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临床路径;脑梗塞;介入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45-01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医疗或健康机构里的一组成员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病人以实证为基础制定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护理计划,让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按程序性计划接受护理治疗,以减少康复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护理品质的一种管理模式[1]。我科近3年来将此护理模式运用于脑梗塞介入治疗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8月 ~2011年3月 我科共收治脑梗患者176例,男105例,女71例,年龄53 ~78岁,平均年龄62.7岁,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8例。
1.2 方法
1.2.1 制定临床路径管理程序:根据脑梗塞病人的特点制定护士日标准护理计划,包括术前、术后对病人评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主管护士按照临床路径的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诊疗护理工作。
1.2.2 统计学评价: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 1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2.2 两组病人的医护服务质量比较
表2 两组病人的医护服务质量比较
3 讨论
临床路径管理是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医疗机构为顺应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2],它对于该进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由于临床路径的实施,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成就感和自律性,有助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3]。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了病人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促使患者满意率上升。有效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家涛.临床护理路径.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1~3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2
介入治疗是当今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也可以进行造影摄片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并对其治疗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对151例肿瘤病人实施了介入治疗。男98例,女5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9岁,平均54?岁。肝癌109例,子宫癌42例。
2 护理体会
2.1 治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前首先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护士用和蔼的语气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手术全过程,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治疗中可能出现少许不适感,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积极配合治疗。
2.1.2 皮肤准备: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去除皮脂,指导患者洗浴时勿用力擦洗。改善局部情况,避免局部感染。
2.1.3 胃肠道准备注意营养调配,治疗前一天清淡食物,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6h。
2.1.4 介入治疗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2.2 治疗中护理
2.2.1 心理护理:治疗中护士始终在患者身边,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绝对制动;在治疗的间歇随时为患者调整,使患者得到休息,利于治疗。
2.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定时测生命体征,若出现心衰脑梗、心梗等出现时,应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积极抢救措施。
2.3 治疗后护理
2.3.1 穿刺部位及生命体征护理:术后6h内严密测T、P、R、BP、神志意识的改变,24?h内平卧,手术侧肢体制动12?h,注意肢体血供、皮温、颜色、感触觉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动脉搏动是否减弱甚至消失。如有肢体循环障碍,应行正确肢体功能锻炼,可抬高患肢予以热敷、按摩,并观察症状有无改善,如疑有股动脉栓塞,出现肢体发麻,则禁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
2.3.2 发热的护理: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大多是由于肿瘤坏死产生吸收热,一般在38.0℃-38.5℃,不超过39℃。术后1周左右,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应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范围,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2.3.3 胃肠道反应护理:介入治疗后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注意腹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呃逆频繁者可予以利太林20?mg肌内注射。其中3例出现严重呕吐,予以塞格恩、奥克治疗,呕吐时嘱患者深呼吸,头偏向一侧,观察并记录呕吐物,排泄物的量、性质、颜色,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先兆,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被污衣被。
2.3.4 饮食护理:术后先以少量流质温凉为宜,第2日可以半流质,第3日起可以恢复正常饮食,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糖尿病 脑梗塞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06-02
