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1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青春期 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外界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今后性格的形成。初中是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个人,对于社会有重要意义。农村初中生就是一个典型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农村的发展。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农村初中生由于出生于一个范围相对而言比较狭窄的区域,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状况也远比城市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复杂。做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认真研究现状。

一、我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呈现多元化色彩,农村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极端自私;自卑心理;情绪波动大;虚荣,攀比心严重;孤僻,不爱说话。

1.心理承受能力差。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极端案例,因为承受不住挫折因而自杀。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出现这种情况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影响。

2.极端自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极端个人主义在我国盛行起来。这种风气也逐渐深刻影响到农村青少年使得他们不能变得自私自利,学生间的关系得不到正确处理。

3.自卑心理。少数农村初中生由于出生环境的贫寒,在与同学的对比中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与有钱的同学相比,他们看不到自身优势,从而变得非常自卑。情况严重的甚至还因此产生了自闭症。这种现象值得注意。教学工作者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应引起反思。

4.情绪波动大。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定型时期,在这段时期里,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引起青少年情绪的极大波动。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或者由于自身成绩的波动或者同学之间的关系波动,从而导致他们情绪出现很大波动。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与农村初中生之中。

5.虚荣、攀比心严重。虚荣心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农村初中生这种现象表现的特别明显。学生之间由于不能正确看待财富,从而出现互相攀比的心理,虚荣心严重也是一个典型症状。

6.孤僻、不爱说话。孤僻不爱说话,主要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而使的我国广大农村出现老人留守现象,老人由于自身年迈且与青少年存在着沟通障碍,导致虽然他们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衣食住行,但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却是不那么了解。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

二、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在有的问题上甚至非常普遍。产生这种现象既是学生青少年时期固有的特点,又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既是受传统的影响,又带有时代特点。一方面是传统的缺陷给学生造成的不自信和自卑,另一方面受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影响,农村中的留守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父母与学生长期隔离,因而导致他们孤僻,不爱说话。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主动同学生交流,用真诚地心打动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沟通。只有实现有效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学工作者必须以真诚的心来打动他们,要主动同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2.在课堂中教学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讲解。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

3.要增加实践课和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也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同学生的交流,要通过增加实践课和活动课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来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要以名人名言来激励他们。要让他们树立正确财富观念。

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自己的成长,对于农村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以真诚的心来打动他们。

参考文献:

[1]齐会军.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时代青年.2011(09).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小故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对心理健康活动课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将“故事”的形式引进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引用教学心理案例、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乐趣,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感悟、体验,从而达到初中心理活动课的最终目标。

一、故事教学对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

故事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将一些相关的故事情节插入学生学习的课堂中,以短小、简洁、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故事形式进行讲解,使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在故事的讲解和分析中,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故事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有效运用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心理教学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中,教师在故事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注重理论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兴趣。老师应当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得到感悟,并能说出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但是在案例选取中要注重案例的简洁、兴趣、针对性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地加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堂中教学环节的衔接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能够有效交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共鸣,让学生得到更高的感悟。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想情感,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冲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是离不开的。由于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以在和老师配合度上也有不同的差异,这无疑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挑战。老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查找大量的案例资料,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案例是对学生有用的,哪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感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趣味性强的故事,将故事的形式引进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地调动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故事多多少少都会与日常生活有联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加强对日常生活的了解,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被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加上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心理压力大,对挫折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学生间的学习竞争十分激烈,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

3.早恋问题的困扰。初中生自身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从而影响到学习。

4.对网络的痴迷。现在有叛逆心理和患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愿望,一些自尊得不到满足,就转到虚拟的网络中去寻求满足。

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观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建立以科研处、政教处、团委及年级主任、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选配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学校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等,总结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3.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初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等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

4.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座谈会等。对学校教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棍棒相加,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科学教材、专业资料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极为欠缺,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需要进一步明确。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同样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2.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4

