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1
中国建筑玻璃市场除平板玻璃外历来难以统计,尤其深加工玻璃,如钢化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彩釉玻璃等的产销数量更是难以统计。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不追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更重视采用同一统计方式采集多年数据的对比,并考虑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从而得出建筑玻璃未来趋势走向...
详细内容:
中国建筑玻璃市场除平板玻璃外历来难以统计,尤其深加工玻璃,如钢化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彩釉玻璃等的产销数量更是难以统计。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不追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更重视采用同一统计方式采集多年数据的对比,并考虑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从而得出建筑玻璃未来趋势走向,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中国建筑玻璃的市场规模市场总容量估算:以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推算玻璃的使用量,玻璃使用面积按建筑面积的20%取值估算:
2003年新增建筑面积18亿m2,由此估算窗玻璃的使用面积约为3.6亿m2.另外以平板玻璃产出量推算统计:2003年用于建筑的玻璃原片面积约为5.2亿m2,其中含旧房改造的使用量,再考虑到中空玻璃等复合玻璃产品须用双倍的量,由此也可大致得出总容量约为3.6亿m2,基本与上述结果吻合。
近几年国内高档玻璃用量统计
受限于已有数据,仅能给出中空玻璃和单片镀膜玻璃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若最终产品形式是镀膜中空玻璃,则分别统计镀膜玻璃和中空玻璃,以下是近5年来统计结果走势图。
统计结果显示,近5年来中空玻璃使用量的年均增长率大于40%,镀膜玻璃(含Low-E玻璃)使用量的年均增长率大于13%,今日焦点:
即中空玻璃的增长率远大于镀膜玻璃,由此可推测出透明中空玻璃或着色中空玻璃的使用量增长迅猛。
各档次玻璃用量分布
根据市场总容量及高档玻璃的使用量,经分析得出不同档次玻璃使用量的分布状况(见图)。
分析结果显示,高档玻璃的使用量仅占建筑玻璃使用总量的约3%,而中档玻璃的使用量也仅占建筑玻璃使用总量的12%,绝大多数建筑仍在大量使用节能性极差的低档玻璃。
2007年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并按保守的年增长率预测2007年的市场容量为:透明中空玻璃用量大于5000万m2,将主要用于民用住宅。由于受2005年7月1日颁布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制,除偏远地区和难以监控的区域外,公共建筑项目将限制使用这种玻璃。届时新增的镀膜玻璃(含Low-E玻璃)用量约600万m2,将主要用于公共建筑项目,部分将用于民用住宅建筑。这个用量将是4~5条大型镀膜玻璃生产线的产量。
我国建筑玻璃市场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以下因素可影响建筑玻璃市场的发展趋势:用户对舒适性的需求和对节能玻璃产品的认知;国家节能政策、标准和法规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所提供的购买力支持;高档玻璃产品价格降低至市场能普遍接受。
用户的需求趋向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要求和期望可归结为以下几点:节能性好-所用玻璃可节省暖气和空调的支出费用;舒适性强-所用玻璃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室内采光足够、夏季能隔除太阳辐射热、冬季能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质量可靠-外观规整、性能稳定,并具有安全性;价格合理-价格合理、能够承受。对富裕者而言舒适性显得更为重要,但对普通大众而言价格低仍是极为重要的。
国家的节能政策
国家提出的建筑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新增建筑的1/3达到节能50%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增建筑全部达到节能65%的目标。按2010年的目标计算,今后5年将新增节能建筑面积约30亿m2,涉及节能玻璃面积约6亿m2,平均每年新增节能玻璃约1.2亿m2,中空玻璃、Low-E玻璃的增长率将被拉高。由于政策因素而被拉高的中空玻璃未来使用量的趋势:
节能玻璃(中空)的高增长能否实现取决于政府的监督措施。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勇提出:节能型建筑应利用现有组织机构,在设计审核、开工许可证、竣工验收证、销售许可证上把关,拟由专业机构评估,不合格的不予发证。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2006年年初在国务院新闻会上指出:不执行节能标准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将受到处罚甚至被清理出建筑市场,建设部将全程监督建筑过程。但目前监督实施细则尚未完善。
玻璃品种发展趋势分析
从现有使用品种分布推测未来的品种使用分布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各档次玻璃品种平均增长,显然这是政策所限制的;其二是在节能政策的引导下形成节能型增长。
按节能型增长模式,中空玻璃未来将会超常大幅度增长,具体玻璃品种的应用变化趋势是:单片透明玻璃,目前占有市场的80%,今后将被高一层次的玻璃品种替代;透明中空玻璃,年增长率超过40%,至2007年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60%,成为增长的主流产品,也是玻璃使用量再升级的基础;单片镀膜玻璃,被限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公共建筑物上使用,其使用量将逐年减少;热反射镀膜中空玻璃,在公共建筑领域将替代单片镀膜玻璃,今后仍将有所发展,但年增长率会逐步降低最终被Low-E中空玻璃所取代;Low-E中空玻璃,将成为公共建筑的首选、主流产品,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也将在民用住宅建筑替代透明中空玻璃、着色中空玻璃而被大量使用。
我国建筑玻璃发展的方向
我国建筑玻璃制造业的既有优势
中国的玻璃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深加工玻璃领域的技术进步更为明显,包括生产设备的引进更新,部分设备的国产化制造等,都为未来整个玻璃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浮法玻璃有125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巨大;中空玻璃已形成高、中档规模化生产格局;镀膜玻璃已有足够的产能空间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各种玻璃品种的生产配套齐全,生产用原辅材料基本可国产化。在技术方面,硬件有与国际同步的生产设备,软件有与国际相同的工艺技术水平,总体优势明显。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具有总体的生产制造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首先,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质量的产品可出口进入国际市场,低质量的产品甚至不符合国家标准;其次,规模化深加工产品都集中在公共建筑领域,整个行业对民用住宅节能玻璃市场的培育不够,骨干企业对住宅节能玻璃市场的投入不足;再次,高档建筑玻璃产品的出口数量有限,尚未形成出口规模。