Ⅱ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量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脂代谢紊乱,血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胆固醇,磷脂及粘多糖成分增多,是动脑粥样硬人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的患者多数有大血管的病变,Ⅱ型糖尿病的患者肥胖多见,伴有高血脂,血粘度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是Ⅱ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常合并冠心病,血管硬化,故易发生脑梗塞,脑梗塞以多发性脑梗塞多见,占67%,脑梗塞部位以基底节区居多,临床表现多为一侧肢体力弱麻木。近几年我地区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中老年病人多见,容易并发脑梗塞,致残率较高。2008年8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中老年Ⅱ型糖尿病人60例,其中合并脑梗塞27例。现将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概况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27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9岁,均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确诊Ⅱ型糖尿病。
2 临床观察与护理
本组患者年龄偏大,多有既往史,同时多伴有高血压或血脂代谢异常,梗塞后多生活自理缺陷。
2.1 饮食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基本治疗措施是饮食控制,尤其是肥胖型的Ⅱ型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长期严格执行。①脑梗塞患者伴有吞咽困难者,应及时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准时、定量供给所需的热量,以调整代谢紊乱,并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改善。②脑梗塞患者多系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故应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特别是心、肝、肾、脑等,禁食动物脂肪,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③脑梗塞患者多有长期卧床,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故应多食高纤维素饮食,因高纤维素饮食不但能使糖吸收缓慢,而且具有软化大便的作用,还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
2.2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瞳孔的改变,如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并有呼吸节律的改变等则应考虑脑疝的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预防低血糖反应,定时监测血糖,静脉应用胰岛素者更应当注意。另外,脑组织的糖原储存量极少,要从血中摄取葡萄糖。脑组织缺氧、缺糖、缺能量,会引起脑组织功能失调,出现低血糖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降糖药物,轻者用糖、水果等,重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一些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时,症状常不典型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故应密切观察神志的变化。
2.3 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人,多有生活不能自理,并且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泌系感染、褥疮等,故应加强皮肤、外阴、及口腔护理。长期卧床者,可给气垫床,同时注意定时翻身拍背,这可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能饮水者嘱多饮水,以多尿,而达到内源性冲洗,而预防泌尿系感染。
2.4 加强功能锻炼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运动也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早期可给患肢良肢位,并给被动活动,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
2.5 心理护理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人,病情恢复慢,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患者会出现悲观失望、失去信心的情况,因此,应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程特点,使患者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出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休养环境,使他们心情舒畅的养病。
Ⅱ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量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脂代谢紊乱,血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胆固醇,磷脂及粘多糖成分增多,是动脑粥样硬人的主要因素。通过本组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人不仅要注意血糖、尿酮、意识状态、瞳孔等的观察,还要注意饮食、运动、及患肢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早期康复。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后应激状态常有高血糖症状,严密监测血糖、尿酮,控制血糖及尿酮体,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及促进病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我区Ⅱ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主要与环境,饮食结构有关,多数人喜食羊肉、抓饭等高脂食物,蔬菜比例较少所以高血脂腹型肥胖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多见,要早期预防,改变饮食结构,积极减肥,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减少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在促进脑梗塞的恢复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防止脑梗塞的进一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值得各位同行注意。
3 结果
多数病例Ⅱ型糖尿病病史较长,其中病程<1年3例,5-10年20例,10年以上4例;一侧肢体力弱,麻木但生活能自理14例,言语欠清7例。完全性一侧偏瘫6例; 27例均经头颅CT确诊,其中多发性脑梗塞18例,基底节脑梗塞6例,腔隙性脑梗塞3例;对于27例Ⅱ型糖尿合并脑梗患者进行分析,高血脂18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4例。所有患者血粘度增高;根据肢体有无偏瘫及偏瘫程度,有无合并感染,将病情分为:轻、重两型,重型15/60例,轻型12/60例。入院时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病情及转归有关。见表1:
表一 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病情及转归关系
