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

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文1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的技术升级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共同进入一个被“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的“全”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这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给科普作品的策划出版提供了怎样的契机呢?

内容仍然为王,形成知识资源库

我国现阶段科普创作者的积极性不高,更是缺乏权威的科普作者。我国较少有一流的科学家专门从事科普工作,能够胜任科普工作的科学家人数也有限,导致好的科普作品一稿难求。但是经过一些科学家和科普出版编辑的多年努力,市场上也不乏好的科普作品,并产了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如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防雷避险手册》及《防雷避险常识》挂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在版权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将书中知识点、图片等碎片化并定期修订,形成科普知识资源库。在策划新的科普图书时,如果涉及相关知识点,可以直接调用资源库中的内容资源,形成新的图书或专题。如策划普及暴雨知识的选题,可以直接调用暴雨的形成、危害、预防措施等经典知识资源,较快形成内容权威的科普图书。

全方位策划,使科普作品形式更加多样化

科普作品原来都是以纸书、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彩,从表现形式来看,除了传统出版的文字形态之外,更多的是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Flash、检索、关联等进行整合,形成图书、影像、游戏、片段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相关的内容。如对暴雨知识的普及,原来只能图文并茂地介绍暴雨的形成、危害等,不够形象不够直观,如果配以暴雨形成时水汽动态聚集影像,暴雨造成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影像,可以更直观更震撼地表达相关知识,使人印象深刻。

找准读者定位,形成交互式服务

读者定位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选题策划的重要环节,细分读者定位才能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科普图书更是要求读者定位准确,让目标读者接受相关知识更容易。科普图书的读者对象大部分都是定位在广大青少年和农民,而青少年专注于学业,与学业无关的图书较少关注;农民更多关注与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的普及图书,这样导致科普图书即使准确定位在这两个群体,销量仍然不佳。因此,科普图书的读者定位可以更加广泛,拓展至都市白领、领导干部、城镇居民、企业管理者、建筑工人等等,细分读者对象,形成层次。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形成更细化的阅读服务。还以暴雨知识普及为例,针对领导干部,普及暴雨来临时决策层面的知识;针对农民,普及暴雨对农作物成长的利与弊;针对企业管理者,普及暴雨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分层次分对象的科普知识可以通过短信定制、微博、报纸专栏推送至需要的人群,起到知识普及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通过新技术与读者互动,能够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同时也能引起读者对作品的兴趣和需要,形成更多订阅。

利用全媒体,使科普作品的传播更加立体化

传统科普作品的传播通常通过有形实体书店或出版单位独有的渠道进行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例如互联网、手机。通过网络新书信息,及时迅速。影像、游戏、片段等其他形式的科普作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会得到广泛传播。以气象科学知识普及为例,除了图书之外,有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中国气象科普网、中国气象报、数字气象科普馆等全媒体传播渠道,使科普作品的传播更加立体化。

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75-01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的加大,现在大多数农村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在平常教学中的使用也日益频繁。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再只死读书本,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如果掌握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许多弊端。为此,我将以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英语中的利与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只有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多彩的颜色及逼真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我教授陕旅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Iliveonafarm第1课时,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利用PPT先逐一播放每种动物的叫声,当学生听到动物的声音时,兴趣一下子被激起,之后猜一猜都是那些动物,最后出示这些动物的图片以及相应的英文单词。在这种学生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同时还可以动口动脑的模式下,没花一会儿功夫学生们就把所要学的知识掌握了。

2.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增大信息来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由于互联网的应用,网上信息丰富而新颖,可以从网络及其他信息源中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根据教师的提取、整合,得到最新最全面且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从而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利于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学生关于weather的一些表达时,可链接一些关于英国人对天气的文化背景;在教学生一日三餐的表达时,可相应穿插链接一些西方的饮食文化等。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所有的资料进行链接,极大地方便了教学。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生动有趣地学习、复习、巩固了新旧知识,真正体现了多媒体省时高效的优点。

3.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人机互动,有利于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增强课堂的有序性。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信息,是教师预先设置好了最为合理、科学、有效的。课件的制作,其实质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景问题,辅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一个主导过程。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人机互动,教师先展示出预先设置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出结论后再与标准结论进行对比,并对两个结论的异同进行分析,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此外,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联系,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自己进行讨论交流。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大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给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带来的弊

