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1

摘 要 运动技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和身体价值的一种表现,已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结合在一起,成为保持生命活力和提高生存能力的必要手段,今天的学校体育教学也正向这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 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占有大部分比重,各种类型的动作技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教育功能且作用突出。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执行和掌握过程,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进而使其参与体育运动成为终身教育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概念区别

2000年出版的《体育科学词典》中把“运动技术”的概念定义为:“完成特定的体育活动的方法,或能充分发挥人的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能的概念则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从上述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运动技术是人们在实践中经过多次修正,并在不同阶段具有相对科学性的完成动作的一种方法。运动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客观存在性,即它的存在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不被人们学会之前并不具备个人的特性。运动技能则不一样,它是人经过学习后而掌握了的具有个性化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具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因此从学习和掌握角度而言,我们应该说:人们学习运动技术,不应说:人们学习运动技能。同理,可以讲“人们掌握某种运动技能”,而不宜说“人们掌握运动技术”。因为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中,可表现为掌握的不同程度:初步掌握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自动化阶段。前两个阶段只说明学习过运动技术,只有到第三阶段才能算掌握了某种运动项目的技能。由此可见,运动技术只有被人学习,才有可能升华为运动技能,才能把物化的运动技术上升为人格化的运动技能。

二、 运动技能的划分

运动学习与控制主要从两方面理解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分类问题。一方面根据运动技能各自的显著特征进行分类:另一方面根据人执行动作技能时表现水平的高低程度来区分。我们依据三种方法,既以动作任务的组织方式分类、以运动和认知因素的重要程度分类、以执行动作技能中环境变化的可预见性分类,对动作技能的分类进行描述。

以动作任务的组织方式分类,可将运动技能分为分立技能、序列技能和连续技能三种。其中,分立技能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且开始和结束的界限分明,如投掷、投篮、击打、踢球、跳跃和接球动作等。序列技能与分立技能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动作,而且每一个序列动作都是以分立动作开始和结束,如难美项群中的成套或套路动作;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赛车的快速换档动作等。连续技能通常情况下持续若干分钟以上且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的动作技能,如跑步、游泳、竞走、滑冰和自行车等。

以运动和认知因素的重要程度分类,可将运动技能分为运动性技能和认知性技能二种。其中,运动性技能的特点是做决定最小化,运动控制最大化,如推铅球、肌肉健美等。认知性技能的特点是做决定最大化,运动控制最小化,如棋类、牌类、教练员决策等。总之,认知性技能要点是“知道做什么”,而运动性技能的要点是“正确地去做”。实际上,纯粹的运动性技能和认知性技能都是不多见的,大多数处于二者之间,这类运动技能的特点是做某些决定的同时控制某些运动,如足球、障碍跑、高山滑雪等。

以执行动作技能中环境变化的可预见性分类,可将运动技能分为开放式技能和闭锁式技能二种。其中,开放式技能的特点是执行动作的环境的不可预见性,也就是说,执行者难以预见对手的战术动作,以及自己根据对手情况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动作,如摔跤、柔道、跄拳道、拳击等。闭锁式技能的特点是执行动作的环境的可预见性,如艺术体操、太极拳、短跑等。实际上,纯粹的开式和闭式的运动技能并不多见,绝大多数处于二者之间,只是环境变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如保龄球、网球、篮球和足球等。

三、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学习

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运动技能达到数百个,对不同运动技能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做出单一的概括和总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如果将几个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过程之中的特点便立即清晰显现出来。那些复杂的、需要付出较多注意力才能完成的运动技能,例如,蛙泳、网球的发球,跨栏等,在学习时也必须给学生安排较长的学习时间他们才能够掌握,教师通常把这些技能分成几部分,一步一步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教给学生(分解的方法);相反,那些简单的、需要相对较少注意力就能完成运动技能,例如短跑、篮球双手胸前传球等,教师只要安排较短的时间学生就能学会,而老师们也通常完整地教授这些技能(完整的方法)。这些现象意味什么?这些技能的难度与学习时间、难度与教学方法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关系?这些关系的背后是不是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规律性呢?近期在球类运动教学中,新型“领会教学法”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以往的从分解到完整的球类教学常规程序,用整体教学带动分解教学的教学程序重新设计了像足球、篮球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现象进一步揭示了运动项目特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特殊关系,预示了技能特点与教法之间的规律性。因此,根据运动技能在学生习得过程之中呈现的特点,划归运动技能不同的类属,然后分别地进行专门的研究,已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宋卫华.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论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思与行[J].现代阅读.2012(10):100-101.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排球运动技能 身体素质

