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范文1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竞争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人的观念层次上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它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科学的企业管理也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巩固与发展,二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们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其有共同的价值观取向。
现在的成功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这些企业中企业文化不在是企业单方面向员工输送的文化概念,而是员工都自觉自发的去维护、发展企业文化,当一个企业能做到这些时,想不成功也很难了。当然,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不断的发展管理中形成的,每个企业的背景和经营方式都不相同,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建立完善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维护发展企业文化。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企业管理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形的,它将企业的观念、价值、制度、以一种权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输入给每一个成员,让他们遵从它,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整体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令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员工最终共享统一的价值观、荣辱感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将得到更好地处理,企业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有了更加突出的体现。因此,通过或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应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
总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两个方面统一在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上,毕竟一切企业行为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但企业行为对人是有要求的,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引进适合的员工和培育员工等途径来实现,这一实现是一个内在的和外在的双重化过程,而这正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这两种企业行为的功能,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必会造就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软件,企业文化所提供的企业价值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企业管理运作中的精神与行为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一)、以优秀企业文化吸引人才
对企业来说,人就是其根本,优秀的人才队伍更是衡量企业强弱的标准。企业企业管理者要通过有目的公关活动和广告宣传,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的原则和宗旨。
以蒙牛来说,蒙牛集团在招聘新员工时,特别注重考察两点:一是应聘人员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致。二是应聘人员是否能在企业的文化氛围中生存和成长。因为蒙牛充分认识到,如果招聘人员时只考虑员工的学历,工作经验及能力是否与企业要求的相一致与匹配,可能招进来的人员虽然在完成相应的工作上不存在障碍,但其价值观却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这样的员工在企业内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企业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虽然企业也可以对新员工的价值观进行改造,但是这些员工的价值观已经趋于稳定,使得改造必须花费企业大量的精力和费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投入。
所以,蒙牛努力做到从根源上杜绝此现象,他们在招聘员工时就对员工的价值观进行考察,使得企业内部人员的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趋于一致。另外,蒙牛有一套经典的用人 哲学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可见蒙牛在招聘人员时对人的“德”重视程度。
(二).以优秀企业文化培训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最关键的在于员工能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曾有一位跨国公司的CEO对培训有这样的评价:“培训对于企业来讲确实投入很大,但是一个没有任何培训的企业无形中损失了更大的财富。”由此可见,培训不仅可以使企业避免由于人力资源素质低下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人力资源发展重要的实现工具,培训更是创造 学习 型组织,从而孕育出一个实力型企业的有效孵化器。
三、优化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文化
现在很多企业把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练为类似“团结,进取,拼搏,开拓”的标语或口号,但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却与该文化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文化仅仅停留在少数管理当局的理念之中,而员工并没有予以充分的认同。员工都不认同企业文化了,企业的企业管理就难以做好了,这时就要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观念中。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与企业的沟通机制相结合,只有达到上下理解一致的情况,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这要求企业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型工作,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公司企业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的特有竞争优势。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
例如蒙牛人有句熟悉的口“管理是严肃的爱”。蒙牛对人员的管理具有人性化的色彩,体现了对员工严肃的爱。依管理对象不同,蒙牛的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两套,具体内容就在于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结论: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重塑,是目前管理当局最重要的事,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它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系统工程。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立与重塑过程中,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文化中,管理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是新观念的开拓者,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管理者是否科学管理决定了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参考文献
[1]刘光明编著.企业文化(第三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秦海金.浅谈我国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J].市场研究,2004,(11).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城市化;文化活力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了“诺瑟姆曲线”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城市化发展包括起步、加速、成熟三个阶段。现代城市化进程属于加速发展阶段,伴随城市化进程,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自然景观被城市吞噬;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整个城市的核心也就是城市文化未能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巧妙地使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让人们在城市建筑中找到归属感,从内到外丰富现代城市文化。
1传统建筑与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从北方的穴居——洞穴到平地的木骨泥墙,南方巢居——巢穴到地面干栏式建筑,建筑从萌芽的简陋到成为艺术文化的一树繁花,不同的地域地理风貌生发出风格各异的建筑特色,建筑装饰也因此而异。建筑装饰是指以建筑材料为基质,依附于建筑本体之上的具有美学意义包含了一定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部分。传统建筑装饰的元素一般是带有历史意义的装饰元素,如传统建筑斗拱、故宫装饰色彩体系、山西大院的砖雕,等等。
2城市文化的重要性
城市文化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物质层面,即城市中物质的构成元素,如建筑、景观等;第二部分是制度层面,指城市法律、法规等;第三部分是精神层面,指人在物质与制度之下凝结的具有发展性、活跃性的精神文明。巴塞罗那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提出了“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的口号,反映了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3现代城市建筑需传统建筑装饰加持
不同时代的文化发展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建筑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根据历史经验,建筑的装饰因使用功能或是艺术意境的追求开始趋于稳定有据可循: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不仅彰显建筑艺术,并凝聚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现代建筑装饰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物质载体,是传达文化的符号,也是城市文化直观的表现。现代城市建筑被称为“钢筋水泥森林”,许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传统建筑文化基础,导致城市建筑千城一面,用陈丹青的话来说:现在的上海已不是当年的上海,但悲哀的是它还叫上海。现阶段,上海毋庸置疑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城市,但是上海的味道慢慢流逝,面对这种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城市文化如何展现鲜活的生命力?