1.滥用多媒体课件,忽略了它辅助的本质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我们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非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有些教师往往抱著“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运用多媒体来迎合某些已经进入形式主义的标准,全然不顾所选内容是否与本课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是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激发英语兴趣。一种完全以课件决定教学的模式,忽略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本质,无法体现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真正理解,更不能体现教师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学行为。

2.多媒体课件制作费时费力,有时会影响常规教学

目前,在农村多数教学评比活动中都少不了多媒体,对于不少老师而言,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有困难,但是为了制作课件,他们有的发动全教研组成员找素材,请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帮助操作,并且为了让课件更漂亮,从网上找图片等,制作仅仅一节课的课件,老师们要花上很几天的时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同时很多教师日常工作都非常繁忙,再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教学本身的深层次研究,影响正常的教学教研活动。

3.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师生关系转换为人机关系

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信息技术主要包含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阔。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模式,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中学物理教学特点

中学物理是一门包含着物理学思维逻辑、实验和教学表述的基础自然科学,它以物质的基本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的一半规律作为研究的主体。作为一门将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课程,它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有着其自身的学科教学特点:

(一)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础的。在物理教学中,概念和定律主要是首先经过实验,然后加以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到的。因此学好这门学科,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是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中学物理知识的主体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作为中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是数学方法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物理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物理内涵的领悟和对物理本质的认识也离不开数学表达式。

(四)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方法以理想化模型研究为主。在教学中建立理想模型,有助于学生从真实的物理对象抽象出物理模型,并经过深入的分析,可以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一些动画效果、直观图形等,不仅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物理知识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把一些枯燥的概念、定理和定律生动化。例如在讲声波时,我们的肉眼是无法声波的,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音叉振动时周围空气振动情况和波得传播情况的动画,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容易了解声波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印象。学习《滑轮》时候,可以用Flash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运用滑轮的现象,以及滑轮运动的过程,既充满了知识性同时又具有趣味性。

(二)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像物体运动的过程、微观粒子相互作用这样的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阐述的一些问题。而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微观物体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突破教学重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述《物质的简单运动》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匀速运动和瞬时运动的区别。讲述《光的折射》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激光仪和玻璃砖,将半圆柱的玻璃砖安装在激光仪上,然后从圆心处射入激光,并且可以通过转动玻璃砖来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入射光角度的改变而改变的折射光情况。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掌握知识。

(三)提高了教学效率。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教学的进度,相对而言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其次大量直观的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的使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的生动直观,变抽象化为生动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据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其理解记忆率在30%左右,而视觉获得的知识理解记忆率大约为20%,而这种方法相结合知识理解的记忆率可以达到80%。信息技术的使用,就刚好能够实现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用,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感知率。

(四)有助于物理实验的教学。实验教学和实验演示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住实验步骤或是相关结论,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过程并且通过实验更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但是受到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在课堂或是实验室完成。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让学生进行观察。例如在研究飞机的举力和升力时就可以借助何种方法进行演示。

三、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和效率,但同时现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信息技术不能替代学生的动手实践。如果是一些受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手动实践的实验,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但是一般性的实践还是应该由学生亲手完成,并最好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操作和观察,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将理论的运用于实际操作相联系。

(二)信息技术中过于直观、形象的材料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恰当的提供直观材料,对学生顺利进行物理思维活动是有益的。但是,过于直观、具体、形象的材料则会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主动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束缚的作用,很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对物理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看到信息技术的优点益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只有正确的认识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坚持适度原则,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任增林.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作用的思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文4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组织;作用

1.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背景、定义及特征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化,计算机正在经历一场网络化、多元化的革命。在变革中,多媒体与网络不可避免的结合到了一起。为了迎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把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战略手段。经济发展,教育先行。考虑到这样的形势,教育领域必须与计算机信息网络结合。当今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和社会化。这一趋势表明教育将受到新思想,新模式,新手段的挑战。

