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维能力重要性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思维 能力 培养

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从感觉、知觉到表象,都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直接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然而,并非一切事物都是被我们直接地感知到,还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中介,间接地去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二次函数y=ax+bx+c(a≠0),在初中,同学们知道,当a>0时,则函数y具有极小值(4ac-b2)/4a,当a<0时,函数具有极大值,(4ac-b 2)/4a。

作为一个高中生,这样简单地记住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在上课时曾经提问这个问题。一些同学能够很快地给出关于二次函数极值问题的答案,但是当我问这是为什么原因时,同学竟然茫然不知所答。显然这些同学并未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所以就不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关于函数的问题,如对于y=e (-x2+2x+3)写出它的值域以及单调区间,有些同学就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对于,y=-x2+2x+3,这个函数,同学们应该知道它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由于a〈0,开口向下,以x=1为对称轴,如右图,当x从-∞1时,y随 x的增大而增大,y也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从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y也随 x的增大而减小。

在整个高中数学,加上学生已有对数学的一些认识,牵涉到的概念、定理是不计其数的,不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学生学的只是一些“死”的知识。有些学生只是记住一些题目,想想老师以前似曾这么讲过,这些都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只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对数学的浓厚的兴趣,这才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那么,数学的思维能力,包括什么内容呢?大致上,我把它们分成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我们必须把握概念的本质,从而能够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例如,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同学应该知道,交集是两个集合元素共同部分组成的一个集合,那么有针对性地应用这个概念去寻找两个集会的公共部分,问题就解决了,有些同学之所以不能区分,交集、并集的概念,就在于不注重对概念的理解,以致做很多的题目,也只能是事倍而功半了。

第二个方面,是推理判断的能力。这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从而推导出结果,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这主要体现在几何证明题的推证上。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培养自己的推理能力,题目做不出来,不经思考抄作业,也不去判断题目的可能性,结果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朦朦胧胧地有一点知道却不知如何下手。

第三个方面,指分析综合的能力,指能对一个数学问题的已知、求证的性质,展开、比较、再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一种能力,例如,对于空间的一条直线a 与平面,已知直线不在平面内,且直线a 平行于单面内一条直线b ,求证,直线a 平行于平面。

分析:直线a 不在平面内,我们知道直线a 与平面平行或相交,若直线与平面相交,那么,必定与平面交于直线b 、外一点A (因为两直线平行),那么过点A作平面内直线b 的平行线c 。根据平行公理,就知a 平行于c ,这与ac = A 相矛盾。那么直线a 与平面相交不可能。所以直线与平面平行。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就要求学生具备一种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第四个方面,指空间想象、联想的能力。它主要是指学生能对一些平面图象,平面直观图,能够明确它的实际的立体图形,从而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联想指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能够把它跟自己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上面综述了关于高中数学必须具备的几个方面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呢?

我想,同学们首先要正确对待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把握它们的实质,在平时作一些题目时,要注意题目的含义,弄清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这些概念,从而能够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在平时作题目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即便碰到一些困难,在参考的时候,一定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是知识点不知道呢?还是缺乏解题的能力,真正理解一道题目。

再次,就是对数学经常用到的一些工具,必须掌握,在作一道数学题目时,如果一种方法不行,想一下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正面征服不行,是否可用反证法呢,逻辑推导不行,是否可从图象上去把握等等,即使一道题目解出来了,不要就此算了,看是否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去解,最好比较一下各种作法的区别、异同,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2

长期以来,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和直接法的机械训练,阅读活动成了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对词句进行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的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只不过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向学生介绍语法项目的手段,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词汇辨认和语法分析上。学生一旦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找释义,阅读过程断断续续,往往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理不清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不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童;为应付考试盲目做题,不注意拓宽知识面,不能融会其他课程所学内容及普通常识去预测、判断及推理;过于注重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阅读速度偏慢,不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基调,弄不清弦外之音。实质上,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思维品质培养的模式

思维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思维在语言的产生、发展和使用中起决定作用,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固定下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同其他许多客观事物一样,思维也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问题性、间接性、概括性、人类性、能动性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性,自觉地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即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逻辑性和持久性,我们的模式如下。

(一)以“本”为本,挖掘思维源泉。

有人认为,目前的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长,篇目少,生词集中,复现率低,语法密集,练习单调,不适宜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我们以为目前的教材确实有上述弱点,但其课文大部分选自英语国家的教材和其他出版物,有的是原著,有的是改写本,有的是其他语言著作的英译文。它们都是经过适当删改、精心加工的,其题材和体裁广泛多样,语言纯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只要应用得当,不失为传授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综合训练的好材料。