从表中可见,重型组8/15(53.3%)血糖大于等于15.9mmol/L ,而轻型组3/12(25%)。血糖大于等于15.9 mmol/L ,与重型组比较(x2检验)P>0.01,差异显著。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颅脑损伤;老年;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而老年人因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合并损伤多,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我科自2002年2月~2004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老年人9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57例,女41例。平均年龄68.2岁,其中60~70岁47例,71~80岁36例,81岁以上15例。
1.2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51例,摔伤29例,打击伤13例,其他伤5例。
1.3伤情和临床状况 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4d,平均6.7h。入院时GCS评分3~5分30例,6~8分68例。
1.5 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66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非手术治疗32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
1.6 治疗结果及预后 治愈45例(45.9%),中残29例(29.6%),重残17例(17.4%),死亡7例(7.1%)。
2 护理
2.1 急性期:(1)由于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慢支等疾病,所以伤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多较明显,病情也较严重且代偿能力差。因此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每15~30min观察并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处理。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频繁呕吐,本组中恶心、呕吐40例,因此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置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吸氧3~5L/min,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于需紧急手术者,要争分夺秒,在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2)及时评估患者伤前原有的慢性疾病。本组病例中,既往有慢性病患者37例(38%),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加重原有疾病,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梗等。
2.2 做好专科护理:
2.2.1 颅内压的观察 动态监测颅内压(ICP)和意识瞳孔变化,可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和弥漫性脑水肿。
老年人因血管脆性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脑组织萎缩,蛛网膜下腔相对增宽,较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1]。因此在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监测ICP,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若术后病情加重或ICP进行性增高,需及时进行CT检查。本组有11例病人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经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2.2 呼吸道护理 老年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约为1/4~1/3。因此预防肺部并发症是老年颅脑损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对昏迷较深的病人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并严格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及时叩背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行雾化吸入和气道内给药,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2.3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应激性溃疡,本组发生率55.9%。颅脑损伤后应及早进食,不能进食者留置胃管,既可补充营养,又可监测胃内的变化。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早期常有呃逆,一旦出现应激性溃疡,除遵医嘱应用制酸剂、止血药、扩容药物外,同时严密观察呕血和黑便的变化,并记录其量和性质,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尿量的变化。
2.2.4 高热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发热很常见,观察的重点是寻找发热的原因。中枢性高热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功能障碍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其处理主要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帽、酒精擦浴等,使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6℃~36.5℃。感染性高热时在抗感染同时行物理降温。
2.2.5 加强营养 营养支持对脑组织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进食时应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吞咽动作及呛咳。若有吞咽而无呛咳,应先喂密度均匀的糊状饮食,如藕粉、鸡蛋糕,逐渐过渡到流质,软食。若病人无吞咽动作或呛咳明显,及早进行鼻饲。我科采用改良后的鼻饲液(米、奶、蛋糕、果汁、蔬菜汁),使患者的鼻饲液更接近于日常饮食习惯,减少了腹胀和腹泻的发生。
2.2.6 观察、保护心、肾重要脏器的功能 本组有4人发生 心衰、肾衰2人,其中3人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这些患者心功能代偿能力较差,当伤后处于高动力状态时,心脏负荷增大,出现失代偿,大量脱水剂的应用,易加重肾负荷,因此要在实验室检查的指示下及早补充和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3 一般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老年人,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60min,定时翻身、叩背,每次翻身后用热毛巾擦洗受压的皮肤、骨突出部位,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无渣屑,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持续置尿管的患者,应加强会的护理,并为患者行早期膀胱训练,缩短导尿时间和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本组病人置尿管时间在5~12天。
