乔木类的法桐、国槐、白蜡、千头椿、速生柳、垂柳、金丝柳、镘头柳、栾树、五角枫、速生杨、107杨、毛白杨、刺槐、香花槐、红花槐、江南槐、榆树、合欢、龙爪槐、黄金槐、柏树、梧桐、复叶棫、龙柳龙桑、火炬、臭椿、桑树、山楂、山桃、山杏、李子、泡桐、紫穗槐、七叶树、红叶椿、云杉、雪松、白皮松、樟子松、油松等品种经过十几年筛选已经选中一批适合沈阳地区的树种。沈阳市园林苗圃的数量较少,苗木生产储备不足,每到园林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施工单位到处购苗,导致苗源较杂,良莠不齐,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有些苗木的适应性不强,降低了成活率;尤其要注意的是病虫害检疫失控,检疫的覆盖面减少,针对性检疫力度不够,致使病虫害蔓延流行。建立长期苗木生产及供给基地势在必行。

3、种植条件与养护质量

城市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种植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是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回填土壤,固体建筑垃圾充斥其中,比森林植被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城区内新建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 固体建筑垃圾被当作回填土壤回填在建筑物周围,深度达数米,根本没有园林植物生存的条件, 施工单位不得已只得换土,但是只能换表层土壤,不解决根本问题。多数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规范,种植坑穴尺寸不足,不换土及基本不施底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舒展开,窝根现象普遍存在,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常年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不细致,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对感病株与发病枝没有进行及时清除,既影响了绿化效果,又形成了新的病菌传染源。

二、城市园林建设问题解决的办法

立足本地乡土资源,积极慎重引进域外种,促进园林植物多样性;沈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决定了园林植物资源相对缺乏的客观事实,我们应遵循植物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选择园林植物的种类,促进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为景观设计提供物质基础。立足本地乡土资源选择园林植物。论文大全。积极慎重引进域外种源,科学利用外地资源。引种是丰富当地植物种类最直接的途径和手段。沈阳市引种首先要考虑寒冷、干旱这两个生态因素;其次,应采取逐步有效的人工驯化措施。从距引种地最近的种源区选择引进苗木,或采取逐步迁移引种的方法,或适当采用防寒措施,以提高引进材料的抗寒性和适应性。例如,银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沈阳以北不宜栽培,要将其避开风口、种植在建筑物南侧即可安全越冬;科学分析引进苗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采取的措施得当,有些黄河流域植物还是可以在沈阳落户的。规划设计理念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资源虽然有限,但设计空间布局、景物搭配、构图造型、视觉效果等还是千百万化的,即用不同的材料,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山水、花木、建筑融为一体,把自然美、人工美、艺术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设计人员应善于发掘沈阳的地域特色,提高设计水平,多出精品,丰富景观艺术效果。植物景观的配置设计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体来说可以列植、群植、孤植,空间结构要合理利用,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自然群落的视觉。

统一苗木规格,控制来源,严格检疫;苗木规格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效果,达不到或超过标准的苗木应禁止用于园林绿化。尤其是乔木树种更应作出硬性规定,超大径级的大树移栽严格控制,以免浪费资源。笔者认为,大树定植时的胸高直径以5~8cm为宜,一般不能超过10 cm。这样规格定植的材料新根发生较快,缓苗时间短,缓苗后长势强劲。严格控制苗木来源,确实需要从外地调运苗木,则应从生态条件相近的产地调运,凡是调运的苗木均应进行现场检疫,发现病虫害时不能调运,带病虫害的苗木则应就地销毁。

规范种植,精心管护;“三分栽、七分管”,要按技术规范进行种植施工,植苗穴必须符合规格,要精心栽植,不得窝根;若土壤中有较多的建筑垃圾,则必须进行客土;若栽植的材料对立地条件要求苛刻,喜水肥,或土壤十分瘠薄,则应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作基肥;无论栽植的是大树还是小苗,都必须浇足水,如果天旱少雨,则应经常化反复浇水,以确保成活。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管护工作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旱天的补水,持续干旱应加大补水量和补水次数,二是病虫害的防治,应加强防控,特别是检疫的对象,一但发现应即刻就地销毁,防止其蔓延。此外,要及时清除园林的枯枝及病死株。