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良性措施、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的重要意义
很多人都知道在建筑行业中工程造价就是它的核心,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在控制与管理方面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体现出来:其一,建筑工程造价在签证工作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认,因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的设计深度与施工的质量以及复杂的施工,所以,在施工的进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包括地质也会有变化发生,这就影响了施工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造价对于签证工作的意义也就是对上面所说的情况不断的变化,这必须是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在工程承发包的过程中把工程造价充分的利用起来,来应对施工现场的变化,修改时运用书面的形式。其二,对于工程质量方面建筑工程造价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进行不断的强化,并且对于施工的工程质量也好把握好,这都是在建筑工程中基本条件,在这里面工程建筑造价却起着合理有效的控制作用,并且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控制也会非常有效合理,这样才能达到国家的规范及标准。其三,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造价对于其经济与责任都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于工程的每一个内部的岗位职责建筑工程造价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控制与明确,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以及造价的降低方面都有非常关键的管理作用。其四,在建筑工程的机构与材料中建筑工程造价起到的管理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全部的材料费占到建筑工程造价的比例大约为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这也就证明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就是建筑工程中材料与机械的管理,因此,只要把建筑工程的材料与机械有效的进行管理,就一定能够把建筑工程的造价有效的进行控制。其五,把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好就能够对环境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任何一个需要实施建筑工程的周围环境与建筑工程的实施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实也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前就要考察好周围的环境,要做到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再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各项准备。
二、目前我们国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没有对造价中介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中介组织在近些年来的发展非常快,主要是从事工程造价咨询以及标底编制等工作,但是,一些管理制度与其并不配套,中介组织的各种关于资格的认定与审批都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导致人员的素质也不一样。还有些中介组织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办事,没有一定的公正性。中介组织在咨询服务方面没有经济责任,赔偿制度以及回避制度也不够健全,尤其是经常在标底进行编制的时候出现的一些漏算、错算,这对于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严重的影响。第二,在计价方式中存在新旧两种,关于建筑工程的造价计价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就是动态性、差异性以及多层次性,如今我们国家建筑工程造价中的计价方式已经由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定额计价横式。第三,没有平衡的市场供求关系,不规范的市场竞争对合理定价造成很大的与此同时,增加幅度更大的就是那些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这就导致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供不应求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很多施工的企业为了求得施工的任务,只能被迫接受一些不合理的招标条件,市场的交易变得越来越不规范,施工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只能靠压低价格对工程进行承包,长期下去,企业就没有了改造的动力,这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实行的一些政策因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这对于市场竞争的不规范行为有了一定的助长作用。第四,造价管理观念落后,政府过分干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上仍存在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对建筑工程造价缺乏整体概念和认识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对材料市场价格的监管,已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控制,转为市场调节,市场现行材料价格随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市场起主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市场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其自身调节机制不是万能的,完全依靠市场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政府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建筑行业的价格调整上,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思想,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杠杆作用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干预,这是防止建筑工程造价市场混乱的必要手段之一。
三、笔者多年经验来对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首先,加强、完善建筑工程的审计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那么如何加强和完善建筑工程的审计环节呢?那么就要同时加强和完善竣工的审计、工程前的审计、工程项目事后的审计,以及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的审计,这就能有效的防止可预见的错误发生,也能够很好的帮助控制和管理好建筑工程造价。
