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农村科技进步;金融支持;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1-0028-03

农村科技进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国外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金融对我国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一、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国别考察

(一)美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美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对其基础条件的支持上。 而这种支持又集中体现在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支持上。

1.金融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这类工程投资量大、涉及面广、工期长,工程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前期投入资金一般以国家投入为主。 在前期投入基本完成时, 金融机构也会以收益权质押或国家担保为条件介入对这些项目的支持。金融支持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建立信托基金、发行建设债券和股票等。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例,在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美国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政府拨款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局通过向银行贷款、发行公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了“开发基金”,以保障项目对资金的需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并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经典范例。

2.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为了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与环境,美国于1935年在农业部内设立了农村电气化管理局。 该局的资金由政府提供, 主要对农村电业合作社和农场等发放贷款,用于建设农村电网、购买发电设备等。美国的农田基本建设如平整土地、 建设水利工程等采用成本共享政策, 所需资金由农场主和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共同负担。 农场主所负担的部分可由农民家计局提供低息贷款或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农民家计局可以为这部分贷款提供担保。

3.金融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支持。 对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比较多,主要有农民家计局、联邦信贷系统等。 联邦信贷系统由农业信用管理局管理,包括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联邦土地银行主要提供长期不动产贷款,用于购买土地、修建房舍及生产设施等。联邦中期信贷银行主要提供中短期贷款,用于农民购买种子、饲料、生产设备等; 另外它还办理贴现和从事金融性租赁业务。 中央合作社银行为区合作社银行提供资金并独立办理跨地区的大额贷款, 还可以买卖商业票据,办理清算;而区合作社银行主要是对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和咨询服务。

4.金融对涉农工商企业技术改造活动的支持。美国专门对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是小企业管理局。该局成立于1953年,主要职能是向那些不能从私人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提供贷款。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将该局的贷款范围扩展到农场和农工联合企业的技术改造, 并发放农场经营贷款。 小企业管理局对小农场的贷款是与农民家计局分工协作的,如果借款人经济状况不好且贷款额度小,由农民家计局提供资金支持; 当借款人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后, 更多的贷款需求则由小企业管理局提供。

美国通过金融支持建立大型水利工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 帮助农场主购置农业机械等,大大增加了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改善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而且从多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外,美国还通过多种政府出资的金融机构向农村经济主体提供全面、 廉价的金融服务,保证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大大促进了美国农村整体的科技进步。

(二)法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与美国庞杂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同,法国仅是由一个简单的农村金融系统来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 法国涉农金融系统主要是官民结合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也发放用于购买农业用地、 农业生产设备以及住房的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法国最大的银行, 它由三个层次构成:最高层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会计独立的官方金融机构, 也是全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最高管理机关;中间层是省农业信贷互助银行,负责协调省辖基层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业务, 分配管理资金,并可办理结算、投资等业务;基层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主要从事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由个人及集体成员入股组成,按合作制原则经营。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非常广泛,除了发放设施建设、购地、购买农机具等用途的中长期贷款外, 还发放用于农村电气化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 这类贷款一般属于中长期贷款,利息比较低。在贷款之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还根据国家需要,对乡村公路建设、土地开发、农村工业和农业教育机构等进行投资,以改善农村的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及农业技术水平。此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还向那些新的农业经营单位和青年农民提供低息优惠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于一体,在支持法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于一体,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开展业务。 如配合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政策发放农业机械贷款, 配合国家合并小农场的政策发放购买土地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得到了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主要包括:(1)政府为其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提供担保; (2)政府对它的某些贷款进行贴息;(3)省行以下机构享有减免税收的待遇,甚至官办性质的总部也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待。

(三)韩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韩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二是设置专项基金;三是提供担保。

1.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这是涉及面最广、用得最多的金融支持手段。 农协是韩国农村惟一的金融机构。 韩国政府的低息政策性贷款大部分由农协转贷给农民, 农民在获得这些贷款时要以土地和家庭财产作担保。 除了农协以外, 韩国的其他金融机构、 国际机构甚至外国政府也在韩国农村的科技进步中做出了贡献。如在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欧洲开发银行(ADB)、德国KFW、日本海外协力基金(OECF)等机构都曾提供过大量农业机械的援助资金。 农业机械的长期低息贷款主要是提供给购买农机装备的农民和相关农机产业。 这种贷款的利息远远低于工业贷款, 农民在贷款时要以耕地等作为抵押。 农民申请国家银行提供优惠购机贷款的条件之一是参加培训部门的培训并且获得培训证明。此外,为了确保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韩国还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设置售后服务业所。韩国向农民发放的长期低息贷款最长期限可达30年。

