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急诊科规范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我院是一个280张床位的县级医院,担负着全县壹百五拾多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工作。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内容中突出体现了护理基础质量、护理人员抢救技术水平、应急能力、抢救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内容。经过认真督导,我认为提高抢救护理水平的关键是规范的护理管理,而护理管理的关键应从以下方面来抓。
1 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健全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各位护理人员熟记,并使之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恪守“慎独”精神,才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2 护理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1)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三方面实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管理。并根据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修定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规范化训练,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时,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要把病人看作是具有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需要的人[1]。要对病人的整体情况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评估,实行人性化护理。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树立安全意识。每一步骤、每一操作都不能给病人带来外源性感染,要把安全原则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中,随时采取防止意外发生的措施,及时与病人沟通,指导病人合作[2]。
(2)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我认识到:在急救技术的掌握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止血包扎不迅速,骨折固定不准确,吸痰不规范,心肺复苏不熟练,心电监护仪不能全面掌握等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抢救的进程和抢救的成功。这要求作为护理管理者,自身应加强急、危、重症知识的学习,娴熟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熟练使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简单故障的处理、设备的保养和注意事项。把急救操作技术训练和急救设备的使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通过定期考核、实际观察、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力争每个护理人员都达到预期目标。
3 抢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制定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预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演练。熟悉每一步骤,完成好每一操作,才能实现抢救时迅速、及时、准确,做到急而不乱,有条不紊,为抢救争取时间。
4 重视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注重急危重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采取直接和间接观察法,从危重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心理状态、特殊检查后、药物治疗以及一般情况如、姿势、呕吐等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变化,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同时作好病情观察记录,才能了解疾病的进程,判断病情的转归。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加强护理工作的细节处置能力,对病情作全面的观察、判断,才能为病人提供整体的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必须随时观察,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每一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5 稳定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敏捷反应能力的培养
(1)社会心理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理应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们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一方面应激要消耗精力和体力,过度则形成消极应激。另一方面是在维持稳态过程中增长和发展应对的能力,即提高适应及作业能力,构成“积极应激”。护理管理者要及时通过不同的形式向护理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减少可控制性职业压力源,合理调配人员,缓减工作压力,了解其工作和家庭的困难,改善和提高其应对水平,降低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3]
(2)急诊科工作复杂且不可预见
急诊科病人急、危、重,常伴有生命危险。病情往往复杂多变、争分夺秒是抢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以及肢体残疾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有急救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处置能力。且学会自我心态调整,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在病人到达科室的最短时间内,做好各种应急准备,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6 努力完善科学规范的护理记录
门诊病人常因急诊入院,因此护理常规往往只停留在医生的口头医嘱下,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护理记录完整、规范和连续,要准确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为医生诊断明确准备第一手资料。同时,规范的护理记录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7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换位思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重视病人的意见和感受,主动积极和病人及家属沟通,以良好的态度和同情心对待病人,倡导良好的服务意识,认真学习交流技巧,协商技巧以及解决冲突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信赖感。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2004,14:399~400.
