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1

一、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一)、完成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

根据《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林策发[20__]94号)和《省林业局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苏林政[20__]10号、苏财农[20__]54号等文件要求,组织市县二级农林林政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20__年和20__年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进行了重新调整,完成了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目标任务。我市共区划界定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公益林49.29735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893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43.07475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0.3195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0.00945万亩。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全面实行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尝基金打好了基础,也为今后市、县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尝金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依法治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护绿化成果。

一是大力宣传贯彻《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森林在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建设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二是加大林政管理队伍学习培训力度,全市举办学习培训班12期2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林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水平和办事效率。三是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全市共立案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4起,结案33起,查处率97%。没收违法木材53.875立方米;野生动物206只。罚款4.9506万元;补种树木4862株,行政处罚22人。加大了对林业行政案件的监督、查处力度,有效地维护了林业生产秩序,保护了有限的森林资源。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一)、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制意识。

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向全社会普及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知识,是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__年我市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约请电台、电视台、无锡本市报社等相关栏目宣传野生动植物知识,报道查获的野生动物案件,报道野生动物管理中的执法检查活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事例,我们还结合日常管理向广大种植、养殖户、经营单位上门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有关规定,通过这些宣传,使广大群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觉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群众参与野保的联系和举报电话比去年明显增多,很多群众无意中捕捉到来历不明的野生鸟类都能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或主动放归自然,形成了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已的这样一个共识。

(二)、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种植、养殖和经营利用管理。

20__年度我市的野生动植物的种、养和经营利用规模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但对管理我们并没有因此放松,而是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规范,按照法规及有关条例规定凡养殖、经营国家二级以上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我们都将原有的证照重新报省林业局审核批准并核发新证。对超证养殖、经营的单位暂不予上报换证,并督促其改正后再上报,对不再进行养殖、经营的单位,我们及时收回已发放的有关证件并进行备案。今年以来江阴及本市南禅寺市场有两家申报利用野生动物进行观展演出,因野生动物来源的有关手续不完备,我们对此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制止了两起利用野生动物进行非法演出活动。在经营流通领域,我们重点抓了审核查验工作,江阴巧集园艺科技公司每年都有大批量兰花瓶苗进出口,我们在规范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也做好服务,把好进出口查验关,协助做好各份上报材料的审核,确保了该企业依法经营利用濒危兰花品种,丰富了国内外市场。同时按照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的统一布置,对我市生产企业利用天然麝香、熊胆作为原料制售中药活动进行了清理登记,并协助企业做好规范经营和有关事项的申报工作,使生产企业的经营利用纳入规范化。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违法经营活动。

随着人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养殖经营活动逐步规范,但少数违法经营利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人员少、执法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下,采取日常巡查与公安110联线,综合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活动,今年共进行各类检查10余次。特别是非法运输、销售青蛙行为,今年以来我们共截获查处非法运输、销售青蛙5起,清理整顿市场一个,没收野生青蛙约4000斤,3万余只,蛇类25条,鹭鸟4只,并全部及时进行放生,成活率达90以上,通过查处有效地打击了我市非法 利用野生动物的经营活动。

(四)、积极做好禽流感的预防工作。

今年秋季以来,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苏南无锡又是候鸟南来北往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根据国家、省林业局的要求,我们对有关通知精神,迅速进行了转发并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了候鸟疫情监测点,加强值班制度,定时上报制度,制定疫情处置方案。我们在全市设立了10个候鸟疫情监测点,分布在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滨湖区各区县,投入资金8.5万元,购置观测望远镜配发到各监测点,从而保证监测效果及时、准确。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发现因候鸟疫病源而引起禽流感的事件,我们将继续抓好各监测点疫情疫源的监测,踏踏实实做好禽流感预防工作。

三、20__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两个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依法治林和“严管林”不动摇,坚持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不动摇,坚持进一步加大林地林权管理、资源利用管理和资源监督等各项工作力度不动摇。为推进林业垮越式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要求建设生态无锡保驾护航。