3.1东方之冠
2010年,由何镜堂设计的世博会中国馆就是现代建筑与浓厚传统建筑装饰的结合,极具东方色彩,被称为“东方之冠”。这座新时代的建筑,造型上与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斗拱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外观颜色采取故宫宫墙的“中国红”,屋顶花园从传统园林中获得灵感,带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中国馆在世博会上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让上海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增添了一抹中国色彩,也给东方的摩登都市敲响了警钟。
3.2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隐匿在拥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区内,毗邻拙政园。在传统的建筑群当中需要一个满足现代功能的博物馆建筑,贝聿铭巧妙地运用了传统苏州建筑装饰的无色体系,即黑白灰的色调,与周边建筑和谐统一,体量适宜,庭院景观取用园林的造景手法,不管是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吸取元素放置片石的造山,还是现代材料与传统造型结合的景观亭,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建筑文化。苏州博物馆成为展现苏式城市文化的一颗明珠,也是具有新中式特色的现代建筑代表。
4现代城市文化生长需传统建筑文化、文化旅游促进
《北京》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揭示了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城市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忽视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下,文化旅游热潮让传统建筑为现代城市文化增添活力。城市文化旅游以感知的城市文化为出发点,北京的胡同文化旅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北京市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旅游人数达到2.85亿人次,其中老北京四合院和胡同仍然是北京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4.1菊儿胡同
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有大批中外游客热衷于北京胡同这一传统建筑空间的游览,从而产生了“胡同游”这样的热门现象。“胡同游”对胡同这一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活化起着重大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城市扩建中近1500条胡同被拆除,留存的胡同也存在居住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年久失修等问题。在传统建文化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冲突危机下,中国建筑学家吴良镛设计的菊儿胡同“类四合院”居住建筑,提出“有机更新”的建筑空间处理手法,把传统建筑形式与装饰元素延伸到新的建筑中,避免了胡同建设成“水泥方盒建筑”的宿命,让北京城市文化能够保留老北京味道,让北京不仅是一个现代摩登城市,更是一个文化之城,这是胡同文化在文化旅游发展与城市化冲击下发展的第一次。
4.2国子监失物招领家具门店
胡同文化旅游越来越热,迎来了胡同文化的第二个。在原有胡同的基础上再建设的建筑都带有浓厚的老北京传统建筑风格,其建筑融和了传统建筑装饰,但是表现出的形式又是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例如,北京国子监街失物招领家具门店,该建筑保留了合院的传统建筑结构、装饰元素、原有老北京合院体量,整个建筑色彩与环境融为一体,入口处保持原有木结构梁柱,建筑空间布局呈“回”字形,与传统老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一致,整个建筑呈现的形式充满传统文化的典雅气息,内部满足现代商业空间所需功能,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结合的典范。
4.3北京坊
2017年1月,中国建筑学家吴良镛领衔担任总顾问,以“新旧交融、和谐共生”为主题打造的北京文化新地标——北京坊正式亮相。这一文化新坐标既符合现代品位,又彰显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有效激活了城市文化,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得城市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和文化旅游形成一条良性链条。
5结语
城市中的传统建筑文化要通过文化旅游进行盘活,提取传统建筑装饰的精髓,自然和谐地融入现代城市建筑,这样才能丰富现代城市文化,才能让现代城市建筑彰显传统建筑特色,才能从内散发出历久弥新的特色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美).城市文化[M].宋俊岭,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肯尼斯•费兰姆普顿(美).现代建筑——部批判的历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黎文勤,徐雯君.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2012.