[摘要]因为地理位置和学习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生背负了过多的期望和压力,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关注并舒缓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方面,作为学校,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作为学生,应该为自己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摒弃功利的索取,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心理压力 ;心理教育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笔者通过分析一组中考数据后发现:一所中等规模的农村初级中学,参加中考人数为546人,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只有150(包括特招学生)人,只占27%;其他人,除了不到20%的学生选择继续补习外,而其余的大部分学生,要么选择上职校或中专,要么选择辍学打工,求学之路以失败告终。笔者通过调查随机抽取了其中的两份结果:

案例一:

学生华,性格内向安静,平时也不怎么和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处于中等,但比较刻苦,只是对于理科反应较为吃力。按常理,她应该能够好好地初中毕业,情况好一点的话,或许可以考上高中。但是,当我发现华的变化时,已经有些晚了,在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一天,华突然说,她要退学了。笔者大吃一惊,辛辛苦苦熬了三年,不就是为中考吗?况且,她那么上进、那么刻苦!怎么会突然间说不念就不念呢?笔者一边安慰、劝说华,一边紧锣密鼓地开始调查原因。原来,到初三第二学期,各科老师的争相施压变本加厉,华本来就较为吃力,再加上自尊心很强,又不愿意被老师批评,晚上常常失眠,并开始上网,周末多在网吧度过。然而,在昨天的化学课上,化学老师因她没有回答上问题而随口说了几句。本来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华来说却无疑于晴天霹雳,多少天来绷着的弦顷刻间断得稀里哗啦,于是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案例二:

学生微,活泼可爱,属于美术特长生,平时对学习嘻嘻哈哈,不怎么上心。因为是插班生,笔者对她的家庭和过去了解并不多。一次下晚自习,她竟擅自离开学校,去同学处过夜。当晚,笔者和她的父母四处寻找,却还是不知其去向。第二天早晨,她却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见到笔者,一脸的讪讪和怯怯,说:“老师!唉!原本我不想给你说,可是想到你对我那么好,就有些不忍心……其实,我昨晚只是去找我们同学了,我原本是准备要逃跑的!老师,你不知道,我已经不敢见我的父母了,我爸会打死我的!”在微声泪俱下的叙述中,她暴君式的父亲也在笔者心里定格了。最后,微依然坚持独自离校。无奈之下,笔者拜访了她的父母,却并不是如微所说的那般可怕,只是,父母寄予她的希望太高了,而她又一次又一次地让父母失望,以致于有一次,微被父亲打得下不了床。

无疑,上述案例中的这两个孩子第一个是因为来自老师和学业以及自身的压力,第二个孩子却是直接因为父母的压力。在无法承受的情况下,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那么,如何做到舒缓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呢?

一、作为学校,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灵魂的体现,而校园文化也表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如:某学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滋养了一届又一届学子,也衍生出各具风格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甚至操场文化、食堂文化。校园文化就像是一道航标,为学生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念。再如,学校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有声有色的兴趣小组,既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也给了他们释放的机会与交流的平台。

(二)变换沟通形式,让心理咨询室活起来

学生心理压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在农村初中,因为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再加上心理咨询经验的不足以及学生本身的羞涩和自卑心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已。其实,只要换个角度,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任务基本是由班主任承担,所以,一个出色的班主任肯定会是一个称职的心理咨询师。不妨由本校内的优秀班主任轮流承担,开设不同特色的个人心理咨询室,并采用书信、谈话、聊天、博客交流、家访等方式,能够实际地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开设家长学校、重拾家访,转变家长教育理念

农村初中生因为自身的地域及环境限制,家长的处境也较为特殊,大部分学生父亲常年或短期在外打工,由母亲负责监护,一部分学生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或亲戚负责监护,造成了学生家庭教育和管理的空白。正因为如此,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开设家长学校,利用农闲定期为家长进行培训,为他们了解学生动态,学习教育理念,解决教育难题,更新教育方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讲述式、座谈式、互动式等。

但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监护人的特殊性,家长学校并不能完全解决家长的思想问题,对于个别困难户,应该采用家访的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落到实处。

