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学习能力培训

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结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以智力发展为主,但不忽视掌握知识,并反对发展与掌握知

技能的失调。他指出:“在课堂里要做两件事,第一要学生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努力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如果不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我们不要认为,既然学生掌握了知识,他们就会变得聪明,事情永完不是这样简单。”从数学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以为要使学生变得聪明,就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数学思想和方法,灵活地处理问题。其具体表现就是反映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程度方面。在现实的教学与人才的选拔机制中,有这样一个争的事实:学生教材同步训练的要求高于教材,而高考的要求的难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高于同步训练要求的难度。这是由高考的选拔性质决定的,进而客观上使教材习题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存在一些不足,造成一些学校出现了本需要加强习题教学(而不是削弱)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思维锻炼,却因习题训练量不足或严重不足,数学教学质量受到不应有的影响,如何通过习题教学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培养,我认为这是值得人们探究的。

一、加强针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法的教学研究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思想和方法,数学思维得到了培养,这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以选择的形式出现的地要求学生“眼睛一看、脑筋一转、手一勾”从而在时间上把握主动权的题型。我们是否宜在日常的教学中,注得指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归纳,并通过实际训练对一些问题摸索出解题模式,此种做法对学生解决同类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仍需要归结到基本的题型和解题模式上去。与此同时还要关注这一趋势:从升学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考察也成为大势所趋。我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这种能力在考察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方面得到了具体体现,因此在重视指导学生概括解题模式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也应据高考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失时机地予以加强巩固和提高。所谓时机,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教学阶段(章节、单元、学期、学年等)结束之时,也往往是题型、解题模式为学生基本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培养之机,这时我们不仅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一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而且更需要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灵活性地训练充分挖掘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或者说进放高三时的突出强化训练是有效但却是有限的,因此我以为这类做法宜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何况我们的教学阶段大都有一定的课时安排,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安排而不宜挪为他用(如因课时紧、任务重等),必要求时还需要增加上若干个课时用手此阶段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建构。

二、强化学生的“积累”意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值得借鉴: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现状,有意识地日积月累,精选一些紧扣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灵活性比教材稍高(相当于高考中的中档题的难度)又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和解决问题的习题,有较强针对性地来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使所进行思维训练的梯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涉及到思维灵活性的“稍纵即逝”和智慧火花,下意识地进行捕捉和积累,因为数学思维灵活性也常体现在新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认知结构的改善等方面。这样做的结果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现有的思维水平基础上有了提高,又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题海战术”之苦。那么如何寻求到教与学的“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比例及关系,这需要针对影响中学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因素(如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发展因素)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的开发研究工作。

固然我们的数学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现有的教育资源的配置下以及受高考的“竞争、选拔”性质的使然,教师和学生应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我以为对于教师和高中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没有这种精神,教师就难以有理想的教学成果,学生也就难以取得升学深造的资格,这也成为人们的共识。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是要以课本中习题为基础,首先打牢基础,从中归结总结解答题目的思路和办法,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能解答高考题目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文2

一、自主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学习者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方法,并能及时的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监督,评价,反思及调整。

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便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加强学习策略的训练和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心理步骤或心理操作,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是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尽管绝大多数的学习者能够下意识地使用策略,但大量的训练可以促使策略的程序化和内化。[4]

学习策略训练是近二十年来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热门研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显性或隐性的融入学习策略的训练和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有系统的使用学习策略。如果教师能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系统地进行指导,学生则能更有效地掌握学习策略,那么进行策略训练就是帮助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良好方法[5]。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CALLA”学习策略训练研究

学习策略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语言学习与策略的使用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能力。策略训练一般由策略训练(strategy training)和策略融合(integration)两部分构成。在第一阶段需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策略的内涵,和训练的意义,提高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意识。策略融合及时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将策略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1990年, Chamot和O' Malley共同撰写了“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书,是对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第一本有影响的专著。Chamot和O' Malley提出的认知性语言学习方法(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aoch)简称为CALLA。CALLA模式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的学习和策略的培养[6]。