其次,加强和完善建筑工程中的设计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设计是一项建筑工程开始施工的至关重要的开头,它关系到了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步骤的安全和完美,设计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加强和完善建筑工程中的设计关节,就要不断的加强设计单位的设计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例如:图纸的质量、制定有效的设计制度等。
最后,加强和完善建筑工程中的决策阶段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其龙头就是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它与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确性有一定的关系,首要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有效的比对,并且对于竣工后的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采取合理的预测,这样做出的决策的准确率才会更高。
四、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未来发展的相关分析
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济也进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这是我们国家的再次对外开放。它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工程造价管理走向国际化,其二是工程造价在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首先,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国家的经济也渐渐与全球的市场进行整合,很多的跨国公司与跨国项目相继出来,很多项目多数都是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者是BOT的方式进行运作。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外海投资与经营的项目。随着国内的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国内与国外的市场也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外国的企业也会充分的利用在技术、资本、人才以及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特长,与我们国家内部的市场相争,特别是对于工程总承包市场。而工程造价管理走向国际化趋势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多。其次,关于信息化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知识的管理在进行工程管理中就会形成协同办公的模式,这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走向信息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来讲也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工程造价管理对于电脑越来越依赖,而竞争也变成了信息战。如今,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把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运用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中,经过网上进行招投标,这是工程造价管理进行虚拟化、网络化的开始。随着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普及,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软件开发公司出现,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开发。这些现象都说明工程造价管理对于电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依赖,信息化管理也必将是未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五、结束语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过程造价的控制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在工程造价中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才能减少目标计划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真正的把工程的造价降低下来,项目建设的进程要对于招投标工作要不断的进行法制化、制度化,使其更加的规范,另外,还要关注对于合同的管理,建设单位与供货商、承包商间要建立起互信的机制,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把工程的成本降低下来,才能满足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蓉.工程造价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3-20
2白爱麟.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7):51-523张金锁.工程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23-274王振强.日本工程造价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48
5肖扬.我国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C].新华网.2005.9.86刘红清.试论全面造价管理.山西建筑,2003,29(6):227-228
7许世平.试论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石油华工化工技术经济,2004,(6):16-19
8蒋传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1-40
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3
关键字:建筑节能住宅设计
一、定义及内涵
1、“节约”概念的发展
节约(SAVE)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狭义的节约指减少消耗,是采取减量型,控制型,末端治理型的手段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拟通过各种手段使未来的生态和社会所受到的损害减少:
但是,经过了上个世纪后20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并非有效,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因此,采取控制和减量的方式受到了质疑。正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WilliamMcDonough所说:
“Beinglessbadisnotbeinggood.”
——“坏事减少并不等于好事增多。”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都将狭义的“节约”发展为广义的“节约”,即从节约(Saving)有效(Efficiency)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本届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正是如此。
增值型、创造型的发展模式,不仅仅是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而是通过循环经济创造财富和增值。