[4]…张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03).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以人为本
1 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发展的问题
(一)以书本管理为核心。高校或省市大型图书馆曾以极其丰富的图书储量久负盛名,以数量多、专业精深、质量高出名,其他的一般公共图书远无法企及,他们收藏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大量文化遗产,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也就往往重点在图书本身。传统的图书管理忽略了人本管理的思想,管理对象偏重于书本。传统的图书管理形式和内容都较为规定,主要以“内阅外借”形式进行图书管理,处于较为静止及被动的状态,简单的以通过提供各种报刊杂志等各种书刊为形式来实现。
(二)图书资源共享程度有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各种手段共享图书信息以期更加高效地利用图书资源。然后受到观念、科技等各种因素条件的限制,在实践过程中,国家级甚至区域间的图书馆联盟仍举步艰难,没有探索出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共享程度有限直接导致很多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及其建设冗余,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本身并不富足的图书经费浪费。
(三)信息化程度低,无法进行计量管理。目前很多的图书馆管理方面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管理阶段,信息化程度很低,其无法进行计量管理。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图书馆员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对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有限,难以应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化平台进行图书馆管理;二是馆藏图书进行电子化处理的成本较高,光盘、电子图书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快速,但是,很多图书馆在建设方面缺乏资金支持,因此,很多图书馆仅仅有少量的电子图书或光盘,信息化程度很低;三是图书馆的计量管理需要较高的理论功底水平,但从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文化层次来看,显然难以胜任该项工作。
(四)图书馆绩效评估形同虚设。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我国的图书馆也正在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但是,对比国际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经费等资源的投入,而忽视产出的评估;第二,评估方式简单,着重在定性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定量考核评估,从而造成大家对评估的结果可信度影响;第三,缺乏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第四,绩效评估对象单一,仅停留在上级主管机关;第五,评估标准不统一,导致评估流于形式。
(五)图书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往往局限在对图书的查询、借阅手续的服务上。而随着信息化时代及科学技术进步,许多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及业务能力没有及时适应信息社会,导致服务的水平效果直接受到影响。另外,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素质较低的图书管理人员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功能正常的全面发挥,导致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2 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的问题对策研究
(一)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图书的阅读主体是人类,因此图书管理应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图书人本管理相比较书本管理是更有效率的图书管理,它将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摈弃过去以图书的陈旧思想。图书管理的根本目的及行为对象应针对于人们的言行及实际需求出发。
在图书管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从图书管理的主客体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素质水平、工作能力、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效果,图书管理人员应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因此,必须充分调动积极性,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图书管理人员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专业及业务能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对图书读者而言,应充分考虑其实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读者对图书的种类、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快速获取全面、专业、深入或新鲜的信息和知识。现代读者不再局限于传统图书的节约,而是能够更高效快速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也对现代图书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对现代大量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总结、分析及总结等一系列工作来实现。
(二)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现代意义的图书管理是依赖于完善的信息系统,这种信息服务是集信息化、电子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现代信息网络服务,是与现代信息产业、信息网络为基石,融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图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合作,建设区域性的图书联盟,共享信息资源采集、检索、编码、服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整合资源。
(三)完善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借鉴国外关于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先进理论及实践经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建立对比投入产出的评估机制;第二,评估方式多样化,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式;第三,培养专业化图书管理人才,对评估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应从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进行激励;第四,实施360评估方式,将读者及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作为评估主体之一;第五,评估标准统一,建立完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
(四)培养复合型图书人才。现代图书管理不仅体现在信息化,还表现在服务方式及手段的日益创新,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扩展和加深服务内容,这也给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及全面的挑战和机遇。第一,图书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技术对查询到的图书信息加以分析、整合,按其内容或价值分类建议提供给读者;第二,除了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和设备的支撑,图书管理还需要专门培养系统开发及维护人员,适应后台运营的需要,培养能在国内外互联网上及时准确获取信息资源,满足读者更深层次信息需求的人才。
(五)加强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图书是宝贵的信息资源载体,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及信息爆炸年代,信息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信息的价值根本在于其情报功能。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大量运用,图书管理工作的重心及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中要加强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创新多元化文化产品及服务,满足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图书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此外,图书馆管理中还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改革自身的管理及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
[2]牛根义.现代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M].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12):18-20.