CALLA”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共分为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使用的有效策略意识,对学生已有的有效学习策略加以识别和确认,为策略训练做准备。这一阶段为之后的学习策略训练的基础,一旦基础打好,学习策略训练的以下几个阶段可以相对顺利地进行。

2)展示阶段

该阶段的目的是介绍,解释和说明学习策略,教师向学生进行具体学习策略的示范和解释,讲授学习策略的特征,意义和如何运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策略的使用。

3)操练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适合学习水平的策略进行训练,学习策略训练将融入到日常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在学习任务中实践所学到的学习策略。

4)评价阶段

本阶段教师向学生以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展示策略,以及如何识别他们为特定的语言活动而使用过的学习策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估自己的策略使用情况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须选择合适的课堂任务,同难过频繁的提示和返馈训练学生使用策略。

5)扩展阶段

本阶段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把学习策略应用到新的任务中去。只有能将策略迁移到新的任务中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因此是策略训练的自高境界,代表了学习者能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志。

为了提高医学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策略意识、扩大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的选择范围,提高英语自主学习效能,锻炼和培养他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我们选取我校大一医学英语专业的部分班级为实验对象,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习策略培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对比实验研究,以Chamot和 O' Malley的CALLA(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aoch), 即认知性语言学习方法,进行听力策略培训,阅读策略培训,写作及翻译策略培训几个方面的综合培训,分别比较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及变化情况,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两次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以探究策略培训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经过学习策略培训后,学生能更新学习观念,意识到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学习策略,学习进度有选择的对多媒体及网络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系统、考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库和试题库等进行有效地利用,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三、总结

大学英语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加强学习策略的培训和有效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培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文3

一、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法、走访调查法、问卷法、统计分析法。在开展问卷调查前,根据安阳市农民状况,确定了调查样本,进村入户走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了解农民培训现状和农民对培训的意见。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实际有效问卷671份。

二、农民利用网络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较低,获得农业新技术的途径较窄,在教育培训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从农民的基本情况看:70%的农民为初中、小学学历层次,文化基础差;从农民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看: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培训,农民主要靠家人、邻居、同村人的传帮带途径学习农业生产技能,农民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较窄;从农民喜欢的教育培训方式看:农民深受以老师为主导的传授式、灌输式的传统授课模式影响,学习上对教师依赖性强,离开教师不知道该怎样学习,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是通过把当前学习内容和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农民的文化基础素质差,而且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这些必然导致农民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差。

(二)农民参加网络学习缺乏内在学习动机

调查发现:66%的农民参加学习目的大多是为了搞好生产,发家致富;34%农民参加学习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多数农民是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而参加学习,其功利性目的很强,也反映出农民学习的外在动机占了主导地位,提高个人素质的内在动机较为薄弱,这样势必会造成农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在网络学习中缺乏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正确引导把农民学习的外部动力转变为内部学习动力,为农民参加网络学习提供强大动力。

(三)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

从农民日常学习情况看:仅47%的农民经常主动学习,所占比例低,多数农民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去获得信息、知识,一味被动地参加政府组织的教育培训,而且,一边埋怨国家不重视农民教育,一边对培训机会不珍惜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农民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能力整体较差

从调查结果看:农民缺乏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51%的农民不会操作计算机,甚至不会“开关机”;71%的不会应用工具软件,更不会整理学习资料;56%的农民不会搜索、下载资料;64%的农民不会用交流工具软件,这将给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困难,严重影响网络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是我们开展网络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五)农民家庭的通讯网络入户率低

从网络终端使用情况看:30%的农民仍使用普通手机,无法上网;30%的家庭没有电脑;40%的家庭没有宽带,这无疑会影响农民网络教育的普及和开展。

(六)通过手机上网已成为农民网络学习的重要途径

统计表明,随着移动通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性能日益强大,手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民上网的重要终端。在上网的普通农民中,有73%的农民经常使用手机上网,有27%的农民常用电脑上网;在上网的职业农民中,有55%的农民经常使用手机上网,有45%的农民常用电脑上网,使用手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常用电脑的,为三网融合开展农民网络教育提供了可能。

