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1
【关键词】超声医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2102210339)、河南省教育厅基础前沿研究(15A180056)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53-01
一、目前超声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医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等专业也有超声医学的相关内容,它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但根据我们对一些医学高校相关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超声医学在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进行改革,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材内容滞后,介绍新知识的教材比如三维重建、介入治疗超声等新技术的较少。
2.超声医学相关课程学时较少,有的院校影像技术专业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总专业课10%左右,一本四百多页超声医学课本仅有48学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课程设置也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大都是满堂灌,考核重知识轻能力,动手能力不足训练方面缺乏,学生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超医学教学改革措施
以上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学校和附属医院相关专业教师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开展教学,狠抓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的课程设置是超声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电子技术等与现代医学影像学关系密切的教学,以上知识若欠缺,对超声医学专业课学习影响较大,超声中常见同病异征,单纯依靠超声知识在很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必须附加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鉴别。将来超声仪器可能会向微型、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所以加强学生的医学物理学、电子学学习非常重要。
2.利用先进超声设备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进行教学 。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保存 ,积累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见习时机,让他们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 床 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学效果。引进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时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超声的技术原理、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等,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彩超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下来,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邀请部分积极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专业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
3.侧重能力培养,实习实行导师制度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可以成立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使学生可以进行见习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导师制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既往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出现了人人都管,最后人人都不管的混乱局面。导师制是指由大影像各科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导师组,导师组共同制定实习生的大影像轮转计划,最后指定1名负责管理和考核实习生,实习中加强学生德育,培养良好医德。
4.采用PBL教学法[1]
超声医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几乎不涉及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己经滞后于高等教育,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提倡采用PBL教学方法。
三、总结
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超声医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促使未来的超声医学向多学科相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超声教学也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超声医学检验诊断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40):818-819.
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2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13-0000-01