[3]钱刚,毕强.集成管理:21世纪图书馆追求卓越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6):33-37.
[4]李慧.关于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5):139-140.221.
[5]徐建华,付娇.近五年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6):67-70.
[6]刘清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图书馆的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18-20工业出版社,2010:254.
[7]霍国庆.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述评[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2):120-123.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范文4
1.历史镇水元素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上,凡在水患泛滥之地曾出现大量镇水元素—铁牛,如河北邯郸渚河铁牛、山西蒲州黄河铁牛、湖北荆州镇江铁牛等等。铁牛能镇洪水的构想,据说源于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惧铁,且按五行之说,牛属土,土又能制水。铁牛集二者于一身,故古人多用铁牛镇守江堤。有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即铸一铁牛沉入水中,意在镇服水患。据传,河南陕县城北黄河边的铁牛,即为大禹所铸。后人相沿改置于江河之岸。同时在古代民俗观念中,又有青牛驱妖避邪之说,《太平广记》等都记有这种说法。按五行相克之理,“牛为土性,土能克水”,牛被认为具有避水神力。人们便用铁牛来代替犀的巫术功能,作为镇水的普遍形制。
2.鄂州历史文化简介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0′~115°05,北纬30°01′~30°36′。西接“九省通衢”的湖北省会武汉市,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市,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在鄂县(今鄂州)建都,将鄂县改称武昌。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也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
3.鄂州凤凰文化专题研究
鄂州自古属荆楚,楚人崇凤,惯以凤鸟为图腾。鄂州历史上有着众多跟“凤凰”有关的历史传说,据《武昌县志》(清光绪十一年重修)载:“三国吴黄龙元年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吴主因凤凰见,筑台于此,招周瑜、鲁肃以定建都之计”,此台即今凤凰台;“明万历初,知县李友朋建塔”,即凤凰台塔,俗称东门塔,毁于20世纪70年代。相传鄂州古凤凰台周围有百余年合抱的大银杏树和金梧数株,林木浓荫蔽日,远观如烟云一般,故被人称之为“凤台烟树”,为鄂城八景之一。另有凤台桥位于凤凰台塔东南面,因凤凰台塔而得名。2002年9月,鄂州市在城东新建“凤凰广场”和“凤凰台”,再次体现了鄂州市独特的“凤凰”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
4.构成主义专题研究
构成主义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西方文艺界产生的新思潮,在晚期的沙俄和早期的苏联它发展到鼎盛。俄国一批激进的左翼知识分子如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维斯宁,李茨斯基等人饱含热情地探索属于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他们将实体抽象到只有结构构架,省略掉一切装饰,从内向外地裸地表现纯粹的架构关系和时间维度,这样一来,构成主义作品便成为工业艺术和“艺术化的工程”。对于洋澜湖泵站改造工程,构成主义天生与工业结伴而生的性质使它成为水利景观的最好表现方式。
二、工程设计方案
1.基本构成方式的选取
经过现场勘查,我们一致认为,新建的办公楼和拟改扩建的泵房、防洪闸等所呈现出的面貌最能代表洋澜湖泵站的性质。洋澜湖泵站泵房、副厂房具备典型工业建筑特征,工业所呈现的应是功能主导形式,是实用主义的,也是简洁高效的,而防洪闸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支起控制房,悬吊闸门,所有的构件最为精简,缺少任何一处都会影响它的作用。我们就此提炼出框架的设计母题。
2.主泵房立面改造
主泵房立面现状洋澜湖泵站主泵房的内部功能的改造本文不进行赘述,主要对其外部建筑形象改造处理方面进行分析。目前主泵房存在以下需要改善的问题:外立面色彩系统上,现有的外墙色彩有绿色、红色、白色、普兰等,无法统一为和谐的色彩体系;外立面符号构成上,中国式的坡屋顶是很好的文化符号,但其屋顶部分的倒三角结构元素和它发生冲突,风格不匹配;特性反映上,现有外立面无法反映出水利建筑应有的特色,这点极需改善;辅助设施上,人行工作桥等辅助构筑物冷漠无亲和力。针对上面分析的问题,结合工程改造设计理念,洋澜湖电排站主泵房立面改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整个工程景观片区首入人们眼帘的景象。具体改造方案如下:
(1)保留原泵房的框架结构和中国式坡屋顶,结构框架再向上延伸2.8m,使之构架化,与办公楼的顶层,以及水闸遥相呼应,“构架”是此处工业景观布局的控制性要素;
(2)中国式坡屋顶原有的绿色琉璃瓦换为浅灰色哑光瓦片,原有墙面的白色贴面砖拆除,换成米黄色的贴面砖,或刷米黄色系的浅色涂料;
(3)泵房勒脚及人行工作桥等部分改为条石贴面,力图沉稳有力;原有大玻璃窗保留并使其落地,落地处加建花坛,增加立面的生机,同时粗糙的毛石和点缀其上的鲜花绿草提升环境的亲和力和温馨感。
3.办公楼设计
办公楼采用钢混框架结构,结构的表达采用外向型方式,突出结构本身的构成美学。设计方案上确定了一个开间20.7m,进深10.5m的钢混框架作为办公楼的结构载体。(20.7m的开间由4个开间9m的办公室和一个开间5.1m办公室组成)办公楼的设计方法采用构成主义建筑的手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至上,以空间和使用作为设计出发点,同时注重人的心理感受;
(2)从洋澜湖泵站这一工业特性的水利工程中提取元素,再将其融入办公建筑的外观中,北立面采用由大型涡轮机叶片衍生的遮阳片作为三楼会议室的外构件元素;由电力设施和水闸的混凝土构架特征衍生为建筑的结构,并在顶楼出来。南立面中由电力设施的金属网片衍生为栏杆和楼梯间的金属隔墙,这样一来,它们即有了实际的功能,又隐喻工业性,初步形成“工程景观”;
(3)为进一步强调办公楼的景观作用,大楼的结构为外露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不刷任何色彩,充分暴露混凝土本身的肌理,框架之间的填充外隔墙刷白色涂料或浅色面砖。
4.凤台桥改造