(八)农民对农业行业专业APP知晓、应用率极低

从调查结果看,农业专业APP的推广、应用才刚刚起步,农民对农业APP知晓率、应用率很低,不到2%农民知道有农业APP,不到0.5%的农民在手机上安装有农业APP。安装了APP的农民,经常使用的也不多,仅占20%,而且有很多农民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因此,在农业专业APP的研发、推广、应用上任重道远。

三、 提高农民网络学习能力、效果的措施

针对以上农民在网络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内外因采取措施,从农民学习动机着手,从改善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着手,从提高农民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着手等等,提高其网络学习能力,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增强农民参加网络学习的内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农民学习的动力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学习投入的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提高全体农民综合素质,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因此,要帮助农民调整、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把多数农民以在“搞好农业生产、发家致富”为目的的外在学习动机,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统一相融合,树立“提高个人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建设者”的学习目标,把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的理想内化为广大农民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农民强烈、持续学习动力,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提高农民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网络学习中,学习关键是要靠“自己”。网络学习中,教师与学习者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农民必须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独立地去学习。

首先,让农民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网络教育模式的优缺点,网络教育对学习者的在学习能力上的要求,以此改变农民学习观念,树立对网络学习的信心,弱化依赖心理;二是教师要积极指导农民,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主动调整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阶段目标,以小胜集大胜,逐步强化农民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三是有针对性开展训练,逐步强化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四是鼓励农民在网络学习中组建学习小组,变个人学习为集体学习、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探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升华,打破老师权威地位,通过学员间互相帮助、鼓励,增强自主、独立的信心。

(三)面向农民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提高农民的操作能力

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农民顺利网络学习的保证。政府应加大农民教育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免费对农民开展专项培训,普及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提高网络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多策并举,提高通信网络家庭入户率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政府投入,对农民参加网络教育给予资金扶持,对农民购置学习用网络终端给予补贴;二是通讯部门针对农民用户降低资费标准,出台优惠活动,鼓励农民使用移动网络或宽带,为农民开展网络教育(培训)创造网络条件;三是加强通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改善网络性能,为农民开展网络教育(培训)提供网络技术支撑。

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文4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引导 学习者自主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高校进行了多年,成效卓著,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和语言环境下,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外语综合能力培养提高仍有以下诸多困难:英语课堂人数过多,外语交际活动难以开展;学生外语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知识欠缺,缺乏外语学习的动机;多数学习者不能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外语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等。在这些困难的制约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多数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即便努力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仍然不够,不具备必要的外语交际能力,难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督促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理念是目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帮助外语教学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我们的目标是使他们最终具备独立自主的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材料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调整和评估的综合能力。但是,正如Benson & Voller (1997:63) 所说的,“自主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olec(1981)曾经指出,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程度的努力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相对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二、教师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一)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新模式

基于前期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的结果,以及目前我校教学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基本模式,即:课堂内外结合,线上线下互动,三位一体(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非让教师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而是对不同阶段和过程中教师的身份重新定位,使教师发挥更灵活、更得当、更有效的作用。

(二)教师作为培训者

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期,教师需要担当“培训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培训。其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自主学习”及其重要性。通过专题讲座,改变新生对自主学习的错误认识,了解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和内容,掌握自主学习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本身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个体都不能指望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受用一生。只有适应时展,终身学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其二,给学生培训“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基本技能”。尽管中学阶段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教育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大学一年级新生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应用十分欠缺。因此,向他们培训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并基本掌握运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认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优点和特色。其三,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方面的介绍。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集中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具体策略;认知策略包括重复,归类,演绎,利用目的语资源,利用视觉形象,利用关键词,迁移,推测,记笔记,总结,重组和翻译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包括提问,澄清和协作等策略。这些策略的介绍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三)教师作为引导者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这一基本模式贯穿于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确定学习目标和拟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不可少。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或者过高或者过低,往往会失去学习目标的指导意义。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和入学后的测评帮学生分析英语学习中个人的难点和弱点,从而制定出比较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短期奋斗目标和长期学习发展规划。学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一旦短期奋斗目标成功实现,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会更大,学习效果就会更好。除此以外,在确立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等方面,都离不开教师积极稳妥的引导和学生一定程度上自主的结合。