一、计算机在超声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超声数字图像处理包括超声图像的图像增强,图像的恢复,图像编码,图像的分析和图像的重建等内容。本文仅从图像的视觉效果进行探讨计算机在超声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一)平滑处理图像。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主要是为了尽量减少噪声对其造成的影响,理论上讲,B超探头所获得的同一个部位的静态脏器图像都具有形似的灰度值,但是,在现实应用中,其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噪声的干扰,噪声对某帧图像和任意像素的影响是一定的,其一般也被看作是孤立的。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这种干扰造成的影响,通常采用领域平均法和帧平均法这两种图像空域处理方法。所谓领域平均法,不论像素内是否包含噪声,总是使用和相邻行的像素的灰度平均值对当前行进行赋值。也即是当前显示灰度值的像素,是已扫描的前一行和当前行的相应色素的平均值。这主要是因为噪声干扰的非相关性和行间图像信息的相关性,经过平滑处理后噪声干扰会减少一半。帧平均法,是让相邻帧图像之间进行这种平滑。
(二)伪色彩处理。由于人眼分辨灰度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而对于彩色图像人眼可以分辨上千种,但是对于B超诊断仪得到的是灰度图像,如果不同等级的灰度差被不同的色彩替换掉,图像的增强效果则会更加明显,从而灰度差较小的像素也很容易识别,提高了观察者识别B超信息的能力,这种使用色彩差代替灰度差的方法称为伪彩色处理。
灰度切割法的色彩变换,就是按照灰度等级将一幅图像的切割着色的方法。以取4位字长的像素灰度值为例,从高到低将其4位码进行排序,并分别传送到B,G,R,Y这4个通道,这样就能够得到这4中颜色的变化。
(三)对比度增强处理图像。将图像的分散密集的灰度变的相对稀疏采用的就是图像的对比增强处理技术,这样可以使得在图像中原本不易被察觉的细节能够很清楚的显示出来,达到明显的增强效果。图像中的亮的部分和暗的部分关系着图像中的对比度。图像显示对比度低的情况是图片中大部分是亮点或者是大部分都很暗淡,图像的对比度高指的是图像中的亮点部分和图像中的暗淡部分比例相当。图像的对比度低,是有限范围的灰度造成的。从图像的直方图上可以很清晰的看见图像的像素比较集中于某一部分,并且是可利用像素占的比例少,动态范围相应的也小。在对B超图像进行处理前,首先要确定检查的范围,然后再利用图像的直方图判断像素比较集中的部分,对此可以拉伸整个图像,使图像的灰度范围动态范围变宽,以此将B超图像中存在的但是看不到的重要信息显示出来。
二、计算机在超声图像管理中的应用
除对B超的图像具有处理应用之外,计算机在医学领域还有更重要的应用,那就是B超图像的管理。超声图像中计算机对图像的管理主要包括:B超图像的存储,信息的检索,传输和编辑等。
(一)对图像的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将数字图像以文件格式存储,计算机的硬盘80G已经是非常普遍了,80G硬盘就可以存储上万张的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
(二)检索。图像既然以成为文件被存储在硬盘中,因此计算机的多种文件处理方法也将会使用图像文件。图像的检索也就可以按照患者的姓名,日期,病变类型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编辑。图像既然已经存储那就可以打开,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还可以同时打开多张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同时对图片进行拼接,编辑,制作教学节目等。
(四)传输。可以将图片经过互联网在医院内部不同的科室之间传输。比如,可以将B超计算机上的图片传输到手术室的计算机屏幕上,指导手术操作。也可以将图片进行异地传输。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几年来正逐步形成数字化医院。为医院实现数字化的平台是PACS系统和HIS系统,PACS集成信息系统指的是经过网络获取,存储,管理和显示放射医学图像。PACS主要提供的功能有4个:在会诊,诊断,报告和远程观察医学图像;依据图像的性质找出合适的介质用于存储;通过网络互联将图片用于会诊,诊断,报告和远程的工作站;向用户提供一个集成信息系统。
下面是一个B超影像高速PC工作站,其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有:影像的采集和处理功能,诊断报告书写功能,远程调用功能,专家会诊功能等。经过集线器将工作站可以和存储服务器和部门以太网双绞线直接相连。存储服务器同时也预留了一个DICOM功能,以便和医院的HIS系统相连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换。B超图像采集工作站的基本系统结构见图1。
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3
[关键词] 乳腺肿瘤;早期诊断;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095-0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女性癌症的17%,且近二十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1-2]。临床研究发现,早期诊断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3]。目前,乳腺检查方法较多,但无论是CT、磁共振、钼靶、多普勒超声等检查,都有其不足之处,在已有的检查方法基础上,尝试与其他新兴辅助手段联检,倍受临床关注[4]。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breast blood oxygen functional image technology,BOI)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红外成像技术,具有便捷、无创、可同时定性、定量等显著优势。然而BOI无法显示乳腺实质结构,需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做出诊断,主观性较大,易漏诊。因此,综合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联合筛查方法,对临床早期乳癌的诊断意义深远。目前研究中,多普勒超声与BOI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以期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乳腺单发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75岁,平均39.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415 d,平均42.1 d,肿块直径0.3~4.2 cm,平均1.6 cm;肿块位于右侧乳腺者135例,其中外上象限者48例,外下象限者13例,内上象限者33例,内下象限者11例,中间象限者30例;肿块位于左侧乳腺者90例,其中外上象限者25例,外下象限者11例,内上象限者17例,内下象限者21例,中间象限者1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经知情交代,自愿入组。
1.2 入组标准