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的范围也在加大。必须做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绿地的面积应服从规划设计。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在城市的主干道建设街路枢纽绿地广场,少建设硬铺装广场,合理布局公园,以方便人们休闲游玩,在大型公园里,建设一定面积的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森林景观,将森林的气息和元素融入城市。在城市的近郊应建立环城绿色屏障,沈阳市已经建成的环城绿化带及西北部地区以l28公里长、l公里宽的康平县辽蒙边界防护林阻沙带为主体,延伸至法库、新民以及辽中县的沈阜、沈锦边界,建设了300公里长的沈北第一道生态屏障。

[结术语]我们要用持续发展全新的理念,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城市。城市园林虽然只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但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物质也代替不了的,城市园林事业同样要跟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精心规划、设计、建设好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城市;必须解决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园林管理方法,将沈阳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把沈阳融入浩瀚的大森林之中,真正实现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 《城市绿化条例》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3]《沈阳市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保护环境;城市特色

1 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绿化是伴随现代化建设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是对有生命与活力寓意的城市系统进行统筹安排,使绿化成为营造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

城市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潜在生产力,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它将融合在社会生产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水平是人居城市的重要考评因素,是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绿化建设的整体质量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社会发展程度、文化文明程度以及环境状况。

2 目前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绿化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伴随着发展,城市绿化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1)重草坪轻乔木,重栽常绿树轻种落叶林,种植缺乏人性化。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时,种植草坪过多,造成城市园林单调雷同。这样做既不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又造成养护方面的费工、费力,尤其对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实为一种过度消费。由于乔木少,遮荫、降温效果差,夏季人们在园林中散步时无处纳凉,同时也达不到城市环境健康的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设计规划时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其乔、灌、草未能合理配置。不少城市在作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时,普遍轻视落叶树种。在选择植物时,常常局限在常绿苗木范围内,这样不仅使植物配置应有的四季季相变化得不到展示,甚至一些居民小区因受单一常绿树木的遮挡,使房屋内采光差,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两种常识错误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

(2)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生态系统隐患常在。本地的乡土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自然选择所决定的,同时还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理应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主导植物。但是在现实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很多人对乡土植物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不能够重视并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而是一味地引进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一些外来植物因为不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在栽植之后很难成活,甚至在引进的过程中还会带来一些生物入侵,给当地的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严重的损失。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时,轻视本地有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不惜巨资从外地外来树种,一些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栽植后常难以成活,还有一些树木因不适宜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出现生长不良。

(3)重种植轻管理,成本大效率低,阻碍城市绿化进程。绿色植被的种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在种植后必须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及养护才能够保证植物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以及较好的生长态势,否则,就很难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很多补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植物种植后没有进行科学到位的管理,致使出现严重的死苗现象,不仅大大增加了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本,而且不能反映绿地的景观效果。不少地方进行绿化种植时,虎头蛇尾,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造成绿化树种生长不良,既影响了绿化景观,又造成了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3 指导思想与对策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面对城市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城市绿化建设,为当前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寻找新方法、新途径。

3.1 指导思想

城市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现代城市不仅美化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而且要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

(1)城市绿化应当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指导思想。要树立城市绿化重在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指导思想,加强城市绿化的生态系统设计。拿内陆地区来说,与沿海城市相比,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小,因此,夏季普遍潮湿炎热,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可以利用如杨树、梧桐等高大的乡土树种在城市周围建造绿化带,帮助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另外可以在市内种植高大的乡土树种,在夏天起到遮阳蔽日作用,降低市内气温。还可以利用各种乡土藤类植物,覆盖建筑物或墙面,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2)城市绿化应当以彰显城市特色为指导思想。做好城市绿化,彰显城市特色、做好城市营销。城市绿化是一个城市营销的名片和途径。从经济角度来看,各地基本都有主要的经济树种,比如果树、药材之类。此类树种作为经济发展的代表,如何将其运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如何使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争得一席之地,如何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方面一举两得,我们应当进行深入思考。

(3)城市绿化应当以满足人们需求为指导思想。城市绿化建设,可以做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可以做到彰显城市特色,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如何通过城市绿化建设使整个城市更加宜居是我们城市绿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3.2 措 施

