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煤矿开采 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342-1

0前言

每一种经济行为的实施质量都与其技术相关,对于煤矿开采工作来讲也是一样,煤矿开采技术的提高对于煤矿开采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煤的技术是煤矿开采率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的发展对于煤矿开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效率性以及高产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需要将采煤技术与现代化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煤矿开采者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进步的要求。

因此,笔者选择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在煤矿开采方面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随着社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重点研究对象。这就使得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在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

1.1煤矿开采技术日益多元化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市场发生的体制上的大变革,许多企业的体制也发展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公有制、私有制以及集体制的煤矿企业出现在社会市场当中。受到煤矿企业本身性质的影响,其资金投资水平不同,科学技术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就使得我国的每一个煤矿所利用的煤矿开采技术不尽相同。从其机械化程度上来讲,煤矿开采技术一般为机械化开采技术、半机械化开采技术以及手工化的开采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的多元化,更加确定科学技术与煤矿开采技术整合的重要性,这也是煤矿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1.2煤矿开采技术发展速度提高

煤矿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与互联网因素融入到煤矿开采技术当中,使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突破性越来越大。比如说煤矿行业中的综合放顶技术以及大型的综合开采技术等等,都是煤矿开采技术的重大冲突,促进煤矿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

1.3煤矿开采技术的环保性提高

煤矿行业是重要的能源行业,但是,许多煤矿开采技术方面的问题,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被浪费,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许多煤矿开采技术人员都在进行煤矿开采技术的节能化与环保化研究,希望以此业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目前,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1煤矿开采技术中方法与工艺紧密结合

在煤矿开采行业与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煤矿行业不再以煤炭开采数量作为成功的标准,而是将煤炭开采的质量与安全性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在进行煤矿开采之时,将开采的方法与工艺进行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煤炭开采的质量与安全。在进行煤矿开采之时,利用全机械化与智能化的机械设备与监控设备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2.2煤炭开采技术更加高效与集约

煤矿行业要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朝着高效高产与集约的方向发展。而这就需要对煤炭开采设备的性能进行提高,对煤炭开采技术进行优化与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对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矿进行高效的开采。要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的集约型生产,就要实现机电一体化,将科学技术成果与计算机技术融入到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与运行之中,促进其高效与安全运用。因此,开采技术的高效与集约将是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煤矿行业发展多年来的重要追求目标。

2.3煤矿开采设备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煤矿开采设备是进行煤矿开采工作的重要凭借,也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的重要资源。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必然要依附于煤矿开采设备的发展。就目前煤矿行业的发展来讲,煤矿开采技术正向着高能效的方向发展,开采技术的耐久性与自动化性能提高已经成为必然。这就使得煤矿开采工作需要更多规格与品种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煤矿开采技术不断优化的现在,煤矿开采设备的丰富化也是其发展的必然。

2.4煤矿开采技术的绿色化

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对经济发展进行明确的规划,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开采技术也正是因为如此正在向着绿色与环保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具有高污染地,有着较大的废物排放量,更会有较高的能耗值。这样的煤矿开采技术正在被淘汰与替代,开采技术的绿色化正成为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开采技术对于煤矿开采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发展趋势受到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更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希望煤矿开采工作人员不断优化开采技术,促进煤矿开采行业的高效化、节能化与安全化。

参考文献

[1]. 任万友.浅析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

[2]. 刘风山.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2

摘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打造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信息技

>>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试论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 简论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液晶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干预政策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趋势及政策完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趋势及政策展望 我国酒精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及趋势 我国档案管理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构建及发展趋势探讨 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广告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年3月11日。⑤马岩:《发展潜力巨大智能制造亟待构建统一标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年2月13日。⑥刘垠:《二一七,科技任务清单“连连看”》,《科技日报》2017年3月6日。⑦杨帅:《我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支持体系》,《中州学刊》2016年第4期。⑧左世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年第3期。⑨孙立:《工业大数据对智慧云制造的推动与创新》,《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13期。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crucial stage of quickly building a powerful manufacturing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howing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China′s current finance, taxation, inno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olicies had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cosystem. The fu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manufacturing service system,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policy support system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as the goal, and with the market mechanism as the core.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trend; policy constraint; policy support system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3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我国机械行业不断拓展更新,其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如何针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应用,如何让其发挥更大的优势,开始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也推动者机械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推进,实现其对社会的优势,加大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最佳途径。机械制造行业必须要对其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评估,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走向与发展重点,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在之前的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其与传统技术也不尽相同,具有比传统技术更具优势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自动化技术的特点表现如下。