①初次诊断“乳腺肿块”,既往无同类病史及乳腺手术史,未经过任何治疗。②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既往无乳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病史。
1.3 主要实验仪器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查仪(E2SN22型,武汉一海公司;GJM-GT系列型,深圳市国基科技有限公司);活检装置(MC1610型,MAGNUM 美国巴德公司);彩超(百胜AU3探头,频率7~12 MHz;意大利HDI5000及GE VIV7探头,频率为7.5~12 MHz;美国Vivid7探头,频率7.5~12 MHz GE)。
1.4 研究方法
入组病例首先进行临床检查,怀疑乳腺恶性肿块者,进一步经乳腺彩超证实后,进行乳腺血氧功能检查。由主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意愿,行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或肿物切除活检手术,比较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及血氧功能诊断与病理诊断,分别计算出乳腺彩超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筛查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二者结合对于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
1.4.1 乳腺血氧功能检测的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1.4.1.1 仪器的操作流程 ①输入检查者的基本信息。②动态观察正反像图象。③对双乳两次拍照,自动分析,得出18幅图片。④进入修改界面填写报告单打印。
1.4.1.2 检查方法 ①被检查者端坐于摄像头前方55~75 cm处。②暴露双乳。③对双乳的5个象限及腋窝区进行触诊,挤压观察有无分泌物。④打开探头光源开关,对好焦距和光圈。⑤原则对线打光及遮光办法。⑥动态观察,取感兴趣点采图。⑦拍摄后,探头停留2 s,使图采集完整。⑧进入诊断部分,点击血氧值,输入诊断词汇。
1.4.1.3 检查注意事项 ①下垂,向下,使尽可能半圆重叠。②光源达到亮度最满意为佳,尽可能包括全乳(除外病变)。
1.4.2 乳腺血氧功能检测的诊断标准
1.4.2.1 灰影诊断标准 ①浅灰影:正常乳腺乳晕外区灰度。②中灰影:近似乳晕区灰度。③深灰影:同或大于灰度,乳晕区外组织最亮度为“0”级。一般情况下,浅、中灰影描述良性;中、深灰影多描述恶性(炎症、结核、外伤也会为深灰影,需结合病史);动态影像中如果出现灰影,灰影压指不退色,有诊断意义,多考虑为恶性。
1.4.2.2 血管诊断标准 ①A型:没有血管或仅1~2条血管。②B型:多于2条以上,树枝状、网状、不规则分布。③C型:多形容恶性,表现为:放射型,引流型,迂回型 ,中断型。血管分为A、B、C三型;A、B型基本属于正常组织血管;C型多产生于恶性肿瘤(不绝对,无伴随灰影,没有临床意义)。
1.4.2.3 血氧值诊断标准①高血:血值>1.4(显示为红色,图1)。②中血:血值1.2~1.4(显示为黄色,图2)。③平血:血值0.9(显示为绿色,图4)。⑤中氧:氧值0.9~0.85(显示为黄色,图5)。⑥低氧:氧值1.4,氧值
1.4.2.4 曲线结构图诊断标准 ①增生的改变:轻度:曲线不稳(图1);中度:多同心圆改变,曲线致密,走形较清晰(图2);重度:曲线结构明显紊乱,可有多发单线条小环影(图3)。②恶性肿瘤改变:典型的曲线结构局部致密、结构紊乱或不典型局部曲线扭曲(图4)。③良性小肿物或小结节改变:小于1.0 cm结节,在正常结构内出现的单线条小环影;大于1.0 cm肿物显示局部曲峰上抬(图5)。
1.4.3 诊断分级及报告结论参考标准
①乳腺0级:非特异性改变,建议另作其它项检查。②乳腺1级:未见异常,希望定期作健康检查。③乳腺2级:所有良性病改变(包括轻度增生),建议定期 检查。④乳腺3级:显示明显异常,但良性可能性大(包括中重度增生),按医嘱须短期复查(3~6个月)。⑤乳腺4级:可疑癌(50%),建议其它检查联合进一步确诊。⑥乳腺5级:高度可疑癌(几乎可以定论),建议作钼靶、CT、磁共振或活检等进一步检查。⑦乳腺6级:为病理已经明确诊断为恶性的。
1.4.4 彩超仪器检测的操作流程
①录入检查者的基本信息。②对病例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③观察图像特征。④详细记录并打印报告。
1.4.5 彩超仪器的检测方法
①被检查者仰卧床上。②暴露双乳。③对双乳的5个象限及腋窝区进行触诊,挤压观察有无分泌物。④双乳涂上耦合剂,探头由乳腺外象限开始至内下象限逐步检测。⑤动态观察:观察指标包括:肿物形态及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血流显像分布、血流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指数值、血管数目等。观察方法:对乳腺肿块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⑥标记并测量肿物大小。⑦记录并打印报告。
1.4.6 彩超检测乳腺癌诊断参考标准
①肿块边界不整,界限不清或欠清,边缘呈锯齿状或蟹足状。②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③纵横比值> 1。④肿块多为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或极低回声,多可见微钙化。⑤后方多伴回声衰减或侧方声影。⑥内部及周边血流多较丰富、可见穿支血管或/和血流阻力高。
1.4.7 病理检测乳腺癌诊断参考标准(浸润性导管癌)
①有原位癌的结构。②间质浸润,癌呈条索状或团块状。③高倍镜下见细胞体积增大,可见核仁,核仁深,比例失调。
1.5 观察指标及标准
对比分析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最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用所得数据统计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筛查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等指标,并与病理结果及彩超结果相比较,以及血氧功能检查与彩超相结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该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
1.5.1 病例判别标准
①真阳性:检测结果为“恶性”,且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②假阳性:检测结果为“恶性”,但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③真阴性:检测结果为“良性”,且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④假阴性:检测结果为“良性”,但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1.5.2 计算方法
