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教育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科学范文1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育体系;学分制;学分银行

作者简介:林双泉(1971-),男,福建龙海人,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文艺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4-0047-05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类型繁多,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成人高校有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68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等,从学习形式上有函授、成人业余、夜大、网络、电大、成人脱产等多种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一种学习形式。我国目前通常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列为四种高等教育形式,由于参加自考的对象绝大部分是社会上的高考落榜生及参加工作的成人,所申请的学位是成人学士学位,从学理和逻辑出发,本文视自考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多类型、多层次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丰富多元培养模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及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从整体上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依靠对旁枝细节的修修补补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对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方能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建立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必要性分析

(一)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的差异日趋缩小的要求

函授(夜大)教育、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电大作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办学网络、管理队伍和成熟的管理制度。2008年,教育部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进行政策调整,提出要坚持以业余形式学习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律停止招收脱产生。现在,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各种教育形式差异日渐缩小:从招生对象上看,均以在职从业人员或高考落榜生为主体;从培养目标上看,均主要培养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各种实用型或技能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其培养规格主要是以职业需要为基础,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学习形式上看,均以业余形式学习为主。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同的教育形式仅是在自学和面授的比例上存在微弱差别,学习手段上有所不同而已。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先导的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势必成为人类未来学习的主潮流。国际远程教育知名专家约翰·丹尼尔指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正酝酿着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将能够解决长期以来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惑和障碍,即同时实现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及减少教育支出的目标,以便更多人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①。

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函授、自考也纷纷进行改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丰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教育的发展。当前各类成人高校的函授教育,有的已实现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的完全整合,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早在2001年开展网络教育试点之初,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用网络教育整合函授教育,函授和网络两类学生,基于同一个远程教学系统,共享统一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实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质量考核标准等的统一,充分发挥了网络教育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函授教育在办学体系、站点布局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的则采取了部分网络化教学方式,实施网络教学+短时间面授的教学方式,如福建师范大学,公共课及基础理论课现已全部实现网络教学,但技能课、实验、实践课程等仍实施面授,此外,面授期间,学院让学科带头人面向本学科学员开设前沿专业讲座,学校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或知名学者面向全校函授学员开设通识教育大讲坛;未实施网络教育方式的成人高校,大部分正在积极酝酿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教学、学习模式的改革。另外,不少省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在积极构建网络优质资源和公共助学支持服务体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远程(网络)学习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未来。在这种形式下,成人高等教育继续保持原各体系不同的政策已无实质意义,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推进各种成人高等教育之间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将成为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科学范文2

关键词:慕课 高校教育 高校教学

随着信息全球化,以及通讯方式的日益发达,本世纪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了巨大的变革。20世纪末,远程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得以使用,网络课程成为了远程教学的主导元素。随后,各大高校建立了各自的精品课程网站,如今大量网络课程已作为高校教学主要的辅助工具。近几年,随着微课和慕课的产生,各大高校又掀起了在线网络课程热,尤其是慕课热。国内外诸多高校协同校内教授陆续制作了各专业和课程的慕课,通过网络平台向全世界分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国内有名的慕课网站如“爱课程网”,在这里通过慕课的方式,汇集了国内众多名牌大学的课程教学资源。

一、慕课的内容

慕课本意是一种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网络课程,全称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这个术语是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以及国家人文教联合提出来的。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迅速崛起。无需质疑,慕课的崛起对当前中国高教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之后,2012年为美国的慕课元年。这里的“大规模”,指的是可获得慕课资源的人数之多,“开放”指的是慕课对全世界所有公民开放,只要你能上网,就能进入系统,阅读此资源。“慕课”较之传统远程教育的“新”,在于其规模之大,以及革命性的发展潜力。最初的慕课来自于美国的顶尖大学的魅力,及其国际教育影响力,也是源于普通人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当国内一些高校热衷于慕课热时,也有许多学者对慕课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颠覆性影响有所怀疑。但慕课以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服务于高等教育教学,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慕课的特征