(一)具有综合化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相比较传统技术,综合化特点更为显著。其不仅在提高产品的使用率方面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运用机械进行产品加工之前的调查、产品加工之后的服务方面得到了提升,其自动化已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达到调查、生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具有系统化的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其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自动化技术相融合,让各项技术均结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通过系统的控制达到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其系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机械制造自动化需要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同时结合传统生产制造技术,将两者在系统中进行优化,提高其在实践操作中的性能。

(三)具有一体化的特点

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优势,仅仅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只是一个方面,其同样要对自身的业务空间进行拓展,形成产、供、销、售后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机械制造自动化则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让企业所涉及的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还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在系统应用的范围内进行综合管理,保证了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约,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资金成本的压缩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进行发展,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同样对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行准确掌控,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发展沿着市场的需求前进,保证企业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评估就成为必须。只有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让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地位。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相融合

智能化与自动化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机械自动化方面也同样如此,其也是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也在系统中不断融入更加智能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行方式,使其操作更加自动化,能够极大的节约人力成本的投入。比如,建立人机之间的互动模式,增加人机之间的对话操作,在系统可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人类思想指令操作模式,让机械能够依照人的意志进行设备运行。并且,机械自动化还建立了自检模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动停止运行或者自动进入检修系统。随着科技学技术的进步,多核CPU、高频CPU以及RICS芯片也被应用到系统中,将智能化操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也将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情况下,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甚至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将多媒体应用到机械制造自动化中,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机械操作的全过程,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多媒体与机械制造的结合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声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显示屏幕将技术操作的过程进行展示,并配以相应的声音、图像的内容信息,让整个产品制造过程更加具有可控性。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能够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低的成本条件,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是各个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同样也是各个企业所必然需要的,将会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

(三)低碳节能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所提倡的低碳节能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促进低碳节能社会的实现。机械制造行业同样需要对低碳节能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促进我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机械制造自动化强调运用更加低消耗的材料进行生产,强调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追求低损耗高产出,建立绿色的发展环境。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对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从产品生产、包装以及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建立一系列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进行创新研究。并且,机械制造自动化还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寻找新出路,增加废旧产品回收力度,从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需要自动化的应用,这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也是进行机械制造行业改革的关键,更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技术要求。只有加大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究力度,不断推进其精密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进程,才能让其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才能让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做到高效,让我国的机械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我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郭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52.

[2]于世光,陈伟,臧传尚.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139.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河北省;技术预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82-02

一、河北省技术预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完善河北省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技术预见活动需要政府机构、企业、高校及各类研究所的广泛参与,需要河北省的科技创新系统内部全员参与,在科技创新系统内部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加强系统内部人员的互动和沟通。技术预见以优于政府一般行政管理的方式通过大规模的产学研活动促进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有利于科技研发人员了解当前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整个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2.有利于加强河北省科技管理工作,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技术预见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制定科技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预见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在未来远期的状况进行系统研究,结合河北省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实际,确定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预见活动,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未来的技术发展规划[1],大幅度地减少研发工作在技术方向选择上的失误,降低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

3.有利于引导研发方向,保障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技术预见能够引导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究方向。在通过技术预见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和可能出现的产生最大利益的共性技术后,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技术预见的结果把握各自研究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确定下一步的研究项目;企业也可以根据技术预见的结果,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围绕自身的战略目标,制定科技研发目标。总之,科学的技术预见为科研机构、院所以及企业确定了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可以为河北省的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提供保障。

4.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河北省各主导产业可以有效利用技术预见的结果,把握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选择适合发展的通用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河北省各大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所组织的技术预见的研究成果,组织力量对适合本企业的专项技术进行攻关;中小型企业虽然不能直接利用技术预见的成果,但是也可以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优劣势,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

二、河北省技术预见的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技术预见的状况

目前,河北省内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关键共性技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按地区部门上报、专家召开会议确定、绘制技术路线图。三种方法中以上报为主。2010年3月刚刚开始组织主导产业绘制技术路线图,目前已有部分产业完成技术路线图的论证。

1.按地区、部门上报技术。当前河北省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以河北省科技厅为核心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组织预测的。首先,河北省科技厅依据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政策组织省内的各级研发机构申报重大关键课题和项目,这些研发部门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园、高级技术产业开发区、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等,由这些部门根据本部门研发进展结合各具体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上报;其次,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下辖的各级科技局申报重大课题和项目,各县科技局根据县区发展情况向上级市科技局申报重大项目,市科技局将市内上报项目粗筛汇总后上报省科技厅;最后,河北省科技厅将上报项目汇总后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找到各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预测技术。