课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紧扣“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环节,以课文为基础,适当增加辅助阅读材料,课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领会―模仿―理解―初用―操练―活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领会教师布置的提示性问题,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进行模仿性练习,学习有关词、句;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主题句,弄清段落大意及段落关系,然后设置提示性练习,初步让学生独立运用有关语言点;增加阅读训练,设置专项练习,让学生反复进行有关词、短语、句型的操练,并要求运用所学词、短语、句型表达思想;练习的设计具有交际性,同句教学不脱离课文,课文教学不因同句教学而中断;课文理解以理解词句为辅助手段,词句理解服务于课文理解;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求读了要理解,读了要欣赏,读了要运用;教学有纲有目,有的放矢,避免本末倒置的题海战术。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当刺激与个人需要相关联时即会产生思维动机,引起思维活动。阅读活动中的刺激主要来自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在从作者到读者,即从表达到理解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阅读过程中,要在读懂了词、句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领会其深层含义,必须有足够的语境信息。借助语境,作者才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将想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借助语境,读者才能准确无误地领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特定含义。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理解上下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反复研究,联系实际,自觉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思维动机,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其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设疑,激化思维矛盾。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设疑的基本方法,如“新旧知识交叉点法”、“5W1H法”等,还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大家说”竞赛活动,设立“问题信箱”,创办“争鸣园地”,要求学生加强预习,鼓励学生提前思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充分的交流,自己发现矛盾,独立解决矛盾,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或“尖子包干”的局面,通过设疑问难,不断把思维引向纵深。

(四)丰富意义,沟通思维网络。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3

一、多角度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发散思维,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是思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思维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并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逆向思维,提高思维的创新性。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上,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上,而忽视可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与探究,未能较好地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暴露出来,即使有应用,也只是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一题一解、一招一式的个别解决。反映到教学思想上,就是重结论、轻过程;请思路、重知识、轻思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展现专家学者已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有三个因素组成,即学生、教师、教材,与此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三种思维活动,即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教材编者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钻研教材,将教材中蕴涵专家学者的思维活动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4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1.由相似的内容引入课文

蒙语课文的文体较多的是介绍蒙古地区,从而了解蒙古民族的灿烂文化,由民族英雄陶格图的出生地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旗导入到黑龙江省的后郭尔罗斯旗。从中国的版图上直观的找到两个地区,使学生易于接受,由此导入学生能更好地领悟这两个地区的人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不图萨尔的后代,将地名与民族情感融为一体。

2.由相关的内容引入课文

在教《蒙古人》时,先放映一段资料《蒙古草原》的蓝天、碧水、草地、牛羊、马群等场面,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接着追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数是什么民族?蒙古人都集中在哪?有多少人口?他们讲的语言情况怎么样?这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文的学习。

3.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课文

如学《好汉三艺》一课,教师先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找两名学生演示摔跤”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引导:“蒙古摔跤是传统的体育活动,它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摔跤,具有民族性,现在是大众化的传统体育。下面让我们目睹一下那达慕大会上的蒙古摔跤,同时再现射箭、赛马活动。”师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射箭、赛马。”临时让学生模仿几个动作,教师给予指导并介绍这三项是蒙古族的好汉三艺。在这种轻松的情景中体验蒙古体育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活动为主

在蒙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尴尬:有的内容教师讲得深、讲得透,甚至反复强调,而学生依然没有掌握,这是因为教师的“教”未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果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有所发现,就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展多形式的学生双向活动,让学生讨论、质疑,教师把工夫用在“导”上,引导、指导、诱导学生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朋友、以学习的伙伴出现,教师甘愿放弃,把表现的机会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学习生字词;让学生当“演说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充分肯定赏识学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就要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稳定的心理状态。因而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面对学生精彩的发言,教师可以直接赞赏“你说得很好”、“你太棒了”;也可以通过手势、表情来肯定学生;还可以让同学作出评价,甚至全班为之鼓掌。