①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②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③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本实验中,血氧功能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1.9%(34/37),特异度为88.3%(166/188),阳性预测值为61.8%(34/55),阴性预测值为98.2%(167/170)。见表1。
2.2 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价
本实验中,彩超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86.8%(33/38),特异度为85.6%(160/187),阳性预测值为52.4%(33/63),阴性预测值为98.8%(160/162)。见表2。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彩超检查结果比较,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2.3 彩超与血氧结合对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
本实验中,彩超与血氧结合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7.4%(37/38),特异度为90.3%(169/187),阳性预测值为67.3%(18/55),阴性预测值为99.4%(169/170),显著高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P < 0.05),而血氧与彩超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率则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例乳腺癌病例新发,每年大约有50万妇女因乳腺癌而死亡,近二十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经成为癌症中第2位主要的死亡原因[5]。近20年来,我国及亚洲各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发患者数已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目前,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已从5年前的17/105增加至去年的52/105,上升超过3倍[6-7]。
乳腺癌是一种自主生长性的疾病,发生于乳腺内的导管系统,一旦癌细胞从导管结构扩散到导管周围组织则出现侵袭性生长的特性。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乳癌的重要性的理论依据是基于乳腺癌的预后与肿块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受累状况所反映的临床分期有关[8]。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长期随访所发现的预后也就越差,而得以早期发现的大多数乳腺癌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这一事实,足以支持在危险人群中开展普查。但普查采用的检查手段应有足够的敏感性,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由于目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因此还不能据此预测哪些人会患乳腺癌。能做到的只能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9],亦即对危险人群的大样本筛查。
传统的乳腺癌病灶的发现依靠乳腺定期自检、临床体检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定期的乳腺自检并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而临床体检发现的乳腺癌主要是有临床体征的一部分[10]。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应该依靠影像学手段而非临床体检,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片等[11]。在良好操作下,钼靶X线摄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12]。但是钼靶照相对人体具有放射线损伤的危险性,可能诱发乳腺组织癌变。其优点为敏感性较高、有照片结果可供反复观察、比对,对实体瘤及钙化灶的诊断率高。而超声检查的优势主要限于囊性和实质性肿块的鉴别。故乳腺钼靶照相和乳腺超声检查都具有其局限性[13-14]。因此许多国家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新型的乳腺肿块检查诊断方法,其内容主要涉及形态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特别是新的安全、无辐射、无创的检查方法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就包括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是应用乳腺组织中的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具有不同的散射与吸收特征这一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是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15-16]。它的主要特点是无创、敏感,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查,并且对乳腺组织病变的早期变化的检测更为准确。该项技术对早期乳腺疾病如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金宗浩等报道乳腺癌的“高血低氧”符合率为85.7%,乳腺增生的“非高血低氧”符合率为83.3%,乳腺良性肿瘤的“非高血低氧”符合率90.2%[17]。可以设想,把两种各具优点的检查技术联合起来研究,会找到一个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但是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鉴于多普勒超声与血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的研究尚较少见报道,本项目随机选择未经临床治疗乳腺肿块病例,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及血氧功能成像观察,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校对标准,分析和评价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氧成像技术检查以及两种检查联合运用在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方面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率的方法,为临床筛查及诊断早期乳癌提供可靠依据。
