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1
关键词 校园环境 主题活动 学生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Highlight Corporate Culture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XU Hongyan
(Jinxi Industrial School, Huludao, Liaoning 1250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modern enterprises employing increasing demand not only valu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ism.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conventional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themed events as a platform to educate people to help the network,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corporate culture, highlighting corporate cultu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so a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vocational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themed events;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烈,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职工的素质和能力。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看重生产技术,更注重的是劳动者的品质与职业素养。而现代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存在着差距。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主要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礼仪和文化网络等要素构成。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1 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学习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常规教学活动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常规教学逐步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学习企业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并在常规教学及其它活动中深化,迈出成为职业人的第一步。
1.1 理论课教学中注重职业素养渗透
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理论课教学,学生对职业及所学专业有了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文化基础课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让学生了解每科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的紧密联系,进而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而专业理论课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应的行业标准、岗位职责等,使学生逐渐树立职业观念。理论课教学,教师多采取案例法、分组法等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把握时机,利用各科进行职业素养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
1.2 德育课教学中注重职前就业指导
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德育课教学,对职业素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德育课对学生进行职业前的就业指导。德育课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岗位需求、技能要求、就业创业必备的素质,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的工作实际,善于引用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素养等专门的选修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实习实训课教学中注重职业模拟体验
实习实训教学是学生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实习实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岗位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等,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意识。经过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模拟体验职业活动,并按照岗位要求严格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职业紧迫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 以校园环境为依托,感受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
校园环境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要注重企业化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为职业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1 创设企业化环境,培养学生亲近职业生活的情感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营造企业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所感悟,培养亲近职业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楼、实习场、宿舍楼等醒目地方张贴企业的宣传标语、企业名言,宣传企业文化,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简单”等优秀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职业意识。在操场边创建宣传橱窗、在校园网开设招工专栏及就业新闻信息,公示企业招工及录用信息,让学生在不经意的驻足或网页浏览的互动中,了解招工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职业紧迫感,产生提高自身修养的感悟。
2.2 实行企业化管理,提高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能力
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的管理制度转化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统一管理,使学生提高对职业生活的适应能力,实现中职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按企业6S管理制度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规范工具物品的摆放、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并严格考核,督促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效仿企业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公开表彰,使学生体会遵守规章制度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深刻明白“今天遵守学校规章,明天才能适应企业要求”,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3 学习企业榜样人物,激发学生向往职业生活的热情
企业榜样人物以一种鲜活生动的形象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引导学生对成功职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所有教学楼内创设文化走廊,以图文并茂的壁画或挂板吸引学生的目光,给学生讲述国学经典故事、励志故事,使学生在愉快地阅读中感受国学经典。邀请企业优秀人物、我校优秀毕业生到校座谈、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标准,了解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让学生理解成功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坚信“人有无限可能”,使学生更接近职业人的工作与生活,充满对职业生活的憧憬。
3 以主题活动为平台,内化企业文化,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
活动是学生职业素养内化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职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并逐渐内化为自己坚定的职业信念。
3.1 开展“阳光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健康的身心是职业素养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心,就谈不上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反馈,现在的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突出体现在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和心态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由此,我校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训练中心,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组织开展以“阳光向上”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之外,由心理咨询专业教师作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定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由各班级召开“自信快乐”、“崇尚荣誉”等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学会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心理平衡,学会人际沟通、解决交往困惑,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树立集体观念,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职业信念。
3.2 开展“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心
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体验专业成长与进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通过对企业问卷调查的反馈,现在的中职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热情,缺少专业实践,需要重点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和主动性。针对以上的反馈结果,各班组织召开了“我爱我专业”的主题班会,团委组织了“我的职业理想”演讲比赛,还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全校性的体育比赛、“金手指”制作、小发明活动等,优秀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坚定自信心。
4 以育人网络为助力,升华企业文化,端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与企业、家庭、社区形成合力,构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网络,通过开展校外活动,升华企业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1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外企业实习,安排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并由学校编制《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中,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指导示范下,学生深入实践专业技能,体会岗位职责和行业要求,感悟企业文化,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领悟企业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甘于奉献的精神。
4.2 家校共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经常联系,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庭走访、开放家长接待日等活动,使学生家长了解企业文化、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商讨如何共同教育引导学生,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深厚的道德情感。同时对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教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4.3 社区支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取得社区的支持,与社区联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自己的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教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方法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体育锻炼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同时,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受到高校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探索高校教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而且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内容
1.1体育知识