[2]张洪君.从医院管理年督导谈规范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0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2
【摘要 】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方法:通过对780例外伤患者进行分析,采取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同时,加强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伤口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减少了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结论:对外伤患者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应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对伤情进行评估,妥善创面处理,以及安全转运,是提高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伤 急救 护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统计证实,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有统计表明,因交通事故致死者约2/3死于事故发生后25分钟内。此时,伤者往往不能得到急救处理,而使死亡率剧增。因此,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全病人生命、减少医院前期病人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就急救中心工作期间进行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1-2010.1急救中心进行院前外伤急救780人,占总急救人数的86%,其中男性560人,女性220人,平均年龄34岁,创伤原因:车祸伤480人,机械绞匝伤30人,刀砍伤230人,高处坠落伤20人,电击伤10人
1.2 急救时患者情况:意识障碍18例,呼吸衰竭6例,休克及呼吸心跳骤停5例,经现场心肺复苏后2例救活,3例死亡。
1.3 伤部位:颅脑损伤42例,胸腹联合伤85例,四肢损伤205例,面部损伤18例,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430例。
2 急救护理
2.1快速反应:急救中心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白天3分钟内、夜间5分钟内必须出车,市区到达现场最短7分钟,最长20分钟。
2.2迅速准确地估计伤情: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察看现场,让伤员迅速脱离致伤环境,并对伤情迅速作出评估。根据伤员的神志、瞳孔、呼吸、脉搏、口唇颜色、肢端温度等迅速作出评估,判断伤情的轻重缓急,遇两人以上的伤员,按先重后轻的原则处理。
2.3基本生命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伤情评估后,立即对危重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在医生作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护士立即行气管插管,注意清除口腔、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舌后坠而自主呼吸存在的病人,使用口咽导气管或舌钳将舌体拉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4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尽可能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保障快速而流畅的液体输入,为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病人在短时间内扩充血容量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在病人躁动、改变和转运途中均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
2.5妥善处理伤口和伤肢固定:保护伤口、止血、防止感染和避免加重损伤是外伤病人院前急救的处理原则。伤口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四肢损伤出血者,可将伤肢抬高以减少出血,必要时可用止血带,扎止血带的力度应以阻断动静脉学通过为宜;合并骨折者,应简单有效的固定;遇有脊柱损伤者,将其放于硬板上;颈椎损伤者,使用颈托,头部制动。
2.6安全转运:对病人进行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应迅速将病人转送至医院,让其能尽早接受专科治疗。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注意创面出血情况及受伤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护送带有输液管、气管插管等伤员时,必须保持这些管道的通畅,防止扭曲、受压、移位和脱出。怀疑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在搬运途中必须保持头部与躯干长轴一致,防止颈椎过伸、过屈和旋转。
3 讨论
3.1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加强技术训练和严格的组织管理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士必须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同时,要有较全面的急救护理知识和熟练的各种护理操作技能。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密切与医生配合,做好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
3.2加强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是危重伤员院前急救的重点。窒息是伤后可能立即致命的威胁,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创伤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这对颅脑外伤、脑外伤病人尤为重要,因为这类病人常因舌后缀、血液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在处理成批伤员,对轻症病人不能照顾周全时,可以帮助病人屈膝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即可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放松,又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的发生。
3.3合理的创面处理为院内的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伤员多系意外伤害,伤口被污染的机会较多,应对伤口进行必要的清洁处理,直接覆盖伤口的敷料必须经灭菌处理,尽可能执行无菌操作。
3.4重视心理护理:外伤患者大多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因此常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创伤患者中以青年男性居多,大多处于事业和家庭的关键之时,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也承受极大的创伤,迫切要求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在急救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护士应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急而有序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给病人以安全感,赢得病人的信任。
总之,需院前急救的外伤患者大多病情较重,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中,应做到快速反应,迅速而准确地对伤情进行评估,保证病人的基本生命支持,维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积极抗休克,妥善的创面处理与伤肢固定,以及安全转运,同时要加强心理护理,从而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 危重病监护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心理治疗
