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现代科技;人才培养;高职教育
导言
现代科技革命是以现代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为重点的全面科学革命,以及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为主干的新兴技术革命,并以综合化、一体化、高速化、高效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现代科技革命则是推动、促进、鞭策人跟上现代化发展形势不可缺少的动力。人、自然、社会与新技术的相互作用,不断丰富着新的内容,改变着旧的观念,对于人来说,教育是使人向现代化转变的根本和关键。作为科技创新体系重要方面军的高校,是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应用、科学研究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担负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高职教育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也应彻底改革教育观念,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从而解决高职教育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爆炸性增长,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形成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常称现代科技革命。与前三次科技革命相比,现代科技革命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导技术以技术群落的形式出现
前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分别以蒸汽动力技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出现,而这次科技革命起主导技术作用的而是由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加工(制造)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组成的一种高技术群落。
2、不同科学技术门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构成技术群落的主导技术的科学理论体系都以研究与揭示物质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功能、信息、环境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关系等为核心,不同的主导技术之间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已初步形成一定结构体系。其中,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各代表物质世界三大基本要素的一方;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代表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三个新方向;新加工制造技术则作为一种生产手段或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可见,现代科技正处在一个各大部类和各个分支部类之间大交叉、大融通、大综合的大发展阶段,边缘科学和横向科学的大量涌现,重大科技课题研究需要全国甚至多国的大队伍、大设备进行大交流、大协作。
3、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融为一体
过去的科技革命都是技术推动科学发展或科学推动技术发展,而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科学的发展大量依赖于新技术的采用,而新技术的发明需要多学科的理论发展与支持,并且往往导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或横向学科的诞生,使主导技术群落的有关领域都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的一体化特点。
4、科技经济一体化
科技经济一体化指是科技与经济的内在结合及渗透,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科技的社会建制及其活动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科技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科技工业城、高科技产业带等等的出现与蓬勃发展。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业园,可以说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雏型。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以大开放为总特征,以大生产、大市场、大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济格局。
5、发展加速化
加速化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趋势和特点。其表现是:①知识数量急剧增长,出现了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局面;②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周期越来越短;③知识流程时间缩短。
6、人文价值取向复杂化
现代科技革命涉及到一大堆对人类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课题。科技发展的正面效应无比强大,负面效应也十分可怕。科技成果是“致祸”还是“造福”,并不由科技本身决定,而是由社会的人决定,由人文因素决定,可以说科学技术越主宰世界,人文精神为科技导航就越有必要。没有人文精神的影响和约束,人类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辉煌中收获的很可能是毁灭[1]。
二、现代科技革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把人才完全推向了市场,使其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各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日趋严格,需要的是具有较高业务和思想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消费在每个家庭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很大,家长和学生期望高校能满足学生求学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他们的思想、意识、专业知识、情感、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高校培养人才的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革命对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 知识结构合理的多功能通才
当今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出现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趋势。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科技人才应是具有某些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通才”。也就是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状况要求从事研究的人要博学多才,通而又专。
2、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人才
在现代科技革命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过去那种分明的界限和“互不侵犯”局面已被打破,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这就要求科技人才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而且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具有深钻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对提高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创新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范文2
新知识、新理论、新科技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们不但标志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而且也为医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现状、进行医学研究,提供条件并指明方向。21世纪的医学生,应当学会掌握和应用新知识、新理论、新科技,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站在现代科技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高峰。要实现科技上的创新,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如果没有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就无从创新。首先,医学生要充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热点难点等,这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条件;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进展、学科间的交叉点、渗透点,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美国当代著名的发明家格雷特巴奇于1958年发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1970年又研制一种改进的起搏器电池———锉电池,前者被美国国家职业工程师协会列为近50年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10个重大发明项目之一。他的成功,与其拥有广博的知识技能是分不开的,所研究的全锉电池涉及电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现在格雷特巴奇正在研究诸如艾滋病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今天的成功,都归功于康奈尔大学的教育,归功于大量工程科技的课程作业,以及我那时掌握比别人多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表面看来,格雷巴特奇在众多领域中的研究为跳跃式,相互之间毫不相干,其实这是一种建立在渊博知识背景下,在发散思维中,朝着一个既定目标努力的结果[1]。
