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人文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人文素养虽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很难通过几堂语文课的学习就能够有所提升,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读不懂文章的情况,除了反映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外,还体现出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些导致了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文章进行透彻的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念和内涵的感知能力,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过程,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的内心得到净化和沉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人文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教学,通过每一堂课的价值观输出,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要对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价值观进行深入剖析和提炼,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当代初中生人文素养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传统理念和现代化理念展开交锋,各种新型的观念和信息涌入我们的头脑,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初步形成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受到冲击和影响,使得初中生的内心变得浮躁。而当代初中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初中生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承担起发展的重担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他们的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育体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也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却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缺乏基本的认知和理解。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1.注重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初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自身阅历不足,对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很难深入地理解与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此外,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使语文课堂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语文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够不断地向老师学习,从而从整体上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所以,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通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庇护下健康成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自身素质的提升,缺乏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和教学策略,教学过程难免过于沉闷和枯燥。所以,教师自身情感素质的挖掘和提升,对于改善枯燥的课堂环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注重教材中人文素养的深度挖掘语文课本所选用的教学素材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思想价值、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我国古代《史记》表现出了古代文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同时,外国经典名著,同样也体现出丰富多样的外国民族风情和价值理念,例如《变色龙》《最后一课》等外国经典名著,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还应深度剖析教材中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和人文修养,这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3.借助多媒体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动画或音乐,能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信息表现出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各种信息和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文化魅力和人物品格,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通过播放《水浒传》的相关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

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2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现状

当前,由于偏重于数理学科的知识积累与训练,注重应试教育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学生的知识来源仅仅局限于书本,对周围人和社会缺乏应有认识。

2、教师方面:在引导学生加强阅读训练、写作实践等方面,仍沿袭旧方面、老路子,新方法、新手段不够,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上还有欠缺。

3、学校方面: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放松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提高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重大意义与主要内容

人们通常把人文素养的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以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不可。语文课程标准就把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写作能力才会日渐提高。

三、提高人文素养,要强化“三个观念”

良好的人文素养表现在:具备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强化“三个观念”。

一是强化阅读观念,让学生在书本中提高人文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爱别人、憎恨丑恶,可以让学生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学会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纠正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二是强化体验观念,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提高人文素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必须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强化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

三是强化创新观念,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的作文中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

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句话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课程标准》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利用语文教材抛砖引玉,从读学写。教材所选编的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它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通过朗读和多媒体课件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看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皑皑雪山、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和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组成的奇异景观,感觉到自己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

2、在课外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单纯地阅读教材里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课外的阅读中不断吸收人文知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的阅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注意拓展延伸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主题。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在童话的海洋里遨游,在精美的故事情节、大胆瑰丽的想象中受到品德方面的熏陶。

3、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是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急于倾诉的欲望;构建一个融洽、平等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大胆交流自各自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运用师生间、伙伴间的欣赏和评析,极大地引导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二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去热爱语文学科进而热爱生活。让学生在每天的每一节语文课中感受到这种被尊重被关爱的平等,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中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宽容待人、关爱人生关注社会的人。

三是开展个性化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培养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按人文教育精神开展个性化的施教,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认知性两个特点结合起来。

4、加强学生写作锻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因此,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在多写多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3

关健词:古诗词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建设,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的内容及目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变化。目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也促使众多高校教师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不仅传承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更承载了我国先民的精神。古诗词的这种特殊性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也使其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工具。但从目前来看,教师还无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得到相应的理论进行支撑。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及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有力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心灵健全的新世纪人才。

二.利用古诗词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我国的古诗词具有语言精练但内容和感情丰富的特点。正是这种相对矛盾的特点,使其成为古诗词最迷人的特色。进一步说,古诗词虽然结构短小,但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诗人在简短的诗词中生动地描绘了人物或形象,这也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基点。

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首先能够做的就是利用古诗词中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换言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诗文《饮酒》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首简短的五言律诗中,作者用简单的笔墨塑造了丰富的形象,有山野中的小屋,也有面向朝阳的篱笆;有美丽的,也有争相追逐的飞鸟。作者利用简短的诗文描绘了一副恬静的图画,显示出一种怡然自得、悠闲无比的田园生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通过反复的阅读将这首诗中的形象拓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就能够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进行感受、领悟和赏析。此时,学生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鉴赏美。例如,部分学生看到的是东篱外生机磅礴的,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气息。部分学生则看到夕阳下飞鸟相互追逐着回家的悠然景象,其内心涌现出一股向往自然向往自由的情绪。部分学生却看到作者悠然自得的坐在茅屋内饮酒的画面,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恬适与和谐。学生根据个人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建构图画并进行赏析,感受到古诗词中的图画美、韵味美、情感美,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灵。