(1)选择植被科学化,种植植物多样化。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选择上要做到科学搭配,尽量减少形成单一植物种类的群落。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在空间上植物种类的搭配应高低错落,结构上协调有序,充分展示其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草坪投资大,养护费用高,况且其消音、滤尘、防风的效果差,综合效益远不及树木,且单一的草坪绿量不足,还会使生物多样性种类减少。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不能以草代木,应选择多种种植形式,多栽生态效益高的乔木。同时,要因地制宜,优先选择本地树种,方便后期管理,并避免生态系统隐患发生。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风尚,推动全民参与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营造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百姓支持的良好氛围。以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养护人员水平和文化及艺术内涵,培养复合型的园林养护人才,这样才能适应以及满足现代化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管理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使我们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同时,通过法律途径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对不合法行为进行严格制止。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只有仅仅围绕“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彰显城市特色”、“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为城市带来更大的效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还要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还要做好植被的选种、引进、种植、管理以及养护工作,不断提高绿色植被抗病虫害的能力,为城市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武文婷,包志毅,汤庚国.《城市绿化经营的现状和优化策略》,载《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5期.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策

当下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功能性开始向功能与景观、生态相结合过渡。城市道路绿化是养护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养护管理好现有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十分重要,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就显得很重要。

1、道路绿化景观的布置形式

道路绿化主要由行道树、道路两侧绿地以及隔离带(中间隔离带和两侧机非隔离带)组成。其布置形式又可分为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和四板

五带式等。

一板二带式。如宝山区内的新川沙路、月罗路等,这是道路绿化中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道路两侧路肩上或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的交通管理。

二板三带式。如江杨北路、祁连山路南段等,在道路上设置中间绿化隔离带,用来分隔出单向行驶的车行道,并在道路两侧路肩布置行道树。

三板四带式。如锦秋路、业绩路等,利用两条机非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

四板五带式。如友谊路、潘泾路等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

上述的几种类型中,在行道树外侧视环境条件分别设置宽度不等的绿地。

2、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和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道路的不断改建,相应的道路绿化景观亦随之逐年形成、提升,但是绿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道路绿化方面的问题。

2.1 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设计脱离现实:园林设计者通过效果图表达设计理念,但植物造景根本不适应立地条件,在施工中无法体现设计意图。

(2)过分强调当时景观效果:不重视生长规律,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生长,采用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有的绿地同一空问中设计成上中下三层,等上层乔木生长茂盛后,下层已经没有了;有的设计密度过大,第二年就必须大量疏枝或搬迁移植。

(3)规划缺乏系统性:经常可以见到某一条道路完成后,绿化带频繁重建。有的同一条道路上有几种种植方式,景观也比较凌乱;沿街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比比皆是,道路绿化变得更加复杂;有的又因为在道路两侧扩建公交站台等设施,破坏或者缩减绿化带等,都破坏了原有的景观效果。

(4)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隔离带或行道树带内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或分叉点低的乔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隔离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在环岛上,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5)植物品种选择不当:配置不合理,造成个别苗木生长僵化。有的道路选择了杜英做行道树,由于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6)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意杨、悬铃木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台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2.2 施工中主要问题

(1)施工不规范。由于设计用苗规格高且价格昂贵,为此,施工单位往往会降低苗木规格,避重就轻,不规范施工,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破坏设计景观的主体感和种植密度,园林绿化设计的质量受到影响。

(2)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太低。施工人员对新的优良的园林种植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土地条件缺乏了解,使种植后苗木死亡过多;有时就采取其他苗木代替,从而改变了设计时的景观效果。原有艺术效果和园林美感受到影响,施工效果远离了设计的初衷。

(3)园林设计师与施工人员配合不够密切。从选苗到现场施工,园林设计师均需亲临指导。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施工队伍也很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留下诸多遗憾。

(4)反季节施工。目前很多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工程中,出于特殊时限的需要,绿化要打破季节限制,克服不利条件,进行非正常季节施工,在施工时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成活,比如进行大量疏枝、强栽和过度修剪等,从而影响了绿化景观,而且其成活率毕竟不能和正常季节比。

(5)交叉施工。由于赶工期或其他原因,土建与绿化产生交叉施工和顺序颠倒。如:在人行道未施工前就进行人行道侧绿化施工,造成标高控制出错,排水出现问题,其后在人行道施工时,又对绿化造成破坏;又如在做好的绿化隔离带内重新排设路灯管线,造成绿化毁损。

(6)使用临时工。有些工地为了抓工期,省人工,在进苗时往往乔、灌木地被一起上,种植中大量使用临时工,这些临时工缺乏相应的技术,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种植质量参差不齐,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影响了景观效果。

2.3 养护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人为破坏多。人为践踏、搭建临时设施(卖早点)、停放车辆等,一是在临街面房的绿化带;二是公交站点的绿化;三是大型厂家学校进出口的绿化相对破坏比较严重,而且修复困难。