Research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nior volleyball skill teaching with the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Zhang Jup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and the school PE option class, students’ interest has been developed,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problems also appear. At the time when many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skill, the practice on the physical diathesis has been ignored, so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does not go up but go down.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volleyball teaching skill in the professional volleyball teaching with the effective practice on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In addition, some consider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n that is given after the expatiation.

【Keywords】Senior PE teaching Skill of volleyball Physical diathesis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行了分模块分项目教学,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学习目标,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把学习运动技能作为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排球运动作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相对于其它项目,排球这个运动项目对于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更高。

在实际的高中排球项目教学中,很多学生从农村学校上来,从未学习过排球技能。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教师更多的是进行纯粹的排球技能的教学,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活动量就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必然下降。因而在排球运动教学中,我们要以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寻找其它辅线,从而处理好专项学习与全面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使排球模块教学更好地为学生身心体质健康服务。那么,如何在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中有效地结合素质练习,促使学生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能力同步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排球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概念和内涵。在排球模块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概念运用《运动生理学》中对它的描述可能更为准确些,即“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是在后天获得性基础上建立的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身体素质的内涵较广,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的解释为: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机能能力。取决于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和内脏器官、神经系统机能的调节状况。它是人们劳动、生活的物质基础,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

由概念可知,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由身体素质决定的,而同样运动技能得到掌握后,就会进行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又促进了身体素质的发展。

2.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运动中要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包含技术和身体素质这两种因素,也就是说,要掌握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必须具备相应得身体素质。当一个技术动作不能很好的完成时,其原因可能是技术练习不够,没有掌握好技巧,也可能是限于身体素质,达不到掌握技术的要求所造成的。因此,技术与素质的关系,即使是相互适应、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掌握更高层次的技术,必须同时增强与此技术相应的身体素质,两者均居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期初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测验和经过一年的排球教学之后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作了如下统计: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排球教学学习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

2.1 身体素质是排球运动技能提高的基础。排球运动的特点,是要求队员对场上各种变化情况具有精细的感受能力,在场上完成许多复杂的运动时,动作要十分准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体运动分析器对肌肉感觉作精确分析才能做到。因而,在排球教学中可以发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学习排球技能时的掌握程度明显强于其他学生。例如,在新授排球垫球技术时,同样的授课方法,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一节课就能掌握,而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则需三节课才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水平。

当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了,学习排球运动技能的速度也加快了,动作精确度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学习排球的兴趣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2.2 排球运动技能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排球运动技术动作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战术机动灵活,姿势变化多端,每个运动员要掌握全面的和多样性的动作技巧,使身体的各部分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手臂、手腕、腰部、腿部的肌肉得到均匀地发展,力量逐渐增强,身体更加机动灵活。

排球运动对神经系统的锻炼作用也很显著,尤其在比赛时,场上情况千变万化,队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以便根据场上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打排球时,队员多次根据对方的情况,从相对安静的较低位置,突然做出剧烈的动作,这不仅锻炼了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心脏、肺脏的生理功能,使其跳动加快,呼吸加深,更好地供应肌肉必需的氧气和养料,使肌肉爆发力得以提高。久而久之,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功能,便显著增强了。

排球技能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也会增加,在比赛中运动的强度也会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的几种方法。在高中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 结合准备活动进行专项性辅助练习。一个好的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课的基本部分,使学生能更加愉悦地参加课的学习当中。如排球课准备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脚步移动练习,这样便可以发展学生跑以及身体协调能力,也可以安排一些游戏类的闪避、跑动、抓球等活动,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灵敏反应能力。