本人就危重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治疗方面对医学生作一个初步讲解,现总结如下。
危重症患者心理应激强烈,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症状的改善以及对治愈的预期,也受到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以及病人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刚进入ICU的医学生,首先对危重病人的心理特征要有一个初步认识。
危重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如下:
1紧张与恐惧危重病人多是突然起病,或突然遭受意外,或者在原来的疾病基础上,病情加重,生命危在旦夕,常表现紧张与恐惧,心理反应强烈,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事故导致意外的病人,往往表现出“情绪休克”【2】不言不语,无,表情淡漠,木僵,缄默,紧张惧怕面容。2)、急性创伤致残,意外事故毁容或脏器损伤的病人,由于对疼痛、死亡和病情恶化的惧怕和对日后残疾、生活能力丧失的担心,常表现出惊慌和恐惧的心理。3)、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梗塞的病人,发病时由于心前区、胸前区疼痛,病人往往手捂胸前、面色苍白、出冷汗、屏气、闭眼,不敢抬手抬脚,更不敢翻身,这种频死的体验,使病人陷入极度的恐惧而难以自拔。4)、休克病人往往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表情呆滞,严重者濒临死亡,病人可有烦躁不安,甚至超限抑制。5)、昏迷病人一旦抢救脱险,神志逐渐清醒,多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如怕留有后遗症,怕再度昏迷陷入险境,心理负担较重。6)、急性感染病人,如大叶性肺炎,ARDS,常表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病人可紧张恐惧,拒绝说话,不敢呼吸和咳嗽。7)、大量呕血、咯血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支气管扩张破裂咳血等病人,精神常高度紧张和极度恐惧。
2焦虑焦虑常发生于病人对病因、疾病转归和治疗效果不明确的情况下。危重病人只要神志清楚,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敏感多疑,激惹性增高。
3孤独与抑郁危重患者多数是急诊入院,对离开家庭和工作,入院后的陌生环境缺乏心理准备。尤其是ICU,于外界隔离,家属探视时受到病情和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与病人谈心的时间不多,在这种环境里病情稍有好转,病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加之病房内各种抢救器材,如氧气、吸痰器、呼吸机、急救车等,也容易使患者触景生情,这就更增加了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4愤怒与抗治有些患者尤其是意外伤害者,多面带怒容,双眉紧锁,由于愤怒可表现尖叫,迁怒于医护人员,服毒自杀未遂者常更暴躁、易怒、可喊叫不止,因委屈和挫折而失去自制能力。自感救治无望和自杀未遂的病人,常产生抗拒治疗的心理。
5期待与依赖危重病人由于身体的衰弱,生活自理能力差,又渴望生存,期望迅速康复,病人角色强化,往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医护人员、家属、朋友依赖性增强,期待得到更多的照顾。
6冲突长期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病情反复发作而住院,在急性发作时,既惧怕死亡,又怕麻烦他人,而产生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动机冲突。
我们碰到以上情况,应该怎样处理呢?应该通过心理护理知识与技术,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与行为,使之有利康复。以下是医学生在进入ICU后,对危重患者心理情况的一些认识及了解。
1稳定情绪对于危重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尽快救治。同时也应牢记,这类病人情绪反应强烈,而情绪对疾病又有直接影响,因此稳定病人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我们医护人员要富有责任心、同情心,要熟知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得到紧急信息应立即前往探询病人,一定要有礼貌、诚恳和自然地询问病人或家属的有关情况;要沉着、稳重、严肃、有序地抢救护理,这样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2理解支持对危重病人要理解,并能谅解过激行为。对于自杀未遂者不能训斥、嘲讽、讥笑,更不能迁怒。在抢救的恢复期,要对其进行认知疗法,改变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善其心理状况。对身心疾病患者,要进行双重治疗,在进行积极的生物学治疗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法;1)、一般心理治疗法,要抓住病人的心理活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探索病人的心理状况。2)、环境心理法,是改善ICU的环境,逐步缓解病人对ICU的陌生感。3)、语言心理法,是通过医患交流中的语言技巧,改善病人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4)、遵医行为法,是保证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心理否认反应对病人的精神具有保护作用,是一种心理防御反应。由于病人是因恐怖而产生否认心理,突然的、过重的刺激会使病人心理难以承认,故需根据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地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及其治疗措施,以充分的信心配合医护完成治疗工作。
3优化治疗环境尽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如室内色调应是使人情绪安静,平稳而舒适的冷色,如蓝色、绿色。要保持室内安静,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和谐的气氛和环境。
通过以上的讲解,使医学生对ICU中的危重病人的心理动态及如何处理和护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日后成为,真正的ICU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院前急救存在安全隐患的68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诊不及时有14例,占20.59%;急救反应较慢有16例,占23.53%;急救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有17例,占25.00%;急救的设备不齐全有9例,占13.24%;急救的技术不熟练有7例,占10.29%;运输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有5例,占7.35%。结论:规范院前急救各环节的流程,并针对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救治质量,极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52
院前急救是病人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疗体系的薄弱环节,它具有社会性、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多样、体力强度大、以对症治疗为主等特点,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为了探讨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相关预防对策,本研究选取相应急救病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院前急救存在安全隐患的68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诊不及时有14例,占20.59%;急救反应较慢有16例,占23.53%;急救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有17例,占25.00%;急救的设备不齐全有9例,占13.24%,急救的技术不熟练有7例,占10.29%;运输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有5例,占7.35%。
