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1

【关键词】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人才的认识不再单纯重视学历,而开始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人才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学科发展关键性因素。现代社会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大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医生50例、护理管理者、各级护理部主任50例,患者5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0.26±3.57岁。学历硕士以上32人,本科46人,大专39人,中专含高中以下33人。

1.2 调查内容 通过查阅大量护理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护士业务水平、护患沟通能力、与医生配合状况、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

2 结果

通过对我院入院病人及家属、医生、医务管理者以及各级护理部主任、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进行了不记名调查发现,护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以下现状:在业务水平,仪表仪容、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满意度较高,而在办事耐心、工作负责、文明用语、法律意识、心理调节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加强。

3 对策

3.1 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培训

护理文书是病人诊断、抢救、治疗、康复的重要依据,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患纠纷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佐证,护理文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护理文书是护理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项严谨而重要的工作,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进行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了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而且也反映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培训有关的书写内容、要求。符合本院实际的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及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书写格式模板,并定期进行书写质量的讨论、分析,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技能的考核,通过不断的培训逐步提高护士护理文书的书写能力。

3.2 法制观念的培训

法律是保护医护人员、患者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护士应养成法律意识,主动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护患双方和医院的正当权益,医院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职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懂法、用法,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关系,了解自己的正当权益,约束自己的护理行为,随时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3 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

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构成了护理人才素质的基础,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利用各种机会了解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做到与病人有效沟通,尽量满足病人生理、心理上的需要,缓解病人的痛苦,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问题,理解病人、帮助病人。在护理工作中,具备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是在危急时刻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直接因素。

3.4 护理人员礼仪的培训

护士礼仪是护理服务素质中的重要素质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院的就医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患者不仅需要高超医疗技术,还需要更加文明,规范,优质,高效,温馨的护理服务。护士礼仪不仅反映护理人员的外在精神面貌,更是内在的素养,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自身修养等深层次的体现,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患者这种特殊群体。他们比正常人更加需要尊重,安慰、关心和理解。恰当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不仅能密切护患关系,还能给患者营造一种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3.5 道歉能力的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应向病人表现出道歉,充分体现护士对病人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道歉用语应当礼貌而规范,工作中出现失误,道歉并不耻辱。应当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护士应开朗、诚恳、平易近人,应沉着稳重,细心负责,冷静果断,给予患者乐观、安全、信任的感觉,学会体恤各种病人的痛苦,建立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3.6 工作避免情绪化

护士的情绪变化,对病人和家属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的情绪积极乐观,和蔼可亲,可增加病人治愈的信心,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安全感。在病房营造良好的气氛。然而在工作中护士难免会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此时就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自控能力,做到不急不躁,纠缠不怒、始终保持积极而稳定的状态。

3.7 思路清晰高度灵活

医疗工作中,病人常有病情变化多端,紧急情况多,意外事情多,因此,护士的工作也纷繁复杂,经常在有限时间内实现工作的转换。还要要求每一项工作之间清清楚楚,准确无误,互不干扰,完整完成,所以,护士应头脑清醒,思路清晰,高度灵活,思想集中。敏锐的从病人表现上获得第一手资料,准确判断病人病情需要,及时向医生真的反馈病人病情变化、治疗评价、护理效果及潜在存在的问题。面对病人病情变化,护士应敏锐察觉、及时发现病情的先兆变化,做到新问题及早发现,恰当处理,避免或减少严重后果发生。

3.8 良好的身体素质的训练

身体健康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因此,为了胜任繁忙的护理工作,作为护士应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以保证充沛体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小结

综上所述,具备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首先在应热爱护理事业,愿为护理事业做出奉献。应具备博爱的胸襟,对病人有爱心,愿为病人付出,真正把解除病人痛苦作为己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忧病人所忧,给予病人热情、关怀、安慰,减轻病人痛苦和忧伤。其次,应提高业务水平,医护人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偏差,极易酿成大祸,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第三,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病人的变化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尊重客观依据,实事求是,认真负责,未雨绸缪,一丝不苟,化险为夷。同时,护士应不断累积丰富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才能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也能从容面对。每名护士应正确认识自己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以满足病人日益提高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清秀,王贤芝. 浅谈如何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3B):367-368.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2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素质培养