主泵房前的凤台桥应被纳入景观的整体布局,现有桥体外观陈旧,不能反映城市历史文化,也无法协调泵站的工程景观面貌。改造方案上采取整体优化,局部打造亮点。凤台桥改造设计方案
(1)栏杆结合鄂州的凤凰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赋予其文化标识性。中国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凤”字逐渐形成了八种写法,由此出发初步考虑对桥体栏杆进行了改造。八种不同写法的“凤”字镌刻在石板上,石板间隔凤凰浮雕有节奏的重复,丰富的韵律感油然而生。人们在步行经过凤台桥时,不仅可欣赏对岸的泵房景观,更可一睹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
(2)由于桥的主体结构无法更改,因此设计在桥的四角修造四个“景观盒”式的桥头堡供行人赏玩,以此在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桥的景观功能。我们仍然从“凤凰文化”的角度出发,强化“凤台”主题,在桥头设置四个景观盒,使用图案和形体来直观的表现“凤凰文化”。四个桥头景观盒对应四个关于凤凰的景观主题-凤凰涅磐,百鸟朝凤,有凤来仪,凤鸣铿锵。
5.景观台设计
在真空泵房与防洪闸之间,有大片绿化用地,考虑结合“镇水元素”这一水利工程的文化特点,配合交通功能、景观功能来进行处理。将该处设置双层景观台,在上层景观台居主体轴线中部位置设置镇水神牛,即可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又可作为极具视觉冲击的景观元素。
三、结语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范文5
一、体育的文化现象
“文化”一词,历来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对其众说纷纭,足见这一概念是有一定的模糊性。从辨证的观点出发,“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理解,对“文化”的广义理解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新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方面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故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适应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具体地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本文由收集整理,是社会实践的结晶,是构成社会诸种现象和事物的复合体。它除了以教育、科学、艺术等为组成部分外,还包括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关系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体育文化等。
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认识,便产生了综合全部体育活动的概念——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必将成为21世纪与传统的其他文化相融相进的文化领域里的主题。
“体育文化”一词,最初直译为“身体文化”。19世纪末,“身体文化”一词被广泛地加以解释和使用。法国阿莫罗斯体操派认为身体文化可以直接理解为锻炼身体的规律;法国演员德尔萨特创编的身体演练形式,以“德尔萨特身体文化”之名在美国妇女中风行一时,这种动作和姿态来表示情感的健身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现代舞和艺术体操的诞生。到20世纪,对身体文化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更为多样化。有人认为身体文化就是身体锻炼;有人认为身体文化是旨在促进健康和增加体力的身体运动体系,是与自然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的人为的体育形式;也有人认为身体运动不仅要用科学来解释,它还可以显示出生命的旋律和美,是文化的表现体。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把“身体文化”作为关于体育的广义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
体育文化虽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但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体育具有继承性,因而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时,必须追溯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体育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内在联系,抓住主要环节,寻找它的特殊规律。
二、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以民族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民族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精神、风俗习惯、传统与道德、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等,构成了传统文化的特征。
传统是由复杂的历史构成的,是一定区域和一定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中的人们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经济、文化、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含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各社会生活共同体中的语言、宗教、精神、道德、艺术、民族气质等,构成了各种传统文化,标明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体育活动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现出较强的民族特征。
共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特征的前提,也是传统体育各具特色的基本条件。牧民善骑,狩猎民族善弓弩;北方喜溜冰雪,南方喜水划舟,这些都是长期共同劳动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传统项目。今天,如此狭小局限的这些民族体育活动项目,已走上国际化轨道,亦将成为21世纪体育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大景观。
