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范文1
时间:1月16~18日
主题:《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在实现航空动力自主研发制造新的路上奋勇前进》
2016年工作成绩
2016,中国航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良好开局。
践行使命,贯彻中央决策,顺利完成集团组建;
战略引领,深化改革调整,集团发展蓝图全面绘就;
牢记重托,彰显国家意志,
“两机”专项扎实推进;
聚焦主业,展现集团担当,科研生产取得重要进展;
创新发展,强化能力提升,自主研制思路更加明晰;
瘦身健体,加快提质增效,经济运行基础不断夯实;
加强党建,突出文化引领,立根铸魂效果逐步显现;
从严治党,强化廉洁从业,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人才强企,优化员工结构,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强化管理,筑牢发展基石,综合管控能力全面提升。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集团推进“两机”专项实施,加快自主创新转变。攻克航空动力瓶颈的关键一年。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正处于奋力攻关、夯实基础的关键期,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攻坚期,提升能力、加速发展的机遇期,呈现“三期交织”的催人奋进之“势”。
2017年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
集团将紧扣“十三五”发展目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目标落地,开启起航新征程;突出强军首责,全力满足部队需求,同时加快民用发动机、燃机和重点非航空民品研制;实施“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三大战略;狠抓息负债降低、企业总户数降低、“两金”降低、成本降低;推动发展途径向自主研制转变、发展理念向聚焦主业转变、发展模式向统筹发展转变、研发生产向“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转变、工作作风向“严慎细实、精益求精”转变。
重点任务
2017年,集团将狠抓重点型号研制与“两机”专项实施,确保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狠抓改革调整,确保管理架构进一步理顺;狠抓成本工程,确保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向好;狠抓从严治党,确保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六大举措
实施创新驱动,瞄准建设创新型集团,夯实基础研究,强化预先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坚持质量制胜,加强型号质量问题整治,强化质量管控能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推动质量保证实现新提升;
注重人才强企,打造务实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劳动用工与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科学管理,加强科研生产管理,加快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科研生产管理迈上新台阶;
深化开放合作,坚持军民融合,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军民融合形成新格局;夯实管理基础,加强条件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风险管控,推动管控能力得到新加强。
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范文2
辉煌筑就发展基石
2016年,面对电力需求增长趋缓等复杂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内蒙古电力公司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圆满完成国资委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售电量历史性突破1464.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8%;其中,区内售电量1198.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3%;东送华北电量26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71亿元,同比增加28.8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2016年底,电网统调装机6364.36万千瓦,500千伏变电站24座,220千伏变电站141座,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906座。公司资产总额达到922.47亿元,较上年增加130.12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名列第217位,居自治区30强企业首位。
2017年,公司售电量目标将完成1500亿千瓦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78.6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965.17亿元以上。公司将深入推进电网和公司发展“转型升级”,以“四个创新”为驱动,在打造全新“责任蒙电”品牌中实现“五个新”。
着眼大势加快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自治区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全力加快特高压通道建设,以及配电网改造行动、光伏扶贫、电能替代、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实施,都将为电网发展迎来崭新机遇。公司将深入推进电网转型升级,以安全、清洁、协调、智能发展为目标,统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建设质量、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全面提高网安全运行水平和可靠供电能力,全面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汇集外送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网从薄弱到坚强,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型升级。
公司将把提高发展质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探索“突出主业、多元互补、集团运作”的发展模式,促进电网、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绩效提升和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从传统电网企业向能源服务保障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高水平的发展。
提质增效激发改革活力