儿童科室一直都是医院中最特殊的科室,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一些病情严重且情绪化的孩子时,无疑是给护理工作中增添了很多的难题,尤其在处理医患关系以及应对患儿家属,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护理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开展,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能力是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1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心理素质要求

一般儿科的护理工作都要比其它科室的护理工作更加不易,原因是儿科护理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护理患儿,还要处理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微妙关系,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治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或急躁的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更多的站在患儿和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儿童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的安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我不同的患儿所呈现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生长环境的不同,孩子的性格自然不同,个性化的差异也成为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因此,面对不同的患儿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况且孩子刚进入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产生一些恐惧的情绪是无可厚非的,由于家长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工作就不能有效的进行。一旦患儿出现抵制治疗的情绪时,家长甚至会采取一些恐吓的行为,不仅会起到反作用,还会给护理人员和医生加重心理负担;如果患儿情绪没有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还会在哭闹的过程中打骂护理人员和医生,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才可完成护理工作。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效的完成。

2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对策

2.1工作中必备的心理素质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冷静的心态、长久的耐心、平稳的情绪。以上三点工作中应有的心理素质要求是保证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快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出现压力和困境的时候,要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或找专业人士给予心理疏导,确保日常工作中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3加强语言沟通能力

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培训过程中,还在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要重视语言的沟通技巧,其在护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将信息准确的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保证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我院护理服务的信任,使其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自信心。

2.4实施针对性护理

儿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患者都是孩子,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的耐心、细心、认真。因此,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儿,通过观察其性格特点、紧张程度以及对于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和对病况恢复的渴望程度,了解患儿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呵护、鼓励、赞扬和安慰,并且以最亲切的关怀抚慰患儿的沉重心灵。

2.5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所要面对的突发事件是很多的,并且有些情况非常的复杂。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由于患儿情况危急再加上周围紧张的气氛,护理人员往往会出现慌乱,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如果护理人员产生急躁和厌烦心理,就会降低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使得患儿及家长不满,最终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头脑灵活,面对突发事件要学会冷静,能够积极调整自己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工作。

3结束语

针对相关高校儿科护理专业学生以及昆山儿科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调查中,了解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能够提高昆山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寄望对护理工作效果的提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提供了一些加强心理素质的建议、措施以观后效。希望护理人员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7-298.

[2]林艳贞.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学中的重要性[J].今日健康,2014(2):109-109.

[3]厉南南.试论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医药,2015(14):81-81.

[4]叶红.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探微[J].全文版:医药卫生,2015(11):22-22.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3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高速提升,现代护理学的范畴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到对患者的身心护理,过去的“由疾病护理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也逐渐被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所取代[1]。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是娴熟规范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知识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信念,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 专业技能素质

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知识的理论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与实践紧密结合,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谨慎的科学工作态度。

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具备慎独的精神,能够正确执行医嘱及每项操作,面对复杂病情,也能够临危不乱,从容面对,保证治疗和抢救及时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体现一个护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

2 思想品德素质

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要求护理人员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崇高的理想,能够救死扶伤、忠于职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不对患者进行“三六九”等分级,不论肤色、年龄、国籍、种族、社会地位都要体现“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本质,尊重患者的和风俗习惯,对患者的病情秘密和隐私做到绝对保密。

现代护理服务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具有主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在执行基础护理、专业护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过程中,全面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患者切切实实的人文关怀,努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关注患者的需求,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过程,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3 文化知识素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医疗环境的改进,护理人员仅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所以我们护理人员要利用空余时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法努力完善知识结构。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接触伦理学、法律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及文学等方面的人文科学知识,以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服务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学习护理礼仪,规范自身护理行为,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通过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能力,逐渐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性格、气质,使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让对患者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充分关注患者对美的享受[2];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依法护理服务的理念,尊重患者的隐私及权利,防止侵权行为发生。

4 健康心理素质

目前,由于我国护理人员的严重缺乏及在岗护理人员趋向年轻化的特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低于健康人群平均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素质是现代护理服务的深层次要求,是改善护患关系的最佳工具,是维护医院良好形象的首要条件。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将心比心,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境况和心理变化,尽量使用亲切美好的语言化解患者的焦虑,与患者建立亲朋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3]。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加强心理训练。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使身心得到放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对护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心理健康咨询,努力化解护士的压力,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5 小 结