(四)实行小班额教学,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因为心理压力问题导致学生辍学的现象已经极为普遍,但并未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因为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大多数家长都归因于学生的智商或者情商,鲜有人去找学校或老师的原因。但细致追究起来,每个学生辍学的背后,都经历了一个长长的过程,都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故事。只是,在这个故事里,家长和老师都只是冷漠的面具,甚至无法挽回的催化剂。而另一方面,老师所面对的是四五十个、甚至六七十个学生,能很好地处理那些显性的班级事务已是不错,对于学生那些潜在的或者是隐性的心理问题真的只能是爱莫能助。所以,根据农村初中学生人数每年递减的现在,管理者应该未雨绸缪,有意减少班级学生,实行小班额化教学,让老师的工作更加精细化,也更加人性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他们快乐成长。

二、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休止地占用学生时间或者不择手段地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或许会起一些作用,但是既不利于老师个人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还会使得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饿紧张。因此,作为老师,与其累了自己,苦了学生,还不如放开手脚,多留点时间给自己、也给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营造一种快乐而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一)交流与安慰,让孩子感到幸福

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父母在外打工,尤其是父亲,但长期在外打工的情况并不占多数,况且,现在利用网络与电话进行交流是极为便捷的事。也就是说,如果努力的话,大多数父母完全有时间与机会和孩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交友情况甚至情绪变化,并及时地给予疏导和安慰,让孩子能够真正感觉到家是他们避风的温馨港湾,父母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二)鼓励和赏识,让孩子树立信心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会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因此,作为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非常重要。与其花钱花精力要求老师上课多提问,下课多关注,倒不如从自己做起,做得比别人好了,告诉他,孩子你真棒,妈妈(爸爸)相信你。

(三)尊重与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

做家长,因为观念和文化的差异,农村的家长更容易惯孩子。他们对孩子的爱,是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是让孩子从小不受苦受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他们却忘了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懂得尊重孩子,懂得放手孩子,懂得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作为家长,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甚至放学时间,带孩子去地里干干活,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让他们学会做饭洗衣服,知道父母其实很辛苦;家里的困难也不妨告诉他们,其实每周的生活费都来之不易;在承担一点一滴的责任中慢慢长大。

四、作为学生,应该为自己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多读书,树立远大志向

因为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的误导,因为学生平时学业负担的沉重,也因为知识涉及面较为狭窄,很多农村初中生被牵着鼻子走,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为理想而学习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所以,理想教育对农村孩子们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利用假期和在平时的学习中挤出时间,多读书,增大自己的阅读面和知识范围,并不断地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性格,树立远大志向,让学习变得有目标、有计划,也变得主动起来,此时,压力往往会变成动力。

(二)勤努力,磨练顽强意志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而“常立志”的现象在性格情绪都处在不稳定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也表现得较为突出。毕竟,那远大志向的实现还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似乎不用着急。但是,学习如登山,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作为学生自己还要树立近期的小目标,并努力完成,这样,既磨练了自身顽强的意志,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常交流,保持健康良好心态

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会成为奋斗的动力与源泉。所以,对于学生,要正视自己的压力,但是也要学会调节自我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而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主动交流,无疑是最简洁、也最有效的方式。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兴趣培养 新课程

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了解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物理基本原理、培养物理思维方式、提高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增进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现象与本质的能力,有利于他们依据一定物理科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强烈兴趣。仔细研究分析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征,不难发现他们虽然对各种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富于想象、善于幻想、敢于提问。但是,他们这种好奇与好学往往是即时的,常常是非常短暂的,一旦当他们遇到较为深遂、生涩、抽象的知识时,便被一些小小的困难所难住,善于知难而退,善于因难生厌,从而失去深入探究的积极性,阻碍着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稳固。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道课题,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培养问题进行探析。

