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1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增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更科学地解决问题,并能终身受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中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性。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提高学生的运算也不例外,必须加强练习,进行严格训练。综合练习可以较好的把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训练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其次还让学生建立纠错本,把平时算错的积累起来以便日后不再出错。
二、做好情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常言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老师,在知识、做人以及社会价值观方面是学生的引领者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能高高在上,俨然一副老师面孔经常出现在学生面前。相反我们经常和学生说说话,谈谈心,不只限于数学,久而久之,学生把我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为自己的以后教学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础。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我更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梯度教学。任何一个学生,他的智力和学习状态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这样学生才能有积极性。
三、转变教师角色,突显学生主体
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学习的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对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宰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四、建立数学模型,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因此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架构、建构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之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就是要能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巩固。数学建模其实并不神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认为“它是一个模型而已”,做一道数学题,就是建立了一个模型。在初中数学里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各种基本方法和数量关系的分类,但建立的数学模型不能僵化使用、矫揉造作、生搬硬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注意倾听、阅读别人的发言,都能帮助学生形成优选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五、唤醒问题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和思维方法的铺垫,找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素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讨论的问题,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2
数学教学 数学素养 系统性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数学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极终目标所在。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那么,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素养呢?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包括以下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从鱼到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独立在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预设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思维,从而找出相关的联系,最终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能力。从这一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注意、记忆、联想、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也要从几上方面下功夫。一是老师的讲解,要呈现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及相应的模式。例如,展示让学生如何进行演绎、归纳、溯因,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的经验。二是结合教学内容与习题的特点,专项对学生的观察、联想、判断、推理等能力进行训练,从而形成整体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勇于探究的精神
解决数学问题,有时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迷茫与挑战的。因此让学生形成不怕挫折、勇于探究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情境假设,层层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参与探究的意识;要尊重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并给予及时评价与疏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究问题的经验与方法;要观察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通过鼓励使他们坚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及时让学生相互分享或体验探究的成果,增强成就感;要鼓励学生形成质疑精神,能对一些固有的概念、方法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究。
三、创新能力
数学中的创新能力,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视角、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从文字和图形中,通过辨别,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其次,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对所学的概念、公式灵活把握,增加记忆效果,避免因机械记忆而降低创新意识。第三,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形成创新的方法;利用开放式题型,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
四、实际应运数学知识的能力
实际应运数学知识的能力,就是熟练应运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纸上谈兵”,解决习题,而且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将生活中常见问题,如购物时打折的问题,家庭中的收入和支出问题,出行时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相关问题引入课堂,或布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相关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也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或陈述自己的观念。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说话的方法、逻辑进行指导,做到语言准确,不含糊其辞;语言清晰,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表达的内容要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灵活多变,不呆板重复。为此,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当众讲解题的思路、步骤过程,敢于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质疑。
六、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3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文化;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学好数学是成为各类专门人才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殚精竭虑。可是数学抽象、逻辑严谨,再加上农村学生见识面窄,家长文化层次不高,许多学生隔代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难度。笔者多年从事农村数学教学,为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理论基础,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一、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明确界定了数学素养的前提是获得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目的是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一)先学后教
“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的数学体验,而这些体验很多是根植于人的思想中,是隐性不被察觉的。比如笔者在教“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举了一个例子“叫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坐到凳子上,小孩的行走路线肯定是照直走向凳子,不会绕一个大圈子,你认为这是几何中什么知识的应用?”,学生的“先学”要老师根据当堂课的教材内容精设学习目标,让自主有目的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已有的数学体验用课本上的知识整合为己所用。同时教师也不能闲着,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取知识,总结数学活动经验。教是学的延续,老师的“后教”应像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帮助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化,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获取开启开发文化之门的钥匙。