护士素质体现在现代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贯彻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提供各种机会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作为护理人员自身,应该积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培训、自我学习的能力,积极适应现代护理服务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打造新型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范淑珍,潘国强,王修,等.提高护士素质养成行为规范.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24.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4

【关键词】护士;患者;矛盾;护患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的概念不断更新。护患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双向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是否密切,能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良好的护患关系,既能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稳定的良好心态,也能使医护人员在患者达到身心健康的同时,保持稳定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才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1护患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1.1护理人员思想、心理素质较差

护理人员思想、心理素质较差所造成的责任心缺乏、观察应变能力不强,易于引发护患矛盾。这种护患矛盾的表现为服务态度冷漠,说话生硬,常引起患者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使患者感到难以接受,造成护患矛盾,而不积极配合治疗。

1.2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稳固,操作不规范

患者把自己的生命安危交给医院,希望得到最好的服务、最佳的效果。如果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劣,就会采用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做不好相应的专业性护理,加上心理素质差而不能善待患者,甚至粗心处理患者的病痛,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使他感到恐惧和失望,造成护患矛盾,并丧失对医院的信任感。

1.3 医院现有设施简陋及护理人员不足

医院现有设施简陋及护理人员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增大,医护关系不协调。使护理人员精神紧张、对患者的护理不足,而使之感到不被重视,情绪受到影响,造成护患矛盾。

1.4患者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

由于患者求医心切,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对病情了解不够,情绪常常不稳定,加上其他各种客观因素,而与护理人员产生对立的情绪。

2预防和处理护患矛盾的措施

2.1强化护理人员的医德

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纠正“角色的自卑感”。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修养,对患者有高度的同情心。要学会“心理上角色的互换方法”即将心比心,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服务。用自己的真心、诚心和爱心去关心照顾每一个病人,使病人感到护士已经全身心的在工作,而理解、支持护士的工作。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操作流程,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和准确率,在实际工作中用精湛的业务水平,向患者及社会证明护士的水平确实让人很放心,医院是安全的、值得依赖的。

2.3学习与医学有关的各种知识

学习与医学有关的各种知识,包括以各种形式为宣传的心理知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利用业余时间广泛学习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医德水平。要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病人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

2.4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护理工作是同人打交道的,因而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和信息的交流。在护患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不能用生硬的态度训斥病人,提倡微笑服务,不要把自身的不快带入工作中。用爱心安慰患者,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这样会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

2.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科学的实施护理保障

尊重自己的职业,在护理过程中保护患者的生命,尊重患者的权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负责,尊重患者的信仰,人格与风俗习惯,为患者的有关情况保密。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坚持过细的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以优质的服务和高超的技术对待病人,就能避免或减少矛盾的产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其为人民大众“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调康复,减轻痛苦”的专业目标。

参考文献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5

关键词:优质服务;门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1

“以病人为中心,病人至上”这一服务理念是当下进行医疗卫生工作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医院门诊服务质量才得以显著提高。为了有效的将上述思想贯彻落实到日常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就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要积极询问、主动发现、善于解决问题、加强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 对门诊护理工作的分析

门诊是医院对伤病患者进行最初诊断与治疗的第一环节,是医院对社会提供服务的第一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伤病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大、看病用时短、候诊用时长、服务连接性强、服务负担重、护理人员与伤病患者交流时间短、极易产生护患纠纷等。门诊护理人员每天在超负荷工作量、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下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伤病患者,较高的护理安全和质量要求致使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1]因此,为了提高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医院就要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转变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2 对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门诊是医院对外提供服务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门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与否决定了门诊护理质量水平的优劣。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分诊,挂号,讲解、宣传医疗护理知识、调节患者情绪、治疗以及护理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2]门诊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在门诊医疗工作正常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有:

1)有利于护理人员标准形象的建立

优质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对护理人员整体形象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衣着整洁、和蔼可亲、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精神饱满、言语谦逊、善于发现、温文尔雅、持之以恒、临危不乱;同时还要统一着装,工作时要佩戴胸卡,头发要短于肩,刘海不遮眉。这样不仅能给伤病患者展现出护理人员的良好精神面貌和优雅气质,还能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2)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语言艺术感

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平台。语言艺术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优质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护理人员的阅历、提高了她们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3]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更加注重了交谈礼节与谈话艺术的规范性,学会了以和蔼、真诚的态度向伤病患者提供指导与讲解。医护人员用良好的语言艺术在各项护理工作中取得患者理解与信任的同时,不仅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还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和信任。

