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1

关键词:镇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36-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比例高,粮食产量大。“民以食为天”,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的民生的重要问题,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紧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三鹿奶粉”、“海南毒豇豆”、“上海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镇赉县是吉林省农业大县、商品粮基地县,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措施。

1 镇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在省、市级政府的关注下,在镇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镇赉县初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农产品认证关注和检测工作初具雏形,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06年镇赉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现共有农残检测人员5人,已有农残速测仪2台,冰箱,恒温箱和大型操作台等检验设施,2008年又申请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并获通过,今年又通过镇赉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成立,农业安全执法人员17人,全县农资生产企业21个,农资销售企业200个,农民合作组织316家。

1.2 “三品”认证和基地生产

至2010年底镇赉县无公害产地面积20万亩,无公害品种21个;绿色食品产地面积30万亩,品种6个;有机食品产地面积10万亩,22个品种,初级加工企业8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3个。

2 镇赉县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而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知度不足,高价消费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降低。而过度追求农产品产量,农产品残留农药毒量过高,忽视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以牺牲农产品的质量换取农产品的高产量。

2.2 标准化生产和传统经营的矛盾

标准化生产要求从选种、种植到采收运输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而目前单家独户的生产形式很难进行统一管理,要求的物质登记、生产记录和生产中技术管理物质销售,相对制约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步伐。

2.3 农产品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资金不足农产品检查设备相对落后,检测技术不高,各种生产资料的质量存在问题,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薄弱。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及病虫害和生态环境检测不到位、不及时,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3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监管检测队伍建设;落实例行监测经费;完善和提高检测手段加大农产品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基础设施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国家对于农产品安全生产设施的财政补助比例,增强人们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减少有毒有残留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绿色种田,科学种田,加大补助,给予价格补助

3.2 从源头抓好农产品安全

进一部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支持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杜绝农产品的污染源头,防止和治理农产品用地的污染,加强对农产品有残留毒害的生产资料的监管,确保农产品基地建设进行。

3.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完善农产品农残检测,加大农产品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农产品定期不定期的监测;建立完善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督监管制度,对生产、销售和使用农业投入品有详细台账;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市场加大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3.4 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提高

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这就间接的造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引进农产品大省以及外国的先进技术。这样就从技术方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的安全关系到我国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产品安全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创新思路,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们食用优质、安全、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 范志刚,黄新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0,(01).

[2] 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01).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J].农业科技通讯,2004,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2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35-02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且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先后建立了无公害生产体系、抽样检查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尽管如此,食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食品安全涉及到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从源头入手,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监管,后续的流程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小。《中华人们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要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生产源头抓起,严把质量关口,狠抓农产品基地环境建设等环节,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从基地到市场”全程质量控制,加强生产技术指导,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用的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1-2]。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城乡人民“菜篮子”安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农资市场检查,从源头控制农产品污染

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针对宜产区的农业投入品,应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严格经营许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制度,引进开发能降低有害残留的产品,尤其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严禁使用高毒农药,一旦发现问题,要严肃查处[3]。切实抓好农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监管制度,严格禁止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部分投入品(农药、化肥、激素等)进入生产环节,加强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检查、督察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违禁农药、化肥的经营和使用,努力实现“打假护农”。依法行政,维护农民利益,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生产者行为

建设农业标准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系统化、无害化,有利于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农业标准化,对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产品安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产业化经营,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突破口,加快农业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应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进程。建立良好生产规范,明确和完善生产环节中的各项生产操作、管理标准;同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

3 增加农业投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加大政策扶持与财政投入力度,鼓励规模化生产与销售,提高生产与销售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鼓励从事品牌化生产与经营的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强化其对产品质量的自身约束机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支持,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增加投入,搞好服务。实行公益性政府投入,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以项目推动工作,利用财政支持和市场推动,把优质优价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调动农民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

4 加强农产品产地确认和监管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对农产品生产区域进行调查分析,区别宜生产区和不宜生产区,并对宜产区环境进行监测,对不宜生产区的环境进行改良[4]。农产品产地农灌水的水质、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是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残留较为稳定,对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严格产地环境管理,建立相关标准,定期进行检测,采取环境净化措施,保证产地的环境安全。

5 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

在生产过程环节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按照循环农业的要求,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加快推广动植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高效低残毒农业投入品以及平衡施肥等先进技术,健全动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对动植物疫病的监管,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部门要指导生产者建立生产档案制度,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监控[5]。

6 广泛宣传,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在每个生产环节得以落实,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列》限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倡导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引导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工业“三废”,增强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关爱健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氛围。

7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政府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制订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引导生产者进行安全生产、可持续生产。结合地域特色和种养结构,促进各地制定优良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推广普及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实现节本增效[6-7]。对于采用优良农业生产技术规范的农户给予补贴,鼓励生产者采取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转变,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8 参考文献

[1] 万俊毅,许世伟,罗超,等.梅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59-161

[2] 郭晓东,王芳,金山,等.基于因子分析的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62-164.