(四)教师作为组织者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的角色。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Pemberton, 1996)。自主学习使得传统的“T-S”(teacher-students)的学习模式转化为“S-S”(student-student)模式成为可能。为了使这一学习模式最优化,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有以下优点:其一,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精神;其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有利于形成竞争气氛,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其三,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分享成功的学习策略,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测试评估等,不仅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在实践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小组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单词记忆方面,学生之间可以采用教师推荐的方式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互测;英文写作作业,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评互改,然后交由教师评审,其中的优秀作文可以上传至公共油箱,QQ群共享或班级学习论坛展示;听说练习方面,除了按照教师统一部署完成规定内的训练任务,小组可以自由选定课外练习内容,如听英文广播,收看英文电视新闻,看英文杂志报刊,利用网络搜集感兴趣的时事或科技方面的英文资料,然后进行英文交流,解决问题,共同分享等等。总之,教师合理、科学的组织,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使得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热情更大。

(五)教师作为监控者和评估者

学习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是外语学习者的一项重要技能,更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Oskarsson认为“自我评估过程能使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或单元结束后评估他的总成绩”或者“对学习者所学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反馈或者监控学习过程”(1978)。通过监控和评估,可以促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使他们看出理想的水平和实际语言能力之间的差距;从而促使学习者获得更强大的学习进取心(Bailey, 1996)。但是,自我监测和评估在目前的学习和教学条件下实施仍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自我评估,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Blue,1988:114)。

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监控者和评估者,教师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学习监测和评估:(1)每周教师向学生发放学习任务和进度自查监测表,学生根据完成情况填写,每周末上交学习进度自查表;(2)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定期设计试卷和测试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完成效果和程度进行测试和评估:(3)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在线英语学习论坛,师生学习QQ群以及e-mail公共邮箱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汇报学习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予以解答。(4) 要求学生养成记日记或周记的习惯。通过记日记或周记,学生可以对语言学习的成效和经验缺陷进行反思,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的能力。(5) 教师和学生一对一面谈。教师可以针对某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指导。

三、结语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束定芳,2006:26)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自主学习基于人文主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理念,是目前教育界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在校成绩,更可以因为具备了这一能力而终生受益。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简单的知识的输灌者,而是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比以前更重要作用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既是自主学习必备知识技能的培训者,又是学生安排自我学习进程各方面的引导者;教师既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理智的监控者和评估者。教师的身份更复杂,责任更重大。

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文5

关键词:就业质量;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30-001

一、目前高职就业质量及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

目前高职就业质量普遍认为不够理想,尽管就业率数据较高,但是工资起薪、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却不容乐观。初次就业率在经过爬升后,在2010年也有所下降,工资起薪近年来也一直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工作不稳定,第一次辞职时间越来越早,一部分学生甚至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一年内更换工作次数最多的可达到四至六次,显示出极高的不稳定性。而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院校差别、专业差别是影响初次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全社会的失业率上升,使得高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更加难找;其次,工资水平过低,劳动保障不健全造成工作不稳定;另外,毕业生本身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就业期望值、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综合素质等个人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就业质量。在多项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中,学习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更是对其工作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学习能力及学习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1.什么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从学习中获得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

人们的学习是按认、知、用、变的过程进行的,“认”主要是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进行的,一般只要记忆就行了。而后续的“知、用、变”过程,则必须要求学习者要思考,去研究、应用知识,能在反复的过程中提高,并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了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几率。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人才素养高的表现,即高素养人才掌握和理解的速度较高,对新知识、新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学习能力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才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人才成长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真正培养出能对新思想和新机遇迅速做出反应,具有应变能力,能很快融入不断发生变化的未来社会的人才。人才成长的时间也不仅指在校期间,知识和能力的无限性使得想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完成全部学习是不可能的,在完成学校学习之后,能否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适应工作要求,真正成为有用之才,也是人才成长的过程。所以,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终身的,全方位的过程。

在人才成长的过程当中,有许多影响因素,包括自身的身体条件、原始知识积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心理素质,人的性格等等。而学习能力是影响一个人能否克服自身缺点、发扬长处、提升个人能力、顺利成长的关键。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周期缩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是学生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