基于此,学生就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发现诗歌中的美,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鉴赏美,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美、认识美,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利用古诗词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的价值,并引导学生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同时更进一步挖掘人性的美好。因此,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随着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学生才能看透事物的表面,才能更好地领悟深层次的情感与精神,并在与作者进行感情的交流中更好的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并对美好的生活产生憧憬与向往之情。

以《虞美人》这首古诗词为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古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其成功之处不但在于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生动的形象,更主要在于诗歌蕴含的深刻情感。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诗文,在对诗文形象进行欣赏的基础上鉴赏诗文的感情。

从接收美学的视野来看,文学作品都留有空白,这也正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思维交流与碰撞的最佳场所。因此,在鉴赏这首古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中感悟到作者在繁华仍在的背景下哀叹自己的人生。另一部分学生则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在作者问天、问人到最后自问自答的过程中领悟到作者内心的无助,并由此理解了作者对故国之思和深深的亡国之痛。

又如在李商隐《无题》这首诗的鉴赏中,学生能够看到春蚕和蜡烛无私奉献的一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领悟到高尚的情操。

总的来说,我国流传至今的古诗词多不胜数,其不但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更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其不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综合能力,更关键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赏析我国的古诗词,并对其中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进行领悟和欣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诗人抒发的不同情感,包括作者抒发的爱国之情和忧民之意,也包括作者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也涵盖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崇拜之情。

在此过程中,学生才会与作者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基于此,学生才能更好的探索大自然、思考人生,并逐步实现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的相互统一,引导学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四.利用古诗词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心灵境界,才能够让学生抛开现实的阴暗面,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与苦难,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发现世界和生活的美,同时在追求美的同时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让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不仅仅拥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更多的则是诗人从自我出发,表达自己内心高尚的情操。教师应该让学生领悟和感受这些高尚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心灵境界。

例如,著名诗人苏轼的词大多表现了他豪迈的性格,也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代表作为例,作者在词中描写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风景,又描写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自得。最终,诗人笔峰一转从梦境回归现实,叹息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的情感起伏较大,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人情感的变化,这就能够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豪迈,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去感受诗人内心的斗志与拼搏,并得到感染让学生燃起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产生拼搏的动力。

我国的古诗词承载了祖辈优秀的精神和意识,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情感,其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优秀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五.开展拓展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最后,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拓展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一方面,只有当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其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并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人文素养从某种意义而言属于综合素养的一部分,随着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其眼界将变得更高,其价值观也将变得更加长远,最终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同时在生活与学习中突出人的价值。

因此,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拓展教学的内容,并开展更丰富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时,教师可以将杜甫与李白两位是人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两人同为唐朝诗人为何两人的作品却大相径庭。通过对诗人的学习和分析,学生发现杜甫生处于晚唐时期,其生活艰难,因此其诗歌的内容较为沉重,表达的多是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了解到了诗人杜甫的生活经历,就能够与自己当前的生活进行对比。

基于此,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因此,学生就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杜甫所表现出的伟大情操,并在其影响下改变负面的行为习惯,进而在学习生活中变得积极向上,并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出诗歌中的形象,使学生对诗歌中的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迎合了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众多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人文主义精神。同时,教师需要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更有效的教学见解,推动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利用古典诗词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柳琴珠.依托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吉林教育,2014(34)

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科学创新;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要把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一)通过设计过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以优美的技术产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人为本的技术”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的技术思维,深化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对飞檐的讲解中其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其造型显示出尊贵和凝重的意蕴,展现了华美高贵的风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通过对飞檐经典建筑结构的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自然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学生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术文化的信念。同样,在学习《人机关系》一课时,通过“学校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机关系,理解制订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人机关系是为了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技术设计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重视技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和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和帮助,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技术的人文因素,内化为以人为本的技术意识和技术思维,为他们今后的技术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必要的基础。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引用恰当的富有典型意义的范例、素材、话题等作为学习的载体,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学生分享从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的快乐。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田忌赛马的决策、丁谓修复皇宫的系统分析、李冰父子主持都江堰工程的系统设计等,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发展的水平。另外,教学中还可适当地列举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从技术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技术的价值,介绍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当今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振奋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在技术实践教学中关注技术的人文因素技术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技术、管理技术和使用技术,坚持“技术造福人类,技术以人为本”的现代技术观念。在技术实践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手脑结合能力,还要适时、适量地渗透技术的人文因素。

(一)在技术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通用技术学习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常用的技术产品。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共同研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有利于顺利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又可加强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协作与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重视这种技术活动中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开展技术设计活动要强调“人性化”原则

在开展技术设计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设计分析,并要强调人的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如《系统设计师》教学中,在学生分析赛事系统设计时,要从运动员、裁判、观众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处理各种矛盾,合理解决子系统间的冲突,只有从“人性化”的角度才能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这种技术设计活动,在训练技术思维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对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思考,可使技术的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技术实践活动之中。

(三)进行技术试验要重视人文教育

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顽强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如地质版教材《结构与设计》中的简易拉伸试验,试验器材中的自制纸绳要求直径相同,因而制作中的纸条宽度、卷纸绳时的松紧程度等都会影响纸绳的质量,进而对试验数据和试验结论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试验的失败。因此,在进行这项技术试验时,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技术试验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往往会遇到挫折,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进行技术试验时重视这种人文因素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光海.美国普通高中课堂中基于项目的学习[J].上海教育,2011(24).