网络多媒体是高速局域网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为网络多媒体应用提供网络支持后,形成用网络进行传输媒体信息的形式。九十年代后的通信网技术,其发展方向是宽带网络的进步,接入技术、交换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通信网络的传输带宽和网络传输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高速局域网也为局部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更良好的平台。网络多媒体不但具有多媒体的基本性能、特征,还单独具有资源共享的特征。在多媒体技术发展为网络化后,人们不仅在单机上能获得多媒体的诸多优点,而且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本地当时无法得到的多媒体信息资源,能够将网络应用成功的多媒体化,如多媒体桌面会议、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络多媒体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同时,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2. 网络多媒体教学组成要素与关键技术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2.1硬件环境:组成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硬件资源主要有服务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网络传输介质等。如音频,在声卡面世前,计算机靠PC喇叭发出简单的声音,基本就是 “哑巴”。从新加坡创新公司80年代末发明声卡到现在,声卡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语音识别,人机对话等等,声卡已成为所有家用多媒体电脑的必配设备。

2.2软件环境: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等。例如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通过各种手段、工具和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组织学习资源的活动,从而以此支持基于网络的各种学习、教学方式。

2.3网络教育应用: 学习者和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与教学。教学从学习时间的可控性角度上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灵活,教师容易根据需要给学生安排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师生之间通过公告板、电子邮件等进行非实时交流,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控制和指导。同步教学是在预先安排好的时间段内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实时交流、互动。

3. 多媒体网络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的数据压缩方式可以根据编码原理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变换编码、编码、统计编码、混合编码、分析-合成编码和其他一些方法。统计编码为无失真编码,其他编码基本上都是有失真的编码

(2) 在MPEG视频压缩中,为提高压缩比,主要使用了两种技术:即预测和插补帧间编码技术。

(3) 多媒体数据库基于内容的检索,即CBR,有如下特点:a.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的线索,然后直接对媒体进行分析,从里面提取特征;b.提取特征的方法比较多样化;c.人机交互;d.基于内容检索采用一种近似匹配技术(即逐步求精,不断较少集合的范围,一直定位到要查找的目标结束)。

(4)视频信号获取器。其工作原理如下:从彩色摄像机等视频信号源得到的彩色全电视信号送到视频摸拟输入端口,首先解决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的分离问题,可以通过采用限幅的方法,将场同步和行同步信号与图像信号分开,然后用微分和积分的方法获得场同步信号和行同步信号。然后送到具有自动增益和钳位电路的运算放大器,经过A/D变换器将彩色全电视信号转换成为8位的数字信号,送给彩色多制式数字解码器。通过多制式数字解码器解码得到Y、U、V数据,由视频窗口控制器对其进行剪裁,改变比例后存入帧存储器,帧存储器的内容在窗口控制器的控制下与VGA信号或视频编码器的同步信号同步,再送到D/A变换器,送到数字式视频编辑器下进行视频的编码,最后输出到VGA监视器及电视机。

(5)多媒体计算机获取常用的图形,如静态图象和动态图象(视频)有不少方法,现列举如下:a.通过计算机来产生彩色图形,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b.用彩色扫描仪,然后扫描输入彩色图形以及静态图像;c.用视频信号数字化仪,将彩色全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再输入到多媒体计算机中。

4.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4.1 积极促进了教学效果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的模式,会对学生有一定积极的吸引力,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项技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这项技术对老师来讲同样有比较大的辅助作用,比如说学生有了更大自主权,教师压力会相应减小很多,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有实可依,让老师更了解学生处于各个阶段的状态,并依据学生的状态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同时,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老师可以对学生有较好的远程控制能力,可以科学地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乐于接受课后的安排,继而教师能更轻松地进行教学。

   4.2 有效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完全改革,它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铺垫为基础从而飞速发展的。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通过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具体性、生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科研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思考好的问题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并从中找到相应答案,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其动感、逼真的效果,通过人机交互和网络 平台,营造出一种新颖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来渲染教学氛围,传输学习内容。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5.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在教育应该抓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契机,大力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努力普及网络多媒体教学,促进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文5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营销传播进入到3.0时代。本文以安徽省所有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法对其微商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微商的看法,对微商经营的方法、途径以及收获和困难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引导大学生更合理地进行创业实践,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安徽;大学生;微商;调查分析

一、前言

据不完全统计,新浪微博注册数超5亿,腾讯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6.5亿,QQ月活跃账户数为8.6亿,从事微商的人数并没有官方数据,但如以百分之一的数据计算就有数千万计。