1、慕课的出现增大了知识和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慕课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开放的,只要注册一个用户名,就能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由获取资源。这种课程资源的大规模的公开性,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公民有更多机会获得世界名校一流专家的优质课程资源,和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可以听到世界名校教授的授课,能获得更新的教学和学习理念。获得更广博的知识资源库,以及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扩大学生的思维广角。

2、慕课的出现能够增加学习资源的多元选择性。因为慕课提供的丰富,多层面,综合而优质的信息.无论是对于高校的在校学生,高校教师,还是对于某专业的专业人士,或是对此专业感兴趣的群体,都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本学科的知识和资源体系。

3、慕课的出现为更多的普通大众争取学习机会,为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提供可能性。慕课平台提供的信息是公开的,免费的,只有在申请学历证书时才会收取费用。慕课学习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任何角落进行学习,无需签证,无需缴纳高昂的学费。是一种适合于平民的高等教学方式。

4、慕课的使用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慕课运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方式的自主选择性和个性化。如果学生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不能进行课堂面授,可在课后自主学习面授内容,此外,慕课也可作为课堂面授的补充,作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堂讨论的重要资源。慕课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使普通的学习者受益。

三、慕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1、慕课作为线上学习课程,存在很大局限性,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

1.1慕课可能导致文化软霸权和垄断。慕课有可能导致发达国家对全世界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垄断和入侵。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削弱本土文化、以及削弱本土师资、经济以及教育收入;从而成为造成社会不公正和经济剥削的工具!可能会成为商业资本的驱动,通过营销手段,赚钱更大的商业利润。

1.2慕课不利于对人的社会能力的发展。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个体单纯的与互联网的交流对人的精神状态,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身体健康都不是最佳的方式。对视力,健康的心理和心态也会有不利的影响。大学校园的生活,经历被誉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同学之间鲜活而丰富的校园活动岂是在线虚拟的社交能替换的。

1.3慕课不能为学生提供比传统课程更好的学习体验。暂且不谈慕课的质量是否能得到保障,慕课是否能通过亲密谈话来学习呢?真正的学习依靠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拥有以技术为媒介的学习所不具有的师生及时互动和反馈,调节课堂进度的优势,慕课缺乏真正学习所需要的关键因素--人际互动。慕课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师生的互动和疏远师生间亲切的关系。

1.4慕课不能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慕课通过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统计,不能完全说明实际学习的时间,很多学生登录课程后,把电脑搁置一边,任由程序自动播放,转而去做其它事情。即便是做习题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在没有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学期末考查过程中,即便对于课程最基本的知识建构,学生对此也仍处于生疏和未知状态。

1.5在线和离线混合型的教学比慕课更好。普林斯顿大学教育学教授拉里库班曾谈及人们对慕课的误解。有学者认为在线和离线混合型的教学比慕课更好。拉里库班教授在解释慕课时强调了传输讲授的工具与教学方法、手段之间存在差异性,认为慕课只是把课程交给、传输给学生,仍然还需要课程相关老师讲授,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内容取决于老师如何教。在线讲授既不是教学,也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在线讲授都是传输讲授的某种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提问、举例、讲座、背诵、讨论、训练、合作学习、指导、模拟、项目学习等。将传输讲授的工具与教学方法混为一谈,这是对慕课的最大误解。

2、依托慕课,让慕课服务于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

2.1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学习工具,辅助手段和教学资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补充。慕课作为一种线上学习工具,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作为课下预习和复习的资源,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此外,慕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可通过课堂偶尔插入或播放在线视频,课下作为辅助教学资源,让学生观看视频,课堂进行讨论。协同高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慕课的出现认为是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能够促进高校学科教育发展。慕课的到来对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手段,方式,教学理念,教育评价方式和体制是一种挑战。慕课适用于不同的学科类型以及学校类型,对学科发展中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的整合都有一定的启示。