2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2.1出诊不及时在接听求救电话后到救护车开动的时间段里,接听电话人员未能及时通知齐全出车人员(医师、护
作者单位:510800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黄玉梅:女,本科,主管护师
士、担架工人、司机)出诊;或医师、护士正在抢救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出诊;担架工正在转运病人等不能马上到位等原因延缓了出诊的时间。
2.2急救的反应较慢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加之打急救电话的病人及家属心情迫切紧张,无法详细询问病人的住址,导致救护车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到达目的地,延缓了病人的救治时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在接听电话时未能及时询问病人的情况,对病人的情况没有进行及时评估,导致携带的物品不足以应对病人的疾病治疗,导致延误救治。
2.3急救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在急救的过程中,急救环境条件差,情况急,干扰大,如在高速公路、建筑工地、中毒现场等,影响病人的救治质量。
2.4急救的设备不齐全由于某些药物的存放存在不安全因素,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卫生条件差等情况,再加上医院可携带的急救物品、急救器材等方面也受到一定限制,导致对急救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2.5急救的技术不熟练一些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由于
缺乏经验及应急处理能力,经常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紧张时一些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对病人造成严重影响。
2.6运输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没有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搬运工具及安排合适的,导致病人的二次损伤加重病情;转运途中路况不良,车内照明不佳,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细致,或者医师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与护士一同坐在病人旁边观察其病情,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此外,一些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在运送时没有拉起床栏,对不合作的病人没有及时使用约束带,导致病人出现摔倒等现象[1]。
3相关对策
3.1及时有效接听求救电话设专人接听求救电话,力求在电话响3声内接听,接听电话要沉着冷静,准确接听,尽量引导病人或家属说出事发地点附近显眼的建筑物,如酒店、学校、商场等标志,以便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问清楚病人现时状况,进行简单分诊,按病情的性质派出相应专科医师出诊,对于情况紧急的在电话中指导家属有效、简单的初步处理方法,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随时联系。
3.2做到及时出诊配备专业的司机及医护人员,在接听求救电话之后,医护人员要在2~5 min内出诊,救护车配有通讯工具,根据电话中所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及时与病人或家属联系,从而保证路线的准确。医师在电话中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并做好评估工作,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仪器和急救物品等,保证到达现场及时使用,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2]。
3.3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对急诊人员进行理论及现场技能培训,定期考核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能,提高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3]。制定院前急救操作流程,巩固急诊护士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操作的综合应用,提高应变能力和困难处理能力[4],提高现场急救水平。
3.4加强沟通注重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疏导,降低其紧张、恐惧带来的不适;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在转运前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谅解,确保急救顺利进行。
3.5安全转运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并安置合适的;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暖,盖好被子,系好安全带,踩好刹车轮,手扶担架车,保持担架车平稳、固定;经过现场急救,病人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可实施快速、平稳的转送,应尽量减少搬动,实行就地的原则[5]。救护车司机要减少车辆的摇摆及颠簸,避免急刹车及急加油的现象,整个转送过程,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给予相应的急救治疗[6]。转送危重病人时,途中电话联系急诊科护士,备好床位、急救物品及仪器,通知相关抢救人员到位,等待迎接病人。
3.6强化风险意识医疗行为本身非常特殊,抢救的及时性都非常重要,而院前急救的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括病人的隐私、病情等,如果在护理过程中不多加注意的话,则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情况,应该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高度风险性,对病危病人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7]。抢救时要严肃、认真,避免谈论与病人病情无关的话题,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并书写好出车登记及抢救护理记录。
3.7规范救护车的管理包括车况的管理及车上环境、急救药品、仪器等方面的管理。每日车班护士接班时要严格检查所有急救设备、急救药物及材料,及时补充所缺物品,确保院前急救物品齐全[8],做好登记、交接班工作。保持车内环境整洁,救护车结束任务返回急救站后,依据《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办法》分类处理垃圾,如转运的是传染性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终末消毒办法》进行消毒[9]。救护车司机对车辆做好保养,保障急救通畅。
3.8良好的心理素质院前急救过程中,护士面对各种变化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秩序地完成各项工作。
4小结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院前急救安全隐患,规范院前急救各环节的流程,运用快速高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及时救治,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极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重视院前急救,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也是不断发展急救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19-2820.