确保本质安全,把握提质增效的前提。公司将加快建设适应蒙西电网向特高压升级发展、适应配售电改革多元化负荷接带要求、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及分布式能源接入需求的现代化电网安全控制系统。着力强化风险分级预警、安全动态评估、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诊断、故障快速处置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电网预防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和质量要求贯穿于电网规划等各环节,延伸到生产运维等各方面,实现本质安全。
推动电网发展,筑牢提质增效的基础。推进与华北电网异步联网工程和新能源特高压汇集外送工程的实施,加快蒙西电网提档升级,努力实现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的最大化。推广采用“网格化”方法开展配电网规划建设,加大配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全面提升电网建设质量、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提质增效的关键。坚持“融入大局、顺势而为、把握主动、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探索建立科学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积极争取合理的核价参数和电价水平。完善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出台市场运营规则。以参与配售电市场竞争、推动产融结合为重点,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推进内部改革,健全完善分公司投入产出水平的考核机制,实现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业绩更优。
加强经营管理,突出提质增效的核心。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创新管控模式、精简业务流程,把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信息化向纵深推进。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强化公司集团化运作,加快产融结合、电能替代、近电产业发展,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
强化自主创新,厚植提质增效的动力。加快创新创效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的利用水平。健全完善科技薪酬分配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大云物移”等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发展、生产运维、营销服务中的融合应用。强化数据资产价值管理,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撑和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范文3
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实现“提能造峰”,以创新主体为抓手达成“倍增提质”,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生态高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一
1.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转型升级,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捍卫蓝天白云,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加大生态保护。
2.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
3.以忠诚之心接续奋斗,以务实作风接续奋斗,以创新思维接续奋斗,以奋进姿态接续奋斗,以过硬本领接续奋斗。
4.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实现“提能造峰”,以创新主体为抓手达成“倍增提质”,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生态高地”。
5.以创新为“最强引擎”,以协调为“最足后劲”,以绿色为“最亮底色”,以开放为“最大活力”,以共享为“最终目的”。
6.以坚定的信仰为动力之源,以科学的理念为干事之先,以过硬的本领为进步之道,以执着的实践为攀登之梯,以经常的体悟为得法之要。
7.以雷厉风行的作风直面问题,以精干高效的作风狠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担当作为。
8.以冲锋的姿态闯关夺隘,以斗争精神勇敢迎接挑战,以顽强拼搏的劲头缩小差距。
9.以组织活力释放干部活力,以组织风气净化干部风气,以组织担当带动干部担当。
10.以时代担当扛起时代使命,以战略眼光考量战略任务,以非常作为成就非常事业。
11.以苦干为梯,才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以实干为桥,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12.以系统化思维统筹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发展,以精准化落实保障发展。
13.以宽广的视野把握大势,以前瞻的思维谋篇布局,以务实的举措履职尽责。
14.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奋勇搏击,以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意志苦干实干。
15.以决战决胜的劲头打好年度“收官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开启“新征程”。
16.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以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17.决定不了风向,可以调帆;无法改变事实,可以重塑观念。
18.以“一子突破”激发“全盘皆活”,以“一马当先”催动“万马奔腾”。
19.以改革作为定盘星,以改革作为主引擎,以改革作为先手棋。
20.以正能量为“原料”,以主旋律为“基石”,以创新性为“梁柱”。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二
21.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22.当以奋斗精神作为压舱之石,当以奋斗姿态扬起前行风帆。
23.以“优秀”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出色”的标准对待工作。
24.以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以实绩实效检验初心使命。
25.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格局优化促进开放提升。
26.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
27.以正面典型为“镜”抓示范,以反面典型为“戒”抓警示。
28.以思想教育铸魂,以能力培训强技,以手段创新增效。
29.所有困难都可以被战胜,所有上坡都可以被征服。
30.以沉稳的定力闯关夺隘,以精湛的本领融冰破茧。
31.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
32.以结果论英雄,以业绩为导向,以战报作答卷。
34.以苦干实干体现担当,以成果成效检验担当。
35.以高站位开阔心胸,以高觉悟真抓实干。