微商是利用移动互联工具如智能手机、平板等从事商业活动,一般指主要依托微信、微博、陌陌等第三方平台从事的电子商务活动。与传统的以阿里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模式相比,微商模式具有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足不出户便可推广与销售等特点,满足了许多有意愿创业,却不敢轻易尝试实体性创业,亦没有太多资本投入,也不熟悉企业运营的在校大学生。它没有传统实体市场与电商市场的高昂的渠道费,不仅可以快速铺开销售渠道,还可以用低成本进行广告宣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营销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创新创业群体。微商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大学生未来就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但大学生在微信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整理

1.确立调查对象

首先,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研究,确立了调查课题以及课题的方向和范围,然后经过分工,收集相关材料,确定了安徽省所有本科院校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黄山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皖西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共27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数据采集与整理

此次调查共设计了多样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发放问卷,并辅之以随机抽样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线上调查问卷共收集3133份,平均填卷时长为65.6秒,平均问卷完成率为99.82%;线下调查问卷按每种问卷每个学校50份发放,共发放了6750份,收回有效问卷6131份,有效率为90.83%。

3.数据分析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男生占73.2%,女生占26.8%,调查人群多为经济类及社科类专业,其中大一学生占45.6%,大二学生占32.5%,大三及大四学生分别占16.7%和5.2%。如图1所示。

由图2可知,未从事过微商的占89.1%,从事过微商的占10.9%。在从事过微商的同学中,从事微商达1年的占79.8%,从事微商达2年的占18.4%,从事微商2年以上的占1.8%。

由图3可知,在从事过微商的同学中,每天花费于微商活动时间间不满1小时的占56.4%,1~2小时的占27.3%,2~3小时的占12.6%,3小时以上的占3.7%。而在此调查中,从事过微商经营的同学86.7%,觉得自己得到锻炼,但同样觉得微商经营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的高达89.7%。其中得到的锻炼一般有增强创业意识,增加营销技巧,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全局规划意识,锻炼自己的危机处理意识等。负面影响主要为影响学习,利润微薄,刷跑朋友,上当受骗或者被拉入传销,也有少量同学创业失败,伤心受挫等。

由图4可得,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10.5%的同学购买过微商推销的商品,从未浏览过微商商品的占4.2%,反感微商广告刷屏占79.7%,觉得微商不可信的占51.1%。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同学们大多认为应该对微商营销有更多的监管,安全可靠是必要的。

三、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的利与弊

1.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的利处

(1)微商满足大学生精神物质双需求。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从事微商可以实现部分或完全经济独立,并且通过微商经营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工作乃至创业打下一定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时间丰富,有权利来安排、充实自己的生活,学习是一个方面,但亲自去实践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微商模式具有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足不出户便可推广与销售等特点,对于想要尽快进入成人世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便捷的途径。微商经营能锻炼在校大学生交际、协调、领导、营销等各种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兼职,而且还能激发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激情,丰富人生经历。

(2)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象牙塔,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在这座象牙塔中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多。在校成绩优秀,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意味着可以接受得起社会的考验。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过,未来的人才标准,交际能力占75%,而学历只占15%。由此可见,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性。微商经营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之一,在微商经营过程中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外界打交道,对社会规则有初步的了解,对社会中的人事物也有进一步的认知,从而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微商经营可以减少大学生对社会的恐惧感,培养交际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3)从事微商经营符合国家建设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党的十报告中关于信息方面的内容共提及19处,其中包括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与信息网络。此外,报告还明确指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还提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共同发展。信息化被提上新的议程,政府对网络创业大力支持,对以微商经营为主体的网络创业持鼓励态度。自1999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49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以微信为主题媒介的小型社会化移动电商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加入,这使得他们在通过创业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由于微商层级发展的营销模式,吸纳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这对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2.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的弊处

(1)从事微商经营给在校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调查显示微商经营需要耗费了学生的一部分精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大学生必然要以学业为主,做微商虽然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很多大学生无法协调学业与实践的关系,在微商经营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其中,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的小张,在校期间抓住了微商这个机遇,其所的某款内衣,在微信中十分畅销,每月的销售额达十几万。但是任课老师反映,该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微商上,频繁旷课,多项挂科,已被学校下达了退学通知。而且,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被骗诱至传销团伙,给自身安全带来危害。同时,在调查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产品方式经营,层层,利润微薄。