(二)工作打算

1.继续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2.开展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大检查。

3、组织开展对林政管理人员和社会相关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2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意义;误区

中图分类号:S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44-1

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5%,陆生脊椎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18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占世界陆生脊椎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

2 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

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邻里关系,与此同时,野生动物也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一旦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不仅对于野生动物自身来说是不利的,对于我们人类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还对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宏观角度来看,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程度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判断依据。一方面,野生动物可以作为人类农林生产的守卫者,另一方面,它们还是生态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一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在早期阶段,野生动物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和衣服,而今,野生动物资源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更是紧密相关的。现在我国与野生动物资源相关的产业就有许多,例如:野生动物养殖、观赏旅游、特种皮革、传统医药、工艺品制造、民族乐器等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在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就已经开始通过猎捕野生动植物维持生计。即使到了现在,野生动植物也依然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充足的食用或者衣用资源。第二,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可以通过在国内外市场中进行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价值。第三,野生动物具有游乐观赏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濒危动物来说,其更是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濒危野生动物也逐渐成为各大动物园、森林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吸引游客游玩的招牌。

由上述野生动物价值的多样性可以看出,野生动物对于自然环境以及我们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必须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维护其正常的生存发展,最终达到永久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3 保护野生动物所存在的误区

当前,随着野生动植物种类的不断减少,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但是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我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其中最主要的误区就是认为保护野生动物即不伤害野生动物,任其自然生存及发展。这种认知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在自然界中,物种的灭绝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的,所以放任濒危物种自然生存繁衍,其必然会逐渐被大自然所淘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人类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使得本应该灭绝的物种起死回生,那么会不会又打破了自然界原本的运行规律。另一方面,目前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过度保护,使野生动物丧失了原有习性,打破了自然界各物种间的制约关系。此外,人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并没有考虑野生动物自身对于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我国对其重视程度可以说是极高的。但是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人类并没有考虑到野生大熊猫在天然栖息地的生活能力是极强的,根本不需要人类对其进行额外的保护。真正的问题在于其生存环境本身遭受了严重的人为损坏。

实际上,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或多或少都会给野生动物自身以及自然界带来永远无法抵消的影响。所以,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尽可能的维持现状。

4 总结

野生动物资源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学美学价值,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随着当前生态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保护野生动物更是迫在眉睫。所以,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来说,更应该提升到我国首要发展举措当中,并且重新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大意义,认识当前我国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认知误区,从而更好的建立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丽荣.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保护[J].四川动物,2011,

(02).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适量捕杀、总量控制”的方针,通过专项行动,适时适地适量地猎捕野猪,控制种群数量,减少野猪危害人畜安全、损坏农作物事件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为建设“幸福、美丽、生态”新服务。

二、行动主题

以人为本,为民除害,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三、行动区域

县林业局划定的猎区乡镇,狩猎对象严格限制为野猪。

四、行动时间

从2015年6月下旬开始,至秋收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乡镇要按照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摸清本乡镇野猪分布和主要活动情况,确定重点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

(二)、集中猎捕阶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重点乡镇开展集中猎捕野猪活动,确保行动效果。

(三)、总结巩固阶段。县森林公安局和局野保办要认真总结行动的成果和经验,探讨有效处理我县野猪及其它野生动物保护与猎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方法,并将书面总结材料报州林业局野保科。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猎捕范围和数量。各乡(镇)猎捕范围和数量必须是我局文件规定的限额。只能在野猪分布较集中且危害严重地区进行,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人口密集区狩猎。

(二)、组织专人猎捕。每次猎捕活动必须要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时间,参加捕猎人员必须有持枪证。猎捕时禁止伤害其它保护动物。

(三)、严格纪律。各相关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组织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4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局班子深刻认识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做到法制宣传工作与局日常工作同要求,同部署,要求各股室、林业站高度重视法制宣传对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全县群众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指定专人负责法制宣传日活动,确保了法制宣传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5