3.2 结合专项技能教学进行游戏类素质练习。游戏类的素质练习趣味性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好,在排球教学中可结合专项技能教学所需要的素质进行结合练习。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训练,使学生在情绪高、兴趣浓、兴奋性强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猎人打兔子”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在排球专项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学中运动量特别少的情况下,增加这些游戏类的素质练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整堂课的运动量。

3.3 结合技能学习进行补充性辅助练习。排球运动技术动作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在学习这些运动技能的时候,要结合技术学习的特点,进行一些补充性练习。这样,不仅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还进一步提高了身体素质。

如在学习排球传球垫球时,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缺少跑动,我们可以安排往返跑,让学生在跑动中急停传垫球,可以两人配合也可单人进行练习。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传垫球的能力及跑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扣球技术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体会手臂伸高的感觉,采用排球扣球的步伐进行打树叶、摸高练习。在学习发球技术的时候,为了体会发球的感觉,采用打墙练习,并运用反弹球的远近高低来确定自己发球的方法是否正确,由自己接住反弹回的球进行持续练习,利用接球的跑动来提高反应速度能力。

3.4 结合专项技能进行诱导性练习。在排球模块教学的实战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而要解决这个意外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应对方法,教师可利用这点对学生进行诱导,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素质练习,从而有效地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排球中经常出现摔倒的现象,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加入一些技巧方面的素质,如鱼跃前滚翻等,同时也诱导学生在接低球时可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又如在发球中经常出现无法过网以及手臂酸痛的现象,可以诱导学生加强手臂力量,从而加入一些力量方面的练习,如俯卧撑、单杠、双杠等。这样,通过一些力量练习,增强学生的肌肉感觉,并提高了抗击打能力,更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

3.5 结合专项技能开展拓展性练习。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扣球、拦网都需要较好的弹跳力,扣球、拦网动作的练习也的确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但单纯的练习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排球模块中拓展一点田径模块中的跳远、跳高的练习。通过在排球模块教学中穿插跳远、跳高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提高跳跃能力,又能学会跳远、跳高的基本技能。同样发球、扣球需要较强的手臂力量,扣球也需要较强的腹肌力量,可以在排球模块中拓展实心球的练习。当然,在进行这样的拓展性练习时,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设计中要把排球专项技能教学与之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完成目标。

4.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的作用与意义。

4.1 有利于排球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技能运用和实践的能力。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成技术动作的时间要短促,并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学生要较好地掌握这项运动必须具备突出的弹跳和移动速度、灵敏反应素质。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更记住了正确的知识与技能,并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学会了实践运用能力。

4.2 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的有效结合,学生能更快地学会排球运动技能,体会到了排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排球运动,更进一步提高了身体素质,并通过一些拓展性的身体素质练习,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落实了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3 提高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通过结合专项技能进行的一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在比赛中不受到伤害。同时由于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学生能承受较大的运动量,有效防止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4.4 培养和提高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教学与健康知识的传播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把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形成了较好的体育意识。同时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了解程度也得到了加深,提高了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逐渐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

5.小结。在排球模块教学中把排球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排球运动技能的发展,促进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在排球比赛中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肌肉的感觉更好,更不易受伤。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更加热爱上了排球这项运动,增强了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并能把它作为一项终身的运动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运动生理学》

2 《排球运动的健身意义》.绥中排球网.省略

3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球类活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张久喜、张静静、阿英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透视》.paper.省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技能迁移;效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1.运动技能迁移概论

迁移是理论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中。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1]。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迁移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运动技能的迁移有以下三种: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正迁移,例如体操中学会了跳山羊,跳箱技术就能很容易掌握;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叫负迁移,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正负迁移是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转化的,并且,这种正负迁移是遵循着一定规律进行转化的[2];前后学习的两种动作技能之间没有任何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零迁移。