2.3利用慕课的开放性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慕课的出现能够挑战面授教师的权威,刺激教师,诱发教师的危机感,能够激发甚至逼迫教师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使教师主动自发地进行教学改革,进行科研。探索适合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调整,完善自我,不断成长和进步,适时,有的放矢地教,而不是原地踏步,一成不变地沿用某种既定的教学理论或模式。

2.4慕课的开放资源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世界各大高校提供的优质资源能够增大教师的知识面,而不是闭门造车,让教师自主地进行反思性的学习,有助于其思维开拓性发展,取其精华,为教学和科研所用,从而探索出适合其风格,紧密联系该专业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活动。

3、结合我国国情,整合慕课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将国外优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我国教育传统中的精华相整合,服务于我国教育,把我国现代的教育理念和质量发展到新的高度。培养更贴近我国国情,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在课下可以大量的学习慕课课程,增加知识的多元性,全面化。同时,对于对跨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尤其是刻苦,优秀的学生,可以自学各门学科和课程,增加知识的维度和广度,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实现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成为可能。

四、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网络教学资源,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教学,让那些因特殊原因缺课的学生能及时补习并强化其专业知识体系,也增大了跨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能和机会,为我国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它可能成为高校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它不能替代传统的教育方式。慕课并不能彻底的改变和颠覆中国的高等教育,慕课也不可能取代中国大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慕课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有可能改变高等教育师资的格局,但慕课的实施和运行仍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它反而更需要跟大学合作,协同高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 [J]. 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 12 卷第 1 期.

[2] 张鸷远. "慕课(MOOC)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J],教育科学版,2014年3月第16卷第2期.

[3] 孟庆宁. “慕课”热潮重释: 现实困境-行动逻辑与文化反思. 江汉学士[J],2014年8月第33卷第4期.

[4] 姜明文,李兴洲.“慕课热”之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J]教育科学版,2014年3月第16卷第2期.

高等教育科学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运用国际视角审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国际性人才成为时展的需要,这样,推动大学国际化办学进程就成了合乎时展需要一个必然趋势。经过学者们的努力,科学、合理的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根据相关指标体系,着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成了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首要的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教育国际化及其指标体系

大学教育国际化是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种办学理念,是大学教育面向世界各民族和地区,培养国际性优秀人才的一种教育理想。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将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博采世界各国教育之长,努力推进本国教育现代化。

学者对于大学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有学者将大学教育国际化指标归纳为教育观念、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学生构成、办学和科研、办学条件和信息、成果交流国际化等7项;有学者的研究则更为详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量化标准。主要有:留学生数、教学科研人员交流项目数、外国学者和专家参与的研讨班数、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数、外籍教师(学者)数、中外教师比、担任外国科学院成员的学者数、任外国大学客座教授的学者数、任国际协会组织核心成员的中国学者数、组织或合作主持的国际会议数、合作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数、大学或海外的国际事务办公室数、中外机构合作经营的学校数,这些都成为中国大学国际化的评估指标。

由此,大学教育国际化应该有观念、行为、结果三个层面。就观念层面来讲: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大学资源的获取、配置和利用,以国际视野和理念制定大学发展战略;就行为层面来说: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大学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与本国以外的其他大学的高等教育接轨,融入世界大学群体,进行人员流动、学术合作、知识移植,参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从结果层面来看:大学教育国际化是大学从某项教育活动与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发生联系开始,到该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演化渐进过程。

二、国际化对大学教育的要求

就目的而言,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以培养更多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通用知识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履行大学职能的一种策略。因此,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目,就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化的发展规划。大学要在教育教学从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课程数量、国外原版教材、双语教学课程数、师资队伍国外留学人数、海外实习实践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将大学教育国际化落到实处。

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只有夯实这一基础,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化就是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内容等诸多方面嵌入国际化因素。