2.规定明确的讨论、探究目标

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的放矢,训练才能有序。如学习《成吉思汗》时,学生看课件回答以下问题:“比如,成吉思汗在39岁踏上蒙古大草原的征程时他战胜了谁?统一了哪?建立了什么?”这些具体的问题把学生带入13世纪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代天骄纵横驰骋的世纪;目睹他45岁在斡难河封汗壮观场面时问:“他什么时候在哪封汗?”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学生从课件的历史画面的视频中不断有新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会让他们决心学好蒙古语,传承民族文化,不断的奋发图强、开拓前进。

因此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读”、“说”、“议”、“写”得到落实,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

三、思维训练要注重创造性

1.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有识之士提出了“大语文”的观点,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完全在于多学几篇课文,某种程度上在于课外阅读。学习《蒙古人民的礼节》一课,让学生了解的只是一些常见的礼节,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会回想到更多的礼节,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不再囿于教参,惟教参为准则,而是引导学生做探索者、创造者。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课本不尽相同的观点,让大家展开讨论。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针对共性的问题展开探讨,蒙汉语的互译受民族语言的限制,翻译可以有所不同。对提出的问题不一定要有统一的答案,但一定要正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过程。

四、初三教学要注重临考的特殊性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化学计算;守恒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一、现状

目前,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对学生化学计算守恒思维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时,教师只会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忽视了解题过程以及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化学计算中守恒思维能力容易被忽视,学生无法理解守恒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老师对守恒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生失去了形成化学计算守恒思维能力的机会。高年级学习化学计算中的守恒,极大程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无法理解相关题型的概念,学生智能水平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教学策略

1.增强守恒思维能力的重视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提高自身对守恒思维能力的重视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守恒规律类题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守恒类题型的规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守恒思维能力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意义。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高中生化学计算中守恒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学生学习中总结经验,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和化学学习水平。教师可以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从测验中发现问题,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例如,有学生化学方程式不会写,这就是学生不善于运用守恒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相似化学方程式中找规律,从而加深对方程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变得更为容易。

3.培养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

化学计算题会涉及大量的守恒规律,守恒思维能力在学生计算这些化学问题的时候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题型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具有守恒思维规律的题型,使学生在题型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守恒思维能力。

总之,守恒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好化学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守恒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类在学习中通过对事物概念的理解、以及推理判断等所有的思维形式和思考活动,是有条理、有顺序、有步骤的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分析方法。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黄金阶段,而小学数学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老师应该充分对此进行利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迁移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 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刻苦、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还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数学知识都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强的逻辑思维性,这主要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特殊性所造成的,生硬刻板却又灵活多变,是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学生学好数学的标准是其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有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要以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尤其是小学生,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变成了枯燥、痛苦、无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数学成绩。

二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手段

(一)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任何运算法则等都是通过数学家们运用其抽象性思维研究得出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并适应用抽象性的思维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这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尽量的将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进行介绍,对于数学概念、运算公式等要向学生讲明其来源以及结论具的体含义等,并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和观察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地将学生的表象认识提升至抽象思维的高度,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关联性的数学知识脉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现实的观念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一种抽象的数学思维模式。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就代表其抽象性思维已经形成,也是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四边形”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中的四边形物体作为例子进行教学,也就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变成为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知识,便于学生学习。

(二)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综合、分析的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特征都决定了其学习特征,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激发其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应用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进行分析,即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罗列,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然后对已经罗列出来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这种能力进行逻辑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知果寻因和知因求果的习惯和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整体的分析,在其中找到可利用的条件进行详细划分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之后再按照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就可以达到解题目标,同时也完成了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训练。

(三)注重判断、推理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中包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所谓的判断和推理就是指对一个事物的性质和展现出来的状态进行正确与否的判断推理,在数学中,公式、定理和法则、结论等就是学生进行判断和推理的依据。老师在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时,要首先让学生记住只有符合客观规律和事实的事物才可以给予肯定,反之都要给予否定,用这条原则来进行判断和推理就是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必然条件。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因为只有基于理解而掌握的数学知识才可以被学生灵活的运用。例如:老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估计书本、课桌的长度、宽度,并找同学来回答估计的过程和依据,最后再由学生进行动手测量,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一次推理和探究的学习过程。

(四)注重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重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只扮演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切记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由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独立的阐述。学生要想进行独立的、有条理的理由阐述,就要求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足够优秀,并且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由此可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也是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老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时,可以提出问题:有20盆花,每一列要摆4盆,那么可以摆几列呢?待学生算出答案之后,再提出:如果是22盆花会摆几列,多几盆?23盆呢?25盆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再通过观察和老师引导得出“余数永远小于除数的规律”。

由此可见,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的黄金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