一、充分运用好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新教材的引入适应了时代特色,教材内容比较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特点,相对于传统教材,教材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生动性与通俗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具有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得更紧密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非常有利,同时对于物理教师的教学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教材内的卡通插图形象生动,让学生爱不释手,再如书本中的卡通人物,有利于激励学习对某些科学家展开探究,这些都与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有效地刺激他们的第一感官,先入为主地对物理产生兴奋与好奇,为学生深入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现代教材的优势,再如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增添了许多非常有趣味性的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做实验,从而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培养物理观察能力,获得物理科学知识,理解物理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有些实验演化为趣味性小游戏、小魔术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精心设计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物理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新奇与奇特等魅力元素,博得学生的强烈好奇与好学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树立“言传不如身教”的理念,教师自己本身必须对物理知识具有很高的热情、很浓的激情、很强的求知欲和高昂的兴趣,并积极引领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进行深度的观察和分析,不畏困难去探索物理的原理与奥秘,进而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带动和影响作用。例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将自己研究出的最新教学理念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最新研究出的物理试验成果引入教学课堂,同时还将广泛收集的物理最新成果进行适应改进后也引入到教学课堂,这不仅有利用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当前国内外的具有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科学发展对各国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建设的影响和关系,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社会物理科学调查,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培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善于抓住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发现,很多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本身就很新奇,能引发学生产生出强烈的兴趣、释放出强烈的激情、积聚出奔放的热情,对此,教师必牢牢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惯性”这个概念后,在学校组织校外活动,乘车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由于路况原因,驾驶员突然紧急刹车,结果许多站立的学生向前倾倒,此时,教师便可抓住这一时机幽默地说:“嗨,都是惯性惹的祸”,以此让学生感受“惯性”这一概念,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车内气氛,另一方面在不经意间加深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对于那些因刹车而倾倒的学生更是对该概念终身难忘,进而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

四、引入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学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蕴含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法相继进入教学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而且还有利于教学课堂的优化;不仅对物理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而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理教学再一次增添了新的动力。对此,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好这一信息化手段,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不断丰富初中物理教学资源、拓展初中物理教学手法,通过引入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可以使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和具体。通过参考网络中其它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可以激发教师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法,通过引入网络中的教学案例,可以进一步增进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从而有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参考文献

[1]牛利华.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的理性审视[J].中小学教育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当今社会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确实德育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人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初中班主任,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德育班集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生修养、德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爱去播种希望,收获希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德乃国家之基也”的理念,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我行为。

一、以身作则,感悟学生

初中生由于年龄问题,对于某些事情还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模仿身边的人和事物,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其教师的一言一行,思想品德对学生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感悟学生,让学生明白事情的对错,人性的重要性。如:班级中最为常见的环境卫生、帮助他人等,班主任可以从自身做起,对于垃圾,无论是教室里还是校园内,见到垃圾都捡起来,美化校园,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悟学生,让学生从随手捡垃圾开始,逐步培养其自我约束行为。电视曾经报道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为了教育学生爱护学校公共环境,每天拿着扫帚穿梭在学校各个角落,看见卫生不好的地方就动手去打扫,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自觉地动手,维护环境,约束行为,提高其思想品德。有的时候动作行为能够更好地去感悟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班集体。

二、加强沟通,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构建和谐班集体,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在教育发展历程中处于青春期,最为敏感的时期,其失利的引导有可能导致学生终身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和谐、有效的班集体,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喜欢与自己交流,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德育结合心理教育,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方案,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其自身的心理素质,现代人的观念,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风险意识并正确面对,加强其自信心、毅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各方面的德育教育。如:为了给学生施展发挥自我的平台,在我校有个传统的活动“戏剧大舞台”,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学生模仿制作脸谱,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指导学生排练等,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此外,还定期举办“诗歌朗诵”“运动会”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

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双管齐下,约束和提高学生自身行为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地方,除了学校,其另外对学生影响较深的就是家庭,尤其是其父母对学生的发展同样有着较深的影响。抛开遗传因素,初中生的特殊阶段,对事物的好奇,辨别是非能力的欠缺,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共同研究、探讨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双管齐下,让学生对自我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提高。双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德育品质。如:教师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定性的、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发展特点,一对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对症下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我。在此,班级可以定期举办家庭合作活动,像“你说我表达”“绑腿百米赛”等等游戏性的活动,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双管齐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案例不断地约束和提高自我素质行为。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茁壮成长,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适合学生德育发展的和谐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册,人大复印资料[M],2006(5).

[2]祁鑫胜.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M].山西教育,2007(17).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