[2]王建民.急性昏迷患者158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106-107.
[3]刘小红,徐小文,沙银娟,等.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C):268-269.
[4]徐亦男,花海明.院前急救安全性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617-1618.
[5]黄文伶,梁平华,彭爱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73例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65-66.
[6]宋明浩,李志祥,陈碧.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32-133.
[7]刘净,张世清,王慧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0,34(8):617-618.
[8]易艳.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20.
[9]李帅.规范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19-120.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5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联系,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病和应对灾难性事件。为了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影响院前急救的各种原因及防范对策。
1 影响院前急救常见的主要原因
1.1 急救通信方面
①呼叫电话接听不详:未问清楚对方病情、地址等就挂断电话,或对方因紧张未讲清病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只是一味地叫救护车快来就中断电话联系,导致救护车司机因出车地点不明而延误到达时间,甚至救护车空跑,从而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②电话占线、串线:骚扰电话是电话占线的主要原因,还有假电话,给急救工作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等的耗损。
1.2 交通方面
①司机:个别司机责任心不强,不在工作岗位待命,造成出车慢;有的司机方向感不明,对所到的地址路线不清,特别是像我们基层医院出诊地点大多是农村,各村各户有许多分叉路口,常因误走线路而延误到达目的地时间,尤其是夜间出诊找不到路人询问时更难以及时赶到现场,延误了抢救时机。②交通堵塞如修路、上下班高峰期、气候因素等使道路狭窄、损毁,有的农村路段甚至没有交通道路。③出诊地点较远且偏僻,特别是山区农村地区,道路艰难,有些甚至交通达不到,常常需用1~2h以上才能到达出诊地点。④车辆保养差,出现途中故障,车辆无油等;有的救护车性能差,车况不如意,如车内无空调、司机技术欠佳、车速过慢或过快等。
1.3 出诊使用物品方面
车载设备不齐全,如抢救物品未带齐,急救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如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氧气不足、缺监护用物,未根据病情准备所需药品、物品等。
1.4 同时多辆车出诊方面
由于人员及车辆配套不足,当出现同时多车次出诊时,车辆、司机、医护人员不在岗现象较多,导致出诊延误时有发生。
1.5 医护人员方面
责任心不强,抢救技术不熟练。进行院前抢救的病人病情一般都较重,病人家属心情紧张、焦急,希望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就开始快速有效抢救。如果医护人员对病人检查抢救不得力,就容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容易出问题。有的医护人员抢救技术不熟练,如静脉穿刺数次才成功,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练等,都会直接影响院前抢救的质量。
1.6 院前急救的特殊环境
1.6.1 环境
院前急救所处的环境多数在患者的家里、路边、工地、野外等。这种开放的环境弊多利少[1],急救人员所带的急救器材不一定充分,急救设备的功能不一定能发挥最佳状态,在转送途中病情危急需要边抢救边转运,救护车内狭小的空间和道路的颠簸,给抢救治疗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抢救效果不一定满意。而且家属均亲眼目睹,如果途中转运交待不详,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重病人病情突然变化抢救无效时,病人家属心理压力大,容易激动,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直接干扰医护人员的抢救。
1.6.2 患者和家属心理
院前急救的病人大多数是在短时间内遭受意外或急病的打击,心理适应不良,易产生恐惧、烦躁、焦虑等情绪,而疾病的性质也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此时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期望值和承受力与医疗救护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一旦出现不满意的效果,将直接出现医患冲突。也直接干扰医护人员的抢救效果。
1.6.3 医患沟通障碍
医患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院前急救的环境中,医疗措施的紧急性和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变性、带到现场的药品设备有限、病情不容易判断等,难以保证患者或家属能实时地、全面地了解所有细节,因而其经常盲目附和或拒绝医生的建议,知情同意难以进行或实质性地进行。个体差异的背景、特定的时间及环境、疾病的紧迫状态等,让医患之间来不及沟通,对抢救的预后患者毫无准备,如医护人员讲话不注意、解释不当、态度差如轻易回答“不要紧”“没关系”等,一旦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就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直接影响现场抢救效果。