2.4 康复期的护理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引起偏瘫和失语,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达到脑功能区的转移或重组,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2]。因此,生命体征稳定后一般24~48h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运动时应在护士的示范指导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要求肢体的每个关节都要运动。我们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训练可从单音节开始过渡为词、句的训练。
参考文献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77-01
痴呆综合征(dementia syndrome)是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的减退和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多见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的脑器质性疾病,故又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chronic brain syndrome)。2012年7月6日我院收治1例痴呆综合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因在外言语零乱,答非所问,情绪不稳,难以进行有效交谈,由救助站送入本院。入院时仪态不整,浑身肮脏不堪,全身皮肤散在红色细小皮疹,伴抓痕。查体:体温37°C,心率80次/分,血压160/110mmHg,意识清。脑CT示:①双侧基底节区腔梗;②脑萎缩伴脑白质病。入院诊断:痴呆综合征。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奥氮平、欣百达药物对症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治疗,皮肤予康唑氯倍他索乳膏外涂患处,氯雷他定抗过敏止痒,康复治疗予音乐治疗、工娱疗等。经过一月余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接触合作,情绪好转,但思维仍显松弛,认知功能障碍依旧存在,自知力缺乏,于8月24日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症状变化及各种表现,包括躯体情况、睡眠情况、认知力及情绪变化等,如狂躁、抑郁、失落等,护理人员应该细心观察病人有无这些情绪变化出现,以便及时治疗,让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2.2 生活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沐浴,勤换衣物,患处按时外涂药膏,预防感染;若病人忘了已经进食而不停地要求进食,可给少量饼干或水果。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在可能的情况下,早饭后散步,午饭后睡小憩,晚饭时看看新闻,养成良好的按时就餐习惯[1];保证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丰富日间的活动及减少夜间的干扰,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2]。睡眠护理也是日常生活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3]。
2.3 安全护理 患者记忆力、定向力障碍,不能正确判断周围环境,加之自知力差,做好安全护理尤为重要。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可能出现拒服、藏药、吐药等行为,必须送药入口,仔细检查病人的口腔、杯子、手,确认病人已将药物服下;患者躁动不安时应在病床上加床栏进行保护性约束,以防止发生意外;禁止患者单独使用危险的工具,还要保管好危险物品;环境要适合患者特点,地面要防滑,并保持干燥、平坦、无水迹;台阶、走廊、厕所设有扶手,选用低矮的配有护栏的床铺,让患者穿轻便、舒适、合脚的软底鞋;使用精神科药物也会导致性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反应,做好给药前的病人评估,了解相关药物的副反应,禁忌症,仔细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如降压药物的效果及有无低血压,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2.4 康复护理 患者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同时应加强病人的康复护理。近年来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将康复练习融人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和护理者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洗衣服、散步、自己用筷等,让患者多听听音乐、看看杂志、电视等,保持或促进患者对新发事物的兴趣;定向力的训练也是重要关注的方面,患者的房间、床位要有明显的标记。
2.5 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 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和好感,给予心理支持。尊重病人,对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忌、自私、幻觉,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宽容,多关爱患者,并鼓励患者与他人接触,以维持原有适应力,延缓智能衰退。护士在与其交流过程中,除注意语气和语速,使用和蔼的语言外,还应加以肢体语言,使其感到亲切、温暖,并要细心倾听其言语,观察其行为,以利于护理措施的调整;鼓励患者回忆往事、叙旧,使患者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
2.6 感知觉障碍的护理 患者出现幻觉、妄想、错觉后常引发自伤或伤人。Marshal指出妄想发生在痴呆病程的早期到中期(起病后平均2-4年),当重度痴呆时妄想消失[4]。妄想经常导致攻击行为,特别是对阻止患者不受妄想影响的护理人员进行攻击,此时主要是控制症状,可采取暗示和诱导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告诉患者当感到某人某事对自己有威胁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的听视觉刺激,以免产生妄想,避免和患者发生争执,若安抚无效,应果断隔离或保护性约束。但长时间被约束的患者会增加皮肤组织破损、压疮、尿路感染、肌肉失用性萎缩、臂丛神经麻痹和损伤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发生率[5],日间可考虑采取特殊的约束椅。
3 小结
综上所述,痴呆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求护理工作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其进行悉心照料和关怀,所要做的躯体、心理、生活护理是一项需要付出很多心力的工作,这就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痴呆综合征的护理质量对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其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爱华.老年痴呆患者营养不良饮食干预的效果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4,19(2):86-87.
[2] 崔英.老年性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8,7(3):66-68.
[3] Abraham IL.Dememm and Alzheimer’s disease:a practical orientation[J].Nurs Clin Noah Am,2006,41(1):119-127.