三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国际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现代化意识、国际化教育理念,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运用和创新教学手段。从国外引进师资,加强本国的师资力量,使师资队伍真正成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是国际化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国际化是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一个标志。只有学术水平达到了一定层次,才能得到国际认可;反过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又能快速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大学教育国际化要适应这些要求,就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措施,整体推进。

三、按照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实施教学改革

从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指标来看,教学过程的相关指标在这一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实施本科教学改革,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要全方位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国际流动。学生流动的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从方向上看,学生流动方式既包括流出(本校学生参加海外学习),还包括流入(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要加大中外合作培养学生的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合作办学途径,与境外大学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增加出国学习的学生数量,实现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具有国外学习经历。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实行学分续接,同时,以丰富特色专业内涵为基础,在培养方案中融入国际化因素,注重实践环节,不断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要重视留学生教育,把留学生教育教学纳入大学正常的教学序列,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使得留学生结构得到优化,学历生占到一定比例。

二是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国际化以民族精粹和国际背景知识的兼收并蓄为主导,强调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融合,目的在于在培养既热爱祖国又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的“全球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比较、分析、鉴别和筛选,将其他国家有关文化、科技、社会、管理等知识和经验融入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的过程。如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的“世界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两门课程占整个通识教育课程的25%,这种关注世界、积极融入世界的课程改革无疑为未来美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国际化课程的学科选择,应坚持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原则。首先,选择容易融通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其次,选择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深远影响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使这些自然科学类课程能够跟踪国际前沿,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适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再次,选择与国际相关领域联系紧密、交流密切的专业,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则务会计、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等。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提问与回答(question and anawer)、讨论(discussion)、演讲(presentation )、演示(demonstrations )、一对一辅导(tutorials)、仿真(saimulatio)、角色表演(role play)、游戏(play game)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回忆、联想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study),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反思(reflect learning)活动,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培养其联想式学习的能力。

四是加大外语教学力度,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适应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核心,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翻译技巧和外语听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相应的专业交流。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利用第二语言掌握专业知识,养成用第二语言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为学生今后搞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国内专业设置的特点等,细化单元教学目标和每次课程的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外语讲授比例、专业词汇的讲授程度等,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入国际化要素,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毕家驹. 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01).

[2]王璐,陈昌贵. 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湖北社会科学,2007(01).

高等教育科学范文4

关键词: 对话式教学 高等教育课堂教学 应用

在分析对话式教学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对话式教学。

教学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公众性的话题,特别是到了近代,随着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教学所投入的热情之巨大更是匪夷所思。在教育理论界,教学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那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在中国古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施”就是操作、演示;“教”就是模仿、仿效之意;而“学”,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其基本含义均为“学习”。在西方,现在人们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更多用instruction来指称教学活动。古今中外,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于是就有了诸多将教学基本含义延伸来定义教学的作法,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教学的复杂性。虽然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但有关教学却有一个共识: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并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那么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活动过程。

所谓对话式教学,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Manabu Sato)先生在其名著《快乐学习―走向对话》之中是这样描述的:“‘对话学习’和‘修炼学习’是相对的,‘修炼学习’是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而‘对话学习’是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行为,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1]在“对话学习”中,对象与他人的对话本身是一种学习的行为,学习被理解为在沟通的过程之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对话式教学理解为通过教学主体之间的语言、思想等的交流来使教学的双方达到一种知识的理解、升华和共享。对话式教学不是把习得知识视为个人的掌握和独吞,而是人们一起共享知识,知识是公开的和开放的。对话式教学的起源可追溯到柏拉图记录的25篇和苏格拉底的对话篇,特别是柏拉图的《美诺篇》。由苏格拉底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学习是在探究真理的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中形成的。

在了解了对话式教学的定义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在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它?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到底有什么问题?