2.设立专项基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韩国政府设置了水利资金、新农村综合开发事业基金、农业开发基金、营农资金、农村住宅资金、农业机械化基金、农渔村地域开发基金等大量的专项基金;民间团体也设置了农地基金、振兴农产品基金等。这些基金的设立, 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

3.提供担保。 韩国农林中央会设有农林水产业者信用担保基金, 专门为一些有困难的农林水产业者提供贷款担保。

韩国的财政资金大部分是通过金融手段注入农村的,这不仅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能。 韩国对农民的许多贷款要求以农民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为条件, 是其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一大特色。

(四)印度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印度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土地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印度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同样主要是通过支持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的。

1.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在印度,支持这类项目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在该银行的初始资本中,中央政府和储备银行各占一半。 该银行主要通过发行政府担保债券和吸收存款的方式筹资。 贷款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为主, 用于兴修水利、 推广农业机械、土地改良、土地开垦、农产品储藏设施建设等等,并对商业银行的农村信贷活动提供资助。

2.金融对农村经济活动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 这类贷款的提供者主要是土地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土地开发银行有两级:每个邦的中心土地开发银行和基层的初级土地开发银行。 初级土地开发银行直接与农民开展存贷款业务, 中心土地开发银行则主要是与初级土地开发银行开展业务, 是连接初级土地开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纽带。 土地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农民购买价值较高的农业设备、改良土壤等等。土地开发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由长期贷款的抵押品做保证的农村债券来获得资金。它的股东主要是合作社和邦政府, 其发行的债券先由合作银行、商业银行等认购,剩余部分可由印度储备银行认购。 商业银行在为合作社和小企业融通资金、 促进印度广大农村落后边远地区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印度商业银行除了直接向农民提供贷款外, 还通过有关农业机构向农民提供间接贷款,如向农产品销售和加工机构、供应农业投入的机构、 以分期付款方式向农民出售农业机械的机构、土地开发银行、采购粮食的机构等提供贷款。

二、国外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结构

要促进农村科技知识的生产, 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干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 而且需要国家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加大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支持力度的重要措施。 国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鼓励在农村成立风险投资类的公司;二是在农村建立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和发行市场; 三是将支持农村科技进步作为政策性银行的重要职能, 对政策性银行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业务进行全额补贴。

(二)相对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独立性

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是两种不同的金融形态,在许多方面存在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大多进行的是实名制交易, 而城市主要是匿名制交易; 二是城市金融中的贷款活动有充足的抵押和担保,而农村贷款活动,尤其是我国的农村贷款活动普遍缺乏抵押担保; 三是城市中失信的惩罚机制正规化程度高(有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成本率较低),而农村中的失信惩罚机制正规化程度低; 四是与农村经济主体相比城市经济主体的现金流更加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金融运行的城市化必然带来许多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城市金融机构的附属机构本来无可厚非, 但其作为传递链条很长的城市金融机构的末端就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城市金融机构附属物的农村金融机构, 在经营中必然会存在许多脱离农村实际情况的“城市病”, 而且农村基层机构与城市机构之间的传递链条越长, 其经营中脱离农村的倾向越严重。 其结果是这些金融机构按照城市的标准开展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要么根本无法开展,基层机构将资金主动上缴到上级机构; 要么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督促下开展业务, 招致大量的不良贷款, 最后以农村信用环境差为由减少在农村的业务。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将处于城市金融机构第三级链条上的农村金融机构部分撤消, 将处于城市金融机构第四级链条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全部撤消。 具体来说,就是撤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县域设立的基层机构, 而在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时, 设置城市分行和农村分行两大类分行, 城市分行以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单位设立, 农村分行以县和县级市为单位设立。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县域内撤消的机构重组为新的独立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或合并到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中。 二是鼓励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 三是在乡镇设立大量新的独立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三)加大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的财政补贴力度

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表现在直接支持农村科技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以及支持农村科技进步基础条件的改善两个方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重点都放在了支持改善农村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上。 而我国长期以来在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方面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更没有从理论上找准立足点。我们认为, 应将重点放在对完善农村科技进步基础条件的支持上。 国家应通过财政的途径和财政补贴金融机构的途径, 增加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 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设施,解决农民生产经营的融资困境。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财政增加对农村投入的基础上, 通过中国农业开发银行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投入长期低息资金, 并对所有盈利能力差的涉农金融业务提供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李光. 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郭沛,辛贤,王秀清. 全球化与中国农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何广文等.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孟繁森. 国家资助农业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美]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苏明. 中国农村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2

1.1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进步是指人们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它是一个经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知识和技术扩散,把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出增长的过程。