有学者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形成的理论[18],认为当实体肿瘤生长到直径>2 mm时,就需要肿瘤性新生血管的生成为肿瘤内细胞的旺盛的生长提供营养,以利于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并提供血行转移通道。实体肿瘤生长可分为两个时期-无血管期(avascular phase)和血管期(vascular phase)[19]。无血管期的肿瘤细胞主要依靠扩散作用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该时期肿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直径不断扩大,扩散作用渐渐地不能满足肿瘤细胞进一步增长的需要,肿瘤开始进入血管期。肿瘤血管生成是导致肿瘤从“缓慢生长”的无血管期状态过渡到“自主生长”的血管期状态的关键。新生的肿瘤性血管为肿瘤提供丰富的血液灌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从而使肿瘤细胞代谢旺盛,耗氧增加,生长不断加速。肿瘤向周围组织内浸润生长的同时,新生的肿瘤血管也处在不断的生成、生长、退变与重建的过程中。同时新生血管也为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提供通道,经由宿主血管和微循环系统向以及远处周围组织浸润,形成转移[20]。同时,癌肿组织局部坏死、瘤体增大造成内部循环不良、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等原因均可造成肿瘤局部血氧含量降低,故此造成了恶性肿瘤具有高血流、低血氧的特点。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将功能学信息和形态学信息融合,同时具有结构图像和功能图像特征[21]。既包含乳腺内病变区血和氧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和二维成像,又包含病灶区的结构成像,通过等灰度线、血管显化和边缘检测,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
乳晕区血值“作差”说明:乳晕区灰度次于灰度,因此,乳晕区的血值本身就高于组织血值,所以,乳晕区的病变的血氧值必须经过“作差”加以修正;“作差”是乳晕区病变的血值减去正常乳晕区血值,之后再+1,即是乳晕区病变部位真正的血值[22]。例:病变乳晕区血值2.04、正常乳晕区如果血值1.12,相减之后为0.92+1=1.92这个值为真正的意义的血氧值。
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所获得的信息说明:①动态观察血管信息和灰影信息。②静态观察血图、氧图、增强图信息,包括原图信息。动态图像能够观察整个的全貌,而静态的原图与增强图只是一个局部。原图和增强图是上感兴趣、关键部位的局部拍照图片,它是动态图像中关键点的记录。在拍照的过程中,动态图像中某些信息会出现缩小或丢失现象,因此在报告单中,既要描述动态的信息,也要描述静态观察原图、增强图信息。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拍照过程中的信息丢失。诊断过程中,动态判断标准与静态判断标准是相同的[23]。
血氧图的信息说明:血图和氧图是根据两个波长单色光的原图,计算而得,原图上的许多无用的干扰信息,在血图、氧图上产生干扰,必须人为的加以排除,必须借助原图、增强图的可疑信息,然后再“可疑处点血氧”才是有意义的,也可以在血图、氧图上观察是否有“可疑处”,然后在原图上加以确认。原图为深灰色,血氧图显示红色起到了定位作用,上的血氧值没有意义。乳晕上的血氧值必须经过“作差”加以修正。在血氧图上看到的正常血管因是表面血管为静脉血管,与坐标色相同,可表现为“高血低氧”,不代表有任何病,也不能误取信息。
乳腺癌诊断标准中:①血氧值是主线;②灰影血管是关键;③增强、曲线紧相连。其中有两项以上指标的符合,就有诊断价值。血氧值原则高血低氧是乳腺癌特有指标,但是,肿瘤本身耗氧程度不同,采集的信息会有所不同,运用好三句话的关系,做出诊断会更科学化。准确率会更高。总之,恶性病变以血氧值为主要标准;良性以曲线结构为标准。乳腺增生程度判断,依靠曲线结构图。曲线结构非常紊乱,为重度增生,或有非典型增生可能,此类为高危人群。能为这一类人群提供短期复查的信息,是其它仪器不能获取的信息,社会效益可观。一些良性肿物,在结构曲线上出现为小的单线条影像。
本研究组中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乳腺癌和良性肿瘤的诊断结果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 阴性预测率等指标与乳腺彩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氧功能成像与乳腺彩超结合,则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等指标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阴性预测率则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在本实验中,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典型乳腺癌,其诊断特征相比较突出,乳腺癌为等灰度线、边缘、血管异常、高血低氧表现者,其诊断乳正确率较高(97.4%,37/38),本组漏诊乳腺癌1例,这是由于此1例未看到灰影,未看到紊乱的等灰度线、模糊的边缘线及新生的小血管,也并无高血低氧表现。另将良性肿瘤误诊为乳腺癌1例,占0.5%(1/187),可能由于该病变新生毛细血管,局部血红蛋白增加,内部结构改变等,致灰度线等发生相应改变,提高了对近红外光的敏感度[24]。
综上所述,血氧功能成像单独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性、恶性肿瘤较乳腺彩超并无明显优势,但血氧功能成像与乳腺彩超结合则其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提示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作为常规乳腺影像学检查的简便、无创、有效的辅助手段,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orter PL. Global trends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J]. Salud Publica Mex,2009,51(2):141-146.
[2] 金宗浩.乳腺增生与乳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9-208.
[3] Jones SA,Bain JR. Review of data describing outcomes that are used to assess 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after reduction mammaplasity [J]. Plats Reconstract Surg,2001,108(1):62-67.