2.召开专家会议确定技术发展趋势。河北省科技厅及各级科技局会根据国家科技产业政策及本地区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座谈,应用技术预见中的“专家会议法”确定研究领域和共性技术。河北省科技厅及各级科技局会根据各时期产业技术发展状况确定会议主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邀请京津地区著名科研院所和本省高校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会,向与会专家介绍相对行业当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向专家了解相对行业当前的国际国内技术发展趋势,讨论确定今后的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和关键共性技术。在听取专家们意见的同时,河北省科技厅及各级科技局也会组织企业内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座谈,倾听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声音。

3.绘制行业技术路线图。为了系统科学地预见重点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凝聚产业内产学研各环节的合力,河北省科技厅2010年3月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方面创新力量,启动编制8大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光伏发电产业、风电产业、钢铁产业、水泥产业、蔬菜产业、农业高效用水、中药产业(注射剂)、抗生素产业(新制剂)技术路线图。8大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团队既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包括行业领军企业,团队的首席专家都是由各产业内的知名学者担任,技术路线图编制过程中采用多种创新研究方法对8大产业的技术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制约河北省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

(二)河北省技术预见存在的不足

1.传统的技术预见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目前河北省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仍然是以地区、部门上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审批为主。这种传统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预见缺乏客观性,整个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定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因此整个技术预见过程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2.新兴的技术预见起步晚、规模小。从2001年起,我国上海、北京两地就已经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预见方法进行技术预见,从2002年开始,国内四川、云南等其他8个省份也纷纷启动了科学技术预见计划。而河北省2010年才刚刚开始技术路线图规划,起步时间晚于北京、上海近10年,即使是与经济较不发达的云南、贵州相比,起步时间也是很晚的。按照河北省的“十一五规划”,河北省确立了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医药、纺织、食品、信息、旅游、现代物流为10大主导产业,但是在本次编制的8大产业技术路线图中只涉及了5个产业,覆盖面窄,规模小。

3.对已有的技术预见成果的评价存在缺失。河北省目前对于技术预见成果的评价仅限于判断预见是否达到目标,不能对预见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评价,尤其是对预见过程产生的社会影响,预见的技术对未来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都没有相关评价。同时,河北省技术预见的前瞻性也有待提高。河北省内无论是传统的技术预见还是新兴的技术路线图都只是考虑短期和中期的技术发展趋势,相当一部分技术是已经得到科技界共同认可的,而对刚刚显露苗头、创新性较高的技术涉及较少。

三、河北省开展技术预见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技术预见的重视,把技术发展与科技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科学的技术预见对于河北省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河北省政府、科技厅及相关部门应当对开展技术预见活动予以重视,加强对技术预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应由河北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实施系统的、持续的技术预见,逐渐扩大技术预见的覆盖面;同时,还要把技术预见与河北省的科技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技术预见遴选的技术领域作为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来源,提高科技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加深对技术预见方法的研究,提高技术预见的科学性。当前国内外对技术预见方法常采用的是德尔菲法、技术路线图法、相关树法、专利分析法等[2],而河北省采用的只有专家会议法和技术路线图方法。技术预见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预见方法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区域技术预见必须因地制宜,在广泛开展各种技术预见研究与合作的同时,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和地区技术预见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操作流程[3]。因此,河北省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技术预见的创新方法,在实践中选择适合本省实情的技术预见方法。

3.扩大技术预见的覆盖面,形成全社会关注技术预见的社会氛围。河北省应在选择适合本省实情的技术预见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技术预见的覆盖面,先集中必要的和可能的资源在重点和特色领域着力开展重点和特色科技产业领域的技术预见,以提高若干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然后积累技术预见经验,将技术预见活动逐步扩大,覆盖省内10大主导产业。同时,还应在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时寻求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和参与,邀请政府、产业界、学术研究机构及社会各界参与到技术预见中来。预见过程中既考虑学术研究又考虑经济社会需求,形成全社会关注技术预见发展的社会氛围,提高预见的正确性和针对性。