1.2河南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虽然河南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在农业科研的设备、设施和手段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当前农业科技还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依然存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及回报机制尚不完善,农业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将制约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影响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的原因分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村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然而,河南省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一般认为,目前河南省农业的科技贡献率约为48%左右,虽然高于国家40%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的农业靠科技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还大有潜力可挖;另一方面也说明,一定存在着一系列阻力因素影响河南省的农业科技进步。

2.1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力度不够和投资机制不完善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农业科研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单一。(1)农业科研投资不足。农业科研投资水平的高低与农业的科技进步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低水平的科研投资直接制约农业技术的创新,进而影响农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河南省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虽逐年提高,但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资额在财政支农的各行业中比重极低,满足不了河南省农业需求地步伐。(2)投资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单一。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农业企业规模小、企业科技意识淡薄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农业企业对科研的投资份额小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这样会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大,用于农业科研的资金不够充足。

2.2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高级技术人才偏少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从业人员多,农业从业人员之所以影响农业科技进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二是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偏少。

2.3科研活动的市场导向性不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长期以来,河南省的科研活动是以政府计划指导为主,而不是遵循市场的导向,而是片面追求高、精、尖,使得科研活动脱离生产实际,科研成果的适用性也大大降低。其次表现在科研鉴定上。河南省科研鉴定往往流于形式,鉴定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脱离市场实际,不具备产业化价值,难以实现其向生产力的转化。

3完善公共财政对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作用的对策建议

针对河南省现阶段农业状况和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改变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旧观念,将农业科技意识充分地融人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去。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刻认识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以财政支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契机,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1明确财政支持农业科技的主要环节和重点第一,实施优质专用农作物及优良畜禽新品种科技开发工程。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繁育、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无害、增产幅度大的特种化肥和施肥技术。第二,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工程。第三,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综合示范,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第四,优质高效种植与产业化技术。第五,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开展土壤环境综合调查与整治技术研究,为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创造条件。

3.2完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农业科技投入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每年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其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基础上增加财政农业科技发展支出,提高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支出的比重。

3.3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财政部门应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构造“科研十推广十农户”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和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支持建立以“主体社会化、形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调动科技人员、农民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实现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有机结合,建立“机制灵活、网络健全、技术实用”的推广体系。

3.4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及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公益性推广体系的事业费,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的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重大农业技术,标准化完全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推进国家各项农技推广投入向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集中,试点启动优势农产品良种补贴和优势地区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对农业科研单位予以免税、信贷担保等政策优惠;对个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让合法收入降低所得税税率或提高纳税额度的政策优惠等。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3

2005-2006年,福建省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共有86个市(县、区)参加(其中有8个市,72个县,6个区)。经省科技进步考核专家组的评审,推荐通过考核的共54个地区,占全省市、县、区总数的62.79%,其中包括4个设区市、45个县(市)、5个城区。从总体上看,本次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进展顺利,申请并通过考核的市(县、区)均比上次(2003―2004年)考核参与度扩大。科技进步发展态势总体评价:

1.1 市、县、区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依靠科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市(县)科技进步的宏观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科技投入得到重视和加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有较大提高,地方在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大多数市(县、区)“三项一票否决”定性与定量指标完成情况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定量指标――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上,地(市)、县(县级市)、城区均在以12%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其中,县(市)中只有12个县(市)出现了零增长或下跌,平均县(市)的增长比例是23.1%,城区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均是上升的,其平均增长比例为11.3%,说明各地方党政领导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对于科技的投入加大,综合领导和管理科技产学研的力度加强。

1.2 科技活动活跃,科技产出增大,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得到较好发挥。企业创新活动增强,产出加大,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1.3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分析市、县、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科技投入比较大、科技实力比较强和科技产出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市、县、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科技对经济、社会影响因素指标分析出现正相关关系。市县区人均GDP、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明显增长。社会事业推进工作力度明显增强,三废排放率、九年义务教育率、人均邮电业务量等指标呈现进步态势。

1.4 大部分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得到发挥,科技工作职能充分体现,工作有为有位,在推进地方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1.5 不同地区之间在部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上的差距还在加大。地区间比较分析还发现,科技进步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和比较低的地区之间,山区与沿海在部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上的差距还在加大。2005年相比2006年,科技进步水平比较高和比较低的城市之间在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县(市)之间在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城区之间在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人均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

2 2005-2006年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态势分析的重点

2005―2006年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收集到8个城市(不包括厦门市)、72个县(市)和6个城区共86个地区的数据。经过验证,各市县区的数据基本上可靠,将所有上报的86个地区的数据归入全省的市、县、区科技进步态势分析之列。此次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对县(市)区的科技进步数据进行重点考核,设区市的考核数据指标较为简单,因此,科技进步数据的分析也是以县(市)区的数据分析为主。对整体数据的考察重点集中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企业发展三方面的16组数据的考察。