36.以燃烧生命赴使命,以奉献精神作贡献。
37.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闯出新路。
38.不以功劳自居,不以苦劳。
39.以深入求真知,以深入求实效。
40.以快干赢进度,以多干抢时间。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三
1.学思践悟要更深入,监督保障要更精准,理念方法要更科学,自身建设要更扎实。
2.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冲锋在前,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要敢闯敢试。
3.我们都是“追梦人”,要敢于有梦、勇于逐梦、勤于圆梦;我们都是“赶路人”,要风雨无阻、风雨兼程、风雨同舟。
4.只要企业遇到困难,就要心底无私地为企业“排雷”;只要企业发展需要,就要心清如水地为企业“站台”。
5.在人生的低谷期,要保持“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在人生的瓶颈期,要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
6.要有“光阴迫”“从来急”的精进态度,要有“事思敬”“执事敬”的敬业精神,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踏实精神。
7.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
8.目标一经确定,就要排除万难去实现;任务一旦明确,就要全力以赴去完成。
10.要顶得住压力,咬牙坚持再坚持;要经得住考验,出心出力再出力。
11.向体制机制要新活力,向对外开放要新空间,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
12.重要任务要亲自部署,关键环节要亲自把关,落实情况要亲自督查。
13.言传要说真经、讲实话、肺腑言,身教要站前头、打头阵、做到位。
14.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
15.理论武装的重要任务,理论学习的重要专题,理论培训的重要课程。
16.组织要为干部担当,上级要为基层担当,干部要为事业担当。
17.既要有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又要有基层探索、高效联动。
18.既要有“谋定后动”的思考力,更要有“谋定快动”的执行力。
19.组织领导要有方,工作安排要有序,政策落实要有力。
20.该争的机遇要争,该啃的骨头要啃,该闯的险滩要闯。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四
21.办文要反复斟酌,办事要滴水不漏,办会要周密细致。
22.成就梦想,需要蓄力驿站;创造精彩,需要累积空间。
23.责任要更实,作风要更硬,氛围要更浓,奖惩要更严。
24.既要有“大处着眼”的格局,也要有“小处着手”的态度。
25.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
26.信念要再坚定,作风要再过硬,先进要再奋进。
27.执行要更坚决,方法要更科学,作风要更硬朗。
28.理解改革要实,谋划发展要实,落实工作要实。
29.战略要任务化,任务要项目化,项目要责任化。
30.政治上要坚定,理论上要清醒,行动上要自觉。
31.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
32.只要奔跑就不会遥远,只要奋斗定会精彩。
33.两道大题要一起答,两个责任要一起扛。
34.工作要推进,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
35.要“打地基”,要“垒砖头”,要“精装修”。
36.发展的短板要补,历史的欠账要还。
37.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落点要实。
38.督要督在实处,查要查到要害。
39.既要开局漂亮,更要全年精彩。
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范文4
第一,在文化强省建设的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是“两个率先”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成功实践进入新境界。在新起点上迈出率先发展新步伐,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高擎江苏发展进步的精神火炬,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乡面貌,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文化。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要走在前列,文化改革发展也要走在前列。必须在不断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使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全省和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江苏的重大历史责任。建设美好江苏,是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没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好江苏。建设美好江苏,就必须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当前,文化建设的关注程度、推进力度、快速发展态势前所未有,文化改革发展面临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因此要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创文化建设黄金发展期,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第二,在文化强省建设的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
文化有其自身的特性,自身的发展规律。讲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自觉,就必须强调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科学把握,主动顺应规律,成功实现目标。
对规律把握的高度自觉,使我们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时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找准历史的方位和坐标。只有既立足现实,又勇立潮头,才能以最清醒的头脑、最睿智的目光、最卓越的胆识把握江苏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文化构成和状况的复杂性。才能既看到有利条件,又看到各种困难;既有效抓住机遇,又积极应对挑战;既不降低标准,又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既走在发展前沿,又不超越阶段。