【关键字】公路建设,动物通道,理论研究

1.引言

作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和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更逐步进入山区,由于道路设计标准逐渐提高,地形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暴露出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其中高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高速公路的高车流量,强封闭性大大阻隔了公路两侧范围甚至是更大区域内的动物的通行和交流,使野生动物的基因交流和种群数量及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等受到影响。

2.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设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是野生动物通道实践和研究的起步阶段。至今,已有成百上千个动物通道分布在全球各地,以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居多。荷兰建立的ecoducts( 生态桥) 已成功被多种野生动物使用。截至2008年,整个北美洲陆生野生动物通道的数量达到684个以上。其中,近25个科学研究项目评估了70个通道的使用情况,基于科学研究数据,欧洲和美国已制定了野生动物通道设计的相关指南。我国的野生动物通道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但已初见成效。例如,思小高速公路的动物通道选址参考了亚洲象固有的迁移路线,共设置了23处桥梁,2处隧道。根据2004年至2007年的监测结果,藏羚迁移使用的野生动物通道和桥梁有8处,其中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率最高,平均达80%以上。在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的“十一五”期间,241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涉及保护动物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的项目有63个,其中明确提出增设动物通道的项目有17个。

3.野生动物通道设置

在具体进行野生动物通道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公路建设在什么地方。(2)当地野生动物的生理习性有什么特点,公路建设是否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及影响的程度有多大。(3)哪些通道适合它们。(4)通道设置结果是否满足预期的效果。

所以,公路建设中的动物通道设计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问题:动物生理习性调查分析;动物通道使用的影响因素;动物通道类型;通道辅助方式和对动物通道的系统监测。

3.1影响利用动物通道的因素

Clevenge认为影响动物利用通道的因素主要包括:通道的设计特征(如通道尺寸、位置、类型),周围景观特征、附近人类干扰程度三大类。一般而言,人工建设的动物通道需几年后才能使野生动物适应。殷宝法等研究者对青藏铁路、公路研究发现:动物主要利用桥梁通道穿过铁路和公路,对水泥方形通道和清水河大桥基本不用。 动物在穿越公路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穿过公路后需要合适的环境来缓解放松,由于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是平行修建的,并且铁路的路基都比较高,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过近,动物在穿越公路时视线受到铁路的阻挡,会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需要一个熟悉的环境来缓解压力。南加州的研究显示通道两侧出现适宜生存栖息地是通道被使用的有效预测因子,同时也发现通道尺寸对于鹿和狼的通过也非常重要。人类的活动也影响到野生动物对通道的利用,殷宝法等对青藏公路的研究同时表明,青藏公路楚玛尔大桥1处和楚玛尔大桥2处的通道结构基本相似,但由于其下面住有施工人员而不能被动物利用。因此,在将来修建野生动物通道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2动物通道的设置原则

(1)差异性原则:允许当前所采用的减缓措施与其预期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的误差。越来越系统的监测和评估这些措施和动物保护之间的问题会给交通实施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解决方法。

(2)经济性原则:最有效的缓解措施是在花费最小前提下达到保护目标的最佳选择方案。

(3)预先设计原则:公路工程的大量桥梁、涵洞建设是能使动物通过的最经济有效的通道。同时隧道建设也对动物保护非常有利。

(4)考虑累计和时滞效应原则:当规划和评估通道使用效率时,必须重点考虑道路对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累计影响和时滞影响。

(5)结构综合利用原则:在保持生境连续和减少道路致死方面,整合野生动物横穿结构和栅栏的缓解措施比单一使用动物横穿结构更加有效。

(6)通道尺寸因地制宜原则:对于通道大小尺寸没有固定标准,因为物种会自行调整生存习性以适应不同通道类型和设计结构。此外,设计还要结合目标物种个体大小、生活习性等来考虑。

(7)景观角度选址原则:动物通道的设置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基于道路致死率和动物行踪数据的位置并不是最佳的选择,相比较而言,基于总体景观格局和能够创造有效的景观连接的通道位置才是能发挥长期效应的最佳选择。