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因素,是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的特点在精神上的反映,也可以称为民族性格或共同心理状态。它具体表现于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生活风尚与宗教活动中。传统文体对于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于某一时代民族或阶级的人们所共有的东西,如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社会风俗、人情世态之类,一经形成,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中国的民间体育活动划龙舟、踢毽子,西班牙的斗牛,日本的相扑,泰国的泰拳等,都是能够体现民族性格的体育项目,充分反映出传统文化给体育带来的民族性。
三、传统文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体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也必将是2l世纪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79-01
档案信息化源于现代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档案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的深刻变革。加快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全面性、现实性、动态性、流动性和保密性等特点,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调查报告所称的人事档案,专指各类人才的档案,包括党政干部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应用探讨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网络技术可行性分析
1、档案管理在网络技术上的支持。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网络标准、网络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以及网络操作平台的出现证明网络的应用在技术上已经成为可能使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及时管理。
2、档案管理在网络实践上的可行性。网络计算在我国有了很多工作性应用,并且在企事业单位中网络取得了一定的绩效。比如在我国网络技术也已经在生物医药、铁路运输、电子政务、资源勘探以及农、林、水利、航空、金融等行业得到应用。另外,目前我国的人才机构大部分已经拥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施,其原有的内部技术为网络应用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网络技术中分析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网络技术。在过去的网络管理中,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各个部门的应用软件系统在数据库、平台、接口等各方面千差万别,相对孤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无法适应需整体协作的管理运作体系,隔离的档案网络形成了档案资源流通的障碍,造成个管理部门档案资源开发分散、综合利用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而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建立适合本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加大档案信息化的力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同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息息相关、互相促进的。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经常出现“死档”、“弃档”的现象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滞后于社会进步,说明了人事档案应当以资源形态进入信息领域,通过信息技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体现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我们一定要抓住正在构建“数字浙江”、“数字杭州”的有利时机,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步伐,尽快把每个人的基础信息制成电子文档,每人一个代码,做到只要在内部互联网上输入个人代码,就能够查阅到可以公开的相关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创造条件,同全国各地联网,形成覆盖全国追踪性极强的个人电子档案网络,从根本上克服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神秘化、分散化、低效化等弊端。
三、确保流动人员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在工作中为了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必须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未来规化
近几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正逐步走向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而网格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化、开放化,并逐步进入实际生产应用阶段。将网格技术应用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它不仅能弥补不足而带来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档案的查阅、异地更新以及单位、部门间的互动,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环境和广阔的前景,为其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对促成新的管理模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通化市精神病医院
参考文献:
[1]闰静.网格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的设想[J].湖北档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