在体育教学中,迁移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这便要求体育教师详细的了解并掌握有关迁移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在其教学和实践中更好的开发和运用迁移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基本能力。

2.技能迁移形式

2.1 知识迁移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又具有动态、非自然的特殊性,纯知识性的教学甚少,绝大部分体育知识寓于体育技能学习或身体素质练习提高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辅导既是教授动作技能,也是将传授体育知识两者融于一体的教学过程[3]。因此,我们应努力扩充教师自身的智能结构,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不限体育知识),因势利导去促进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

2.2 动作技能迁移

每一项运动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经验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有赖于过去运动技术的掌握,而将来运动技术的学习也有赖于过去运动技能的形成。这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学习的现象就是学习迁移。然而也存在这样一种事实,后继的运动技能学习也可能对先前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应当看作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现象。

两种动作技能之间基本环节相同时,新旧两种动作技能即可发生转移,即前一运动技能的掌握对学习和掌握后一运动技能有良好的助长促进作用,是运动向运动的迁移,是从一个运动技术学习向另一个运动技术学习的迁移现象。如,一个网球技术很好的学生,让他来学习羽毛球的高远球和杀球时,往往有立竿见影的迁移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规律,努力创造条件,尽量避免、防止和消除负迁移的消极影响是教师应该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3.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不是自动的。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本身并不能保证它们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能得到适当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经常鼓励、引导学生协调好新旧两种技能在运用中的关系,而学生要积极主动把已掌握运动技能用于新的学习和训练中。

3.1正确寻找两种动作技能的共性因素

体育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促进迁移,应尽量在复习回忆旧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技能。重在突出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新旧学习之间的共同因素。如:跳远的技术包括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而撑杆跳高也有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由于两者具有内在联系,因而易产生迁移。

3.2 合理控制两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间隔

原有技术技能越巩固,正迁移的发生数量和质量就可能越多、越好。先学完一种运动技能,熟练地巩固了,再学习另一种技能,就不易发生干扰。如果同时学习两种新的技能,特别是每种技能都没有达到熟练和巩固的程度时,这两种技能就容易互相干扰。熟练的技能干扰不熟练的技能的情况较多,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应注意尽可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一种运动的技能之后,再转入下一运动技能的学习[1]。

3.3 大胆创新符合实际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使用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语言及练习,为学生新技能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此外,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定势干扰,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细而深入地认识事物,这是预防和避免技能干扰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一成不变的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授课的实际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训练的乐趣。

3.4高度重视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的掌握与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运动技术概念反映了运动技能的内部规律,如果学生具有独立地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就能察觉到运动技能间内在联系,善于掌握新旧课的运动技能共同点和不同点,掌握练习的原则与方法,这就有利于技能的正迁移。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越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点和规律性联系,就越有利于迁移的产生[4]。

参考文献:

[1] 李险峰.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运动,2011,18(2):35,38.

[2] 安东锋.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应用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44.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技能;迁移;干扰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个体差异、运动项目的特点、动作的性质,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然而,研究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迁移与干扰规律,对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本文作者拟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运动技能形成的迁移和干扰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意见。

所谓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指已经掌握了的某些运动技能,运用到学习某些新的、尚未掌握的运动技能中去,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譬如,先学会山羊的分腿腾越技术之后,就有利于促进纵箱分腿腾越技术掌握,掌握了单杠的前上技术之后,再学双杠的屈伸上就容易得多了;学会了双杠的前摆上之后,再学吊环的前摆上又会有良好的影响。又比如,掌握了打篮球的技术之后,再去学习打手球的技术也就不难了。这是因为这些动作的基本环节相同,在大脑皮层中原来已形成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本环节,即可为新的运动动力定型的基础,只需要补充一些附属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新的运动动力定型就可以形成,这就是运动技能的迁移现象。俗话说:“以一贯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均具有技能迁移的意思。