3 2005―2006年度福建省城市科技进步态势

全省八个城市(不包括副省级城市厦门市),在科技投入与产出方面表现平衡增长的趋势。在推进地方科技进步中主要科技三项费用指标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4.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额上增加28.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两年内增加25.62%;年技术成交额上涨了39.66个百分点;科技发展基金增长24.7%。在肯定我省设区市在科技投入与产出整体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以下的指标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通过ISO系统等标准认证的比例在2006年占了现有企业的39.2%,这仍然低于相应的省份(根据2002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陕西省的随机调查的74家企业中51.35%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8.1%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而新的标准认证SA8000认证,在环保、人力资源等领域上对企业又有更高的要求,通过企业更少。在本级科技三项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项目上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说明我省的科技发明创新工作任重道远,科技发明创新的品种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

从地区差异上看,第一位的福州市与第八位的宁德市在投入上的差距在拉大,两者差距由2005年的34倍增加至2006年的36倍。

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福州市与宁德市的数值差异在2005年、2006年维持在72.6倍。而对比表格可以发现,各市的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上的差异明显。

4 2005-2006年度全省县(市)级科技进步发展态势评价

4.1 科技投入方面

福建省全省县(市)的科技投入,以下列数据为例,本级科技三项费用,2005年为308.30万元,2006年为379.58万元,增幅为23.12%,两年内平均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为19.8%,科学事业费从2005年的65.75万元增至2006年的82.32万元,增幅为25.2%;科普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1.61万元增至2006年的24.74万元,增幅为14.40%;风险投资基金从2005年的413.53万元增长为2006年的597.97万元,增幅为44.6%;科技发展资金从2005年的252.21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76.41万元,增幅为9.6%;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从2005年的1.18万人增长为2006年的1.24万人,增幅为5%。以上数据反映出福建省县(市)一级的科技投入量增长快速,但在不同领域中有明显差异。其中风险投资增长最为迅速,反映了科技融资力度增强,且方向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而数据同时提醒我省基层的科普经费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4.2 科技重视程度方面

科技投入得到重视和加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的增幅与对应年度的财政支出的增幅持平,均占到对应年度财政支出数的1.2%。其中,以泉州市晋江市两年内平均2.1%的比重居全省县(市)的第一位。全省县(市)一级达到平均数以上的有43个,未达到平均数的为29个。这些数据反映了各县市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的整体意识在增强,在地方经济财政中能给予科技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4.3 科技产出与创新程度方面

在各地县(市)、城区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地区的科技产出成果显著(见表5、表6、表7)。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51%(2005年与2006年数据相比,下同),所占同期工业增加值比重增长0.64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增长16.83%;平均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增长8.37%;发明专利申请数增幅为24.58%;授权专利数增长15.3%;10万人授权专利数增幅为17.7%;授权发明专利数增幅为13.02%。从中看出:(1)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性在全省表现显著。(2)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比重明显偏低,且在2006年较2005年相比,呈现下降的趋势,从6.2%下降为4.7%,这应引起各地区乃至全省领导的关注。

4.4 科技推动企业业绩增效方面

2006年与2005年相比,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增长方面,上升了40.6%,其所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增长0.13个百分点,增幅为6.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通过ISO系统等标准认证的比例增长2.53个百分点,增幅为10%。其中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增长快速,说明企业对产品的科技创新方面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而企业中通过ISO系统标准认证的数据偏低。

4.5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

全省县(市)的平均每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上涨了137%,其中福州市闽候县、泉州市石狮市和三明市明溪县,分别以4.78倍、4.13倍和3.22倍的涨幅位列前三名。在实用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方面,莆田表现出色,前十名中独占4位。反映了莆田市政府和科技主管机构在实用科技领域的政策引导到位。

而上级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由2005年的276家增长到2006年的366家,涨幅达32.6%,但是总量相对于周边东南部省份(广东、浙江等)来说仍有一定距离,而且分布相对集中于福州、漳州和泉州,而闽西集中在龙岩新罗区。这与各地的高校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息息相关,说明了闽东的福州和闽南地区的漳州与泉州在教育软环境和人才储备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5 2005―2006年度福建省城区科技进步态势

福建省的6个城区在2006年的科技进步态势与2005年相比有如下特点:

――科技资金投入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和风险投资基金数额保持着高增长;