对规律把握的高度自觉,使我们在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文化局面中坚持强化主导、壮大主流。文化总是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来展现的,但其中总有一种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是古今中外的通行做法。认清这一规律性特点,使我们在文化强省建设中自觉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首要地位,从而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对规律把握的高度自觉,使我们深切领悟文化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不同于物质领域的建设,不同于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是立竿见影,不是当面见效。要有大的飞跃,必须有长期的积累。不能用不正确的政绩观来抓文化建设,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功近利,别指望用疾风暴雨式的运动来推进。建设文化强省,是塑造江苏独特的美好文化形象,必须以立为本,重在建树。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这些年来,在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总思路。这个总思路包括:牢固确立文化的“三主”地位,即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努力实现文化的“三强”目标,即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充分发挥文化的“四个作用”,即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这个总思路,是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成果,贯彻了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符合“两个率先”的新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江苏特色。讲文化强省建设在规律认识上的自觉,就应该自觉把握这个总思路,自觉落实这个总思路。
第三,在文化强省建设的路径选择上高度自觉
讲文化自觉,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要从担当中国这一迅速崛起的东方大国的历史责任出发,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探索文化自强的路径。中央要求江苏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作先导、探新路,文化强省建设就更要有一种路径选择上的高度自觉,大胆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
路径选择上的高度自觉,使我们能够统揽发展大局,坚持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是江苏发展路径的鲜明个性。所以文化建设要有中心意识、大局意识,首先要建树“开启新征程、迈出新步伐”的大思路,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精神支柱和思想道德基础。
路径选择上的高度自觉,使我们能够统筹文化发展的全局,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双轮驱动,是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路径选择的重要特色,充分体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上的自觉。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既包括基本文化需求,也包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满足这些文化需求,必须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做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路径选择上的高度自觉,使我们能够激发各方面的活力源泉,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同步推进。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既要从生产关系层面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又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两个动力机制,缺一不可。所以,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蓬勃发展的生机;要以科技进步为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把江苏文化和科技的双重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跨越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范文5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宁夏电力公司跨越式发展,在2011年年初“两会”上,宁夏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崔吉峰创造性地提出了“树新观念,创新思路,定新标准,拓新市场”的总体工作要求,为公司科学发展注入了更加务实的理念。一时间,“四新”成为热词,“四新”成为引领。对指标、找差距、求创新、提标准,一股热潮以波澜壮阔之势涌动,汇聚成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新”在广大干部员工心中激起阵阵涟漪,公司上下掀起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大潮,从干部到员工纷纷热议“四新”,将责任与信心写进公司每位员工的心中,一份份自发撰写的心得体会如雪花般飞来。反思自我,反思工作,于“思变”中求“新”。这股热潮在公司以波澜壮阔之势涌动,汇聚成公司发展强大动力源,一次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思想变革有力促进了全员观念的大解放。
谋事者必先谋其势。“走出西北看宁夏”,公司不再满足于跟自己的过去比,不再习惯于在西北地区这个小圈子里比。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公司斗志昂扬,敢于在全国范围内比,敢于同全国先进地区叫板,全年各项工作一路高歌,涌现出一大批比肩全国的先进成果。在国网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同业对标中,公司财务资金管理等43.4%的指标居国网A段,70.1%指标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一。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在电力发展的一些指标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谋其势先得有高位。“站在未来看宁夏”。公司站在全新的视野和基点上,瞄着未来发展的方向筹划工作。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方向,压缩管理层级,再造业务流程,初步实现了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在省公司层面的集中。在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5个专业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为2012年全面实施“五大”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年在人们匆匆的脚步声中悄然而逝,“四新”理念犹如一串有力的音符,奏响了公司发展的最强音;又如一行咏叹的史诗,镌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奠定了“十二五”的精彩开局。
。乘风破浪抢抓新机遇