建议在定义节能节地住宅时考虑新的发展观。
二、节能节地住宅的评估模型
关于资源节约型住宅的评估评估认定问题,以往我在科技司和住宅中心工作时曾多次组织制定有关住宅的这类工作,包括建筑节能和住宅性能认定的评估体系等。但是,当时在制定评估模型时多采取一元的模式,而非二元乃至多元的协同评估模式,因此,在贯彻实施时往往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我们在涉及节能、节地、节水时更多的强调节约率,如节能50%,节水30%等等,并不同时评估在达到该项指标时对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健康性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在强调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即评价住宅性能时,又不去评价由此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实际上,二者之间是需要妥协的,有时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要牺牲人的舒适度,或者要改变生活习惯。当然,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上述二元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近来国际、国内有关建筑评估方面的模式在走向多元化。
例如:在由科技部下达的课题《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成果中指出:“绿色建筑希望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资源,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与良好的服务,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破毁环境的代价所获得的舒适性的“豪华建筑”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而放弃舒适性,回到原始的茅草屋中,虽然不消耗能源和资源,却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因此,在评估体系中节省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例与室内舒适性、服务水平以及建筑功能的条例性质不同,不能彼此相加或相抵。为此,我们参考了日本的CASBEE(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for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所谓绿色建筑,即是我们追求消耗最小的L而获取最大的Q的建筑。如下图所示,这种两维的表述方式可更科学地描绘出所评价项目的“绿色性”。
当评估结果处于图中A区时,表示该项目通过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就获得了优良的建筑品质,是最佳的绿色建筑。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D区属于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并不太高。E区则是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这是我们一定设法避免的。”
三、关于住宅建筑节能
1、节能目标的相对值(如50%)可以分区提出,但是应要求各地区进行本底现状调查(或组织调研),确定当地建筑单位能耗的平均值(㎏标煤/㎡),否则提出的相对值无法操作。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全国节能的总绝对值(㎏标煤/㎡.年)较为科学。
2、要注意建筑节能指标和绿色建筑的指标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矛盾之处。例如:绿色建筑强调自然采光、通风和加大迎光面以便有可能利用太阳能等,但是这样就会增加窗墙比和体形系数,不利于节能。目前房地产商为提高舒适度,多采用大落地窗,大面宽小进深住宅,在住宅市场中受欢迎,但这和主体建筑节能有矛盾,如果要达到节能指标,须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这必定会增加可观的造价,这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建筑在普通住宅中的推广,目前多用在高端住宅上。
3、节能问题应有重点,北方抓冬季供暖期节能,南方抓夏季空调期节能,过渡区应尊重地方的习俗,不能仅用物理指标要求,以免造成浪费。
4、要重视人文方面的内容,应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尽量采用自然生态型的方式节能,如太阳能、西北的生土建筑等。应强调对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引导,为节约能源改变不良生活习俗,开展全民节能教育很必要。
四、关于住宅建筑节地
1、节地问题主要是宏观问题,关键在于要逐步解决城乡的二元化体制。在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是必然的,城市化需要土地,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应提出一个城市化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平衡发展模式,以及二者与工业化的关系。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释放耕地面积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前者的速度制约了城市化的过程和农用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建议与农业部制定的发展规划接口,再测算土地放量的时速,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节地指标。
2、城市住宅的节地问题与住宅市场结构及开发模式有关。目前我国新建住宅几乎全部采用小区成片开发模式,已经持续了15年,其弊端早已凸现,如果继续下去,大量占用耕地问题无法避免。应更多地研究采用城市内既有住宅的置换、提升的办法解决住房问题,尤其是中低收入住宅,不一定非要新建小区,更多的是通过二手房的租赁、置换等方式解决。因此,以往提出的商品住宅持有率要达到90%以上等指标值得商权。目前在发达国家相反地更加强调商品房的持有比例要下降到60%~70%,而物业出租比例要提升到40%是有道理的。
新批准的成片开发的住宅,尤其是大规模的项目应当按照新城镇的模式规划而不是住宅小区,这样使住宅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接口,这是长远节约耕地的出路。如果在城郊大量建住宅小区,必定造成在占用土地的同时还要解决交通问题,长距离运输又造成能源的耗费,应把居住、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功能统筹考虑才最节约。
3、应提高不同档次的住宅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分别制定最低使用年限。但是,如果不能提升住宅的经济价值,即使现有住宅还存在使用价值,也会因为失去了经济价值被拆掉,频繁地拆建必定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因此,要从住宅的设计、质量、可改造性等方面长远考虑。
4、据说最近北京市将要修订住宅规范中的栋间距(加大)和冬至日的采光时间(加长),以便符合自然采光、通风的绿色健康要求,这是SARS以后北京住宅的趋势,如果修订,将对节地、节能有影响,应当兼顾协调。
五、关于住宅建筑节水
1、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均,因此制定节水指标应当分区,建议按照年降水量分为五个区:
丰水区(1600mm)、多水区(800~1600mm)、过渡区(400~800mm)、少水区(200~400mm)和缺水区(<200mm)
2、节水率(WCR)指标
要求住宅小区减少市政提供的水量,节约用水。按照上述分区,节水率指标递增。
l在不考虑污水回用的情况下:5≤WCR<15;