[3] 黄四化.嵩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J].云南农业,2011(2):8.

[4] 冬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构建五大体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41.

[5] 章力建,王文生,胡育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6):5-9.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3

关键词:金融保险 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一、前言

近几年来经常会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给当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并给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健康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借助金融工具的力量,不但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安全,也是符合当下的“三农”政策的,并为目前的金融保险行业开辟新的市场。

二、金融保险业务能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重要性

(一)金融保险业务可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农户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繁荣起来。为了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很多企业、个体都希望能够通过少量投资而获得大量的经济回报,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还不够有很高的性价比,很多的农产品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但是收获一般,大多数产出并不能够尽人意,生产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一些人利用手中的生产不安全、产量大的农产品诱惑农户,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另外,我国的对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并没有对于有毒有害农产品的相应制裁手段和惩处标准,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部分情况仅仅是加以轻微的惩处,并没有达到震慑的目的。而对于生产者来说,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十分之大,在经济利益面前大多数人为此而与法律背道而驰。因此,为了从根源上来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就需要提高生产者的积极主动性,并且不断完善农产品的监管制度,还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不安全生产者的惩处力度。而金融保险产品的出现就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它可以通过改变贷款利息来调控生产成本并引导生产者更加积极高效的生产。

(二)人为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调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和隐患主要集中在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超标。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操作来调控的,这样可以为金融保险行业开辟一个新的市场,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信贷考察标准来实现对于生产者的限制。通过不同的生产者采用不容的信贷标准来激励生产者走安全生产路径。对于不进行安全生产的人提高贷款门槛,并降低贷款额度、延长申贷时间、缩短贷款限、提高贷款利率、延长申贷时间,从根源上遏制不安全生产的行为。

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应用金融保险

(一)金融保险为安全生产者提供贷款优惠

当前的农业生产慢慢的从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转变。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先进、农业机械越来越专业高效、种子种苗越来越优质、农药化肥越来越高效,但相应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就需要巨大的投资。而当先困扰生产者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筹措难问题。通过向金融保险机构寻求帮助,使农业生产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二)金融保险能够给农业生产技术提供资金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除了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技术支持。当前我国的绿色农业科技研发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受农业科技研发周期长、自然影响因素过于繁杂,所以目前的科学技术在农产品方向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同时这也影响到了科研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金融保险业务机构可以通过鼓励农业科技项目贷款优惠或者直接资金支持的手段来提升我国的绿色农业的科技进展,研发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技术革新使农产品变得更加高产,并且研发更加优质安全的种子;研发能够改善生产环境的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最后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农药及优质肥料饲料。

(三)为安全农产品提供政策性的农业保险

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风险比较大的项目,其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时间长、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另外农产品还会受到市场的波及,一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生产者的血本无归。安全农产品将会承担更多的风险及人力物力投资,但是生产者可以向金融保险机构购买相应的农业保险,当灾害发生后可以获得金融保险机构相应的经济赔偿,减少生产者的经济风险。而对于生产信誉相对较好的的生产者,可以通过提高赔偿额度、增大保险范围来拴住用户。

(四)开展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活动

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是不知道自身非安全生产产品的危害性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在进行不安全生产。当下市场上的各类种子、种苗、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种类繁多,生产者面对繁多的产品而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盲目地使用投入品容易受骗上当。各级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专门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对于偏远地区、无力支持培训的地方,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来提供贷款的同时,宣传农业生产的常识,对客户提供短期培训班的服务、推荐质量相对较好的产品,弥补当地生产者对相关知识的匮乏,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技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除了要加强相应的质量监督检测制度,还可以通过金融保险的介入来提升农业生产安全性。通过金融保险的支持,不仅可以能够抵制外国农产品的冲击和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4

