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

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团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60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关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和正式概念,只是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我们可以把在高等学校中学习的大学生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和学科发展需要,或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科技竞赛等组织在一起的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为目标的正式群体,统称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这一概念只涉及到学生层面的团队,要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不能只局限于此。

大学生科技创新涉及的不只是学生,还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因此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需考虑这些相关问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所有团队成员合力的大小。因此,打造好相关团队就成为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内容,更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2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意义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让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拓宽他们对不同学科领域的了解,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和高效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使他们获得了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也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在团队合作中他们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同时也使自己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参与到团队中,各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共同进退,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在团队合作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才智和技能。据调查,许多公司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工作的必要手段。

3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途径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项目来源,主要以指导教师安排为主,以学生自主提出为辅,指导教师对其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都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对创新团队的指导和对关键技术讲解。在学生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对大学生在项目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的查找方面进行很好的指导。由于指导教师熟悉团队中每个学生的技术能力、兴趣方向和队员间的协作关系,可以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创新团队。

因此,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要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制定诸如《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工作管理条例》,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甚至是跨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或多个教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学院指导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要积极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在学院范围甚至是学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

管理队伍的质量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保证。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参与的学生往往涉及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由此在实际工作中会因为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而影响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一些迫切希望加入团队的低年级学生和那些希望吸纳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团队的教师而言,他们更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而这种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相应的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和管理团队,搭建好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成员以辅导员为主,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兼顾一些班主任和管理教务的教师。

按照大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的不同,可以构建六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小组、科技创新社团、科技竞赛团队、科研项目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校企合作团队。团队的组建不是简单的将几个人组合在一起,而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使团队形成一股合力。要组建一个高效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需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选拔,团队日常训练计划,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团队的优化与管理等。与此同时,团队需要优化结构,使团队中有人擅长硬件、有人擅长软件、有人擅长机械、有人擅长写作,队员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各取所长。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优质、高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作为本科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5.

[2]卢卫娜.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体系的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0.

作者简介:卓华丽(1987-),女,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学生辅导员,山东济南 250022

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我国自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开始,国家加大了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在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项目的突破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不管是国内高科技人才对外的流失,还是国内企业间人才的频繁流动,都一直居高不下。

一、我国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激励的问题

(一)社会大环境下的激励问题

第一,政府激励流于表面,只在形式。由于目前的创新指标以及评价标准的确定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政府层面的激励只能是流于形式。一般来说,政府一直都以申报的知识产权的数量来比较分析科技创新贡献的多少,或者是注重于申报的科技成果的项目数等等,而甚少对项目是否创新,对社会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成果是否具备其他的社会价值等这些方面加以可行性分析的研究。导致我国是理论上的科技创新大国,“首创”、“独创”等科技成果的报道不少,然而真正能带来更多业界和社会影响的项目却不多。

第二,科技研发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科技资源的社会分配是以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效益为目标来进行分配的。目前我国的科技人才的培养中,没有设定好资源分配时的规则,大多还是依赖推荐、评估获奖记录等评审方法来判定的,而一些初出茅庐的科技人才,经验成就累积不够,不能得到更多的科技资源。像这种科技人员的建设,非常容易造成人才培养的断层,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出国留学科研人才流失严重。我国出国留学的科研人才流失严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科研条件还不够先进,科研条件不仅包括硬件,也包括科研氛围、科研理论等软件;二是政策吸引力度不够,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激励,许多国家纷纷改革移民政策,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才留在自己的国家。我国对学有所成归来报效祖国的科研人才的力度已经有所加大,因此应当继续保持这份势头,出台更多的政策留住人才。

(二)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

第一,激励手段传统单一,拉不开收入差距。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因此管理员工也应当“因才激励“。对于科技创新型人才来说,除了生存必须的物质激励外,他们相当注重个人的成就感。许多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薪酬系统的改革,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薪酬和补贴,但是对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仍然把握的不到位。如果只是单一的基本工资加个人绩效相组合的物质激励,根本达不到激励效果。

第二,缺乏针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成果考核体系。尽管许多企业已经有意识的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加以改革,提高了收入差距,形成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但是一些科技成本本身难以量化,或者是知识技术的评价局限性,在绩效考核、奖惩兑现的过程中难以克服。因此,至今很多企业都尚未建立起一个严格的、标准的、系统的科技创新成果考核体系。