1.7 急救网络不完善
有时因路途遥远,危重患者未得到就近抢救、就近处置,延误了抢救时机,直接影响抢救效果。
1.8 居民对急救知识的缺乏
尤其是第一目击者,比如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的病人,第一目击者的心肺复苏术(CP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9 护士经验不足
护士未执行护理常规,如未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凭感觉认为病人生命体征正常;途中观察不细致,病情变化未及时觉察等。
2 防范对策
2.1 接电话的注意事项
接电话时,医护人员一定要问清病情、详细地址、最佳的行走路线。如发现对方心情过于紧张,接听者应用和蔼的语言,边安慰边了解病人的主要症状,以便针对性地准备出诊物品、药品,如临产要准备产包,车祸要多准备夹板、绷带。对不熟悉的地点、路线,应与对方约定在一个双方都知道的地点接车,并带路尽快到达现场。车上配备移动电话,随时与患者家属联系,一方面可继续了解病人病情进展,指导家属做尽可能的心理安慰、治疗;另一方面可在路线不清时询问,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尤为重要。
2.2 对待骚扰电话
可根据号码来源对骚扰者及时教育帮助或警告,多次骚扰者应予以报警;对假电话,根据来电显示及电话分布情况来判断、识别真假,真的求救电话语气紧急、语言通畅、对答自如,来电显示与所报号码相符,同时与我区电话区号相符。而假电话特点与之相反,接听者应注意辨别。
2.3 对司机的要求
提高司机的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明确时间就是生命,明确司机在急救中应负的责任,树立急救观念,提高应急能力。加强技术训练,培训司机做好车辆保养,随时做好出车准备,如检查车辆运行是否良好、燃油是否充足;对新上岗的司机,应由老司机带教,熟悉出诊范围内的线路,方向感明确,驾驶技术过硬,做到稳、准、快,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按规定时间到场;培养奉献精神,要求即使不在岗位内,也要24h保持通信不中断,以确保突发应急事件时能找到人。
2.4 对呼救地点较远的处理
对呼救地点较远的危重病人,如附近有卫生院、卫生室,应通知附近医护人员先前往救治,急救中心人员尽快出车前往,以免延误救治;接电话者必须准确记录来电时间、通知出车时间及出车时间,以便事后查证;准确记录呼救者的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及时与对方传递信息,取得对方理解。
2.5 做好解释工作
对交通阻塞、道路毁损、狭窄或不通而导致出诊延误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求得病人的理解。
2.6 备好急救物品
对出诊使用物品方面,应做好急救仪器、用品的准备。急诊科每天固定班次、人员检查各种仪器的功能并保持应急备用状态。同时车上应备有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呼吸囊、气管插管、氧气筒及常用的护理操作用品。急救药品按卡备齐,无过期、无变质,每班检查。如遇特殊需要,根据病情另带药品、用品。
2.7 同时配有一线车、二线车
同时多处呼救时,一线车、二线车均应配有医生、护士、司机。遇多处呼叫时,应急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司机)应迅速到位,按时出诊。如遇大型抢救,除急诊科全体人员到位外,还应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启动医院抢救小组协助抢救。
2.8 加强医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需要急救医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急救医学的发展水平。为了拓宽医护人员的知识面,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医院请上级教授专家讲授急救知识及危重病人的救治。科室派医护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急救知识的学习班,科内定期举办专科业务知识学习、急救技能培训、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组织学习创伤、中毒、呼吸衰竭等专题救治知识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除颤、留置针穿刺等急救技能培训,并训练应急随机事件的能力。同时,及时组织大家对抢救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2.9 培养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能力
急诊科护患关系的特点是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建立时间短,而患者家属在应激情况下对护士要求过高,从而护患之间产生矛盾多[2]。在开放性的急救现场,医护人员是第一时间接触病人,在人员数量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家属参与院前急救以及病人转运的全过程,对医生护士的态度和技术水平尤为关注,由于家属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对某些现象知其一不知其二,加上不正确的猜疑,会引起不满。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诊或危重病人抢救时,与病人或家属说话要得体,如车祸外伤、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时,病人家属心理压力大,此时医护人员对病人家属要有同情心,诚恳地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我们利用模拟情景等方法进行训练,提高护士在应急情况下语言表达能力,明确告知什么情况下该讲什么,不能靠护士的直觉去回答。