l考虑污水回用的情况下:15≤WCR<50。
节水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高节水率意味着要求更高的污水回用率,而污水回用是需要采用较高的处理技术,将会增加成本影响水价,应当选择技术经济的平衡点。
3、具体措施
l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方案。
l优先选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l合理控制末端出水压力。
l污废分流处理并回用。在绿化用水、冲厕用水、道路浇洒、洗车、扫除用水、景观补充用水及空调冷却用水补水中使用再生水,且水质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l雨水收集并回用。
六、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的主体应是在形成了市场需求条件下的企业。住宅产业化是一个市场化、商品化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的驱动力才可能推开产业化。因此,以往我们强调以项目为中心,去抓各种示范工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已趋成熟的今天,应从抓项目过渡到抓企业。
当前,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在收紧房地产的两大限制性因素(资本和土地)以后,一定会形成一种挤压效应,促使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上一个台阶,其特点是企业进步和金融进步。房地产企业的优胜劣汰已经开始,2005年更会加速,以往靠“圈钱”,“圈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开始认真研究发展战略,大致的趋势如下:
——一部分企业向规模性扩张发展,以做大做强为目的,一些大型开发企业的年开发量和销售总额一时成了竞争的指标。例如:民营企业中以万科集团、顺驰集团、世茂集团、合生创展集团等为代表,在2004-2005年中都以销售总额在100亿上下为目标,其中有的企业间竞争得十分激烈。大型开发企业的形成将会提高房地产企业的集中度,这标志着中国的开发企业走向成熟,竞争房地产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开始,这些企业中有的已经认真研究住宅产业化问题,为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部分企业以打造精品为切入点,形成独有特色的知名品牌,从而提升项目的质量。不求最大,但求最佳。
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4
【关键词】工程造价资料;渠道;收集
一、建筑工程造价资料的含义和作用
1、工程造价资料的含义
工程造价资料是指那些有使用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已建成竣工和在建的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竣工结算、竣工决算、单位工程施工成本以及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施工工艺等建筑安装工程分部分项的单价资料等,特别是已建成工程的竣工结算、竣工决算资料。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主体工程预结算造价指标、基础设施预结算造价指标和材料、设备价格库。
2、工程造价资料的作用
工程造价资料是建筑工程中施工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是工程造价宏观管理的基础,是制定修订投资估算指标的参照。加强工程造价的运作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建设项目各方的经济效益,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工程造价资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建筑投资商进行决策和控制投资的需要
建筑投资商进行投资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的利润,利润的获得要从整体的投资和收益综合考量。公司的领导层根据研展部提供的项目经济效益测算报告作出投资决定,而项目经济效益测算报告中的开发前期准备费、主题建安工程费和基础设施费都是依靠长期的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测算得到的。可见,工程造价资料收集的的资料正确与否,数据的有效性是否真实,决定了项目经济效益测算报告的结果正确与否,更关系到建筑投资商之后的决策是否有效和合理,投资的力度是否足够。
2.2 施工企业总体把握施工和决策的需要
工程造价资料是施工企业进行正确经营决策的资本,是总体把握施工进度的依据。及时有效的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可以使施工单位及时的了解建筑施工的环境,了解市场的总体走向和需要,从中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工程拖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工程的拖延相对也会增加工程的费用,工程造价的总体把握和提前明示可以让施工企业为了利润考量准确的把握施工进度。除此之外,其还可以作为准备参与投标的企业考量投标价格的依据。
2.3 建设行政单位对工程造价的需要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符合当前建筑市场发展的工程造价的各项政策的最为主要的依据是施工过程中或工程竣工后所收集到的长期的、系统的、准确的、科学的工程造价资料,并且这些决策的制定关系到此后一定时期内整个建筑市场的总体走向,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指导,规范建筑市场的发展。
2.4 工程定额的编制和管理的需要
工程造价资料是定额编制的基础性资料,项目各阶段的编制实施是企业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工程定额的编制可以在规划方案阶段、扩初阶段或施工图阶段编制,编制的越早就越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如果将其提前到规划方案阶段,就对工程造价资料收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定额编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属于技术资料,一类属于经济资料。前者来源于各类标准规范以及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设计等;后者来源于工程的实际结算资料和建筑市场的劳务建筑资料。技术资料在整个工程造价资料对于定额编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但同时也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经济资料在工程造价资料中的变动性相对较大,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定额的编制和管理中,应当及时的收集工程造价资料,使定额所反映的价格水平贴近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
2.5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有偿的向社会提供工程建设方面的咨询,其进行咨询服务的主要依据是其对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工程造价资料收集的越准确、越有效、越及时,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业绩就越好,社会形象和信用度就越高,其收益也会相应的提升。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不仅要通过服务来积累资料,还应该通过社会上的工程造价信息和市场调查来充实材料,以便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行情和有关工程造价的政策法规,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咨询服务。