――科技成果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数出现了负增长,而专利授权数量则出现了增长,这说明了在科技产业化与专利权申请的质量上有了整体的提升,我省城区的科技成果质量稳步上升。

――从地域尺度上,沿海内陆的城区差异明显,但是闽西三明市的梅列区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梅列区加大投入科学事业费,逐步体现出闽西的主要科研中心应有的作用,采用引进新技术的方式加快提升自己的工业技术层次。

6 2005-2006年全省各级地区科技进步发展整体评价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科技;统计学;问题分析;思考;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引言

由于统计学是一门独立、比较难理解的学科,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相关问题。随着中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科学、社会等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科技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如雨后春竹破土而出。而科技统计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将会迎来严峻的挑战。怎样才能在迎接挑战的基础上,解决科技统计学存在的问题,对此作出了相关的分析思考。

一、有关科技统计的对象及其范围

(一)科技统计的研究对象

科技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包含了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它是对全社会科技活动的总体数量特点及变化。科技活动它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所处的环境也较为复杂,有些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都很容易被区分开来。科技活动有很多本质的特征,它都是人类文明发展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科技活动的本质特征包括创新性和多样性,它的数量特点、数量变化没有那么明显的变化。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的统计计量包含了很多特点,除了有统计研究所共有的数量性、总体性特点外,还具有统计学计量的其他特点,间接性就是其中的一个特性,很多东西都需要用一些特别的、间接地事物表现出来,例如想要衡量一个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基本上都会采用统计科技论文、文献资源的数量来体现;对于各国在最近几年,科研成果被引用的数量来表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模糊性,科技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它其中涉及的领域就相对非常的广泛,那么他的数量界限就不是很明确了。

(二)科技统计研究对象所包含的范围

科技统计研究的对象所包含的范围是最广泛、最全面的。它应该包含着全社会、全人类,是一个大的研究统计过程。所谓的全社会的科技活动主要是分为三个部门:第一种是用独立的专业机构来从事研究的活动;第二种是有指定的部门来组织大量的科技开发活动;三类是有从事科研的部门组织各种科技服务。这三类部门活动相对来说都处于初期的基础,以上三种部门只有独立的专业机构还相对比较规范,其他两类统计部门都不规范,基本上都不具备使用的条件。从理论上讲,技术进步的活动发展并开拓了科技活动,是社会科技活动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对科技统计部门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反映社会的现象,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它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标准的反映测评的工具,它具有完整的统计计量。全面的科技统计指标有利于对科技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进行一个科学的界定,我们要把握好对科技技能的活动特点和内容进入深入的了解。

一个完整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都是科技统计指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指科技活动类指标,它一般都体现了科技活动的前期准备,是由一群科技活动过程、科技产出的情况等指标构成的,所谓的科技活动是指对课题的研究、技术的服务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等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涉及的范围较广泛,这些都反映了科技活动庞大的规模形式。而科技产出主要是对科技的成果、专利等科技活动得到的经济收益,它从认识和发展的角度都体现了科技劳动者存在的价值。第二部分是衡量科技地位的指标,在科技统计学中,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努力学习的精神,这些都为科技统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他们每一个指标都代表着一种涵义,都对科技统计的进步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技术进步也代表着科技统计指标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它是科学活动的延续。反映科技统计可以从技术进步的活动、效果、措施等三方面,这些都是技术进步类指标进行完善的要求。对于科技经济效益指标来说,有的科技成果体现了学术价值,有的体现经济价值,它们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间接地扩展了科技生产领域。另一方面从客观层面上说科技经济效益也属于科技活动的产出,它在带来科技经营收益时,同时也提高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科技进步的宏观计量指标的涵义是指有关科技成果的范围不断的增大,它的经济效益也会出现在其他地区,那么相对的范围就无限扩大了,因此使用简单的常规统计方法来进行统计是行不通的,必须采用一些科学的计量指标,才能准确的反应出来,这些指标体系都全面的促进科技的进步,并且对于统计学也加强了完善。

三、关于科技统计的问题分析及思考

(一)制定统一的科学管理措施,加大科技的投入总量

对于各级政府的统计部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规划好对社会科技投入的总量,要合理的分配资源。科技统计系统作为国家一级的实施系统,所谓要投入大的人力物力,来开发并研制机构统计。由于在统计的过程中各个系统的工作的出发点不同,它所统计出来的结果和范围也是有所差别的,统计指标的无法配置,分类无法连接,这就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就要协调有关政府部门进行调节,或者设计出满足系统统计要求的指标,同时要符合国际标准。所以说为了取消这种差异化,各个系统都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形式出现,以国家统计局为中心,所以国家必须建立一套具有科学化、完整化的体系。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统计,解决科技活动增加值的计算问题