(2)补植效果不理想。由于各种原因(一般是交通事故)对绿化带,尤其是色块色带进行补植时,与原来同一规格的苗木比较少,比如隔离带的瓜子黄杨高度都达到6O~70cm,所以只能降低规格补植,致使修复的效果不太理想。

(3)养护不规范。水肥管理不当,没有满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植株生长不健壮;不少人以为行道树只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后就可以粗放管理,不需要再浇水施肥。这往往造成悬铃木得病而死,香樟黄化而死,同时植株之问长势不一,影响了整体面貌。

(4)周边开发对绿地的影响。如已建成的绿地采用自然式排水,周边是农田,几年后农田处开发房地产造了围墙,致使绿地积水,苗木死亡;开设道口破坏了原有的绿化格局。

3、对策

3.1 把好设计关

在设计时要因路制宜,设计前要对道路的现状做全面调查,明确绿化建设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景观效果,而且应有熟悉施工现场的施工单位或养护单位参与设计论证。个人主张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即有一家企业委托或自行进行设计、施工和养护,这样就可以避免设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工程项目就是这样操作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是在设计后进行招投标,对于该类工程项目,决不能盲目进行施工。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拿到施工图后即进行仔细的图纸分析,一看是否与道路的形式相匹配,与行人交通是否会造成矛盾;查看是否存在绿化与管线,绿化与民居、街面房的矛盾;在满足道路功能的同时,在景观布局上与周围的环境是否一致;二看苗木品种的选择是否适应环境,苗木市场采购的难易度;三看图纸与现场的尺寸范围是否一致,排水是否畅通,设计种植密度在实际施工中的可行性等;其次列出所有影响因素及变更建议,提请业主方进行变更,变更建议尽量详尽,避免出现多次变更。通过以上做法,将一些极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施工之前,也保证了绿化景观效果的顺利形成。

3.2 把好施工关

作为施工方,除了要满足自己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目标外,还要满足业主方的整体利益。在施工前,不仅要对达到的景观效果了然于胸,还要对施工的步骤做出详细的安排。对一些难点、重点(如十字路口环岛绿化)还要制定专线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在

实际工作中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班组长、一线工人的职责权利。为了不让制度流于形式,还专门建立了监督组,聘请1~2位园林工程师采用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等形式着重对施工的规范化、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直接对总经理负责,该做法取得了很大效果,提高了工程质量;

(2)大力进行培训,提高绿化技术水平。一是系统化培训,对于项目经理重点培训项目管理知识,提高科学化管理;对于班组长重点培训施工现场的人材机的组织调配等;对于一线工人重点培训种植技术,切实掌握各种苗木的种植要点(如种植的深度要求、覆土的要求等),使参与施工的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二是采用传帮带形式,由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人对新进工人和转岗工人在施工中手把手传授技术,快速提高技术水平;

(3)在施工中按工序的不同,组建不同的队伍,发挥每人特长。如卸苗组、大乔木种植组、修剪组等,对于临时招聘的劳务工(主要用于整地、挖树穴和大量地被种植中),因工作时间短,系统培训缺乏可行性,只有在施工前进行强化,严格交底制度。一般做法是有经验丰富技术过关的工人种植一些示范样本,由劳务工依样画葫芦,班组长重点监督种植质量。通过以上措施,承建的工程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也为公司提高了经济效益。

3.3 把好养护关

养护是个动态过程,针对养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除了做好日常养护的除草、保洁、修剪等常规作业外,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19有苗圃做三方面工作:一是工程备苗,工程上进苗时,适当多进种植于苗圃中,可用于今后死亡补植;二是种植一些养护路段中经常被破坏的苗木,与道路上的苗木保持同步生长,可以避免从市场购苗的规格差异,提升补苗效果;三是为反季节种植提供保证,从外地进苗从起苗到工地现场一般都是24 h以上,19有苗圃可以做到随挖、随运、随种,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2)加强绿化宣传。利用标语、广播等形式,对当地群众和临近的街面房主等进行宣传,减轻破坏程度。同时采用包干到户、协助管养的形式,给街面房主出点经费,及时制止破坏行为,提高绿化的成活率、保存率;

(3)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例如,在防治行道树的病虫害时,宜选择在晚间或早晨,在行人较少时进行。在绿化隔离带遭受人为践踏最严重的地段,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人行通道时,可与建设规划部门协商,将该地段铺设为地砖或分隔成2个花坛,并在马路上划斑马线提醒司机注意,人性化管理体现在绿化养护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今后绿化管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