二、工程造价资料收集的渠道
1、通过施工企业进行收集
施工企业是工程造价资料使用最频繁、最直接的单位。他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依赖于工程造价资料和相关的信息,而且他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对工程造价资料进行验证,及时的修改工程造价资料中不合理的部分,补充和完善工程造价资料中的技术和经济信息。故施工企业可以成为工程造价资料收集的主要对象。资料的收集过程既是施工企业本身经验的积累过程,又为整个建筑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参考依据,有益于全行业的造价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向建筑的投资商进行收集
建筑投资商在作出投资的决策的时候肯定已经对整个工程的造价作出了一个总评的评定,哪个部分消耗大,哪个部分收益大,总体的预算是多少,最后的结算大约在哪个范围之内,建筑投资商都会形成相应的文件报上级领导层。此外在工程竣工后,建筑商还会预留一份整个工程过程中的实际造价和最终结算值,这些资料都可以成为以后的施工企业或者投资企业参考的依据。
3、向有关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收集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要想向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手中就要握有相当数量的有效数据,是收集造价资料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不同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因其各自的经营活动的不同
所掌握的资料会有所不同。这些资料已经经过了专业人士的分析和整理。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合和总结,对资料收集单位而言,可以节省时间,加快自身掌握的工程造价信息的更新速率。
4、向建筑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收集
建筑行政管理部门是相关政策的制定者,资料的享有是其制定政策的主要前提。并且管理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其掌握的资料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企业根据管理部门的资料还可以深层次的把握整个建筑行业未来的大致走向和发展前景。
5、向建筑材料、机械租赁等供应单位收集
建筑工程的建设中除了人力消费以外,原材料的消费占据了整个消费的绝大部分。建筑材料价格及机械设备使用价格是工程造价最基本的资料,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及其合理性。而且材料和机械的租赁有很大的变动性存在,资料的更新也要及时。通过对材料和机械租赁一周内的价格变化情况预估出未来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内价格的走向,为施工单位选择最优材料提供依据,为咨询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作出保障。
三、工程造价的收集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
由于工程造价涉及了很多方面,譬如材料、设备、人员等,这其中很多元素有很大的变动性,资料的及时更新和收集对于施工单位和投资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其建设过程中各种预算超标与否。
2、有效性原则
造价资料的目的之一是为以后建筑工程提供可靠性依据和参考,所以造价资料在进行收集的时候不能照搬照抄,要实际考察后综合评定过再收集,而且这些信息必须保证是真实有效的。
3、科学性原则
造价资料的收集,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收集,充分的反映市场客观规律,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
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5
1.国际同行业间有形壁垒的消失;
2.外资将进一步大量涌入,抢滩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势必对国内现有建筑市场体系和国内建筑业包括房地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3.我国建筑业融入国际经贸发展行列,为本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提供了条件;
4.有助于我国建筑业把握国际市场机遇,在激烈竞争中通过努力和自我完善,取得可喜丰收。
本文就以上问题稍作展开撰述。
一、“入世”的有利影响将集中体现在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完善和规范化上
我国将逐步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范围的进程,市场开放将突破以往封闭条件下在需求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各种制约,将有望极大地提高我国建筑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业经贸体制的变革,加速我国建筑市场规范化的进程。如:WTO将对我国建筑业领域的经济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提高政府决策和行动透明度、法治建设以及部门和地区垄断等都将提出相应要求,我国政府在某些大的方面,在入世会谈时也已作了一定程度的承诺,它必将对我国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加入世贸将在相当程度上增强外资信心,有利于我国建筑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国外承包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成果应用及转化等将必然更多地进入我国,促进国内建筑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和向国际化发展,推动国内大型建筑企业走向港澳、东南亚、日本和西方,有利于扩大在国外市场的份额。
二、“入世”带来的不利影响
1.与我国建筑业的历史沿革和传统的行业定位相冲突。
我国建筑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产业,本身起步比较晚,它作为一门产业的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确认,尽管它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但迄今尚未根本改变其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指国企大型建筑业,产值利润持续下降。近年来“粥少僧多”,施工招、投标不够规范,无序竞争使正规企业投资风险加剧。
我国建筑勘察、设计、施工行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国际竞争能力,还只能在少数东南亚和西亚、非洲国家靠人力低廉得标而不是重在技术优势或只能依附于国外大集团卵冀下的分包作业。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建筑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未能按国际惯例建立以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建筑业管理机制,国内外市场长期隔绝和资讯不通,不了解国际竞争规则和规律,缺乏与国外大承包商在同一环境下竞争的实践和经验。
2.与目前建筑企业的竞争机制相矛盾。