所谓的财务统计就是对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相关的整理归纳,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收集整理会计资料。科技指标体系最需要补充完善的是科技活动单位的财务统计指标。有了科技财务统计这一策略,对于科技活动增加的核算就很容易被解决掉。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道家思想;老子;庄子;科学技术;制约

法国前总理克理孟梭有句名言:“战争太重要了,不能单由军人来决定。”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比由此引出另一句名言:“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诚哉斯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行为,它深深地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道家思想就是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道家学派,始创于老子,大成于庄子,其他重要的思想家有杨朱、列子等,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合称“老庄”。本文所述道家思想主要出自于老庄学说。道家思想,其体系完备,既有完整的自然观、宇宙观(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又有认识论(“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等),人生观(“无为而无不为”、“贵柔”、“守雌”等),不象儒家、法家等偏重于政治伦理、社会规范,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多认为,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1]对于道家与科学的关系,李约瑟说:“道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主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头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他们同希腊的前苏格拉底的和伊壁鸠鲁派的科学家有相似之处……道家深刻地意识到变化和转化的普遍性,这是他们最深刻的科学洞见之一。”[2]道家为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在炼丹的过程中观察到各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也能按照固定的操作程序制造某种具有特定形式和结构的物质,是为近代化学的先导。正如恩格斯所言:“化学以炼金术的原始形式出现了。”[3]韦尔奇•霍姆斯也说:“道教运动有时被称作西方科学在中国的相应之物……在很大程度上,道士们实践了经验科学。他们不愿在逻辑推理法或者实验法之间做前提性的选择,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走上了实验的道路。是他们,对染料、合金、瓷器、药物、指南针和火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假如中国的这些最好的思想没有为儒家正统所排挤,他们会发展的更多。”[4]正是这样的意义上,李约瑟指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5]