3.学习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在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之中,学习能力是影响最大的原因之一。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获得工作之后,工作业绩差,不能得到升职,薪金较低,甚至被迫辞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是否能继续有效的自学,能否在原有专业能力上继续提升和拓展,从而快速适应工作需要和环境变化,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学校学习获得的只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入了某个专业领域,但是,这同实际工作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技术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在校的学习是不可能按照每一位学生将来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的完全对口教育,若要想在某方面独挡一面,并且有所创新,就必须不断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发展,影响了就业质量。

4.提升学习能力对提高就业质量的推动作用

提高就业质量是各高校目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要求。这不但是各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关系到每一位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需要。提升学习能力对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学习能力强的人更易得到职位。企业在招聘时,更多的是考虑这个人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目前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点之一。所以,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是素质培养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点要素。

其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选择范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做到专业对口、订单培养的只占少数,大部分就业岗位与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有一定差距,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更多不同的岗位需求,从而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工作需要,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型。虽然企业对新入职的员工都有培训,但这种培训不同于在校的系统学习,学生基本上是自学。而且工作的过程不像在校学习那样一切都按计划进行,而是总在变化之中,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岗位角色。

提高学习能力培训范文6

关键词: 阅读策略教学 训练者 受训者 自主学习能力

200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使用阅读策略的能力,独立解决阅读中的困难,逐步成为自主的英语学习者。

阅读策略培训,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提出要将策略培训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Cohen & Weaver,1998)。要适应教改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必须在传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以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的培训。

一、阅读策略与阅读策略培训

阅读是利用文字提示和背景知识领会文章意义的过程。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对文本信息进行心理表征建构和阐释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快速、游戏、交互、策略、灵活、评价、目的性、理解、学习、语言性”等特点(Grabe & Stoller,2005)。阅读的策略性特点意味着阅读者在阅读中要懂得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成为一个策略性的阅读者。评价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维度是阅读者对促进文本理解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曾祥敏,2008)。

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Johnson & Johnson,1998),是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发现成功者与不成功者英语学习者在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Block(1986)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的阅读者比不成功的阅读者能更好地监控阅读过程,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Anderson(1991)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二语阅读者不仅知道如何使用什么阅读策略,而且知道如何成功地使用这些策略,并与其他的策略相协调。针对成功的阅读阅读者和不成功的二语阅读者的策略差异的研究成果,又进行了有关策略训练的干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达成了共识:阅读策略的运用对阅读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阅读策略教学具有可行性,以策略为导向、有意识的阅读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考试成绩、对知识的记忆等(李炯英,2005)。

二、大学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内容

课堂阅读策略培训基于的理念是:成功的阅读有赖于合理、恰当地使用策略。学习者,尤其不成功的阅读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成功者所使用的一些有效策略提高阅读水平,并对阅读过程有意识地自我调控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孟悦,2004)。笔者认为,要真正将这个理念付诸实施,我们确立大学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阅读策略,明确阅读目的,灵活、合理地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对阅读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大学阅读策略教学的内容通常包含四个模块:策略评估模块、讲解示范模块、操练模块和监测和评价模块。鉴于元认知意识和能力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大学阅读策略教学必须将培养元认知意识和能力贯穿于四个步骤的教学中。

(一)策略评估模块

教师在进行正式的策略培训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前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估。根据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确立策略培训的内容。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估,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训练,确立策略培训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策略使用上的不足,制订适合个人的阅读计划,纠正在阅读中的不良策略,如默读、频繁查字典等,提高自身元认知策略意识。教师可以利用Mokhtari和Sheory的阅读策略调查表(Mokhtari & Sheorey,2002),也可以通过个人访谈、班级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对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现状进行评估。