(8)确保通道的可持续效应原则:动物通道要达到持续效应,物种的适应环境变化、数量特征、动物习性、栖息地条件和附近人类行为等都是对通道的可持续效应产生影响的因素。

4.结语

交通工程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在满足动物的空间需求、保证动物的安全、维持栖息地的连续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规划层面和工程建设层面提出,基础生态数据的缺乏、生态现状调查的不规范以及设计管理的经验不足是我国野生动物通道建设的制约因素,探索建立野生动物通道的评价体系以及设计指南是推进交通项目中动物通道建设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实现在发展中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硕,贾海峰.生态交通建设中的动物因素考虑[J]生态学杂志,2007,26(8)

[2]吴盛德,谈建文.浅谈公路建设使用林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05(6).

[3]魏刚.公路成中国野生动物最大杀手[N].北京科技报,2007-10-29(024).

野生动物保护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生态河道 城市河道景观 鸟类栖息地 鸟类景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中国人的未来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同样是绿地公园,发达国家与我国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拥有种类丰富的动物活动的参与,尤其是野生鸟类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这几年政府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与民间爱鸟人士的共通努力,这样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改观,市民自发组织的观鸟、鸟类识别、鸟类摄影等活动也日渐增多。在城市观鸟环境中,洁净的天然河道因其视野的开阔、倒影的映衬和安全的观鸟距离而成为内陆城市的首选。这就意味着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必须由单纯注重空间与种植造景的初级层面提升到同时兼顾动物活动的生物多样性塑造层面。有别于通过人工放养鱼虾和水禽逐渐改变生态环境的城市河道,本文着重论述打造可以吸引与驻留野生鸟类的生态型河道的方法,以及从实际案例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

1.携带时代特征的城市河道

城市河道总是带着典型的时代印痕,在水利工程主导的年代留下的是截弯取直,断面统一,水泥护坡横行的河道景象,甚至河床也被纳入硬化范围。这些工程直接导致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最糟糕的是这种破坏具有不可逆的特性。

澧河一期所处段落位于城市核心向居住区过渡的区域,因而早晚市民在此活动频繁。澧河拥有宝贵的优质河水和上游自然驳岸,一期7公里长范围内河道的天然形态依稀可辨,除了急坡、桥头堡及河流拐口处有少量硬直护坡外基本都是软质夯实护坡,但亲水驳岸大部分都做了垒石硬化,河边尚存一定面积水草旺盛的滩涂,管理的疏漏造成钓鱼、游泳的市民随处可见,如何维护现有的II级水质标准可谓任重道远。

2.自然河道的启示

澧河一期在上一轮规划中被定义为“生态段”,“生态”不是简单地种树造绿,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种什么树,怎么种甚至比种得好看更有意义。

由于必须充分考虑市民活动需求与生态性打造之间存在的冲突与矛盾,又受限于造价控制,澧河一期无法去做完整全面的生态修复工程,最终将软化河床、植树与“引鸟”作为生态性塑造的主要工作内容。

经过两轮社会调研和多轮相关部门研讨商议,并通过对当地上游自然河流生境的调研,积累了更有说服力的基础资料,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参考依据:

2.1 软质河床:软质河床,是多种水草、螺蛳、鱼虾以及爬行动物生活的区域,尤其是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区域,这些河洼和漫滩因为河水带来了富裕的物质流动,不同的动物和昆虫都能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并且自觉在生物链中占领相应的位置并与整个系统和谐依存。

2.2 多种地形特征:上游自然河道的多种地形,如缓坡、河口、凸出与凹入等,是水流长期冲刷与潮汐涨落带来的自然运作结果,水流雕塑河道也无形中改变着河道,所以自然河道的地形及其包含的整个生命系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2.3 人的活动范围与强度较小:上游周围没有经历过度开发,基本都是自然村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河道影响很小,河边野树丛生,农民的房屋结构也吸引了燕子、麻雀等鸟类的筑巢繁衍。人在河道中虽然进行原始的捕捞、垂钓、淘洗等活动,但是由于区域相对固定,活动范围毕竟有限。河中芦荡、菖蒲、茭白等挺水植物也为鸟类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河道中动物活动的安全性有了保障,所以鸟类品种和数量必然具有明显优势。