[4] 骆清铭,曾绍群,程,等.组织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30(3):157-162.
[5] 姜军,韩晓蓉,张毅,等.红外乳腺导管造影术诊断溢液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069-2072.
[6] 黄烨,陈登峰,袁璐,等.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与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51-53.
[7] Petit JY,Garusi C,Greuse M,et al. One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 of the Europesn Institute of Oncology(Milan)[J]. Tumor,2002,88(1):41-47.
[8] 谢则平,王晓芳,张先林,等.近红外光无创伤诊断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癌症,2000,19(2):185.
[9] 宁连胜.现代乳腺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0-978.
[10] 李坤成.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11] 郭晓霞,王雁,边晓琳,等.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2):105-106.
[12] 廖桂英,温赐祥.高频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8,14(1):27-30.
[13] 包明稳,徐晓红.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现状及新技术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2):204-205.
[14] 陈雪松,黄海燕,徐晓红.彩超诊断乳腺肿块75 例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2008,17(6):537-538.
[15] 林文妙,周卫国,郁成,等.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及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3):307-308.
[16] Hong AS ,Rosen EL,Soo MS,et al. BI2RADS for Sonograph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Sonographic Featur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5,184(4):1260-1265.
[17] Evans N,Lyons K. The use of ult rasound in the diagonosis of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of t he breast less than 10 m min size [J]. Clin Radio 2000,55(4):261-263.
[18] Petit JY,Garusi C,GreuseM,et al. One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 of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Oncology(Milan)[J]. Tumor,2002,88(1):41-47.
[19] 冯宪超,孙占和.钼靶摄影结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25-26.
[20] 金宗浩,党云文.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氧及血流微量检测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13(2):104-106.
[21] 施建华,甄林林,周玉梅,等.乳腺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8):898-900.
[22] 孙立宏,金莉.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对乳腺癌检查的作用分析-附9000例体检病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1718-1719.
[23] 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N Engl J Med,1971,285(21):1182-1186.
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4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辨证分型;肝;脾;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5.008
中图分类号:R259.126.2;R259.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5-0021-02
乙肝后肝硬化是由乙型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进展而成的以肝细胞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为主要组织病理学特点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多死于其严重并发症,预后很差。超声检查在肝硬化的诊断、病因判断与病情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对135例不同证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后的肝、脾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肝、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发现对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的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
通讯作者:王新月,E-mail:
指标,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赋予新的内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来源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乙肝后肝硬化住院患者。
1.2 诊断与辨证分型标准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辨证分型均依据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重庆会议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标准。
1.3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操作者均为上述医院超声诊断科具有中级专业技术(含)以上职称医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厂牌及型号根据4家医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超声探头频率3.5~7.5 MHz。患者检查前空腹8~12 h,保持安静状态,先后取仰卧及右侧卧位,于吸气位屏气时探测。记录门静脉内径(D)及平均血流速度(TAMX)、脾静脉D及TAMX,计算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血流量(SVF)、门静脉淤血指数(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淤血指数(CI)=π×(d/2)2/υ,每分钟血流量(Q)=(d/2)2×π×υ×100×60(mL/min)。式中d为血管最大截面直径,υ为血管最大截面平均血流速度。取样容积2~4 mm,声束与血流夹角θ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2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到合格乙肝后肝硬化住院患者135例。其中肝气郁结证(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调)26例,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48.20±10.45)岁;水湿内阻证22例,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52.60±14.32)岁;湿热蕴结证24例,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83±11.50)岁;肝肾阴虚证18例,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 (54.52±12.45)岁;脾肾阳虚证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0±4.19)岁;瘀血阻络证24例,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54.33±10.66)岁。
2.2 不同证型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乙肝后肝硬化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患者门静脉主干较肝气郁结证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患者门静脉TAMX减缓、血流量减少、淤血程度严重,与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各证型脾静脉主干D、Q、TAM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与肝气郁结证相比较,脾静脉SV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肝后肝硬化属中医“臌胀”范畴。中医认为,臌胀晚期病机以气滞、血瘀、水停为标,肝、脾、肾三脏同病,正气不足为本。肝伤则气滞血瘀,脾伤则痰湿内生,肾伤则水湿内停,故终成气、血、水互结,肝、脾、肾皆损之危重证候。“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临床科研的重点、热点领域,本研究结果表明,乙肝后肝硬化肝、脾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特点与中医关于肝硬化病机演变气滞、湿热-水停、血瘀-阳虚、阴虚的传统认识[2]基本符合,证实了伴随病情进展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动态演变特点。
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患者门静脉主干较肝气郁结证增宽;门静脉主干TAMX较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患者减缓,门静脉主干血流量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证减少,门静脉淤血程度较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严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动态测定门静脉流速及血流量可以反映肝功能受损的程度[3]。关于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的观点,目前主要有“后向血流”(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再生,肝血窦受压,门静脉阻力增加,致使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和“前向血流”(肝硬化时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门静脉血流量增大)两种学说。多数学者认为,伴随门静脉高压症的进展,门静脉血流速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反比,门静脉增宽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4-5],结合中医证型,说明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及流速、门静脉淤血指数可能适合作为乙肝后肝硬化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型判断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2):119-120.