2主动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应以创新力作为核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性思维。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属于结论性教学,老师所讲内容都是“定论”,没有给学生留出探索和思考的余地。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会或不敢对教授的知识提出疑问,缺乏创新性思维,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1976年3位加拿大学者在美国创办《医学假说》杂志,他们在发刊辞中指出:目前几乎所有医学杂志刊载的都是临床或实验研究的证实性文章,即实践经验性材料的结论,好像一切理论性结果只能来自临床实验。实际上绝大部分临床或实验研究都是事先在某种理论或科学假说的指导下设计和执行的。为了突出理论思维或科学假说指导和引深临床或实验研究的重要作用,该杂志决定只刊登言之成理而不需要实践检验的属于科学构思或假说的医学论文。因此,要实现创新,就必须重视、培养、挖掘自己创新性思维的潜能,要倡导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源的思考、平衡的争论。
3提高自身的复合型素质
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更加突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大成果,几乎全部与医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现代医学生要了解和吸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善于将它们和医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医学成果。同济大学吴世明校长指出:深化基础理论,尤其是注重基本理论中本质问题的渗透和互通,克服本专业学科分割过细、知识零散的弊端,力图从本质上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文理渗透,基础与专业结合,体现知识的广博性、整体性、内在结构性和智能型的发展方向,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重任。美国硕士、博士阶段都强调主修、副修结合,文、理、应用学科的渗透。MIT的成功就在于它不仅有一流的专业教育,而且具备良好的交叉学科基础和文化底蕴,强调学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用非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以求在相关学科领域实现新的跨越。日本筑波大学不设科系,而以学科群、学科类来划分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科交叉。同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还通过定期举行的研讨班、外聘专家讲学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大量学术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博士生要搞研究、做学问,没有广博的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如何出成果,如何在学科的前沿立足?因此,培养单位要创造条件,让博士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打好学科交叉基础。这既有利于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潜能发展,对于学生走向社会多方位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也大有益处。
4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素质
现代科技设备的发展,为医疗诊断、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精密、准确、高效的手段和工具,使现代医疗的诊治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简单,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力,增强了疗效。但是,先进的设备为医疗服务提供现代化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操作越来越复杂、医生的诊疗对现代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问题。医学生要掌握医疗科技方法,应用现代科技设备从事诊疗、病理、药物、生化等方面实验、检测、化验等工作,为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提供客观、精确的资料,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就必须学习先进设备的相关知识,提高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素质[2]。
创新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范文3
一、利用现代科技教育――增强学生的感悟
教育体制改革后,小学科学的教学利用各种新型的软件、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方式。通过现代科技的教育方法,能让教学模式变得与时俱进,让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有效地结合了课内课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技术,能在课堂上引入许多与课本知R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图片、视频、文字等,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打开学生的眼界,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科技知识的求知欲。学生会根据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素材,积极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做到把教学素材和课本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达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思想感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教育的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用热水和冷水做实验,准备两个杯子,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再加入等量的冰糖,让学生观察冰糖分别在冷水和热水里的融化速度,这样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温度变化以及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也可以举例子让学生思考,比如每年冬天下雪时,阴天积雪融化得比较慢,而有阳光的时候,积雪就能很快地融化。这些例子都能很好地说明温度变化带来不同的情况。教师应当多举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作为科学课堂里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感悟科学知识。
二、落实现代科技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仅仅加入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是不够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科学技术真正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就要落实科技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让教学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让学生真正从内心的感悟出发,结合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现代的科学技术,把学习科学知识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新领域的好习惯,才能发挥现代科技教学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显现出科技教学的极大优势。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科技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图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师所给的科学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不理解或者不懂的知识与他人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让学生全方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充分明白自然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含义及表现形式,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从而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举动物界的一些动物的捕食关系,让学生们自由思考,并画出食物链,这样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知识点。比如,兔子吃草,蛇和鹰又吃兔子,同时,蛇还吃老鼠,老鼠又以更弱小的动物为食。这样一条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圈,就构成许多条食物链,食物链之间又形成食物网。教师通过举各种与自然现象相关的科学例子来提高科技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科学。
三、实施现代科技方案――丰富科学的内容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和提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实施好科学教学方案,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多彩而具有时代气息,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方式太依赖于课本理论,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之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强,思维想象空间有待提高,如果教师太过于依赖于一成不变的课本理论知识,只会给学生加重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学中把实验与知识相结合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根据教学方案,多创新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内容,真正做到把科学教学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想要给学生构造一个完美和丰富的教学课堂,必须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设计好现代科技方案,才能让课堂步骤实施起来有条不紊,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科学的氛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紧跟老师的教学步骤进行学习和思考,才能达到丰富课堂和落实好教学要求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课,把学生按一定的规则分为相应的讨论小组,从而进行讨论交流互动。并搜集一些相关的实验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学“岩石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有关于岩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观赏,从而真正爱上大自然、爱上科学。