水唯善下能抵海,山不矜高自极天。2011年,宁夏电力公司电网建设目标更加清晰,步履更加铿锵。
2011年2月28日注定被历史铭记,借助国家大力实施“西电东送”的战略机遇,世界第一条±660千伏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宁东至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双极投运,这标志着宁夏首次实现了远距离、大规模电力外送。
根根银线,座座铁塔,承载梦想与期待;阵阵掌声,条条提案,共商公司发展大计。2011年9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与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主席王正伟一行举行会谈,促成宁夏至浙江±800千伏直流外送工程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以更大气魄确保了特高压及一大批电网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宁夏电网已初步形成超高压、大机组、交直流混合运行的外送型电网,电网网架坚强可靠,确保电力负荷“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全年接纳发电容量1832万千瓦,外送山东、华中、青海等地区259亿千瓦时,既有效缓解了部分省份缺电局面,支援了当地经济建设,又拉动了自治区经济发展。
胸怀全局谋一域,公司发展天地宽。公司紧紧抓住中央深化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三方共赢”的经营理念,引导建设高载能基地,加快建设以电解铝为龙头的优势产业,促进负荷连创新高。2011年3月突破800万千瓦,8月突破900万千瓦,年内46次创新高,创下966万千瓦最高纪录。电力已成为自治区招商引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一大优势。
公司规范新能源接入,积极做好并网服务,促进了自治区新能源的健康有序发展。年内完成农网升级工程投资10.86亿元,拿出3000多万元支持自治区生态移民建设,捐款160万元支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在职及离退休党员踊跃捐款107万元支援自治区扶贫工程……铁肩担道义,一个勇于担责的央企形象卓然立于塞上江南。
海阔潮涌,千帆竞发。乘着国网公司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东风,一大批智能电网建设试点项目在公司落户,宁夏与全国先进省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开元110千伏、石嘴山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配电自动化系统国内领先建成,调控一体化高效运行,推进智能小区、光纤到户试点建设,电网GIS试点率先通过验收。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作业过程风险管控,已保持连续11年电网长周期安全运行纪录,荣获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唯一企业先进集体。年内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线路500公里,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404万千伏安,均创历史最高纪录。西大滩220千伏变电站工程、金凤一西大滩220千伏线路工程分获国网公司西北区域唯一流动红旗。
2011年5月27日,石嘴山市委书记彭友东来到公司表示感谢:“没有宁夏电力公司的支持,石嘴山市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公司积极开展“建功勋、创十佳”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理念,精心打造95598光明服务工程,推进供电服务升级转型,完成132.05万居民及一般工商业用户、2.1万专变用户、1.66万台公配变的用电信息采集改造工程,采集覆盖率达到64.37%;部署各类缴费终端1066台,建立邮政储蓄、工商银行和宁夏银行代收网点327个,努力打造城市“十分钟”缴费服务圈和农村“一村一个缴费点”。深入开展高危及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排查治理,切实做到了“服务、通知、报告、督导”到位率100%。组建电动汽车服务体系和节能服务体系,新型服务业务全面启动,为宁夏经济发展添足马力、保驾护航。彭友东的真诚谢意正是公司用心履行企业“三大责任”赢得的褒奖。
创新之路映春晖,经营业绩上台阶。公司在深入推进“六统一、五集中”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同时,创新性将票据背书转让计划纳入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一行一户”的账户管控标准,实现了票据集约化运作,提升了公司资产运营质量。同时调整集体企业管理模式,着力做优做强集体企业;不断强化依法从严治企,全面启动“六五”普法,通过电监会“三指定”及国网公司审计和财务专项检查,刚性卓越管理奠定企业持续发展基础。
信息化与科技进步成为推进“三集五大”建设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源源动力。公司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稳居国网前列,年内开发建设了PMS管控系统,为各级管理人员掌握系统应用情况提供检查工具,提高生产信息化水平。强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维护工作,充分利用电网GIS平台,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图形化展现。围绕特高压电网建设和运营等关键领域加大科技
投入,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首次承担国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多直流协调控制系统研发及示范”科技示范项目,“电力冲击负荷特性研究实验室”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研发”等3个项目获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宁夏电网继电保护省地一体化整定计算系统研发”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同业对标指标“专利效率”居国网系统前列。
远航,风清气正迈上新征程
六盘山下,黄河岸边,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宁夏电力公司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广大党员“走在前作表率”;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如火如荼,政工对标创新举措得到系统内外高度评价。
文化铸魂,凝心聚力。公司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五统一”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培育打造6个示范项目,13项成果在国网公司和中电联获奖,2011年被树为自治区首批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建成9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2个班组获国网公司先进班组荣誉;“走、转、改”新闻宣传有声有色,刊发稿件由量到质再创新高。企业文化落地有声,公司自内而外地展现出一种精神和魅力,一种文化的张力,一种凝聚的力量!