所谓运动技能的干扰,指的是以前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对于学习新的技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妨碍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或者同时学习某几个动作时,彼此相互产生消极的影响,妨碍了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跳远的踏跳,要保持助跑过程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所以踏跳时身体重心较高;而跳高的踏跳则要求把助跑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速度使身体向上腾起,因此踏跳时身体重心较低。由于跳远和跳高两者踏跳的要求绝然不同,所以,学生掌握跳远踏跳的正确技术以后,再去学习跳高踏跳的技术,往往容易产生身体重心过高的现-象,不容易正确掌握跳高屈膝送髋、由脚跟过渡到脚掌的跳技术,不会把助跑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化为垂直速度,这样,学习跳高技术就受到以前学习跳远技术时的干扰,妨碍了跳高技术的掌握。又如,在教单杠时如果先学会挂膝上的技术,而对于学习骑上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在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有些运动技能之间能相互迁移,而有些运动技能之间则会相互干扰呢?

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皮层接受各种刺激而引起条件反射,指挥身体各部器官协调用力完成的。倘若大脑皮层经常受到外界一种固定的刺激,就会对这种固定的刺激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动力定型”。人体活动的动力定蛩,就是指熟练的技能,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知道,篮球技术和手球技术对人的刺激到反应的神经通路基本上是相同的,而条件反射泛化的原理告诉我们,相似的刺激可以引起类同的反应,这就是运动技能迁移的生理机制。不过,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某项运动的技术,牢固地建立了完成某项运动技术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之后,对学习相类似的新技术才具有迁移的作用。比如,山羊的分腿腾越技术与纵箱的分腿腾越技术;单杠的前上技术与双杠的屈伸上技术,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因素,跳跃的技术和用力的方法基本相同,课堂的组织和教学的方法也大体一致,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大同小异,因此,它们之间技能的迁移价值就较大。但是,如果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技能,它们之间除了有共同的因素之外,对人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具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它们之间就可能产生相互干扰,如前面所说的跳远的踏跳和跳高的踏跳,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防止相互干扰,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各项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了解各项教材之间的共同因素和不同要求,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与课堂教学的内容顺序,不要把会相互干扰的教材安排在一起,将它们间隔开来,使学生学习后一项教材能够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学习时错误动作出现得少一些。反之,可把技能相互迁移价值较大的教材安排在一起,并注意诱导学生在学习后一项新教材时,能够把已经掌握了的运动技能,运用到新教材技能的学习上来,实现运动技能的迁移。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精心备课

要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前提就是精心备课。钱志亮教授提到精心备课共包括12个方面,即备教材、备心境、备学生、备导入、备方法、备设问、备层次、备训练、备语言、备板书、备课件、备小结。虽说这12个方面我并不陌生,但钱教授对这12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讲解让我觉得,自己在备课中对太熟悉的东西忽略了,特别是备心境。只有从这12个方面去精心准备,才能建立宽容、平等、相互理解、真诚交流、充满活力的课堂。

二、有效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将简单有趣的运动技能游戏作为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在游戏中无目的地体验运动技能,只强调体验的过程,不重视结果。在准备部分,则以竞争性的比赛练习加以辅助,看看哪个组、哪位同学最先、最快、最好地完成?为什么?既吊足学生的“胃口”,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兴趣。在课的基本部分,则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特定任务”,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运动技能的分解动作学习中,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完整动作连贯练习),取得成功的喜悦过程。最后的结束部分,则是师生一起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自己如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技能教学目标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技能教学,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单元名称一般为“跑”“跳跃”“投掷”等,单元的顺序基本上也是按运动技术的传授顺序来设计的。由此可见,制订运动技能教学目标时,应将运动技术目标单元化,单元间相互匹配、相互补充;实事求是地制订出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这样对于运动技能教学就有针对性,目的性也强,大大提高了运动技能教学的效率。

四、合理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切

忌多而散,更不能面面俱到,要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将重点放在基础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运用上,特别是要联系社会生活和交往方面。要通过游戏、比赛将学生个体融入活动中,为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创造条件,通过帮助他人或接受援助,最终获得成功的交往过程;既让学生明确目标,掌握方法,还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交往的能力。