1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农产品安全隐患

部分生产者缺乏质量安全生产理念,“一家两制”(农民给自家留一块地,给市场使用另一块地,采用了两套生产体系)的生产行为仍然存在,有的农户未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1.2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岳池县虽已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项工作进展仍然比较缓慢,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3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形势严峻。虽然监管组织机构的主干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机构人员配置少,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特别是乡村两级普遍存在“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在基层落实到位还有一定的难度。1.4农产品检测检验能力不足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需要速度快、结果准、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才能适应检测要求,检验检测的任务重、责任大。目前,该县虽在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但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少,检测品种单一,仅能检测蔬菜、瓜果等类。因此,还应购置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技术人员有待培训,检测能力有待提升。大量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没有自律性的检测能力,这给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隐患。

2对策建议

2.1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结合3•15消费者日、5•7普法日、6•13安全生产日、12•4法制宣传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组织专门队伍,深入到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农资打假护春耕”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田间地头大巡讲”活动,重点宣传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对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结合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发放宣传资料(手册)。在公路、街道和田间地头等悬挂横幅,设立广告宣传牌和宣传专栏等,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借助门户网站、电视、报刊、微博、微信、LED显示屏等媒体平台和省内外各类展示展销活动进行宣传。

2.2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2.2.1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编制和引导落实工作,结合全县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以“三品一标”为标准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目前已制定32个,要加大力度再完善,并扩大制定其他农作物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数量。同时,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送发给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2.2.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按照试点探路、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重点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乡(镇)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及时进行总结完善,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2.2.3大力发展“三品一标”2017年要完成省市下达的岳池县新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新申报认证绿色食品1个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稳定在50个以上,其中,种植业“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占种植业农产品面积的50%。

2.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以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三品一标”基地和相关专业合作社等地,要定人、定点、定时间对以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加强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以及各种重大活动、会议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做好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2017年配合完成部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8000个次,力争达1万个次,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

2.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试运行,遵循“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的管理方式,不断总结试点经验,探索追溯推进模式,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再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包装、贮运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2.5强化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5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朱巷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朱巷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对全镇范围内生产基地的指导和监管,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三、建设任务

通过改革和建设,结合农业执法体系创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花、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今年10月底前我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牌任务,11月底前将机构、编制、人员、仪器设备配备到位,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确保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我镇从事业编制中调剂3名人员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农业综合服务站增挂朱巷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标牌,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要鼓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检测室,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生产大户建立检测室,实行产地准出制度,作为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延伸和补充。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职能。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职能主要是:负责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三)落实人员编制及检测室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设站长1名,检测员2名,承担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服务站,设置无菌检测室1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按省里统一要求配备好设备、器材。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10月1日至10月15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我镇实际制定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方案。

(二)推进实施阶段(2011年10月16日至11月30日)。按上级文件精神把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在10月底前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牌任务,在11月底前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按省里统一要求建立后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镇成立由杨修兵为组长,朱仁洪为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组,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的检查和指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6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级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依法落实监管职责、搞好监管服务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条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13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办)全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任务。通过加强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

二、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主要依托现有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站),结合正在实施的“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进行建设。

(二)编制、人员及设备。各乡镇(办)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实行工作人员“兼职专职”并存的工作模式,同时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办)监管机构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要依法统一纳入乡镇(办)年度财政预算,并真正落实到位。

(四)加快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点建设。要求各行政村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点,设立1名监管员;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业示范园区、县级以上标准化基地、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全部设立相对稳定的1名监管员。监管员要明确职责任务,并在各级农业部门登记备案,作为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五)人员培训。各县区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强化对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村级监管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职责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植等生产环节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产品市场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辖区内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四、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从2013年3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3月一4月)。制定下发《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区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搞好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正式实施(5月一10月)。按照要求,各乡镇(办)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出台文件,加挂牌子,配齐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独立检测用房,制定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切实发挥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11月一12月底)。11月1日一20日,县区开展自查,对各乡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及时整改。同时搞好工作总结、材料汇编归档等工作,迎接市局的考核验收。11月20日一12月10日,市局将组织4个考核组对县区督导检查,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逐个乡镇(办)进行实地查验。12月10日一30日,全力做好省厅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市局成立了强有力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推进实施方案。各县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迅速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人员编制、设备配备、运转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力争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及时通报情况,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整个建设工作的顺利有效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