二、激励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1.对政府的改进建议

(1)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比从前,已经大有改进了,但是跟国外的产权保护相比,还是差之千里。如上文所说,我国正走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而我国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不断发展,每年的科研成果也居于世界前列,但是人才流失的情况却颇为严重。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结果,往往是一件发明,对社会的进步或大或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应当尊重每一个创造者的劳动成果,给予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同等的回报,应当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在使用他们用知识为我们带来的财富的同时,合理、合法的表现社会对他们的感谢。

(2)强化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度

当今世界的人才抢夺战争一直都硝烟弥漫,国外诸多发达国家对于吸引高科技型人才的政策力度一直都没有放松,不断通过改革移民政策等等吸收世界各国人才,因此我国也必须制定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政策积极参与吸引国际人才的竞争,同时也为了吸引我国广大的出国留学的青年科技人才回来报效祖国。

2.对企业的改进建议

(1)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激励体系

人本激励是当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最核心的概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层面的一系列激励模式。人本激励,要求企业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关爱员工。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绩效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拥有最终的科技成果和没有结果。如果企业一味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的话,就很容易流失人才。对于这类人才而言,除了物质激励和必要的荣誉激励、成就激励等等,最重要的人本激励还应该包括关注这类人才的职业发展,给他们提供知识充电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以科研成果来给予奖惩,应当是从正面激励他们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科研价值。

(2)建立开放式的薪酬体系

建立开放式的薪酬体系是如今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但是在薪酬体系改革前必须要先进行公司内部人才的需求调查,通常来说,现在的企业已经有了按照人才的需求来激励的理念,但是不同公司,不同类型的人才,甚至是同类人才不同个体之间的需求都存在差异,因此公司在对激励机制进行改革的时候,最好可以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或者访谈法等等,先深入了解人才的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再来调整解决方案。确定好员工的需求之后,开始根据重要性程度对这些需求元素进行定价,主要是将他们量化出来,赋予不同的点数,再将点数与货币建立起一个对应的关系,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假定一个点数等于多少薪酬。员工获得点数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由组合,比如说对于科技创新型人才来说,可能更注重技术性的培训,那么当他有7000点的时候,他可以选择4000现金、2000培训、500个人补贴和500福利或者其他随意的组合方式。这样一来,相当于企业赋予了员工一种虚拟的货币来购买自己想要的福利,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哪种需求的被满足重要程度了。

(3)营造企业内部崇尚自由创新的氛围,激发工作热情

创新型的工作一般都需要比较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才能激发创作灵感。科技创新型人才常常需要打破常规,突发奇想,不断地钻研。因此,特别是以高科技为导向地公司,一定要建立一种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动力,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激励。这种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文化核心既要强调创新,也要强调自由合作,因此也要给予人才一定的自由选择权,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允许他们自由选择研发领域。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文3

人格系统的管理效果对创新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诸如好奇心、合作精神、等因素都是产生创新能力必备的个性品质,而这些个性品质在科技创新人员进行创新活动时的有效组合,直接制约着他们参与创新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创新能力能否可持续发展受制于成员个体人格结构的基本构成和个性品质的组合效应。(1)好奇心-激发创新的欲望当一个人对未知事物有了好奇心之后,就像稚嫩的幼苗处于发芽期间,这时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它"健康、自由成长",同时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只有这样,好奇心才能继续得到健康的发展,最终展示出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其所面临的创新任务。否则,好奇心就会被扼杀在萌芽当中。(2)创新团队需要合作科技创新者在科研团队中,总会有一种自觉地归属于其所参加的科研群体的意识。这种互动通常会产生一种漩涡效应,即在一个科研团队中,以一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学科领头人为中心漩涡点,其余成员都受其影响,激发各自的创造力,同时又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使其漩涡继续扩大。