体育知识是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支配大学生的心理意识,帮助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反映大学生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主要包括体育基础、体育保健、身体锻炼、体育技能讲解、身体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基础。
1.2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指大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等。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教师系统整合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践,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督促,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压力,调节身心健康,进而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出正确评价。同时,大学生体育比能力还包括娱乐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体育鉴赏能力。
1.3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燃哦哦那个,也是人们对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的看法与观点。同时,体育意识是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部能力需求,是大学生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知识的评价和感受。另外,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大学生为了达到相应的体育目的需要克服锻炼困难。这种客服困难的意志就叫体育意志。
1.4体育行为
体育行为使体育文化素养的直接反应,只要于体育相关的所有动作和活动都叫体育行为。例如,购买体育器材、观看体育竞赛等都属于体育行为。具体来说体育行为包括体育活动、体育空间利用、体育消费等各个方面。
1.5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是体育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行为的心理情绪的外在表现。同时,体育道德是体育竞赛的基础。很多奖项都有关于体育道德的奖励,用来表彰体育道德,以提高体育运用员的体育道德。
2高校教师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高校教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为此,高校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深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体育观念和大学生的体育水平,并针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和体育意志中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及时指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素养的重视,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程学习中能够自觉培养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
2.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实现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此,高校教师应积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了解大学生现有的体育水平,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构建体育教学内容。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使用性。例如,体育理论知识既要包括世界体育发展现状、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方面的内容,还要包括身体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身体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3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提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改进体育教学方法。首先,体育教师应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次,体育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体育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
2.4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重视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向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来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教师应积极建立专项体育课外活动,注重学生体育个性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高校社团,建立专项体育项目社团,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育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小结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教师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道德、‘体育个性这几个方面。高校教师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主要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积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体育竞赛。高校教师积极探索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洋,贾振佳.对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问题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3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差。所以要想转变传统的观念,就要在以往的体育文化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同时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在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技术性的条件下实现大学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体育文化不亚于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独特文化。体育文化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场所、以校园文明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群体文化。卢元镇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一种文化[1]。杨文轩和陈琦认为体育文化是为了顺应人们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2],而易剑东则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利用身体活动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到达精神自由的实践活动,它与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等等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3]。
3校园体育文化及其环境的研究
3.1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中发现,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欣赏和校园体育文化节四个方面构成。(1)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深化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使学生全面的学习体育知识。(2)课外体育活动也很重要,它不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往往这些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体育技能和技巧,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3)体育欣赏可以通过作品、影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领略到体育运动中的快乐。(4)校园体育文化节也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一大方法,通过体育文化节开展各种活动,即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3.2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研究
3.2.1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健康水平的外在条件,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是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正因为校园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才对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
3.2.2高校体育文化环境与学生需求意识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学生们需求意识培养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需求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决定学生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意识培养的重要保障。
4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在横向有着传播和交流的作用,纵向可以发挥传承和创新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过程,这即包括着横向的人与人之间、集体之间、学校之间、国家之间的传播和交流,也包括着纵向代际之间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学校体育文化是内涵丰富的文化,它具有众多特点,其交流性和创新性就使得人类的文明不断得到新的发展。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校的广播、操场、宣传栏等等构成了体育文化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体育意识。②学生们要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在态度,行为和能力上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来得到认可。③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体育文化能够使人们在体育实践中受到社会思想文化的熏陶,而学生们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来促进自己身心全面发展。
5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5.1发展中存在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型,高校体育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但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整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但有些学生的整体意识较弱,缺乏整体性。②设施不足,随着学生的不断增多,校园内大多硬件设施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体育的需求。
5.2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体育文化通过社会成员的精神作用得以实现其功能,要缓解目前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就要采取众多措施来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①加强舆论宣传作用,提高师生对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视。例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报刊、影像等多种方式传播体育文化的优越性。②重视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非常有利。③完善学校体育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的保证下发展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相关领导加强重视,完善体育制度、提供相对充裕的体育经费。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有力的资金保障以及健全的组织机构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④建立高校体育运动队,以确保高校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⑤提高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学校应广泛依靠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社团活动,要把学生的热情保持下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结语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4
一、注重趣味,激发热情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应该首先注重其趣味性。传统的作业枯燥乏味,机械地抄写训练让学生感到厌烦,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富有趣味性的语文作业,正好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实现它的“冲动”。