1.扩招带来的连锁反应。

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的高校已经不是我们曾经认为的象牙塔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代替了精英化,这本来是教育的一种进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大众化的推广,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日趋明朗化,特别是高等学校的课堂教育,在适应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上走得太慢,无论是课堂的硬件条件还是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等软实力,大多数的高校并未达到大众化的要求。就目前的高校教学状况来看,教师,特别是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就这种情况而言,日常的课堂教学已经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为随着授课对象的增加,任课教师必须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方式,每个人的资质和前期的教育状况并不相同,所以教师面对的是上百个不同的个体,而要他们去接受单一的课程理念或者方法,其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时量、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的限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课堂教学都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更不要说课堂甚至课后的探讨、交流了。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已发展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教育双方都在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教学主客体都得到发展这个中心。

2.教学评价体系的错位导致教学重点的转移。

评价就是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的统一,是综合内外各种因素,而不是仅仅对课堂教学标准进行评价的统一,是综合考察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等。评价必然会产生一个结果,不管它是好是坏,而且这个结果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客观与否、公正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评价也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信息,评价的回馈使教师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努力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对学生而言,评价为学生作了一个小结,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客观、公正的评价应是在评价中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与所取得的进步,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这样既给了学生自信心和勇气,又使他们在前进的路上有动力有目标。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功能,但是现在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它的选拔功能,把评价当成对教学主客体划分等级的手段。“考核或其它评价程序用来对每个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价值与前途做出决定,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而且常常不可以逆转的决定。这些决定于划分等级常常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全部生涯”。我们必须认识到,评价是一个体系,必须处理好各个环节,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体现素质教育管理开放性的格局。

评价体系的错位导致了教学重点的转移,由教学主客体的发展转为主客体的选拔与等级划分,这亦是当前教学存在的重大弊端之一。

基于上述两点的分析,我们提出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由目前的教师独白为主走向以对话方式进行为主。

所谓对话,并不单纯指师生的问答,虽然它也是对话的一个方面。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包含两点。

1.同客观世界的对话。

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包含教学的各个外在的方面,教师、课本、同学等这些教育的实体化的影响因素,当然其中包含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在这些实体化的影响因素中,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是看重了教师的传授,而忽视了师生的互动,甚至也忽视了其他的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环境等。对话式教学的方式是开放性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师生可以就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讨论,主客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并不是要最终达成某种定论,而是无限地接近真理。教师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知识的接受者,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地学习,学生也可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将之表达出来。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内,而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师生关系不在只是教与被教,而是合作共享,即互惠学习(reciprocal learning),[2]彼此贡献自己的见解并最终发展为合作学习。

当然,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并不限于同教师的对话,还有与同学、课本、环境等外在的“对话”,也就是说学习主体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就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去探索与追求真理。

2.同自己的对话,即同主观世界的对话。

同客观世界对话相对应,对话式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同主观世界的对话,同主观世界的对话可以理解为思考与同化。对话式教学提倡的是同外在世界的交流,但这并不是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与升华。通过交流才能获得知识,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所说的学习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这个浅薄的层次,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个体获得发展,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是学习,才能获得发展,这就需要个体去思考即同主观世界对话,将与客观世界交流的成果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给自己予以指导,这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对话式教学所要获得的成果。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方式,是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使师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与普及,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科学范文5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一、高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更是体现了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与信心。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要走符合自身特点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高等职业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将成为所在区域潜在的创业人才,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和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需要“死读书”“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社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适时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新岗位的创造者和既有岗位的创新者。大学生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21世纪,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受备受关注。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下称《基本要求》),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做出了明确规定。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所以高等职业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结合职业(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创业教育视角下设计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

二、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国目前尚未对高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做出明文规定的基本要求,作为高等教育不同类型,高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参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创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等五项原则,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然后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开设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或实践课程,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化体系框架,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如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本专业课程要依据会计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会计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基于会计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同时,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三、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设计――以会计专业为例