(2)微商带来朋友圈信任危机。微商的商品宣传多出现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而这些社交场所是朋友们的常驻地,广告宣传初期可能会受到朋友们的关注,但是时间一长,频率增加便会引起反感,导致被好友屏蔽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减少了与朋友们的沟通,更严重的是被拉入黑名单。许多微商在朋友圈刷屏,其效果有时适得其反。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反感微商广告刷屏占79.7%,觉得微商不可信的占51.1%。由此可以发现,同学们对自己身边好友经营微商并在充斥其空间、朋友圈的现象大部分是非常反感的,也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问。微商是接近虚拟化的交易活动,具有一定的隐患和风险,这种基于信任的交易模式,对于大学生而言诚信非常重要。

(3)微商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国微营销安全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现阶段多局限于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管,对储运和使用没有严格的控制,其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尚未建立统一的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微营销销售产品的渠道不畅通,导致微营销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既不利于微商经营者,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四、针对大学生微商创业提出的建议

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有利有弊,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有许多风险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微商创业的顺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就业紧张局势,带动经济发展。针对调查中产生的问题,本文从社会、高校、个人出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1.从社会角度出发

(1)完善法律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快,可是,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的法律依然滞后松散,虽然2014年已出台《网络商品交易管理办法》,将利用移动互联网从事的商业行为纳入到规范和管理中,但对微商行为并没有予以定性和规范。因此,急需对网络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微商行为制定明确的法律和制度,明确微商主体和交易性质,将微商交易行为纳入到经营行为范畴,依法监督和管理。

(2)加强监管

微商经营行为是借助交友平台从事商品宣传销售,这种依托交友群从事商品交易的共融模式无需登记注册,是一种游离在电商交易平台之外的交易模式,脱离了第三方监管。所以急需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三方监管机制应该对微商信息进行审核及提供查询功能,保证微商信息及行为的真实透明,使微商经营行为能够得到有效地监管。既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又可以为微商创业者提供正确信息。

(3)优化交易环境

腾讯等媒介载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可只强调自身的社交属性,认为微商交易是用户的个人行为,与平台无关。“微商”市场,迫切需要媒介载体官方出面,一方面是整治泛滥的朋友圈恶意营销的卖家,另一方面也是出面协调整个“微商”生态参与者的竞合关系。媒介载体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过滤,追踪图片出处等技术手段和接受用户举报核实后,封号、封设备等方式优化交易环境,使消费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2.从高校角度出发

(1)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价值观仍未完全成型,拥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诚信教育。可通过讲座、辅导员教育等方式积极引导、契机诱发,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2)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微商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营销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危险,政府和社会正努力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以及长效的机制,使每个参与微商的经营者权益得到保障。学校可以帮助大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在微商的经营过程中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3.从个人角度出发

(1)学会时间管理

大学生仍然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主体,从事微商经营必然会占据大学生的时间精力,如何在微商经营与学习之间取得平衡,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时间管理可以使时间得以高效利用,可以有效帮助从事微商的大学生们完成工作,达到目标。

(2)提高经营技能

微信准入门槛低,但要做到持续盈利经营却并非易事。后期的推广与宣传,扩大经营范围等都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如何以合理可行的营销方式持续经营需要作为微商创业者的大学生们依托大学资源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高经营技能。

(3)坚定诚信理念

微商经营属于熟人营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坚定诚信理念,做到诚信经营。大学生从事微商将信誉放在第一位。从正规渠道购进商品,保证商品的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打下坚实的客户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凯.基于微商创业的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24:97-102.

[2]雍霞.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营销活动的参与度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李凯.“微营销”的利弊与未来发展展望[J].中国商贸,2014.1.