(二)讲解示范模块

教师向学生具体讲解阅读策略的分类、定义、目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清楚了解元认知策略知识中的陈述性知识,知道阅读策略是什么;然后教师采用有声思维的方式,根据不同题材和难度的文章、确立不同的阅读目的,将阅读过程中选择使用不同策略,理解文本的过程呈现给学生,逐步向学生示范阅读过程中运用到的阅读策略。这个教学模块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要灵活合理运用阅读策略的概念。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到主要的阅读策略知识(这些知识是许多学生都了解,但不会恰当使用的)如何运用到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有选择性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的阅读过程,使学生意识到是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知识中的条件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即关于为什么要使用某个策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某个策略、怎样使用某个策略等知识,进行阅读过程的思维活动。通过讲解示范模块,学生初步树立在阅读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目的和任务、灵活选用恰当阅读策略的概念,建立元认知的策略意识。

(三)操练模块

在这个模块中,教师提供阅读材料,给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逐步使学生将阅读的策略知识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教师的有声思维过程,并注意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是否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或任务,灵活、合理地采用恰当的阅读速度、阅读方式等阅读策略。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阅读活动,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描述阅读的思维过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使用某种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的。通过操练模块,学生巩固学习到的元认知策略知识,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为独立地进行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四)监测和评价模块

这个模块,包含教师和学生对于策略训练成效的双向监测和评估。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及运用策略的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学生的反馈是评估的一项重要参数(文秋芳,王格非,2003)。教师了解学生反馈情况的方式包括:策略操练后的访谈、讨论、运用策略的心得体会、调查问卷等,反馈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学生是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有否提高;策略运用是否合理、灵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否增强,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在阅读中策略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评估自己的阅读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在进行策略性阅读中所取得的进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学生获得元认知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王归立,2008)。因此,这个模块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的监测和评估,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影响阅读策略培训效果的因素

要达到策略培训的最佳效果,大学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就必须兼顾策略训练者(教师)的因素和受训者(学生)的因素。从受训者因素来看,在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时要考虑到影响阅读策略训练效果的个人因素,如学习风格、动机、焦虑、性格、态度和元认知能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自主学习的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表现在主体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对象,根据任务的要求,制订合理的活动计划,选择适宜的解题策略,监控认知活动的进程,进行适宜的调整等(张红玲,朱晔,孙桂芳等,2010)。在阅读策略培训中要注意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阅读能力渗透到阅读策略教学的每一步骤,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元认知策略,做到:(1)提前计划:提前预习,设置学习目标和阅读计划;(2)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忽略与之无关的其他内容;(3)自我监控:选择有利的阅读条件,监控阅读时间,监察阅读理解情况;(4)自我调节: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在考虑学生的不同个人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辅导,加强受训者对策略训练效果相关性的研究,也将会更有效地指导阅读策略训练。

另外,策略训练者(教师)的因素在英语阅读策略培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一,教师的阅读教学内容影响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正确使用。现今,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课堂阅读教学仍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词汇和结构的讲解及操练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这种状况部分造成了学生忽视灵活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时常常纠结于语法和词汇,造成他们阅读速度慢,效率低。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合理的策略使用状况,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在英语教学中把语言技能教学和策略教学结合起来。其二,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指导,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在岗培训,加强对阅读策略知识的了解和使用方面的培训。Souvignier & Mokhlesgerami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策略指导质量对学生的策略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曾祥敏,2008)。

阅读策略培训是一个涉及阅读策略训练者(教师)、受训者(学生)和培训内容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阅读策略培训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步骤,与此同时,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策略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阅读策略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灵活、合理使用阅读策略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Cohen,A.D.& F.Weaver.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C].In W.A.Renandya & G.M.Jacobs(eds.).Learners and Language Learning.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98:1-25.

[3]Grabe W.& Stoller F.L.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7-18.

[4]曾祥敏.国外近十年阅读策略训练研究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87,92.

[5]Johnson,K.& Johnson,H.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M].NY: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333.

[6]Block,E.L.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J].TESOL Quarterly,1986,20(3).

[7]Anderson,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Test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

[8]李炯英,秦智娟.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国外外语教学,2005(4):45.

[9]孟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79(2):24.

[10]Mokhtari,K.& Sheorey R.Measuring ESL Students’Awareness of Read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2002,25(3).

[11]文秋芳,王格非.中国当代英语学习与策略研究丛书——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