(一)将《创业基础》纳入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每个学校可能因学校性质、类别以及办学理念不同而存在部分差异。公共课虽然不一定与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课程。目前多数学校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纳入公共基础课,前半部是就业指导,后半部是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要面向就业岗位,与职业特点和要求密切相关。如果任课教师不懂得会计相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很难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之前,一般是职业规划,这也是职业特征鲜明的课程,同样要求任课教师有相关的职业或专业背景。笔者认为,可以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合而为一,设计一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而创业教育旨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可以在不同专业背景下开展。可以将“创业基础”纳入公共基础课,以《基本要求》的教学大纲安排教学。

(二)开发有创业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可以对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拓展,不但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如财务表分析、审计实务、会计制度设计、行业会计比较、财经应用文等课程,还注重培养社会能力,如商务礼仪。学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点相结合,开发有创业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教育。比如,“创业企业财务管理”课程以创业过程为主线,将创业项目或任务所需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方法设计为学习单元,不但可拓展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摘要:本文从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实践入手,构建了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一、引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已成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的中等职业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从而提高中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中职发展的需求。

二、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不适用。 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及参考书上的知识, 课程体系开发并未完全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教学内容不够综合,各知识环节相对离散,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并不了解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如何应用, 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其次,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电脑+PPT”的操作演示型教学,这种教学较直观且授课信息量大。但由于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与中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不相符,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第三,考核方式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采用期末机试+笔试的方法,这种做法易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再突击,降低了学生平日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以为这种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对于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宗旨的中职教育来说是不合适的。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本文研究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详尽的专业调研, 即调研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并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项目化改革方案;其次,进行试点改革,对比各种方案,完善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选择部分班级作为试点, 分别采用传统学科式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的方式教学,通过调查反馈、考核等方式进行对比;最后,形成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 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针对办公室文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 Office 应用问题,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有:(1)能使用 Word 软件处理常见的文档输入、排版、展示出公司组织结构图、员工绩效评估指标等,能制作个人简历、部门年度招聘计划报表等人事管理表格, 能制作劳动用工合同、请柬等常见文档;(2)能使用 Excel 软件记录、 管理和分析员工人事档案及工资等基本信息;(3) 能使用 PowerPoint 软件制作常见的会议、培训、演示等幻灯片;(4)能使用网络招聘信息、进行网络沟通、搜索信息等。

2. 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

(1)调整课程结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基准去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设计。 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时, 我们不是局限于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而是力求以真实的工作项目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2)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办公室文员对计算机能力需求设计形成若干任务单元。笔者以在工作实际中广泛搜集的工作案例为载体,科学地设计多个来自工作或生活中的工作项目,将计算机基础课构建成 11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如表1所示。

在设计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努力使学生在集工作项目和知识体系为一体的仿真工作环境中感受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比如在制作“学校招生宣传画册”这一项目时,我们采取四个步骤去展开教学:

(1)创设学习情境,引入真实项目。 恩平市中等职业学校秋季将扩大招生,现在需要对学校进行宣传,要求学生用 PowerPoint 制作该学校的宣传画册,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

(2)分析具体项目,制订解决方案。 针对“学校宣传画册”的演示这一项目,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要宣传哪些元素,比如说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校园生活,学校荣誉,优秀毕业生、招生计划等。

(3)讲解知识要点,操作实践项目。在实施该项目时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相关的 PowerPoint 背景、母版的设置,自定义动画,插入图片、组织结构图,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文件嵌入,放映方式的设置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讨论设定具体方案,共同协作完成项目。

(4)评价项目成果,完善项目设计。 项目完成后,师生共同对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聘请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进行点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中得到引申和提高。

4.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方式上,本人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建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标准。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收获颇多:

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是在调研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文员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基础上制订的, 在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同时积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最终使得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到了升华。

其次,学生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课程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性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实用技能,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满足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第三,实施项目教学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项目的真实性与知识的完整性关系。一个真实的项目不可能用到所有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必须合理地设计项目,使之既可以充分反映工作过程,又可以尽可能多地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二是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时就会出现学生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或很快完成项目无事可做的情况。三是正确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勇.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4-6.