3)完善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门诊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拥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工作岗位的患者,所以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遇到因等候就诊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或行为过激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能够冷静对待,并以平和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来帮助他们,化解冲突。因此,优质服务不仅完善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还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4)提高了门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操作技术是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应变能力,并学会了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理论知识来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医疗知识、宣传健康教育。

5)优质服务有利于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对护理服务的管理、培训以及多层次的实践,护理人员深刻的认识到优质服务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特别是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优质服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护理人员持续不断的开阔了视野、创新了工作理念,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为伤病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这不仅为患者创造出良好的就诊环境,还帮助医院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提供优质服务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融洽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还赢得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丰富了护理人员的阅历,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总而言之,只有开展优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病人至上”这一服务理念,才能让伤病患者真正的得到实惠,才能取得优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才能实现“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这一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段丽丽.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的权重,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09.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6

关键词:儿科护理;新技术;新理念;综述研究

1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唐珊珊[1](2012)对国际上的儿科护理新理念和新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特别指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非语言的沟通对于小患者的精神状态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借鉴商贸管理中的服务流程管理,使得护理人员在于小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加强非语言沟通的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小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操作过程的事故率明显降低。

潘学彬[2](2011)也就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做了临床报告分析,通过1132例患者的分组研究,可以看到采用了加强非语言性沟通的一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

2 风险量化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医疗过程往往需要介入患者的身体,而大部分的医学护理操作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致残或者致死。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不少小患者的心理素质不强,配合性不好,可能造成因为小患者个人原因造成的针头移位脱落、呼吸管受阻、引流管拔出等事故。所以,在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我们需要对护理工作的整体风险和步骤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高风险的操作要尽量避免进行,对于可以降低风险的操作配合应该强制执行。

蔡晓燕[3](2011)对于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要素分析。奚丽蓉[4](2011)对于儿科护理行为的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和干预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儿科护理的多维模型,以从量化管理方面对儿科护理风险进行约束和控制。吴利平[5](2011)同样研究了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但是其研究更加倾向于管理学的角度,其研究成果可以与医院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方式充分结合。

3 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因为小患者的哭闹给护理人员带来的思想压力较大,小患者的不配合使得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以及部分家属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与护理人员的冲突,都使得儿科护理工作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属于较大难度的工作。

刘彩琴[6](2014)研究了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在医院的临床护理实践,分析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工作集体心理辅导前后的护理成果变化,最终结论得出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提升儿科护理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陈艳姣(2008)通过分析86例儿科护理纠纷事件,得出了51.2%的儿科护理纠纷事故的主要原因来自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问题。

4 环境细节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对儿科病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通过使得儿科病房更加贴近儿童心理的预期环境,使得小患者可以更加乐意的在儿科病房中接受治疗,使得治疗过程的患者配合度得到提高。但是,儿科护理单元的设计远不仅仅是贴墙纸贴画和变换墙面和家具颜色那么简单,不完善的儿科护理单元设计甚至会加深小患者的条件反射,使得小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刘红霞[7](2012)从建筑工程的角度分析了儿科护理单元的人性化设计,提出了一整套儿科护理单元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功能设计的具体要求。郭志芬[8](2011)提出了在儿科护理单元管理中医院方的精细化管理要素,以及通过临床护理试验的方式,分析了试验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实际效果比例,试验病房的患者满意度超过普通病房13.7%(P

5 情景联想及反思在儿科护士培训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儿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相比,有着其特殊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对儿科护士进行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因为在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之前,儿科护士已经具有了护理资质,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技术和业务知识,所以,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邹华[9](2012)设计了联合培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课程,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报告的形式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具体效果。经过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投诉率明显降低,比没有经过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护理人员投诉率低21.3%。马洁[10](2011)对儿科护理教学工作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于儿科护理教学的课程升级,使得儿科护理学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在单位适应儿科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各个环节的单方面提升对于儿科护理的实际效果提升作用都是存在的,而通过综合化的儿科护理业务提升,就会使得儿科护理工作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唐珊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08):15-17.

[2]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01-203.

[3]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1):55-57 .

[4]奚丽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151-152.

[5]吴利平.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230.

[6]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2):28.

[7]刘红霞.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环境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2012.

[8]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