入世后,国外各大建筑承包商进入国内市场,无疑将在新的态势和局面下更为加剧国内建筑企业的竞争和淘汰。作为国内市场竞争的主体,自然应该是国内建筑企业,但目前他们的综合竞争实力普遍低于国外同行的水平,对重大和重点的国家工程建设项目,问题将更其如此。
这样,国内建筑企业在上述竞争日益激化的情况下,将面对的主要问题有:
1内在综合机制不顺畅,从而使竞争意识淡薄;
2管理水平总的看只能说是“低下”,且管理模式还很落后;
3技术应用层次不高,技术含量还较低;
4国际经营承包经验欠缺,相应人才匮缺;
5习惯于寻求地区保护,而积极从本企业自我改进、完善及发展潜力上争取优势等方面的动力则尚不足。
三、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
1.建筑工程业由于国内的成本优势与国外比,是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业中国际建筑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强的行业之一,其国内外收支一直都处于顺差;
2.过去由于我国未加入WTO,不能从服务贸易自由化中获益,中国建筑公司在海外市场只能获得由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的以及在国内的外资项目,真正能获得公平参与东道国政府和私人机构、企业投资项目的机会则很少,这使我国的国际建筑工程服务业在国外总的服务贸易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比重一直都很小;
3.加入WTO后,我国打出国门的海外建筑市场将会相对宽松,机会也有望逐步增多;
4.中国公司在国外的工程承包业、设计咨询业和劳务活动中,还比较缺乏理性和整体观念,在问题决策方面还不够成熟老到,也缺少长远的国际发展目标和规划;
5.中国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均与国际同行存在较大差别和差距,在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也明显落后;
6.我国出口人力资源充足和廉价,这方面的比较优势短期看还很突出,但入世后的资源配置将要重组,这会增高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使这方面的优势转化和下降;
7.我国建筑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基础也还是价廉,而这只能体现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中,一旦成本低廉的优势被均化,将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取入世后应得的份额等等。
四、政策和建议
1.加快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步伐,除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外,还要进行规范性的公司制改革,从企业的实际来选择改制形式。
1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股份制企业;
2按产权关系逐级建立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追究机制;
3推行国有资本金的绩效考核和评估制度;
4企业改革要从制度上和机制上与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真正结合起来;
5切实实现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等等。
2.加快实施建筑企业的专业化改组和改造,营造不同层次的经营竞争实体。
1尽快把一些层次较低的企业改组成按建筑设计或施工要求而形成的专业化企业,以专业化协作促进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的变革,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2在有条件的国内大型建筑企业中选择和支持成立几个或十几个龙头总承包型企业,作为与国外竞争的建筑业航母。
3.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建筑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计理念,迅速改变目前的落后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创造自有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增加本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大力关注和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加大科技进步投入的力度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
2在设计施工中加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力度;
3用新技术支撑和保障我国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将技术服务、合作承包作为国际引进的重点。
4.提升管理水平,增高经营效率。
首先,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收入分配中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要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把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再次,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加快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建设,在构架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方面,在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应与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包括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以这三大体系为核心,有机地构建能够协调运作的企业现代管理模式,改进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方式。
5.加强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大承包商的合作,尽快适应国外建筑承包的运作和经营模式,从承包方式、融资渠道、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国际承包业接轨。
6.国家加大政策力度进行适当调整和引导。
1依据入世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灵活地对国内建筑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模式,指定有效的市场准入策略,以赢取调整和热身需要的缓冲时间;
2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合理调整和优化地区结构,利用加入WTO时机,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
3简化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核制度和法规程序,逐步向自由、合法经营方向过渡;
4建立并规范建筑业的管理体制,扬长避短,尽快按国际惯例建立以工程咨询为核心的行业运作机制以规范运作。
7.走出所在地区和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建筑企业依靠近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建筑企业中已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但是,为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们认为,有条件的企业必须走出上海到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去搞开发建设和中介服务。在与各地区建筑企业的竞争中,积累经验,发展壮大自己,也为与国外建筑企业在国内的竞争作准备。同时,也要蓄势在适当时机冲出国界,首先是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和经营。