创新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 现代科技革命企业管理人才素质 现代管理技术
一、前言
现代科技革命的内涵及时间上如何划分等,至今尚有不同说法。美国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文明浪潮:农业社会和工业文明时代。美国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将工业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纺织机械化和煤炭炼铁、蒸汽机和炼钢技术、电动机和内燃机、电子技术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二次产业革命论、三次产业革命论、四次产业革命论等提法。以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为代表的四次产业革命论,认为前两次产业革命与三次产业革命论基本一致,将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核技术、计算机、半导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把新出现的科技与产业发展视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本人基本赞成科塔莱克的观点,只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应该是当今的光电子、激光、千亿次大型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尽管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次革命称之为现代科技革命。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结合
科学革命侧重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技术革命则是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改进和更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往往是是相互分离的。比如蒸汽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早于蒸汽机理论即卡诺循环理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当今是科学与技术高度渗透的年代,例如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就无法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再如生物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2.科学与生产一体化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没有单独的科学活动,一些简单朴素的科学知识直接来自于生产活动,随着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出现,科学活动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二者距离越来越大,到20世纪中期,科学出现工业化、群体化的趋势,对生产的依赖日益增强,一方面,科学成果的获得往往取决于能否生产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另一方面,科学成果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出现了科学与生产新的一体化。
3.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场科技革命的标志。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革命,或者说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不是减轻人的体力负担,而是人脑的延伸,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名词的出现无不说明这场革命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信息革命。
三、企业管理中的科技革命
1.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是协作劳动生产的。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这里的指挥就是管理。从朴素的管理思想到现代的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一样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是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末,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是企业资本所有者,一切凭经验办事,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科学管理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出现了单独的管理者阶层,对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管理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学说有马斯洛的“需要学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学说”、麦格雷戈的“X学说”,还有后来的Z理论和权变理论;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使企业管理进入了最新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飞速发展,带来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巨大变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信息加工传递的过程,所有管理活动都是基于信息的管理。Garter Group咨询公司总结了MRP(制造资源计划),提出了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近年来,诸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业务流程再造(BPR)、物流与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管理理论已应用于管理实践。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被多数企业重视并付诸实施,信息化的实质就是以信息技术等手段支持的企业管理革命。
一些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大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杰克・韦尔奇,1981年接任通用电气公司第八任总裁,在20年的通用领导生涯中,韦尔奇提出了无边界行为等200多个管理名词概念,推动通用公司各类主要指标达到两位数增长,连续四年被《财富》评为“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连续四年被《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1979年,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摩托罗拉执行总裁Art Sundry 拍案而起:“摩托罗拉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低劣!”Sundry提出了6σ质量管理法,当绝大部分美国公司还在认为质量会浪费美元的时候,摩托罗拉率先认识到提高产量、提供最佳产品实质上会降低成本,随着流程质量的优化,质量管理投入转化为每年最低限度8亿到9亿美元的巨大回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大胆创新,打破旧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此举加速了海尔国际化进程,在十几年的市场竞争中,海尔立于不败之地,归因于先进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人们称海尔的各种管理方法为“海尔模式”。
2.现代科技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活动起到监控、协调和指挥作用。历次科技革命使企业规模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再走向集团化、国际化,企业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导致企业管理不断随之相适应,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的更新是管理者从现场退至后方,从局部管理到全局管理,从手工管理到办公自动化。新一轮企业技术创新浪潮推动了企业管理向职业化、知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原因在于:现代科技革命使得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导致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技术创新必将推进管理创新。
现代科技革命缩短了科学与技术的时滞,加速了企业生产与科学一体化的进程,即使是高度抽象的科学理论,只要它正确地概括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某些中间环节或中介,很快就能运用于生产实践,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科学与技术的短时滞要求管理思想的解放与创新,一些旧的管理模式、经验阻碍了生产,就必须吸收和借鉴新的管理思想,避免管理者之间的管理思想“代沟”。
现代科技革命使企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和知识逐步取代了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而日益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加速了企业管理由原来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正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企业资源结构的变化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趋于复杂化、自动化、连续化,过去关于生产管理的方法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要求。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过程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日益明显,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生产方式使得制造和管理贯穿在一起,大量尖端技术的运用加速了企业管理自动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创新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范文5