2科技创新人员与自我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管理系统

成员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是个人的在内资源,要想进行科研创新,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量,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运用和转化等能力,所以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管理则属于自我管理系统的资源管理。对于自我管理系统的资源管理来说,也就是创新者在进行自我管理时,最主要的管理功能是针对知识的积累、应用过程进行调控并进行相应的能力配置,其中包括对各类知识和各类能力的选择、组合、转换以及协调控制。(1)科技创新中的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当前,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积累,这些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知识不断的创新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的爆发,才为我们社会及人类文明的提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想要获取充足的理论知识,就要不断的学习。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可以为科技创新者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大家扎实的基础。一般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①能明确自我价值观念,管理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优势;②能确定最佳的表现方式、谋求最好的贡献;③能对学习、工作任务实施有效的计划、分析、监控和修正;④能对成功达到某种特定结果具有坚定的信念;⑤能对目标和任务有强烈的主人翁感、责任意识和义务感;⑥能尽力寻找和运用深度学习、研究策略来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不浅尝辄止;⑦能通过比较、日志能形式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实施有效调节。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是一位成功的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创新人员不仅可以积累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其他两个系统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对整个创新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不仅是从书本获取知识,更要向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学习,以及整个科研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2)科技创新中知识的应用如果不实践,知识反而等于零。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科技创新人员,切忌做马谡,当有了想法后立马付诸行动,要知道,任何科技成果的产生,都是在科技创新者的双手下产生的,而不是脑海中。自我管理能力对创新者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知识在输入与输出上的效率,而且决定了只是元素的组合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再生能力。输入输出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只有输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输出到实践当中去,而在实践当中的经验与教训又变成了新的知识输入到创新者的大脑中,就是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得一颗颗创造之星冉冉升起。

3科技创新人员与自我管理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

自我管理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兴趣与意志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自我管理系统的动力子系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能量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创新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科研创新团队中成员个体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动力系统能否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以支持科技创新者知识的再生产和创新能力的再提高。(1)激发科研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兴趣是科研进步的推动力。很多科学家都是由于对某个方向有着浓厚的兴趣才有所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兴趣使科技创新者在总带着积极主动的状态和情绪进行创造性活动,乐其所为,不觉疲劳。而且促使创新者在创新时激发更多的灵感,获得触动,使他们的创新思想想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同时,广泛的兴趣有助于创新者建构广博的知识储量,扩大他们的创新视野。(2)创新意志与坚持科技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应该不惧怕失败,因为有时候失败的经验比成功更有意义,同时要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勇敢地选择具有社会价值和一定风险性并且无人敢尝试的创新选题,并能屏蔽和抵制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和困难。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创新能力,更基本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创新欲望。对于每一科技创新者来说,完成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除了需要资源配置系统的优化运行,还需要有动力发动系统的持续支持。而保证动力系统运转的主要动力源是个体的兴趣,外界压力虽然也能迫使个体形成一定的动力,但不仅爆发力有限,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有限。动机系统的高能量则是创造力迸发的支撑。

4结论

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文4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科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前进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联系了市科协的“科普大篷车”。满载科学知识的科普大篷车,向学生展示了“小鸟进笼”“翻转的头像”“听话的小车”“无形的力”“锥体上滚”“手眼协调”等20余种科教展品。学生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观看、了解展品的原理,并亲自动手实践操作。通过对展品的参观了解和实践操作活动,学生亲身体会到科技的神奇,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快乐和科教展品的魅力。立体展板上展出的动物世界和海洋世界更让学生大开眼界。在科普展板面前,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做笔记。此次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到平时不常见、书本学不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极大地开发智力和开阔眼界。

二、在活动中,启迪青少年的头脑、双手

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启迪青少年的头脑和双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动手能力。开展创造发明活动,争做小发明家;开展劳技制作活动,争做小制作家;开展种植饲养活动,争做饲养能手。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亲自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好奇心越来越强,对什么都想摸摸、动动、做做,这正是科学教师所要达到的活动目的。如航模实践活动,在航模的设计、组装、调试中,学生体验到挑战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增强探求科学知识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学生在玩中找到学习乐趣,成为航模制作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了空间想象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了动手实践、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开发了智力潜能。

三、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

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提出小发明的设想和建议,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小发明作品。如我校刘晓竹同学发明的快捷、防尘摘花生器就是在平时生活中发现摘花生速度慢,而且尘土大,先提出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老师,在老师的指点下开动脑筋设计、制作出的一款既可以很快把一棵花生秧上的花生都摘下来,又能起到防尘效果的摘花生器,并获得了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发明一等奖。正是从动手、动脑制作开始,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就在自己身边。在学校发明室里,环保垃圾桶、摘花生器、拾球器、剥柚皮器……一个个科学构想和发明成果,使学生走进了创造的世界。

