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1

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这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地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例如,在教学“接力跑”这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放映了接力棒的方法以及接力跑激烈比赛场面,接力棒的动作方法直观地再现,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说效果更好,然后,设置问题,交接棒有上挑式和下压式,究竟用哪种方法更好,由学生在练习中体会,通过亲身实践总结更科学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身心愉快,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宽松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以舒服的感觉。学生不会感到压抑,否则,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老师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不要满堂灌,整个课堂都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要大胆放手,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例如,在教“健美操”时,针对那些动作不协调、不敢在同学们面前展示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要及时鼓励、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爱。这样更能激励他们学习的信心。总之,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新颖、灵活,传授科学的创新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杜绝单一性,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障碍跑”时,可以采用比赛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并且给游戏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名字叫“警察抓逃犯”,学生可以互换练习,途中要经过高山、河流,钻过山洞等障碍物,警察能否抓到逃犯,要看同学们的活动体验。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2

一、要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首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敢于创新敢于提问就应当有良好的民主的课堂气氛。试想:面对一个成天板着脸孔的老师,孩子们敢提出什么问题吗?不要说创新,连质疑也不敢。要有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以亲切的目光、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亲的,是可交流的,不是可畏的。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决不能搞“一言堂”,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允许孩子们多想、多问、多说。对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也不得因嫌麻烦而回绝。记得在学习《钓鱼》一课时,课堂上,一位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钓到的大鱼放回湖里?”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我不把鱼放回湖里可不可以?”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由此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做人的道理,还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孩子们都饶有兴致,学得积极,问得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发言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多赞赏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她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不断发出创新意识的火花。记得在教学小学第八册语文《爷爷的芦笛》一文时,有个孩子提出,强强这么小,海边刮大风、下大雨,他的爷爷怎么可能把他一个人留在海边的小屋里?面对孩子们对课本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先肯定他们敢于对课文提出质疑是好样的,再指出要书上的说法必须拿出可靠的依据,并鼓励孩子们回家查资料,找依据。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学生都查了该课的有关资料,班上掀起了钻研知识的热潮,孩子们更爱学习,更爱提问了。质疑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而热情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灵活、直观、高效,可以突破课本的局限,甚至可以突破语文教学的教室和课堂的局限。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等许多特点,它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走进丽江》一课时,所有学生都没去过丽江,缺乏具体的感受,就可以利用电化教学变虚为实,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看一段丽江的录像。学生耳听音乐、眼看画面,全身心地聆听和观察,脑海中浮现出“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画面。看完录像,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丽江的城、水怎么样?丽江的玉龙山怎么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的气氛中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说得洋洋洒洒一大段的,也有寥寥几句就草草收场的,学生对丽江的景色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借助电教媒体,可使学生的思路拓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3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也重视实验教学,但为了让学生考好试,常常习惯于让学生模仿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理解物理原理,这对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来讲是很有用的,但长期的模仿,使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很狭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考虑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要在实验教学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巧设问题。

在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诱发学生去思考,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比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1.有意将电压表与电流表对调接或者将变阻器等器件接错,然后让学生找错误,分析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

2.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某学生连接电路后,当他闭合开关时,发现电压表有读数,而且接近总电压,而电流表没有读数,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假如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没有读数,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类似这样的实验问题是很多的,看似简单,但在实验中,让学生对着实验器材解决这些问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求异创新。

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实验问题的时候,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测量的实验中,问学生:有多少种方法能测量钢笔套的周长?在学习电学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某蓄电池的正负极模糊不清了,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用实验找到它们的正负极?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改演示为学生独立实验。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措施,它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与原理,但学生只能看,不能得到实验的体验。由于教师的实验技能远高于学生,加之课前的充分准备,因此,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多数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失败的可能性极少。虽然它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但无形之中让学生形成了“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独到见解”思维能力的形成。学生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做自己的演示实验。由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参差不齐,他们在实验中会出现各种现象,甚至得到与规律不符合的结果,从而产生对教材的怀疑感,进一步思考、分析,从而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气压强的时候,老师通过演示水杯倒过来的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是很少失败的,假如让学生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需要将水灌满,杯口要用厚纸盖得严密,否则是很难成功的。学生将此实验做失败了,他们就会去分析、去思考,从而得到锻炼思维的机会。