20世纪初期,除了在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上有了重大发展,人们的目光同样也聚集在新型材料的运用上。随着化学、物理等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研究材料的物理性和工艺性等多方面的问题。随着材料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当下的建筑,建筑物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因此,高分子有机材料、智能化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为室内空间功能的布置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比如,纤维材料与混凝土的混合材料填补了单纯的混凝土材料具有的脆性等缺陷。随着新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设计师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也越来越重要。设计师们运用现代高科技新型材料来表达出他们对具有独特智慧和情感的传统材料的延续,这体现在材料上的延续性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文的关怀。著名建筑设计师伦佐•皮亚诺系统、完整地研究了棚屋建造技术,并从其中得到了灵感,最终他运用钢结构将木肋连接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传统材料、现代材料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由他设计的芝贝欧文化中心具有“两层皮”,体现了他对新型材料的完美运用。建筑的外表是模仿棚屋编织而成的木肋结构,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了抵抗南太平洋的信风并使其耐用,他选用了带有油性且易于弯曲的木材;建筑内部使用钢、玻璃与木材相结合形式,体现了皮亚诺一贯追求的透明性和通透性。弯曲的外表与竖直的内部之间形成了自动通风系统,使海风与室内气流相互流通。芝贝欧文化中心是传统材料与高科技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2材料选择的意义和重要性
材料,它就像绘画艺术家眼中五彩斑斓的色彩,是设计师实现设计的物质媒介和重要条件,是设计得以实现的强有力的保障。材料作为表达设计概念的基本要素,必然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的材料为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达途径,人们对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外观和形式美观、功能舒适,同时,更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因为这些需求的出现,使现代设计师在材料的选用上更加多样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他们利用不同形式和形态的创新性材料,不断深化和完善设计的想法和概念。随着科技创新型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当代新兴的设计师对完全传统的设计方式不断提出挑战,他们将现代科技创新作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将塑料、玻璃、金属和合成纤维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运用到设计中,突破了传统思维,他们的作品通常都充满活力,令人振奋不已,为传统的设计增添了很多新含意。随着现代设计形式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各类新型材料的广泛运用,新兴设计师的不断成长,从某种意义讲,设计的含义和概念被重新定义了。新的设计形式不仅仅是对新型高科技材料的运用,同时,也是对传统材料的非传统使用。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对人与自然关系更加注重,通过设计给使用者带来更多自然感受,使人们体验设计、品味设计,最终使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由此可见,现代科技创新对现代设计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设计想要不断发展,就必须以开放的设计思维和方式,并结合新型科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在语言方面,一个人的词汇量的不足会限制其思考能力,同理,在设计中,局限性的思维也会限制好的设计诞生。如果设计师能以更包容的姿态、更加先进的思想对待身边的创造和发明,将功能性问题的解决与艺术形态完美结合,就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为人们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3结束语
创新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范文6
1.1创新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任何一个企业、场所进行管理,必定离不开制度,因此,为了有效的促进科技馆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就要通过创新制度。众所周知,社会发展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提高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优势,就要确保创新制度。通过对科技馆以往的管理制度分析来看,大多数制度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主,从不出现错误的角度出发,不注重落后、创新,限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阻碍了新事物出现,最后形成了一种僵化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科技馆要健全完善一套新型的管理制度,吸取以往的管理制度中的优秀管理内容,抛弃落后的内容,并不断的改革创新,为科技馆实现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1.2创新管理方式
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分析,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前提下,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那么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相同的,在科技馆的发展中,通过改善以往的生产关系,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技馆的管理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因此,科技馆要通过改革僵化的管理体制,创新思路,转变管理方式,建造出健康、和谐、发展的环境。科技馆创新管理方式,是促进科技馆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2科技馆在展品方面的创新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对科普的内容、方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创新科技展品,促进现代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的促进展品创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2.1改进传统展品
在科技馆展览的产品,大多数都是雷同的,甚至还存在着部分展品互相克隆的现象,这对于降低人们的参观积极性、提高科技馆的社会效益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不利的作用。因此,科技馆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参观,提高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改进传统展品。例如,可以通过对一些比较普遍的展品如清明上河图、指南针等进行展示时,改变以往的人员解说方式,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练,通过声音、图片加深人们的记忆,引起人们的兴趣,增加对展品的理解程度。
2.2实现展品创新
国务院颁布的相关纲要指出,我国以后朝创新型国家的方向发展。现代科技馆为了有效的将展品的科学原理和应用展示出来,就要通过不断创新科学技术,体现出国家的科技发展趋势。因此,科技馆要着重于创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形式,将复杂难懂的科技产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们理解、接受,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及时、快速、准确的将先进的科技信息普及给人们,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实现展品的创新。
2.3改进展示方式
科技馆的展示方式除了在展厅内进行展览之外,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巡展活动,增加新科技产品的宣传度,扩大科普资源知识的宣传范围。例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不仅展示了各个国家的科普展品,而且还有各个国家科技馆的详细介绍,加深了人们对各个国家的了解程度,提高了科技馆的知名度,极大的促进了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3科技馆在服务方式方面的创新
在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主要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实现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3.1转变服务理念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科技展览是一项政府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在资金需求方面以“等、靠、要”思想。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政府正在逐渐转变以往的科普服务方式,科技馆如果不及时的转变服务理念、不进行服务理念的创新,进而阻碍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馆在服务方式上应该将以往的“等”人们参观,转变为现在的“请”人们参观,实现对科普服务方式的创新。
3.2实现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促进科技馆的发展创新,科技馆服务方式应该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科技馆通过推陈出新、改变单一的科普形式、增加宣传力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参观。例如,为了让观众在参观科普展品后,能够有效的获得科技知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出人们最喜爱的科普展品,然后根据所选出的最受欢迎展品,抽出几名幸运观众,给予相应的奖励,进而提高人们的热情度。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