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1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 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2
编程一直被视为继口语及书写之后的“第三语言”,因此不少国家均提倡儿童学习编程,例如英国将编程纳入中小学课程、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动学校教授编程、新加坡在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科目。世界各个国家把儿童编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编程人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信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也说明编程能力是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必备能力。
那么少儿编程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哪些益处呢?
一、人脑敏感期容易培养编程天赋
人类的大脑发育成熟要远远早于人类身体的各个器官,人类的潜在能力有一个敏感期,人类的各种天赋都是在这个敏感期内形成的,例如,小孩子可以辨别几十种颜色,而成人只能辨别10多种颜色,受过音乐训练的小孩子可以听到88个钢琴的半音,而成人很难做到,这告诉我们人类很多天赋过了敏感期,这种天赋能力就开始递减了或者完全丧失掉,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如此,人类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在7岁左右,所以,逻辑思维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少儿编程就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手段。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他们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编写程序了,从小就开始编程思想的培养和编程技术的积累,为他们后来成就大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利用编程教学引导学生顺利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顺利过度
影响学习成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维力。那些进入八年级成绩落后的孩子往往是在四年级便开始明显落后。其实这部分孩子成绩之所以在这时候开始落后,恰好是他们的思维发展没有跟上同龄人的步伐造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在幼儿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童年期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而十岁(通常是四年级)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思维发展顺利过渡,成绩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轻松。而如果思维发展受阻,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把握好孩子思维发展的这一转折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任务以前更多的落在数学等学科上,这些学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过度的作用,但与编程教学尤其是scarch等比较成功的编程软件教学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编程时写入的是命令,而生成的是可见的动作,可以很好的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联系在一起,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的操作形式是对思维方式转变的极佳练习。
三、利用编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现阶段在学的学生大都是“独苗苗”,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围着这些“小太阳”转,从而滋生了娇生惯养的习气,只会汲取而不知道付出。很多学生有孤僻、自私、不合群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始产生竞争的心理,一切都要争强好胜,有时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当他融入集体之中,个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全面才能的手段。”而且编程教学可以很好的把一个小组或一个班的学生紧密的系在一起,很多程序代码需要写入几十行甚至过千行,这样的任务在短时间里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分散到一个团队里就变得可行了。
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团队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合作要亲密无间,分工要细致,统筹要合理,一个大型程序的完成就意味着一个合格的团队的成型。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和现实中的同学合作,更能与远至大洋彼岸的朋友一同协作完成创作,这更能激发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可。
四、培养创新、自学等能力
少儿编程课程不仅能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编程过程中对孩子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这正是今日孩子需要拥有的必备技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雷斯尼克教授表示,无论是理解极其复杂的系统,比如一个经济体如何运转,或是以分步骤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习编程都大有帮助。它不仅可以训练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表达自己。
五、利用编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3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1.善于观察自然,激发写话的情感。大自然是最奇妙无穷的,包罗万象,春夏秋冬的景色变化,日出日落的美妙景色,雨云霞的奇妙景色;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小昆虫,小动物……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抓自然景色的特征,用稚嫩的话语,哪怕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有感触的东西记下来,与同学共同分享写话的乐趣,学生的写话兴趣自然就有了。
2.走进生活,善于体验生活,激趣。生活是学生写话训练的主要源泉,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写话训练内容如果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学生写话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实际上,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但低年段的孩子不善于观察,不会选材,因此常常为选材而烦恼。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写”,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和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
二、利用特点,启发多思
低年段孩子的无意识占主要地位,他们总是凭兴趣出发,除了对那些形状特别、色彩丰富的事物引起有意注意外,对周围的常见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因此,从一年级起,我就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课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激发观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第一,根据孩子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进行训练,因势利导地进行“谁做什么”“谁怎么样”的句子训练,理顺孩子对事物的简单思维。第二,通过事物,引导孩子了解其外貌、构造及作用,提高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理顺孩子对事物的形象思维能力。第三,通过欣赏图片,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理顺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认识水平,要注意课内外相结合。不但要根据低段写话要求,在写话教学中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观察、思维的方法,而且还要适当安排写话练习,逐步使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协调发展。
三、抓住兴趣,培养多说
孩子的思维兴趣很容易兴起,他们都具有遇事爱问的特点,但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把他们所见所闻用语言比较完整地、有条理地表示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为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我注重联系课文内容,重视阅读教学,以读为基础,以读促说,进行说话训练。
1.从朗读课文中学说话,训练孩子说话的完整性。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孩子说话常常是不连贯的、不完整的。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孩子读准字音,按句、逗号停顿,正确地读,并采用引读的方法训练孩子说完整的话,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指导他们在说话和写话中正确地运用。
2.从观察插图中练说话,训练孩子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小学语文低年段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图文并茂,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用作训练孩子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如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首先出示色彩鲜艳、生动直观的插图吸引孩子,接着要求孩子按插图的顺序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每幅图的意思,再要求孩子把几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梗概。由于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的,再进一步指导孩子图文结合,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狐狸硬要说葡萄是酸的?这样,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理清了思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使孩子看图说话的内容既具体又有条理。
3.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孩子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鲜多样的事物,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这一特点,我经常进行一些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如要求孩子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表演故事,听音想象故事。这样做,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完《从现在开始》一课后,我让孩子想象:小猴子当上万兽之王后会怎样做呢?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按照课文中的思路完整地续编故事。然后,我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编的故事分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想象,还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4.提供各种生活素材,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语言是思想的反映。为了避免孩子言之无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游戏、比赛等活动为孩子提供素材,让孩子有亲身感受,说话言之有物,从而提高了说的兴趣。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4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学