二、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的束缚作用

如果说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有促进作用的话,那也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罢了,无意插柳而柳成荫。究其本原而言,道家思想对科技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其一,“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严重抑制了社会对科技进步的需求。老庄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极为混乱。“礼坏乐崩,瓦缶雷鸣”,“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老庄对严酷的社会状况痛心疾首,然又无可奈何。因此,只有开历史的倒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对其理想社会的描述是:“小邦,寡民,使仟佰之器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用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在这样的社会里,生产效率高的“什佰人之器”弃而不用,人民结绳计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本不可能产生对科技进步的需要。庄子则比老子更消极,他所向往的是“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7]比老子那个“带着时代的创伤,逃向原始的乐园”的“小国寡民”社会更为古远,更为原始。恩格斯提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的大高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9]一个社会只有形成了对技术的强烈需求,才能为技术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否则就会出现技术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技术的发展只有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才能获得不竭的社会动力。科学社会学的开山之祖罗伯特•墨顿在其著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中,就通过对详尽的资料进行分析,指出在十七世纪英国正处于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之时,其科学研究的“30~60%,受到实际需要的影响”,[10]海上运输与航海、采矿与冶金、纺织工业、军事技术等都与英国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既然科学技术进行的主要动力是社会需要,在“小国寡民”甚至是“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社会状况下,科学技术能有多大的进步,就只能是天知道了。其二,消极无为的思想状态,泯灭了科技进步的主观努力。王国维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独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才能到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亚里斯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开篇也说,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是研究大自然的目的和动机;第二是“闲暇”,不为生活问题操心才有精力从事科学研究;第三是“自由”,不为其他目的和利益干扰,自由地做学问,自由地发展观点。科技进步是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完成的。认识活动的进行中,主体的兴趣、爱好、情感等主观因素往往起着理性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德谟克利特宣称:“给我一个因果关系的解释,我宁愿放弃波斯王位。”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希腊人对知识的热爱。正是由于希腊人对知识的热爱,才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科学高峰,奠定了流传至今的科学精神。但在老庄那里,知识、技术等都是洪水猛兽,都是要毁灭人生的异己力量。《庄子•天运》中的一则故事,清楚地表明了道家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子贡过汉阴,见一老人抱瓮汲井灌园,事倍功半,大为不解,于是就问老人为何不用“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溢汤”的机械。很明显,用此机械事半功倍,劳动效率可大大提高。结果子贡遭到老人的一番训斥:“……有机械者必存机事,有机事者心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明知机械事半功倍,有利于人,不仅弃而不用,反而深以为耻。明知科技的威力,老庄为什么还要大加指责呢?那就是他们看到了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科技进步可能引起人们心机、心智的变化,从而引起人的思想道德的堕落,从而带来社会动乱、社会纷争。诚如马克思所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为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智慧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可能指明是技术)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和无庸争辩的事实。”马克思还批评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种种错误论调,如反科学技术论,他说:“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向希望抛开现代技术……”[11]马克思的这段话似乎是对老庄等人的写照。老庄等人极力否定科技进步,主张让老百姓愚昧无知,没有欲望,过那种原始简朴的日子。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12]那怎么办呢?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突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也。”[13]一言蔽之,就是要让老百姓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顺民、愚民。和老子的“愚民政策”不一样,庄子更多地追求人自身的精神自由,安身活命,以尽天年,而不屑于认识世界,追求知识,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14]他清楚地知道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但为了保全性命,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穷的这一点,他就顾不上了,只是想着如何泯灭人们的各种主观愿望,在思想上放松自己,麻醉自己。他说,人“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平?终身役役而不见成功,…可不哀耶?”[15]为了避免这些人生的悲哀,庄子采取了主观的精神胜利法,希望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达到了无牵挂、死生无惧的“真人”状态。庄子的这些观点,用荀子的话来说就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完全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取消了,支撑科技进步的精神支柱也就轰然倒下了。其三,片面强调直觉,否定理性思维,杜绝了科技进步必由之路。在认识的过程中,理性思维等理性因素与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相素依赖,理性因素保证认识的正确性,直觉、想象等保障思维的创新性,二者缺一不可。爱因斯坦曾说过,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甚至讲,科技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从中引申出理性因素无足轻重的结论。事实上,爱因斯坦非常注重理性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所发明的(欧几里德几何中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对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的这种可能性的发现。”[16]无论是逻辑体系还是科学实验,都是典型的理性思维方法:用数学来进行判断、推进和分析,并通过实验论证。即使是在与西方科学传统截然不同的中医研究中,也有“望、闻、问、切”等诊疗手段和经络、阴阳等中医理论。由此可见,在科学研究中是有许多共性的,但老庄对这些共性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反而将其称之为悟道的障碍。在老子那里,“道”是可以认识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但是“道”不能通过正常的学习方法来认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出弥远,其知弥少”,[17]对外部世界接触了解越多,对“道”的认识就越少。老子彻底否定、排斥感性经验和感性材料的可靠性与客观性。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结论呢?老子认为:“五色使人盲目…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聋。”[18]外部环境的刺激使人的感官都失灵了,于是老子主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杜绝人的感官的作用。同时,老子认为,语言也不能起到显示事物的特征的作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语言已成为认识事物的障碍了,怎么办呢?于是老子主张用心灵、思想去直接体验、体会“道”,“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览”。庄子也认为,要认识“道”,须用“坐忘”的方法,也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19]同样也是用直觉去认识“道”。摒弃了感性活动,否定了理性思维,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就只能停留在一片臆测与迷茫之中,最终只能导致神秘主义,归于荒诞迷信。其四,相对主义的认识论,违背了求真务实的科方精神。竺可桢指出:“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改换,而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变的。”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难以判断哪一种学说更科学,更接近于真理,但是,追求真理的总目标是肯定的。但庄子并不认同这一点,他对事物的性质、人们认识能力都提出了相对主义的观点,最后在真理标准上,他更是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齐是非”的相对主义真理观,实际上是取消了真理标准。相对主义有其合理的方面。庄子看到了事物的差别,也看到了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在《齐物论》中,庄子指出,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得腰痛病,难道泥鳅也是这样吗?人爬到高树上,就会心惊胆颤,猴子也这样吗?那么,人、泥鳅、猴子三者,究竟谁算知道合适的住处呢?对于这三者来说,确实不存在一个共同合适的生存的地方,但是庄子把这种差别绝对化了,从而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结论。他说:“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事物的大小、有无都不是由客观事物本身性质所决定的,而是由认识者观察事物时的主观出发点决定的。列宁指出:“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的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20]庄子最后也确实陷入了绝对的怀疑论,这集中表现在“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庄子梦见自己变为一只蝴蝶,醒后就开始怀疑、思考,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在庄子看来,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混淆,无法分辩,实际上是取消了认识的客体,也否定了主体。而科学研究就是主体认识客体、客体制约主体的过程。主客体不分,当然也取消了科技进步的可能性。

三、道家思想对其他学派的影响

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投入产出模型;增长分解技术;需求平衡增长;结构变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Robert Merton Solow在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一文中,首次利用生产函数研究技术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Solow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技术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为实证研究的需要,Solow提出了测量技术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余值法。然而,虽然余值法揭示了生产函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可能性,但也因为这一方法过于笼统而受到指责。不仅如此,生产函数理论偏重于研究总量增长,却不能兼顾部门之间的均衡增长。因此,Wassily Leontief作了深入创新研究,由他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能够把各部门增长与总量增长相结合,通过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以最终需求变动来解释总产出的增长。