科技迅速发展的利与弊范文6

信息时代,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网上招聘作为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快的领域,与传统招聘渠道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如何在人力资源招聘中节省成本,招聘到企业实际需要的人员是一直困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大力发展网络招聘对于扩大就业,促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网络招聘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网络招聘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大技术革新、加强网络招聘立法、建立相关管理机构、采取收费形式促进我国网络招聘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招聘招聘渠道人力资源

Abstract

Internetdevelopsquicklyintheveryinformationage.Asafastestapplicationrealmofnetworktechnologyinhumanresource-management,the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comparedtothetraditionalwayofapplicationinvitation,hassomeobviousadvantages.Alongwiththeemploymentpressurebecomingbigger,itisaproblemthathowtofindtherightneededhumanresourceforourenterprise,alongwithreducingthecostinthehumanresource’sapplicationinvitation.Ithasgreatmeaningtodevelop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forenlargingtheemployment,makingprogresstotheenterprise’sdeveloping.Thispaper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our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onfoundationofintroducingthedefinitionof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puttingforwardsomeadviceasstrengtheningthetechniquereform,makingthe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law,buildinguptherelatedmanagementorganizationandadoptingtochargeformaimedattheprobleminthe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

on.Keywords:networkapplicationinvitation;invitationmanner;humanresource

引言

据统计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值息,约有3000多万人在互联网上发出求职简历。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平均每年有50%以上的人通过互联网更换工作。据《财富》统计,全球500强公司中有88%使用网络招聘员工。近年来,我国网络招聘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网上求职用户数2002年为177万,2003年为376万,2004年为509万,2006年达到了962万,每年平均增长近200万。网络招聘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招聘市场的繁荣,根据艾瑞公司《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网上招聘市场规模为3.1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招聘市场的8.1%,2004年网上招聘收人上升到5.5亿元人民币,占总招聘市场的13.2%,预计到2006年网上招聘收人将增长到16.9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招聘市场收人的33%,平均增长率为73.9%。

一、网络招聘相关基本概念解析

网上招聘网络招聘也称在线招聘或者电子招聘(E-Recruiting),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招聘活动,包括信息的、简历的搜集整理、电子面试以及在线测评等。它是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快的领域。网上招聘可分为高级和初级两种形式。高级网上招聘实质是公司在网站上招聘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简历库收集应聘信息,利用软件测试考察应聘者;初级网上招聘是指公司在网上招聘信息,但鼓励应聘者通过传统渠道应聘。

(一)网络招聘的方式

1、注册成为人才网站的会员

在人才网站上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的资料、查询合适的人才信息。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网上进行招聘的方式。由于人才网站上资料库的容量大、日访问量高,所以企业往往能较快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现在最主要的人才招聘网站多为综合性职业网站,这种网站的特点是资金背景雄厚、实力强,面向全国,拥有自己的职位库和丰富的职业资源内容。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无忧工作网()、中华英才网()和招聘网()等等。

2、在自己公司的主页或网站上招聘信息,并建立相应的链接

世界500强中有很多公司经常在自己的站点上招聘信息,这种方式既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又能使来访问的求职人员在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应聘岗位。

3、在某些专业的网站招聘信息

由于专业网站往往能聚集某一行业的精英,在这样的网站招聘信息,对吸收某一特定专业的人才往往效果更好。这些针对特定目标市场的网站有IT人才网站、大学生人才网站等等。

4、在一些浏览量很大的网站招聘广告

比如新浪网()、搜狐网()、中华网()等等。在这些网站上招聘广告,不仅会有很大的信息反馈量,而且也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广告效应。

5、利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专业网站及网页

利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专业网站及网页可发现可用人才,也可自己做猎头,这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

6、通过网络猎头公司

专业的网络猎头公司利用互联网将其触角伸得更深更远,再高的职位他们都会猎寻得到,但是费用相对较高,比较适合招聘高级管理人员。

7、在BBS或聊天室里发现或挖掘出色人才

(二)网络招聘的特点和优势

1、覆盖面广

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触角可以轻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招聘依托于互联网的这个特点,达到了传统招聘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2000年,IBM通过网络招聘的消息只在全国7个城市的14所学校张贴了海报,而且没有在校园里进行任何宣传活动,却收到了来自包括英、美、日、澳等地留学生在内的1300多份简历,学校数目也远远超过了14所,招聘活动的覆盖面是公司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2、方便、快捷、时效性强

网络招聘的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这种方式与传统招聘方式不同,它不强求时间和空间上的绝对一致,方便了双方时间的选择。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间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