(二)以学定教
陶行知先生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骄傲,今后他也会像我们一样成人,立足于这个社会,建设家庭,参与社会。因此我们教学必须以生为本,为学生今后发展,真实的学习需求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获取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主阵地,教师还要关注课后辅导,就像商品有售后服务,来树立“售后服务”的观念。笔者一般是先摸清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去找辅导对象,选辅导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学生的不足,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延续到课外,保鲜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基本的思想方法。
(三)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
教师的努力,学生的现状,很容易使老师陷入负面的情绪,以至于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十几岁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思想深度不可能到达老师的程度,是学生弱爆了,还是老师要求太高了?笔者在一次数学作业课上,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学生课上老是拿的问题来问,虽觉奇怪,但还是细致的做了解答。次数多了,在那个学生座位的周围发出了偷笑声,隐隐听到一句“你又赢了五毛钱”,当时好气又好笑,于是让学生停下,顺口说了一通:“首先要表扬这位学生的胆大,在风险与机遇面前,他选择了风险,很明显他赢了,但用老师做赌注获得的利益也太便宜了,他获得利益与他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今后你们走上社会,特别是做生意的同学,如果你面临一个必须要在巨大的风险与机遇之间进行选择时,你要记住,虽说成功、失败各占50%的几率,但事实是成功了就是100%,失败了也是100%,如果你有承担失败的能力,那你就要用风险去换取你最大的利益,这就是数学”。这样做,维护了这个学生,同时也打消了怂恿者怕被批评的顾虑,又成功地对学生做了一次数学素养的教育,何乐不为?老师,擦亮你的慧眼,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多了,那他的身上正能量也会越来越多,逐渐将数学成绩赶上来。
二、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认为我们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能考出好成绩,给家长、学校一个好的交代,但总感觉缺了什么。叶澜老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的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学生和任课老师相处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学生大一岁,教师老一岁。当我们抱怨学生基础不好,不想学,成绩差时,是否想过自己人生中这样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过于单调了?是否又想过学生人生中这样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也过于单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从“人”这个角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生活,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的教学在落实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承担起数学的文化功能,在重视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把数学沉淀在学生身体里,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在课堂中结合教学资源将数学与文化关联,激发学生的情商与智商
这一点在初中浙教版数学课本中有很多体现。例如浙教版九上数学第63页3.2引语:“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赵州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桥长64.40米,是现存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你知道怎样确定桥拱圆弧的半径吗?”笔者介绍了引语的相关背景知识: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继汉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朝代,隋朝大运河(现在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就是这一时期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项伟大工程,而赵州桥仅是这条运河上的一个小小亮点,当学生在这一历史及文化背景下,了解了所学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本节知识“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对人们生活的帮助,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有效地达成了本节课知识情智共举的目的。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相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很多学生片面的以为数学不就是一些数字,几个字母嘛,是抽象枯燥无味的,与感性优美的语文就像磁铁的两极永远是对立的。数学知识本身来自生活,不会与生活脱离,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巧妙的将教材中的知识本质还原到生活中去,寻找教育契机。例如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在教几何体的三视图时,提问学生怎样把握三视图的本质呢?学生回答各异,笔者在总结时引用了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有如醍醐灌顶,不仅很快把握了三视图的本质,同时还认识到要全面透彻的了解人与事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方面考虑,从而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的大众性,向学生传播数学文化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教师狭义的理解为就是把题目做出来或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处理的能力,而忽视了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来说尤为重要,更能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作用,数学文化的核心也就在于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初中数学由于其基础性,更显大众性,更应强调其人文价值,“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法国数学家傅里叶)”,实现他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在上浙教版七下数学第二章《图形和变换》复习课时,贴出了2009年中国青田华侨总部经济发展论坛的会徽图片,它完美体现了图形变换的轴对称性、旋转性,学生在赞叹美的同时,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明白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最终是要为社会大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三、结语
学生是在学校成长的一个社会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数学知识,交给他立足于社会的文化,用自己所学所感悟的数学素养,参与社会,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4
1.师德素养
1.1要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并能为人师表。教师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自己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行,能以自己的思想、情操、言行去教育学生。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影响。
1.2教师要具有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德高为范,身正为师"要想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
1.3教师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的跟你学。
1.4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无数个事例充分说明体罚或许能换来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但这是以伤害师生感情为代价的。而教师的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却必然带给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1.5教师要具备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穿衣戴帽,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感染、影响学生。教师要从一切为教育学生着眼,不能忽视自己的仪表美。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要培养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
2.教学素养
2.1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有进行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的学科。教师还要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和文学修养,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教师还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要有丰富的知识,并能预见未来的需要。