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时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既兼顾优生、差生,还要面向全体,共同参与,借助于运动技能的竞技性,发挥学生的竞争性。

在课的开始阶段,改变常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尽情体验、尝试练习,在相互比较区别后说出技能掌握的不同点,进而引入新课。感知教学阶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将体育明星和竞赛视频展示给大家,从感官和视觉上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刺激,引发学习运动技能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运动技能的某一个动作,并和教师一起尝试。理解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几次技术动作后,就进行包含这个技术动作的游戏练习,这样就在游戏中充分理解运动技能熟练掌握运用的重要性了。巩固与应用阶段,要注意对技术动作的记忆,用竞赛的方法,让学生既动口、动手、动脑,还要相互配合。这样就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将运动技能的某个技术动作贯穿整节课,且紧紧围绕培养运动技能这一核心目标。

综上所述,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

间和空间,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能自主体验、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客观分析与审视运动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体育课堂教

学实践,更好地促进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解四海.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群文天地,2012(18).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心理因素;运动能力;具体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究其根源,我认为除了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别之外,其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因素是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学生心理因素包括: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等等。这些心理因素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造成差异。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结合本校生员、场地、设备等实际状况,选择、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以此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我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根据这―优势,对学生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因素以便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2.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找到新的出发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研究保驾护航。

3.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学生心理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注意状态。例如:水平二的“跳远”教学中,我做完示范动作后进行讲解:“跳远的动作和立定跳跃动作极为相似,区别在于助跑和起跳动作,……”这时,我就发现有位同学眼神充满期待和向往,但片刻之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沙坑去了。我就把她和其他两名同学叫出来给大家做示范动作,结果她出现了双脚起跳的现象。演示回来时,她低着头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怎么跳的没有别的同学远呢?”,我借机又给大家讲解了一遍动作要领。这次她瞪大了眼睛,听得特别认真。可见,积极的注意状态的巨大能量。

2.情绪状态。例如:在水平一“前滚翻”教学中,学生们认真练习向前爬行、左右滚动,他们的情绪很兴奋,一下子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我抓住时机问:“怎样才能向前滚动过去?”同学们踊跃地回答。我及时地总结、归纳技术要点,同时强调学生要控制好蹬伸和低头,才能够安全翻过去。这样就完成了本课教学重点――“前滚翻”动作要领的讲解。在练习中,我发现××同学却悄悄地往队伍后面退。我走到他身边问:“××,你听明白老师讲的动作要领了吗?”他说:“我听明白了。可是,老师我滚不过去。我害怕……”说着他眼中泛起泪花。同组同学都过来鼓励刘朋,可是没有成功。我急忙制止了他们,并集合全体学生。重新讲解了前滚翻动作要领,并再次强调了“保护人”的要求。“我作‘保护人’和你―起来再完成一次动作,可以吗?”我问。同学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们……。成功了!同学们都雀跃起来。通过这次成功的练习,同学们增强了自信心,不再害怕前滚翻了。

三、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合理安排体育教学

1.严格要求,“养成”教育。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强调的是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要求,反复强调,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今后能够在自发、自觉中进行,以保证体育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准备充分,稳定情绪。上课伊始,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到紧张状态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心理到生理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要有针对性。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利用“明确教学任务”,“适当的准备活动”等不同的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活动。

3.精讲多练,掌握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练习方法多变。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形式体现“稳、准、狠”。

稳,即为调动好学生的情绪状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扫除恐惧所形成的障碍。动作练习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练习注意事项及安全保护措施。在动作练习中除安排好保护与帮助的同学外,还要营造好良好的练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及时鼓励,让其随着成功带来的喜悦,逐步消除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准,即为讲解是重难点要准确。表现在老师在学生动作练习前,首先要讲清楚动作的要领、重点、难点、易出现错误及注意事项,通过挂图、录像或采用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在练习中,对于盲目练习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首先要表扬其练习的主动性,避免挫伤其积极性。在鼓励中指出他的缺点,强调练习前要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个别学生要靠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的新的练习方法,在总结时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