3、成本低

网络招聘在节约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个人简历的传递,原本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工作,现在可能只要半天就能够完成。这既节约了复印、打印费用,还省却了一番鞍马劳顿。对用人单位来讲,网络招聘的成本更低。在北京,一般为期两天的招聘会,每个摊位要1800——4000元左右,而在中华英才网,交4000元的年费,一年内就可以无限制地从30多万份简历里任意挑选所需的人才。如果是跨地域的招聘工作,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差旅费用。据统计,用人单位通过传统的招聘会方式招收一名应届毕业生的费用为2000元到8000元不等,而通过网络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短期成本则几乎为零。

4、针对性强

网络招聘是一个跨时空的互动过程,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主动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进行选择。这种积极的互动,减少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为。目前,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方式,条件搜索引擎等,这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招聘的针对性。

5、具有初步筛选功能,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目前,构成“网民”主体的是一个年轻、高学历、向往未来的群体。通过上网,招聘者就己经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于己经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计算机和英文的测试,对应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筛选。网络招聘的专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单位在招聘工作中的压力,大大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二、我国网络招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普及的10多年来,我国网络招聘获得了迅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以不容商量的强劲势头冲击了传统的人才市场,人才网络迅速增加,类型多样的服务方式丰富多彩,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人才招聘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委托中介机构招聘、人才交流会、招聘会、校园招聘、熟人介绍和网络招聘等方式共存,随着网上人才市场的兴起,网上招聘呈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网上无忧工作站()每月新增值为3万个,有效职位7万个,空缺职位总数30万个。中华英才网()每周新增职位2千多个,现有职位近19万个,每月新增个人求职简历3000余份,人才库总数10万余人,网上人才市场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才招聘的重要渠道。2006年5月网络调查显示,网络招聘方式以28%排名第一,亲友介绍排名第二(27%),随后是招聘会(24%),报纸和杂志广告(13%),猎头公司和中介机构(7%),与2005年相比,网络招聘上升了5%,仅2005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登记月需求24518万个职位,登记求职64118万人。网上招聘已成为企业招聘的主渠道,我国网络招聘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另人担忧的问题。

(一)网络招聘信息真实度低

网络招聘面临着和传统招聘同样的问题,即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如何进行网上身份的认证,以避免虚假信息和不严肃行为的侵入,是目前困扰网络招聘发展的最大难题。网络招聘中的不真实信息来源于用人单位、招聘网站和个人。

1、用人单位

国内大多数招聘网站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对每条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网站会员的登记还没有真正实行“实名制”,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可以随意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

2、招聘网站

有些招聘网站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源,就采取“盗用”知名招聘网站信息的做法。这样,明明一个公司的招聘已经结束,但是过期的招聘信息和作废的信箱依然挂在公司根本没有正式委托过的网站上,成为无效的信息垃圾,误导了应聘者。

3、求职者个人

由于对个人登记没有“实名制”的要求,招聘者通过网络难以确定应聘者的真实身份,无从抵制虚假简历,而且目前也缺乏有效的过滤技术,无法事先剔除虚假信息和针对性不强的信息。此外,由于网络招聘的成本较低,某些求职者并不是真的想跳槽,而只是想试探自己的身价。这一类消极应聘者的不严肃投递行为也给用人单位的筛选增加了困难。

(二)网络招聘应用范围狭窄与基础环境薄弱

我国整体的网络环境还不成熟,网络技术在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普通百姓中并不普及。目前适合在网上招聘的工作岗位较为单一,那些可能采用网络招聘的企业大都局限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较高的行业,招聘对象也多局限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传统的招聘方式,如职业介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家政、餐饮、娱乐等)中、绝大多数不适合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中,即使少数用人单位将这些岗位在网上,实际效果也会非常低。此外,在现有的人群中,使用网络较多的是年轻一族,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这样就使得应聘人群受到限制。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国网络基础环境薄弱也是限制网络招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电脑资源有限,具备上网条件的群体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网带宽度有限,上网速度比较慢。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通过网络搜集求职信息、开展电子测评与电子面试等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一些电子面试置信度无法保证,成本又较高)。[]