[2]顾爱华,赵娟娟.对高职《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5):35-36.

高等教育科学范文6

【关键词】高等数学;最值;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纶・萨姆斯这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1]。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演讲中提到:现阶段很多的学生都在家观看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然后回到课堂上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和学生请教,很显然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我们将这种教学形式称之为“翻转课堂”。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迅速蹿红美国,并影响全球,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被比尔・盖茨认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和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课堂内外一体化,教与学相互辅助,师生相互对话进行教学。下面以高等数学中函数的最值一节为例,论述了如何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 课前准备阶段

1.1 教师活动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导数应用中最值一节,最值是高中阶段学生就学习过的知识,在这里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最值的一般求法,以及利用最值理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录制教学视频,视频要求短小精悍,时长不超过15分钟。其中重点讲解最值的求法这一部分,包括最值的概念,最值和极值的区别以及联系等等,这些基本概念学生可结合中学阶段所学自行完成。

1.2 学生活动

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笔记,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掌控自己学习的步调。

2 课中教学活动阶段

2.1 完成作业,检验效果

针对最值这节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课前的学习效果。

问题一:最值和极值的区别?

问题二:最值和极值的联系?

问题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最值的求法和一般步骤?

问题四:任意区间上函数最值求法的特殊结论?

学生知识结构的内化需要经过学生独立的思考,而教师只能从方法上引导学生,而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习。通过以上问题,与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重点:

(一)最值是整体概念,而极值是局部概念,极值是局部范围的最值,在整个范围上是最值的话,从局部范围看,也一定是最值。所以说极值点一定是可疑的最值点,而最值点也可能在区间端点取到。

(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求最值的一般步骤:第一,明确函数定义域;第二,找可疑最值点,主要是找驻点和不可导点,驻点不可导点又可通过导数找,所以先求导数,导数为0的点是驻点,而使它没有意义的点通常为不可导点,明确区间端点;第三,计算可疑最值点处的函数值,比较得到最值。

(三)特殊结论:定义在任意区间上的函数如果在区间内部可导,并且有唯一驻点,此时如果能够判断出驻点是极值点的话,它就一定是最值点。

2.2 合作交流,深度内化。

提出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案例[2]:证明折射定律:根据物理学的费马原理,光线沿着所需时间为最少的路径传播。今有两种介质Ⅰ,Ⅱ,以L为分界线。光线在介质Ⅰ与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与v2,验证光线由介质Ⅰ中的点 A行进到介质Ⅱ中的B点用时最少的路径满足■=■,其中?琢、?茁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利用最值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改变学生拙于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疏于与人合作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创设了对话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只有师生之间不断通过对话合作探究才可能推动课堂教学情境的发展,教师既要有强烈的倾听意识,又要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展示成果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其他同学提问、争论解答疑惑或者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争辩,在争辩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3 课后总结阶段

首先由几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及已解决的疑难点[3]。教师针对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将重点问题与重点知识集中讲授,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引起学生注意,并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折射定律这个案例使同学们体会到了最值理论在光学上的应用,事实上,最值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案例1:在两种地质层中铺设煤气管道,由于不同地质层每千米的铺设费用不同,请寻找费用最省的铺设方案。

案例2:我们在超市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罐装饮料,很多都使用的是圆柱形金属罐,商家为了减少成本的投入,一定要考虑,当圆柱形罐的容积一定时,怎样设计才能使所用的材料最省呢?

对于这两个小例子,每个讨论小组任选其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最值理论找到解决的方案。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反映,数学太枯燥了,学数学有什么用呢?通过最值理论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缩短了数学与专业的距离,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努力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时下热点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巩固练习”教学模式转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互动”的新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之所在,从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