(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创新思维的品质常常表现在思维的主动性上,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思维的兴趣,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后,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放置两组等高的斜面,让小车从一个斜面上滑下,再爬到另一个斜面上。实验前,可以让学生猜想:小车爬到另一个斜面上的高度是多少?小车能不能在两个斜面上实现往返运动?这个小实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实验活动。

(三)改测量、验证的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创新思维具有多选性的特征,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物理学中的测量、验证性的实验常常有多向的选择性,对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带来帮助。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不向学生提供思路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物理量的测量或者物理规律的验证。对学生来说,独自进行物理量的测量,或者物理规律的验证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点拨,一是将各种不同的实验器材分套给学生,学生根据器材能找到测量或验证的原理,从而独自完成实验设计;二是向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的原理,启发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适当器材而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比如,测量某电阻的阻值。可以提供电压表、电流表给学生,学生拿到这两个表以后就能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假如提供给学生的器材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外加一个定值电阻,学生就能思考别的方式进行测量,要用分流法或分压法测电阻。

(四)重视探索性实验的开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4

一、设置合理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把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以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再现是创设物理情景、形成“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引入“受迫振动,共振”的课题时,我们可以用视频再现这样的情景:关闭正在脱水的洗衣机,当转速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洗衣机会剧烈震动几下才逐渐停下来。学生会对这种经历过,但不曾深入思考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信息的冲突也是引爆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例如在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课题引入时,我们不妨提出这样一个判断命题:某游泳健将横渡水流湍急的大河,如果他想在最短时间到达彼岸,他实际游过路径可能是哪一条?他以最短路径过河,路径又可能是哪一条?让学生自己画图比较,正确的答案可能出乎预料。当新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冲突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油然而生。

二、通过物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建立物理概念是一种创造性脑力劳动,它是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在一定背景知识的指导下,充分分析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特征,利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类比、比较、等效等物理思维方法,抽象出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的过程。因此,物理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认识这些物理概念时,由于感性认识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当,很难形成正确的理解,这时教师要给予指导帮助其建构概念。例如电磁感应这一概念的教学,教师应设计足够多的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总结、体会。又如电场强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首先用“理想实验”的方法,把理想化的“检验电荷”放入电场中,先考虑电场中某一点,抽象出该点F/q是一个恒量。其次将检验电荷q放入电场中的不同点,考察F/q值的变化,得出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点,F/q的比值不同(特殊情况:比如在匀强电场中F/q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概括以上两个实验结果得出: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用E表示。这一概念在建立过程中用到了理想实验、理想模型,物质的某种属性隔离出来,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概念,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物理概念的不理解或误解。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实验,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及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如为什么用单摆可以测重力和速度?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秒表计时从摆动到什么位置时计时最好,为什么?摆长如何测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试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这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考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

当然,学生的创造性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切不可加以讽刺、挖苦。出现错误是他们试图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这种精神有可取之处,应加以肯定。粗暴地否定,只会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尝试,以致思维封闭,创造性思维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通过物理教学,我们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推导,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是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良好素材,充分利用物理教学中的合理条件,必将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灵活的进行课外训练内容的创设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培养 学生 创新思维