2.10 向居民普及CPR等急救知识
心脏猝死是院前急救死亡的主要原因[3]。可见强调第一目击者的反应和急救技能至关重要。应该间断地派出医护人员与社区护士一起,与居委员会、派出所、公安局、幼儿园、酒店服务行业等特殊部门取得联系,传授急救技术CPR的操作方法;对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宣教的内容有:小儿食物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小儿高热抽搐等简单急救方法。并印发急救小册子、通过电视台宣传“120”的呼叫方法等,使“120”的出车率增加,使院前急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6.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6-02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途中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1]。尽管是短暂的、应急的,如果没有正确、快速的急救措施,危重病人难以起死回生[2]。因此应及时采取紧急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才能真正降低急诊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现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男362例,女278例,年龄3-78岁,其中内科236例,外科(含交通事故)165例,妇科227例,其他12例。院前死亡(指救护车到达时已经死亡及经抢救无效的病例)18例,占院前急救的2.8%。
2 院前救护的程序与方法
2.1 出诊前的评估
护士接到急诊电话时,首先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根据病人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备齐所需物品,安排专科医生出诊,以免在转运途中出现意外时不能及时处理,同时把病人的联系电话记下,并把急救车的随车电话告诉对方,以便双方及时联系,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如遇见出诊路线复杂时,可和患者约定到主要路口接诊,以免走弯路延误救治时机为抢救赢得时间,
2.2 现场救护
到达出事地点后,立即展开现场救护,争分夺秒抢救伤病员的生命,首先判断现场环境,先将病人脱离危险环境,如有煤气泄漏、火灾现场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离开现场,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等等。此时如有大量伤员,应立即求助于医院或通知120,在等待支援过程中进行紧急处理。将病人转出后我们要向病人或家属、目击者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要记录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同时迅速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检,测量生命体征及观察伤口情况,进行初步体检后,立即根据医师医嘱配合医师对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作出急救处理。对那些需要就地抢救的,及时配合医生对病人施行抢救护理措施,包括将患者摆放合适的、心肺复苏术、气道开放、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的实施可穿插在初步体检过程中进行。
2.3 转运
注意搬运时病人的,在搬运病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搬运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不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在转运过程中,利用车上的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和监护。医护人员必须始终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保持呼吸道畅通,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救治。并随时与院部联系,以便做好接诊准备。
2.4 记录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士须保存用药空瓶,以备查询。如情况允许,应详细做好抢救记录,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时会考虑使用的量的问题,护理记录会给医生提供一个参考的数据信息,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潜在着法律问题[3],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3 护理
3.1 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那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3.2 急救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不是一般的出诊,其特点和核心就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迅速到达现场,及时抢救,使患者得到最迫切、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这就要求院前急救中心必须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值班护士责任心强,时刻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在接到急诊电话后行动迅速,通知相应的科室及需要携带的仪器、物品,及时有效的抢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