四、另辟蹊径,拓展活动空间

让学生待在家里、学校,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科技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到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我组织学生发起了“珍惜水资源,抵制水污染”的行动。在龟石水库,学生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前辈们为建造水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了解了目前家乡面临的缺水困境。在贺州市自来水厂,学生通过采访的形式,亲身体验、观察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节水教育,明确了“节水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责任。之后,学生又沿着贺州人民的母亲河――贺江一路南下,亲眼目睹了贺江被污染的场景,并在几个代表性河段收集河水样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认识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河水的危害。他们向市环保部门提出建议――对附近工厂排污状况作一次大检查,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结合这次调查活动,学生还撰写了科技论文《保护母亲河在行动》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创新;思维;探讨

一、引言

创新,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创新一词出现很早,《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中有“创新改旧”。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二、知识积累与创新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适合时代的创新将产生和存在,不适合时代的创新将被淘汰。从更深层上讲,创新观念的出现与自身对外在世界的呈现、思考形成的观念和认知都有重要的联系。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创新不断涌现,既然创新重要,作为创新前提的知识积累更加重要,知识积累是知识在量上不断增加、在质上不断优化的过程,人们可以采用网络、课堂等方式获得知识。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就难以形成丰富的联想和产生创新思维成果,知识积累是提出创新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问题则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创新的起点。由此可见,一个人根据自身的知识总量和质量,对同一个具体的事或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时,这时候差别就会体现出来。创新必须以丰富合理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有了合理的知识积累才能更有效和更有意义的提问,提问又是所有创新的起点,这是一个很完美的循环。

三、创新思维与三步创新法则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可以有合理的创新解决方案。即使还算创新的方案,当面临新问题时,又会存在若干新的解决方案。任何不可思议的创新,首先是需要不断面对各式各样问题的出现,问题的出现需要思考,思考是问题出现和解决的通途。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科技知识得到了快速传播转化,国际竞争也日趋更加激烈。竞争法宝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归根结底取决于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本上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拥有创新意识,用创新眼光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发现新问题,挑战新机遇,加之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是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从创新到创新人才再到创新思维的培养,讲到了根本之所在,创新思维是人类从事创新活动的精神源泉。从逻辑上讲,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思维形式、组合新的思维形式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有教育作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可以归结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步创新法则。

三步创新法则首先是要善于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问题是科学发现的钥匙,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问题提出依据于个人认知水平、不同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不同程度,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知识积累,阻锈剂、具有更好防腐功能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都是这个道理,有了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保证自己最基本的认知度,这也能保证所做出的质疑都是基于正确的人文自然和历史的价值观,离开这一根本,创新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有可能也会演变成滥加创新。

发现问题后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提倡身在问题之中,一个自然学科的科学家通过试验才能发现自然规律,最近距离的感知才能最量化分析问题,一旦身处问题之中,无论何时何地你的灵感的火花随时都会被点燃,这要求分析问题者长时期的心神贯注,依靠科学思维和洞察力,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抓住问题关键,使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出现“灵光”,最终让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豁然开朗。

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要更多关注人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形成的自己独有的对世界、对客观认识的一种观点,是自觉的认识和理解。思维定势对解决常规性问题和例行性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则会演变成一种阻力束缚人的思路,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已有的思维定势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有意识地从原有思维定势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思考。

第三个环节是解决问题,从全面的发现问题,到通过分析问题,通过思维的灵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通过对分析问题的思维轨迹不断修正,使得问题分析无限接近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过程无法复制,只有自身有了对创新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独创性,并切实得到所需结果,实现预定目标,并用这种方法积极了解已知世界,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发展增砖添瓦。

四、结语

《诗经・大雅・文王》讲:“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无论怎样,“创新”这两个字具体到后面的每一件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进一步,创新是敏锐发现问题、全面细致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认真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强烈的问题意识反过来又是进一步思考的动力,促使人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造性思维运用。本文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广智,张翔宇,黄萍.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