4.完善对技术预见结果的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当前河北省技术路线图规划出台后采取的评估策略是组织专家对技术路线图进行论证,评估过程中只考虑到学术研究的评估,忽略了产业界的参与。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河北省应同时听取政府、研究院所和产业界三方面的意见,对技术预见成果进行评估,同时做好跟踪评估,对技术预见活动确定的技术目标进行跟踪调查,判断预见结果的准确性;应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技术预见结果的评估体系,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德棉.科学技术评估和预测引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设计原理;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中,机械设备是不可缺少的发展因素,而这也使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不仅会其它各个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持依据,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随着节能减排这一政策的推行,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该政策的要求,应对其进行创新。网络时代背景下,为符合时展的需求,机械自动化逐渐成为了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理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结合,也为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时展背景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企业市场争力的重要基础。自动化生产作为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发展方向,不仅能够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够降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压力,对推动其他各行业的发展也可提供更大的保障。基于此,为确保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依据下述原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设计,以便促使其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理如下:第一,效率化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是为满足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是为了确保对信号、能量、物质的自动化传输和加工能够真正实现,也是为了达到提升机械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生产压力的目的。基于此,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坚持效率至上的原则,以提升效率为目标,对自动化技术予以充分使用,以此提升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以便确保机械设计与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增加企业所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第二,节能减排原理。机械设计制造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的发展会对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对各类能源的依赖性比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伴随着该行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在大幅度增加,这也导致能源短缺问题越发明显,从而对国家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为降低对能源的效率,减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应依据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关要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便在此基础上促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推动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绿色发展原理。为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改革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以便确保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够符合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进而促使社会经济能够真正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1提高产能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多样化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这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基于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机械设计制造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越发紧密,而这不仅对提升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灵敏度、适应性极为有利,也能够真正实现对参数、温度等因素的自动控制,对物质、能量的自动传输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各行业的产能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各类能源的消耗也会得到有效降低,而这也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2实现机电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为更好地满足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高要求,应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基于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也正逐渐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对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极为有利。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的实现是对电子电工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使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极为有利。

2.3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对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析,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将成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对自身的发展观念和管理策略进行创新,优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利用智能化管理措施,对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据此实现对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以便确保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进而为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予以支持。

3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高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必将成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机电一体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也将成为机械设计制造的主流发展趋势,而这对推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满足各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也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徐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J].中国房地产业,2015,(7)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发展趋势 参考和借鉴 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72

一、物流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1.现代人才观导引的教育理念革新化趋势。

2.岗位定位对应的培养多层次化趋势。

3.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技能化趋势。

4.物流人才知识体系创新化趋势。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各个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不分层次,定位模糊,目标游移,课程随意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物流教育模式与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市场需要的适用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与高校现有物流人才培养供给模式之间的矛盾已严重影响了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瞻望物流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研习国外及港台物流教育经验,为我国的物流教育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物流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来看,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和认识这些趋势,对于改革我们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总括起来看,这些趋势包括:

(一)现代人才观导引的教育理念革新化趋势

传统的人才观将人才的能力局限于认知、操作等少数几项能力。根据现代人才观,人才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物流教育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物流人才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未来的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岗位定位对应的培养多层次化趋势

物流既是一个行业,同时作为一个职业岗位――物流又存在于众多不同的行业之中,而每一个行业中又客观上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物流工作岗位。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就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界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技能化趋势

物流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如果只掌握物流理论,不熟悉物流工作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物流人才。在物流人才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物流教学内容的实用化、综合化。这就要求物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既重基础,又重实用,实现物流人才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四)物流人才知识体系创新化趋势

物流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因为物流工作者能够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节约生产经营的成本,使同样成本的资源比过去带来更多的有效产出和利润。也就是说,物流知识的创新、扩散和运用带来的更高的生产力,是“第三利润”得以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物流知识创新化趋势要求物流教育界加强对科技型和知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其中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供应链物流、战略与应用、战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也包括相关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如仿真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与商业之间的交叉学科。土木工程系开设的物流课程包括:港口规划与管理、运输系统分析、智能交通与车辆系统、运输管理与政策、道路网络管理系统、交通流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等。工业工程系开设的课程包括运营规划与控制、工业物流、库存系统等。

国外物流纵深研究领域包括:配送战略与规划、配送与运输管理、仓储与物资处理系统、信息技术与物流、物流系统设计、自动仓库设计、供应链管理、在线车辆调度的算法,智能交通系统与多式联运,港口的网络模型联系和市场分配,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除了在高等院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外,发达国家各种非正规的培训也非常普遍。物流行业协会和高校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既涉及整个物流流程,又各具专业针对性,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课程。同时,欧美日等国都建立了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德国的学生则是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企业接受培训,这种形式的学习被人们称为“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高等教育的秘密武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物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我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物流教育与内地相比起步也属较早。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开设了物流相关课程。由于香港各大学开设与物流相关课程均与运输(航运)相关,香港理工大学设有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系,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开设了运输物流管理。台湾地区的成功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专业,新竹交通设有交通运输研究所和运输科技与管理系。

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物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联辉,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柳和玲,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周江华,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