在作业设计时,针对一些写景的课文或者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学生读、写、画相结合,这样既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感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针对一些科学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适当的动手小实验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丰富形式,敢于创新
分层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全面落实听、说、读、写训练,并能将听、说、读、写与艺术、游戏、实验等活动结合起来,形式多样,敢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业形式多样性也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切实做到学有所获。平时,我在作业设计中主要尝试这几种形式:一读。每天利用午休或晚上时间坚持阅读半个小时,读名家经典,读优秀作文,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做事持之以恒的品质。二演。针对特定情境(特殊描写)的课文,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排练课本剧,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练。这里的练,主要是指小练笔,捕捉文本中的空白,设计相应的续写、仿写练习,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和语言能力。
三、尊重差异,培养自信
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为学生的认知、理解、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对同一作业的实现程度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因人而异,分层设计,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现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平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三到四个层次的作业,从基础读写到拓展训练。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布置一些基本题型,重在巩固其基础知识;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应该考虑其整体水平,设计合理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拓展练习,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同时,激发他们的挑战意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开放内容,自主选择
语文学习资源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要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因此,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注重内容的开放性。做到时间开放、题型开放、目标开放、评价开放,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和独特感受,留给学生充分应用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同时,开放的作业还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足够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五、联系生活,注重实践
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广阔的天地和自主实践的空间。平时,教师要联系生活设计和布置语文作业,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现代视听手段拓宽学习的渠道,引导学生从中去汲取健康的文化知识;可以组建“规范使用汉字宣传队”,观察大街小巷中的广告牌匾,帮助其纠正错别字,规范使用汉字……在生活中学语文,让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六、合作探究,共同发展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70―01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教育靠单纯的口头说教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道德素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在礼仪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校教育德为首,学生德育礼为先。礼仪是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示友好、尊重、善良、平等的一种规范。在礼仪教育中,学校除了以思想品德课为阵地开展教育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渗透礼仪知识。如:开展争当“文明小卫士”活动,“礼仪标兵”评比活动。通过礼仪月活动、礼仪队示范、系列礼仪知识讲座等各种形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礼仪教育网络,长期倡导礼仪,帮助小学生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从而让他们的精神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承认。
二、在古诗文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古诗文诵读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例如,在诵读节日古诗时,让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清明节缅怀先烈、珍惜时光,端午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重阳节孝敬老人,中秋节珍惜友情,春节合家团圆等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风云气,体验悲悯情,从而达到最终的育人目的。同时通过一系列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如“写”古诗、“画”古诗、“演”古诗、“说”古诗等活动,使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逐渐感悟“做人”的道理,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如组织开展“看家乡,赞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当地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主题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远足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开展“老年公寓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慰问敬老院老人,让学生铭记尊老爱幼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学生走、看、听、做等亲身体验,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了锻炼、培养、巩固,并逐步形成较为一贯的行为习惯。
四、在感恩教育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感恩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施感恩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如在学生中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帮助一名有困难的同学”、“制作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召开一次以‘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的班会”、“听一次感恩主题的报告”等活动,使学生们在种植感悟和感动的同时,收获感恩的快乐,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诸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五、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科技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丰富多采的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如在校园科技节中进行趣味魔方挑战赛、纸张承重挑战赛、纸飞机挑战赛、气球升空、科技创新小制作、生活中的小发明等活动。这些活动学生要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学生在周密、精确、系统、耐心观察的探究过程中,杜绝了焦躁情绪,养成了仔细观察、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尊重实验结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科学习惯。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6
论文摘 要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仅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我国21世纪新型体育人才的基本途径。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入手,结合体育教学分析了培养高等院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并对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1 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
体育文化素养就是指由人们平时所习得的体育知识、技能,藉此而形成的正确的体育认识、价值观,以及待人处事态度和方式等所构成的复合性整体。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六个方面。
2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是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关键,其包涵如下方面: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热爱体育教师工作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职业道德。
第二,体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脑体综合性劳动。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第三,高校教师需要具有博学的知识结构是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以下特征: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精深的体育学科方面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及心理科学知识。这为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四,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具备以开拓创新竞争向上为鲜明特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及学生文化素养的真实体现。
第五,高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现身精神,还要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成为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师。
3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一些思考
3.1 培养高等院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积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这不仅是体育运动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相辅相成的整体。体育知识是基础,运动技能和技术是重点,是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在体育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动技能和技术,才能做到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3.2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一些思考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从体育历史、现状、未来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发展、基础知识,以及体育伴随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不仅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需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人体极限的不可缺少的载体,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向困难挑战。
第四,在体育教学中施于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以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
第五,在体育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贯穿于有趣的教学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的目的。
4 结论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项技能。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颜军.体育教学心理学.神州出版社,1993.5.
[2] 王勇慧.试论体育文化素养的建构.中国学校体育,1999.4.
[3] 钟秉林.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1999.23.
[4] 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5] 陈仲平等.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本质特征及途径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 梁燕.谈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影响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