脑梗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健康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 cular disease.CVD)[1]。因此CV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在临床上由于部分老年病人认知、理解力较差,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不足,从而使糖尿病的并发症提前出现。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治疗预防疾病及解决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目前推行优质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尤为重视,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中男33例,女57例,年龄60~76岁,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病人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8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病人24例,初次入我科住院的是52例,复诊再入院38例,住院10~22天,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例,高中24例,初中以下31例,文盲19例。
2 实施方法
2.1 评估 收集有关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资料,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健康信念及影响因素、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服药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判断患者的健康观、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了解患者在生活方式、健康行为方面的薄弱环节[3],确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
2.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教育目标和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包括选择恰当的教育时间、方法、内容以及要达到的教育效果等。
2.2.1入院介绍 病人入院后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与责任护士情况,主要规章制度如查房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讲解入院后近期所需做的各项检查,通过介绍和评估,取得病人信任,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消除紧张心理,安心治疗。
2.2.2 进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糖尿病,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病理过程和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心血管疾病,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使用降糖治疗和改善心血管治疗的用药注意事项,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治疗更容易控制血糖水平,也可以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避免漏服或不规律服药的不良后果。同时结合心血管病出现的病症,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避免忽视糖尿病的防治。告知病人积极有效的药物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使患者获益。当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如降糖时应避免快速,强力的用药。充足的血糖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低血糖可能会引发老年患者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2.2.3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改变患者不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以及脂肪摄入量等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4]。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控制要求,以及合理控制饮食对两种疾病转归的影响,从而引起重视,尤其是防止或治疗肥胖,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干预活动中,使其预防疾病的依从性得到深化[5]。
2.2.4 用药指导 为使药物发挥最佳降糖效果,减少副作用,还必须根据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指导患者在不同的时段服用。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应指导所使用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普通胰岛素需要放置于2-5℃冰箱内;抽吸、注射胰岛素必须准确使用,应摇匀避免剧烈震荡。同时注意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如胰岛素注射后是否有过敏,注射部位的皮下脂肪是否有萎缩或增生等。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及长效胰岛素。
2.2.5 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因此应向病人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指导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如:限制陪护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心衰卧床的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女病人会用温水清洗,及脚趾皮肤避免潮湿,保持干燥,注意保暖。鼓励肥胖病人多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生活有规律。
2.2.6 出院指导 做好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的指导,提高家庭、社会的认识。指导病人在家中正确掌握尿糖、血糖检查方法做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依据并嘱患者定期来院门诊随访检查。指导低血糖反应发生的紧急处理如食用葡萄糖水、糖果、进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及糖块,以防低血糖反应。重点指导病人两种疾病是相互影响的,按时服药,不可随便减量或增量,同时讲解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先兆及对策,结合心血管病的身体情况,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2.3 教育的方式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综合考虑,尽量符合个体化需要,可选择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开展公休座谈会,集声音图像的多媒体教学、相同病友的经验传授及每日护理查房和沟通交流等多种教育形式。
3 效果评价
通过患者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知识及自我监测的掌握程度来判断教育效果,评价的方法可通过提问及讨论形式,请患者讲出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所用药物及饮食注意等。本组病例中,患者能复述健康教育问题的为掌握,能复述2~3个项目或以上的为部分掌握,能复述1个或以下的为未掌握。对部分和未掌握的患者,找出原因,分析直到掌握为止。在本组90例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如下:
表1 教育效果评价
例(%)
教育效果评价
例数 占有率(%)
掌握
72
80
部分掌握
14
16
未掌握
4
4
4 讨论
随着人口老化、老年病比例的上升,老龄人口的卫生保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和巨大挑战。通过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了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最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优化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使我科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还利于激发护士学习专业知识和开展老年护理研究的信心,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谢中全.糖尿病心脏病及其防治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9,2:15-16.
[2]Amos AF, McCarty DJ, Zimmet P. The rising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to the year 2010. Diabet Med,1997,14 Suppl 5:s1-85.
[3]蒋梅,刘晓晨,张兰.健康信念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9:80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