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范文6
建校八十余年的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从1933年春以里水同声学社为基地招生开课发轫;继取旧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之意,命名为石门中学,于黄岐北村建校而成型;到今天成长为佛山地区教育排头兵、在全省影响颇大的典型名校。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多少故事,多少变迁,在她的身上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但无论历经怎样的沧桑,她从未止步,依旧执着前行,将一切慢慢内化为自我拔节向上的支点,不断强大的积淀。
源既远,流已长;根已深,叶正茂。珠江南岸,岐阳古道,石门中学淡然矗立。走近石门中学的校园,走近石门中学的师生,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不事张扬中铮铮的风骨,勇于创新中笃定的理性,彬彬儒雅中鲜明的个性。
近年来,石门中学提出“构建‘立人教育’,提升学校品质”的育人理念,以“立人教育”的核心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志、立德、立品、立学、立身五大方面,立足已在石门中学全面实施的“导师制”,在校园活动、精品社团、特色课程和导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具有石门中学鲜明特色的立人教育体系。
提出:高位发展下的理想追求
一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引领,理性的思考,理想的追求。石门中学作为一所区属中学,却能成长为省内一流名校,其“立人教育”理念的提出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考量的结果。
1.南海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
千年古郡,幸福南海。南海作为岭南重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在近年,南海提出围绕“传承品质、成就品牌”,着力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争创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全面开启南海创新发展的新征程。面对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改革态势和发展愿景,作为南海教育的标志性符号,石门中学对于教育的理解与诠释,其导向性意义与示范引领作用,举足轻重。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一所在区域有着足够示范影响的名校,其教育主张必须立足于区域文化,必须根植于区域经济社会改革的核心理念,必须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唯其如此,学校的办学行为才能真正融入到南海“传承品质、成就品牌”的宏大叙事。
2.学校办学理念的一脉相承
石门中学作为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名校,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为立校之本。石门中学“任重道远,毋忘奋斗”的校训,激励着一代代石门学子,心系国家、民族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重任。在新时期提出“立人教育”,正是传承石门中学一贯的育人理念,优化和整合各种资源,着力营造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并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构筑平台,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教育改革的个性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关注的重点从学校外部转向了学校内部,从同质发展转向特色发展。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有其鲜明的个性与特色。而这种个性与特色既来自于学校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培养目标的落实,也来自于自身改革的切入点、自身的个性追求、自身的独特传统。因此,石门中学“立人教育”的提出,就是学校基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结合学校实际,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文化打造等路径个性化实践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诠释:立人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论语・雍也》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培养人,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更是如此。因此,特色学校建设,或是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无论是直接继承传统,发扬优势 ,打造特色,还是抓住核心增长点,拓展创新,实现优势突破,都必须使学校特色建设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就是要“立人”。“立人教育”,正是石门中学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我的新定位、新要求、新愿景。
1.一个核心
“立人教育”是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从立志、立德、立品、立学、立身五个方面全方位育人,旨在培养身心双健、德才兼备、敢担当、能担当的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体系。
“立人”,就是站立起来的人、大写的人,是能担当起社会责任,并能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冠以“立”字,其意深h。“立”有“树立”即立德、立功、立言之意;有“担当”即“承担社会责任”之意。
2.两个目标
学生。通过“立人教育”理念体系的构建,培养出更多、更高层次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学校。在石门中学全面实施的“导师制”基础上,在校园活动、特长生培养、特色课程和导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构建以内涵清晰、目标明确、全面发展为特点的“立人教育”理念体系,形成品牌特色。
建构:“立人教育”的五大路径
作为在全省知名的老牌名校,石门中学如何在新时期更新理念、转变思路,突破教学模式、德育理念、学校管理等发展难题,使教师收获专业成长,使学生得到个性而健康的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南海人的精神家园,是摆在石门中学面前的现实课题。在“立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石门中学围绕立志、立德、立品、立学、立身,通过导师制、校园活动、精品社团、特色课程和导学模式五大路径进行创新,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立人教育”理念体系。
1.创立新的育人模式,导师制工作精细化
“立人教育”,立人是根本。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师长的指引,遇到问题和困惑需要师长的点拨。导师制是石门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举。导师制的特点就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更好地发挥教师队伍的资源优势,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尽可能提供相适应的有利条件。
创新模式。据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介绍,自2011年开始,学校为实现高位突破,实现“不让一位学生掉队”的育人目标,推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师制”,简称导师制。简单来说,就是把每个教学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确立一名导师。导师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负责的小组进行指导、督促和管理,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如召开小组成绩分析会、举行小组家长会、进行专题研讨活动等。经过五年的实践证明,导师制对教与学双方都带来了不少好处。以学习小组为评价单位的做法,促进了小组内部“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的形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机制。导师制让全体教师既是学业导师又是精神导师,科任老师在分担班主任的工作之余,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回归了既教书又育人的职业角色。通过这一制度,石门中学真正营造出了一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可倾诉的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要牵挂的学生”的育人氛。