(三)网络招聘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网络招聘并不是简单地把招聘信息搬上网,“一挂”了事。除了具备必要的技术实力以外,招聘网站还必须对人力资源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有较强的市场策划与推广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然而目前大多数招聘网站在深层次的服务上还很薄弱,对人才市场的分析、市场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也十分有限。网络招聘的服务体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改进。

另外,软件版本不同或不兼容产生的乱码,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病毒等也限制了网络招聘的发展。同时,网络求职涉及隐私权问题,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从而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虽然我们有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但是并没有对网络招聘负责的部门,也缺少规范网络招聘的政策法规。因此,网络招聘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恶意行为时有发生,受害者在网上无处投诉,更不知道如何将其诉诸法律。

(四)信息处理的难度大和网络招聘的成功率较低

信息的极大丰富也就意味着信息的极大泛滥,先进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于一个职位会同时产生许多的求职者。在招聘组织收到极为丰富的简历的同时,也会出现简历数量过于庞大,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疲于应付的现象。此外,大量无效的信息还会增加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有统计表明,一些进行网上招聘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周要接收500至1000份新简历。面对如此多的简历,人力资源管理者通常是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将其中的80%删除了,一般浏览每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要让公司在半分钟内通过一封E-mail对应聘者产生兴趣,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网上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中,75%都经历过失败,40%的人承认已经彻底失败。

三、完善我国网络招聘的对策

(一)技术上进行革新和创造

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和创造可以给网络招聘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技术是网络招聘乃至整个互联网规范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宽带网技术解决网络速度较慢的问题,加大网络招聘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实现了网络招聘的自动化和系统化,与企业现有的系统对接,建立符合企业个性需要的筛选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电脑的成本,简化电脑操作平台,普及电脑网络的应用,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网络人才的培养,增加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投入。

(二)健全立法与管理法规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对互联网进行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国内网络招聘出现的诸多法律纷争,政府应加强立法力度,在加强对网络和信息传播内容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将该领域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中。目前我国在网络立法中,国家层面的立法相对滞后,现有的相关法律适用范围比较宽泛,几乎没有针对网络招聘的具体法规,也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借鉴,故而加强立法势在必行。在立法过程中,应当注意网络法律体系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注意从民法、刑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角度加强对网络法律体系的建设和支持。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

针对目前法律的适用性比较差的情况,可以进行一些地方性或部门性的行政法规试点。在网络招聘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规章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各地区的交流,累积经验,为国家立法提供依据和支持。要加强网络招聘管理,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应逐步分级建立网络招聘的管理机构,划分管理职责,使网络招聘中的纠纷仲裁有地,受害者投诉有门,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上人才市场。

(四)采取收费服务的形式

网络招聘中的大量问题是由当事人的不严肃行为造成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低成本的资源如果不加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必然会导致低效率配置,造成资源浪费。在目前立法不健全,管理难到位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对成本低廉的网络招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也扰乱了网络市场的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网络招聘行为的成本,即通过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的办法,达到限制“消极应聘者”和不严肃行为的目的。

网络招聘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相关数据库,将企业的真实信息和求职者档案中的真实信息输入相应的数据库中。应届毕业生的信息可由各个高校负责并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当招聘网站中需要企业和求职者信息时,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从数据库中获得,这样可以完全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网络招聘的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收取的费用,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的信息和相关系统设施。招聘网站则可以通过向招聘企业和求职者收取一定的信息费用来增加网站的收入,同时用来改善网站系统的招聘设施和提高网络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美]尼可.A.科克迪勒斯.向猎头学习:一场彻底改变传统求职与招聘方法的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社,2001.

[2]熊敏鹏.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采宁鸣.毕业生网上求职热.两小时网络招聘吸引千人报名[N].北京青年报,2003-5-25.

[5]须辉.浅谈网络招聘的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9).

[6]齐飞.网络招聘新“人战争”[J].中国企业家,2006,(20).

[7]庄腾飞.对于中国现阶段网络招聘发展的比较分析[J].金融经济,2006,(18).

[8]董玉红.试论网络招聘[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

[9]鲁兴中,安乐.网络招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关键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5,(11).

[10]林蔚.高校人才网络招聘刍议[J].教育评论,2005,(1).

[11]张兴国,许百华.网络招聘的利与弊[J].中国人才,2004,(11).

[12]田兆福.网络招聘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