2.4 有适合鸟类生存的环境:上游的农民在种植樱桃、苹果、梨等果树时,都要采取防鸟措施,农民告诉我们浆果是鸟类非常喜欢的一种食源。当地居民在河边自然野树以外种植的桃树、梨树、樱桃、核桃等多是为了自给自足,但无形中提供了鸟类丰富营养的美食。自然河道中不仅有丰富的水产为鸟类提供支持体力的高蛋白,水生植物同样也是鸟类的植食性食物来源,水草、枯枝等还可以用于筑巢, 这些因素都构成了诸如古人描述的“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样的鸟与水交融的美景。

上游自然河道的特质,对于澧河一期的“生态性”打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依据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被完全融入理念与策略中,为工程效果带来了一定的信心与保障。

3.引鸟策略:

在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 为了以上游河道的依据为原则,,在地形塑造、种植设计、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投入最大的精力与人力,并且在规划部门、水利部门、园林部门、拆迁办、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以及当地群众多方合作之下,才在三年后完全竣工。

3.1 地形引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因为多样化地形有利于打造河道的生态性,所以必须改善现状同坡度同剖面台地过多,亲水空间硬化面积过大的特点。经运算需要外运土方才能塑造规划中的自由缓坡,为了就地平衡土方节省造价,通过(1)河滩挖方形成内湖长堤,并设步行桥使内外水系连通(2)局部软化驳岸形成湖滩(3)将已抬高夯实的12米宽缩窄至最小宽度5米的多宽度断面形式等方法产生了大量土方,并就地堆坡,调整了1/2的硬化亲水驳岸为多样素材的亲水形式(包括堆石、石滩、草滩、木桩等),尤其是通过工程由陆地向水体过渡的水深不足2米的洼地面积增加最为迅猛,这样的大型地形改造不仅为种植造景打下了良好的骨架基础,也为引鸟提供了环境基础。

3.2 种植汇鸟:在种植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园林局和野生保护部门建议,在岛屿、滩地附近种植了鸟类喜欢筑巢的香樟、腊梅、槭类、苦楝和柳树,中层增加鸟类喜爱嗜食的樱桃、梨、桃等果树,同时考虑乔木向地被层层过渡的种植形式,从而发挥阔叶林灌丛的边缘效应,以吸引更多的鸟类物种。

附表1:鸟类喜厌树种一览表

3.3 空间护鸟:鸟类需要安全的栖息地,为了设置人与鸟之间的安全距离,规划利用河道现有的一处大角度拐口河滩,经挖方塑造出一处2公顷的孤岛。在小岛竣工完全阻断与外界联系仅半年,便有二十多个鸟窝在岛上筑成。而后期管理与宣传的跟进使群众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加,使得小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鸟天堂”,而漯河当地也多了一处人与鸟类共生共栖的景观。

4.成果评定:

漯河市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于2014年组织了一次专项调查,主要用于检验整个沙澧河区域的生态保护成果,同时摸清了区域的主要鸟类情况(见附表2)。经生态保护单位专员在澧河一期的观察,该目录中Gf科、鹭科、雁科、鸥科、翠鸟科及雀科中多个品种均高频率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

5.结语:

从澧河一期的整个建设过程以及后期效果来看,城市生态河道的打造有其可行性,而鸟类身影作为一道景观,不仅需要我们着力去塑造也更需要精心的保护和留存。从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逐渐重视,希望更多的野生动物能够出现在城市居民的视野当中,这需要景观设计师更加宏观的视野与跨界的交流合作,也需要媒体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使更多有用的设计被采纳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云梯,刘人和.环境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