引入评价。导师制在实施一段时间后,由于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从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评价入手,对学生、导师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部分导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导师制的推进开始陷入瓶颈,实施效益也开始有所下降。有鉴于此,石门中学把建立评价体系作为深化导师制研究的重要抓手,对学生小组活动评价,建立以“立志、立德、立品、立学、立身”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对导师评价,建立教师自评为基础,年级组、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引入评价量表,通过对学生全面的量化考核,跟进学生阶段性发展情况。
2.树立特长生培养机制,总教练制普及化
“立人教育”下的学生成长,“立学”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特长,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健康、科学发展的教育机会,搭建发展平台。
石门中学信息学特长生培养小组,以特级教师江涛老师为总教练,以梁冠键老师为助理教练,在南海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集训队”这一“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打通学段之间的壁垒,使得有天赋的学生可持续发展,并最终通过集训队的培养达到较高水平,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近三年石门中学已有十多位信息学特长生因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而获得进入清华或北大就读的机会,二十多位信息学特长生进入了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全国顶尖名校就读。
3.建立尖子生培养机制,创新“有为班”课程
近年来,石门中学对实验班的管理又进行了新的尝试,打破了以往仅仅通过考试成绩选拔实验班学生的做法,尝试了“成绩选拔+导师推荐”的方式,多元化选拔培养对象。实验班的开设,为学校个性化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也为综合性尖子生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石门中学“有为班”的创建,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维度的培养模式,深度挖掘学生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
有为班实行“一生三导”的培养模式,即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和科研导师,这三类导师分别聘请校内资深教师、杰出校友、大学教授和社会成功人士担任。
四大特色拓展课程:(1)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在成长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理想。(2)阅读拓展课程。阅读是一种精神收藏,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指导学生每周进行1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并写读书评述。(3)科学研究课程。学生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每学期完成一到两个科学研究课题,并与高校进行课题共研,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同时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未来科学界领导者的责任感。(4)学科特长拓展课程。依托南海区“学科共建项目”,聘请高校教师及本校竞赛金牌教练开发学科特长拓展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设立“立人”大讲堂,打造多元化平台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聆听大师的教诲,并能从其中得到感悟,这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石门中学设立“立人教育”大讲堂,围绕立志、立德、立品、立学等方面,每年都会邀请一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学校来讲学,让学校师生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成功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享有大学般的多元化、高视角的中外文化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立人教育”大讲堂分为“专家讲学”“教师讲座”“学生演讲”三大栏目。“专家讲学”栏目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教育资源,以邀请国际国内名人专家、杰出校友到校进行常态性专题讲学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成功人士的魅力;“教师讲座”结合石门中学已开展多年的第二选修课,挑选部分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给学生讲座,着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演讲”栏目则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5.确立校园活动体系,育人活动系列化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活动的开展,渗透着学校的办学目标、育人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石门中学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张扬个性特长的体育艺术节、十大歌手比赛、中英文主持人大赛、语言风采大赛、社团文化节、书香文化节、科技创新节等,有强健体魄的大众体育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还有树立学生优良品质的石门中学“三十优”学生评选活动、18岁成人礼及无偿献血活动、志愿者义工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全体学生得以充分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展示才华,也培育了石门中学学生的终身素养。
结语:“立人教育”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石门中学的“立人教育”是观念文化的学校实践。“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从立志、立德、立品、立学、立身五个方面全方位育人,旨在培养身心双健、德才兼备、敢担当、能担当的新型人才”,这是学校从学生的视角选择实践办学方向的价值维度,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追求与实践。从文化建构的视角来考量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石门中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典型的样本。
石门中学的“立人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教育理想和文化品位。特色学校之所以成为特色学校,就是因为它创建了一种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发展稳定的学校文化模式。石门中学的办学实践,既尊重自身历史,又符合当前教育现实;既有着个性的诠释与追求,又对接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既张扬着学校的教育理想,又坚守着教育的终极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