2.2教学水平。首先,懂的学习的途径。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怎么从事学习,不知道推进和阻碍学习的关键因素何在,则教学就变的很盲目,脱离学生。而要掌握学习途径,则可以从自身的学习体验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来加以熟悉。善于了解学生也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询问、分析作业,调查等途径窥探出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观点,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意识到学生困难。知己知彼,才能配合默契,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积极的反应。了解学生的能力,还包括在课堂上及时反馈,根据所的信息调整教学,课后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检查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并且为确定新的教学准备。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本领,追求启发的教学艺术,拥有大量激发学生的诀窍。
2.3教学态度和人格特征。教师乐意与学生接触,乐意了解学生的期望和困境,愿意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比作学生。这种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提到如此高尚地位的做法,在教学中具有开创性。一位教师即使教学很不出色,但是他了解学生,学生把他当作朋友,他也算是一位好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喜欢了解学生,愉快的将自己的思想教给学生,会将他们引到最适合自己发展方向上来。
3.能力素养
3.1要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3.2要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它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智力的发展。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要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发展,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提高志向水平,激发学习动机
志向水平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后,对将来成就所期望达到的水平。志向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使其达到适当的高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应结合学科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学好本领、学好数学的理想。比如谈到垂径定理时,可介绍我国的赵州桥;讲到黄金分割法时,可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依据“黄金分割律”研究推广的优选法等。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现状,指导他们制定出恰当的近期目标。使学生整体明确和把握本学期学习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月目标、周目标、章节目标,甚至于每一节课的目标。使学生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有效地防止学生出现听课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在教学中,有针对性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意志。例如数学家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凭着顽强的意志,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他400篇和多部专著,被后人誉为“天灾人祸压不倒的科学巨人”。指出他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坚强的意志,而且勤奋好学。我经常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同时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
有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差,总认为自己天生脑子笨,没有数学细胞,所以学不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经常鼓励他们。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逐步转化上升为坚强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催化其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诱因。因而,我们应始终把激发、维持、催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放在突出位置。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地激发起来。我们应做一个发现数学美的使者,并充分利用数学的审美因素,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严谨“冷漠”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我们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美育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激励、催化学习动机。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批边算的习惯;通过听课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养成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通过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准加快”的计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好的运算习惯。
五、开发智力,挖掘学生深厚的学习潜能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要想找出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一种教育的实现,是多种教学方法穿插使用、力争全优的结果。我们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与具体教学条件,灵活使用多种方法。在教学中,注意辅导学生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探讨,按照认识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精心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在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定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教具,实物在手,看得见,摸得着,对它们的特征记忆深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完成操作过程中将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6
相对于学生现实的学习能力而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尚未表现的潜在学习可能性称为学习潜能。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教师指导,可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能力。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学习潜力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智力发展分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学生能独立完成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经过别人帮助和自己努力模仿,能达到完成任务的水平,这又称潜在水平,后者的获得正是非智力因素有效施加影响的结果。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仍然有着许多表现,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教学中无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定向、激励、强化和教育等作用,用纪律、分数、名次等手段代替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不仅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下降,也使品德、兴趣、意志和作风的培养化为空谈。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势在必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非智力因素进行筛选,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培养: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指的是个人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它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更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一个人的理想内容越丰富越崇高,对其推动力也就越大,它鼓舞人们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地投身于科学攻关中去。考察目前的教学实际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清楚、明确、自主的学习目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适当要求,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自身发展有更大价值的远景目标。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到他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他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对理想的接近。
数学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其中不乏精英们为理想而献身奋斗的业绩。在第一堂高中数学课上我给学生介绍了歌德巴赫猜想、祖冲之的圆周率、有关陈景润的一些故事,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数学的对称美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逸事,一些数学名题与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钻研热情,萌发献身科学研究的伟大理想。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