[2]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5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我国语文应试教育的框架下;语文课程教育成为了学生应付考试的工具;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满足于日益加强的素质化教学的需要;所以依据语文课程本身的教学特点深入分析语文课堂的教学本质;打造本色化的语文课堂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人文素养;特色化课堂教学体系;语文本色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78-01

一、语文本色的具体展现

语文作为汉语言教学手段的一种体现;是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同时语文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基础性语言工具;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语言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自身也有着独特的魅力;通过语文自身文字凝聚的表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展现出世界多姿多彩的趋势。语文的本色不应该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对于学科本身的厌烦;而是老师要通过自身独具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渴望学习语文;渴望语文知识的灌输;能够通过语文课堂的这个窗口去主动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回归正朔;深入了解语文的文化知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语文课堂个体教育目标的确立

语文课程回归课堂本质化教育;需要老师结合语文课本的自身特色来打造本色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语文课程的本质化教育;首先需要老师结合语文课本;仔细分析语文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感性文字的领悟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教师需要以鼓励、支持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次是学习语文素养的发展指导,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并未达到其他学生的同等水平,其学习自信的缺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发展迟缓。最后是小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培养,课堂区域中观察他人的方式即为自身模仿的一种表现,但是学生们的观察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与学生自身对文字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在进行个性化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学生自身学习的发展水平、观察行为并作出适当的个性化指导,以帮助学生获得在能力基础上的学习素养提升,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语文课堂本质化的体验并获得符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提高。

三、层次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堂本色化的回归不仅需要教师对于个体化学生进行着重化的辅助和指导;还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层次化的区分进行重点化的培养,进行班级化的语文学习氛围的打造。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针对学生写作和阅读的作品做重点点评和表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主动性。在整体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针对考试化的评价,许多学生在意的是老师给的分数,而不是自己在语言表达当中出现了多少错误。因此,老师需要在目标达成后,为学生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要对学生完成这一目标情况进行评估,最好能够发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及相互评价,从目标设立之初到结束,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于在过程中使用的较多的语言结构,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让学生熟练的语言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水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目标导向性语文课堂模式构建

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体系中满足于学生多向化发展的需要,需要打造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班级范围内打造目标导向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将学生进行优化分组;更需要将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的协调;树立起目标层次的教学保障体系。由于是小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仅是和小组内部成员的竞争,还包括了和其他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练习,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达成既定目标,学生需要在特定语文教学情境下,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融为一体,这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语文阅读学习里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合作来完成,比如共同搜集背景资料,合作练习,角色扮演,辩论等等,这种练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为了达成既定目标,学生还需要广泛搜集资料,这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生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满足于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潜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本色化回归;不仅需要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于课堂语文学习气氛的打造和课堂教学思路的转变;满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切实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打造符合于班级特点的人文语言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孙晓莉.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 求知导刊. 2015(21)

[2] 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Z1)

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6

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3—0032—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课程一要“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二要“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三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强调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 对中职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每一位从事中职教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绝大多数的中职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很多的不足,而且其中一部分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与心理、人格、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据对某市十所中职学校1200名在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有21.6%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不稳定心理倾向。近年一些从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人士发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中职生违法犯罪的案例也屡屡见诸于报刊、电视。虽然中职生身上种种的不足和缺陷成因复杂,但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生忽略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忽略了自身思想品德的修养。

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经常举办艺术节、书画展、读书演讲比赛、“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等等,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得到熏陶。再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一些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在校园内放映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经典影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没有哪一项活动能够与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和功效相媲美。

二、 中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009年1月,国家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大纲》,在语文教学时数的安排上,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家已逐渐意识到,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语文教师如何对中职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给他们充分表达阅读感受的机会,而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强加给学生。课堂上必须要有学生积极的情绪及思想的投入,有师生的感情共鸣,有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和感知文学作品的理想境界,在博大和深远的意境中逐步提高对文学的兴趣,逐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写景抒情、文理深刻的美文。这些文章不仅意境优美,文意更引人深思,丰富的人文精神“春风化雨”般地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不断走向真善美。例如,台湾当代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对“含蓄而有风度”、“轻灵而自由”的独具特色的小屋饱含深情,字里行间,作者热爱与向往自然的美好情怀表露无遗。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宁静和谐的美景时,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深深感悟到自由和快乐的宝贵,对作家身上所体现出的超脱世俗、卓然独立的人格就多了一份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