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要不然就会受到责备。这样一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渐和家长眼里的世界趋同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辈的思想里,没有发展。
2.小学课本的问题设计,过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案例见表:
显然:新的问题比之传统的问题,学生又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类问题变成了突出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是这样的。这样学生就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要求学生从开放的问题的情境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并检验结果。所以,教科书在设计问题上的过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日积月累我的重复训练,完全抑制了一个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习惯了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隐藏起来了,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儿童的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高深的学问。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训练孩子判断和做决定时的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判断和决定,而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启发学生。如果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为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尚待提高.他们无法对陌生的知识进行自我认知。如果撇开学生的立场,完全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述,那么将回到“满堂灌”的时代。学生将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所以,最和谐的状态就是教学相长。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在旧的知识中寻找突破口,从此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才会觉得新的知识是自己在观察思考中获得的,而不是对老师言论的复制粘贴。其次,数学经常与图像,符号,实物联系在一起。而小学生在智力发展阶段对图像,实物的认知记忆程度远远高于对数字,文字的理解记忆。这就在无形中要求老师用一些相对实际的物体来反映数学的理性思维。小棒,积木,数学模型将是很不错的选择。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思维能力;逻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对知识死记硬背,当遇到问题时能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其中的能力很低,数学在这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最近我们在某个小学做了这样的数学测试题,现在有两个塑料桶,一个能盛水5千克,另一个能盛水3千克,问:如何利用这两个桶测量出7千克的水,针对这个测试,我们在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自选择一个班来解答,在最后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了在二年级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做对,四年级有25%的学生做对,六年级有一半的学生解答出来,其实这道题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会。在这之后我们又出了一道题,现在有两个数字,3和5,(这两个数字可以重复使用)运用加减法怎么得出结果7,在换一种说法的情况下,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都解答出来,这就是典型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一、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在的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解答出数字题,但是若把这个数学题融入到应用题中,很多学生就不会解答,在测试中,很多学生在解答第一题的时候写的不会,但是在第二题的解答中,写着5-3+5=7或5+5-3=7,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这两个题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习惯性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在进行数学计算训练时,只片面的训练学生的解答数字能力,几乎没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没有注意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是先从背数开始,然后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再到背诵九九乘法表,这让数学过于的符号化和高度化。让学生以为数学就是单纯的计算数字。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正确的认识数学教学的真正含义,并进行适当的计算技能训练,在进行计算技能训练时除了具体的答案背诵,还要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思考问题,去理解问题,并主动去挖掘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独特的教学
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就是自我约束能力差,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独特的数学教学。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思考,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出新发现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老师可以在讲述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开展“拼积木”的活动。让学生们把相同的正方体拼凑成不同的长方体,再把相同的长方体拼凑成不同的正方体,这样不断地转换不仅仅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题,对于一些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设计新颖、与众不同的例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中,老师使用不同的进行教学方法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让学生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去学习数学。比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除法后,让学生对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的运算进行比较。若就让学生按照平时的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趣,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来进行讲解,比如用水果糖的分发为例,总数是多少,有多少个学生,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颗糖,以及每个学生手上有多少颗糖总共就有多少颗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比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计算出家里钟面的面积;在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让学生测量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在学习了长方体的面积后。让学生计算出自己文具盒的体积。将数学学习引申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明白数学其实并不神秘,它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围绕,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和思考。这样就能让那个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上的有效教学,除了对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进行培养,准确把握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进行加强之外,还要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6
冯伟
如何让孩子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呢?思考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知识的积累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思考习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平时的训练和不断培养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聪明的孩子,会因为能够迅速回答出问题而变得不善于思考或是懒于思考;相反,那些反应比较慢的孩子却常常在思索。老外很注重孩子思考意识的培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这种思考能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那么他们会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思考意识呢?
第一,全家成员一起参与讨论。老外认为孩子的思考是需要大人引导的,比如,全家成员一起参与讨论,就能够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我认为孩子的年龄不论大小,都应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主意。”迪克兰说道,“我们家经常会全家人围聚共进晚餐,同时谈论一天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思考最好的机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女儿也学会了思考,无论什么事情她都会在认真思考之后作出自己的回答。”
第二,老外善于创造家庭思考环境。有位美国妈妈通过朗读简单的故事来引导她6岁的孩子进行思考。她会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发问,让孩子进行思考和想象。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也是不错的。老外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提问的环节,让孩子的大脑转动起来。
第三,老外的笑话也能引发孩子的思考。幽默风趣的笑话是孩子都喜欢听到的,老外们能在笑声中使孩子们懂得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这些笑话多半都是能够引起孩子联想的,让孩子的思维能够变得更加活跃。
第四,老外善于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他们不会将事情固化,也不会让孩子认为一件事情的解决方式只有一种。他们能通过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有的人会问孩子:“亲爱的,要是所有汽车全部变成红色,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和反面效果?”这些问题看似毫无意义,其实对于孩子扩展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中国父母不妨尝试一下。
第五,老外懂得坚持不懈的道理。
“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就懂得遇事思考。”迪克兰说道,“这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前几次刚刚学会一点儿,可是中间有几天没学,可能之前学会的就会忘记。”孩子思考习惯的培养也是需要坚持不懈的。父母们要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