科技创新对个人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广东工业大学 科技创新 学术科技活动

1、学术科技活动现状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不断向研究型高校努力迈进,科技创新规模日益扩大,学术氛围逐年增强。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下,科技创新能力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变得愈发重要。2015年恰逢“挑战杯”开赛之际,做为承办方的我们更要抓住此次良机,努力将我校科技创新氛围推向新的高度。通过了解,广工大学子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对科技创新也保持着较高热情,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及时得到活动的相关信息,少数参赛学生也无法获得专业老师的技术指导。

1.2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精神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就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在激烈竞争的今天,也对高校和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刚列入一批重点本科的广东工业大学而言,推动学术科技活动的良好开展更是变得至关重要。通过进一步了解工科大学生对学术科技的认识度,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学校改善校内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参考。

科技创新以知识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并且提高学术科技水平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培养的新趋势,更是为今后就业创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但在现今中国大学自由教育的模式下,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迷失方向,虚度年华。通过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引导他们充实生活、找回自我,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起到良好的作用。作为一所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浓厚和适应能力拔尖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2.广东工业大学工科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现状调研

2.1调研时间

2014年11月6日――2014年11月14日

2.2调研对象

广东工业大学工科专业学生

2.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配合访谈的形式,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在确定课题之后,首先对老师和学生进行采访,并对采访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学校学生学术科技氛围并不是很好,对此我们提出假设,设计问卷,进而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最后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问题所在。其中问卷部分采用配额抽样法,以无记名的方式,提高问卷的可信度。并对广工九个工科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得到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在后期数据处理阶段,我们还使用了SPSS数据处理软件及Excel和专业数据分析平台问卷星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全面的剖析学生对学术科技活动的现状了解,从而探索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2.4样本数量

共发出问卷988份,回收有效问卷831分,有效问卷率84.1%

2.5调研数据分析

2.5.1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我校整体学术氛围相对一般,科技创新水平适中。其中,大一参加学术科技类活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分析认为主要由于大一的课程较少,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小,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学术科技活动中。此外,我校男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的热情和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分析可能是由于在科研方面男生性格优势明显并且广工男生人数偏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5.2访谈分析

在访谈中,我们采访了相关学院的科研教授、辅导员老师及优秀学生代表,他们一致认为我校学术科技氛围还有待提高,在营造氛围方面还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他们指出,学生很难长期保持对科技创新热情,尤其是大一新生,往往半途而废。并且,在采访中他们也表示学校在学术科技活动信息宣传方面力度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学生层面反响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分析,参与科技活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1.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没有自发的去了解学术科技相关信息;2. 部分科技活动比赛项目没有给出相应的例题,同学参加后觉得比赛题目难度大,没有信心完成;3. 科技活动设立的奖项不多,个人奖项较少,低年级获奖比重小,整体获奖比例大约为1/50;4.学业繁重,社团事务琐碎,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科技比赛。

3.加强和改善广工大学术科技活动的建议

3.1学生层面的建议

3.1.1正确认识,勇于面对。学生要认识到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学术科研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思维。同时,要勇于面对科技创新中的困难,耐心学习,奋力投身其中,尽量多的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在活动中慢慢领悟科技真谛。

3.1.2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学校举办了众多科技类的学术科技竞赛,其中不乏像“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这样重量级的比赛。同时,同学们通过参加比赛、加入科研团队、深入学科研究,逐步提高了个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且,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使学校的科技创新氛围得到了更好的营造。

3.1.3端正态度,扎实学习。部分同学片面追求竞赛成果,这样严重影响了研究的延续性,学习科研不扎实,无法掌握技术技能,浪费了大学宝贵的时间。还有同学认为比赛竞争激烈,担心自己的付出无法得到回报,就没有了热情。这些都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参加科技活动是帮助我们锻炼个人实践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开拓科创思维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其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3.2学校层面的建议

3.2.1逐步完善、建立机制。确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严格依制度行事,明确相关活动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好跟进工作。建议将科技创新作为选修课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更系统的培养,并设立专门的奖惩制度,这样就提高了科技创新在学生层面的重视程度。此外,应注赛事透明化的问题,要保证赛事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防止在评选过程中出现现金交易、拉关系等情况的出现,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作为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