[2]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07.
[3] 许诺伟,朱菊人,孙成刚,等.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动力学研究的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1):55-56.
[4] 章芬美,王灵燕,张正贤,等.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0):769-770.
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5
[关键词] 促黄体生成素;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
[中图分类号] R7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c)-0184-03
Impact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of super ovulation in serum luteinizing hormone effects on pregnancy outcome in embryo transplantation
XU Li-hua CHE Xiao-qun PANG Xiao-yan CHEN Bi
Reproductive Center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uper ovulation in serum luteinizing hormone (LH) on the embryo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118 fresh cycle of IVF/ICSI in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of 2013 to January of 2014.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LH≥0.5 U/L,75 cases) and group B (LH0.05).The clinical abor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group A (6.7%)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11.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Luteinizing hormone;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Pregnancy rate
促黄体生成素(LH)是由垂体产生的一种激素,排卵前的峰值在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和排卵中起标志性作用,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女性中有刺激卵巢分泌女性雌激素的作用[1]。LH的产生受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的控制,同时受卵巢的正、负反馈调控。在月经周期LH的释放高峰与卵巢排卵有密切关系,LH高峰一经出现,预示24~36 h卵巢排卵,因此可以在月经周期中监测血清LH峰值,以确定最佳受孕时间[2]。由于早期卵泡颗粒细胞缺乏LH受体表达,因此在早期卵泡LH主要作用于膜细胞,合体雄激素;颗粒细胞则在FSH作用下将雄激素转换成雌激素。在卵泡持续生长过程中,颗粒细胞也会逐渐表达LH受体,此时LH主要是刺激颗粒细胞局部产生各种因子,从而促进颗粒细胞的生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究卵泡中期内源性LH对胚胎移植中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单注射(IVF/ICSI)的118例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34.45±1.50)岁,不育年限3~8年。将患者按照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测定结果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75例患者,平均年龄(30.3±4.3)岁,LH≥0.5 U/L;B组43例患者,平均年龄(30.2±3.2)岁,LH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超促排卵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经B超或血清孕酮水平证实已排卵,于黄体中期注射醋酸曲普瑞林[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365;规格:0.1mg/支,生产厂家:辉凌(德国)制药有限公司]0.05~0.1 mg,降调节后14 d检查,达到垂头完全降调节(卵泡直径达≤5 mm;子宫内膜≤5 mm;血E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rhFSH用药量、受精率、临床妊娠率、临床流产率进行比较。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总数/移植周期数×100%;流产率=流产数/妊娠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
2 结果
A组的受精率与B组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Gn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流产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目前,大量研究已表明,LH对卵泡发育成熟的完成和卵母细胞发育潜力的获得有重要作用[3]。FSH和LH是调控生理状态下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因素。由垂体前叶所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FSH和LH分别作用于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受体和卵泡膜细胞受体而发挥其生理效应,调控正常卵泡的发育和卵巢类固醇激素的合成,LH是由垂体产生的一种激素,排卵前的峰值在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和排卵中起标志性作用,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女性中有刺激卵巢分泌女性雌激素的作用。天然LH在垂体前叶合成,以高于FSH的幅度脉冲式释放[4]。尽管单FSH就可维持卵泡发育,但仍需小剂量LH存在才能获得足够量的类固醇激素生成维持排卵前乃至转化成黄体[5]。卵泡期血中LH的作用主要是为雌激素的合成提供底物雄烯二酮,在卵泡发育的中、晚期LH还刺激主导卵泡颗粒细胞上的孕激素受体的表达,能够促进黄素化和孕激素的产生,以减缓颗粒细胞的增殖,同时孕激素还有增强雄激素的正反馈作用,促进在月经周期LH峰值的形成。LH与卵巢膜细胞上特异性膜受体结合,LH结合的结果是包括腺嘌呤核苷酸环化酶和cAMP的生化途径类固醇合成增加,其作用为刺激膜细胞产生雄激素,触发排卵并支持黄体。LH受体亦可在卵泡发育最后阶段有FSH刺激的颗粒细胞中表达。随着LH分泌的增多,卵泡在其作用下逐渐发育、成熟、雌激素的分泌逐日增多[6]。LH对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质量有重要作用,由于早期卵泡颗粒细胞缺乏LH受体表达,因此在早期卵泡LH主要作用于膜细胞,合体雄激素;颗粒细胞则在FSH作用下将雄激素转换成雌激素。在卵泡持续生长过程中,颗粒细胞也会逐渐表达LH受体,此时LH主要是刺激颗粒细胞局部产生各种因子,从而促进颗粒细胞的生长[7]。