1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增长分解技术

是通过以下过程实现的:(1)需求平衡增长引起的增长;(2)价格变动引起的增长;(3)结构变动引起的增长;(4)技术进步引起的增长。下面分别讨论这4个因素单独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

1.1需求平衡增L对总产出的影响

1.2价格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

是以t1年为基期、t2年为报告期的各部门产品价格指数;

是价格上涨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

1.3结构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

是结构变动对总产出增长所做的贡献。

1.4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影响

是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所做的贡献。

这样,对实际总产出Xt2可做如下分解:

总产出增量为:

2江苏总产出增长分解的实证分析

2.1以2007年和2012年数据为例的实证分析

根据2007年、2012年江苏投入产出表,见表1、表2,运用分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1.1需求平衡增长对总产出的影响

2012年比2007年总产出的增长中,需求平衡增长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1.2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2年比2007年总产出的增长中,价格变动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1.3结构变动的影响

2012年比2007年总产出的增长中,结构变动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1.4技术进步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从2007年到2012年,江苏总产出增长中:需求平衡增长的贡献为72.95%,价格变动的贡献为1402%,结构变动的贡献为1.77%,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1.26%。

2.2以2002年和2007年数据为例的实证分析

根据2002年、2007年江苏投入产出表,见表2、表3,运用分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2.1需求平衡增长对总产出的影响

2007年比2002年总产出的增长中,需求平衡增长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2.2价格变动的影响

2007年比2002年总产出的增长中,价格变动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2.3结构变动的影响

2007年比2002年总产出的增长中,结构变动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2.4技术进步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从2002年到2007年,江苏总产出增长中,

需求平衡增长的贡献为79.20%,价格变动的贡献为8.78%,结构变动的贡献为2.98%,技术进步的贡献为905%。

2.3以1997年和2002年数据为例的实证分析

根据江苏1997年、2002年投入产出表,见表3、表4,利用分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3.1需求平衡增长对总产出的影响

2002年比1997年总产出的增长中,需求平衡增长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3.2价格变动的影响

2002年比1997年总产出的增长中,价格变动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3.3结构变动的影响

2002年比1997年总产出的增长中,结构变动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2.3.4技术进步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为:

从1997年到2002年,江苏总产出增长中:需求平衡增长的贡献为114.63%,价格变动贡献为-3.31%,结构变动贡献为13.28%,技术进步贡献为-24.59%。

三个时期需求平衡增长、价格变动、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及演变趋势汇总情况见表5。

3结论

综合来看,在江苏总产出增长的四个作用要素中,需求平衡增长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但呈阶段性逐渐下降的发展趋势;价格变动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大;结构变动的贡献率在下降;技术进步贡献率在上升。从宏观政策的发展需求来看,由于需求增长对总产出增长具有居于首位的巨大拉动作用,因此要稳定原有需求、挖掘新的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以现价计量的总产出中包含价格因素的影响,是名义总产出,不能全面反映产出的真实水平。价格指数增长越快,与真实产出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因此,在关注经济总量时,不仅要关注名义增长情况,还要研究实际增长情况,客观反映经济增长的全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指导经济结构理论研究和结构优化调整实践的重要前提和依据。结构优化本身就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从江苏总产出增长因素来看,结构变动的贡献在弱化,表明结构优化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虽然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客观上调整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结构趋于固化的倾向明显。

从投入产出理论来看,结构优化必须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即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展开,利用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关系,实现经济各要素和各部门之间的动态平衡。当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打破制约结构优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结构效益和层次,为经济新发展提供新动力。从1957年开始,经济学家就发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作用,并利用生产函数、投入产出表等工具加强理论与实证研究。虽然各种研究方法至今仍具有一定缺陷,但是丝毫改变不了对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视。各级政府也积极实施创新战略,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上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技术进步与其他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区别,它不像生产函数中其他变量那样通过变量值改变影响总产出,技术进步改变的是整个生产函数本身,即改变整个投入产出模式,使在原来同样的投入水平下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产出。因此,科技进步作用巨大,要从经济发展的真实科技需求入手,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参考文献

[1]Ronald E.Miller,Peter D.Blair.Input -Output Analysis: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M].Secon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贾晓峰.江苏最终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互动变化定量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5,(6).

[3]贾晓峰.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历史演变与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12).

[4]余典范,干春晖,郑若谷.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

[5]刘伟,蔡志洲.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改善国民经济中间消耗[J].经济研究,2008,(12).

[6]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