在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必要,这将会引导大家更好的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与看待问题,并且会帮助学生找到更多好的写作思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受到太多禁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在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也会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在阅读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首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大家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要让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问题,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会很有帮助。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大量儿童文学以及童话题材的文本,这类文本普遍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们对于这些文章也非常喜爱。在文本剖析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要能够透过文本的学习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文本形成更为深入的领会,这些思维习惯的养成也会帮助学生在自己的文本写作时有更为宽阔的思路,进而写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所在。求异思维是在思考处理问题时不受习惯性思维的约束,不满足于已经得出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品格。比如,引导学生阅读《狐狸和刺猬》的故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当小刺猬受骗后,把身上所有的刺卖掉,有了很多钱时,最终会怎样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讨论故事的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透过灵活的想象来构建各种可能的情境。最后老师点评、总结,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感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思维,增强学生的协作创新意识。从阅读教学中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这将会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很好的推动。

二、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同样能够很好地推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在很多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对于一个特定的写作内容或者写作主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文本构思,并且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对于某个人或者事的描述。这便是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深化对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这也会让学生的习作更为丰富多样,并且能够出现更多好的写作亮点。

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思考同一问题。比如,以“我的文具盒”为题材,可以定成说明文,介绍它的形状、颜色;还可以根据自己使用文具盒格式的变化,来反映现代生活的巨大变化,或是由文具盒引发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这样的训练,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列出多种多样的构思方案,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独特性。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作文教学中要多实现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不仅能够丰富作文课程的教学形式,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也会很有帮助。

三、在课外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留给学生一些写作训练让大家在课后完成。灵活的进行课外训练内容的创设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切入点。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让学生课下展开对于某一事物的仔细观察,并且写下自己的观察内容与感想;也可以让学生们搜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展开对于事物的描述等。开放性的课外练习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

教师应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作文练习,这样才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目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写出自己的见解、感想;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趣、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以日记、读书笔记、随笔等形式展现自己的创新作品;这些过程都会通过生活和个体实践的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逐步加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灵活的设置课外练习不仅能够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的感知能力展开良好锻炼,这也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发展与构建,这些都会促进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的逐渐提升。

【结 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也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良好构建。此外,灵活的进行课外训练内容的创设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切入点,开放性的课外练习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飞. 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D】. 苏州大学,2009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范文6

【关键词】创造;创新思维;创新教育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够为毕业生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创造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感到好奇。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时会感到抽象乏味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成了化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学生不但不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例如教材 “元素”一课中,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记住,为此教师从讲“绪言”开始就要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散布置给学生,并做到经常提问检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等。又如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该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成红色铜时,要先撤去酒精灯,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这个试验演示后,教师可以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总结,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识记。再如“化学用语”中不同数字的涵义是初中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内容之一,而教师可以通过归纳对比,归纳为四种情况,即: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可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这样通过归纳对比就能使学生很快的掌握并牢记在心里,不易再混淆。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而直觉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创造能离开直觉活动,由此可见,创造力与直觉密切相关。刘默根也曾经表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去认识去应用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不要一言堂,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杆枪,而不是一头猎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启发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大胆提出猜想和设想,并且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节的内容时,可先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时,需不需要反应条件?这时,有的学生会回答“需要”,有的学生会回答“不需要”,有的会回答“需要加热”,有的学生会回答“需要加催化剂”等等,随后直观进行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大胆的猜测中找到了正确答案,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又如在讲授“分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墨水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滴上几滴,一会儿整个水槽里的水都变成了红色。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对于尚未认识的微观世界,不知分子是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理解,但是只要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并且给予正确引导,无论学生的猜想是正确还是错误,都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教师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尤其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在课外设计好每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思维,使学生始终保持好学、会学的心理。如在介绍碱的化学性质中“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事先用白纸剪好二只蝴蝶,在课上,首先在二只蝴蝶上分别滴上几滴澄清的石灰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接着又在这二只蝴蝶上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两只白纸做的纸蝴蝶中,一只变成了红色,而另一只变成了蓝色。通过该实验,不但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直观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实验课外试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自身特点,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使学生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从激发学生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例如学习了着火点后,可以组织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自制牛奶”、“自制喷泉”等实验。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