LH过高或过低对卵母细胞均有不良影响,过高的LH可使卵泡膜细胞分泌雄激素增加,这种卵泡内高雄激素的微环境可导致颗粒细胞凋亡、卵泡发育闭锁。过低LH又使雌激素生成不足[6]。2001年Balasch提出了“LH治疗窗”的概念,指出如果血中LH水平未达到阈值,卵泡发育和内膜增殖所需的雌激素水平产生将会不足[8-9]。只有在适宜范围内,LH才可维持卵泡内正常水平的雄激素,提高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质量[10-11]。但是LH阈值及上限各家报道不一。2002年Humaidan等报道,在激动剂周期中,LH介于0.51~1.5 U/L的患者获卵率、受精率、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更好,提示在激动剂长方案中晚卵泡期LH的阈值可能为0.5 U/L,而其上限可能为1.5 U/L[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LH<0.5 U/L,可使用rhFSH剂量增加,与低浓度LH使卵母细胞成熟延迟有关。LH≥0.5 U/L可缩短rhFSH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流产率更低,临床结局更好。但本研究病例数不多,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轶,魏莉娜,熊永崂,等.不同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抗苗勒管激素分泌特点及卵泡发育障碍机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8):131.
[2]陈雷宁,全松,李红,等.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在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100-104.
[3]Balasch J,Fobregues F.Pregnanc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high dosa recombinant human LH alone to support final stages of follicular maturation in a woman with long-standing hypogonadotrophic hypogonadism[J].Reprod Biomed Online,2003,6(4):427-431.
[4]叶虹.高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早发黄体生成素峰的概念[J].生殖医学杂志,2010,19(3):15.
[5]何冰,成俊萍,黄莉,等.促黄体生成素在卵泡发育及辅助生殖促排卵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7):656-659.
[6]陈雪梅.不同药物预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125-124.
[7]路英丽,李蓉,乔杰,等.短方案超促排卵后卵泡晚期黄体生成激素对体外受精结局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63-365.
[8]Balasch J,Vidal E,Penarrubia J,et al.Suppression of LH during ovarian stmulation:analysing threshold values and effects on ovarian respense and the outcome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in down-regulated women stomulated with recombiant FSH[J].Hum Reprod,2001,16(8):1636.
[9]Guimera M,Morales-Ruiz M,Jimenez W,et al.LH/HCG stimulation of VECF and adrenomedullin production by follicular fluid macrophages and luteinized granulose cells[J].Reprod Biomed Online,2009,18(6):743-749.
[10]陈玲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联合卵巢温和刺激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10):812-814.
[11]宋文妍,孙莹璞,金海霞,等.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时机及解冻方法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8):578-582.
[12]汤江静,邵敬於,段涛,等.辅助生殖技术中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对胚胎发育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9(6):464-467.
医学超声影像学范文6
1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现状分析
1.1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
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
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2.3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
超声诊断既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也是一种公共的、通用的、临床多学科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的学时数应不少于30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超声技术的原理、类型、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及当前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技术。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医、理、工交叉结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较抽象;相比于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图像是实时动态的,不同的切面、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图像千变万化,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超声诊断学的见习、实习课程显得尤为必要[5,8];临床医学专业该课程见习课不少于8学时,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开展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影像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培养横向思维,避免基础、临床、影像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特点、优势,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有助于临床医生读懂超声报告。
2.4加强超声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