五、“入世”后我国房地产业的
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
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6
【关键词】:住宅平面设计 住宅需求 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建筑空间和生活的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前些年建筑外观普通,几乎没有风格。在许多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水平不高,对于建筑美观并不太讲究,所建的楼盘没有明确的风格可言。
近些年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再也不是单纯的条件改善,而是着重于住宅的使用功能及价值功能和其它综合功能,使楼盘的品位大大提高。
分析近些年住宅设计活跃期的形成和发展,使我们更加关注当今住宅设计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1住宅设计由制图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也被迅速推向市场,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开发商不再向从前把设计看作是制图过程,而是把设计看成是策划的一部分。
2住宅设计走向精品化
我国住宅设计已开始从粗放型逐渐转向精细型,陈旧的设计观念相手法将被逐一摒弃,新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应建立在精细化的基础上。创造造精品应成为设计者的神圣追求。住宅户型也要创造精品,这些精品在适应居住人生活行为的同时,还引导人的生活行为,甚至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在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再也不是单纯的条件改善,而是着重于住宅的使用功能及价值功能和其它综合功能。
根据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流行的居住设计都提倡“三大一中”。即“大厅、大厨、大卫和中卧”。
客厅是家庭公共空间,人的大部分呆在家里的时间都会在客厅里度过,客厅有会客、家人交流、视听、娱乐、阅览等很多功能,所以客厅的面积要尽量大些,较理想的客厅面积在21平方米一30平方米之间;厅正中的墙面最好不要设置房门。房间设计要尽可能方正,房间内如有斜角空间,感觉就会不舒服。客厅是家庭住宅的门户,在整套房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厅设计中最大的禁忌是所有房间绕厅布置,造成开门太多,完整墙面少。由于通行路线交叉穿越,不利于厅内家具的布置和使用,也影响了休息区的私密性和安静。从方便布置二三件套的角度出发,厅内连续可使用的墙面的最小长度最好在4米以上,而且开间也应该控制在4米以上,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视线距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功能要求变化甚大,客厅里增加了很多内容,俱陈设功能和艺术欣赏功能的大型沙发、框架、音响设备、钢琴等需要占用更多的面积,柜式空调机也开始进入客厅,大屏幕电视需要更大的观看距离,有些健身器材还占用一个角落,起居活动面积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这就造成了客厅面积需要大幅增长。在有些高档住宅中,上述功能会派生出专用房间,例如健身房、琴房、视听室、娱乐室等。即便如此,也要求客厅应有较大面积供起居活动之用。
近一、二年的新项目中,双厨的设计开始出现,发展商及建筑师将住户改造的意愿吸纳入设计中,一些项目将此称之为中西厨房。中厨即为油烟大的热炒间,可用门隔开并对外有窗,西厨则是制作冷餐,使用微波炉、电饭煲操作的场所。双厨的设计受到多数住户的欢迎,今后一阶段会成为主要的厨房形式,但在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如中、西两部分厨房的面积比例问题,中厨中确保基本操作所需的最低限空间大小问题,以及管道布置方法问题等等。
现代设计中的卫生间不仅有传统的洁身功能,而且是松驰身心和恢复精力的幽静场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入浴行为的日常化,将浴室作为湿空间单独分离出来将变得十分必要。一般住户认为干湿分离,分开成小间更为实用。由此也可预测,卫生间干湿分离、小间化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另一种可能的趋势是,卫生间以轻质材料分隔使卫生空间的重新划分和弹性增加成为可能。如将紧邻卫生间的部分空间在必要时方便地改成卫生间。此外,空间的弹性分隔也是为新功能的增加预作准备的需要。如目前洗衣房、桑拿浴房、蒸汽浴房等设备已经成为家用卫生设备的新成员,将来为了健康和美容还会出现其它新的器具设备,卫生空间应为新设备的加入预留空间。三居室以上住宅应设有两个卫生间,有些楼盘两居室也做了两个卫生间,足以看出人们对卫生间的需求。卫生间合理的面积应在5至8平方米之间。贮藏室各占5平方米一8平方米。
住户对现代化的卧室也有越来越多的生活追求,有的卧室内还设置家庭起居区,用作主人交流、阅览、视听区。所以有的卧室特别是主卧室追求很大、很气派,但从人体生理学及心理学角度讲,卧室面积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比较舒适、温馨、安静的休息环境。卧室的合理面积在12至15平方米之间,而且房间的组合要利于家具摆放;近年来卧室设计好多都是低飘窗,因为这样可以提供卧室有很好的视觉景观,虽然飘窗不适用于北方住宅,但是开发商为了楼盘有卖点还是乐此不疲。
3住宅空间设计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
住宅外立面的发展巨大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立面无一点设计感,清一色的水泥色,单调,仅为了满足当时的居住需求。
第二阶段,视角效果需求型,可以说是第一阶段的增强版。社会发展的升级,人类文明的进化,促使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升级,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后,开始了对外部形态的需求升级。这时出现了质量、色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需求升级,建筑业在此浪潮下也不例外的得到了普遍应用,主要表现在外立面各种色彩的应用,同时也有利于突出建筑本身的与众不同。
第三阶段,复合型,此阶段是现代建筑最高资源的整合,它包括了高科技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等。主要表现在外墙的美观、环保、质量、实用、节能等。
现代住宅外立面主要有以下三种风格:1欧陆风格丰富的立面线脚和外墙突出的造型,配以厚重的材质,常有基座;体现稳重、扎实、庄严和耐久;如仿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及五六十年代旧苏联时期的苏联建筑风格等;2中国园林风格以粉墙黛瓦为特色,配以马头墙造型,或青砖清水墙,配以局部飞檐造型,或轻巧的圆柱围栏装饰,体现精巧细致,轻盈别致的传统风格;如江南民居风格,北京四合院风格,晚清园林风格等;3现代都市风格以大胆的色块和新型建筑材质,配以金属质感和大面积玻璃,或采用钢、硅构架,或一定的弧线、弧形曲面造型,体现现代大胆、开放、明快和奔放的都市气息。
4住宅设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环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生。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